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观点集锦
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观点集锦
一、阅读教学的任务
读书,有的时候是为了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思想认识,有的时候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的时候是为欣赏,有的时候甚至是为了消遣。阅读能力强,融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强,而且读得快,就可以博览群书,获得许多思想上的、知识上的启迪,那对一个人的工作、研究以至生活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一个人不善于读书,理解能力不强,或者如过眼云烟,读过就忘了,或者读得非常慢,那对他的工作、学习、研究等等,都是极端不利的。所以培养和提高读的能力,本身就是目的,读书并不就是为了写文章。
──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237页。
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方法,也就是不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是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
──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张定远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页。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于发展性阅读能力归纳如下:(1)认读能力;(2)理解能力;(3)吸收能力。把阅读材料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贮存在大脑里,为必要的时候再现、借鉴运用奠定基础;(4)速读能力;(5)语感。迅速地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是经过一定的言语实践活动以后所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人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6)鉴赏能力。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进行鉴别和评价。
──祝新华《语文能力结构研究》,《教育研究》,1995年,第11期。
阅读能力目标可以表述如下:(1)能够比较熟练地翻查常见的字、词典,懂得借助作品的注释,知道怎样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2)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能够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理解其语意;(4)能够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比较迅速地把握关键性的词、语、句、段;(5)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释;(6)能够把握读物的中心和要点,并能大体上判断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用途;(7)能分析作品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把握其结构层次,并能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8)能够对读物的内容作出评价,对于文学作品,还要能够就其社会意义、艺术效果进行初步的分析。
──章熊《我对中学阅读能力目标的意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第1-2期。
抓住“理解”这个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钻研的能力:(1)识别。要读懂文章内容,对字的形、音、义须认真识别,准确掌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比较是提高识别能力的有效方法。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词语的褒贬色彩,词序的排列与变化,篇章结构、感情义理等等均可运用比较的方法加以区分,以求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与识别。(2)再现。引导学生再现文中形象,主要有两种:锤打关键词语,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密咏恬吟,调动各种器官,显现形象的画面。(3)探疑。一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求解未知,温故而知新。二是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三是鼓励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引导他们谈看法,摆见解,培养和发展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4)储存。发展理解记忆,增进知识的储存;借助联想、想象,进行分类比较,增进知识的储存。
──于漪《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61-368页。
九义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目标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二、阅读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一)阅读教学模式
潘凤湘的“语文教读法”六步程序:(1)学生默读课文,查字典和资料;(2)分小小组朗读课文,听写字词;(3)按规划写读书练习;(4)分小小组互评读书练习;(5)老师讲评读书练习;(6)整理读书练习,背诵课文。
──武玉鹏《名师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1)定向。明确教学要求,即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2)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3)讨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讨论中解决,形式是先小组,后全体;(4)答疑。经讨论仍未解决或答案有分歧的问题可由老师解答;(5)自测。根据“定向”的要求,学生自己测试自己。(6)自结。下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在各类学生中选一、二名学生讲一讲,全班学生学习的信息都能得到及时反馈。
──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76页。
钱梦龙的五步自读法:第一步,初读感知。对文章的内容、语言获得整体的感受;第二步,辨体析题。辨别文体,解析题意,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第三步,定向问答。按“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顺序自问自答或互相诘问;第四步,深思质疑。质疑问难,把理解引向深层。第五步,复述整理。复述文章要点,整理阅读心得。
──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欧阳代娜的阅读教学程序:第一步:预习。根据实验教材中的预习提纲,提出预习要求,提示教材提供的“自学参考”资料;第二步:质疑。让学生自由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步:点拨答疑。分析和研究学生提出和存在的问题,整理出几个要点,纳入解决教学目的所要求解决的几个问题中,集中讲解;第四步:综合训练。让学生归纳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有完整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学习这种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设计有重点、有难点、有代表性的训练题。
──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71-472页。
洪镇涛的语感教学四法:1.美读感染法。根据文章内在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控速度、把握语调,把文章朗声诵读出来。通过这样的美读,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2.比较揣摩法。对文本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语感;3.语境创设法。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特定的言语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以特定的身份,“参与”言语活动,从动态语言中获得语感;4.切己体察法。在学习课文语言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以培养语感。
──洪镇涛《语感教学构架》,《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8期。
