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模版)

时间:2019-05-12 22:0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活跃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活跃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模版)》。

第一篇:活跃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模版)

活跃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本文从论述活跃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若干方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化学学科特点,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如巧妙提问、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不断转移兴奋点、巧用无意识记忆、恰如其分的课堂检测以及课堂管理、情景创设、讲授语言,作业布置等九个方面探讨了适应现代教学的方法,怎样确立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同时能深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激情,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确立,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先进的课程理念和先进的教材如何转化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的亮点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教育理念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依据。因此,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首要的是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而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就成为教育理念是否真正得到贯彻体现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从教育哲学、教育原理层面上提出来的教育理念要转变成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方法,需要教师在一个对理念进行科学规范的演绎过程,这对广大基层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如教学目标上,倡导学生的多元发展,教学对象上,尽可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教学内容上,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上,灵活地选择与运用多种教学新方法,新课程教学的灵魂是创新,需要教师的智慧,而不是墨守成规。

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作为引导教师课堂教学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因为在教学实践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建立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是在互动中实现的。即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引导教学行为的改变,而课堂教学的改变也可以反作用于先进理念的完善。

运用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只有运用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才能转变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才能促使自身专业成长,实现师生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巧妙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之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成为祖国的栋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创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激情,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教学设计。

二、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自然地导入新课

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用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案例、趣味语言等来引入新课,使课堂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对活跃课堂气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在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时,上课开始我出了两试管澄清液体,已知一支试管里是水,另一支试管里是石灰水,问学生能否证明哪一支试管里是石灰水?不少同学略加思考后说:“能证明”。我马上追问:“怎样证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有个同学上讲台接过试管,分别向管中吹气,结果一支试管里变浑浊了。大家齐声说:“变浑浊的是石灰水”!石灰水为什么变浑浊呢?“是由于生成的碳酸钙悬浮于水中所致”。这正是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之一,正当同学们兴奋之时,新课就在这欢快的情境中开始了。

三、巧妙提问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提问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向性、针对性,难易适中以外,还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例如:我在考察学生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理解时提出: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举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例子。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举出的例子各有特色,有些是我们还未曾想到的。提问对象的全面性有利于集中每个同学的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要尽可能使每个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特别要使差生在回答问题中得到乐趣,从而赢得自尊,唤起内在的潜力。

四、启发讨论

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学生通过讨论来主动获取知识,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进行群体教育的重要方法,而且对活跃课堂气氛,发展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讲完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其含义有哪些”?分子组讨论,各组经过一番争论,商议后抢着发言,教师将各组发言简单展示。当各级充分发表意见后,再全班讨论、分析,最后将正确的归纳为以下几点:①20℃时,食盐在100克水中溶解36克达到饱和;②20℃时,食盐在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克;③20℃时,136克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克食盐,同学们尽情发表己见后,得出了多种不同思维角度的正确答案。从而获得了一种被别人承认的愉悦感。

五、不断转移兴奋点

课堂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补充一些活动(如实验、讨论、练习、编记忆口诀,形成性测验,同学之间交换评阅等)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使之大脑的兴奋区域不断变换更替,可以使他们学得轻松、心情愉快。例如: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自己实验,还可适当增加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趣味小实验。在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教学时,当学生讨论燃着的木条在盛有二氧化碳的瓶中熄灭的原因形成的兴奋点刚刚过去,我立即让同学们将两根点燃的火柴,一根火柴朝上,另一根火柴朝下,观察燃烧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前者熄灭,后者燃烧至完。为什么同一根火柴,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呢?于是同学们争论激烈,形成了又一个兴奋点。通过这个小实验,同学们由开始的认为不值得观察,进而迸发出强烈的好奇心。由此,他们深深感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增强了对化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六、恰如其分的课堂测验

将课堂教学中的答问、实验、练习、考核等活动适当安排一些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气氛。例如,我在讲解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成份后,要同学们针对这一知识进行测验,看谁做得又快又对,并将试题评分,对结果做出评价,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能唤起潜在的学习愿望。

七、巧用无意识记忆

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等众多抽象难记的知识,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记忆负担。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安排一些活动来强化记忆。例如:在教元素的化合价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给学生编一些记忆口诀:

