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管理答案
1.班级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管理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3.班主任
班主任是指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知道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体魄健康的公民,与其他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深、最大。
4.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合理使用班主任的权力性影响力 ①防止放弃权力性影响力 ②.防止滥用权力性影响力 ③坚持班主任工作的民主性
(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引导者
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 ①.品格因素
②能力因素: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自制力等 ③知识因素 ④.情感因素
(三)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协调各种教育力量
①.组织教师集体
虚心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反映 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
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和了解 ②.组织和协调学生家长的力量 ③.组织班委会工作
5.班级管理的功能
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 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围 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 第四层境界:学会自主活动 第五层境界:提升生命质量
6.班级构建的原则
①.有利于教育的原则,这是组建班级的首要原则,在学校中,班级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的组建,必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②.目标一致的原则,被组建到同一个班的学生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即使班级建立起来了,它也是不稳定的、缺乏凝聚力的。③.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时期,班级的组建不仅要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实施,而且要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7.班主任的素养
8.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p36)①制定自我发展规划,不仅是对班主任自身发展的引领督促,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好的发展规划能准确的反映出班主任的人生发展思路、期望和努力方向也能反映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成长轨迹
②参加专业理论学习活动,班主任的学习主要包括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③参加专业合作交流,班主任的合作交流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条件。④进行教育实践反思,班级管理叙事,教育札记,教育档案袋。⑤从事班级课题研究,⑥充分利用教育博客,班主任可以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生活、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通过网络日志的方式发表,形成个人的资源沉淀。
1.了解研究班级整体(学生个体)的内容。对班级的了解和研究 ①.班级的基本情况
学生总人数、男女生的比例;学生的年龄结构及来源情况;班级集体形成情况和发展历史;班级组织和领导核心状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情况,等等。②.班级的思想品德状况
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的人数和比例;团支部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学生中思想品德优秀、中等、后进人数的比例;思想、行为习惯表现。③.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 ①.学生本人情况
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电话、QQ号、邮箱等。身体方面:发育状况(有无生理缺陷);健康状况(体质、有无疾病、卫生习惯等)。心理方面:智力、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思想方面:遵规守纪、文明行为、集体观念等。
学习方面: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生活方面: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等 ②.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父母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等。经济状况:收入情况、用于子女教育支出情况。
家庭氛围:是否和睦、互敬互爱,是否有凝聚力等。③.社会环境情况
邻居情况:邻里关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家庭坐落区:有无教育文化设施与组织等。
2.了解与研究学生过程中应克服的认知偏见。①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指班主任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② 晕轮效应
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以偏概全,或因一个缺点弥盖了整个优点;或因一个优点弥盖了其他缺点。③ 推理定势
班主任没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凭一般的经验、少量而不很可靠的信息和一些表面现象加以逻辑推理,造成判断错误。④ 态度定势
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固定模式,会对学生形成不自觉的较为肯定的看法,并以此作出不同的结论。
3.观察法。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观察法是教师在学生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的方法。
优点:保持了被观察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自然性和客观性,由此所得的材料生动具体真实可信。缺点:
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消极地等待有关现象的出现。
观察到的材料大多是外部表象,因而很难精确地确定某现象的真实原因及其本质。观察的现象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观念、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影响。问题:①.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坚持观察的客观性。③.坚持观察的全面性。④.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1.班集体
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教育组织)。
2.集体舆论
班级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他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班级是否形成了健康的集体舆论,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3.具体化目标法
把学校总的教育目标具体化为班级的目标,再根据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不同情况,提出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
确定班级总目标----制定学生分目标----达成某个分目标的措施
4.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① 制定班级管理规划
② 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③ 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④ 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⑤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⑥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确定班级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①.方向性原则,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只有坚持方向性原则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班级的各科科任教师和学生才能有向心力、凝聚力
②.激励性原则,目标是一种激励因素,合适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积极性,确定的班级目标要有号召力,要具体形象、生动鲜明,能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使人不断上进。
③.中心性原则,④.渐进性原则,把目标分成远景、中景、近景目标,确定目标时要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⑤.可行性原则,目标的确立必须是实事求是,既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又要符合学校的要求,更要符合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在充分总结班级过去的工作情况和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的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6.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应注意的问题
①.计划的目的性 ②.计划的整体性 ③.计划的现实性
④.计划的具体性 ⑤.计划的灵活性 ⑥.计划的群众性
7.班集体的特征
①.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③.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④.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⑤.共同的活动。⑥.和谐的人际关系。
8.简述确定班级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①.方向性原则,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只有坚持方向性原则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班级的各科科任教师和学生才能有向心力、凝聚力 ②.激励性原则,目标是一种激励因素,合适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积极性,确定的班级目标要有号召力,要具体形象、生动鲜明,能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使人不断上进。
③.中心性原则,④.渐进性原则,把目标分成远景、中景、近景目标,确定目标时要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⑤.可行性原则,目标的确立必须是实事求是,既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又要符合学校的要求,更要符合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在充分总结班级过去的工作情况和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的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1.班主任学期常规管理工作内容
① 每天到班级关注学生的身体、学习、生活与精神面貌,了解、关心班级情况。
② 检查班级学生出勤情况,学生缺勤及时了解原因,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同时向教导处(规模大的学校可向年级组长)汇报。③ 检查、督促班级卫生(晨扫、午休、放学后),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做好教室、包干区的保洁工作。
④ 早操、课间操等应按时到班督促学生整队做到静、齐、快。⑤ 观察班级公物保管情况,发现损坏及时调查、教育和处理。
⑥ 每天关心班级学生衣着,佩载胸卡、红领巾、团徽等文明守纪情况。⑦ 每天检查班级日志记录。
……
2.班级日常管理的原则
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 整体管理和个别管理相结合
班主任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 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
1.成绩优秀学生的特点及教育
①.成就动机严重困扰(对自己的期望过高)②.人际交往的困惑 ③.心理承受力较弱
④.嫉妒心、虚荣心相对较强 自负、焦虑 ……
①.要做到重用与教育、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②.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
③.指导学生自我调节情绪,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④.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障碍
2.中等生的特点及教育
中等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实际学业成就与根据其智力潜能所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又未达到显著程度的那部分学生。特点;①.遵守规范
②.性格相对内向,习惯于自行处理问题 ③.甘居中游,缺乏竞争意识
④.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毅力,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⑤.智力正常,有一定潜力 教育:①.主动接近,热情关心
②.给中等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时间和空间 ③.进行学习指导
④.积极争取并协调各方面的的教育力量
3.后进生的特点及教育
指学业成绩或道德品质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包括学业不良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一个后进生可能仅仅是某一方面暂时落后,也可能两者兼有。
学业不良学生的界定: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力不良”或“学业不振”。这种“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
行为偏差生的界定:指未成年在校学生,其行为或行为习惯偏离学生应有的规范,或者偏离社会文化常模。
教育: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前提。
②.全面、综合地了解后进生各方面情况,对后进生形成主要原因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再对症下药。
③.人格系统问题和学习能力问题共同解决,相辅相成。
④.调动各方面力量,尤其要启发其自身想要改变的愿望,争取家长的共同配合矫治。⑤.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后进生转化的支持性力量。
⑥.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坚持不懈地进行矫治和帮教,阶段性总结和鼓励,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
1.学习指导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学习指导目标:愿学、能学、会学
2.学习指导的内容
①.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反思
②.对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 ③.对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 ④.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
