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重点)(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特点: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B.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3)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重点)(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重点)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重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2)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重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点)(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重点)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重点)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重点)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重点)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或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8、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2)人口迁徙。(3)教育。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传统文化既有相对稳定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重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五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重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重点)(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③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6、创新与借鉴、融合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3)着眼于古代能够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4)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7、8组合)(重点)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重点)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重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点)(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重点)
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重点)(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4)、启示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6、综合探究: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重点)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最重要的是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的作用。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重点)
文化生活的“喜”:①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文化生活的“忧”:①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迎合低级趣味③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2、什么是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4、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重点)
(1)落后文化: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②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③政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③政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重点)
(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6、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怎样克服文化生活的“忧虑”和“阴影”?)(概括)
个人方面: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人文精神;等等。国家方面:依法管理,正确引导。(1)、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政治上: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法治和德治相结合)(3)、经济上: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等等。只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园中不懈耕耘,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重点)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意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要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4)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4.中共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7.怎样发展大众文化?(概括)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必须做到:(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大力倡导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宣传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培养人们崇尚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8.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4、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重点)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点)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美德。
(2)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今天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7、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8、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和思想道德的含义
(1)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9、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重点):两者是相互相成、相互促进,是统一的。良好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人们自觉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作出理性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人们加强学习自学性,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
第二篇:政治文化生活问答题
政治文化生活问答题
1.海南电视台大型本土娱乐节目《呀喏哒嘀》开播以来已经成功地举办了“琼剧秀场”、“民歌秀场”、“颂海南创作歌曲歌手大奖赛”、“琼剧擂台争霸赛”、“飙歌汇海南省流行歌曲大赛”“琼剧新声”等大型比赛,其独特的艺术性、群众性、互动性、娱乐性深受海南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喜爱以来深受海南琼剧爱好者的喜欢。现在唱琼剧的人越来越多了,不管你是干什么的,不论地位的高低,只要你会唱琼剧,你都可以来《呀喏哒嘀》,来唱一下,来秀一秀。《呀喏哒嘀》是传播我们海南本土剧种琼剧的大舞台,它的作用不仅让外地人知道琼剧,其实最大的作用是让我们海南的年轻人和小孩爱上琼剧喜欢唱琼剧,这也给年轻人有露一手,出明星的心态。其口号“呀喏哒嘀,等你来唱戏”如今已家喻户晓。栏目以活动的形式运作,以录播和直播的方式播出,收视率最高达7%,已经成为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栏目之一。
(1)通过“呀喏哒嘀,等你来唱戏”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人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分)
(2)只有本土的、通俗的文化才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这种观点是否正确?(12分)
2.《文汇报》载文指出,国产动画创新要立足于强化民族文化底蕴。动画是一门严谨的、与民族精神同在、与社会进步同行、与高科技同进的大产业,优异民族品牌才是大道。我们应当强化自身的民族文化底蕴,以求厚积薄发、独树一帜,传承的同时出新,并以深得新人类赞叹的手法将之绝妙演绎,进军国际市场才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辨题:只要继承传统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3.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开始,到孔子的“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再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
材料2: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如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形成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各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材料3:2006年4月17日,“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展览闭幕,为期十天的三峡移民精神进京宣传活动圆满结束展览。期间,李长春、刘云山、***、贺国强、曾培炎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
三峡百万移民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精神──三峡移民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
问题:
(1)材料
1、材料2和材料3所反映的精神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2)从材料1到材料2所反映的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3,说明弘扬三峡移民精神对于现实有什么重要意义?