氟氯溴碘负一价 正一氢银和钾钠 氧二硅四铁二、三 二四六硫二四碳

正二钡钙镁锌铜 铝三正一铵铜汞 氯正五七单质零

要求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学生进行此项活动时,热情高涨,大部分同学很快记住了化合价。

八、巧做听课笔记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巧做笔记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在书中做笔记,书中有的,在书中注记,教师讲课中重要的语言,例题在有关内容旁做眉批,对概念、定义,关键性字词的解释,可直接批在书中有关的句子旁,这样既避免了教师在黑板上抄写,学生在下面记讲课与听课笔记不“同步”的情况,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复习,从而使学生从疲劳的机械抄书中解放出来。

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固然重要,但它是建立在我们深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形成的基础上,忽视了这一点,就不可能谈及轻松愉悦的环境的建立和作用。

每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是永恒的,它有一个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随时代的要求而不断更新,也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适用的,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具体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效果也会因具体的教学时间、场合,所依赖的具体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教学方法,到了另一种条件下可能就无效。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仪态端庄、教态自然、亲切;语言表达准确、清晰、流畅,生动简练,化学用语严谨,板书字迹工整规范,祥略得当,布局合理,条理清楚,富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示范性。

第二篇: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探究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探究

【关键词】 化学教学;教学方法;实验;多

媒体;对比归纳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2―0062―01

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立体的、直观的多种教学方法,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引出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及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实验探究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新课改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其一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为了认识某物质,探究某种化学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查阅资料,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得出合理的结论和问题的答案。

在近几年考试中,实验探究试题频频出现,要求考生根据实验选择药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根据题目中的图示步骤,推断出除杂药品,目的是考查考生思维的严密性及整体性,同时还注意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水平、正确表达等综合实验能力。这就要求考生要具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法恰好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广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1.无法完成的实验宜用多媒体。有些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无法操作,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实验过程。对很多农村中学来说,没有能力来改善化学实验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因实验失误造成的后果: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在浓硫酸稀释时,水如果加入浓硫酸中,水会沸腾并飞溅伤人等。演示模拟实验,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了解。

2.解决抽象问题时宜用多媒体。如运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形象演示二氧化碳的气、液、固的三态变化,呈现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呈现生活中可用于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的画面,又链结了一个形象而富有情趣的动画片:在意大利有一个山洞,叫做“死狗洞”,画面展示一个人牵着一只狗走进这个山洞,走着走着狗躺倒了,跳跃出一个骷髅的动画头像。洞内升起一条红线,显示红线下方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通过动画图像、文字注释和优美声音展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自如突破教学难点。

3.讲解立体化学时宜用多媒体。在学习《原子的构成》一节时,由于主要内容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较为抽象,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很难建构物质的微粒观。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事先从网络上下载或自己制作FLASH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将原子的内部结构,以及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情况和原子核内部更小的微观结构(质子和中子)很好地展示给学生。

4.各章复习课和总复习宜用多媒体。复习阶段往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很难把这些内容条理化,教师串讲起来也感到费时费力。这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所要复习的内容分类总结后制作一个课件,进行串讲,便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脉络。

5.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宜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知识的介绍光靠语言描述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通过观看录像、影片等形象直观手段,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比归纳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要使知识便于提取和应用,就要对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对比归纳法,研究变化,可掌握规律,加深理解。例如,学生对比归纳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更深刻地掌握金属的性质,加强记忆;比较归纳常见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泼性与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加深理解常见金属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在学习完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性质后,对比归纳二者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方法。

当然,教学方法远不止这几种,还有很多,只依赖于一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验教学设备等,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编辑:张 昀

第三篇:中学化学课堂论文

中学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周口市淮阳县淮阳中学 梁艳萍 邮箱:yanping804326@163.com

电话:***

摘要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颁布了,新的化学教材面世了,新的化学课该怎样上?这恐怕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极力想弄清的一个问题,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不失为促进学生思维、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一种良好方法。本文是笔者近年来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点滴教学体会,希望能得到同仁的批评指正。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应为: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进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完善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与改革的必然。可是,究竟以何种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才能收到更大的效益?在诸多应运而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经反复研究论证,笔者选择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解读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含义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

