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迅作品,高中生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鲁迅作品,高中生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摘 要: 鲁迅作品以深邃的思想、高超的语言艺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然而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认为鲁迅作品难学。就其教学方法,文章从抓住关键字词,紧扣情感脉络;强调以文为本,提倡感悟阅读;倡导联想想象,开展比较阅读;领略其“经典性”,感受其“实用性”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 教学方法
有学生戏称:高中语文学习“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不仅学生如此,一些语文教师也同样感觉鲁迅作品难教。有学生说鲁迅作品的语言深奥、晦涩,甚至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主旨。因此,老师很多时候感觉不知道如何教。这是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但是,鲁迅作品本身具有的价值决定了其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
一、抓住关键字词,紧扣情感脉络
鲁迅作品除了小说外一般篇幅比较短,但文章的情感脉络比较分明。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有利于深入解读作品。这就抓住文中关键性的字词与语句,从中找出贯穿于作品的作者情感,从而理解文章主旨。例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文中作者表达了对反动政府虐杀爱国学生罪恶行为的极度愤慨。同时,作者看到了反动文人肆意制造与散布谣言的阴险嘴脸。但更多的表达了对爱国学生面对反动政府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的崇高精神、钦佩之情与惋惜之情。这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贯穿全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表达情感的句子与关键字词。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呜呼,我说不出话”。这几句看似前后矛盾,但形成了一条语言链。仔细分析可以让学生感知鲁迅写这篇文章时的复杂心境与矛盾心情,是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这样的关键性字词与语句,为理解全篇中作者的情感贯穿成一条红线,抓住条线,为理解文章的主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调以文为本,提倡感悟阅读
我们应该承认,鲁迅作品语言晦涩难懂。但是,只要我们做到以人为本,提倡感悟阅读就能创造性阅读作品,就能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对语言文字与材料的感知,从中悟出鲁迅先生厚重的人文情愫及鲁迅那深邃的思想,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实践证明,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生命体验中悟出鲁迅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才能实现真正阅读鲁迅作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祝福》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祥林嫂失去丈夫、儿子、家庭的悲剧中。而应该深入解读作品,感悟作者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是真正目的。祥林嫂的悲剧是个人悲剧,也是封建社会下所有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更是底层广大劳动妇女的悲剧。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是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病魔吞噬了祥林嫂丈夫的生命,狼吃了祥林嫂的儿子。那么祥林嫂的命是谁夺取了?是饥饿,是严寒,是鲁四老爷?学生在初读时可能认为是“命”,我们不难理解学生受到“宿命论”的影响而给出这样的答案。但是,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感悟阅读就能挖出封建礼教这个罪魁祸首。
三、倡导联想想象,开展比较阅读
联想与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阅读方法。我们在鲁迅作品研读中不难发现,与主题相互关联或者暗合的现象很多。如鲁迅总是揭示民众的奴性,并向其宣战。例如:作品《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在大堂受审时,他知道审问者的来头,于是膝关节就自然地宽松。当别人让他不要跪时,自己还觉得站不住,便趁势跪下了。在作品《灯下漫笔》中,鲁迅这样写道:“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由此可以看出,鲁迅总是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国民的奴性。这对学生来说,就要通过联想与想象分析人物形象,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比较法完成。比较阅读法可以让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时产生顿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于鲁迅的散文与小说来说,首先应该从写作时间、时代背景分析。其次,从作品的选材、刻画人物的手段、作者对人物持有的态度等进行深入比较。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深入研读鲁迅作品。
四、领略其“经典性”,感受其“实用性”
鲁迅作品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多年了,今天的学者、教授、专家只重视其“经典性”,很多时候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名篇《阿Q正传》这篇小说,当时很少有人懂得这部作品。阅读与欣赏一部作品的基础不是懂,而是对作品本身的可感受性。而且人的理解与吸收是在一生中逐渐丰富并发展起来的。今天阅读《阿Q正传》这篇小说,不仅要领略这篇小说的“经典性”,更要感受这部作品中所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与实用性。阿Q这个人物性格特征是复杂的,不仅具有典型的封建社会下的小农思想,而且具有今天仍然需要的“精神胜利法”。另外,像《祝福》、《为了忘却的纪念》等常选的篇目,人物形象都具有很强烈的直接可感性。典型的人物形象阿Q与他一生的命运,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可感觉、真实的。受到中外无数读者的接受与喜爱,至于内在还有什么更加深刻的含义,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有更深感悟。
总之,鲁迅作品的教学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鲁迅作品中洋溢着深邃的思想与崇高的精神,充满无尽智慧与光芒。这是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教育的最好题材。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文本、明确目标、优化策略,这样,才能让鲁迅精神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尹奇岭.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存续与删减之争[J].中国教育学刊,2013(07).[2]李洁.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2(08).[3]邱秋.中学教材中鲁迅文章删留及教学浅见[J].现代中国文化,2014(01).