4.近年来,各地纷纷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例如,江苏沛县的汉文化高层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孔子故乡──山东曲阜举行的国际孔子文化节;苏东坡故里──四川眉山的东坡国际文化节;浙江省平湖盛产西瓜,平湖西瓜灯为全国独一无二,堪称中国一绝,因此,该市政府自1991起,每逢仲夏或中秋都将举办趣味盎然、别开生面的平湖西瓜灯文化节。
结合上述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各地举办文化节的原因及积极意义。(10分)
5.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得到了长足发展,居民文化消费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文化消费已日渐成为我国整个消费市场的诸多合力中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GDP增长的重要一极。
材料二 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渲染色情暴力……近一段时间,低俗之风在一些报刊、图书、电视、网络上呈现抬头之势,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些现象,专家们表示,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社会责任,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担负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何重要意义?(6分)
第三篇:政治 文化生活大题 含答案
[2015·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一模,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国好人榜、时代楷模事迹宣传……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模范评选与宣传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性的高尚与光辉,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缩影,带领我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道德风尚。
材料二 中央宣传部2015年1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李超的先进事迹。李超敬业奉献的主人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李超1989年从鞍钢技校毕业,来到鞍钢冷轧厂检修车间做钳工。参加工作25年来,他始终坚定“技术报国”的理想信念,把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勤学不辍、苦练本领,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主导完成多项国内外首创、国际领先的技术改造革新项目,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还荣获201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材料三 某高中A同学,上课看小说,下课玩手机,成绩一团糟。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似乎自己什么也做不好。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各类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评选和宣传模范”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8分)
(3)结合材料二、三,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为A同学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提些建议。(6分)
[2015·辽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公益: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
一份免费午餐,让万千贫困学子不再饿着肚子上课。
一场微博打拐,唤醒了公民对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热忱。
一次冰桶挑战,让大家意识到公益原来不全是悲情。
…………
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日行一善,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比如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有体温,每个人哪怕仅仅用体温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这就叫微公益,也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它的要义倒还不是通常所称的好人好事,而是每个人都用爱心,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
就此意义而言,所谓全民公益、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它的意义不限于公益层面,更提供了变革社会的新方法、新范式。无须沉湎宏大叙事,无须空谈根本解决,无须凌空蹈虚,中国不是别的什么,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称: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微公益,或者说微革命,就是点燃每个人的心灯,每个人心中的爱和善,用它们照亮中国,照出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为“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提供几点建议。(10分)
(3)结合材料,就微公益活动开展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15个字以内。(4分)
[2015·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三模,39](26分)材料一 2014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10月3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落下帷幕。经过七轮激烈角逐,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的陈柯羽荣耀登顶。
材料二 在告别“铅与火”的同时,我们逐渐失去很多与汉字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人变成了“键盘手”,令汉字的传播速度和信度大大提高。
材料三 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学习、办公等方面的普及,越来越多人的汉字书写能力在衰退,提笔忘字,书写白字、错字等情况时有发生。传承书法,弘扬书法教育刻不容缓。有关专家指出,信息化是汉字文化传承的一对“翅膀”,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将汉字发扬光大、继承创新,就必须善于借助信息化的“羽翼”之力。
(1)说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的文化依据。(12分)
(2)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的知识,分析信息化与汉字传承的辩证关系。(10分)
(3)请用所学知识,为汉字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两点方法论建议。(4分)
[2015·丹东高三质量测试二,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9月28日,海峡两岸和香港举行各具特色的祭孔仪式,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活动。山东曲阜数以千计的祭祀者诵读孔子经典;台南孔庙启动“孔庙文化节”系列活动;香港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孔圣诞日。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指出,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是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首套国学高中教材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1)请从文化功能的角度,说明各地开展祭孔活动的意义。(8分)
(2)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并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说明在文化传承中应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14分)
(3)假如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文化传承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4分)
[2015·大连育明高中高三二模,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14年新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使百姓的家风再次成为国人的话题,不论是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幽默的“粑耳朵”,每个家庭都用善意与正直影响着下一代。家风好比是种子,好种出好苗,一个好的家风、好的家庭,可以让人走得更远。家风,又称门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全国各地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优秀家风对文化传承、子女成长、道德修养乃至家庭发展、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扎扎实实深入群众基层,注重实效,科学推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的认识。(10分)
(2)材料二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知识?(12分)
(3)根据材料一,请结合历史传统和现实要求,为“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2014·东北三省四市教研体高三模拟,39](18分)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纪念日。几十年来,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心灵深处、成长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材料一 3月5日,全国各地启动系列学雷锋活动,号召社会各界弘扬雷锋精神、推广志愿文化,建设美丽中国。各学校也通过校园广播、校园LED等宣传阵地,全方位开展了学雷锋活动。
材料二 当一些人目睹“小悦悦”事件却无动于衷、熟视无睹时,当一些人面对倒下的老人纠结于“扶还是不扶”而踌躇不前时,当一些人面对金钱名利而心慌意乱甚至不顾一切时……今天,我们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再一次回味雷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因为“雷锋精神”依然值得纪念和学习,更是因为我们和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呼吁“雷锋精神”。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学雷锋活动对改造青少年的主观世界有什么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道德状况?(8分)
[2015·哈尔滨三中一模,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继续发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材料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选择之一,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写入全会决定。政府抓紧制定和完善深化电影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对电影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服务。加强电影业在职人员的学习培训。