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与结构

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问题解决”模式。如杜威将“问题解决”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感觉问题的存在、确定问题的性质、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考虑各种办法的可能结果、选择一种解答的方法;波利亚(POlya)则将其分为四个步骤;理解问题、拟订计划、实行计划、回顾解答;瓦拉斯(G.Wallas)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准备、沉思、灵感、验证;布朗斯福特和斯特恩(Bransford&Stein)开发了五步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识别、问题表征、策略选择、策略应用、结果评价。经有关理论学习与近几年教学实践,提笔者出以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出问题→③分析问题→④解决问题→⑤强化迁移。

三、“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三要素:第一,新的、未知的事物(目的),这是产生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为了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必须要求学生完成某种任务,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放在未知事物的地位上。未知的事物反映了思维对象——内容方面。第二,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即对未知事物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所以,对未知事物的需要是产生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第三,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察觉到问题),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能让学生在已达到的知识水平上能觉察得到,这是思维的开端,然后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使思维进行下去。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进行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难易要适中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易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因此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既不能让学生对答如流,也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高不可攀,也就是说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一些让学生跳跃后能“摘到果子”,让学生愿意跳。

具有启发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因而假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教学中,我先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浓硝酸分解时生成什么物质?(2)硝酸分解的哪一种产物能与铜反应?(3)氧化铜能否在硝酸中稳定存在?(4)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可能起到了哪些作用?对学生做了这些引导后,我又引导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而分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并书写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教学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种问题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强调答案的多样性,能够调动学生对各种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迁移,促进学生的讨论和师生的交流,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得出各种结论。比如我们曾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这里有两瓶无色溶液,一瓶是稀硝酸,一瓶是浓硝酸,请设计实验把它们区分开来”,这个问题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 1.通过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科教学中,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要使学生的学习体现基础性、自主性和持续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当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挖掘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进行实验、讨论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教材上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的所出现的现象。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末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和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再设计一些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演示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在学生全面了解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有关知识后,我先补充做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分析思考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我让学生先推测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金属钠能将铜置换出来,之后我又补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而实验事实证明,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无金属铜置换出来,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无色的气体,这“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通过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要使学习者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即“学以致用,用中求新”。例如:在学习了CH4的存在、性质后,笔者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出:已知某下水道因一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而存在部分CH4,现要检查这一下水道中的CH4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以便有利于采取进一步措施,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一下水道中的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由于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一下就来了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①直接点火,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②先把一个装满水的试管伸入下水道,在下水道中把水倒掉,下水道中的气体自然进入试管,再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到安全地方后接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最后师生讨论得出:方法①用直接点火的办法,如果气体在爆炸极限内,后果将不堪设想,该方法显然应当抛弃;方法正②确,把“排水法”收集气体创造性地用于日常生活实践。这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的几种方法与途径

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如何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就成为本模式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求异和求同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寻求合作,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1.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确保学生直接与被传递的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进行学习,取得经验。要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被动记忆、被动理解中解脱出来,而以积极应用和尝试的态度来参与。

2.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实验、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训练概括新知识的能力,提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常常照本宣科,或者暴露出一些不正确、不完善、不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就要通过点拨或适当的讲解把学生的思想偏差纠正过来,并引导学生将自学探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的点拨要做到恰到好处,使学生有“茅塞顿开” 之感。

3.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问题”进行导学。教师的“导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着重在话题的方向上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一般用“问题链”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问。

4.重视思维模型的建立

碰到新的问题或复杂的问题时其思维上能够“有路”可走。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思维方法后,其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将会得到提高。

五、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1.“问题解决”教学法是利用原理和实验,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适应解决各学科及自然社会中的千变万化的新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必,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化学问题都以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不要片面的将“问题解决”等于“解决问题”,因为“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因此,在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的开展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性(功能性)教学目标,切不可丢下目标的指引而迷失在盲目地追求功利性的“解决问题”的结果中。

2.不能简单将“问题解决”与“题海战术”混为一谈。“问题解决”与“题海战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不同教学方式。“问题解决”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有意义学习,提倡合作学习,而“题海战术”是在行为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出,由不断地强化“刺激”而在“刺激”与“正确反应”之间产生暂时性的“联结”进而储存的。“题海战术”只强调“知道”,忽视“理解”,以牺牲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为代价而盲目追求着“熟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同时,选择高质量的问题进行教学,如选择一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中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综合性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等。对于问题的选择和处理上要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