第二篇:试用期,必须跨过的那些坎
试用期,必须跨过的那些坎!
试用期,对于职场人来说,是道必须跨过的坎,而跨越得是否漂亮将直接导致你最后的去留。经过了跳槽金3月以及即将到来的大学生就业高峰,不少人正处于直面试用期的状态。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将试用期的最长期限定为6个月。6个月——180多天的“煎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怎样做才能得到领导、同事的肯定?怎样做才能将“试用”的草帽脱去戴上“正式”的头盔?正是因为这种诚惶诚恐的心态,造成不少试用期新人一再地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委曲求全,不惜以出让自己的权益为代价,主动把自己放到了弱势的位置。
前程无忧(www.xiexiebang.com)近日针对试用期生存状态问题在网上开展了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2388份,男性受访者占61%,女性受访者占39%,近半成受访者的年龄在23—29岁之间,并且工作时间都集中在1—5年中,可见对于缺乏工作经验年轻的职场人来说,都是相当重视试用期这个话题的。
第一道坎:试用期维权,你知道多少?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是方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相互了解,然后自行选择的一个阶段,但是很多企业让这个试用期“走了样”,“变了味”,使得许多求职者的试用期最终成了“白干期”,“廉价期”。不是拿不到工资就是莫名其妙被炒,其实在《劳动合同法》里,对于试用期的种种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求职者在拿到offer之前,不妨先翻阅一下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可以以此来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正规、是否诚信、是否值得你为其贡献自己的能力。
1、没有试用期期限对我们更有利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在本次调查中,92%的受访者都表示,所在企业约定的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试用期超过6个月的有6%,还有2%的求职者说“没有试用期”。
对于没有约定试用期的求职者来说,当你意识到这点以后千万不要慌张,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随时叫你走人,其实企业是放弃了他自己的权利,也就是说此时的你已经跳过了试用期而进入了正式员工的行列。
无忧专家建议:虽然现行的法律是极大地保护了员工的利益,但也不要因此而无所顾及,毕竟引来纠纷是件烦心的事情。所以在此要提醒求职者,在试用期问题上要与企业做好沟通,最好将条款都写明在劳动合同内。
2、试用期不是“廉价期”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在前程无忧论坛(http://bbs.51job.com)“劳动法苑”版中,经常有网友困惑于试用期工资问题,尤其是对于销售职位来说,不少公司规定:试用期内的工资以提成为主。对于不熟悉业务的新人来说,拉到一笔单子谈何容易?于是,结果往往是几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后,一分钱工资都没有。很明显,公司已经严重违反了法律。
无忧专家建议:试用期绝对不是“廉价期”、“白做期”!如果遇到公司在试用期内的薪资结构是:底薪+提成,那薪资的规定最起码有一点可以保证,就是底薪薪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比如上海最低保障工资为960元,那薪资结构就是960元+提成。
3、试用期也能获离职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若单方提出解除合同,或者企业本身经济性裁员等重大变动而辞退试用期员工的话,是需要提前三十日通知并给相应补偿金。
无忧专家建议:在这条规定中“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一直是让不少企业和员工纠结的地方。到底怎么样才是“不符合录用条件”?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企业若没有向求职者明确公示求职者所在岗位存在着哪些情况或条件符合解除合约的未录用条件,那么企业则不能以“不符合条件”为由随意解除合同。若企业违反相关规定,求职者可携相关有效的证据至有关部门进行申诉,并获得补偿金。
4、试用期企业赖缴保险金,违法!《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试用期到底要缴纳社会保险吗?回答是肯定的!有的企业会提出“等试用期结束转正后再缴纳保险”,其实这样的做法也不能说是违法。由于缴纳社保的流程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得员工当月无法享受到相应的社保,只能等到下一个月才能使其生效。而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在试用期内就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主要是针对员工在试用期内产生的不确定变数。无论怎样,只要企业最后都补缴齐了,到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后以不再聘用该员工为由,赖掉之前其应当承担的费用,那求职者是一定要积极向其索要赔偿的。