朱自清的四步教段(1925年):(1)令学生报告预习的结果。(2)令学生分述各段大意及全篇大意。报告参考结果时,报告者即应分段朗读原文,每段作一单位;每段考查难字成语等既毕,即令其他学生述说大意;再则令他们述全篇大意。较容易的材料,可不必令学生预习;临时行默读法,令学生分述每段大意及全篇大意。(3)一篇授毕,可与学生研究篇中情思与文笔。此种研究或讨论,必使每一学生均有发言机会。(4)一篇教完后,可行口问或笔试:口问是问大意及难字、成语等,宜于短篇;笔试用测试式,宜于长篇。
──顾黄初、李杏保《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62-363页。
黎锦熙的三段六步教学程序(1921年):第一阶段──理解。这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预习,内容包括指示目的,唤起学习的动机,预备的指导和儿童预习。第二步是整理,内容包括儿童问疑,教师试问和儿童发表。第二阶段──练习。也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比较,可以略授国语文法的要素,并概括课文要旨。第二步应用,内容是注意读本课文的表演和实质的谈辩。第三阶段──发展。这也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创作,内容是,除作文外,还要注意语言的技术。第二步是活用,内容是读书能力和研究兴味的养成。最要紧的是养成儿童到图书馆自由参考的习惯。再进一步便要养成儿童对于文学(广义的)鉴赏和批判的能力。在1947年发表的《述要》中,三段六步进一步合并为四段,形成一预习、二整理、三练习、四发展的讲读教学程序。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05页。
在第二、第三学段的基础上,第四学段提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阅读方法”。„„把略读和浏览作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扩展,而且对阅读内容也蕴含着一定的指向,阅读的范围和阅读量也必将发生变化,并使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也将得到保障和落实。因此,从语文教学自身规律来看,把略读和浏览作为阅读教学目标,改变了原来只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和仅仅依靠对课文进行精读的阅读理念,使原本应该进入阅读教学的略读和浏览具有了明确的地位。
──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8页。
(二)精读与略读
“精读”与“略读”作为语文课程的“课标话语”最先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国语课程标准中。„„精读就是精阅细读,就是“求甚解”的阅读,就是以吟诵、比较、推敲、涵泳、评点、批注等传统方法来展开的阅读。“精读”之“精”,非精确之“精”,乃精华之“精”,去粗取精之“精”。达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是“精”呢?就文学语言来说,就是深刻地体验到了文学语言中的情感、思想、旨趣,就是品出了文学语言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就是领略了语言传情达意的精妙之处。从效果上说,就是能够熟读成诵,能够倒背如流。此之谓“精读”。„„略读就是大略地阅读。按照教学体系的要求,就是“不求甚解”的多读,就是个体把从“精读”中的所得所悟,应用于或求证于自由自主的文学阅读中。如果说精读在于“精深”,那么“略读”在于“广博”。
──黄耀红《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9-310页。
精读,就是对课文逐句循诵,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有利于透彻理解和鉴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精读要做到明确阅读方向、程序、方法和常规。略读,就是总揽全局,“观其大略”,剔除枝蔓,抓住要点的阅读法。略读有利于培养学生捕捉课文精髓的能力,有利于扩大阅读的广度,开阔学生的视野。略读要做到随时控制注意力,保持注意力集中;要善于抓住读物的关键,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加强跳读训练等。
──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语文课程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158页。
三、新热点:近年课改中有关阅读教学的讨论
(一)文体辨识与文本区分
在高中课标中,对 “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重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7页。
不同的体类为阅读教学的丰富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阅读教学有着制约作用,阅读教学应该体现不同体类的鲜明个性。可是新课程改革以后,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即体类特征的淡化。有些阅读教学,不管现代文还是文言文,不管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更不管文章自身的个性,都是读读课文,谈谈感受,说说喜欢的句子。这样泛化的无体类特征的教学,浪费文本教学资源,违背阅读规律,误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阅读教学应该怎样体现文体特征呢?(1)强调阅读教学的文体特征,并不是强调文体知识的教学,而是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的内容;(2)强调阅读教学的文体特征,不是持守狭隘的文体分类,而是根据具体文类的阅读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强调阅读教学的文体特征,不是让学生识记文本的文体类型及其特点,而是根据体类不同确定语言训练的重点。
──黄厚江《谈阅读教学体类特征的体现》,《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2期。
把课文分为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两大类,把非文学作品内容的课文归入“适应社会的技能性内容”,把文学作品(高中段可以包括哲学作品)归入“安放灵魂的精神性内容”。„„这样,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的时候,就可以首先从宏观上分离出教材的价值及内容取向。如果是适应社会需要类型的,就从社会知识和技能所需要的角度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呈现出相应的课堂教学形态,这样的课堂可能主要呈现出这样两种形态:一种是知识(或信息)提取(或获取)型的,一种是能力训练型的,而提取什么知识和训练什么能力则是以当下或可预见的将来的社会需要作为根本依据;如果是文化熏陶和心灵培育类型的,则可以言语积累型为主和以感悟型为主的两种基本教学形态来呈现。
──郑友霄《语文教学的语文性何在──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课程内容的分类》,《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年第11期。
区别文学文本与教学文本。首先,一个文学文本,只要一经选入教材,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学文本,而变成教师教、学生学的媒介,即教学文本。作为一个文学文本,我们在日常阅读时可以从各个角度、各层面去揣摩。然而,作为一个教学文本,则要考虑其在整个学段、整册课本、整个单元中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兴趣、爱好倾向等等,然后确立教学目标、规划教学任务和过程。其次,一个优秀文学文本,往往不是经过一次性阅读就能被彻底理解的,它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感悟。另外,阅读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然而,如果它被当作教学文本,就要受课时的限制,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及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阅读、体味。
──张心科:《高中文学阅读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年,第6期。
不同的语言类型表现在“文本”上,则可称为“科学文本”与“文学文本”为两极的复杂多样的文本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任何一个文本都是“两极”中的“中间物”,其区别仅仅是与哪一极距离的远近,如果文本靠近“科学文本”一极,那么阅读理解当以“原意”追索为主;如果靠近“文学文本”一极,那么阅读理解当以“意义”构建为主。阅读理解的“适切”,在于找准文本的那个“点”,以“点”来定“向”。„„如果阅读理解主要依据形象思维构筑“虚拟世界”以寄情性的文本,就当以“意义”构建为主,即主要借助自己对外部世界和全部生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淀而成的“前理解”,将文学作品世界转换为读者对世界、生活的再认识、再体验、再感受;这样的过程主要不是“求真”而是“审美”。
──李维鼎《阅读理论的分歧、阅读理论的弹性与阅读教学策略》,李海林主编《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224页。
(二)文本分析(文本解读)
