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中学生作文如何提档升格
中学生作文如何提档升格
一些老师常说,教学生写作文难,教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更难,其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空中楼阁,只要按照一定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练习,就能提升学生作文的档次。
一、指导学生构建阅读记诵和写作的桥梁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写作必须以阅读记诵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文”。
鲁迅开始写小说,“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巴金写散文也是以“两百多篇古文”为“启蒙老师”。关于阅读带给写作的益处,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曾从表达与内容的角度分成四点进行阐释:首先,“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就可经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其次,“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再次,“吸收‘思想’(包括各种知识)”。另外,学“思路”,即“条理”,“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因此,我们平时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诵记指导:古今中外名著,名篇佳句集锦,教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等。并要求他们能“读以致用”,比如,我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就以“人与自然”为话题作文。有个学生在透彻领悟课文内容后写下了这么一段精彩的文字: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赋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描绘的最美最好的图画;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书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看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可见,阅读记诵对作文的作用巨大。而且通过阅读记诵,学生可积累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造句等方面的大量知识,然后才能在借鉴中求异,在模仿中创新,才能获得飞翔的翅膀。
二、创设一定的生活情趣,将作文教学生活化。
中学生作文所涉及的内容大都是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几方面,当然也会涉及到社会的,但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学生要读懂社会还是比较困难。因此,我们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圈子里,引发他们发现美,进而抒写心中的情趣。
1、在家庭生活中挖掘亲情和最感动的作文素材。
在家庭生活中,母爱永恒而伟大,但决不只是嘘寒问暖,关心孩子的衣食住
行。母亲如何培养儿女的品行、意志、理想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是个很大的作文金库。而人性中含蓄而深沉的父爱情结不可或缺,却是常被遗忘的弱势主题,从中可挖掘的东西很多也很新颖感人。母爱的作文写多了,要写出震撼力更强的文章是有些难度了。我们要“审时度势”,指导学生去挖掘“父爱”这一主题,去读懂父亲这部大书。多给学生点拨,定能使父爱主题顿放异彩。近几年高考高分满分作文,如《父爱如山》《父爱二十三》《那刻在名字里的父爱》等,都是感人肺腑的佳作。另外,兄弟姐妹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温馨而难解的祖孙情,只要我们老师轻轻的一点,都会让我们的学生感动不已,只要学生充满了感动,亲情就会溢满笔端,文笔则会处处是情趣。
2、学校生活是知识与理性交织的宝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获取知识的沃土,是提升智慧的熔炉。这里有琅琅的 读书声、沙沙的写字声,更有用爱心写就的感人故事。校园,热闹里充满单纯与童真;宁静中孕育希望与憧憬。爱的故事就在这里发生:失去自信后,老师的一张贺卡敲碎了自卑,老师的爱心,让学生心底藏下了一个美丽的梦;同学间或轻如烟、淡若水,或甜如蜜、甘如醴的感情故事言而难尽……“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恰如其分的引导,定会使学生的作文充满活力,充满生活情趣。
三、强化个性化语言,力求避俗出新
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更多的是“套子式”的语言。习惯了流水般的叙事,语言苍白、平淡、雷同;习惯了“成人化”的空发议论,空话、套话、漂亮话比比皆是;习惯了哲学原理、人生信条的套用、滥用,矫情的高论、真实的谎言构建了看似喧嚣激越实则寂然无声的语言虚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写作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诵记中“取其精华”,力求凸现个性化的语言特色。
1、指导学生从课本中吸取有个性化的语言。
用好课本,这是最基本的积累途径。教科书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每篇文章的作家都向我们展示了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风格,而这些语言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个性化语言的范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文中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不但传神地描摹了景物特征,而且使得文气舒展律动,给人以音韵和谐的美感。又如《南州六月荔枝丹》,除具有说明语言准确、简洁的共性外,更值得学生注意的是,作者在文中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等达二十多处,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说明性文章的个性化语言,这样的语言运用,不仅把说明对象和内容客观地、科学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充实了文章内容。我们在教学时,要求 3 学生反复诵读、揣摩、体悟,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储备,从而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2、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格。
训练学生在写作中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格,会让文章的语言更加亮丽。
