小学英语教学PPT

时间:2019-05-12 22:1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英语教学PPT》,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英语教学PPT》。

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PPT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 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 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情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

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当然,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复杂一些。在外语环境中,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母语环境中的情况不同,其特点如下。

1.操母语者必须经过一个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语言系统的图示的过程,才能掌握外语。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字母—词—句—篇章,与此同时,还要逐渐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如音、音素、节奏、语流、语调等),因此,字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时的。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各种 因素的 影响,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比如,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往往超过听能训练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又常常采用默读的方法,这样,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发展势必不平衡。实验证明,对同一个或若干已学过的词,学生听和看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视觉辩认的能力大于其用听觉辨认词的能力。

2.“读”的能力(即同时调用语音和字符图式辨认字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学习者主要是以字符为基本媒介开始学习外语的,因此,阅读能力直接 影响着听的能力。对于外语教学中的听读相关性,蔺长旺通过实验提出了以下结论: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率与 听力理解率直接相关,其为正比例相关。

那么,怎样从理论上解释阅读训练与 听力理解的这种关系呢?

首先,尽管阅读和听力两种训练形式不同,但他们都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使用过程,二者有很大共性。从较低层次(音素、音素群、词和句)来看,在 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和作出种种推断。换言之,在辨音的基础上,运用认知效应对该语言材料作出各种解释、判断,达到理解。从较高层次上看,听者为了理解语篇(句)意义,更需依赖认知效应进行理解。这是由于在篇章层次上,意义的产生往往是听者对语义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中,语言形式所起的作用往往只是触发听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意义上的构建,其中包括运用文化方面知识预先判断,推测说话者的意图。显然,听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效应以及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对 听力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听天气预报为例(听力理解测试中常常考到的一个话题),能否准确而快速地理解有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听者的地理知识、基本的天文知识,甚至一些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如这一地区使用摄氏制度还是华氏制度等,而上述这一点正是与阅读理解所涉及的过程相一致的。在阅读中,读者同样使用种种认知过程,依赖种种认知效应及其所拥有的背景知识,对语篇进行语义分析和构建。因此,就这一意义上说,学习者操练和运用认知过程以及判断推理过程,并不断提高和完善这种能力,显然有助于提高 听力理解能力。

其次,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语言输入来源,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丰富了学习者对使用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拓宽其词汇量和背景知识量,这三点对 听力理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有意识地和潜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接受新的知识,而量的积累势必产生语言习得中质的飞跃。由此,学习者的阅读量越大,质量越高,他的英语整体水平也越高,而听力能力正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

(三)听力与记忆

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从外部的声音信号到内部的听觉理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听觉器官对连续音流的感知与切分,即辨认出连续音流中的各个语句成分或片段;第二,将辨认出的句子或片段“留住”(即短时记忆),并迅速不断地与前后的其它片段相联系(即构成句法关系);最后,经过辨认和联系的原语句以高度简缩的形式(冗余部分被排除)形成意思并储入长时记忆,至此理解完成。从这一构成看,记忆与 听力理解密切相关。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心理语言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之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这两种记忆是 听力理解的依据。换言之,在听的过程中,人脑与其所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形成了某种瞬时或短时的联系,而人们的思维正是凭借这种联系去分析、辨认语言信号的,同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采取一系列认知策略,然后把信号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达到理解。但问题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很短,在听力范围内,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仅为0.25—2秒,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1分钟,这样就给 听力理解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 听力理解的难度。此外,短时记忆的音量是+7,因而为了防止遗忘,使交际活动能顺利延续,就要及时、快速处理语音和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学习者理解过程中存在的负迁移也对听力产生很大干扰。当学习者用已知的语言事实去补足信息链上所缺的某些环节或用已知知识推理、分析、判断某些事物时,他总是受到某种思维定势的干扰——即用母语的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它、理解它和判断它,因此,这种负迁移就自然地对记忆的产生、保留以及对语言信号的解码产生了障碍。

