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Concept Map)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上世纪70 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离中心节点近的为主要原因,离中心节点远的为对主要原因的进一步发散。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视化工具。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概念图的最大优点是把知识及其体系结构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而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本质差别的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下表从多个角度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比较。
1、定义的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2、理论基础的不同。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奥素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认知论。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也是奥苏贝尔整个学习理论体系的核心。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这两个条件是(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内容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仅为7+-2个组块。这样一来,人的信息加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思维导图将概念分层,从而加大了知识的组块。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增加了可供加工的信息。
3、组成要素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表示的是知识网络包含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关系。由概念图、命题、连接词、层次和交叉连接组成。因此概念图在表现形式上是网状结构的。
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由颜色、线条、图形、符号组成。
4、应用领域的不同。
概念图的目标是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为了促进教学效果,主要用于教学评价工具,教与学的策略和方法。多用于概念较多的理科教学。它以整体的方式来呈现、组织知识, 有利于知识的传播、理解、记忆和巩固, 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画的概念图表达了他们对概念正确的或错误的理解。常用的概念图制作的软件是CampTool、Inspiration.下图是我们自己用Inspiration制作的一节课程的教学设计:
而思维导图是呈现思维过程,主要用于讨论、笔记、准备报告、论文写作、计划安排等,多用于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文科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让隐性的思维过程可视化, 不让一闪而过的灵感跑掉,它也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工具, 与头脑风暴教学法相结合,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有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层次上的交流。常见的软件是MindMapper、MindManager、EasyThinking。
第二篇: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3 Key words................................................3 前言.....................................................3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4 1.1研究的背景........................................4 1.2研究的意义........................................5 2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理论概述..............................6 2.1思维导图的起源与发展...............................6 3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绘制.................................11 3.1概念图的绘制......................................11 3.2思维导图的绘制....................................12 4学生课堂笔记现状调查...................................13 5结论..................................................14 参考文献:..............................................15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概念图和化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和思想潜能,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增强教学活动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化学概念图和化学思维导图比较分析,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并在教学中适宜地使用,就能使学生建构思维也能让学生学会将分散的化学识系统化,抽象化学原理形象化,复杂化学过程简单化,模糊的内在体系清晰化,从而使学习更加轻松。
关键词:化学概念图;化学思维导图;化学教学;应用
Mind mapp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
map in chemistry teaching Abstract: chemistry concept map and chemical thinking is a kind of specific teaching methods of radioactive thinking, it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intelligence and thinking potential, enhance students' memory, enhanc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ctivities.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emistry concept map and chemistry thinking guide map and understand their strengths and properly used in the teaching can make students construct thinking can let students learn the dispersion of chemical knowledge system, abstract chemical principle of visualization, complex chemical process simplification, fuzzy system inner clarity, so that learning more relaxed.Key words:chemical concept map;chemical mind map;chemistry teaching;application
前言
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潜在变化的状态,由形象思维过渡至抽象思维,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虽能听懂新知识,且可仿题练习然而,在实题应用与考试中,学生无法联系所学知识答题其原因在于,掌握的初中化学知识脉络较为分散,通常以死记硬背掌握知识,因此无法提升学习效率及效果。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是一种具有简单性、创造性特点的学习模式,借助颜色、符号、图像等将较为抽象化的学习内容进行具体化后,再传输于学生。中学化学若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启发思维。
[1]