巧设比喻,以求形象生动;铺陈排比,以增奔泻气势;拟人摹物,以求逼真生动;大胆夸张,以显飞扬灵气;多用设问,以求启人深思;反复吟哦,以抒绵绵之情。如同样写春夏秋之季的雨。有人写“春雨如少女,夏雨如少妇,秋雨如大嫂”,“春雨如油,夏雨如泼,秋雨如私语”;有人写“春雨细腻,夏雨奔放,秋雨凄艳”;有人写“春雨温柔,夏雨粗鲁,秋雨缠绵”;有人还写“春雨,最是湿润的春意。没有夏雨的激情奔放,却有着悄然入心的体贴细腻;没有秋雨的层层凉意,却有着沾衣欲湿、迎面不寒的清新生机”。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格来作文,增强文章的生命底线。
3、训练有个性的开头和结尾。
(1)悬念开头法,开头巧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如: 夜半清醒的烛头,不忍荷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以入喉……
翻着日历倒数,让时间回到起点,只是跟不上它的速度,一切恍如隔世。只愿回想,看那些肥皂泡在空气中、阳光下飘啊飘,就像用水晶搭建的小小天堂。然而,碎了。
(2)修辞开头法。或用排比比喻,或用设问反问,或者综合兼用,壮大语言气势,使语言色彩绚丽,缤纷多姿。如:有一位学生在以“人与自然”为话题中写了这么一个精彩的开头: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岁月的车轮无休止地转动着。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牵扯出四季轮回,哺育出生生不息。
大自然选择了美,那么令人难以抗拒,而人类又能否在心灵的湖泊上划出那道美的孤线?(综合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精美的凤头,光彩耀人。
(3)景物描写结尾法。让学生清楚以特色化的环境描写结尾,常常令人回味无穷。如: 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是滑过了一阵悦耳的琴声。哦,月若有情月常吟!(4)引用结尾法。让学生明白,这样的结尾,会令文章的底蕴丰厚。如:
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再唤她为“死囚”,而是怀着敬仰的心情称她为:张志新烈士。又是一个荷花盛开的季节,我一边欣赏着这出水芙蓉,一边吟着一首小诗: 她把带血的头颅,掷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漂亮的豹尾,美丽动人。
总之,只要老师平时注意做好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高考中就一定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_中学生作文如何提档升格1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学生作文升格之路
河南省商城县达权店高中 王云飞
笔者深入高中语文教学已达十年,深切地感受到作文教学的挑战性与紧迫性,身边的一些老师常常抱怨说,教学生写作文难,教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更难。而学生也常常苦恼不已,明明想写好,可总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作文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只要老师有信心,有毅力,有方法,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空中楼阁,只要按照一定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练习,就能提升学生作文的档次,使师生共同找到满足感,成就感。
一、丰富的阅读是写作成功的桥梁。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写作必须以阅读记诵为基础,“勤于读书”才可“易于文”。读得多了,记得多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和内容早已泉涌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就可经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其次,“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再次,“吸收‘思想’。另外,学“思路”,即“条理”,“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
因此,我们平时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诵记指导:古今中外名著,名篇佳句集锦,教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等。并要求他们能“读以致用”,比如,我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并没有把文言知识学习当做课文的惟一重点,对文中的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写作技法的总结也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对烛之武性格的分析就能为今后作文写作素材增砖添瓦,对文章中的伏笔与照应、情节设置、详略得当等技法的剖析也对学生的记述文写作有着非常必要的帮助。
二、作文教学生活化,从生活中去发现,去挖掘
中学生的生活其实是简单而相对封闭的,作文所涉及的内容大都是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几方面,当然也会涉及到社会的,但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学生要读懂社会以及人生还是比较困难。因此,我们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圈子里,引发他们发现美,进而抒写心中的情趣。
1、在家庭生活中挖掘亲情和最感动的作文素材。
在家庭生活中,母爱永恒而伟大,但决不只是嘘寒问暖,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母亲如何培养儿女的品行、意志、理想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是个很大的作文金库。而人性中含蓄而深沉的父爱情结不可或缺,却是常被遗忘的弱势主题,从中可挖掘的东西很多也很新颖感人。
2、学校生活是知识与理性交织的宝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获取知识的沃土,是提升智慧的熔炉。这里有琅琅的读书声、沙沙的写字声,更有用爱心写就的感人故事。校园,热闹里充满单纯与童真;宁静中孕育希望与憧憬。爱的故事就在这里发生:失去自信后,老师的一次谈心敲碎了自卑,老师的爱心,让学生心底藏下了一个美丽的梦;同学间或轻如烟、淡若水,或甜如蜜、甘如醴的感情故事言而难尽„„“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恰如其分的引导,定会使学生的作文充满活力,充满生活情趣。
三、强化个性化语言,力求避俗出新
在我们很多学生的作文中,更多的是“套子式”的语言。习惯了“流水账”般的叙事,语言苍白、平淡、雷同;习惯了“成人化”的空发议论,空话、套话、漂亮话比比皆是;习惯了哲学原理、人生信条的套用、滥用,矫情的高论、真实的谎言构建了看似喧嚣激越实则寂然无声的语言虚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写作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诵记中“取其精华”,力求凸现个性化的语言特色。
1、指导学生从课本中吸取有个性化的语言。
用好课本,这是最基本的积累途径。教科书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每篇文章的作家都向我们展示了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风格,而这些语言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个性化语言的范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文中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不但传神地描摹了景物特征,而且使得文气舒展律动,给人以音韵和谐的美感。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犀利充满冷峻励志,文中多处的反语,排比,既写出了“三·一八惨案”的惨烈,又给人以强烈的悲愤感。