(四)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

传统的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即以语篇内容为目的的听的活动明显不足。实质上,句型中围绕语言形式的听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真正的”听,这一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第一,语言形式的操练往往注重音素和音素群的区别和辩认,注重音位的变化,注意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等,然而,对这些知识的操练和掌握,并不一定意味着学习者能在实际使用语言中,演绎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学习者对一种新的语言的语音和音位的敏感性往往是在实际使用语言中逐渐获得的。这种敏感性的获得,不仅依靠在使用语言中演绎性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更依赖归纳性地领会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语言功能操练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领会和运用听觉感知知识的机会。

第二,听是对口头信息 的接受和解码,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行为。无论听什么,只有在无须注意说话人的表达形式,只注意其说话内容时,才能有效地把握信息,达到交际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听力教学的本意应该是使学习者获得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即交际意义上的听力。现代语言教育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语篇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此外,有效的听力培养必须对听的技能技巧加以针对性训练。第三,既然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对语言信息的解码和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求听者的积极参与外,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用学知识与听者的纯语言知识同样重要。对这一点,O'malley &Chamot在1990年公布了他们的一项调查,结果发现 听力理解好的学习者和差的学习者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呈显著差异。听力理解好的学习者较多使用的学习策略包括:有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和运用背景性知识辅助理解。我们知道,语言形式的操练几乎完全排除了对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考虑,但是语言功能操练却往往能弥补这一缺陷。

综合上述三个原因,听力教学应在训练语句成分听辨的基础上,训练语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听速与难度上达到一定指标。

(五)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探究和调查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操练与 听力理解的关系时,不同程度地发现听者情绪状态与 听力理解有相关作用。199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组成的研究组对中国本科学生的素质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注:见《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1期。)研究组在以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中,对与英语学习有关的17项自变量和13项社会心理 因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语言学能、学习动机等6种 因素对语言综合水平影响最大。此外,O'malley &Chamot在1990年的调查报告中也同样提出了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力”对 听力理解所起的积极作用。

可见,听者的情绪状态是 影响听力的一个主观 因素。具体地说,在不具备良好的听的动机和自信心的情况下,听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从而干扰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问题。

二、解决途径

通过对上述几对关系的探究,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值得注意。

(一)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 影响相互支持的,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它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二)改变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 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了解必要的目标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负迁移”的干扰,必将提高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培养听者的听力技能,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听者运用听觉感觉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或者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抓住关键词,以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

(三)语言的听是主动的解码而不是被动的感知,是积极的认知构建而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因此,要充分认识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提高语言水平的重要性。

(四)优化心理环境,消除情绪障碍,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及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以最终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

第二篇:小学英语教学PPT

摘要: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本文分析了当前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确立了正确的教学策略,倡导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关键词:英语听力;现状;听力技能

听力是外语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听力训练在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教学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言习得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的习得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没有听就没有说,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多种能力的综合反应,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是一代代英语教学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难题。

一、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个现状,笔者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思考和实践,发现目前学生在听力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语音的辨别能力低。要想听懂一般语言材料,尽多地听懂其中每一个词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部分学生对英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不能掌握词在句中朗读时的弱读、重读、连读、语气的变化、语调的升降导致语音的发音变化,英美发音的不同以及读音相近的词的发音区别。在听的过程中,往往会误听为其它词而做出错误判断,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如sheep—ship,house—horse,mouse—mouth—month,这些读音接近的词,由于学生对其发音掌握的不准确,听题时造成选择上的迷茫。

(2)词义的语境判断差。许多单词有多种释义,而不同的词义取决于该词的不同语境。例如:She was fast asleep(她在酣睡);She ran fast(她跑得快)。在不同的语境中,fast一词的词义就完全不一样。而学生往往只根据自己所熟悉、掌握的词义便“听词生义”误下结论。

(3)主要内容及重要细节抓不住。在听的过程中,要每个词都听懂,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大可能的。只要听懂中心内容,就能理解领会全文。但部分学生不善于在听时抓主要内容和重要细节,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进行理解,不能找到上下文间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的理解,得出错误的结论。

(4)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就是文化信息的容器和载体。因此,语言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在听力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对于英美国家的风俗及文化的不了解,进而多用自己国家的风俗去判断,所以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如姓名(Name)、打招呼(Greeting)、感谢话(Thanking)、告别(Farewell)等,中西方表达不尽相同。以“Name”为例,有一道听力题,要求学生听一个对话,然后写出对话者的Family name,而听力内容里面出现Jim Green,一些学生就把答案写成Jim,殊不知,恰好相反,这样就产生了错误。