[2]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研究的背景
新课改的目的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特别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社会中,知识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增加和更新。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远远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
中学化学的特点是易学、易懂,但是比较零散,易遗漏,不易记忆,所以学生尽管学得轻松,但是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准,造成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常常不知所措,顾此失彼。这种现象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琐碎繁杂,相关概念混沌不清,规律和规则虽有普适性,但是其特殊性往往阻碍学生的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很多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只注重对知识的学习,导致化学看似是“半文半理”的学科。高中生在这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也普遍感觉到就像政治历史的学习一样,死记硬背就是法宝,谁背得快记得牢,谁的成绩就好,这样就导致了化学知识的存储处于零星状,知识网络的形成比较缺乏。心理学研究指出,如果各知识点在人脑中的存储是孤立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系,那么这样就会增加学习者的记忆负担,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对信息的提取难度比较大,因此就会出现上述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知所措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
[4]
[3]系框架一直以来是诸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努力突破的地方。同时,他们提出了不少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如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利于知识结构层次化、网络化的方法,其中思维导图技术成为有效的工具。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研究与应用并不广泛,尤其是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就更少了。
1.2研究的意义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或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思维导图对学习比较复杂零散的知识有很大的优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优势有:理清知识脉络,运用大脑易于接受的图形表达出来,可以节省时间、激发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使所学知识变成一张网,达到统筹思维、明确目标的目的。思维导图和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工具,其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利用简单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来,即用图像的方式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并且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化,可以很容易的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扩展,根据彼此间的 联系形成更大的更全面的知识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特有的学科思维模式。因此,在化学学习中,特别是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无论是教师编写教案,还 是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思维导图都有很大的好处。
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复习的效率。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认识事物的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对其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在心里上产生的爱好和追求,兴趣既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主体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运用思维导图于元素化合物学习、复习中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各个知识点的堆积和大量习题的重复,通过绘制图像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
[5]的整理、重构之中,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绘制思维导图,以使所有知识点形成一张网。对此,学生拥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制图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改善思维习惯。在思维导图的节点上可以很好地观察到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不断的强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在不断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全面掌握知识点。
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相对比较多,思维导图和概念图不仅仅是知识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掌握学生的思维障碍所在,进而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研讨,最终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6]2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理论概述
2.1思维导图的起源与发展
思维导图也被称为心智图,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创造,其问世约比概念图晚10年。它是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一般从中心主题开始进行思维、发散、建立与其相关的一级主题,一级主题下又包含若干二级主题,以此类推,建立起树状结构在创建过程中多使用颜色 线条粗细等变化 将化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便形成化学思维导图。
从组织方式上看,进入大脑的关键信息,无论是具体的事物,还是对事物的感觉或看法,或者由此激发的记忆或者情感,甚至是某段文字、音乐的节奏、关键数字、特征气味、能引发思维的颜色等,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主题”。这些中心主题根据思维导图制作人的感觉或者思考,向外发散出去形成不同纬度的分支,每一个分支代表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属性或者
[7]与之关联的事物,用文字、图形、颜色、数字等表达出来后,就构成了多个“次主题”。这些次主题并不是天马行空的将所有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胡乱的堆积,而是经过制作人主观意识的取舍和个性加工,所以对同一事物,甚至是对同一属性,不同制作人制作的思维导图是不同的,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而且这些次主题并不是思维的导图的末端,制作人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它们进行思考,将之作为新的主体,向外发散出更次级的多个主体分支。这样根据一个系统的思维网络,逐步发散而有序的图,就是思维导图。
赫立萍在其硕士论文《“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将思维导图描述为“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性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的工具”。