作为基础教育,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或一般文本的读解,应该有一个相对确定的解释,或相对客观的标准答案,这就是阅读的一元理解。同时我们又要承认凡有理解就有不同。阅读是一种体验,最具个人性特征,由于各人的认知结构、人生态度、性格爱好和阅读经验不同,所获得的感受或结论也就不会完全相同,这就是阅读的多元理解。承认在确定的“一元理解”之外,应该允许合理的“多元理解”存在。允许学生误读,让他们自由释放个人阅读文本的体验,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阅读习惯,而是可以通过师生、生生间的撞击、交锋,相互取长补短,寻求共同的认识,达成较正确的“一元理解”,同时允许保留个人合理的“多元理解”。
──蒋成瑀《走出阅读教学的封闭圈》,《语文学习》,2002年第7-8期。
现代阅读观强调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它的基本观念是:阅读的目的在于建构新的意义。这个新的意义既来源于文本,又来源于读者,它是读者与文本在某一点上的精神相遇。对话教学把文本从作者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它置于与读者的关系之中来看待阅读的本质。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提升了读者的地位,但并没有由此否定文本的地位,否定文本的确定性。对话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它同时受着读者与文本的制约;文本的确定性存在是对话的前提之一。没有文本的确定性,它与读者就不能构成实质性的交流,也就不可能与读者真正展开有实质意义的对话活动,阅读就由作者的独白变成了读者的独白。当前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这一种“反文本”倾向,首先就表现在对文本的这种确定性的否定上。„„对文本的确定性的破坏更多地体现在对文本结构的完整性、整体性的瓦解上。“反文本”反掉的是什么呢?它当然反掉了对文本的僵化的理解、一元化的解读,但是,它同时也反掉了阅读教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承认文本的客观性,承认文本对阅读的前提性的意义,这是阅读教学之所以必要、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如果不承认文本的客观性和前提性,那我们根本就不需要阅读,不需要阅读教学了。因此,反文本反掉的实际上不仅仅是文本,而是阅读,是语文,是语文教学。
──李海林《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上)──评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几种倾向》,《语文学习》,2005年第4期。
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元解读”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元解读”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多元解读”应注意下述几点:(1)应区分“教学情境中的解读”和“非教学情境中的解读”;(2)多元解读不应变成对学生的无条件服从;(3)多元解读不应成为消解科学精神的温床;(4)多元解读不应成为培育“假民主”的土壤;(5)多元解读不应成为盲目地反对权威的理由。
──王海燕、陈国安《论多元解读的“陷阱”──对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几点反思》《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2007年第8期。
文本分析的层次:(1)艺术感觉的“还原”。„„要把分析的愿望落到实处,就得有一种可操作的方法。我提出使用“还原”的方法。面对形象,在想象中,把那未经作家情感同化、未经假定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这是凭着经验就能进行的;(2)多种形式的比较。选择相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加以比较,找出期间的差异,从而探求艺术的奥秘。这种方法适应性比较广泛,尤其是一些经典作品。(3)情感逻辑的“还原”;(4)价值的“还原”;(5)历史的“还原”和比较;(6)流派的“还原”和比较;(7)风格的“还原”和比较。
──孙绍振《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语文建设》2008、3、4(连载)
(三)阅读教学的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当前在语文教育界所理解的阅读对话理论,更多的是与“教学对话理论”相关联,„„但是,对“教学对话理论”的学理研究尚不够充分,语文教育界对国内已有研究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我们将教学中的“言说”,似乎较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自己来“说”(解)这一点上,从而将隐喻性的“对话”实体化,较简单地阐释为教师与学生平等地“讨论”,将体现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而“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言说”,较简单地运作为学生“交谈”的行为参与方式,变成了对“讨论法”的偏爱。贯通到阅读教学,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就是目前人们所说的“阅读对话理论”。„„从我们所看到的力图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学案例看,孜孜于学生的“你”而把阅读课上成学生的自由“交谈”的课,似乎已渐成时尚,以致把本来应该占据“阅读对话”主导的另一主体方──文本──撇在一边,以致许多教师甘当“伙伴”而忘记了“教”的专业角色。教师们不敢“讲授”、不敢“分析”,更不敢“训练”,似乎期盼学生在或紧或松围绕课文所涉及“话题”的交谈中,能自发地生成阅读的能力──阅读的知识、技能、策略、态度。
──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2002年第11期。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学生、作者三方平等“对话”的过程。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教师意识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主体关系,这比起过去的教师单一主体观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我认为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将文本作者纳入阅读过程中的主体行列。当然,作为文本作者的主体有其特殊性,这特殊性表现在他不是“现场主体”而是隐蔽的或者说没有出场的主体,它可能与我们同一时代但不同空间,也可能与我们根本就不是同一时代,因而这个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是无法言说的,是处于沉默状态的。
──李镇西《散点透视语文教学的“庐山”真面目》,《人大复印资料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3期。
(1)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读写听说的活动中树立对话的态度,与让学生明白,对话不仅仅是发言,也包括倾听,而且首先是倾听,倾听才是关键;(2)基本的对话规则是对话得以进行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对话是自由的但不是任性的,恰恰是在对规则的遵循中自由才有可能。例如,你不能将虚构的作品当写实的来读,文本产生的时代要受到关注,要尊重文本的整体性。“对话型”阅读教学主要应该指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以及读者之间(包括教师)就文本解读展开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实现以及学生在对话中学习对话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规则的掌握和运用情况。(3)有效对话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4)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共享阅读成果。一是教师要勇于与学生共建意义,另一层意思是,教师与学生不是简单地交流各自的阅读结果,而是共享自己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王尚文:《“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2期。
(四)个性化阅读
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什么样的阅读才能称其为个性化阅读?《周易?系辞》讲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就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个性化理解要以对作者原意的重合性建构为前提,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一意”。只有在正确“追索原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重构新义”。才可能产生个性化阅读。„„概括地说“个性化阅读”就是适应特别的阅读情境,遵照特设的阅读目标,调动特有的阅读经验,运用特定的阅读策略和特殊的阅读方法,必然获得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独特理解。
