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教学案例[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2:0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似数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似数教学案例》。

第一篇:近似数教学案例

在“讨论”中提高思维,在“活动”中发展数感

——《近似数》教学案例 前川一小

肖建芳

学生数感、数概念的形成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学生学习数的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本文在学校课题组的研究指导下,就《近似数》从学习内容、学生、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对近似数概念的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学习内容

《近似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7页的内容,也是“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小节最后一课时的内容,其学习内容主要是近似数的认识和理解,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取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⒈本节课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情况中提供数据,通过不同数据的比较,从而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感知近似数。

通过搜集生活中的数据资源对近似数的多种表述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近似数的特点,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蕴含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通过取近似数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既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近似数的特点,又能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体会取近似数方法的多样化,并将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拓展。

通过学习生活、身边中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比较、推理和猜测等思维能力。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又可以使学生在面对较复杂的问题时学会判断、学会选择。逐步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意识。

⒉本节课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近似数是学生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似数的开始,为以后的估算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本节课让学生在分析数据中体验近似数,找近似数的特点,并会取近似数。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体会近似数的应用价值。本节课理解近似数与会取近似数也是后面进行估算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必须掌握的。因此,本节课是学好估算的必要基础。

⒊本节课与前、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简单数的估数,以及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学生基本能理解“大约”、“左右”、“大概”等词的意思,并且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这些知识构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现实生活情境为背景,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一年级学习的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等描述数的关系的用语也是本节课学习的

基础,让学生逐渐认识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接触过估算,知道把100以内的数看作是整十数来估算比较方便。到了本节课,教材依然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

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让学生学会取近似数方法的多样化。

本内容也是学习本学期后面单元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以及三年级《估算》和四、五年级学习的《积的近似数》、《商的近似数》,等乘、除法估算知识及其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⒋本节课的教学内涵、相应的知识技能、所承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首先要重视“概念及其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教学”。本节课中近似数的内涵以及相应的知识技能,所承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从生活实际问题的产生到具体的理解,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的含义。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情况中提供数据,通过同一事件不同数据的比较,初步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人数、我们身边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在此基础上很好的让学生领悟了近似数的含义,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

利用比较、转化、猜测等数学思想方法,建立近似数的概念,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本节课利用教材第77页的例题,既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又充分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掌握近似数的特点和作用。还通过把生活中熟悉的数据进行转化成近似数使学生掌握取近似数的方法。在学生理解和学会取近似数中通过猜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习近平似数的价值,同时学生也进一步熟练了万以内数、估数的相应知识和技能,也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二、关于学生

1、学生对于该学习内容在知识及生活方面等方面的基础和经验。根据“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这些描述数的用语推理接近的数。知道把100以内的数看作是整十数。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

学生的估数经历少,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近似数比较抽象。理解近似数的特点和作用。

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知道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

3、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分析与思考。

近似数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历得较少,学生比较习惯于精确计算,估计意识较为薄弱,往往认为“取近似数的结果是不正确的”,从而排斥取近似数,不愿用取近似数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一定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

取近似数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困难。因为取近似数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所以学生就容易糊涂。对于较大的数,学生比较难理解“接近”的程度,比如说:2019,有少数学生一般估成2020,或2010;根本没有想到2000。要掌握这一点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要想估计一个整体,可以先估出其中的一小部分,然后再推想整体的数量。即估计要有依据,要讲究估计的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估计的准确一些。

三、关于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概念的要求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提出了“降低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的要求”。指出“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本节课结合本课题的研究从研读教材、学情分析两个层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1、让数学在人文环境中滋养,扩展数的认识。

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关注学生的情感也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通过“2012年武汉市交通事故发生2810起”这一条信息来顺势进行安全教育,一句“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一年就有2810起交通事故,所以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时时刻刻注意交通安全。” “安全教育”的人文熏陶原来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悄然完成。情在学之中,学更有情。也就在此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数学在生活舞台中发挥应用,感知近似数。

数学是客观的。因为数学里没有优美的故事,少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和绚丽的色彩。数学惟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融合,才会绽放生命的活力。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数学的真实魅力。本堂课中,我先让学生介绍我们学校,进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学生身边的数据:学校的班级数、学生数、教师数。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进行比较、学习,初步感知近似数。接着出示一系列的非常接近我们学生生活的数据:武汉大桥全长1670米,2012年武汉市交通事故2180起等等,让学生在分析信息中体验近似数。整个学习过程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做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只有学生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被真正激发。