3.教师要具有设计问题解决程序的能力。用于“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切忌贪大,若超过学生的正常认知水平也就无法发挥它的教育和教学功能,反而成了课堂的累赘。稳妥的办法是以当前教学的实际出发,立足教材选择问题或创造问题,善于观察和联想就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就有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在“问题解决”教学中也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若要在化学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中学化学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同时,还需要“问题解决”理论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来扶持、支撑和指导,需要理论研究人员和教学实践人员的多次的磨合以得到对研究结果的不断修正和完善。目前,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们对“问题解决”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和热情的投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应用及其中所出现的问题都还可能是刚刚露出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当我们在审视、修补、雕琢这“冰山一角”的同时,还知道沉浸于水面之下的“冰山”中仍蕴涵着巨大的基础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元英丽 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化学教育》2000.6 [2]肖谷清、肖小明、谢祥林 化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心理的调控 《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2 [3]夏惠贤 《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 [4] 邵瑞珍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

第四篇: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为了深层次了解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方法, 在信阳市固始胡族一中近一个月的实习中,我充分利用工作之余时间针对所在学校学生和老师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调查汇报如下:

一.调查背景

化学课程一般是在初中三年级开课,它不像语文与数学一样,对广大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学子来说它还是一门比较生疏的学科。人们对新事物往往要经历一个从认识、熟悉再到接受的过程,那么对于化学也是不例外的。据我所了解,广大初学化学者对于化学的学习往往要经历一个非常困难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之前对于化学的学习是没有具体的有效方法的,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他们对于化学了解甚少,对于怎样学好化学自然是无从谈起了。然而经过这个过渡期以后,同学们对于化学的学习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方向可言了,此时他们已经渐渐掌握了学习化学的基本诀窍,已经具有了对化学的基本理解能力,自然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化学面临的问题,进而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分析和如何改进教学的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调查对象

初三123名学生,20名化学教师。

四.调查方法

谈话法:通过与学习成绩不同的同学谈话了解他们化学学习情况;通过与化学教师交谈了解中学化学中的教学方法。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智力要求和社会性挑战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学科内容有广泛而深刻的把握。教师的良好教学技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有效教学是由一系列可获得的、可改进的和可发展的教学技能完成的。如果教师欲开展有效教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选择教学主题与恰当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对于化学的学习者而言,1

教师怎样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化学知识,而不是机械的去记忆,首先,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情境的创立。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师的授课技能非常娴熟,在一节课中,他们能够将一节课所要讲的前后知识点衔接起来,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们所传授的这些知识学生是否完全接受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判定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关键因素。学生能否接受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立,这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教学情境这种环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教学环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和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关系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的功能和特点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化学教师在创设化学学习教学情景时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初三化学中在教授“盐”这篇新课时,教师通过创设“松花蛋中的化学”这样的教学情境,只用了寥寥数语的描述,只通过几张生动有趣的图片,不但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物质分离的知识,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和实验意识的培养,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逻辑脉络,随后的教学活动就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的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索、讨论、合作。最后,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教师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松花蛋整个一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将他们置于一个时刻学习化学的情景中,就能提高初学者对于化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表示他们觉得化学学习太困难,知识太零散,即

使很努力也总是学不好,这种现象在中学化学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内容常常是经过选择、简化、典型化和“平坡化“处理的,因而往往比以前人的认识过更简捷、更深刻、效率更高。但正因为经过简化处理,所以在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发现的过程和方法的认识可能就存在不完备之处,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值机械记忆了有关结论,而没有学习到只是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对相关概念和原理也没有完全理解。化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化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对于化学的学习不仅要努力,而且要有正确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就要学会指导学生学习。一般学生学习化学主要是通过听课、记笔记、实验、观察、思考等方法来进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师适当的指导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方法,为众生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调查中还发现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对化学教师的理论授课内容不能立刻接受和掌握,倘若教师换一种教学方式,将理论借助实验的途径表达出来,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能显著提高。化学实验是影响中学生喜欢化学课程程度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上与利用丰富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将知识融与实验中,实验内容的选题既围绕这教学主题,又不拘一格,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生活、生产、自然界的有关现象都可编拟成实验课题,让“试验本身多讲话”。同时,注重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讲“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理念落实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有一种亲切感。如“蛋壳的性质实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试验等,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注重化学实验的趣味化,通过创设“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新的化学实验形式,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注意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引导学生选取绿色的原料、采用“原子经济性”的化学反应,是所获得的产物绿色化,降低化学反应的污染问题。注重实验呈现的人性化,创设人性化的实验探究情境,在试验的叙述中加进“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等拟人化的交流,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人性的化学课程观。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早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然而在调查中,一些教师不能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他们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很好的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计算机视频技术或动画技术可以实现情境虚拟与仿真,从而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形成全方位的化学图像,给大脑一丰富的思维加工的素材,从而起到优化教学过程,降低学习知识难度,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应用到现代教学中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现行的教科书,不过是可供采用的教学材料之一,利用广泛的网络资源有助于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运用多媒体课创设生动和丰富的情景素材,创设一种感知情景,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大了课堂的信息流量,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把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入化学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要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应用于学生的学,并且要不断开发多种有效的运用形式。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完善新型教学系统的构建,具备数字化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能力等,都是一个未来的化学教师应有的素质。