──曾祥芹《个性化阅读要科学化,不要自由化》,《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
个性化阅读应该落实八个字:“解文”──理解文本的意义;“知人”──追寻作者的意图;“论世”──审视作品的历史现实意义;“察己”──审查自身提高修养。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误区:(1)不入文而曲解;(2)不知人而妄谈;(3)不论世而谬说;(4)不察己而乱议。个性化阅读的有限自由:(1)文本的限定自由;(2)作者的视野范围;(3)社会的公认准则;(4)个人的学养识见。个性化阅读能力的获得,要有大量的积累,否则很难读出个性化感悟来的。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主要取向、首要任务是汲取智慧,增长才干,而不是批判文本。
──甘其勋《个性化阅读要教学相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
(1)个性化阅读要以尊重文本为前提。在文本阅读中,一方面读者可以根据文本“意义空白”“未定点”等特点介入自身特定的文化背景因素、生活体验、阅读经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另一方面,这种个性化的解读必须建立在尊重和理解作者赋予作品的意义的基础上,才有其意义和价值;(2)个性化阅读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只会在低层次的认识水平上徘徊。(3)个性化阅读的文本范畴应主要指向文学类文本。文学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蕴有很大的差距。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由于读者不同的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其阅读感受和体验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卫灿金、武永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24-227页。
(五)阅读教学的拓展
阅读教学务必课外拓展,这种拓展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拓展,是指在某篇具体课文的教学中,补充与其题材、体裁或主题相近的课外篇目或者相关知识。广义的拓展,是指在培养学生学习课本的同时,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辅导,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这种引导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方法,并组织他们交流读书心得。要把“不求甚解”变成“必求甚解”,把“无我”之读变成“有我”之读。这种把“读”与“悟”“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的阅读,才能使学生真正尝到读书的甜头,从“爱读”到“会读”,直到渐成良习。
──赵谦翔《课外拓展 成败攸关》,《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3期。
教师要为高中生阅读文学名著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他们搭一座通往经典的“桥梁”。(1)充分理解课标提出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同时进行的精神,减去不必要的负担,腾出时间让学生读书。将必选课与选修课结合,教师就应该利用课堂大胆地介绍文学作品,尤其是与课文相关的作家作品,为了让学生理解作品需要贯穿“知人论世”的精神,不应把过多的时间花在无穷无尽的语段、词语的肢解、分析上,那种为适应考试而进行的条分缕析的课堂结构必须改变。讲文学作品就要讲历史背景、人物情节、作者,一样也不能少,这样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愿望;(2)增加必要的阅读量;(3)充分利用影视资源促进文学名著的阅读。①利用名著改编的连续剧促进阅读。②利用电视网络讨论的热点问题促进阅读。
──赵志伟《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4期。
第二篇:材料观点
稳定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一个“正立的三角形”,而我国现在的物流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梯形”,并且这种“梯形”的组织结构间的联系是“松散”的,这种松散的“梯形”结
构,是我国内地物流系统发展不稳定和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多头领导”实际上就是“无头领导”。系统的协调是指在系统分解的基础上,全面处理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调节和控制。大系统只有在系统的动态过程中达到各方面的真正的协调,才能出现整体上的步调一致,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优化。而 “多头领导”的系统无法达到整体上的步调一致,从而也就无法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整体的最优化也就无从实现。
3、这种“各自为政”的物流系统,不利于组织吏大范围的物流业务的联合。
物流从狭义概念上来理解,是指商品在流通领域内进行的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配送、加工、情报等活动组成的整体业务活动。商品离开生产领域后,能否顺利地通过流通领域,进入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活动所涉及的各部门、各企业及各业务环节之间 衔接的好坏。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流通范围的扩大,物流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从事物流业务所花的时间、商品在空间转移的距离却会大大增加,因此,就应不断地发展物流业务的联合,组织更大范围的物流协作。而在我国现行的物流体制下,组织物流联合,加强更大范围的物流协作,则由于缺乏组织上的保证而难以实现。
4、现行的物流系统,由于没有一个综合管理部门,因此无法统一各种技术和管理标准,提高物流整体效率和效益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应贯彻统一的、标准化的各种技术规则和管理法规,这样才能提高物流整体的效率和效益。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加强物流联合,组织更大范围的物流业务协作来实现的,如组织联合运输、中转运输、集装箱的“门到门”运输等。而现行的分散的物流管理体制,由于缺乏长远的、整体的观念,使各部门,各企业普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顾本企业物流效益的提高而不注意物流宏观效益的提高,这对于制定、推行、实施统一的物流技术规范和管理法规无疑是有弊无利的。
5、不重视建立合理的物流网络,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行物流系统在运行上存在的问题。
物流网络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框架。这种结构把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来思考,它最基本的就是网络。物流网络就是相当于运输论、交通论中所说的线与点组合的系统。而我国现行的物流系统是由“分散的”、“各成体系”的“小系统”组成的,这种状况必然造成物流网络中点 与点的重复设置,线与线的杂乱交叉。由这种物流网络所组成的物流系统,在运行上,必然造成货物在空间上的不合理流动,在时间上的更多延误。这在我国目前物流基础设施不足、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下,不仅会浪费运能、运力,而且也必然会造成各种物流设施在使用上 的忙闲不均。
以上所述我国现行物流系统的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的错误思想,人们对于建立合理的物流系统结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宏观上没有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比较 成熟的总体规划。笔者认为,建立我国合理的物流系统结构应在尽快形成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宏观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考虑我国现行物流体制的现状,以改造和加强现有物流企业、适当新建少量物流网点的原则,本着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以提高物流系统综合效益为主的目的,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物流业建设发展成为具有比较合理的结构、比较高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本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经营服务型的行业。为此,提出以下一些 粗浅的设想:
1、应以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所在地、物资集散地和各经济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作为物流网络中的点;以全国主要的连接以上地区的铁路、公路、内河和沿海主要运输线作为物流网络中的线,构成我国内地物流系统结构的总框架。