无忧专家建议:社会保险,是员工必须享受的待遇,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试用期新人千万不可含糊。但要注意的是综合保险无论工作是否满一个月,企业均要为其补缴;而城镇社保,多数企业的操作方法是员工在企业内工作时间超过半个月,按一个月计算,不过半个月的,则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用。唯一对员工不利的是,这种操作方法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与制度规范。因此,搜集齐全证据,比如试用期在职证明、社保中心的账单等等,这些对日后进行索赔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道坎:试用期潜规则,你能忍受吗?
无论在哪种环境里,潜规则都是最让人头痛的事情。不同的职场存在着不同的潜规则,职场潜规则主要还是受到了企业文化及岗位职能等因素的影响,个人能力强并不代表就肯定能在职场上如鱼得水。潜规则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也就是说这些针对试用期新人的潜规则,都是老员工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因此,对于试用期内的新人来说,尽快地摸清企业内的潜规则,则成为日后顺利开展工作的重点所在。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评选出了大家公认的试用期潜规则“七宗罪”。其中,“不安排实质工作,尽打杂”成为头号公敌,“无理由加班”和“没有话语权”也成被列入榜单。(见图1)
图1:试用期潜规则“七宗罪”
真的是不能忍受了吗?那就只能收拾包裹走人吧!
其实情况并非大家想的如此糟糕,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潜规则已经形成,那不妨我们就来见招拆招。
不要小瞧“打杂” 无论是初涉职场的菜鸟,还是那些已有两年工作经验的跳槽客,对于新的公司、新的岗位,都是陌生的,所以这里就是一个起点,一切从零开始,而其中的真正含义,是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舍弃原来的一切,不论心理还是行动,把自己掏空。面对眼前新的工作,甚至小到被曾经的你所不屑的杂事,到了这里,你就应当接受。
老前辈的心里话:不要小看这些杂事,其实是大伙暗中观察你今后是否好合作、好相处的途径之一,而这些杂事最能直接反映出你是否踏实、仔细和耐心。
坐好“冷板凳” 新人坐冷板凳似乎已成天经地义。进公司的头几天,很多人不知道手脚该往哪里放,大伙都忙得热火朝天,自己却闲得发慌,除了看文档还是看文档。在老员工看来,新人的工作都是领导来安排,自己何必多插嘴。而领导又不能整天围着新人转,于是新人“落单”在所难免。遇到这种情况,新人自然要厚起脸皮,放下架子主动去和离你最近的那些同事请教或是搭讪。每个人都有虚荣的一面,满足一下他们虚荣心,可能就是你逃离“冷板凳”的良机所在。
老前辈的心里话:要说故意冷落试用期的那些新人,到也不至于。既然来到这个团队,那大家以后就要一起共事,我们都是为公司做事,都是一条藤上的瓜,犯不着为难人家。给你个冷板凳,坐不坐还是有由你自己来决定,你死抱着冷板凳不放,那我们也奈何不了。
受到排挤不可怕 新人受排挤,这也是不足以为奇,所以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就要心态平和,千万不要激化了矛盾,因为这对试用期的新人来说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俗话说“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导致效果”,调整好心态之后就该主动出击了。先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做得不妥之处,如果想破脑袋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那不妨直接去问对方或者是周边的人,至少别人可以看到你解决问题的诚意;第二步,就是仔细观察这个团队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以及跟随者,会形成小团体,领导舆论,在人际网络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有时甚至可以带领整个群体一起排挤某人;找到原因、找到对象之后,第三步就是去寻求和解,异中求同需要沟通,多制造一些工作之外的场合进行沟通,在自己可以忍受的前提下适当放低身段,如马云所说:“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 毕竟今后的工作还是要靠团队的合作,作为一个成熟的职业人,完全可以分清眼前最重要的是什么。