材料二 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全年创造票房296亿,增长率达到36%,观影人次8.3亿。2014年由电影所带动的整体产业规模超过687亿元,间接提供不少于5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也处于领先位置,已经成为全球票房增长的主引擎。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求与中国加强合作,截至2014年底,与我国签署电影合拍协议的国家已达10个,合作范围已扩展至全球。
材料三 其中,国产影片竞争力明显增强,2014年多种题材国产影片共308部,产生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4.51%。但是,目前还存在很多短板,诸如产业链不完整、主流商业院线过于同质化、现众类型单一等等。专家建议,只有从提高增速过渡到提高质量,中国才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党和政府是如何提高中国电影竞争力,促使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跨越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电影市场健康发展的意义。(10分)
(3)针对材料三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给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2015·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2月12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高峰论坛在福建泉州召开。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刘奇葆谈到,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沿线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人类交流交往、文明互鉴的不朽传奇。“辽阔的海洋可以成为联接彼此的纽带、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平的环境可以创造共同繁荣的机遇,这些都是古老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材料二 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12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14分)
[2015·白城一中高三二模,39](26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起在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1月18日,《记住乡愁第一季》第18集播出了《万家村——立德树人》。通过讲述山东淄博周村区万家村毕氏家族立德树人祖训的传承,再现了万家村毕氏家族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优秀家风。
近年来,文艺批评领域流行一种风尚,那就是以西方文艺理论为标准,度量中国文艺作品,阐释中国文艺实践,裁剪中国文艺审美。一些理论家、批评家总以为只有当代西方的文艺理论先进、高明,中国的文艺作品只有合乎西方标准才是佳作,否则,无论大众如何欢迎,都是次品。中国人创作的文艺作品好与不好,本民族的读者、观众说的不算,必须用西方当代文艺理论来评判,人家说好才算好,这种奇怪现象早已为社会各界所诟病。
“家风不仅仅是民风,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立德树人祖训的传承,再现了万家村毕氏家族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优秀家风。
(1)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12分)
(2)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近年来文艺批评领域中此种“流行风尚”为社会各界所诟病的原因。(10分)
(3)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你认为怎样才能化解家风教育中的这种矛盾?(4分)
[2014·高考浙江卷,41](20分)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1)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10分)
[2015·高考海南卷,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10分)
(2)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10分)
[2014·吉林九校联合体高三二模,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材料三 2013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力争在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14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4分)
[2014·延边州高三检测,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因此,我们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1)结合材料,分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14分)
[2014·长春市高三四调,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12分)
(2)传统家风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资源。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谈谈在家风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资源。(10分)
(3)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你认为怎样才能化解家风教育中的这种矛盾?(4分)
[2015·长春市新高三起点调研,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是国人的传统习俗,然而,燃放烟花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忽视。对于重大节日是否取消燃放烟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观点一认为:不能取消,燃放烟花是重要的民族习俗,是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观点二认为:应该取消,燃放烟花会导致空气质量污染和资源浪费。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是否应取消燃放烟花爆竹。(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论述)
[2015·原创信息卷](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应该: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辩证法知识,说明文化产业振兴为什么强调“结构调整”?(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文化产业的振兴?(14分)
[2014·抚顺六校联合体高三期中,26](11分)2013年浙江省某县响应省政府“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村落”的要求,启动“修老屋,传文化”活动,为此采取四大举措:①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普查古村落资源,编制富含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村落的相关书籍;②加强重点古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责任到人;③“堵”“疏”结合,保持古村落原汁原味,“堵”是加强危旧古建筑的保护性抢救,禁止损毁,“疏”是充分整合项目、资金,满足古村落居民对改善住房的需求;④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古村落保护利用,在不破坏古村落面貌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民宿等休闲养生项目,打造乡村艺术创意园和旅游观光村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阐述某县推进古村落保护举措的合理性。
1.【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推动社会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及综合国力。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塑造人生。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每点3分,共1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作用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关键词是“开展各类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学生可以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对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作答。
2.【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分)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3分)模范人物充分体现了人性中善良高尚的一面,个性中包含着共性。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在模范人物的感召下向上向善,这一共性也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呈现。(3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观、革命批判精神等,做好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从中找出相符的原理进行作答,主要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3.【答案】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分)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2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借助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奉献社会。(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相关知识。通过审题可以发现本题是就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提出建议,人生价值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学生只要围绕这些知识点作答即可。
1.【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②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文化影响人、塑造人,对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每点4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题意要注意关键词“微公益”,属于优秀文化,考生可以从文化对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等角度进行作答。
2.【答案】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善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新事物——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要支持、鼓励和推动其发展。(3 分)