2、在全国范围内,以各个经济区域内的交通枢纽所在地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建立物流基地,作为我国物流系统结构的第一个层次。该层次上的物流企业应配备大型的、先进的,配套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并拥有一大批高质量的物流专业管理人才,主要负责组织我国内地各经济区间的物资和大宗商品的物流活动。对于沿海开放城市和主要外贸进出口集散地的物流企业,除承担组织经济区间的物资、外贸商品交流外,重点负责组织国内外进出口商品交流。
3、在各经济区域内,以配合第一层次上各物流基地活动为目的,在区内的各中、小城市建立若干个物流中心,构成物流系统结构的第二个层次。该层次上的各物流中心主要是组织区内的物资和大宗货物,并与其它经济区联系。
4、在经济区内的各地、市、县,根据需要建立大量的、规模不一的配送中心,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些配送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当地各购销企业,组织货源,满足各企业和消费者日常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作为一种以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主的经营服务型的小型物流企业。
要实现以上设想,应在提高全民对物流地位重要性的认识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以保证其实现。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应成立一个物流综合管理部门,以便在行政上能实现对物流大系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克服分散管理所带来的物流业在发展上的种种弊端,并可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管理法规和各种技术规范,以保证物流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2、在物流系统网络和各个层次的物流企业的建设上,应以我国现有的交通运输状况和各部门的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单位为基础,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尽可能发展、完善现有的各“商物分离”型的专营物流企业,作为物流系统结构的前两个层次,即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对于各“商物合一”型的,应通过改造,发展成为各种专业的配送中心。这样,既可减少在改革、调整中的不必要的浪费,又可发展专业的物流企业,对于改善现有的“商物合一”型的物流单位只讲服务、不讲效益的现象和逐步将其建设成为独立核算的、自负盈亏的物流业务经营者也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尽快在物流业运用和推广各种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物流业的管理水平和培养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这将是我国物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否适应商品流通和社会再生产高速发展的根本。
第三篇:正方观点
正方观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正方一辩陈词:
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在此就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诚信的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下就是我方的看法: 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 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 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 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而自古以来,古人就用诚信、一诺千金的美德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信守,才会人才辈出,国富民强。
既是谎言?何来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谎?!
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然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对堕落与死亡!所以,我方认为: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正方二辩:
1、对方辩手注意,您们的辩词存在很大的疏漏.我们认为区分事物首先应先从定义入手进行阐述,综合康熙词典的释义,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
2、所谓善意的谎言也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并举出实例:某人身患绝症,为了让他平静地度过余生,亲朋好友一致把他瞒过,这其中绝无恶意,也绝无私利,但往往未能尽如人意,欺骗无法持久,反而使病者失去了配合治疗的理性和处理个人事务的时机。女哲学家西塞拉•波克警告说,这种谎言会置人于人格大滑坡的边缘。她在《说谎,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选择》一书中写道: “ 心理上的障碍荡然无存,辨别真伪的能力更加模糊,自认为谎话不会被识破的概念可能趋向偏执.”一些对说谎现象颇有研究的心理学家建议,任何人如果想对朋友、亲人、同事说些“ 善意的谎话”之前,最好能好好考虑一个涉及心理反应的问题,即对方如果知道了真相后会感谢你的好意,还是会觉得对你的长期信任被你伤害了。
3、“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借口”!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来保护自己或别人。帮助我们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盖斯梅尔说过:“认为自己比真正的自己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人想出来的借口有时出乎意料。为什么人要自欺欺人?美国幽默作家赖得乐指出:“大多数人不是生活在现实当中,而是生活在幻想里,尤其是对自己的幻想。”话又说回来,了解自己与朋友的真象有时非常残酷,最好还是不要知道的好。然而大多数借口都有破坏性。不自觉地使用借口,即使不会愚弄别人,也会愚弄自己。所以我请对方认识到,多点诚信,少点借口!同时我想问对方,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观点,如何打造诚信社会,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在诚信上有更大发展?
4、我方认为所谓善良的谎言是有碍诚信的,当然这里的谎言并非人们通常说的令人震惊的骗局,而只是对配偶、亲戚和朋友的做法、意见或观点假装表示肯定或支持(其实并不赞成)的谎言。这里以南加州的一个名叫汤姆的公司经理为例。汤姆每年与太太以及儿子到岳母家度感恩节。他其实很不喜欢吃岳母做的一种“有特色的”南瓜馅饼,但却对岳母说她的馅饼做得多么可口,以避免伤害她的情感。“这样做有错吗?”汤姆在向心理医生咨询时问道。这是一个不少人都会提出的问题。这名心理学家让他从岳母的角度来看待这种谎话。假设有一天,汤姆的儿子在外婆面前吐露了实情,岳母发现了汤姆的真实感受,她是会告诉汤姆“谢谢你的好意?”还是会感到情感上受到伤害,说:“这些年你怎么能这样一直误导我?你还向我隐瞒了什么?”而且,汤姆的岳母又会对自己产生何种疑问?汤姆的儿子也要模仿父亲扯谎吗?他会怎样看待父亲的人格?他今后会再相信自己父亲所说的话的吗? 一位小说家曾写过这么一句话:“当我们第一次尝试扯谎时,我们就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紊乱之网。” 我方认为反方在一些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上存在根本性的错误,诚信是建立在彼此的坦诚以待的基础之上,任何的欺骗即使是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可以说是与“诚信”完全悲道而弛的.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概念我想在此就不需要再论证了,已经分析的很明白了.5、讲求诚信,古已崇尚。历史回溯到公元前359年,秦朝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就此上演。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时至我国加入WT0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倘若让假冒横行,信誉丧失,则将对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给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失信浊流必将像瘟疫一样侵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回眸切肤之痛,切实倡导诚信、惩治背信,健全信用道德规范和信用法律体系,已是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请问正方对友,谎言何来善意,既是谎言就有碍诚信,请问对方辩友,诚信是什么?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什么?