老前辈的话:我不得不说一句,新人有时候过于敏感。总觉得大家都在排斥他、挤兑他。当然,刚进到新单位,小心谨慎也可以理解。但有时候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我们是一个工作团队,又不是黑帮组织。所以大家心里有疙瘩的话还是多坐下来开门见山地沟通,不打不相识嘛!话说回来,做不成朋友还是可以做同事的,我们都是成年人。
向老资格致敬 论资排辈,也算是一个光荣的传统了,老资格对新人有种本能地反感,这其实并不奇怪。可能企业领导对这些老资格的做法并不赞同,但在最后对新人的评分中,老资格们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所以不要不满老资格们的倚老卖老。站在企业的角度,当你这个还在试用期内的新人和企业里的一员老将发生冲突时,最后牺牲掉的当然是你这个还没有被投入任何成本,并且还未有产出的新员工了!况且,老资格身上的确有值得新人学习和看齐的东西,多观察他们的工作方法和思考方式,从中找到共通点,对新人安全度过试用期期更是助莫大焉。
老前辈的心里话: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化进程的加快,老员工“欺压”新员工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但不代表老员工就不被尊重。作为新人,可以有想法、可以有朝气、可以独特、可以夸张,只要是对工作有利,我们这些“老人”也都能理解,但怕就怕他们自视清高,目中无人,这于情于理,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不小的打击。
前程无忧职场专家认为,从一个企业的“潜规则”中多少就能看到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专家建议,要尽快摸清企业文化中的潜规则所在,可以从老员工的行为表现及领导的一言一行中摸索到,尽可能的投其所好,但切不可使之庸俗化。并在不触及个人原则性、不失去真我的前提下,尽力溶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我们所强调的一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匹配主要是表现在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匹配。只有认同了企业文化,才有可能在企业中进行长足的个人职业发展。
第三道坎:试用期陋习,你发现了吗?
要在试用期内受人欢迎,除了爱岗敬业之外,还要懂得自律。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踏上社会、步入职场的新生代来说,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陋习已经给周围同事造成了不良的印象。大家会在试用期期间关注你个人的德行修养和处事能力。你的一切举动都会随着人们对你的评价,而在你的试用期里被打下烙印。所以,要顺利通过试用期的考验,除了自律,还是自律。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打小报告”、“不懂职场礼仪”、“对同事过于热情”、“工作过于积极主动”、“沟通无反馈”都成为老员工们竞相指责的试用期陋习。
案例1:对同事过于热情
小钱来公司快一个月了,为了能尽快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她可是做足了功夫。每天上午发很多有趣的邮件给周围同事,下午则不是请大家喝奶茶就是请大家吃点心,一次两次到也算了,三天两头这样,同事们可有点接受不了了。无功不受禄,小钱的行为让人理解但也多少让人反感。
分析:其实,这就是好心办坏事。作为新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举动,不仅没给自己的试用期加分,反而还弄得大家有意无意开始疏远她。新人在试用期里,一定要把握好人际关系这个度,和同事之间从陌生到熟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案例2:草莓族不受欢迎
冰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身材娇小玲珑,声音温和甜美。刚进部门报道那天,她着实让办公室里那些年轻小伙子们眼前一亮。但是两个多月下来,现在大家见到她是避而远之。因为她把女孩子的“优势”发挥得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无论和谁说话都嗲声嗲气的,时不时会被一些难题弄得哭鼻子,如果对她说话稍微直接一点,她就立马满脸通红,好像饱受委屈。
分析:冰冰就属于典型的“草莓族”,经不起任何挫折和打击。团队需要的是可以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而不是可爱的洋娃娃或是需要呵护照料的花骨朵。尽快把自己看成是社会人、职业人,你所做的所表现的,不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职场,得越挫越勇,试用期不相信眼泪。
案例3:打小报告者会受孤立