②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因此,要对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但也要对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3分)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微公益活动开展应坚持做好量的积累,走循序渐进的道路;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4分)【答案】 答案示例:微公益,大梦想;微公益,做不凡;从心出发,让爱传递;无微不至,爱心满天;以微薄之力,让世界更美;微言微语微公益,大义大爱大志愿。(本问为开放式题目,没有固定答案。要求必须围绕微公益活动开展的主题,符合宣传标语的要求即可给分)【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做好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微公益”,只要围绕微公益活动开展的主题,符合宣传标语的要求均可。注意每条不要超过15字。
1.【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独特性的体现,也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④有利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领略汉字之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对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信心。(每点3分,共1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影响相关知识。考查的是文化生活知识点。学生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角度选择相关的知识点作答。
2.【答案】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信息化与汉字的传承是对立统一的。(3分)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信息化的发展与汉字的传承具有斗争性,信息化的发展导致汉字危机的出现。(2分)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信息化与汉字的传承具有统一性,信息化为汉字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分)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利用信息化推动汉字的传承与发展。(3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观相关知识。考查的范围是哲学生活。矛盾的知识包括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普遍性、特殊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平衡性等,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3.【答案】 ①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汉字的传承与发展要符合文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支持汉字的规范化使用。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汉字的传承与发展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符合中国的民族特色、民族风俗习惯,不能脱离中国的文化土壤。③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标识,发展传承汉字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继承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借助信息化的“羽翼”之力。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汉字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离不开中国人民对汉字的使用和热爱,对汉字的自觉和自信。(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哲学相关知识。考查的范围是哲学生活。本题是开放类型的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举办祭孔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2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祭孔活动能够为传统文化、教育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2分)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举办祭孔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考查的范围是文化生活,是意义类主观题。学生可以分别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对个人的作用的角度选择相关的知识点作答。
2.【答案】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分)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要适应时代要求,合理发掘其现实价值,积极改造其不合时宜的内容。(4分)③在文化的传承中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握社会历史性,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做到与时俱进。(4分)④在文化传承中,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考查的范围是哲学生活。本题包括两小问,第一小问对立统一的观点包括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第二小问包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答案】 在文化的传承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2分)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优秀文化传递给下一代。(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传承相关知识,考查的范围是文化生活,是措施类主观题。学生可以从教育对文化传播的作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的角度选择相关的知识点作答。
1.【答案】 ①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可以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分)②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③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④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有利于培育和传承优秀家风,推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思想道德建设相关知识。学生可以分别从文化对人影响来源、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选择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材料作答。
2.【答案】 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4分)②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分)③科学推进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4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唯物论相关知识。考查的角度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规律客观性的辩证关系,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3.【答案】 ①“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要继承传统,继承传统文化中家风教育的优秀成分,做到“古为今用”。②“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要结合时代进步的要求,为传统文化中的家风教育注入新的内容,做到“推陈出新”。(4分)
1.【答案】 ①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增强青少年精神力量,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②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③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眼力,拒绝精神污染,自觉接受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熏陶。④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⑤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每点2分,共10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及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的理解。紧扣材料从优秀文化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价值观与世界观、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修养远大理想等方面回答文化的作用。
2.【答案】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2分)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存在一些问题,但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2分)②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看问题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2分)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社会道德水平。(2分)【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可从矛盾主要方面的决定作用、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方面回答。
1.【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把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写入全会决定。(4分)②政府科学决策,抓紧制定和完善深化电影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2分)③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实行宏观调控,对电影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培训电影工作人员。(4分)④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电影审批工作。(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党的角度学生可以从党的地位、性质、执政方式、宗旨等知识作答。政府的角度可以从政府的性质、宗旨、职能、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提高政府的权威等知识作答。
2.【答案】 ①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产业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电影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电影带动整体产业规模超过687亿元,间接提供50万个就业岗位。(5分)②电影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3分)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我国当前观影人次众多,电影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优秀电影作品的影响。(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学生可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作答。