3.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①协调师生关系
②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强化,及时反馈 ③适当的课业负担
④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 ⑤设置问题情境
⑥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等等
4.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一)学生的预习与指导
①.端正预习态度,激发预习兴趣 ②.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③.指导学生尝试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④.明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二)学生的听课与指导 ①.听课前的准备 生理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准备,物质准备 ②听课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会看,让学生会听,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积极思考
(三)学生的复习与指导
①.及时复习
②.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
自我复述法、自我默记法、自我测验法、互相提问法、角色变换法等。(四)学生的作业与指导
先复习后作业,认真阅读审题,独立做题,验证修改,及时总结
5.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指引起、推动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
1.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就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性道德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2.青春期教育的内容
(一)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 卫生保健知识等
(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性别心理差异 心理健康与卫生等
(三)性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四)性法制教育
3.简述青春期教育的途径。
4.处理中学生情感的一般原则和策略
1.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
2.主题班会的设计和组织 ①.确定主题
选好主题是开好班会的前提。主题的选择一要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能引起兴趣;二是内容丰富,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件,适于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三是要有深度,能细细回味;四是体现时代性
②.充分准备,精心选择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定活动形式 ③.召开班会,协助主持人的工作,要做好班会小结 4.落实行动
3.主题班会方案格式 ①.主题
若主题范围很大可增加副标题 ②.背景分析
要说明选择本主题进行活动的缘由和对主题的基本解释;要阐明对本班学生的相关思想、心理、生活实际的分析,以及开展本主题班会活动的具体价值。③.教育目标
要有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围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④.活动的形式
主要形式如:辩论、竞答、朗诵、调查等,形式要灵活。
⑤.活动的准备:精神思想动员、环境布置、主持人、材料准备等等.⑥.活动过程:说明活动顺序和步骤安排,要做到板块清楚、过渡自然。⑦.活动延伸
要说明巩固班会效果的后续活动安排。
4.组织主题班会的基本要求
①.主题鲜明,目的明确 ②.计划周密,准备充分
③.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
④.内容充实,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 ⑤.全员参与,群策群力 ⑥.巩固深化,注意实效性
1.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就是对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思想、学习、劳动、体育锻炼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的评价。操行评定的核心内容是操行等级和操行评语两个部分。
2.操行评语的作用
①有利于学生认识和评价自己,具有督促和鼓励作用 ②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教育子女
③帮助教师从学生普遍存在的的问题中,找到自己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善自己的工作;对每个学生作出的诊断分析,有助于教师进行个别教育。
3.传统评语的主要问题
文式枯燥,缺乏艺术性 评语单调,缺乏激励性 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 冷漠淡然,缺乏情感性 主观臆测,缺乏客观性
4.撰写操行评语的基本要求 ①善于观察和研究学生,重视学生的成长记录 做个有心人——观察、记录、分析、交流、反馈 ②实事求是,切忌使用套话、空话
给学生写作评语时,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内容要以小见大,力戒空泛。③抓住特点,写出学生的个性
要具体、真实,看了某个学生评语之后要有“如见其人”之感。④含蓄委婉地指出学生的不足
指出不足,要力求中肯,尽量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⑤评语对学生要有鼓舞、激励的作用
操行评语要充满师爱和期望,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褒奖,让学生建立自信,增强学生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⑥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写评语时,我们可以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本学期的主要表现,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1.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
①.帮助家长了解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 ②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③指导家长了解相应的教育内容 ④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2.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
(一)家访
1.一般性家访:在开学初或接新班时所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2.慰问性家访:学生本人发生意外,或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对学生造成很大影响时,班主任应及时家访。3.表扬性家访
4.沟通性家访:学生同家长发生了矛盾,影响了在校的学习生活时,班主任拜访学生家庭。
5.纠正不良家庭教育的家访
(二)家长会
(1)汇报家长会:主要向家长汇报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2)指导型家长会
(3)专题家长会:如法制教育家长会,贯彻学生行为规范家长会(4)小型家长会:研究解决部分学生的特殊问题而召开的家长会。(5)学生与家长联席会
(三)举办家长学校
(四)建立家长委员会
(五)校访
(六)通讯联系
(七)班级网站
3.班主任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① 做好充分的准备,间接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家长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影响力
直接准备:明确家访的目的,巧选家访的时机 ② 分析家访对象、确定谈话策略。
③ 调整好情绪,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家长探讨有关问题。④ 家访应让当事学生在场。
⑤ 可以单独家访,也可以同任课教师或学生干部一道家访。
1.班级文化
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
2.班规
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3.班级文化的构成和功能
①.物质文化:以教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
②制度文化:以班级组织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
③精神文化:以群体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功能:教育功能
凝聚功能 制约功能 激励功能
4.班级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
①.规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 ②.规则应该清晰明了
③.规则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④.规则要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
5.如何执行班规
①执行前应检查规则是否适宜 ②让学生了解并记住规则 ③设计一套合理的惩罚措施 ④执行规则可以采用积极的方法
6.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
①.适当物化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合适的形式体现在合适的位置。如班训张贴、管理园地等。
②.设计动态信息发布栏、荣誉栏等。
③.结合班级教育教学进展,办好黑板报和墙报
④.结合学生发展与成长,设立作品展示区、学习园地、阅读栏等。⑤.适度的绿化可让班级更显活力 ……
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①.确定班级发展目标 ②.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 ④.培育优良的班风
⑤.用班名、班歌、班旗、班徽、班训等提高班级凝聚力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①.规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 ②.规则应该清晰明了
③.规则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④.班级规则要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
第二篇:班级管理作业答案
班级管理作业答案作业一
第一题:选择题
1、班级管理活动和其它任何管理一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素)即(B)
A 班主任、学生、环境 B 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C 空间、时间、资源 D 设计、实施、评价
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A)
A 设计、实施、评价 B 计划、组织、实施 C 组织、协调、控制 D 备课、上课、考察
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B)
A、教育工作 B、专门性的工作 C、教师的兼职工作 D、思想教育工作
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B)
A、个性 B、社会性 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 D、统一性
5、班级组织属于(A)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自愿选择的组织 D、统一要求的组织
6、(B)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力公约》
A、1959年11月20日 B、1989年11月20日 C、1990年8月29日 D、1992年4月1日
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B)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8、我国在(C)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A、1990年 B、1992年 C、2001年 D、1996年
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D)
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 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 C、向革命先锋学习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
10、中国少年先锋队直接受(B)的领导。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C、校长 D、班主任
第二题:填空题
1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2.从(1952)年起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13.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14.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组织),是有双重性质的组织。15.(班级)是小学的基层组织。
16.少先队组织具有(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的特征。1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1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致有(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19.儿童的基本权利是(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20.儿童权力的核心是(儿童优先)。
第三题:名词解释
21.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这就是“级”。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22.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即班级外部管理(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和班级内部管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23.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教育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24.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利,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25.非正式群体:是由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群体。
第四题:简答题
26.应如何正确理解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答:(1)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2)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3)班级管理在班主任与学生的直接交往中进行。
27.你认为应如何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答:学习这门课程时,应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相关课程的学习,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贯通。(2)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掌握该课程理论,注重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3)在课程学习中进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及其网上各种讨论、答疑。(4)在教材学习及其集中教学辅导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及其教师,不拘泥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加工、总结和归纳。(5)把班级管理当作一项事业来做。28.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和特征是什么?