3、让教学在活动的情景中生成,体验近似数。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这节“近似数”教学内容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如何把简单、静态的知识处理成生动、丰富的内容呢?并且如何让学生经历感知和体验近似数的特点、优点呢?在本堂课中,我是以活动为主线贯穿始终,不管是课前的调查,课始的介绍,还是课中的比较、判别、数据互换及课尾的当导购员等,都把静态的过程演变成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写、动口说。整个知识要点就是通过两个核心问题:“比一比,两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与“观察,这些近似数有什么特点和优点?”的探索,在学生的观察、比较、交

流的活动中建构。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

4、在猜测、比较、转化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良好的数感使人眼中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是建立明确数的概念和有效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数感的形成来自于丰富而现实的生活背景。教材例8的内容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具有理解近似数意义的作用。首先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然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猜测,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再通过比较1500和1506两数,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最后在取9992这个数的近似数时掌握取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唯一的。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5、在实际运用中,设计练习活动深化近似数。

对于数学课来讲,练习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基于校研究的课题在本节课上我设计了注意质量而“精”,练习形式多样化而“活”的练习。

⒈教材第77页的“做一做”。

这一题是让学生运用近似数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取近似数,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取近似数“整百”,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数整百、整千都可以。进一步体会取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

2、教材第80页的第9题。

本题继续让学生在具体现实情境中通过交流深化近似数,同时运用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3题,呈现商品,让学生运用近似数介绍商品价格。

师:一位阿姨在应聘导购员,公司要求她给顾客介绍这些电器的价格,你能帮帮她吗? 松下电视机

海尔冰箱

美的空调

9088元

2998元

5238元

本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用近似数来介绍,也可以用准确数来介绍,目的是既让学生感觉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能让学生对近似数和准确数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充分体现“来原于生活,还原于生活”的原则。

《近似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本案例仅从我校研究课题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进行概念教学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努力达成:用好生活数学材料和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数感。

第二篇:准确数和近似数教学案例

“准确数和近似数”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像往常一样,我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做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分组:(1)班上男女生人数;

(2)全年级人数;

(3)数学课本的厚度;

(4)中国的人口数量;(5)圆周率。

要求每个小组迅速地分工、合作完成上述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同学们迅速地进行工作,不一会儿就结束了。我注意到有个别同学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就开始问:“完成了?哪组先说?”立刻有学生举手。我示意他站起来说:“我们班男生有30人,女生26人;全年级约460人;课本厚度为1厘米;中国人口数量约为12亿;圆周率约为3.14。”我问道:“大家认为他说得是否正确?”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他说得基本正确,但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各组的结论基本相同。

“大家说得都很好。有需要提出的问题吗?”“那为什么会有不同呢?”“问题提得很好,谁来解答?”“我想,可能是计算的问题。”

“非常好,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得到一些精确的、与事实完全相符的数,我们称之为准确数;但在某些情况下得到一些与事实不完全相符但比较接近实际的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谁能说出上述数中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为什么?”

“我们班上男生30人,女生26人是准确数;全年级人数约为460人是近似数;数学课本的厚度为1厘米是近似数;中国人口数量约为12 亿是近似数;圆周率约为3.14是近似数。”

“很好。谁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近似数和准确数的例子?” “教室有56张桌子,56张椅子,这些是准确数。” “我的身高是1.57米,这是近似数” “我们学校有920人,这是近似数。” „„

“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好。主要的问题是:怎样才才算作近似数?” 我给出了近似数的意义:我们说与实际有偏差但比较接近实际的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即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称之为近似数。同学们似乎有些怀疑。我就接着说:“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就有近似程度的问题。比如说: 圆周率取整数,就约等于3,精确到个位; 圆周率取一位小数,则约等于3.1,精确到十分位; 圆周率取两位小数,则约等于3.14,精确到百分位; „„

然后,我又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1.8和1.80的近似程度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因为1.8精确到十分位,1.80精确到百分位,”

“谁知道什么样的数四舍五入为1.8,什么样的数四舍五入为.1.80吗?” 同学们讨论了很久,后来有一位同学说出:“应该是1.75到1.85之间的数四舍五入为1.8,1.795到1.805之间的数四舍五入为1.80。