3.【答案】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最优目标,解决电影产业链不完整的问题。(或用系统优化的方法)②树立创新意识,解决商业院线同质化的问题。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满足多种类型观众的需求。(以上每条2分,答出两条即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学生可以从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和辩证否定观等角度的方法论作答。
1.【答案】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3分)②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商船的行进和人员的往来也促进了文化交流;(3分)③“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中国的商品、技术传入国外,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国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3分)④“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商品、技术的交流与借鉴,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有利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3分)2.【答案】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排除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干扰。(4分)②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成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是扫清政治障碍。(5分)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矛盾不利的一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沿途各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5分)【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观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分析说明型试题,注意设问限定的知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学生联系矛盾观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1.【答案】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产生深刻影响。(2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起着积极作用。《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记住乡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学生可以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形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作答。
2.【答案】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主观条件的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此种“流行风尚”用西方标准评价中国文艺,没有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分)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把西方文艺理论不切实际地用来评论中国文艺作品和文艺实践,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用西方标准评价中国文艺没有坚持文艺批评的正确方向,是对文艺批评的曲解。(2分)文艺批评不应以某种文艺理论为标准,而应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从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等角度作答。
3.【答案】 ①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共建良好家风;②坚持适度原则。(每点2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均可给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哲学相关知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答案】 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10分)2.【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
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10分)
1.【答案】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3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4分)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3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相关知识。第一问是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意义,设问是为什么,考生可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传播的途径、如何促进文化交流等角度作答。
2.【答案】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4分)我国倡导的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理念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3分)有利于凝聚共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同发展。(3分)【解析】 第二问设定范围是“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的意义,设问角度是为什么,考生可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角度作答,结合材料,说明材料的积极意义。
1.【答案】 ①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2分)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2分)②丝绸之路促进了科技、宗教、艺术等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分)有利于推动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交流与发展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从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创新等方面作答。
2.【答案】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排除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干扰。(4分)②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成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是扫清政治障碍。(5分)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矛盾不利的一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沿途各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5分)【解析】 可以从矛盾的作用、普遍性、特殊性、不平衡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等知识点考虑。3.【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联合申遗有利于带动沿线国家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发展。(2分)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联合申遗有利于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2分)【解析】 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等角度考虑。
1.【答案】 ①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4分)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
人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4分)(学生从文化生活的其他观点答题,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解析】 答题时应注意设问要求,首先要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文化生活的知识点。其次,要从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来回答。学生要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知识。要避免离开材料,随意答题的现象。
2.【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党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2分)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4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分)④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党员实现自身人生价值。(4分)(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其他观点答题,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解析】 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答题时学生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
1.【答案】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答出交往活动、交往方式可以替代给分)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处世方法。(2分)
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2分)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氛围,使人们牢牢树立道德信念。(2分)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分)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2分)【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家风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考查学生归纳演绎能力。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以及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作答。
2.【答案】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2分,若答出矛盾具有普遍性,可以替代给1分)传统家风既有精华,也有糟粕。(1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2分,若答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可以替代给分)传统家风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但也包含一些对当今时代家风建设仍有价值的普遍性道德准则。(1分)