(5)母语的干扰。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多了个中间环节,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

(6)心理因素的障碍。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另外,外部环境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样的听力内容,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和在考场上听录音的心理准备和活动方式是不一样的。而多数学生又不善于高速心理变化,从而造成听力理解上的因难,使得原本简单的东西也变得困难了。

二、提高听力的方法

分析了英语听力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找出消除障碍、提高听力的能力的方法。

(1)强化语音。要强化语音的基本训练,掌握辨别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辅音、辅音连缀,辨认语流中的重读、弱读、连读和语调。要让学生多接触辨别语音、语调的听力练习,要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注意口语的特点及不同语调的含义,消除语音上的障碍。

(2)听说结合。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主动、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内外一切机会说英语,用英语来表达自己。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三分钟的课前自由演讲,并且就学生的发言向其它学生提问;还可以就听力训练中的内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全班轮流做简短的发言等等。

(3)听读结合。听读结合能使词句的音、形、意在记忆中迅速统一起来,减少判断误差。要让学生养成每天半小时边听边朗读英语磁带的习惯。开始时可以看着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然后不看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最后凭语感独立与录音同步朗读。

(4)听写结合。听写练习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听写起步时可以听写一些基本词语和简单句型,进而听写课文的缩写,最后听写与课文难度相当的文字材料。

(5)扩大阅读。听力的好坏往往与阅读有关。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避免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只要能在限时之内抓住中心,了解大意,捕捉住重要细节即可。阅读速度的提高能促进思维节奏的加快,这样在听时能跟上正常读速的英语。同时,不同内容的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语感,了解英美文化及篇章结构,弄清它们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听力的提高。

(6)了解风俗。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补充一些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和我们国家的差异,让学生逐步了解异域的风土人情。例如:英美的餐桌礼仪、不同的交通规则、英美的节日等等。

(7)掌握技巧。听力训练是时间性很强的活动,学生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理解和判断并做出反应。面对篇幅较长的对话和语篇,单纯靠大脑记忆材料的细节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学生能借助手中之笔边听边用简明的词语或符号记录会对其回忆所听材料的细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其理解问题和确定正确选项提供可靠的依据。记录下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信息,抓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句子,想方设法捕捉主题和关键语句。在听前先浏览练习测试题的供选答案,从中预测听力材料可能的内容与体裁。对于一些含蓄的问题,要利用自己的想象与经验去理解、猜测、推理,并注意英语的背景知识与习惯用法,在必要时用排除法来剔除不可能成立的答案。听长句时要抓住主要成份。“抱住西瓜,再捡芝麻”,听句子回答问题时要把题干和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听对话和短文时,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

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

(8)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保持好的状态,自觉养成好习惯对于听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可塑性强,所以从听力训练的初始阶级就应强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减少其挫折感和焦虑情绪。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同时不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只要正视它,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争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听的兴趣。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要适时给予表扬。

总之,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是外语学习的各种知识与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正确的听音与阅读方法,训练快速的语感反应,运用熟练的听力技巧,丰富背景知识,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参考文献:

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学PPT

英语教学中常强调听、说、读、写、译几种技能的培养,其中听说是学习语言的基础。通过听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英语学习中又是基础的基础。目前,听力考试是各类英语考试的第一项内容,听力考试的好坏对考生整个考试的心理影响较大,有效的听力训练能帮助学生掌握听力考试的技巧,增强其信心。本文分析影响英语听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1影响英语听力的主要因素 1.1语音障碍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提高听力首先要过语音关。如发音不准.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所听内容。例如:bad—bed/sheep-ship/beat-bit/count-can't/here-hair/much-march/quite——quiet/kitchen——chicken等。

对一些特殊的发音技巧掌握不够。如连续(I’ve often heard about you)、失去爆破(in the United States)、重读(There’s a deskand a chair in it,too.),一些词的重、弱发音不同等。以上现象若同时出现在语速较快的听力材料中,学生便感到与自己的发音很不相同,误认为遇到了生词。