李恩赐的论文《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二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则这样描述:“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射出成千上万的分支,每一个分支代表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射出成千上万的分支。这种相互连结而形成的网络图就是思维导图
百度百科相关词条则这样描述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
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综合以上各种关于思维导图的描述,对于思维导图的认识,应该有以下几个要点:
1、“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使用文字、线条、图像、颜色等素材,将与中心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按照一定的层级顺序组织起来,形成层次分明、逻辑合理、条理清楚、用于引导和鼓励思维的思维可视化技术;
2、通过这种可视化技术,最终能形成一幅包含一个中心主题和若干分支的 [9]网络图。
3、这幅网络图能清晰、具体地将人的发散性思维过程表达出来,并在一定 程度上引导和鼓励人的思维。
关于思维导图的要点,十分看重思维导图“引导和鼓励思维”的功能。
2.2概念图的起源与发展
概念图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能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它通常将某个主题下的相关概念写于圆圈或方框中,用连线形式联系相关概念,并在连线上标注概念间的关系,将化学知识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便形成化学概念图。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图形化表征,也是思维可视化的表征。一幅概念图一般由节点、链接和有关文字标注组成。
[8]
1、节点:由几何图形、图案、文字等表示某个概念,每个节点表示一个概念,一般同一层级的概念用同种的符号(图形)标识。
2、链接:表示不同节点间的有意义的关系,常用各种形式的线链接不同节点,这其中表达了构图者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3、文字标注:可以是表示不同节点上的概念的关系,也可以是对节点上的概念详细阐述,还可以是对整幅图的有关说明。
概念图的有以下特征:
(1)层级结构 运用层级结构的方式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了。含义最广最具概括性的概念在最上端,更多的明细的概括性不强的概念依次排列在下方。一个特定只是领域的概念层级结构也取决于这个知识应用的背景,因此,构建概念图最好能够参考我们试图回答的特定的问题,或者参考我们希望通过概念图来理解的事物或情境。
(2)交叉连接
运用交叉连接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交叉连接表明了概念图上的某些领域知识相互联系的方式。在新知识的创建中,交叉连接表明了知识创造的跳跃性。
(3)理性与情感交融
虽然概念图表现的是概念和命题,但同样反映了创建者在创建概念图过程中的情感状态,概念图既有理性的、清晰性的特点,也映射了创建者的情感品质。
2.3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辨析
近些年,在教育教学领域“概念图”和“思维导图”两种思维工具已引起较多人的探索,也引起较多争议,有些人把思维导图称为概念图,有些人认为两者有很大差异,笔者查阅资料后觉得他们有以下几点不同: 两者定义、理论基础不同:概念图(ConceptMap)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e)博士依据奥苏贝尔(D.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概念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的相关的不同级别概念连接起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即一种知识的构建和表征方式。思维导图(Mind Map)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图文并重,把各级主题的关系按照个人的思维方式连接起来,通过线条,符号,图形,把主题以彩色的、有思维逻辑的连接成一副图画,使大脑更容易接受。[9]
1、知识表示能力不同:概念图主要是在构造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架构的掌握,它引导学习者认识主题的发展过程和推理过程。是一个多线性的思维表征过程。思维导图要呈现的是思维过程,它表达主题及相关内容是以思维的逻辑为准,有强烈的发散思维特点,故会有个人风格;它是通过思维导图理清个人的思维的脉络,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复习整个思维过程。
2、表现形式不同:概念图表示的网状结构,概念图要求将最具包容力的概念置于图的顶层,而具体的实例置于底层,因此概念图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而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一是以中央图形核心,作为该图研究的中心;二是从中心依据思维的逻辑性向四周放散;三是用图形或关键词写在分支的线条上,直观体现出思维的顺序。四是各分支之间也可以建立相互的联系。总的来说思维导图的结构是树状形的。
因此,概念图(Concept Map)和思维导图(Mind Map)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知识可视化方法,其本质差别是侧重点不同
[10]
。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它们在表现形式、知识表达能力、应用领域、美观程度和受学术界关注程度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差异。思维导图的评价功能相对概念图来说比较薄弱,却更能体现思维的过程,没有严格要求概念间的层级关系,使用灵活、约束性小、更能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主体性和创造性[15],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3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绘制
3.1概念图的绘制
通过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所以我们认为将概念图引入教学,是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这一在西方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广泛采用的策略,必须结合我国学生的实际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的现状,加以研究、探索。概念图是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Visual Thinking Tool),它通过智力相关的图形化符号来连接创建一种对概念的信息和知识的认知模式。
可视化思维支架形式:图形组织器。图形组织器(Graphic Organizer)在企业培训中应用颇多,它是一种概念图作为思维可视化支架的典型表现形式。图形组织器能够通过特定的图示来隐含特定的组织类型和结构关系,为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一种使用信息和认知加工的思维支持框架。这也就是说,一种图形组织器通常就代表着一类思维图式或认知加工方法。当再认关系、列出流程或识别需求信息时,图形组织器可以提供所需的各种支持,包括:对信息细节的添加;解释和对比相关的概念;对要学习的材料进行可视化及将新材料与旧知识相关联等等。
常见的图形组织器类型包括:
◇事件链图:用来描述事物发展的阶段、线性流程的步骤、事件次序和小说中历史人物的目的、行动和结果等。
◇对比矩阵:用来表达两件事物(人、地点、事件和想法等)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连续体:用时间线或连续线来显示历史事件、时代年龄、事物程度(高低)、意义的渐变和评级的水平(学业成绩)等。
◇鱼骨图:用来显示一个复杂事件或复杂现象的因果互动。
◇主题树:用来显示因果信息、层级关系、分支程序、整体局部和主题专题等关系。
◇流程图:用来显示一系列事件是如何相互作用,而产生一系列结果。
◇对比图:用来对比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与独特性等。
◇圈图:用来分析影响事物因素的核心关系,以及影响事物存在的情境因素等。
此外,在制作图形组织器的实践过程中,既可手绘,又可借用高效的电子工具。用笔、纸等来制作概念图(图形组织器)的传统方法,受限于纸张或黑板的尺寸,并且在添加修订时都需要重绘图形组织器,有诸多不足。现在,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种概念图工具,明显地优化了图形组织器的设计和应用,能加快和优化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11]