③对传统家风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2分)适应时代要求,对传统家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发掘其现实价值,积极改造其不合时宜的内容。(2分)【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家风,考查学生运用具体知识演绎阐释事物的能力。首先要分析如何认识传统家风,用一分为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观点展开分析。其次分析如何对待家风,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展开分析。
3.【答案】(每点2分,合计4分,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
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意见;换位思考,求同存异,采取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创新家风教育方式和手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共建良好家风;坚持适度原则。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探究类试题。解答这类试题,需要依据材料和设问中的关键信息,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寻找回答问题的理论支撑,再将理论演绎于具体实践中。面对同样内容的家风教育,长辈和晚辈的态度各异,化解这种矛盾可从价值选择、换位思考、适度原则等角度分析。
1.【答案】 ①要努力改善文化民生。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涵。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关键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4分)
②要创造良好环境,增强文化原创力。要着力发展支柱性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科技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3分)
③千方百计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创设环境,特别是充分发挥各类文化企业在吸纳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国内外文化人才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沃土。(3分)【解析】 本题以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和成立国际自贸区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了知识性和综合能力的统一。涉及的知识点有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涉及到文化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民生、文化产业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知识的迁移及能力的提升。2.【答案】 ①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场改革,改革是新事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一定会取得胜利,但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困难,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4分)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其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4分)③因此,对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变革——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我们不仅要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积极关心、参与,满腔热情地扶持新事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长壮大。(4分)【解析】 考查《生活与哲学》事物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涉及到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答案】 能动地认识世界,设立“自贸区”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能动地改造世界,设立“自贸区”,提升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崛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实情,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4分)【解析】 要求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意识的特点、主观与客观等知识,解答时应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正确处理好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知识和材料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
【答案】 答案一:不能取消。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文化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应该得到继承。(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烟花是传统节日符号之一,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不应该被禁止。(3分)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3分)
④春节等民族节日燃放烟花,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增进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3分)答案二:应该取消。
①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必须禁止。(3分)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民俗文化,采取一些新颖、健康的庆祝方式来继承传统。(3分)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我们要剔除这种习俗,取消燃放。(3分)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培育文明社会风尚。(3分)【解析】 本题以春节放鞭炮这一传统习俗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和学生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为选择性开放设问,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观点,并调动学过的文化生活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证。
1.【答案】 信息:自2008年起,我国基尼系数逐步回落,但仍存在较大收入差距,加快收入分配改革任务紧迫。(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表的能力。图表类试题,学生注意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标题,明确答题的主旨;第二步是注意对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第三步是对注进行归纳。学生只要围绕图、表,从横向、纵向比较进行阐述即可。
2.【答案】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富有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国际经济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商业贸易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每点3分,共1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关键词是“中国元素增强”,学生主要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根本原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商业贸易等角度作答。
1.【答案】 ①强调结构调整,符合整体部分相互关系原理。通过结构调整,各个部分优化组合,整体会产生新的巨大效益,发挥出比部分功能总和更大的功能。(3分)既要搞好局部,又要有全局思想。各个产业要努力调整结构,把各自做大做强,真正使我国的十大产业为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发挥巨大作用。(3分)
②强调结构调整,符合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通过调整结构,使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质变。(3分)要重视量变。通过各个产业淘汰落后生产、兼并重组等自身的调整,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为使国民经济真正强大发挥作用。(3分)【解析】 制订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发展后劲、减缓国外需求萎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重要举措,是十二五期间国家要着重应对的最重大问题。
本题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为背景,从哲学角度出发,考查学生对所学有关辩证法知识的记忆和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结构调整”所体现哲学知识主要是整体部分、辩证关系和质量互变辩证关系。
2.【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必须重视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4分)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分)
③文化产业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创造了大量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4分)
④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必须提高文化竞争力、民族凝聚力,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4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4分)【解析】 本题则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学生应主要从文化及文化产业作用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S县对古村落资源普查,对古建筑、古树名木保护,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分)
②文化与经济互相影响,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S县政府财政的专项资金拨付和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为古村落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4分)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S县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发挥着生态民宿、旅游观光村落等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4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文化与社会”方面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首先确定知识范围,明确符合本题的知识到底有多少,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紧扣设问古村落保护举措的合理性。结合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提取有效信息,联系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逐个对应答出即可。