以上是我在实习期间的调查发现,我会从中吸取一些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第五篇: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

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

一 前言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交往交流场所,如何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由、生动、开放,让教学活动摆脱过去的枯燥呆板,进而更为一种更加有效的实在的生命感受过程、享受过程,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知识,而现代课程教学则更重视将学科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这些都需要一个开放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作为基础。

本文从让课堂活跃立意,从爱出发,在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管生命体验过程中,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思索如何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自由,进而让课堂发散出独特的魅力,又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二 如何评价一个课堂的活跃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一个活跃的课堂是成功的课堂?活跃课堂的标志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表现:

2.1 课堂要有活跃氛围

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心心相连”,即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一个课堂才能够活跃。一个课堂活跃与否,往往有很明显的表现,笔者认为课堂活跃概括起来表现在要有笑声、赞美声、惊讶声。

2.1.1 笑声

在我们很多教师的课堂上,往往都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教师在上面传授知识,学生往往因为害怕老师而正襟危坐,或者整个课堂闹哄哄,不时出现教师大声呵斥的声音,看起来一个课堂活泼热闹,但是却收不到教学效果,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是无效或者低效的。一个活泼有效的课堂,首先要有笑声,这个笑声是通过教师的幽默语言,或者教师设置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由心的欢笑,这样的欢笑是师生和谐的明证,并且有笑声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加期待这位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1.2 赞美声

再来说说赞美声。有的教师,由于教学心切,往往对学生出现的差错很难以容忍,在课堂上不时出现呵斥声或者批评声。这样的教师教学出发点是负责的,但是往往收到的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在教师多次的“纠错”下,往往会更加拘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善于发现学生做好、作对的事,给予激励和赞美,催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课堂的互动,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2.1.3 惊讶声

这里指的惊讶声不是简单的哄闹、故弄玄虚,在有的课堂上,教师过于按部就班,授课缺少特点和亮点,学生对学习没有激情,只有枯燥和接受教师的强迫性机械记忆;或者有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吵闹无从管理,整个课堂不时出现无序的喧哗,这些都是课堂失败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堂教学内容里面的新颖之处,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的天性,在学生出现听课疲惫的时候适当地给予新鲜的激发,引发学生的惊奇感,引起学生由衷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教学效果。

2.2 课堂要呈现出有效性

现在教师要适当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呈现出有效性,笔者认为具体表现在学生有参与热情、体现出学生思维有效性、体现出学生学习感情、结果体现出学生能力形成。

2.2.1 学生有参与热情

一个课堂在上面说得有“三声”之余,考察其是否具有活跃良好教学效果,还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热情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观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是否普及,能够查看学生参与热情度。并且观察学生的参与深度,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将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2.2 体现出学生思维有效性

在教学里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通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产生与教师教学的共鸣。这一点,教师要根绝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和方式,适当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多提“为什么”的效果远远大于提“是什么”的效果,通过这些学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暂时性思维转化成为有效的思维。

2.2.3 体现出学生学习感情

课堂有了活泼积极的气氛背后,有很多实际的内涵,比如可以看出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学生是否吸收知识等等。现代教学活动在追求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专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成功其中80%是因为有情感因素,而智力因素只占据2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会自发地努力学习,有对学习的迷恋。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创设情境,在合适的时间促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推动教学,课堂气氛自然会呈现出积极活跃。

2.2.4 结果体现出学生能力形成

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而学习能力形成就是一个课堂成功与否的直接表现,现代教师要尽力避免让学生成为“考试机器”,或者出现“高分低能”的局面,虽然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比如学生考试心理素质,学生记忆能力等,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自由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培养出考试之外的终生发展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 培养一个气氛活跃的课堂