答:
1、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1)小学班级是一种正式组织:作为正式的组织,它有一定的组织目标;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它要承担一定的任务;为实现一定的任务,它又必须遵循一定组织规范。(2)小学班级的组织生活特性与小学生的发展特性是统一的。(3)小学班级组织是有个性的组织。
2、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1)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2)有共同的学习任务;(3)有管理的体系;(4)有成人的领导;(5)有相对独立性。
29.应如何看待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答:(1)能够提供小学生相互支持的社会基础,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成长空间;(2)常常还是小学生获得一些课程以外的知识的重要来源;(3)能够满足对小学生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4)对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5)对小学生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第五题:论述题
30.互联网的普及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答:网络既是影响小学班级的因素,也是班级管理的资源。控制网络的不良影响,利用网络的资源和手段加强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必须重视的问题。
1、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加以利用和控制的对象
班级管理首先是教育管理,它带有明确的方向性,因此,班级管理中的资源建设意味着根据学校教育的目标和班级管理的目标对网络中的内容加以筛选和组织,提取其中有益的内容,抵制其中有害的内容,从而充分利用经过筛选的网络资源,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和小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
在班级管理中利用网络资源,控制网络不良影响,应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从网络的丰富资源中提取与班级管理要求相一致的内容;二是将网络作为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手段,加强班级建设。(1)以教育价值为导向,从网络中开掘丰富资源;(2)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
作业二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管理思想依据是(B)。
A.为了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B.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为了学校的发展 D.为了教师集体的发展 2.制定班级管理目标应符合班级管理对象的实际是目标设定的(B)原则的要求。A.发展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层次性原则 D.规律性原则
3.学生以他人为榜样进行模仿而遵从班级规范是表明学生对集体规范已达到(B)水平。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抵制
4.对行动散漫,不能正视自己缺点的学生适用(D)谈话。A.直接式 B.提问式 C.商谈式 D.触动式 5.对不善言谈有紧张心理的学生应采用(A)谈话。A.启发式 B.接近式 C.鼓励式 D.参照式 6.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学习是一个(A)的过程。A.自主建构 B.教师教育 C.品德实践 D.认识提高 7.学生的座位安排属于(B)
A.规范环境管理 B.物质环境管理 C.教学形式管理 D.课堂秩序管理 8.班主任要把(C)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A.品德指导 B.学习指导 C.安全与法规指导 D.健康指导
9.为了保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发展,以小红花、自制卡等工具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的教育方法称为(C)。A.赞许法 B.表扬法 C.代币法 D.奖赏法
10.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环境以及认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是(A)指导的任务。A.心理健康 B.生理健康 C.品德 D.学习
第二题:填空题
1.()既是班级管理的起点,又是评价班管理绩效的依据和标准。答案:班级管理目标
2.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具有()作用、()作用和()作用。答案:导向作用、聚合作用、激励作用
3.正确的班级管理思想是()的思想。答案:以人为本
4.班级组织架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答案:组织目标、组织机构、组织规范 5.班级中的正式组织机构主要有()、()、()、()几种形式。答案:班委会制度、实行值日班长制、建立各种类型的小组、少先队组织
6.()是班级组织发展的最高阶段。答案:班集体
7.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方法有()、()、()、()。答案:目标管理法、规范管理法、系统教育活动法、自我管理法
8.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包括()、()、()。答案:环境管理、教育性管理、学生评价 9.小学班级的规范环境包括()、()、()等。答案:作息制度、教学秩序、课堂纪律 10.生活指导就是教育性管理,包括()、()、()和()。答案:思想品德指导、学习指导、安全与法规指导、卫生与健康指导
第三题:名词解释
1.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班级实际出发确定的班级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预期要得到的结果。
2.班级管理评价:班级管理评价是以班级管理为对象,根据班级管理目标,采用一定测量技术和方法,对班级管理工作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判定目标实现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班级组织规范 : 班级组织规范就是班级成员在教育教学和日常行为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4.班集体 : 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建设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在班级组织发展的集体阶段,班级组织目标是班级成员个体自觉追求的目标。班级组织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发展达到了和谐一致的状态,形成了独特是积极促进学生发展的班级文化和心理氛围。
5.系统教育活动法 : 是指在班集体建设中,围绕班集体奋斗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使班集体建设通过各项活动来实现的方法。
第四题:简答题
1.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2.班级组织规范在班级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答:班级组织规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协调集体与个人的行为,以保证共同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二是保护成员在集体中享有的权益;三是塑造作用,即班级规范成为组织成员的行动指南,并潜移默化地塑造着组织成员;四是警示作用,即班级规范中禁止性规范起着防范作用,用以警示组织成员。3.新生班级管理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新生班级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材料的准备;建立各种常规管理文档;环境的准备;了解学生。
4.良好的班集体有哪些特征?
答:(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3)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4)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5.教室的座位编排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考虑。从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科上课的需要,6.班主任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答:班主任对学生方法指导:第一,帮助小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的自我规划,正确地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第二,指导小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思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第六,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与笔记;第七,指导学生养成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
7.为会么要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操行评定应体现哪些原则?
答: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1)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2)有利于家长了解子女的综合表现;(3)有利于科任教师了解学生。
操行评定应体现的原则:(1)体现素质教育思想(2)公正、客观(3)促进学生发展 8.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拟写一个学生的操行评语。
答:某某,你是我们班的小球星。球场上的活跃、课堂上的大胆、生活中的爱好广泛,让你个性十足。看得出,你爱看课外书,肯动脑筋,乐于表达自己的的观点。我常想,如果在学习中你能像赛场上那样不服输,有拼劲,思考问题能更深入、更专注,你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第五题:分析论述题
结合第四章案例,谈谈你对班集体建设的看法
答:
1、班级体及其特征。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建设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在班级组织发展的集体阶段,班级组织目标是班级成员个体自觉追求的目标。班级组织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发展达到了和谐一致的状态,形成了独特是积极促进学生发展的班级文化和心理氛围。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备的特征是:(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3)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4)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2、班级体建设的原则。(1)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原则(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3)民主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
3、班级体建设的基本途径。(1)通过班级常规工作开展班级体建设;(2)通过各种班级教育活动进行班级体建设;(3)进行班级体发展水平的评估。
4、班级体建设的方法。(1)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是指在班级建设中,科学地确立集体奋斗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以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推动班集体建设的方法。(2)规范管理法:是班主任以规范去引导和规正学生的言行,从而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的方法。(3)系统教育活动法:是指在班集体建设中,围绕班集体奋斗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使班集体建设通过各项活动来实现的方法。(4)自我管理法:是指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指导学生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使班集体在自我管理氛围中健康发展的方法。
5、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好的工作: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级体的奋斗目标,提出带有激励性的集体目标;教育学生认同内化目标,把班级的目标变成自觉的行动,人人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为完成目标,要提出相应措施,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作业三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能力不强,这一阶段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是(A)。A.班主任指导为主,学生自主为辅 B.班主任指导与学生自主兼重 C.在班主任指导下,主要由学生干部和活动骨干设计组织实施 D.全部由学生自主组织实施
2.少先队中队活动有规定的仪式和程序,若受场地、天气或时间等限制可省略部分程序,但(C)程序不能省略。
A.整队、报告人数、出旗、唱队歌 B.唱队歌、中队长讲话、呼号、活动开始 C.出旗、唱队歌、呼号、退旗 D.辅导员讲话、呼号、唱队歌、退旗 3.班主任对家长进行教育协调的核心任务是(A)
A.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素质 B.提高家长的公民素质 C.了解家庭教育信息 D.协调班级与家庭教育
4.协调会的目的是(A)。
A.确保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B.统一班级管理者的思想 C.互通管理工作信息 D.提供相互支持
第二题:填空题
1.班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答案: 载体
2.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特点是()、()、()、()。答案:目的性、系统性、计划性、阶段性 3.晨会活动的特点是()、()。答案:简短、及时
4.班会活动有()、()两种形式。答案:班级例会、主题班会 5.主题班会的特点是()、()。答案:主题鲜明、形式多样
6.主题队会内容选择的原则是()、()。答案:适合性、创造性、趣味性、多样性
7.()的一致性既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条件,也是班级建设成功的条件。答案: 课堂教学与班级组织生活 8.班级教育力量不仅有班主任,还包括()、()此外作为班级成员的()也会发挥重要的教育影响作用。答案:任课教师、家长、学生