第四篇:2014高三政治文化生活综合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祥物在设计时都遵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
一、选择题(每选项2分,共60分)念体现了
1.同样是分苹果,中**亲用“孔融让梨”(大让小)来教育子女,而美**亲则用“约翰争梨”(平等竞争A.世界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构成的B.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谁干得活多谁得到大苹果)来教育子女。这说明 C.民族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D.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统一的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向上的 9.2012年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文化遗产日活动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旨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我国重视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2.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2年9月举办,本届博览会以“促进非遗保护,共建精神家①它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重要源泉 园”为主题。非遗保护有利于 ③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它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①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③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趋同
④展示民族优秀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10.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3.“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4.2011年5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深圳进行调研。在参观环球数码媒体科11.2012年德国“中国文化年”于1月30日正式启动,本次“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传递今日中国文化技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时,李长春强调,要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精髓,关注中国今天和明天韵文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相融合,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艺术感染力,牢牢掌握文化发展和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 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③大众传媒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已成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唯一手段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展的重要因素 12.随着国际和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5.深圳原创动画《卖猪》凭借独特视觉元素、原生态的民族风格、黑色幽默笑中带泪的叙述方式,获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得2012东京国际动漫节公募单元最高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由此可见 A.丰富中华饮食文虎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A.技术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基础
B.文化在继承后获得发屣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C.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13.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6.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文化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表明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4.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2012年8月,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闭幕,中国体育代袁团取得了优异成绩。回答7—8题。现了文化 7.本届奥运会上,孙扬获得2金、l银、1铜的好成绩。据估算,孙扬一人海外训练的投入在200万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人民币以上,他的团队海外训练的总费甩接近上千万元人民币。金牌背后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这说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B.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C.经济与体育相辅相成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回答15-16题。8.精灵文洛克成为本届奥运会的吉祥物。现代奥运会产生了各种造型多样的吉祥物,历届奥运会吉15.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品
① 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 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统一 ③ 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 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 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18.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区。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东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 D.战争
19.“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A.没有文化的人不可能确立远大的理想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 C.知识文化水平越高的人越完美
D.文化具有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的功能 20.“段子”(指手机短信)是典型的草根文化,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手机用户接受,市场空间巨大,但“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沉渣泛起。这说明
A.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B.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发展大众文化必须提倡多样化D.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可以作出不同的文化选择
21.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按国内生产总值的4%安排教育经费支出。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因为
A.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基础性作用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教育是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
D.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22.2011年7月2日,杭州滨江区一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当时从楼下经过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孩子,致使手臂粉碎性骨折,被称为“最美妈妈”。吴菊萍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事迹。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洗礼,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增强了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可见 A.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B.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是对人性真善美的全面反映
23.2011年6月,于丹做客中华民族大学讲演。她从食品安全事件映射出来看社会诚信危机追溯到儒家“人无信不立”的深刻价值和时代意义;从古代思想精髓的“忠、恕、宽、信、敏、惠”六个方面,映射到现代生活点点滴滴。这说明
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永恒不变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社会进步需要传统思想的推动
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4.以富春江两岸秋色为主题的《富春山居图》系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清初被焚为两段,2011年6月,《剩山图》(由浙江博物馆收藏)与《无用师卷》(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终于在台北“故宫博
物院”聚首。一卷曾经充满悲情的绘画,在此成就一段文化佳话。这幅600多年前的古作,在断为两半
300多年之后,双卷合璧,山水梦圆。这表明
A.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促进作用 B.传统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被人们世代沿袭 C.传统文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25.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B.实现我国文化发展就要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改革 C.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思想运动 D.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摒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26.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对此,我们应该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B.坚守民族传统文化,防止外来文化进入 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D.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中心工作