3.1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想要培养出一个成功自由活跃的气氛,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且还是给予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引导学生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教师要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教学研究也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伴随着对学生的教学不断发现问题、改变问题的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教学不仅仅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将来,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且教师要把握学习的发展性,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枯燥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有发展的流动过程,掌握好这些原则,是形成一个气氛活跃课堂的前提条件。3.2师生关系良好是基础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基本的现象:在同一个班级,不同教师进入教室,学生的表现大相径庭,对有的教师反映热切友好,对有的教师反映冷淡。这样的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听课的效果也大有差异。

这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 课堂气氛活跃的一个关键点,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铺垫,有助于课堂形成相互信任、尊重与理解,就为形成一个活跃生活的课堂气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教师不应该再是传统的“古板严格”的代名词,而应该随着时代发展,为自己融入更多新鲜的时代特征,让学生能够感觉是一个便于沟通,并且在生活、学习上值得敬佩的老师,加之教师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对学生多加关系,与学生成为朋友,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和信任。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的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有的学生成绩好或者更乖巧而表现出更多的关爱,这样会丧失掉学生沟通交流的愿望。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润滑剂。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要抛开传统的古板面孔,做一个阳光激情型的教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样才有助于师生形成亲切、有好的双向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整个课堂在轻松课愉悦中度过。

3.3 多鼓励学生

千人千面,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特质,有的学生安静,有的调皮,成绩也各有千秋,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多加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质疑、见解独到、标新立异、有创新精神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一旦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会更加喜爱这个老师,从而更认真听教师的课程,并且向正面的方向发展。

3.4 呵护学生的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然而我们看到,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上面滔滔不绝,而学生在下面严肃有加,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安静规范,但是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敢保证。现代的学生,更多了创新、标新立异的精神,更加敢想、敢说,那么教师就要认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呵护和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种开放自由的环境下,激发对学习的乐趣,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多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教师尊重并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自我,教师也会收获一个平等、自由、活泼、友爱的课堂。

3.5 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因材施教是一个在教学研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但是在实践中却并不容易做到。课堂仅有限定的时间,学习知识量固定,很多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课堂”,这样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话教学方式,譬如对活泼好动的学生着重于培养其注意力,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多提加鼓励,对自卑胆怯的学生多加鼓励,对较为懒惰的学生在教学中多加促进和激励等等,都能够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学更加生动、教学层次更加丰富,课堂气氛也良好积极。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感和参与兴致来听课,教师往往会面对很多突发的问题,在因材施教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期待,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教过要求。通过教师倾注的关爱,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让每个学生在大学习效果达成的前提下都有不同的收获和灵感。

通过有效的因材施教,教师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现在人们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学”上面,对“如何教”还缺少更多的探索,在课堂实践中加强对这方面的探索,是改变课堂无效的有力方法,通过教学中努力探索方法,总结成功的方法和经验,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教育有重大的突破,也为教育改革带来新鲜的血液和生机。

四 总结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要探讨了如何让课堂更加活跃,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一种固定墨守的方式方法,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利用精彩简洁的激趣语言和优美灵活的肢体语言,加上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来造就一个活跃自由的课堂氛围,进而完成完美的课程教育。

下载活跃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活跃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情境教学 活跃课堂

    情境教学 活跃课堂近海小学:顾娟 摘 要:普及英语教学是当前和今后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小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活跃小学课堂英语教学

    如何活跃小学课堂英语教学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因此,一堂好的英语课应从这......

    创设活跃生动的拼音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创设活跃生动的拼音教学方法 作者:李学志 来源:《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2013年第10期 教学中我尽量挖掘教材内容,深入联系学生实际,了解学生掌握识记方法......

    浅谈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跃起来

    浅谈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跃起来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个理论性、知识性极强的学科,其中概念甚多;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从教学目标来看主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浅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郧西县城关镇明德小学 兰兆兵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在自主教育中,我们必须......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 一、简要介绍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核心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两部分。 其中,核心理论教学以系统讲授语......

    小学课堂教学方法[本站推荐]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所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总称。要更准确理解教学方法要把握以下几点: A:教学方法是与方式......

    组织课堂教学方法.doc

    组织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