。常见概念图工具包括Inspiration、Kid-spiration、Mindmanager、CmapTool、MapMaker、MindMapper和ThinkingMaps等。
3.2思维导图的绘制
根据具体使用环境,可选择纸笔工具的手绘法制作思维导图,也可选择电脑等电子产品作为工具的计算机软件制作思维导图
[12]
。思维导图最常用的制作方法是手绘法,这是被更多人广泛接受的制作方法,因为它需要制作人调动自身的各项智能,制作过程更加繁琐,联想或创造的体验空间更广,简单地说,手绘法是因繁琐的过程而有趣。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基本制作过程如下: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用彩色的图形或文字表达所要研究的对象(概念、实际问题、个性化规律等)作为该思维导图的主题。为了防止纸张上原有是元素对思维产生干扰,选择的纸张应当是没有明线或暗线,光滑的白纸。绘图时尽量使用多种颜色和多种文字表达方式,以及图像画法也需要尽量采用通用图标、简笔勾勒、工笔精谨画等多种画法,这与概念的多重感知、精细加工、多重编码策略相呼应,可对大脑产生多种形式的刺激。
(2)让思想发散出去,尽量全面的收集该对象的各个要素或属性,以及与之直接关联(类似的、相反的或者逻辑先后的)的其他概念,然后以分支的形式从主题向外自由的延伸,并在各个分支上标明次主题。使用自然的曲线,可让分支看起来更加美观,大脑更乐于接受。另外,分支的粗细是不一样的,像一棵树一样,靠近主干的枝要粗些,所以一级分支画的线条要比二级分支粗些,以此类推,更次级的主题分支画的要比二级主题分支更细。
(3)每条线上注明该分支所表达的对象或属性。该说明要尽量简略,尽量使用学科专业术语,最好是经过制作者提炼或加工过的关键字或关键词,相反,单纯使用定义中规定的逻辑和关键字则很难将制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不仅如此,某项很复杂的属性经过加工后变成了简单的、精炼的词语,将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这样每一个词都是自由的,与其他词的组合可产生无限种可能,有利于新创意的产生,而若使用已经被固定好的组合,比如短语和句子就很容易扼杀这种效应。
(4)然后将一级分支作为新的主题,展开联想,确定更多的它的相关元素,比如条件、特征、应用等,然后对这些元素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依次制作二级分支以及更细的分支,最后完成由主题和各级分支及其含义所组成的向四周辐射的思维导图。
4学生课堂笔记现状调查
在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要记笔记。在顶岗支教期间曾选取原高一年级、现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对课堂笔记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有多少人记笔记、有多少人不记,了解学生是如何记笔记的、课堂上无法记下笔记时是怎么处理的。调查共发放问卷 120 份,回收 120 份,有效问卷 117 份。调查显示,高中化学课堂上,有 88.89%的同学记笔记;11.21%的同学不记笔记。在记笔记的同学中,11.54%将笔记用作主要的复习资料;55.34%的同学用于补充教材和资料,在复习时查阅;14.85%的同学认为记笔记能让他们更集中精力听课;4%的人是因为老师告诉他们每堂课都要记笔记。在记笔记时,3.85%的同学逐条照抄老师的板书;11.65%的同学只记资料书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16.67%的人只记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63.37%的人记他们不懂又认为很重要的内容;另有 5%的人高兴就多记,不高兴就少记。同时,36.54%的同学在力求课堂笔记的完整;36.89%的同学只记关键词、课后补充;15.69%的同学感觉时间很紧,记不下来;11.88%的人认为很容易记笔记。如果在课堂上没能将笔记的内容完整记下,69.23%的人选择继续听课,课后再想办法整理;17.48%的同学选择继续听课,课后不管;13.86%的人在课堂上找同学的笔记抄完整,不管老师讲什么;没有人在课堂上要求老师等待他们记完以后再讲解新内容。在不记笔记的同学中,30.77%的同学认为,老师讲的内容在课本和资料书上都有,没有记的必要,7.69%的同学认为笔记对于他们是没有用的,15.38%的同学是因为记不下来,46.15%的同学没有理由,就是不想记,没有同学认为记笔记会严重影响他们听课。
5结论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把一学期、一章节、一堂课需要考虑的每一个因素作为一个结点,再分别考虑每一个因素的细节逐级扩展下去,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示,若再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个结点汇聚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每个单元汇聚起来就可以作为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可以将积累起来的所有教案、课件等组建成个人资料库,以备后续学习的参考,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时,也可以直接在原来的思维导图上修改,非常方便。这会大大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是知识表征的工具,是一种使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思维导图具有的长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绘制思维导图贵在坚持对思维方式的改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并不能有效地体现,只有坚持不懈,将思维导图理念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实现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的目的。值得强调的是,思维导图的应用重在理念而不是仅注重于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随意选择。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对州门的思维、认知习惯等有长期的广泛的影响一旦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理念,你就会在以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受其影响,逐步形成全新的思维方式。只有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发挥思维导图的真正价值。我们对思维导图的教学实践还停留在选修课程和讲座、访谈等形式,学生刚开始习惯并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就又重新回归到原始的学习状态,非常不利于思维方式的培养。如果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引入思维导图,作些长时性的研究,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约翰.布兰斯福特等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一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 [3]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刑磊.中学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实验的改进及实验教学设计[D].长春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5](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6]宋心琦.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元素化学教学问题[J].化学教学.2008,(9):202-209 [7](英)东尼.博赞.博赞的学习技巧[M].丁大刚.张相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8]赵庆国.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5):79-83 [9]李恩赐.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二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10]汪细强,将大脑思维与行动研究结合起来一一思维导图在主题活动探究实施初期的应 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2),27-29 [11]石鸥,结构的力量一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理解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54-57 [12]托尼.巴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一一放射性思维,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99一100