2、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格。
训练学生在写作中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格,会让文章的语言更加亮丽。巧设比喻,以求形象生动;铺陈排比,以增奔泻气势;拟人摹物,以求逼真生动;大胆夸张,以显飞扬灵气;多用设问,以求启人深思;反复吟哦,以抒绵绵之情。如同样写春夏秋之季的雨。有人写“春雨如少女,夏雨如少妇,秋雨如大嫂”,“春雨如油,夏雨如泼,秋雨如私语”;有人写“春雨细腻,夏雨奔放,秋雨凄艳”;有人写“春雨温柔,夏雨粗鲁,秋雨缠绵”;有人还写“春雨,最是湿润的春意。没有夏雨的激情奔放,却有着悄然入心的体贴细腻;没有秋雨的层层凉意,却有着沾衣欲湿、迎面不寒的清新生机”。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格来作文,增强文章的生命底线。
3、训练有个性的开头和结尾。
(1)悬念开头法,开头巧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如:
夜半清醒的烛头,不忍荷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以入喉„„
翻着日历倒数,让时间回到起点,只是跟不上它的速度,一切恍如隔世。只愿回想,看那些肥皂泡在空气中、阳光下飘啊飘,就像用水晶搭建的小小天堂。然而,碎了。
(2)修辞开头法。或用排比比喻,或用设问反问,或者综合兼用,壮大语言气势,使语言色彩绚丽,缤纷多姿。如:有一位学生在以“人与自然”为话题中写了这么一个精彩的开头: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岁月的车轮无休止地转动着。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牵扯出四季轮回,哺育出生生不息。大自然选择了美,那么令人难以抗拒,而人类又能否在心灵的湖泊上划出那道美的孤线?(综合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精美的凤头,光彩耀人。
(3)景物描写结尾法。让学生清楚以特色化的环境描写结尾,常常令人回味无穷。如:
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是滑过了一阵悦耳的琴声。哦,月若有情月常吟!
漂亮的豹尾,美丽动人。(4)反问式结尾。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老师平时注意做好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不断地注入“活水”,高考中就一定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生作文评语
浅谈中学生作文评语
【内容摘要】: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最集中的体现,是作文教学的继续,具有促进作文教学的重要功能。本文对当前作文评语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总结,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提高作文评语的质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作文评语中具有情感性和语言精美的重要意义。【关键词】:作文评语弊端情感性语言精美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提出的有指导性意见的文字,是“作文指导的补充和深化,是一项特殊的再指导过程”,[1]它不仅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写作技巧进行了评价,还对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还包含着对学生后继作文学习环节及内容的调度和引导,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但如何写好它,让它更好的发挥指导作用,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作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写好评语,做好评价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作文评语,往往会令学生激动万分,或茅塞顿开,或借此生发下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南,成为老师和学生心与心对话的平台。反之,则会使学生不知所云,甚至望而生厌,失去写作的信心和兴趣。好的评语不仅对学生有巨大的指引作用,同时也是老师责任心的试金石,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使命感和殷切的爱护。因此,作文评语的探讨的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作文评语存在的弊端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发现学生每次对教师批改后发下的作文只是看一眼就束之高阁,等到作文讲评时再从一堆书本中找出来。通过对学生的询问和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我发现现实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语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迷,老师的教学计划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首先,套话空话现象。比如,“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晰”“取材不合理”等等。至于为何“不明确”如何“不清晰”为啥“不合理”,老师没有具体的指出,学生看了也不明白。就是那些肯定性的评价,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结构尚可”“语言较优美”等,都是没有具体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这种“假、大、空”的评语是学生最不愿意看的,因为看不出什么内涵来,是对学生最没有用的评语。其次,一边倒的评语。一种是以批评指责为所有评语内容,从书写到结构内容,把学生的作文批的一无是处。例如“书写不工整,卷面不整洁,结构不合理,中心不突出。”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肯定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全是褒奖。例如“文章中心明确,有条理,书写也较为工整”。这是我曾很喜欢的一种评语,以为这就是“成功教育”,觉得学生就是要夸。其实,学生不仅要夸奖,也要批评,只有把批评和夸奖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成功教育”
曾看到过一个有关作文的问卷调查:1000名高中学生中仅有23%左右的学生认为以往的作文评价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较强,越写越有兴趣,或写作起点虽不高,但能感受到自己在进步;而77%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作文水平较低或低下,很少或未曾得到肯定与鼓励,对写好作文没有信心,甚至讨厌作文。不难想象,在这种状况下,作文教学的效果会是如何。