9.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是()、()、()。答案:参与家长学校工作、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和接待家长来访
10.班级主题队会内容选择要尽量符合()、()、()的特点。答案:近、新、小
第三题:名词解释 1.班级活动管理 : 班级活动管理就是班主任组织和开展各种班级活动.2.班级教育力量:班级教育力量管理是指班级环境中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此外,作为班级成员的学生也会发挥教育影响的作用
3.小学班级活动 : 小学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者指导学生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所设计的,组织班级所以成员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
4.家长会:家长会是中小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班级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联系并形成教育合力的方式。5.家访 : 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个别家庭进行交流,以协调班级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第四题:分析论述题
1.设计一个创新型的主题班会方案 : 答:安全与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一、标题:
主标题:呼唤法制
二、组织程序:
1、酝酿 → 查找资料与 分工落实 → 设计过程 → 排练 →正式上课 → 教育影响
2、辅助法制教育活动:看电影【少年犯】,谈感受; 学习法制;
三、班会课节目设计:
1、主持人开场白: 主持人(xx、xx)
2、法在我们身边:
法在我们身边
(一):请各小组依次派一名代表例举在我们身边密切相关的法制事例
法在我们身边
(二):看网络资料和VCD剪辑等。
3、普法系列活动:
普法问答
(一):以抢答形式进行,每对一题给一件小礼品
普法问答
(二):风险题抽签回答形式。一级冒险:一件小礼品;二级冒险:二件小礼品
4、小品:曲折人生 表演负责:xxx、xx、xx„ → 自编自排
5、朗诵:呼唤法制 写稿:通讯组; 朗诵表演:xx
6、歌曲:心声 表演:xx、xxx、xx
7、现身说法:
现身说法
(一):由各组同学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并谈谈感受。
现身说法
(二):看VCD一小段
8、观点表白:由各小组做本法制学堂的最后精彩陈述。
9、班会小结: 班主任 → 学校德育领导
四、其它:
1、由班干部部负责组织全过程,班主任进行指导;
2、各位同学积极准备,能力上、思想上、知识上,都要有所提高 2.设计一个家长会方案。答:主题: 走近孩子
——三年级家长研讨会
目的: 通过老师、家长之间的真诚、平等的交流,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探讨,引领和指导家长借鉴好的家教经验,科学家教,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让家长会成为学校、教师、家长心与心真诚交流、沟通的一座美好的桥梁。
时间: 11月29日(周二)
家长会的准备:
1、召开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会议,传达有关家长会精神。
2、打扫卫生,做好环境布置,充分利用每一面墙,展示学生半学期来的学习成果。
3、合理安排教室,各班创设有利于研讨的座位方式:U字形、圆桌形等。
4、邀请有关的家长代表作“好习惯我培养”经验介绍的准备工作(2-3名家长从不同的角度谈)。
5、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做好准备。班主任:班级目标、好习惯培养目标及措施。任课老师:介绍学习习惯养成要求及对家长的建议。
6、约请周旭红负责拍照、王玥发新闻稿。
7、从正面,积极向学生宣传家长会。家长会过程:
1、专家讲座:认识三年级的孩子。
2、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的介绍及对家长的建议。
3、家长代表培养好习惯经验介绍。
4、班主任介绍好习惯培养目标及有关措施。
5、任课老师介绍学习习惯养成要求及对家长的建议。
家长会后工作:
1、统计到会家长,与缺席家长做交流。
2、了解家长的反馈意见和要求。作业四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班主任对自己社会职责和行为模式的认识称为(A)。A.角色意识 B.角色学习C.角色塑造 D.角色创新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未行”,说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C)是十分重要的因素。A.权力性影响 B.非权力性影响 C.班主任的威信 D.班主任的管理素养 3.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管理研究首先应该(B)
A.进行理论研究 B.进行问题解决研究 C.应用理论解决实践中的常识问题 D.观察了解学生
第二题:填空题
1.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包括()、()、()、()。答案:认识角色、学习角色、塑造角色、创新角色
2.班级管理者首先应当是一个()的教师。答案:专业化
3.班主任的管理能力素养包括()、()、()、()等。答案:领导能力、交流与交往能力、应变能力、信息能力、研究管理的能力。
4.在班主任的情感素养中,最重要的便是()。答案:人们反复强调的对学生的爱 5.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是()。答案:反思、学习、创新性实践 6.自我形象是自我意识中的()形象。答案:个人 7.行动研究的特征概括为三点就是()、()、()。答案:务实、合作、发展。8.研究有两个目的即()、()。答案:拓展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9.“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经常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答案:反思 10.班主任的威信来自于()。答案:良好的形象
第三题:名词解释
1.班主任的自我管理:(1)班主任的自我管理是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2)班主任的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3)班主任的管理素养是班级管理的要素;(4)班主任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班主任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
2.班主任的修养:不是一般的个人修身养性,而是为完成班级管理任务自觉的提高自身的素养。十八内在素养的提高同外在形象的塑造统一起来。
3.威信:班级管理者以自己的学识、才能及人格魅力,对管理对象所拥有的影响力我们把它称为“威信” 4.研究型班级管理:研究型班级管理是指,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级管理者并不是简单得运用已有的关于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而是根据班级管理实践中问题的特殊性,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某种研究方法,寻求特殊问题的特殊解决办法。
5.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方法,对于实践者来说,就是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行动研究的特征有:(1)务实;(2)合作;(3)发展。第四题:分析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应怎样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答:班主任建立自己的威信是实现教育和管理目标的要求,班主任的威信不是“空穴来风”,班主任的威信建立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威信是靠教师以身立教,靠教师的平等与尊重;需要的是师生之间敞开心扉的交流、理解与信赖。
在平时工作中“要以人对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善于发现他心中能响应我们号召的那一隅”(苏霍姆林吉斯)作为老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理解、尊重、宽容每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与自己情感上的沟通,思想上的共鸣,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面对课堂上不守纪律的、做小动作的、思想开小差的学生,不要板着脸训斥,拍着桌子吆喝,而是要换一种方式,换一换一个角度去对待。比如尝试着用写字条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善意的提醒学生改正缺点,这一张张“字条提示语”好比孩子们的(尤其是犯错误孩子)的保护伞,给了孩子们自我纠错的机会,使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更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到老师的宽容、理解、信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取得了孩子的信任、理解,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2、设计一个小学班级管理行动研究计划。答:班级管理行动研究计划 三年级二班 2009年9月,新的一个学期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为使我班的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也为了学校的德育工作能顺利地进行,更为学生能有更好地发展,现将本学期的班级管理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在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正确地指导下,继续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从全面进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班级内首推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为使每一个学生成长成为品质优秀的好学生而努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我班在原来的55名学生的基础上,本学期又添了一名新成员。全班共有56人,其中男生有28人,女生有28人。他们已用涉及12个行政村,管理的范围比较大,生活的特点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有的学生在这个班级内已经是老生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主要是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分成的层次不同。在纪律上也有一定的涣散性。
三、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本学期,遵照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围绕“以德治班”的中心,强化学生在校的文明行为和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控制力和纪律性。从根本上解决老师每天都烦心的管理,让学生自己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人人能够进行参与,人人能够发挥的好风气。在班级的管理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班级得到主人翁。在班级的发展中能够有效且合理地进行自身能量的发挥。到本学期末,争取让每一名学生能够自觉地按照学校一日常规的规定来进行学习和生活。在学习上,能哟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且在成绩上有所突破或者是提高。
第三篇:班级管理第二、三章试卷及答案
第二章
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分,每小题2分,共10个小题。)
1、班级是儿童自打出生以来的第一个正式组织,这一组织相比于家庭和同辈群体来说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以下那一项不属于此特征()
A、明确的组织目标
B、正式的组织机构
C、清楚的组织规范
D、细致的组织任务
2、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同周围世界的关系的觉知,下列那一项不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感觉
D、自我调控
3、少先队的基本思路是“先组织再教育”,在发展队员是确立()的原则。
A、个别入队
B、全童入队
C、自愿入队
D、适龄者入队
4、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上保持较高的__,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__。()
A、同质性 差异性 B、一致性 差异性 C、一致性 独立性 D、同质性 独立性
5、小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的“私密空间”和__的特征,倾诉自己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得到更多的朋友的帮助,释放因学习等带来的压力等待。()
A、个性化
B、去个性化
C、独特性
D、广泛性
6、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对与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和教育价值非对立的内容,一般采取_的策略。()
A、宽松
B、推荐
C、禁止
D、优待
7、_年_月_日联合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正式国际组织的形式对儿童的权利加以肯定。()
A、1956-11-25 B、1959-11-20 C、1969-07-20 D、1959-11-15 8、1992年,我国参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全球目标和《儿童权利公约》,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布了《 》。()
A、儿童权利宣言 B、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C、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D、儿童权利公约
9、小学班级是一个双重性的组织,它既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__的基层组织。()
A、中国儿童先锋队 B、社会少年先锋队 C、中国少年先锋队 D、国际少年先锋队
10、在班级中,儿童除了继续学习家庭、或社会场所必需的道德规范,还要学习一种不同于前者的规范----()。
A、纪律规范 B、制度规范 C、组织规范 D、任务规范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15分,每小题3分,共5个小题。)
1、小学班级组织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有共同的学习任务;还包括()
A、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B、有管理的体系 C、有成人的领导
D、有相对独立性