6、我们要拒绝谎言,坚持诚信。如何才能避免反方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尴尬?我方以为: 一开始拒绝,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尴尬局面。我们现在生活在坦诚不受欢迎的时代里。“你可不要说隔壁大妈戴的帽子难看,听见没有?” “你要跟新班主任说„非常高兴您成为我们的班主任‟!” 我们说类似的话并不是自己由衷的想法,而是挑一些不让人伤心的好话说给对方听。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生活中不能缺少善意的谎言。我们从相反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好吗?某个人戴了一顶很难看的帽子,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人家确实不太好。这是因为,总说善意的谎言也会给你带来麻烦。因此,要学会何时说真话,何时说善意的谎言,要不就会导致无法辨别真假的结果。举一个例子,假设你周末接到一个不太亲密的朋友的生日邀请,你并不想去,但拒绝了又怕对方生气,答应得模棱两可。时间过得很快,眼看快到朋友的生日了,你还是不想去,现找了个理由告诉对方你不能去了。你想一想,这时对方会怎么看你?对方肯定看得出来你不情愿去,一定会很生气。当初你没有拒绝,结果还是让朋友生气了。假如接到邀请时就表明态度会是什么样呢? “受到邀请我感到非常高兴,但是我不能去,因为那天我在城里有事。” 假如一开始拒绝,就不会有后来的尴尬。
7、“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本身必然会有碍于诚信。所以,在此我要大声疾呼,让我们拒绝善意的谎言,共同打造诚信社会。
8、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朋友。而要想真正交上几个知心朋友,首先你得是个讲诚信的人。因为人与人相处,应该坦诚相对,信守诺言。如果双方对自己的过去遮遮瞒瞒,一点都不了解对方,怎会成为朋友?即使凑巧成了朋友,随着交往的深入,你所隐瞒的不光彩的一面总会有被对方发现的一天。到那时,你的朋友就会因你不是个坦诚守信的人,离你而去。
9、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我们生活在同一蓝天下,必须受到道德准则、法律纪律的制约。试问:假如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不讲诚信,视道德准则于不顾,视法律纪律于不顾,那还会国泰民安吗?可以天天高枕无忧了吗?其次,“诚信”能使自己问心无愧,心里永 远舒坦踏实,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社会的一员,假如能时时处处遵纪守法,以“诚信”为重,那他一定会过得轻松愉快。所以我方认为讲诚信不吃亏。具体体现在两方面:首先,“诚信”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每一个人。目前社会上的坑蒙拐骗、抢动盗窃、伪劣假冒、走私贩毒、贪污受贿等违法现象似污水横流。你上街购物,总担心买上假冒伪劣产品;人家找你零钱,你总要担心收到假币;你独自外出,还要担心被人拐骗……你整天都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这好受吗?假如人人都讲诚信,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欺诈、没有了猜疑,多好啊!
10、我们认为区分事物首先应先从定义入手进行阐述,综合康熙词典的释义,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11、“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借口”!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来保护自己或别人。帮助我们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盖斯梅尔说过:“认为自己比真正的自己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人想出来的借口有时出乎意料。为什么人要自欺欺人?美国幽默作家赖得乐指出:“大多数人不是生活在现实当中,而是生活在幻想里,尤其是对自己的幻想。”话又说回来,了解自己与朋友的真象有时非常残酷,最好还是不要知道的好。然而大多数借口都有破坏性。不自觉地使用借口,即使不会愚弄别人,也会愚弄自己。所以我请对方认识到,多点诚信,少点借口!同时我想问对方,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观点,如何打造诚信社会,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在诚信上有更大发展?