第三篇: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7-12-21 11:22 阅读(110)评论(10)1.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与工具,思维导图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与实践的层次,给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2.将知识资料个人化,提升为对学习的拥有感和成就感。
思维导图使学生完成思考的过程有一个外显的结果,从而使他们在完成思维导图后拥有思考的成就感,淡化思考过程度枯燥与难度,唯美的心态使思维过程变成了无意的活动,从而提高思维的效率。3.帮助实现探究式学习,提倡有意义的学习。
做图的是在意义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思维导图可以强化探究行为,优化探究结果。4.帮助学生做笔记。
5.促进互相学习交流使能学生更加于专注学习。
思维导图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交流方式,在比较导图中他们能更专注于思考学习的内容。
6.可自行调校学习的深浅,设定适合的学习进度。7.把知识及概念图像化以加强理解及掌握。8.提供反思学习的空间。
不深刻理解反思的意义,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就要打折扣。9.促进师生间的双向的交流、学习与合作。
10.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特别是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知识的管理组织能力方面。
第四篇: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本学期,我校新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导学案思维导图习得法”正式实施。“导学案思维导图习得法”即全脑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物,以思维导图为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目的,以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习得为抓手,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这种模式强调导学习得、导图习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既是思想,又是方法,既重视知识,更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既体现学习优势教育,更体现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导学案习得法和思维导图各自有自己的特点,这里重点谈一下思维导图要从在数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精髓是促进人类大脑左脑和右脑的合理应用,促进大脑的潜能开发,将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让自己用一个开放的头脑接受新鲜的事物,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轻松。实验证明: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框架,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数学教学有共通之处,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在预习、复习、笔记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多数学生而言,所谓数学预习,就是浏览教材内容,对教材有初步印象,这样的预习显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在阅读时能够集中精神,在短时间内把握住阅读内容的要点,理顺自己的思路。同时,思维导图的使用能让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果。另外,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确定重点与难点,使讲课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对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方式进行复习总结都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在复习中,首先,学生独立对整章知识进行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数学概念、规律及其区别、联系,区分重点难点,画出思维导图。其次,我通过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第三,在复习课堂上抽取部分典型的作品,先由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进行补充与深化,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提升,教师的提高主要是将本章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提取。各章、各单元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把所有的思维导图编织成自己的知识网,整个过程也是其乐无穷的。
三、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传统的直线型笔记仅仅是对教师课堂内容的机械的不完全的复制,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而且很多学生忙于记录,没有时间真正地去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改变自己是课堂主角的地位,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记忆知识而不是思考知识的习惯,形成了思维惰性。采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用简单的短语和单词记下重点,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记的同时就加上了自己的创意,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跟上教师的节奏,充分地理解,而且解放的大脑还可以顺着教师的思路展开联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思考着,而且,思维导图也能培养学生的一种创新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图形,有的画成大树,有的画成花朵等等。课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颜色,加上图画。这么有创意的图画,学生怎么会忘呢?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重要的一点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学会学习的目标。思维导图还是一个新事物,如何更好地运用它改善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不管怎么好的教育理念,都离不开教师的奉献和付出及学生的投入。我们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五篇:思维导图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1
英语短文写作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要写好英语作文,首先,词汇量要达到一定要求。其次,作文语句要连贯,不能东拉西扯。第三,要求学生写作文时要有篇章架构能力。有些学生尽管有一定的词汇量,但一到写作文时就犯愁,不知如何下笔,心中缺乏作文的总体框架,往往是写了几句话就词穷思竭,写不下去了。这样以来,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了畏惧感,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很不利。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英语写作上,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构架清晰,篇章意识加强。
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过去时掌握更加透彻,更加清晰。再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组织,最后拼凑起来,一篇漂亮的思维导图出来了。难道不觉得这就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吗?