2、少先队组织的特征有哪些?()
A、革命性
B、群众性
C、自治性
D、实践性
3、下列类型哪些属于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A、玩乐型
B、学习型
C、违规型
D、愿望型
4、儿童权利的内容有()
A、生存权 B、发展权 C、选择权 D、参与权
5、个性是指个体在后天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它是带有独特色彩并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心里体系,主要包括__。()
A、个性独特性
B、个性倾向性
C、个性差异性
D、个性心里特征
三、判断题(本题10分,每小题1分,共10小题。)
1,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
2,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因而它是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媒介。()
3,社会性是人适应特定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品质,这些品质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知觉,态度、世界观。()
4,对于学生个体来说,社会性是个体的共性,而个性是个体的特殊性。()
5,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广泛的人际交往,并不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6,班主任的管理使班级成为有利于小学生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生活空间是班级促进小学生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条件。()
7,学习生活是小学生的一种日常生活。()
8,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形成了小学生班级共同体彼此之间相异的风格。()
9,由于班级在组建之初并不是小学生自愿选择的结果,所以组织小学生对所组建的班级的认同常常成为班主任的基础工作。()
10,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的成长没有促进作用。()
四、名次解释(本题16分,每小题4分,共4小题。)
1、班级
2、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3、小学班级组织
4、少先队组织的性质
五、简答题(本题25分,每小题5分,共5小题。)
1、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什么关系?
2、简述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
3、小学班级组织的特性有哪些?
4、简述非正式群体及其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六、论述题(本题10分,共1题。)
1、试论述非正式群体及其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七、材料分析(本题题14分,共1题。)
案例:长沙市八一路小学的几个4年级学生告诉记者:“我们跟一个班干部玩得好,所以我们早晨不读书,他也不记我们的名字。”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拿了50块钱请班里的干部,回来就只剩下5块钱了。”
其中一个学生还说,“我没有请过班干部的客,但我帮大队长写作业。”
另外一个孩子向记者解释说:“值日的时候,跟班干部玩得好就记红名字(表扬),玩得不好就记白名字(批评)。” 请结合案例分析班级管理中的非正式群体。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DCBBB 6-10 ABCCB
二、多项选择
1、BCD
2、ABCD
3、ABC
4、ABD
5、BD
三、判断题
1、错误【是班级】
2、正确
3、错误【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4、正确
5、错误【可以促进】
6、正确
7、正确
8、正确
9、正确
10、错误【非正式群体丰富了班级的存在形式,小学生在班级中生活的内涵。非正式与正式群体的互动是小学生班级的文化丰富多样,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名词解释
1、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组织,是小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地方,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群体规划和道德意识、形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
2、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由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上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
3、小学班级组织:是小学的基层组织,它依据学校制定的规定建立起来,它是正式的组织,服从与学校组织的目标与规范,它的活动要为实现学校规定的任务服务。
4、少先队组织的性质: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五、简答题
1、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什么关系? 答:(1)班级生活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从而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2)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兴趣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3)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交往的发展,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
2、简述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答:(1)小学班级是一种正式组织
(2)小学班级的组织生活特性与小学生的发展特性是统一的(3)小学班级组织是有个性的组织
3、小学班级组织的特性有哪些? 答:(1)小学班级是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2)小学班级是以共同的学习任务建立的组织(3)小学班级有正式组织的管理体系(4)小学班级组织由成人领导(5)小学班级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4、简述非正式群体及其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答:(1)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能够提供小学生相互支持的社会基础,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成长空间(2)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常常还是小学生获得一些课程以外的知识的重要来源
(3)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能够满足对小学生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4)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
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1)确立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的意识,对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要在四个方面保障他们的权利
(2)在班级中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就是为学生提供健康生命活动的条件(3)在班级中保护儿童的发展权,特别要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和平等受教育权
(4)班主任应重视学生的法律保护
六、论述题
一、试论述非正式群体及其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为了满足成员之间的需求,以情感为纽带而联系在一起的,有着明显的情绪色彩,成员之间没有明文规定或规范的约束,维系群体的因素多是成员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一致或相容而自发约定俗成,没有明确的规定,且规模小,成员少,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诸多影响。
1、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能够提供小学生相互支持的社会基础,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成长空间。
2、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常常还是小学生获得一些课程以外的只是的重要来源。
3、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能够满足对小学生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
4、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
5、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七、材料分析 案例:长沙市八一路小学的几个4年级学生告诉记者:“我们跟一个班干部玩得好,所以我们早晨不读书,他也不记我们的名字。”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拿了50块钱请班里的干部,回来就只剩下5块钱了。”
其中一个学生还说,“我没有请过班干部的客,但我帮大队长写作业。” 另外一个孩子向记者解释说:“值日的时候,跟班干部玩得好就记红名字(表扬),玩得不好就记白名字(批评)。”
请结合案例分析班级管理中的非正式群体。
答:班级是一个正式群体,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组织,就是一个正式群体。在班级内部,还存在着若干规模大小不等的小学生非正式群体,正是这些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丰富了班级的存在形式,也丰富了小学生在班级中的生活内涵。但是,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
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类型可分为:玩乐型、学习型、功利性、违规性和人际吸引型。玩乐型的小学生同辈群体的结合主要是由于群体的成员经常在一起玩乐和游戏,从而产生“共同语言”;学习型的小学生同辈的结合主要是由于群体的成员在价值取向上的共同性,即都以学习为共同的取向。成员间以学习的交往为中心,将情感的相容性扩展到生活、休闲及其他发面;功利性小学生组成的同辈群体,主要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因而带有明确的功利目标;违规型小学生同辈群体主要以破坏纪律、搞恶作剧为能事;人际吸引型的小学生同辈群体,成员之间不出于纯粹的功利需要,也不是由于共同的学习或兴趣爱好,而是成员之间人际上的吸引。
案例中的现象反映的是班级管理中非正式群体中的功利型。如请班干部吃饭、为了得到照顾帮大队长写作业。在值日的时候得到了照顾,这类学生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因而带有明确的功利目标。应当引起班主任的注意,需要视不同情况加以调控和引导。
第三章
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分,每小题2分,共10个小题。)
1._是班级管理者对班级未来移动速度按你的班级管理工作所作的总体规划和安排。
A班级管理设计
B班级管理目标 C班级管理评价
D 班级管理实施 2._体现了人的主动追求。
A目的 B 理想 C目标 D爱好
3.班级管理评价活动分为_和做出价值判断两个部分。A指出
B测量
C效果
D程度
4.管理思想是人们对管理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它规定了_的方向。
A管理目标
B管理实施 C管理活动
D管理设施
5.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不仅要遵循正确的管理思想,而且要从_的实际出发。
A班级活动
B班级目标 C班级教育
D班级管理
6._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教育活动目标,从本班实际出发确定的班级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
A班级管理设计
B班级管理目标
C班级管理实施
D班级管理评价 7.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包括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和_。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集体教育
8._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生活负责的班主任就承担着特别的责任。
A品德学习
B班级活动 C智力培训
D体育活动
9.班级管理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_,其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
A活动管理
B教育管理 C形式管理
D日常管理
10.所谓小学班级的实际情况,就是_对小学生提出的一般发展要求同他们实际发展的可能性的差距。
A教师
B学校
C政府
D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15分,每小题3分,共5个小题。)
1.目标具有哪些特性?()
A预期性
B主体性
C稳定性
D指向性 2.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实施的作用,具体来说有那几方面?()A导向作用
B促进作用 C聚合作用
D激励作用
3.班级管理评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有()。
A引导作用
B诊断作用 C反馈作用
D促进作用 4.班级管理目标设定必须遵循()。A发展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层次性原则
D多向性原则 5.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A班级组织建设
B班级日常管理 C班级活动管理
D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三、判断题(本题10分,每小题1分,共10小题。)
1,目标是个体、群体或组织对所从事的某一活动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
2,班级管理目标同学校管理目标在方向上是统一的,两者并没有区别。()
3,班级管理设计是班级管理者对班级管理的预先设计,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方法。()
4,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有导向作用、聚合作用、激励作用。()
5,评价一般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6,管理思想规定了管理活动的方向。()
7,班级管理思想和班级实际情况是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