“很好,这说明1.8和1.80的精确度不一样的。1.80的精确度更高。” 下面我又介绍有效数字的概念: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字的有效数字。

例:1.8有——个有效数字,各为————。

1.80有——个有效数字,各为————。1.800有——个有效数字,各为————。1.08有——个有效数字,各为————。0.008有——个有效数字,各为————。

学生的回答非常好。于是大家一起分组探讨了有关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问题。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反映看似相当不错。

„„

“老师,我们1.2万、1.26*10 4这些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1.2万精确到十分位,有2个有效数字1.26*104精确到百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另一种意见认为1.2万精确到千位,有2个有效数字,1.26*104精确到百位,有3个有效数字。” “其他组的观点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各自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这两例的精确度问题。

“好,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很好。我们知道通过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的数称之为近似数,即四舍五入到哪一位,我们就说精确到哪一位。这一点,大家同意吗?” “同意。”

“刚才两例的主要问题是后面带有单位,1.2万中最末一个有效数字2实际落在千位上,应该是精确到千位,同样1.26*104中的最末一个有效数字6落在百位上,应该是精确到百位。明白吗?” “明白了。” 我有些不放心,又举了一例:“把84960取近似值,要求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等于850。”

我马上说道:“84960=850吗?如果这样也成立,我给你们850元钱,你们还给我84960元钱,好吗?”

学生们都笑了。我接着说:“这显然是不成立的。那么应该怎样表示呢?” “应该为8.4960万或8.4960*104。” 随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些课堂练习。反思和分析

1.本堂课我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的讲解式、问答式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参与探讨的热情,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问题的争论与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课的开始,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再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进行了讨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引导的方式进行,并配以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尽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是我这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

3.本堂课力求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做些改变,让学生自己探索、讨论完成这个结果,在自己探索、讨论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明白自己的意见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不正确,从而理解本堂课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我这节课的意图所在。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思维正确导航。

4.本堂课努力将一个纯数学的、甚至是枯燥的问题生活化、趣味化,尽量选取一些同学们熟悉的、真实的素材来说明问题。通过探讨交流,让学生知道近似数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以此培养学生用心去体验、观察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激发其学用数学的热情。这是我今后追求的目标。

5.本堂课存在的问题:(1)对为什么使用近似数的原因以及使用近似数的意义没有课例中讲述清楚;(2)对于一个近似数的准确值范围没有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还未能理解其意义;(3)学生对形如1.2万、1.26*104的近似程度的理解及有效数字的计算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4)对84960取三个有效数字的理解应该在课后加以适当的练习来巩固。另外,如何在学习探究活动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使其得到发展,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也是今后教学值得注意的问题。论和解答。这是我这堂课的设计思路。

第三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反思

去年教学《近似数》,批阅作业时那个头痛至今都忘不了。一是当时对这节内容没有教学过,心中总是没有一定的“自信”;二是又感觉不会很难,不就是用个“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么?导致自己的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离,所以交上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告诉自己没有上好这一节内容。自我认为很是简单,教材也是安排一个课时结束新知,可实际不然。所以今天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把事速度放慢了许多,也打算用2个课时来完成。与其快速没有效果的完成,还不如让学生掌握牢固多用一个课时来消化。

今年放慢了速度,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明白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真实情况,以免后面会忘记,所以特记下来,以备下次之需,同时也改进自己的教学。

问题一: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不明白的是怎么用这个方法。

在讲解完“四舍五入法”时,学生通过其他人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能够接受‘满五要也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就要舍’的道理。但是真正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理解。例如教材中安排了“233184人约等于20万人,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有些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就看万位是不是比5大?”;可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有一些孩子提出自己的“质疑”:那8不是比5大吗?为什么不是“进一”,而是“舍掉”。从这些孩子的理解上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直接消除他们的疑问,而是由两个孩子说了自己的看法。A说,8在十位上,表示八十,对20万是根本不受影响的。B说,就算是五入,8向前进一位,那也只能说百位上变成,然后不能再继续向前进一位了。C说“233184”在数线上离20万更近,所以约等于20万;其实三个孩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同时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解述自己的看法,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于是在孩子们的想法上,我把“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明白什么“四舍五入到十万”。所以要让学生掌握到关键: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再看这一位的下一位„„。

问题二:15000约等于多少?