12、讲求诚信,古已崇尚。历史回溯到公元前359年,秦朝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就此上演。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时至我国加入WT0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倘若让假冒横行,信誉丧失,则将对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给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失信浊流必将像瘟疫一样侵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回眸切肤之痛,切实倡导诚信、惩治背信,健全信用道德规范和信用法律体系,已是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13、我们要拒绝谎言,坚持诚信。如何才能避免反方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尴尬?我方以为: 一开始拒绝,就出现后来的尴尬局面。我们现在生活在坦诚不受欢迎的时代里。“你可不要说隔壁大妈戴的帽子难看,听见没有?” “你要跟新班主任说„非常高兴您成为我们的班主任‟!” 我们说类似的话并不是自己由衷的想法,而是挑一些不让人伤心的好话说给对方听。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说谎,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人们又会以为他在撒谎。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14、谎言虽然为善意,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
主席,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
下面,我将就我方立场进行总结陈词。
今天我们辩论的题目是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诚信。既是谎言?何来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谎? 谎言虽然为善意,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与民族精神来一次暮然回首,原来那诚信竟在灯火阑珊处。隔着几千年的长河,依旧可以清晰地听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宛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所谓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毕生的精力著书立说,阐述诚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是人类发展之本„„古往今来,诚信的明灯一直被人们高高举起,那些关于诚信的故事,犹如一道道绚丽的彩虹,总能在第一时间明亮我们的心灵。孔子曾经以言警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就是说,行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人共事。
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
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生存的必备条件。一个国家政权的真正强大,并不完全取决于财政收入,也不完全取决于军队的力量,而是取决于社会的品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诚信的社会品质,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源泉。高尚的品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魅力所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走向强大的理由。
试想,如果社会缺失了诚信,每个成员都将生活在恐惧、步履小心的怀疑境地:早上起床吃早餐你会问,牛奶是不是病奶牛产的?包子里面的肉是否可靠?听到某著名公司产值大增的新闻报道,你不禁要问是媒体虚假宣传还是公司的战略浮夸?去银行存钱,营业员把你递的钱从验钞机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看是否有假币;去超市买东西,对找你的钱看了又看,担心遭到暗算„„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有时候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
然而,在我们身边缺失诚信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虚假广告横行天下;劣质商品充斥市场;考生作弊现象严重;“豆腐渣”工程造成无数人间悲剧„„难怪时常有人对某些真实的消息产生怀疑,甚至有调查显示,“信用危机”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然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对堕落与死亡!守信了诚信就守信了一方净土,守信了诚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所以: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应该远离而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
同学们,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为学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充满诱惑和风险的时代,诚信,是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在全国上下呼唤诚信回归的今天,我们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未来的建设者,“讲诚信,做真人”更是我们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第四篇:批评与自我批评观点汇总
批评与自我批评观点汇总
一、批评自己
1、上进精神不足。工作主动性、主动性不强,工作热忱和工作干劲有些消减。满足于完成任务,工作中有畏难心情,如对经济工作,虽然指标任务重,不过从一开头就缺乏完成任务指标的信念,在落实过程中计划性不强,造成一段时间内有工作忙乱的现象。
2、工作不深化。作为主管XX工作的主任,对XX理解不全面,深化XX不够,专题研究不够。缺乏对XX的统筹管理,缺乏盯着问题抓落实的力度,缺乏对XX特色品牌的打造,XX建设整体水平提升不明显。
3、工作中有暴躁心情。与分管部门交流不准时,不当心与一线工作人员的交流交流,如同你主管科室的XX家里XX患病,造成生活困难,就没能准时掌握情况,安排接济,造成工作被动。
4、带队伍意识弱。作为窗口部门的主管领导,主要抓业务工作,不当心理解分管人员的思想动态,在调动其工作主动性方面想法不多招数不够。对分管科室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不够。
5、工作标准不高。作为年轻干部满足将分管工作干好,缺乏勇争一流干劲。对自己没有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缺乏超越自我的意识。
6、缺乏总结提升。对好的做法经验做法不能准时总结和推广。如同“XX”建设未能深化推动,使好的做法没有固化下来,致使工作效果不明显。
7、学习主动性不强。对理论学习不重视,抱着无所谓的观点,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集体学习中有时缺席,对上级指示精神的精华和方向掌握不准,落实上打折扣,如同对XX下发的最新文件和会议精神学习和落实不到位。
8、交流协调意识不强。处理问题、心得办法与其他领导同志共享交流少。如同今年发生的XX事情,他牵头负责处理,就基本情况、决策、处理过程、结果,没有与其他领导准时通报情况,共同研判解决办法,自我行事,专断专行。
9、机关后勤管理不严。缺乏勤俭节省意识,出现枉费现象。如同食堂勤俭节省宣传差,教育督导就餐人员不到位,对多打多倒现象,没有准时教育制止,备菜备饭有时过多造成枉费现象。
10、全局意识不足。在研究XX全局性工作中,缺乏“一盘棋”思想,主动思考不够,很少发表建议观点,征求观点时,基本上是一味的认同。