二、改进作文评语写作的措施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作文的直接动力之一。作文评价应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与激情,帮助他们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运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要做到这些,我觉得作文评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具体明确
空话套话使学生不能发现其不足之处与可嘉之处,对学生作文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帮助。我们 1 在写作文评语时要注意具体指出学生作文的问题及优点。旁批,眉批,总批相结合,使学生一看变明白评语的具体指向,然后对症下药,修改作文时有能有的放矢。眉批、旁批一般要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力求具体实用。总批则要适当长些,站得高些,努力从全面着眼,评出特点,评出方向,带有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比如,学生的语言比较优美,可以划出他比较好的句子,然后在旁边适当点评。如果说文章的结构不是很合理,可以在总批中具体指出为什么不合理,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以便学生修改时有方向。在一次随笔中,有位学生写了个议论文,观点很明确,但在论证过程中条理不清,结构有点混乱,我给他具体指了出来,并提出了修改建议,第二天这位学生就拿了他按照我的建议重新写了一遍的作文给我看。我看过之后,发现明显比前一篇好了很多。
2、肯定否定相结合
一味的肯定或者一味的否定都是不合理的。“成功教育”并不意味着不能否定。肯定固然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加以发扬,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是,过分的肯定容易使学生沉浸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不利于学生很好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反之,单方面的否定往往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可能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只有肯定和否定相结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的同时,还能清醒的认识自己还存在的不足,然后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这样,作文水平才能有提高。
3、有针对性
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会使学生不得要领。教师在评改是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惕和收获,即从大处落墨,如文章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立意角度、结构语言等主要方面,使学生明辨优劣,引起足够的重视。评语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教师布置指导的每一篇习作训练,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训练组织结构能力,或是训练想象描写能力,批改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做为点评的焦点和靶子,有的放矢。
针对性不仅体现在针对文章,还体现在针对学生。评语要考虑学生所能接受的限度;从个性特征上来说,我们要注意学生的性格特点,不要伤人或“棒杀”;从程度水平上讲,不能以同一尺度来衡量所有同学。所有这一切,都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评改作文时,应因人而异。
4、情感性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破费心思地从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扶持还是厌弃„„每个人窥测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而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正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作文评语也是如此。评语中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爱,能给学生以亲切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例如:”你这篇习作写得非常逼真,非常感人。”这种亲近就犹如教师写给学生的一封充满热情的“复信”,也像一张对症下药的“处方”。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他们马上兴奋起来,振作起来,花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因此,作文评语的写作出发点应该建立在亲切、和谐充满情感的基础上。以父母对孩子的慈爱为态度,以医生对病人的亲切作为基本的语调,使学生看了评语后,觉得老师好像在与他面对面地交谈,对他的劳动成果尊重、信任,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密感,碰到问题愿意请教老师。因此,教师在学生作文评语中要避免写那些淡漠、冷峻、责备、讽刺、挖苦的评语,以免学生产生厌烦、畏难、失意等消极情绪。如:“一塌糊涂”、“连起码作文常识都没有”、“胡言乱语”等。
5、力求语言的精美
示范是最好的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种文字精美而富有个性的评语,那种句句珠玑、掷地有声的评语,则能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种文学的熏陶,一种 2 审美愉悦的精神享受,令学生长久铭记,永志不忘。学生从中会感受到自己的老师也是一位写作能手,这样学生写作文时会写得更来劲,写得更好。另一方面作文评语其实也是老师的作品,既是教师价值观、审美观的自然流露,也是其文学功底、文化素养的直接展示。那种生硬呆板、千篇一律的评语,纵使评得正确、全面,也会因其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而面对文笔隽永的的学生的作文时,如果老师的评语干巴巴,那将和学生的作文极不协调,同时也会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三、结语
作文的评语是形象化的理性表现,其中融合着教师的道德、学识、人格等多种素质。作文评语虽小,但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文中特别强调指出的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语文老师评语不仅要求客观,还必须注意其情感性和语言的精美,时时锤炼自己的语言,关爱每个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一定能写出充满“人文关怀”、“声情并茂”的作文评语。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6年版
2、翟启明、刘永康《中学语文教学论》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年版