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更接近于哪一个精确的数,安排了一个直观的“数线找位置”的方法,再观察与哪个更接近,再约等于哪个数。这个方法很好,非常直观。课堂当中有一位男生对18000接近于20000,理解就非常好。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在数线上,先找到15000,如果比15000大一些就近2万,如果比15000小一些就近约等于1万。其实就可以说是直观的“四舍五入法”了。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那如果正好在中间,15000又是近似哪一个数。

今天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但课堂中学生提出的疑惑让人很是开心。这些暴露在学生中的问题,既是今后在备课教学所需要注意的,也是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有善于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这应该也是课堂中的一个较大的收获。

第四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没有,我们在听新闻、看电视时,会听到或看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有些是精确数,有些是近似数。我记录了这样一条信息,请你们帮助我看看,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多媒体出示:三峡水库最终蓄水393亿立方米,26台机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为修建三峡水库,120余万人从这里迁移到其他地方。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一些事物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用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叫近似数。

例如:我们学校有1453人,我们可以说大约有1500人。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四舍五入,从这几个字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讲解四舍五入的含义。

(2)方法:重点让学生体会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

近似数教学设计

黄长寿

教学目标: 教学

第五篇: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 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 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7、53元,而售货员只收7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7、53这个小数的近似 数。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 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 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 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 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但在“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都出现以后,没有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梳理出来,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要求太多记不住的麻烦。如果让 学生明白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也是要精确到百分位,学生审题后就会自然地归到精确什么位,看什么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思维模 式,这样就有了更加清晰的思维。

近似数教学反思2

“近似”的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近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相对于她们学过的准确数而言的。教材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和约等号的使用,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渗透和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加强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感知和理解,并能加以运用。现将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通过第xx届全运会的这个时事背景引出例10,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之后的大量练习中,也十分注重取材于实际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渗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玩中学是二年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有独立思考,还有小组交流;不仅有静态的纸张作业,还有活跃气氛的多种游戏;不仅有自己读题审题,快速回答问题,还有听题回答问题……整个环节安排紧凑有序,科学合理,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3.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

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主要采取小组积分制,通过师生共评和生生互评,对各小组进行计分(100分,50分和2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结束时,每组学生算出本组得分的准确数和近似数(近似成整十数),紧扣教学主题。

不足之处:

由于近似数的概念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的,而且只是感知、比较和理解,部分学生在使用数学语言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近似数方面并不是特别熟练,个别同学的估数能力有待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加强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相信到三年级通过进一步学习估数的方法后,这一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近似数教学反思3

“商的近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

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回顾这一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 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做到“细心精准”。

近似数教学反思4

星期四上午,侨中礼堂再一次听到罗老师的数学课很是欣赏和赞叹。

近似数是我们数学老师最不好把握的课。因为太活了,很多答案都对。罗老师一节课紧扣主题,突破重难点上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先由华西村引入,孩子们通过数据知道72层是准确数,近5000个座位是近似数。当问到建筑面积是 ( )万平方米,让学生猜一猜:21□□□□,可能是多少万呢?这个题目很新颖很有趣。因为不论孩子们说什么都有可能。老师问:是21万还是22万?学生说看后面的数。老师这时翻开最后面个位上的数是8,学生紧接着说不对,前面的。老师又紧接着翻开十位的`数是3。学生说还不对。到底是哪一位呢?最后确定是千位。老师问:为什么是千位呢?学生说:因为千位是0.1.2.3.4.就是21万,如果是5.6.7.8.9.就是22万。这是顺势引出四舍五入法。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要学习的知识。

罗老师的课很灵活。比如学校有3179人,用近似数表示约是( )。孩子们说:3180,3000,3200.多好的答案啊。这些都是对的,而我们在教学时往往把握不好,禁锢孩子的思维太多,结果适得其反。最有意思的一道题是:爸爸的工作单位地址是福州市五四路217号。学生说:五四路200号。呵呵,这回可掉进老师的圈套里了。老师反问:去五四路200号能找到爸爸吗?看来这是不能用近似数表示的。

在解决难点问题上,老师用一锤定价的方式出示宝马汽车的价格约是130万元。谁给的价格最高,但是必须约是130万就得到老师的宝马汽车的礼物。孩子们说出:1304999.真是设计的很巧秒。