Nancy之前是在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做事,因为和同事关系搞僵了,所以跳槽到这家规模比较小的广告公司,她觉得小公司更有发展的空间。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一个多月来,大伙已经领教了她的能力。可是让大家纳闷的是,近段时间,经理对他们组里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要知道在以前,经理可是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度,只要结果满意,中间过程随大家发挥。终于大家发现,原来是Nancy时不时地把项目进程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捅到了经理那里。于是,大家都十分默契地孤立了Nancy。
分析:打小报告,本来就是职场中令人不耻的行为,何况对于试用期新人来说,这更是不得逾越的雷区。被团队孤立,就意味着你没有了继续生存的土壤。试用期评估时,让众人找你的茬,也不是什么难事。在还没有搞清楚整个环境状况的时候,还是管好你的嘴巴,即使和同事在工作中出现问题,那不妨当面提出,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往领导办公室跑,无形中也是给自己试用期转正设置了障碍。
试用期:适应彼此 双向选择
试用期就是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作为求职者,一是尽力地表现自己并寻求认同,获得满意的工作;二是在试用期期间对企业进行一个自我的观察与考核,看企业文化及各方面是否适合自己。在本次专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求职者在试用期中对公司的考察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薪资、环境、氛围、工作方式等等。(见图2)
图2:员工在试用期内最注重考核公司的七个方面
前程无忧专家认为,在试用期内除了尽可能地表现自己是一个“德才兼备”,能够胜任工作的员工,同时还要考量自己是否适合企业,是否愿意在企业中长远的发展下去。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所忠诚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是某一家企业。当我们制定好自己职业生涯计划的目标后,企业所提供的仅是你为了实践该目标的一个阶段性平台,求职者可以借此透彻的分析或考量该平台是否可以实践自己在这个阶段中所要获得的知识、技能及相关的经验等,同时,企业的价值观是否能够与自己长远的发展,如性格,兴趣等相匹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企业,分析自己,这是一个自我匹配的过程。因此,在试用期期间,不要一味过分安逸于自己的工作,而是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若不适合,宁可多些事,最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长久发展下去。试用期是职场必经之路,认真对待每一道沟沟坎坎,因为它通向我们的美好未来。(完)
第三篇: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些坎
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些坎——2007年高考阅卷的几点体会 王长来
高考作文阅卷虽然过去多时,但阅卷过程中感受到的一些问题和由此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绕脑际,并且似乎每年阅卷都有类似的感觉,因此,我觉得从阅卷教师的角度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当会有些作用。不过首先要说的是高考阅卷不像社会上流传的那样,如一分钟看一份作文卷,甚至误传阅卷教师只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或者只看字体是否美观、卷面是否整洁等。但毕竟批阅高考作文不同于平时批改作文,阅卷的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且要求高,阅卷期间教师要连续作战,自始至终都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之下,加上电脑阅卷更易使眼睛产生疲劳等,诸多因素决定了高考阅卷有其具体的特点和要求。因此考生必须意识到这些众多因素可能对自己作文评判产生影响,从而有意识地作些准备工作,尤其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花些功夫,势必让你的考分上一个层次。下面就今年阅卷过程中不少考生出现的一些倾向性的问题作些分析,希望能对今后参加高考的同学有点启迪。
一、必须跨过审题马虎坎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有意识地减小了审题的难度,但不少考生依旧在审题上摔了跟头,表现在:把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的命题作文看成了话题作文,自作主张另命一个题目;有的完全偏离了题意,随心所欲地构思作文;更有甚者,题目都不看,把平时背熟的一篇范文连同题目一起直接抄上了事;至于抄错题目,写成“这条坎”、“这个坎”、“这条砍”、“这个砍”、“必需”、“越过”及添加“历史(困难)这道坎”或副标题等更是大有人在,如此马虎的态度和低下的审题能力,能够给阅卷教师留下好的印象吗?