3、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陈进栋《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选自《教学与管理》2004年第9期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说说中学生课外读
说说中学生课外读
些啥有位教师利用课间操时间检查了学生课桌的桌洞,收获颇丰——共计查 获课外书籍31本,计有:《边荒传说》、《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等网络玄幻小说8本;席绢、于晴、凌淑芬、亦舒等著的言情小说7种;《七龙珠》、《乌龙院》等漫画类作品5本;《读者》、《少男少女》、《影视天地》、《篮球》等杂志10本;色情书籍1本。看到这份书单,笔者苦笑:除了网络玄 幻,就是武侠言情,高中生还在看漫画——看来真该说说读些啥了。
读些啥?国家教育部曾公布了中学生必读书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就罗列了经典文 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若干名著。但问题是这些专家推荐的书目亲和力不够,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专家推荐得作品无一不是经典,但这些经典、名著和学生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差距。如“建议”中列出了《呐喊》、鲁迅杂文、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作品集,先不说名人的经典作 品集中并不一定每一篇都是经典,即使是,把这若干篇时代背景距中学生生活较远的作品,一股脑塞给学生,其效果也不会好。
读些啥?现在的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书,除了专家推荐的书目,就是低俗 的网络快餐——他们甚至不知道除了专家推荐书目外还有哪些优秀作品可读; 另一方面,教师指导作用的缺失,也是导致学生无书可读的重要原因。在一些教师看来,他们的“责任田”就是课堂,至于课外,则不属于自己的监控范围;有些教 师虽然也有过指导,但也只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有些教师则是指导不得法,没有建立良好的阅读反馈机制。这样,教师指导就游离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之外,不能 起到应有的作用。而缺乏指导的学生,其阅读的盲目和随意也就成了必然。
读些啥?在各种考试的重压之下,教师、家长反对学生阅读,学生没有 时间阅读。一位家长谈起儿子的课外阅读状况,坦言自己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有分寸的限制”态度,即除了与学习有关的一些教辅书和极少的几部名著以外,一般 的课外书都被列入禁读“黑名单”。
读些啥?禁,不是办法,把专家书目一古脑的扔给学生也是偷懒的行 为。看来,当老师的还得负起指导的责任,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上学年,我给学生推荐了邓一光《狼形成双》、赵本夫《天下无贼》、岳恒寿《跪乳》,和学生一起听了《疯娘》,一起看了电影 《美丽人生》,作品篇幅不大,都是好东西啊,却把个学生感动得一塌糊涂,其收获自不待言。
读些啥?其实还是学生自己说了算,如果我们的推荐激不起学生的兴 趣,那课外的阅读就又罩上了学习的外衣。读些啥?我的意思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可以看网络玄幻,别太迷了;可以看武侠,别太猛了;可以看言情,别 太痴了;可以看点诗,别太酸了——有点小感动,有点小收获,足矣。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的口才素养
灵川二中 王丽云
教师以“舌耕为业”。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 :“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 ,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学生的心里 ,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就是说 ,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其语言是规范的 ,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辅工具也异彩纷呈、日新月异。投影仪、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产物也纷纷出现在课堂上。但无庸质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形势如何风云变幻,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锻炼口才,是语文教师必修课,假设一个语文教师笨嘴拙舌,出口不成“章”,是很难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而这种情况,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又往往存在,语文教师要时时锻炼自己运用语言的技能。语文教师有了好口才,才能把知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感受中,潜移默化,逐步牢固掌握汉语语言,同时,也增强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的语文课堂,我对此深信不疑。
一、语文教师应不断注重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
“语文即生活,是生活的浓缩精华史”。语文教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者,饱受诗书的熏陶,教师应多从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出发,深人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这也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所铸要的。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三层:首先,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感悟和人文知识素养。这些知识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语文知识的必要补充。每个人知识的渊博,都是离不开上述坚实的基础;其次,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语文教师既要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要了解相关学科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间题,如初中语文《三峡》涉及到地理学历史学知识,讲《苏州
园林》涉及到建筑学,美学等,只有熟悉了这一层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识。在课堂上才能做到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于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文人逸事更应如数家珍。在课堂上更应在准确的基础之上做到表述生动形象。
要让学生觉得教师谈吐不凡,知识丰富,语文教师要多番训练,首先让自己“想得到、说得出”,要尽量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接近经过思索写下的文字。人们常常说有的人说话像是写文章,大概这就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吧!