整节课时间过得很快。老师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都是在突破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没有一丁点浪费。每一个环节设计都很有趣,孩子们喜欢。最重要的是老师善于启发孩子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近似数教学反思5

教材是用一位小朋友的身高的近似数来引入新课的:豆豆的身高是0.984米,小芳说约是0.98米,小明说约1米,通过说法的不同引出争论。我先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为新课做好准备和铺垫。然后通过类比的方法,以生活中常遇到的购买商品这项事情为例,引出语句“省略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后面的尾数”,接着让学生试着说出这些语句还可以怎么说,及时小结还可以说成“精确到什么位”、“保留几位小数”,最后让学生们自己看书上的例题,并做相应的习题。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我是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些语句的,小结后还让学生熟读,再闭上眼背诵。第二,让学生自主探索“保留整数”的含义。在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以后,我让学生试着把豆豆的身高保留二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这样逐步过渡,让学生找出规律。第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也是我比较看重的,要区别“填鸭式”教学,这个环节最有说服力。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虽然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但是,这样的课堂进程对我这样的'课堂驾驭能力差的老师是个负担,使练习量大打折扣,所以作业情况有点两极分化,还好,作业完成得不太好的孩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听说反应比较缓慢的,约占全班人数的十分之一。他们出现较多的问题是不能准确写成符合要求的小数:比如4.985要求保留两位小数,错写成一位小数。还有,学生对小数不同数位的对应位置还不够熟练,可能因为前几节课刚讲授完“统一单位”,没有给他们好好进行小复习。小数这个单元内容比较多,更需要及时复习。通过教参,我还发觉了遗漏了一个环节:“保留不同位数的小数求得的近似数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个近似数会更精确一些?”

近似数教学反思6

《积的近似数》这一新课是在学生四年级已掌握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和前面几课时学习了小数乘法之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是如何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我想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近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教学中我先复习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帮助学生回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创设了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应付的钱数,学生顺利地计算出了得数,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话告诉我两个人各应付多少钱,学生说到分的时候再往后就不知道怎么说了,此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比分还小的人民币吗,学生都说没见过,到此已水到渠成,我因势利导,引出这就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同时强调求积的近似数要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有关钱数的题目要自觉保留两位小数。

近似数教学反思7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二年级各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级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我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于他们的生活,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在哪见过或听过?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近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这堂课通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家用电器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接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

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

近似数教学反思8

在复习小数乘、除法时,学生遇到求近似数时,感到困难。我认为如果将有关求近似数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找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连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和学生一同复习时,先带领学生将学过的求近似数的知识列举出来:一、求积的近似数:二、求商的近似数。

1、回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

2、回忆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但要注意只需除到比要求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行了。

3、在这里要学生比较两种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不同点:乘法可算得准确的结果,而除法不一定能除尽,也不需要除完

4、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验证学生学情,指名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计算各自的式题,三名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艰难做对了,我向他们一一表示祝贺,以此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其中两位同学被困难挡住了去路,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不得不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为了给他们一点压力,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我把它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导他们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这五道都是求商的近似数。孙艳花了近一个小时艰难的做完了,其中一道做错,在我的反复指导下终于做对了,我向他表示祝贺,并让他回家吃饭,同时叮嘱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做题要动脑筋。晚上再次研究班上几位同学验算所用的草稿纸,发现错误的原因,有的题不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就是商放错了位置:有的题除数扩大了,被除数却还是没有移动小数点;有的题确立的商和除数乘的积竟然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上,总之从孙丹妮所做的式题,可以清楚看到她根本没有掌握求近似值的知识,脑子里完全糊涂着,想孙丹妮这样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孙丹妮,还要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求商的近似数,小数点的确立,以及商的位置是求近似数的重点和难点。

近似数教学反思9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四舍五入法去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而在讲授这节课的新授知识前,我先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搜集一些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体会使用这些近似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

。本节课我着中强调了“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就是指把要处理的数的`某一位以后的数字舍去后,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五,保留部分不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四舍”,如果被舍去的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五,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加上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入”。讲这个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明确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的数字,再用“四舍五入”即可,换另一种说法,只要根据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来考虑就可以了,不要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生成性的问题是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学生对于“四舍五入”仍然比较陌生,对于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这种说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搞不清楚省略的尾数要从哪位开始,在进不进一的问题上也出现了混乱,在以后的练习课上要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强调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学习的知识,将一些数据先变成近似数,再改写成以万以亿为单位的数。