8,不是学生为班级而存在,而是班级为学生而存在,班级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这句话体现了设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发展性原则。()
9,组织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10,班级管理目标,根本存在于良好班级组织的建设,因而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班级组织建设。()
四、名词解释(本题16分,每小题4分,共4小题。)
1、目标
2、班级管理目标
3、班级管理设计
4、班级活动管理
五、简答题(本题25分,每小题5分,共5小题。)
1、简述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
2、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有哪些作用?
3、班级日常管理包括些什么内容?
4、简述班级管理制定的依据。
5、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六、论述题(本题10分,共1题。)
1、班级管理目标设定有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那么对于班级管理目标,它的制定依据有哪些?
七、材料分析(本题题14分,共1题。)
案例:本班共有学生41 人,其中女生20 人,男生21 人。本学
期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让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合作,营造良好的班内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环境,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请就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分析上诉案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5、A C B C D 6-
10、B D A B D
二、多项选择
11、A B D
12、A C D
13、B C D
14、A B C
15、A B C D
三、判断题
1、正确
2、错误【两者在方向上是统一的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学校目标针对的是学校整体,提出的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班级管理目标则是一个特定的班级组织的活动目标。】
3、错误【班级管理设计是班级管理者对班级管理实际活动的全面规划,是班级管理实际活动开展前的准备。】
4、正确
5、错误【还包括诊断性评价】
6、正确
7、正确
8、正确
9、错误【组织是发展的状态,组织发展有不同的阶段】
10、正确
四、名词解释
1、目标:是个群体或组织对所从事的某一活动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
2、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班级实际出发确定的班级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预期要得到的结果。
3、班级管理设计:是指班级管理者对班级未来一定时段内的班级管理工作所做的整体规划和安排,是班级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
4、班级活动管理:是指班主任指导或直接组织的晨会、班会、队会等各种班级教育活动,这些由班主任组织的课程教学以外的班级教育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五、简答题
1、简述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答:(1)要以正确的班级管理思想为指导
(2)要有明确、具体和可行的目标。
(3)设计要符合班级实际情况。(4)设计要严谨、完整。(5)设计要有创意。
2、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有哪些作用? 答:(1)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设计的核心。(2)班级管理目标是确定班级管理任务的依据。(3)班级管理目标也决定着班级管理方法的选择。
3、班级日常管理包括些什么内容? 答:(1)学生在班级中要进行品德的学习,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品德学习指导。
(2)学生在班级中要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
(3)学生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生活,要懂得法规。现代社会中的人应当有危机意识,因此对于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4)学生的评价不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进行班级管理的要求。
4、简述班级管理制定的依据。答:
(一)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管理思想依据
总体思想依据是以学生为主,考虑学生的发展要求,班级的特定要求
(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班级实际情况依据
1、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
2、以特定班级的小学生的特定发展情况为依据
5、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1)班级组织建设
(2)班级日常管理
(3)班级活动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六、论述题
1、班级管理目标设定有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那么对于班级管理目标,它的制定依据有哪些?
答:正确地制定班级管理目标,要把握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一是班对管理目标制定的管理思想依据,一是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班级实际情况依据。
1.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管理思想依据所谓管理思想,是人们对管理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它规定了管理活动的方向,因而一定的管理思想是一定的管理活动的出发点。正确的管理思想,应当是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制定小学班级管理目标,要体现小学生的发展要求,体现特定班级的小学生的发展要求。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班级实际情况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要求班级目标的制定,必须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1)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2)以特定班级的小学生的特定发展情况为依据
七、材料分析
案例:本班共有学生41 人,其中女生20 人,男生21 人。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让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合作,营造良好的班内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环境,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请就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分析上诉案例。
答:班级管理目标是全部班级管理活动的灵魂,它贯穿整个班级管理过程,它是班级管理设计的基础,确定了班级管理目标,才能形成完整的班级管理计划,它是班级管理实施指南,在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管理目标作指导,管理工作才有方向,他还是班级管理评价的依据,遵循着班级管理目标的评价。班级管理目标设定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案例中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针对的是本班学生41人,女生20人,男生21人,表现班级管理目标设定了针对性原则,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让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合作,营造良好的班内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环境,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体现的是发展性原则。
班级管理目标是通过一定的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
第四篇:班级管理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管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3、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4、班集体: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5、具体化目标法:把学校总的教育目标,具体化为班级的目标,再根据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不同情况,提出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
6、班规:对学生教室行为的规定,是一般性的期望或标准,包含了许多学生平时在班级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用以引导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
7、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8、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
9、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0、品德认识: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1、品德情感: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12、品德意志: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13、品德行为: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它是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品德培养中要做到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并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结合。
15、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的品德培养中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正面的道理、先进的榜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同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贯彻和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6、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的原则:品德培养中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1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要教育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同时又要通过教育个人来影响学生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18、整合一致与衔接连贯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品德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应按照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主动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步调一致,前后连贯地教育影响学生。
19、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20、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时间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21、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是指教育者利用环境、气氛、作风以及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
22、学习指导:学习指导就是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23、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指引起、推动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
24、班级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班级之中的文化现象,从管理角度看,班级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班级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25、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各种规章、条令、程序所组成的条文及其执行系统、行为模式。它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为框架,使所有人在这个架构内有序地工作与生活,与其他人和谐相处,从而保证班级工作卓有成效地运转。
26、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
27、集体舆论: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体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问答题
1.班级构建的原则有哪些?
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这是组建班级的首要原则。在学校中,班级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的组建,必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2、目标一致的原则,被组建到同一个班的学生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即使班级建立起来了,它也是不稳定的、缺乏凝聚力的。
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班级各个方面活动的开展,促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2.班级管理有哪些基本要素?