二、必须跨过立意低下坎
有些考生平时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又浅,只是关注自己身边的俗情琐事,拘泥于学习生活中的烦恼,所以写作的视野大受限制,作文立意不高,更谈不上不深刻,甚至存在错误和糊涂的思想观念。如很多学生写只有跨过高考这道坎,才能找到好工作,可以不做又脏又累的体力活,才会过上高人一等的好日子,成为人上人,吃香喝辣、住豪宅、开名车等,这样的立意无疑是低层次的;还有些考生居然把考试作文当成发泄牢骚和不满情绪的机会,是非不分、善恶不明、以耻为荣、谩骂英烈、仇视社会等,在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判断上存在模糊和错误思想,得分自然就低。
三、必须跨过构思平庸坎
阅卷下来大致有一个印象,近乎一半的学生都是写高考这道坎,并且面临跨坎问题时,首先几乎清一色的就是叙写刘翔几次如何跨栏(坎)创记录的过程,然后就是罗列一下屈原、司马迁、李白、李商隐、苏轼、李清照如何坚定信念,终于跨过去了。这都是沿袭了以往话题作文背材料的套路,如2003年以“杂”为话题作文,也就写屈原杂、李白杂、苏轼杂等,2004年以“忙”为话题,就写屈原忙、李白忙、苏轼忙、刘翔忙等;稍微好一点的话加上一个反面的例子,如有的写项羽跨不过“挫折”这道坎,所以落得过乌江自杀的结局,有的写李煜跨不过“享乐”这道坎,最后沦为阶下囚。要不然就记流水账,从出生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三道大坎,文章重点或是写中考或是写高考,如此而已,阅卷教师的眼睛能为之一亮?
四、必须跨过虚情假意坎
许多考生为了突出要表达的主题,胡编乱造材料,缺乏真实感和可信度,有一位考生为了突出必须跨过挫折这道坎,写自己的手不小心骨折了,到医院诊治,医生泪流满面说:“你的手恐怕要一两个月才会康复。”而“我”却坚强地笑着安慰医生说:“不要紧,我能跨过这道坎。”有的写高考的那一天,我有些紧张,而妈妈笑着鼓励我:“孩子,你一定能跨过这道坎。”还有学生居然写到自己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时,特级教师于漪告诉他:“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要不就是梦见了古代哪一位贤人或已经去世的某个亲人,鼓励他“必须跨过这道坎”,哪有一点可信度?如此写出来的东西怎么去打动阅卷教师呢?
五、必须跨过语言庸劣坎
很多作文在语言表达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平庸、罗嗦、缺乏文采,本来一句话就说得清楚明白,结果用了几个句子还说不清楚。至于语法方面的错误就更多:成分残缺(或多余)、句式杂糅、语意不连贯、关联词用错等;有的考生词不达意,如要跨出自尊、自信、诚信、爱国等这道坎;要不然就是把平时背的几个排比句,不管与内容是否有关直接照搬到文章中,与全文的语言风格、内容极不协调,不伦不类。有的考生语言稚嫩,表意肤浅,邓小平爷爷、丛飞叔叔、张海迪姐姐等很“亲热”的称呼让阅卷教师感觉到18岁的青年似乎永远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实在幼稚得可笑。
六、必须跨过素养低下坎
考试作文的一个技巧就是尽量掩盖自己的缺陷,避免暴露自己的无知。有些考生的语文素养低下,文学、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识都是稀里糊涂的,所以写在作文中的东西,常是胡编乱造,令人啼笑皆非。爱因斯坦跨过几千次实验失败的坎,最终发明了电灯,苏东坡在江岸边高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毅然投身于汨罗江;此外还有东坡在北海放羊十九年;李商隐在丈夫死后到处漂泊;霍金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如此陈旧的一些材料本来就让评分打折扣,何况还是张冠李戴,牛头不对马嘴?