近似数教学反思10

《义务教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可见,学生低层次的模仿是不易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更难以品味出数学思考的韵味和乐趣。因此,本节课在对近似数的'教学上,通过实例直接告诉学生什么近似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和精确数的区别,通过练习找近似数、找生活中运用近似数的例子,进一步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

在学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四舍五入法,怎样采用四舍五入法,而是给出学习的素材,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自己质疑,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小组学习合作,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比较探究得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建立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近似数教学反思11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和改写亿以内的数及求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学我感觉到:

一、学习资源来源于学生

1.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首先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个含有两级的大数,其他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来,一生板演。根据学生举得例子要求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将不是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你能举例含有三级的大数吗?”老师的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大家争先举例,板书呈现出来。

二、重“迁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看,这些大数含有三级,你会读吗?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将它们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吗?对于学生举得例子中整亿的数,老师放手让他们自己改写(比较简单),改写后,说一说怎样改写的,应注意什么?

2.不是整亿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老师也是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时间,自己尝试做一做。汇报交流时,重点强调,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关键要看哪一位上的数是否满五?

总之,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老师绝不包办代替,给学生留有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解决新的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近似数教学反思12

师: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同学们都知道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下面是某市20xx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总计(人) 男性(人) 女性(人)

970889 484204 486685

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接近四十几万?你能写出它们的近似数吗?

生:能!

师:请在你的自备本上写写看!

(生试写)

师: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几万?(指答)

生冬: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八万。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冬:我是这样想的:要求男性人数接近四十几万,就要看万后面一位千位,千位上是四,不满五,就把尾数舍去,所以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八万。

生烨: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

师:喔,请大家听听烨是怎样想的!

生烨:我是从个位看起的,个位上是四,不满五,舍去;十位上是零,不满五,舍去;百位上是二,不满五,舍去;千位上是四,不满五,舍去。所以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八万。

生窃窃私语:好像都对的

生勇:我觉得烨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把484204换成484904的话,就不对了!

师:怎么不对了?

生勇:484904应该接近48万,如果按烨的想法的'话,就变成接近49万了。

(师板书生勇的想法)

师:484904更接近48万还是更接近49万?

生:更接近48万!

师:为什么?

生:因为484904比48万多四千多,而比49万少五千多。

师:所以应该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独立思考前提下的交流,在交流中有新的生成,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交流。按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它强调教学中的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于知识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与交互教学。课标中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更深了。

反思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发挥教师期待效应,会使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飞到成功的彼岸。而学生的成功又有赖于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一培养过程是师生长期努力而形成的。要注意从细微入手,持之以恒。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这里所说的听不但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更要用心听同学发言。只有这样,才具与同学交流的条件,有的学生往往只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漫不经心。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伙伴发言,因为同学发言能反映同龄者共同的心声。并请其他同学做出评价,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其次,培养学生主动说的习惯。开学伊始,我就要求学生们要敢说,人人说,大声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很愿意这样去做,我看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于是,我就萌发了培养学生自主交流的想法。有一次,一个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后,另一位同学在下面小声说不同意他的想法。我抓住了这个机会,请这位同学大声与前者进行交流,随后,又有同学加入到他们的交流之中。我对这几位同学的做法大加鼓励。在以后的数学课中,这种互相交流的形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我想和XX同学交流一下,我认为XX同学说的不对,我想给XX同学补充一条,这样的话语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之间出自内心的评价往往比教师的评价更易于被接受。一句赞赏的语言,一个暂停的手势或者同学发言后主动报以的热烈掌声都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评价。这些评价虽然没有齐刷刷的掌声或异口同声的你真棒那样壮观,但是它的实效性显而易见,在其间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起到了评价的作用。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会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在情感上做好了学习准备的基础上,顺势将探求知识的过程推给学生。在情感内动力的推动下,再借助他们已掌握的现有的知识经验及各自不同层次的生活实践经验,选择各自不同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通过他们主动探索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记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向。那么研究学生如何学数学以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则成为中心议题。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统一的活动,所以它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和个体的思维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近似数教学反思13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教学《近似数》,批阅作业时那个头痛至今都忘不了。一是当时对这节内容没教的过于简单,高估了孩子的学习水平;二是又感觉不会很难,不就是用个“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么?导致自己的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离,所以交上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告诉自己没有上好这一节内容。自我认为很是简单,教材也是安排一个课时结束新知,可实际不然。所以今天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把事速度放慢了许多,也打算用2个课时来完成。与其快速没有效果的完成,还不如让学生掌握牢固多用一个课时来消化。