1、管理者——班主任、班上每一个学生、任课教师。
2、管理对象——班级生活的全部构成方面,包括:全体班级成员(学生和相关教师)、空间、时间、班级活动可利用的物质设施和资源(包括经费)。
3、管理手段——班主任实施班组管理的各种措施。
3.班级管理有何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4.班级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1、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
2、整体管理和个别管理相结合。
3、班主任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
4、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
5.班主任工作有何作用?
1、班主任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直接责任者。
2、班主任是学校工作展开的纽带和具体实施者。
3、班主任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
6.班主任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1、高尚的道德素养。(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②.民主与平等)
2、扎实的文化素养。(①.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②.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③.专业的班级管理知识。)
3、较强的能力素养。(①.组织管理能力;②.表达能力;③.沟通协调能力;④.较强的创造能力)
4、良好的心理素养。(①.班主任应该有积极而丰富的情感;②.班主任应该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7.如何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1、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包括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分析、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
2、参加专业理论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三个方面。)
3、参与专业合作交流。(这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4、进行教育实践反思。(包括班级管理叙事、教育札记、教育档案袋等。)
5、从事班级课题研究。
6、充分利用教育博客。
8.了解研究学生集体(个体)的内容有哪些?
1、对班集体的调查研究。包括班集体的基本情况,思想品德状况;.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健康状况以及家庭情况;
2、对学生个体的调查研究。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学生的成长经历以及学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
9.运用观察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不带任何成见或偏见,不先入为主,不把主观推测与客观事实相混淆;
3、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应通过各种渠道,在多种场合对学生进行观察,使获得的信息更真实;
4、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
10.了解与研究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全面性。(①.研究对象是全班学生;②.研究的是学生的各个方面;③.不仅要了解、研究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研究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不仅要了解、研究学生个人的情况,还要了解、研究学生之间、学生与班级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2、经常性。(①.了解与研究学生应保持连贯性;②.了解与研究学生应保持持续性)
3、及时性。(①.尽快对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和分析;②.对掌握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
4、联系性。(①.将个别学生的情况放在学校以及班集体中加以研究和考察;②.将学生放在他们的家庭中进行考察;③.将外因影响的诸因素和内因(学生主体的思想和主观努力)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11.了解与研究学生应克服哪些认知偏见?
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班主任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
2、晕轮效应。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以偏概全,或因一个缺点弥盖了整个优点;或因一个优点弥盖了其他缺点。
3、推理定势。班主任没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凭一般的经验、少量而不很可靠的信息和一些表面现象加以逻辑推理,造成判断错误。
4、态度定势。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固定模式,会对学生形成不自觉的较为肯定的看法,并以此作出不同的结论。
12.班集体有何特征?
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有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共同的活动;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13.班集体形成过程如何?
1、初建松散阶段(松散群体)。特点:班级核心尚未形成;班级活动目标靠班主任拟定,班干部靠班主任临时指定和培养,组织管理工作主要靠班主任来抓。
2、基本形成阶段(联合群体)。特点:积极分子涌现,形成集体骨干,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班级机构也建立起来,集体舆论也逐步形成,集体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巩固发展阶段(集体)。特点:集体成员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集体在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同时,也不断为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个体在集体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位置。
14.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3、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5.班干部的选拔应注意哪些问题?
1.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全员管理
2.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班干部轮换制
16.如何培养班干部?
1、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和工作水平;
2、放手大胆地让班干部开展工作,班主任当好班干部的顾问和坚强后盾;
3、对班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
17.确定班级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1.方向性原则;2.激励性原则;3.中心性原则 ;4.渐进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18.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应注意哪些问题?
1.计划的目的性;2.计划的整体性;3.计划的现实性 ;4.计划的具体性;5.计划的层次性
6.计划的灵活性;7.计划的群众性。
19.班主任学期常规管理工作内容有哪些?
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指导落实学生个人学期规划;2.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做到计划周密、目标明确、措施切实可行;3.完成班主任工作小结,包括班主任工作计划执行落实的情况和工作体会、经验及存在问题;4.根据学校要求,组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精神文明标兵、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的评比;5.填写素质教育报告书或成绩报告单,完成学生成绩汇总、操行评定等工作;6.整理分析学生档案,及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和违纪学生的教育工作;7.组织学生制定假期学习生活计划,安排组织好假期生活。
20.班级规则制定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规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2.规则应该清晰明了;3.规则应该与教学目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人们的学习方法一致;4.规则要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
21.如何执行班规?
1、对事不对人。不论做任何事情,老师都要明白指出学生犯错的原因,并且告知学生了解老师是对事不对人,以免在学生心灵留上创伤;
2、预防重于治疗。老师以身作则,让学生家长知道班规的内容、学生违反班规时,老师的态度要坚定且前后一致;
3、注重合作而非命令;
4、正向的导引;(尽你所能支持好的行为,以身作则教导好的行为;说出已有进步的情形: 6 经由系统化的增强来塑造行为,提到行为之后的结果:强调好行为和坏行为的逻辑后果; 给予鼓励性的激励。)
5、随时指导。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实践班规,务使全体学生确实遵行,直到养成良好习惯为止。对于未能实践的学生,应究其原因,予以个别辅导;
6、表扬优良表现。
22.优秀生有何特点,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
1、优秀生的积极因素:①.富有进取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②.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爱憎分明的立场;③.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④.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⑤.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2、优秀生的不良因素:①.优越感强;②.高傲妒忌;③.成就焦虑;④.依赖性强,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教育的一般措施:
1、加强对优秀生的理想和人生观教育;
2、高标准、严要求;
3、对优秀生要一分为二,做到长善救失;
4、根据优秀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3.后进生有何特点,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
特点:
1、缺乏强烈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弱;
2、道德无知,是非模糊,法制观念淡薄;
3、自卑、疑惧、重感情、讲义气;
4、缺乏坚强的意志,自制力差。
教育的一般措施:
1、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2、热爱学生,以情动人;
3、善于发现和利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4、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5、发挥集体力量,形成强大教育优势。
24.中等生有何特点,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
特点:
1、各方面的发展呈中等水平,但潜力较大;
2、满足现状、停滞不前;
3、沉默孤独、闭锁自封;
4、渴求进步、希望赞赏。
教育的一般措施:
1、主动接近,热情关心;
2、长善救失,鼓励进取: ①.发现有进步,就“推”一把;②.发现向后滑,就及时“拉”一把;
3、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25.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有何特点?
1、青春期生理发展特点。包括身高体重迅速增长,人体器官的发育和机能的完善及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
2、青春期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①.外形剧变对心理发展的影响;②.体能增强影响心理发展: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③.性成熟促使性意识的发展: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26.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教育;
2、性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3、性法制教育。
27.青春期教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正确认识的原则;
2、预防为主的原则;
3、正面疏导原则;
4、适时适度原则;
5、导向性原则;
6、综合教育原则 ;
7、齐抓共管原则。
28.青春期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1、开设专题讲座;
2、进行个别谈话;
3、保持书信交流;
4、推荐有益读物,如心理学通俗读物;关于个性塑造、交往艺术等方面的小册子;中学生题材的文学作品;优秀人物的传记;
5、争取家长配合,如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家长,组织家长座谈交流经验,指导家长与子女开展心灵对话。
29.品德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怎样?
任何一种品德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
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它是伴随着品德认识产生并发展的,也是品德认识的表现形式;
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品德行为是品德认识和品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也影响着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和品德意志的发展。
30.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哪些规律?