1.2 词汇障碍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想提高听力水平。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听数字和人名等常使学生感到困惑,要想听懂并迅速作出反应,首先要熟练掌握数字的基本表达法。如序数词与基数词的读法、年月日、时间、电话号码、价格及简单的计算等。可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1.3 语法障碍

如果学生对英语语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且熟悉各种书面句子结构及句型分析,那么将对理解文章起极大的促进作用。听力也一样,句式的识别、信息词的捕捉是为了理解说话人的意思,从而很好地把握一闪而过的信息。例如:You should have come yesterday.如果听者了解虚拟语气在句中的作用,就能明白此句的意思(你昨天本应该来的)。

1.4母语干扰产生的障碍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言信息后,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而不能直接将语言信息转化成一个情景或一幅画面,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

1.5英美语音差异障碍

随着美式英语材料的增多与流行,学生应了解美式英语的基本发音特点。如听美式英语材料“No,I’m not."或“I got it.I got the job.”时,90%以上的学生听不懂,误认为遇到了生词;听到“I can’t.”时误听为“I can.”

1.6综合理解障碍

听力的目的是达到对句子、篇章的综合理解。有的学生不善于抓关键词和掌握文章大意,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单词、单句上,结果出现“前听后忘”的现象;还有的学生一遇到生词便苦思冥想;更有甚者每听一句话便将其译成中文,影响了下文信息的输入。所以,听录音时抓住重点,才是克服综合理解障碍的关键。

综上所述,可将影响听力的诸多因素归纳为:自身语言素质、语音语速、思维障碍、数字口音等。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分专项进行训练。

2讲究听力策略,教给学生正确方法

听力水平的高低与听的方法和熟练程度有关。对初学者来说,常用的听的方法有预期、猜测、抓住要点和连贯记忆等。

2.1 顿期

预期是对将要听的材料作出判断,是听者理解并掌握将要听的材料的首要条件。预期可帮助听者积极地想象、推理和判断,并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有助于听者理解所听内容。在听的过程中比较自己的想法同所听材料有哪些异同,达到理解的效果。若遇到较长的句子时,可根据前半部的音调及内容对后半部进行预期。预期不一定都是线性的,也可利用后面的已知语言材料回头对前面不清楚的地方进行判断。

2.2 糟测

即对听过而又一时不理解的语言信号进行合理推理。由于听者听到的是一闪即逝的、一连串的语流,有的地方含糊不清或夹杂着许多噪音;同时,说话者的口音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这些都给听者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听者要善于运用自己获取的信息进行快速判断和猜测。可根据读音和前后文进行猜测。

2.3 抓住要点

听的主要目的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应尽力去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听者应时刻想着:“What does it mainly talk about?”边听边寻找答案。如听一篇小故事,就要听明白who,what,when,where;若听新闻报道,就要了解事件的时间、地点及主要过程。

2.4 连贯记忆

只注意抓主要信息而不善于将其记在大脑里,也是不可取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储存能力是任何一台高级精密的计算机都无法比拟的。听音时既要使大脑不断吸收、判断和储存信息,又要使听的过程不中断;既要注意用心记,又要集中精力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然而,听的过程也是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听者应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切不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3听力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听、说并列,反复练习

听、说包括2层意思,听是为了理解,说是为了表达。听和说对立统一,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和提高。听的能力的增强,为流利而准确地表达创造了良好条件;而说的能力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练习听力时,要多讲多说,反复实践。

3.2放下书本,聚精会神地听

有的学习者在初级阶段总是离不开书本,或是听前浏览一遍,或是边听边看,认为这样有助于理解。事实上,这样的理解是靠视觉的帮助,而不是靠语音、语调等信号,其不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听者不要有看书的念头,应集中精力去听懂材料的意思。

3.3 摆脱母语干扰

美式英语口语的语速很快,所以听者必须有很快的反应能力,直接用英语分析、理解材料的意思。若先把英语译成本族语再理解,很难跟上原有语速,顾此失彼,减慢了学习进程,不利于听力水平的快速提高。