今天放慢了速度,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明白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真实情况,以免后面会忘记,所以特记下来,以备下次之需,同时也改进自己的教学。

问题一: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不明白的是怎么用这个方法。

在讲解完“四舍五入法”时,学生通过其他人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能够接受‘满五要也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就要舍’的道理。但是真正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理解。例如教材中安排了“233184人约等于20万人,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有些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就看万位是不是比5大?”;可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有一些孩子提出自己的“质疑”:那8不是比5大吗?为什么不是“进一”,而是“舍掉”。从这些孩子的理解上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直接消除他们的疑问,而是由两个孩子说了自己的看法。A说,8在十位上,表示八十,对20万是根本不受影响的。B说,就算是五入,8向前进一位,那也只能说百位上变成,然后不能再继续向前进一位了。C说“233184”在数线上离20万更近,所以约等于20万;其实三个孩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同时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解述自己的看法,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于是在孩子们的想法上,我把“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明白什么“四舍五入到十万”。所以要让学生掌握到关键: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再看这一位的下一位……。

问题二:15000约等于多少?

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更接近于哪一个精确的数,安排了一个直观的“数线找位置”的方法,再观察与哪个更接近,再约等于哪个数。这个方法很好,非常直观。课堂当中有一位男生对18000接近于0,理解就非常好。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在数线上,先找到15000,如果比15000大一些就近2万,如果比15000小一些就近约等于1万。其实就可以说是直观的“四舍五入法”了。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那如果正好在中间,15000又是近似哪一个数。

今天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但课堂中学生提出的疑惑让人很是开心。这些暴露在学生中的问题,既是今后在备课教学所需要注意的,也是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有善于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这应该也是课堂中的一个较大的收获。

近似数教学反思14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1、在读题中理解题意,渗透思想教育。例题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的开放问题,引导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

2、在试算中发现问题,联系旧知思考。教师有意制造“除不尽”的矛盾冲突,把学生推到自主探究的前台。学生联系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一旧知,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取近似数;把握题目中的一个“元”字,结合已有的关于人民币的处理经验,获得了保留两位小数的信息,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探寻取值方法。除到小数位数的哪一位是求商的近似值的关键,教师以同一问题“还要继续除下去吗?”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现有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对比中探寻取值方法,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充分利用课堂,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课后的练习中来看,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算法是清楚的,但是在笔算的错误率还比较高,还需要对计算技能进行训练。

近似数教学反思15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不方便,需要将它们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亿以内数的省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数的改写方法和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通过预习让学生明白三点,一是亿以内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是什么意思,二是哪样的数适合改写,哪样的数适合用四舍五入,三是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这样可以使好学生在学习时更有自信,不好的`学生先预习,如果不懂,经过第二天老师的点拨会豁然开朗。课中,通过老师举的例子,在小组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很快明白了改写的意义。

不足之处及改进: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极少数学生对改写与省略尾数的联系与区别不太了解。所以下次教学中,我会强调并让学生明白改写只改变数的计数单位而不影响数本身的大小,用等号;而省略尾数后改变了数的大小,求出的是原数的近似数,用约等号。

下载近似数教学案例[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似数教学案例[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近似数教学反思1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近似数教学反思1 我讲了些啥啊!!果然没有跟老教师请教研讨过就直接上的课程就是不行。等下午我再请教梅梅老师或者向红老师。我先记一点我自己想到的反思吧。......

    《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虎石台镇第二小学 郎艳君 【教材简析】 教材分三步安排: 第一步是在比较中体会近似数,通过对我国公共图书馆2709个和图书馆藏书约43776万册这两个数的体......

    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判断哪些数是精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2、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理解“四舍五入......

    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篇二:近似数教案 1.5.3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用近似数字刻画现实问......

    《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1 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

    近似数教学反思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卢龙镇张毛庄小学 马国尧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