27.看风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迷信活动。近年来,风水术又在社会上流行起来,甚至一些学者的论著把风水说成是建筑选址的“环境科学”。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积极参与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C.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D.提高辨别落后文化的眼力,拒绝文化污染
28.今天,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产业也日益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的根本之策是
A.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B.抵制洋垃圾的进入
C.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D.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9.蒙古族民歌《吉祥三宝》,表达了人们对爱与和谐的向往。歌曲给人展现的是蓝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还有蒙古包里载歌载舞的一家三口。以来自蒙古的天籁之音深情感动着天与地;纯净透明的声音抚慰着奔波的城市人。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民族性
B.差异性
C.继承性
D.源远流长
30.开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中的优良思想和作风,这属于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二、非选择题
31.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有关调查显示,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文化程度大多为初中毕业。由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所受的教育有限,在对于事物现象、本质的认识上都较不完全、不充分,这无疑会阻碍其人际交往。他们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城里人在许多方面都难产生相同的认识,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进城农民工在进城前长期生活在农村,受农村原有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影响至深,因而身上沉淀了许多与城市生活不相融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此外,他们的小农思想和农民意识容易滋长“城市过客”的心态,对所在城市认同感和归属
感的缺失,导致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述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9分)
32.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12分)
33.材料一:2012年9月,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平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氛围,某校举办了以“健康·青春·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通过橱窗、画廊、显示屏、黑板报形式宣传学校精神、师生精神面貌弘扬学校文化。同时,还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处于一种生态的、积极的、和谐的环境中。
(1)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该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12分)
材料二:2012年10月,一项涉及近三千名中小学生对节日看法的调查发现,受访学生对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不重视,清明节甚至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受访者对香港、澳门特区成立纪念日、国庆日及教师节反应冷淡,反而对一些消费性的万圣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感到兴趣。(2)结合材料,分析青年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13分)
34.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互联网上学习、发邮件、购物等,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网上出现的虚假信息、黄色内容,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甚至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业和健康,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为此国家部署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开展阳光绿色工程的方案。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网络文化的认识。(12分)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综合复习试卷参考答案
1—5
DABBD
6—10 ADDCC
11—15 DCBAA 16—20 CBBDA
21—25 ABDDA 26---30 ADDAD 31.①城乡文化的差异性,影响人们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3分)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乡村文化深刻地影响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
32.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33.(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该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态的、积极的、和谐的学习环境。(4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该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必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4分)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该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4分)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该校宣传学校精神、教师精神、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4分)
(2)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6分)②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包容性,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7分)
34.(12分)①从性质上看,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
②从作用上看,先进健康的网络文化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之,则腐蚀人的精神生活,影响身心健康,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③从措施上看,国家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文明用网的宣传教育。作为使用网络的个人,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文明上网,以促进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
第五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一、课程间介:
高二政治课以素质教育的实践性为根本目的,以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教育为直接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能力教育统一起来,对学生进行基础性,常识性教育。
二、学生状况:
高二学生在初中和高一期间,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已经受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心理、道德、法律、社会发展、基本国情和思想方法等教育,同时通过其他学科学习接受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奠定了知识基础。高二政治——《哲学常识》,属于一门比较抽象的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学生学习理解有较大的困难,不容易掌握;加之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薄弱,尤其是知识水平与知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厌学情绪严重存在,社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加剧了学生对哲学的学习难度。
三、教学目标:
1、根据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2、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逐步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
四、具体措施:
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好自学,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搞好导学,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既要搞好知识的教与学,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帅,贯穿于知识教学的全过程。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形势和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大胆尝试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模式改革,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要求相结合,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学习兴趣,重视“生本教育”。为此,将广泛采用以下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自学、讨论、讲授、练习、实践等多课型。
2、教学方法主体化:“读、讲、议、评、练”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
3、教学手段现代化:多自制多媒体课件与使用投影,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4、备课要“深”:深入学习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深入探讨教法。
5、上课要“实”:上有充分准备课,不搞花架子,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6、作业要“精”:作业要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目的性。
7、教学要“活”: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现成的模式,不死用教案,做到教有特色,教有风格。
8、手段要“新”:在创设情境方面,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选择方面,在训练设计方面要突出“新”字。
9、反馈考试要“勤”:实行小考、单元考试、段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并重管理的方法,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