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思维导图的制作训练,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阅读写作要求,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也可以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合作画图。通过画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串联英语课堂所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如下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本单元的知识树,串联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这样学生学得既轻松又饶有兴趣。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直观教学方法。作为课堂辅助教学手段,它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改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思维导图是教学技能和策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掌握的并能熟练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而言,思维导图能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勾勒文章结构,从而整体上把握作者思路和梳理关键信息,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英语,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把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其最佳功效。
思维导图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2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大,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容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将思维导图这一直观形象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笔者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
一、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方法让我们的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
思维导图在国内的研究不多见,在西方国家,概念图是中小学教学中很常用的一个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网络学习的普及,思维导图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推广思维导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二、运用思维导图构建语法知识网络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零星分布于各章节间的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不能够形成知识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的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这成为了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利用思维导图的相关软件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则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有效。首先,它能帮助师生形成整体观念,在头脑中构建出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其次,它能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此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地阅读和整理信息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
如在复习课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有效地扩大了课堂容量,在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了语法知识的网络。运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等语法知识网络。由于电脑软件制成的思维导图具有便于修改、补充和保存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重复使用,定期进行复习,甚至将各个不同的语法点整合成一张更大的网。
实践表明,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另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三、运用思维导图加强合作会话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在讨论中将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便能够得到较好的思维成果。因而小组讨论也是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但在传统的讨论式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讨论偏离中心话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而思维导图的使用则为及时记录讨论结果提供了便利,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小组活动中合作会话的成效最大化。另外,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指导并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的信息搜集,整理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言之有序不偏离话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在“介绍上海”一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采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方式罗列出上海的不同侧面,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小组讨论清晰有效的提纲。记录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导图做出必要的修改或补充。
在第一份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及词汇积累进行分组,选择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由于有了提纲的制约,讨论紧紧围绕所选定的主题进行,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讨论整理的过程中各小组可以通过局域网交流讨论结果,互相借鉴补充,扩大了课堂容量。在讨论进行的同时,教师可将各组的讨论成果和自己所做的补充整合为一个清晰全面的网络图,在讨论结束时及时地呈现在屏幕上。同样,教师也可添加一些常用句型及相关词语,为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这种学生间、小组间、师生间的及时交流则使得这一过程成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都受益匪浅。
显然,在经过这样的讨论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如:向外国朋友介绍上海,吸引外商投资,向旅游杂志投稿等),写作对象的不同(如:笔友,来访外宾,杂志读者等),写作体裁的不同(如:书信,演讲稿,散文等)进行创作,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实践反思
1、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较大,搜集整理信息的操作量大,耗时多,可能会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可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整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形成的初步成果(如学生自己整理制作的导图)组织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最终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成熟的研究成果
2、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整理制作,因此制作的成果往往会因理解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分歧。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十分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筛选,在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思维导图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3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英语知识水平,同时,也特别注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实践和交流合作的英语学习方式。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英语词汇和英语阅读一直是英语学习的核心问题,词汇是英语的基石,离开词汇,英语就毫无意义可言,而阅读是英语的羽翼,离开阅读,英语就毫无展翅的能力。因此,如何让初中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战胜这一拦路虎,便成为初中英语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它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将思维以及知识结构图像化具体化的过程。它主要是利用图画、色彩和代码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大脑的记忆效果,促使学生的关注焦点集中在图形上。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大脑机能来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记忆以及阅读等过程,能够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且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首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的知识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出来,大大降低了语言所带来的抽象和空洞,同时,也帮助学生梳理英语学习内容,筛除出杂乱信息,保留重要内容,加速学生思维的产生,当然,也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