1、、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其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2.、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活动和交往;
3、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
4、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31.德育内容有哪些?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32.德育(品德培养)各原则的涵义及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1、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品德培养中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从现实出发,按方针政策教育学生。(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②.把学校德育置于社会大背景中,努力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世界;③.关注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内存需要。)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品德培养中要做到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并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结合。(①.重视系统理论的教育;②.注重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成长;③.对学生的品德要求和评价要坚持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3、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在学生的品德培养中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正面的道理、先进的榜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同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贯彻和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③.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奖励为主,惩罚为辅,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4、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品德培养中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①.爱护、尊重、信任;②.严格要求学生;③.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既要严肃批评,又要热忱帮助,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杜绝冷嘲热讽,揶揄挖苦等伤害学生的做法。)
5、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品德培养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①.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②.创造情景,启发思考,及时诱导,给品德品德中的积极因素的发展以扶持和助力。)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教育者要教育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同时又要通过教育个人来影响学生集体的形成和发展。(①.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集体,使其成为教育的力量;②.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个人转变来影响集体;③.针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特点和问题,加强个别教育。)
7、整合一致与衔接连贯相结合。在学生品德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应按照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主动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步调一致,前后连贯地教育影响学生。(①.学校内部的各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要求要一致;②.学校要和家庭、社会加强联系,共同研究和协调对学生的教育,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③.互相接替的教育者要做好衔接工作,保持对学生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33.德育(品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途径:
1、课堂教学形式的品德培养的途径;
2、非课堂教学形式的品德培养的途径;
3、潜在途径(隐性课程)--教师人格、校园文化。
方法:我国常用:1.说服教育;2.榜样示范法:3.实践锻炼法;4.情感陶冶;5.品德评价法;
6.心理咨询;7.生活指导法。
国外常用:1.价值辨认法;2.体验法。
34.品德培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依据是什么?
1.依据品德培养的目标;2.依据品德培养的内容;3.依据品德培养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5.学习指导的内容有哪些?
1.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预习、听课、复习、作业;2.对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3.对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4.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36.学习指导有哪些基本方法?
1、课程式;(①.课程讲授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师的口头讲解,应结合多种方法进行;②.讲授应结合各科具体知识;③.利用正反例证,给学生以直观感受;④.穿插谈话、讨论,实现师生双向交流和沟通。)
2、渗透式。学科教学和学习指导有机结合,同步进行。
3、门诊式。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的方式。
4、经验交流式。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之间进行学习方法交流的方式。
37.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分别是怎样的?
1、学生的预习与指导。(①端正预习态度,激发预习兴趣;②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③指导学生尝试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④明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
2、学生的听课与指导。包括听课前在生理、心理上的准备以及听课方法的指导;
3、学生的复习与指导。①及时复习;②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
4、学生的作业与指导。①学生作业存在马虎、拖拉、敷衍等问题;②学生作业的基本程
序:先复习后作业、认真阅读审题、独立做题、验证修改、及时总结。
38.影响学习动力的内、外部因素有哪些?
内部因素:
1、学习需要;
2、学习目标;
3、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
4、兴趣与选择性;
5、意志力与体力;
6、成功感;
7、结果归因(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外部因素:
1、学习任务与材料(防止过难过易、有新颖性、同经验兴趣联系、呈现方式与学习方式);
2、强化和奖惩;
3、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于学习;
4、学习的环境。
39.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协调师生关系
2、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强化,及时反馈;
3、适当的课业负担;
4、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
5、设置问题情境;
6、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40.如何设计主题班会?
1、确立主题。(①.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②.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班会主题;③.根据突发事件,时事热点确定主题班会);
2、构思----围绕主题设计活动的内容、形式、进程(节目安排)、时间、地点;
3、组织准备----任务落实到人;
4、正式活动----班会程序;
5、总结----为了巩固深化。
41.组织主题班会有哪些基本要求?
1、主题鲜明,目的明确;
2、计划周密,准备充分;
3、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
4、内容充实,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
5、全员参与,群策群力;
6、巩固深
化,注意实效性。
42.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1.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2.帮助学生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内容;3.帮助学生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4.帮助学生家长认识到必须以身作则,做子女的表率;5.帮助学生家长做好子女的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43.指导家庭教育有哪些途径?
1、家访。包括一般性家访、慰问性家访、表扬性家访、沟通性家访、防微杜渐性家访、纠正不良家庭教育家访;
2、家长会。可开展教育讲座、推荐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开展主题家长会等;
3、举办家长学校。
44.班主任家访应注意哪些问题?
1、做好充分的准备;
间接准备:①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②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在学生家长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影响力;
直接准备:①明确家访的目的;②巧选家访的时机。
2、分析家访对象、确定谈话策略;
3、调整好情绪,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家长探讨有关问题;
4、家访应让当事学生在场;
5、可以单独家访,也可以同任课教师或学生干部一道家访。
45.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班级文化是由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整体和部分是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因此,我们既要着眼于整体,又要搞好局部。
46.班级文化有何功能?
1、育人功能。国家的教育方针要落实到学校,学校的教育目标要落实到班级,因此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凝聚功能。班级是由不同文化的个体组成的集体,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能够把班级所有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3、制约功能。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与价值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
4、激励功能。激励理论认为,最出色的激励手段是让被激励者觉得自己确实做得不错,能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和能力。
47.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48.操行评定有什么作用?
49.撰写操行评语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五篇:班级管理试题与答案解析
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9.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1.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19.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2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班级管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A.制定计划 B.组织实施 C.评价总结 D.科学规范
2.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的培养目标 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 3.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包括()。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集体管理 E.目标管理
A.培养正确韵集体舆论 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 D.反复实践 E.开展班会
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A.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B.是班集体的设计者 C.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是班级的教育者 E.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8.班会的特点有()。A.集体性 B.科学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9.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A.规范 B.管理 C.控制 D.教育
10.班主任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种。A.权威 B.民主 C.专制 D.放任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满足学生的要求、_________、校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2.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有_________教育活动与_________教育活动组成。3.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_________。
4.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_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5.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_________和控制。
6.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_________的教育思想。
7.实施班级民主管理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二是_________。8.目标管理是一种以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9.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_________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四、名词解释
1.“导生制” 2.班级管理 3.班级目标 4.班级 5.班级目标管理
五、简答题
1.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2.班级的规章制度由哪些部分组成? 3.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5.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六、论述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 B.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2.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3.C[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是学生。
4.A[解析]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的常规管理。5.C[解析]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也很重要。6.D[解析]班级文化是集体问题,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不包含在内。
13.A[解析]班级组织建构主要是为了教育,所以其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14.D[解析]班级建设设计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15.A[解析]学生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认识同学,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16.C[解析]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17.A[解析]由我国班级当前存在的问题可知,采用最多的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18.B[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9.A[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20.C[解析]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由班级管理的形成常识可知。
2.ABD[解析]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
3.ABCE[解析]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4.ABCD[解析]由班级管理原则可知。
5.ABDE[解析]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成员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中存在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ABCD[解析]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树立。
7.ABCD[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多种角色。从班集体的建立到管理,都起到重要作用。8.ACD[解析]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是班会的特点。9.BCD[解析]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就是管理、控制和教育。10.ABD[解析]班主任领导方式有三种即权威、民主和放任。
三、填空题
1.促进学生的发展 2.日常性的、阶段性的 3.基本单位 4.导生制 5.协调 6.平行影响7.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8.自我管理 9.生活准则 10.班会 11.主题 12.确定主题、精心准备 13.导演 14.书信联系、电话联系 15.主题班会
四、名词解释
1.“导生制”: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它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并且除教师之外,还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2.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4.班级: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照一定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5.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五、简答题
1.(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1)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2)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3)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3.召开主题班会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富有教育性、针对性的主题。(2)选择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3)发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4)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1)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下:
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生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2)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 ①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③善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④班级问题及时解决。
⑤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5.(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二)对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要从人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