二、语文教师的语言幽默、诙谐
一直以来,很多的人都提倡快乐教学,一堂课下来,真个课堂如果都是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那这节课,即使教师讲的知识多么的全面、教学是多么的严谨,也不能称之为一堂成功的课,只有在快乐中传播知识,让学生在轻松中获得知识,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否幽默诙谐,则变的至关重要,幽默是智慧的灵光闪现,幽默和搞笑是天悬地隔的两个概念。幽默是会心一笑,无伤大雅,而搞笑则极有可能是恶俗、低级趣味。语文教师应学会幽默,这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应对突发事件大有裨益。
语文教师多那么一两个幽默笑话,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学生送去欢乐,也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授“病句修改”这一专题的时候,我会把“病句”称为“病人”,把学生当作“医生”,我说:“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应尽职责。”有时候一道题特别复杂时,我也会说:“这个病人患的是疑难杂症,看来病得不轻,得看个专家门诊。”一面示意某些同学查找“病因”,发言的同学都受到强烈的鼓舞。有时,问题很难发现,我就说:“看来,咱们一两个医生是发现不了病因的,要进行专家会诊。”然后,组织同学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轻松快乐,偏重娱乐性,而教学幽默则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层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所以,教学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就会舍本逐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
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因为幽默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与流言蜚语无异。总之,一句话,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三、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澎湃的激情和极强的感染力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相当高的热情,要在课堂上展示从生活中挖掘和提炼的美。兴之所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亦未为不可。只有我们作为老师的先爱上我们课堂内传授的东西并对其充满热情,我们的学生才会被调动起来,最终达到与教师共鸣的佳境。
对于《长江巫峡》这样壮丽的图景,只感慨一句“真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防在讲授的过程当中穿插进许多真诚的不可遏制的赞叹“祖国的山水真的是美啊,我爱我的祖国”。而教授《我爱这土地》时,我们则不必掩饰,大可哽咽而深沉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只有语文教师充满澎湃的激情,才能有感染力,才能更好地带领我们的学生放下包袱,敞开胸怀,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的殿堂中来。
四、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迷人的天真
更多的时候,在语文的殿堂里,我们只是个被感动的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必拘泥于教师的身份,太过一本正经,太过不苟言笑,太过喜怒不显于色。天真是良好的语文品质,而天真的真切定义,应该是无所顾忌的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就不妨对澄澈空明的美景表现出你的憧憬神往;对楼中思妇无望的相思等待表现出你的缠绵悱恻;对自然的永恒亘远表现出你的执著思索。学生一定会因你的投入而更加全神贯注地去听课。
对于前者,我们不妨以一个苍桑的智者的老眼去观望世事,以深沉而饱含深情的语气把我们对于真相的洞察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为我们的闪光智慧而折服,从而沉湎在我们的课堂之中。
对于后者,我们不妨热烈。我认为天真是一个语文教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不敏感,而一颗不敏感的心,是难以察觉那些潜伏在文字当中的情感的,同时也无法捕捉学生的心。
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难以调动自己的热情,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
人,他又怎么会感动别人呢?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不谙世事、感觉日益迟钝的学生,打动不了自己,如何感化他们?对于《春江花月夜》这样纯美的意境,当今社会的浮躁,社会价值取向的低俗,整个社会审美的扭曲,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美无动于衷。只有我们用神往的、憧憬的甚至是惝恍迷离的表情和语气,才能把他们拉到我们圣洁的诗的国度之中,从而才能圆满地理解诗意的美,并将这升华为学生的审美需要。古诗里经常讲意境,我认为,语文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率性纯朴的心,要你自己先爱上你教的语文。
总而言之,我认为语文教师要用感情充沛、充满幽默、闪耀智慧的语言去塑造与我们身份相符的情境,用卓越的口才打造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