3.4 加强语音、语感训练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提高听力首先要过语音关。为此,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语音、语感的训练。首先,可充分利用语音室或录音机播放英文歌曲。选择曲调优美、唱词清楚、易模仿的歌曲,先让学生欣赏,激起他们歌唱的欲望,再让其模仿表演。其次,可利用与课本配套的录音磁带,要求学生听—模仿一表演,并当场评奖,激发学生兴趣。再次,还可推荐一些较好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背诵,如《新概念英语》第2册的部分文章,因文章短、语调纯正,故事幽默、风趣,非常适合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同时,还可鼓励学生利用早读听、读、背、表演,训练学生的语音、语感。

3.5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丰富词汇

词汇是搭建语言的基础,要想迅速提高听力水平,听者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因此,笔者第1学期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英文文章,背5~10个单词或短语,并通过查字典,掌握其用法。第2学期逐渐增加到2~3篇。实践证明,大量的阅读不但增加了词汇量,也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另外。要充分利用观看英语电影、电视及录像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获取相关信息。

提高听力技能的根本途径在于多听并会听。多听,需要教师提供好的听力材料及保证足够量的训练;会听,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在每次听力训练中都能获取新的知识和感受,他们便会对听感兴趣。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下,听力训练才可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 提高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受忽视 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为此,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进行多种尝试,例如,大量听,广泛听,听电 台,电视台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缺乏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究。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学

1.7.2.1.1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2-2013第二学期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信息的交流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跨文化意识与英语学习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英语学习者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如果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就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了,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由此可见,一定的语言表达产生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了解文化背景是理解语言的前提。学习外语的一大障碍就是难以把该语言与其背景结合起来。所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学生学好外语是相当重要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了。长期以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似乎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产生语用失误,使交际失败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初次听到“You are a lucky dog.”的中国人一定会生气。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 1

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真实、实用原则。真实、实用原则就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选取的文化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小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与日常生活交流中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如: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道谢和答谢;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等等。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第二,比较、融合原则。比较、融合原则就是通过全面比较异国文化与本族文化,用融合的方式把跨文化教育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全部系统地融入外语教学之中,将跨文化能力与运用外语的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跨文化教育。

第三,参与、体验原则。参与、体验原则就是让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直接参与跨文化交往,在亲身参与的跨文化体验中感知外来文化,获得跨文化的知识、形成跨文化意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开放、平等的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形成开放、平等、尊重(不歧视)、宽容、客观(无偏见)、谨慎的跨文化态度。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措施与方法

(一)营造英语氛围,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因此,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境里,逼得每个人都要用英语去交流信息,这样的“环境气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不可缺少的。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营造英语氛围: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墙上张贴一些配以中英文介绍的著名世界风光图,适时介绍给学生,或是贴上生活中常用的英语问候语,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

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语用失误。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告别、称赞、致谢、道歉以及体态语等,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能够体现这种文化差异的话题,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比如,教学Weather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

“Thank you very much.”所以,在教学这一句型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对方的赞美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理所当然应当接受。而在中国文化看来则是一种谦虚的美德。再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这一说法。尤其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因此,在教颜色“red”时,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有关“red”的趣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

(三)巧借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如在教Christmas Day时,教师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教师通过网络资源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图片、圣诞歌曲等等。同时,教师可以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然后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所以,在使用“present”这一单词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愚人节、感恩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

识,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四)设计英语活动,体验异国文化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恰当的英语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多向交流的基础上,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等有一个广泛的了解,同时,在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策划、组织、管理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加对世界文化多元性的了解,为他们将来参与世界竞争与合作奠定基础,例如,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定期举行外国文化节活动,每一次活动确定一个文化主题,如:澳大利亚嘉年华、英国文化节、神奇的世界文化遗产,等等。在活动期间,教师可以通过英语课堂,让学生了解异国的历史文化、物产民俗、自然风光等,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通过上网收集关于该国的文化资料,观看图片展,竞选涉外小导游,办英语小报,与外国朋友交流,自编自演英语课本剧等,实实在在地体验异国文化。这种文化周活动为学生学习英语、积累跨文化底蕴编织了一个立体多维的情境世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跨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五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