六、必须跨过定位不确坎 考生写作文,对自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真诚地与阅卷教师平等地交流自己思想情感或看法,尽量把自己光彩照人的一面展示给阅卷教师看,赢得对方的认可和赞许。有些考生表现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所以作伟人状、名人状,居高临下,夸夸其谈,大道理、空口号,华而不实,甚至有教训对方之嫌疑;或故作老成,玩深沉,看透世态,唯我独醒;但也有些考生过分自卑,缺乏自信、生机和活力;有的还大量地暴露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如写自己初中不努力,现在读民办学校,成绩很差,总是遭别人的讥讽,或写自己对语文不感兴趣,作文总是写不好,这不是直接告诉阅卷教师不能给你高分吗?
七、必须跨过文面不洁坎
文面是给阅卷教师的第一印象,可以说直接影响阅卷教师的情绪。有些考生字迹龙飞凤舞,眉毛胡子连成一片,书写随心所欲;许多常用文字并不是不会写,但随意添加笔画或缺胳膊少腿;错别字连篇,虽然阅卷规定是三个错别字扣一分,最多扣五分,但这样的表现和态度给阅卷教师的印象是极差的,自然会在评分中降低档次;还有的考生标点符号随手而涂,全文一逗到底,文末才见一个句号;有的全文仅分三个段落,中间冗长不堪,阅读起来非常吃力,怎么可能获得高分呢?
当然,影响评分的因素还有很多,但如果在平时有意识地作些准备,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高考作文的得分自然就要高得多,至少会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不可不谨慎待之。
第四篇:作文--必须跨过那道坎
必须跨过那道坎
你要像一棵魁树,大风将树根吹折,然而巨大的树干,却永远挺直。
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无比深渊。当考试失败后,你是否想过放弃?当你失意时,你是否想过撒手不管?当面对人生道路上一个个苦难时,你是否勇往直前?还是自甘堕落?
不!不仅仅是这样!
相信自己!挑战自己!面对深渊时,有人常常会不由自主的放出感叹:“这太困难了,我可不行······”然而,这恰是大错特错了。一个懦弱的人,才会面对深渊而感叹,面对苦难而叹服才会知难而退,才会被深渊所吞噬,才会被苦难所覆灭!只有强者!他才相信自己,才敢于挑战自己,无论深渊多深,困难多大,他也敢去跳,勇于去挑战!因为他坚信深渊下是清泉,苦难后是甘甜!
面对深渊,凝视苦难,他定会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疾风扫云,尖锥有力,掷地有声。勇敢与不屈,犹如江海之海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势不可挡!豪气冲天的誓言,坚强不屈的炙心,相信自己,挑战自己!彩虹到来之时,风雨停止之时,是斗争胜利之时!
“一个人的风格有多大力量,就着他对自己的主张感觉有多么强烈,他的信念有多么坚定。”
他不放弃,无论涛浪多么汹涌,太太阳多么毒辣,道路多么曲折,他一直都有一颗坚定的心,让涛浪平静,太阳逊色,道路笔直。凡是人间所有的挫折,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定会受的住———除非他死了,当然,死也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
挑战!怎样挑战?理想!对!理想!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无陀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漫长的黑夜,昏昏暗暗,没有光明!
只用经过人生的辛苦才知道人生的价值!
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人类生来就是为了高翔!
2011.6.7
第五篇:上海地区高考作文题为“必须跨过这道坎”。
上海地区高考作文题为:“必须跨过这道坎”。(70分)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为:给材料作文:刘长卿《别严士元》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有声”,好多人对这两句诗有评论,根据这些评论材料,写作文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题目自拟,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浙江省高考作文题为:话题作文--行走在消逝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辽宁省高考作文题为: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
江苏地区高考作文题为:怀想天空。
江西地区高考作文题为:以下两个题目任选其一:“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
广东地区高考作文题为话题作文:传递。
山东地区高考作文题为: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湖北地区高考作文题为: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 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湖南地区高考作文题为: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为:以“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宁夏省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陕西省高考作文题为:看图作文。
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事了”。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2007年高考全国卷I的作文题:人生,诗意还是失意。
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关于“帮助”。
材料:
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还说:“这让丛飞很没面子”,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治疗了。”
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的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根据以上材料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
天津省高考作文题为: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2007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提着篮子看妈妈。
海南地区高考作文题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