其次,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加深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由于大脑神经是一个发散的网状神经元,所以,大脑思维也跟着呈现出发散的网状图像,而人的记忆是通过这一系统机能来进行的,初中生学习英语知识之所以容易遗忘,是因为其在存贮信息时,未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未把它们纳入到已有的经验中去,初中生此时运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加工,并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对其进行辨析和深入理解;
最后,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产生无限的联想。由于人的思维过程具有创造性,所以,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产生联想,能够让学生把复杂的、层次不清的知识有组织地连接在一起,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并加以比较和鉴别。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运用思维导图记忆英语单词
英语单词的记忆包括单词的音、形、义等方面的记忆,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只能让繁多的单词停留在标识和浅显记忆方面,所以,学生记忆单词往往是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记了,这样一来,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而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时进行合理地联想。例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9 What does he look like?第一课时有关外貌的英语单词时,可以按照从头发、身高、身材的不同词汇进行记忆,画出思维导图如图1。
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以灵活的方式来学习单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节省学习单词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积极性。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通常,英语教师在讲解英语阅读时,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解释生词、词语搭配及语法等方面,从而导致学生忽视了阅读内容本身,也就无法从被分割的文章中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文章主旨,学生就很难达到阅读的更高层次。所以,在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借用语音、符号以及文字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更加直观,更容易融入语境,也更能对阅读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同时,学生可以很快地明确阅读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及推断出文章的深层含义。例如:在学习英语九年级上册M12 Polluion一文时,文章篇幅较长,给学生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系统地理解课文,教师可以根据本文Polluion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文中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幅知识网络图,同时又能抓住重点来进行知识识记。这样既能简化文章,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故事的发展及其所要揭示的深层意义。
思维导图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4
被誉为千年巨脑的达芬奇、20世纪最伟大创造天才爱因斯坦、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者牛顿、诺贝尔化学物理双料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等,这些天才的思考方式竟然惊人的相似。他们记录思考的过程并非我们想象中一行行文字,而是散乱的、非线性的、用代号和连线构成的一张张图。这些手稿首次向世人纰漏了一个个新颖原创思想和伟大发明产生的过程。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此基础上,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过程。
思维导图主要是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思维导图以一种与众不同和独特有效的方法驾驭整个范围的脑皮层技巧——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和空间感。
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能发挥人脑整体功能。
二、思维导图绘制
1准备
没有画上线条的空白纸张。
●彩色水笔和铅笔。
●你的大脑。
●你的想象!
2绘制七个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绘制思维导图注意事项
1)布局合理,层次分明
(2)条理顺序,使用数字(3)图形简洁,清楚易懂
(4)夸张手法、有趣
(5)颜色搭配和谐,总体效果好
三、思维导图的优势:
1.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讲课者。而且思维导图还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
2.利用关键词学习,让学习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做积极的倾听者,引导学生学会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以便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融会贯通;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思维导图与语文学科
语文教学中用思维导图,最基本的可以利用对文章内容结构的理解,形成结构图,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关键词的结构图(也是思维导图的形式)。通过对结构的挖掘,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也是主动学习的一个好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会找出不同的关键词,形成不同的结构图,这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也是有很大提高的,最后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结构图,也是思想的一种碰撞!
1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
例如:古诗《牧童》的思维导图
2思维导图与单元备课
阿父亲和母亲背诵积累的看法1个多音字拓展学习谨慎糟糕歧途誊豪谨词难写字学会看病句混乱安顿疾步布满破烂不堪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词句17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想啥写啥挨塞失魂落魄震耳欲聋扫视极其疲惫拓展学习18慈母情深精读课文阅读课文单元回顾2个多音字重点词描写母亲的段重点句拓展学习六单元亲情汉语园地词语盘点日积月累注意什么爱的名言背诵积累听力训练妈妈的爱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作文提示写话爸爸妈妈参考例文听后判断听后交流说话提示说一说参考例话
3思维导图与综合性学习
阅读材料赞汉字一字值万金汉字的演变字迷七则仓颉造字我爱你,汉字有趣的谐音甲骨文的发现有趣的汉字汉字的来源学习提示遨游汉字王国学习建议整体策划收集资料成果展示
总之,让思维导图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牵手,我们语文学习将奇妙无穷,也将精彩纷呈。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得到提升。让我们为孩子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
思维导图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5
思维导图,就是运用集中与发散的思维,对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归纳与应用的工具。如果学生可以有效的使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英语,对于英语的记忆会有很大的提高。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是通过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这些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表达知识的结构和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思考技能以及独立搭建知识结构的能力。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把它应用到英语知识学习的预习、整理、记忆、复习、写作等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70年代初期所创建的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使思维可视化,是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因此,如果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的特性:
(1)创造性,发挥人右脑的创造力,扩展思路。
(2)梳理性,我们常常有很多想法需要整理,理清脉络关系。平时我们看的文章都是线性的,段落之间的联系是断裂的,通过思维导图第一眼就可以看清彼此的关系。
(3)记忆性,应用颜色、关键字、夸张、符号、顺序、图形等技术来提高对记忆力。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个不断在发展和完善的工具,同时它也是一门在不断精练和提高的技术。它的应用如下:1。笔记:用思维导图作记录,可以帮助迅速了解并抓住信息重点。将要点以词语记下,把相关的意念用线连上,加以组织,方便记忆。2。温习:令记忆直观。将已知的资料或信息以思维导图画出来,只要温习以往画的思维导图,就能方便加深记忆,条理更清楚。3。小组学习: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各人自己画出自己已知的资料或想法,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并决定那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想法,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4。展示:用思维导图在演说时可令听众容易明白,不用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演说者也不用将预备好的句字读出来,令演说能更配合听众的需要,增加双方的交流。5。计划:设计思维导图时,是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完成设计后很容易组织及书写出报告,别人阅读计划时很容易了解计划脉络,容易跟进。
三、思维导图与英语学习
本人主要阐述了思维导图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平时我们读一本书,是要做笔记的,习惯用简短的一段话来描述一本书的主题或者主要内容。慢慢的我们会发现这种笔记会变得越来越多,然而能够记在脑子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少。过一段时间再次翻开这些笔记,往往会感到一头雾水。这类笔记看起来全面,实际缺乏重点,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内容比较单一。相反,如果我们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笔记,就能抓住重点,分清知识的重点与非重点,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极大地提高。
2。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是英语试题的重要部分,因此老师应该在课上向学生传授用思维导读的方式来进行英语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效率。首先,从挖掘教材内涵入手,每位学生对将要设计的主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其次,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同时约定在交流过程中,不允许批评别人的想法,所有的意见记录下来,任何人不下判断性的结论,集中注意力,不允许私下交流,尽可能地发散、联想;再次,英语教师对交流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并要求学生完成根据思维导图设计而成的任务型阅读。
3。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写作中,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认真阅读作文要求之后,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的三种要素:中心语、分支、线条。根据作文内容要求提取关键词,分支从粗到细,形成结构分明的层次图,然后根据内在的关系链接,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写作有方向性,写作过程更加顺畅。
综上所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提高词汇的记忆能力;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36—41。
[2]王昀,董华。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3):128—129。
[3]柴绍明,丁美荣。计算机支持的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8):7—14。
思维导图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6
思维导图,就是运用集中与发散的思维,对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归纳与应用的工具。如果学生可以有效的使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英语,对于英语的记忆会有很大的提高。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是通过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这些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表达知识的结构和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思考技能以及独立搭建知识结构的能力。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把它应用到英语知识学习的预习、整理、记忆、复习、写作等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70年代初期所创建的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使思维可视化,是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因此,如果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的特性:
(1)创造性,发挥人右脑的创造力,扩展思路。
(2)梳理性,我们常常有很多想法需要整理,理清脉络关系。平时我们看的文章都是线性的,段落之间的联系是断裂的,通过思维导图第一眼就可以看清彼此的关系。
(3)记忆性,应用颜色、关键字、夸张、符号、顺序、图形等技术来提高对记忆力。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个不断在发展和完善的工具,同时它也是一门在不断精练和提高的技术。它的应用如下:1.笔记:用思维导图作记录,可以帮助迅速了解并抓住信息重点。将要点以词语记下,把相关的意念用线连上,加以组织,方便记忆。2.温习:令记忆直观。将已知的资料或信息以思维导图画出来,只要温习以往画的思维导图,就能方便加深记忆,条理更清楚。3.小组学习: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各人自己画出自己已知的资料或想法,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并决定那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想法,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4.展示:用思维导图在演说时可令听众容易明白,不用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演说者也不用将预备好的句字读出来,令演说能更配合听众的需要,增加双方的交流。5.计划:设计思维导图时,是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完成设计后很容易组织及书写出报告,别人阅读计划时很容易了解计划脉络,容易跟进。
三、思维导图与英语学习
本人主要阐述了思维导图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平时我们读一本书,是要做笔记的,习惯用简短的一段话来描述一本书的主题或者主要内容。慢慢的我们会发现这种笔记会变得越来越多,然而能够记在脑子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少。过一段时间再次翻开这些笔记,往往会感到一头雾水。这类笔记看起来全面,实际缺乏重点,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内容比较单一。相反,如果我们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笔记,就能抓住重点,分清知识的重点与非重点,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极大地提高。
2.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是英语试题的重要部分,因此老师应该在课上向学生传授用思维导读的方式来进行英语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效率。首先,从挖掘教材内涵入手,每位学生对将要设计的主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其次,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同时约定在交流过程中,不允许批评别人的想法,所有的意见记录下来,任何人不下判断性的结论,集中注意力,不允许私下交流,尽可能地发散、联想;再次,英语教师对交流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并要求学生完成根据思维导图设计而成的任务型阅读。
3.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写作中,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认真阅读作文要求之后,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的三种要素:中心语、分支、线条。根据作文内容要求提取关键词,分支从粗到细,形成结构分明的层次图,然后根据内在的关系链接,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写作有方向性,写作过程更加顺畅。
综上所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提高词汇的记忆能力;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36-41.
[2]王昀,董华.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3):128-129.
[3]柴绍明,丁美荣.计算机支持的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8):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