玉山县四股桥小学

张艳

小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它们好动、好玩、好奇、爱说、爱表现、乐于游戏、善于模仿、想像力丰富.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得根据它们的这些特点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趣味化、直观化、情境化、活动化的四项教学原则.一、趣味化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英语就成为一种乐趣,他就会主动地学,积极地用,并力求把英语学好.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这些兴趣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情境逼真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唱歌、跳舞、游戏等活动中,在直观的实物、图片、动作及充满生活趣味的语言学习情境中去品尝、触摸、听闻、观看、感觉、接受语言信息.英语有句谚语:“Education must be fun”也阐述了这一原则。如英文儿歌《十个印第安小男孩》,寓数字1~10 于其中,教师在进行数字教学时,就可先放歌曲,教孩子们唱。唱会了歌曲,数字1~10的教学也水到渠成。这种方法不仅使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还陶冶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直观化

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具的直观作用十分明显。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如教“what's this“时,教师可拿出图书,玩具,钟表,尺子等问学生,他们可能不会用英语回答,或不知此句话意思,但兴趣已被调动起来。老师即可因势利导:“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用英语怎么问,如何答。”当学习“what colour is it?”时,教师可拿红苹果、黄香蕉、绿黄瓜、紫葡萄,这些水果孩子们非常熟悉,一看见课堂上出现这些东西,情绪会十分高涨,都想知道这些颜色如何用英语表达.教师即可顺势引出“red,yellow,green,purple”等表颜色的词,与前句话并行写出,导入新课“what colour is it?It's red”.因此,教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手势,体态等直观教具和表演活动形式,切实利用好语音室,投影仪,音像设备等现代化教学资源.三、情境化

对一门语言来说,说话人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及身份等因素都制约着他说话的内容,语气等。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和活用英语的能力。创设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它的最大益处就是教与学的互动性,它以模拟真实的的语言环境和身临其境的感受来激发情绪,营造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当讲解“圣诞节”一课时,可布置圣诞树,圣诞老人,图片,彩灯等各种小礼物,再配以背景音乐“silent night",使学生置身圣诞节的氛围之中。然后老师再讲解圣诞节的背景知识,学生必然学得快,记得牢。

四、活动化

活动化原则,是对上述趣味化,直观化,情境化原则的具体落实。事实上,在趣味化原则的前提下,任何直观化的教具、学具的使用,任何情境的创设,均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为落脚点。因此,这里的“活动”就不是一般的口、手、脑的活动,而是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双方及学生之间积极而热烈的亲密互动;也不是以老师为主体的一般性的说、唱、问答、交流,而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情境会话和交流,角色表演,滑稽戏,说唱,讲故事,绘画,小组活动,TPR 活动和操练等等。例如,在教师精心策划下举行比赛,以此比赛的结果来引出first,second ,third 等词。通过学生做动作来学习jump,walk,run等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灵活地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从而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得而会用,用而无误。

下载小学英语教学PPT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英语教学PPT.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文明礼仪PPT

    篇一:小学生文明礼仪课件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哑然失笑。笑过之后,你从故事中是不是可以 得到这样的启示: 启示之一:动作姿势是一个人 思想感情的文化修养的外在体现。一个品德......

    小学三年级家长会ppt

    三年级(1)班家长会材料 新乐小学 花建英 尊敬的各位家长: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家长会,关心、帮助、督促子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使您的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是我们共......

    小学三年级家长会ppt

    三年级(3)班家长会材料 各位家长: 你们好,关心、帮助、督促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使您的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一、班级情况介绍: 优点: (1)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

    小学关工委工作计划ppt样本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小学关工委工作计划ppt样本新的学期我校关工委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

    小学 信息技术教案ppt教案

    课题: 进入PowerPoint世界(1) 教学目标:1、掌握启动和退出PowerPoint的方法; 2、认识PowerPoint窗口; 3、学习创建文件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PowerPoint窗口、创建文件的方法 教......

    小学后勤工作总结PPT

    2014年秋小学后勤工作总结我校现有小学班学生353人,学前班学生113人。现有11个教学班,专任教师17人。一学期来,我校在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学期工作计划和学校实际,在学校领导......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ppt教案

    课题: 进入PowerPoint世界 教学目标:1、掌握启动和退出PowerPoint的方法; 2、认识PowerPoint窗口; 3、学习创建文件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PowerPoint窗口、创建文件的方法 教具......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英语》(新标准)(小学三年级起点)第五册 Module 9 Unit 1 Are you feeling sad?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英语》(新标准)(小学三年级起点)第五册Module 9 Unit 1 Are you fe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