11、工作魄力不足。工作谨小慎微,顾虑太多,缺乏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负意识。如同抓工作满足于一亩三分地,没有站在XX的层面去思考问题。
12、有“老好人”心态。办事过于低调,不勇于担负。在与班子其他成员工作合作和交流交流中,存在碍于情面,不指出其问题或做事不冒犯人的情况。
13、交流较少,没有真正接到地气,全面掌握基层实际和群众所思所盼,特殊是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亲自出面解决少,没有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
14、在平常生活中,自认为工作时间长、职务级别高,对于下属清扫卫生、端茶倒水等行动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心安理得。
15、走访基层存在“就近原则”,对较为偏远的基层单位一般较少深化走访调研,对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存在问题批评较多,实质性措施较少。
16、在制度执行上不到位。如抓XX学习落实不到位,没有很好的规划整体学习计划,学习时间有时过长,有用主义学习较多,缺少宏观形势分析和理论讲座,不利于班子成员开辟视野,转变观念,不利于班子成员整体能力素养的提升。
17、有暴躁心情。遇到问题时没有深化调查研究,没有全面理解掌握情况,凭经验阅历做出主观推断,认为自己决断是正确的。
18、自身要求不严格。谈话不当心场合,不当心领导形象,在确定场合时,如开会式研究工作,不太当心语言,有时说些与会议无关的话题,缺少严格性。
19、缺乏上进精神。年龄大了,工作干劲明显不足。作为班子中的老同志,拼搏上进的锐气少了、工作中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对我们这些年轻同志传帮带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20、落实工作不细。经验主义严重,认为遇到的问题都见过,不情愿深化理解研究新情况,工作抓得不深化,停留在宏观布置上多,引起对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理解不深。
二、批评他人
1、性子过急,存在“以我为主”思想。安排工作前缺少交流交流,对事情的处理过头追求完善,不能容忍别人的一点点小错,包涵心不强。
2、你有时提出一个观点、布置一项工作,其他同志要先接受,如果讲条件、提出异议,你就认为是大局意识不强,不讲组织原则,这是官僚主义的体现,建议你事前多征求机关同志的观点建议后再作准备。
3、你平常工作中,对其他同志工作安排多、压担子多思想交流和心灵交流较少,帮助减压不够,特殊是真正放下架子,和大家说说“掏心窝”的话较少,时间长后,简洁造成急迫严格有余,宽松活泼不足的气氛。
4、勤俭节省的意识不够,平常对单位的用水、用电用纸等没有做到厉行节省。如作为分管办公室的领导,在平常工作中,没有要求并实现无纸化办公,存在对纸张、笔等办公用品管理不严,造成枉费的现象。
5、对下属的管理比较宽、软,如同:有职工在上班期间嗑瓜子、吃零食,在办公室大声喧哗、谈天等问题,听之任之,没有准时提示制止、批评教育,有“老好人”思想。
6、说话太直,脾气欠好,在与下属交流工作时,不当心倾听,不当心讲话的方式、办法,在确定程度上影响了下属工作主动性。
7、不能正确对待一些批评观点,遇到批评,有时候沉不住气进行反对。比如,在XX问题上,你认为自己已经尽量了,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观点就不舒适。
8、我认为你平常学习不够,理论水平和学识还需增强。看问题、做推断存在表面化的问题,需要决策时,有时体现得既不专业也不具体。
9、有时候你在工作安排上不够周密,当心成就多,关注过程少。如同,一件事情上面布置下来,就急匆忙的挺直安排布置到下面去了,具体的实施细则、考评办法、具体措施等都还没安排部署好,这样就引起事情倒是做了,就是没有到达上面的要求或者原来可以做得很好的而未能做得很好。
10、你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很重视也较负责,但对其他的工作关注少,也不热心,有时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所分管的工作你确定想要把它搞好,但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说,事情就有轻重缓急之分。
11、工作办法简洁,缺乏领导风范和艺术。XX工作比较繁琐,事情也多,很多事情处理起来都比较麻烦。如对有些事情处理缺乏好的策略,就会引起安排计划流产。过于自信或过于武断都不能圆满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事宜。
12、在遇到时间紧、任务多的时候,想尽快完成没错,但不能降低工作标准,不能想着简洁应付过关。
13、你在工作中满足于老办法、旧思维,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创新意识不强。如同,XX工作,没有能够主动地提出解决问题的观点和建议,没有想办法迎难而上。
14、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思路不够开阔,因循保守,不擅长学习借鉴一些新观点、新经验,只满足于现状,不求有突破。
15、有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的情况,有时还有上班串岗、招待朋友的现象,给人的感觉好似难得坐下来、静下来。
16、遇到困难,工作办法不多。XX的工作是个综合性工作,有时会牵涉到方方面面,有时遇到困难也很特殊,但有时你在遇到困难时,没有很好的发动脑筋,实行机敏多样的办法处理,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17、工作中冲劲有余,耐烦不足。XX工作涉及的困难有时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才干解决的,不过你在工作时,有时开头很有干劲,能带队上,到了处理问题的后期有思想松懈,急功近利的现象。
18、你缺乏亲和力,作为XX在班子成员面前过于严厉,很难挨近,与下属很少交流、很少交流,听不到真实情况,不利于工作的科学决策。
19、未以身作则,遵守好上下班打卡制度和上班着装制度。X月份上班都在上,但只打了几次卡。上班实行佩戴工作牌后,就很少穿制服了。
20、纪律松懈,有时开会散会较早,也未回单位上班打卡,而是回家,而且上班期间有吃早餐的现象。
21、XX同志主动协调,有效交流,团结协作的意识不强,好单打独斗,单兵作战,在大局和全局中谋划工作的意识还需要提高。
22、你对一些日常工作或者自认为不甚重要的工作请示报告不够,思想和行为中还确定程度存在通融折中的现象。
23、你的工作办法简洁,缺乏制造性,有“拿来主义”倾向,存在思路还不够宽、层次还不够高。对如何学习借鉴他人好经验好做法研究不够,有时还存在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的现象。
24、深化基层不够,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细,虽然自己也时常到基层单位调研,但理解掌握基层群众的呼声不全面,对指导推动XX发展大胆探究的方式办法较少。
25、你的创新意识不强。对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特殊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解决重点民生等难点问题,应当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措施。
26、你的本位主义思想较为严重,对XX安排活,总是强调本职工作,有时候往外推,有时候不尽量,讲条件、讨价还价,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服务大局意识不够强。
27、你的工作干劲松懈,责任感蜕化。干劲明显不足,缺乏在XX工作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有时抓工作停留在简洁的安排。部署上,也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毅力。
28、你在思考、决策和处理问题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工作方式办法简洁,指令式安排的多,耐烦细致引导劝服的少,在工作中怕出事,怕冒风险,放不开手脚。
29、你平常不肯提观点,怕说错了担负责任,于是就顺大流,没有主见,很少动脑筋为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去出谋划策。
30、你平常工作缺乏制造性,总是按部就班,上级安排什么就尽量干好什么,对某些工作也有所思考,但总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
31、缺乏担负勇气与魄力。工作中怕出事,怕担风险,工作冲劲不足。在安排重点任务分工时,有推脱心理,缺乏责任心与担负意识。
32、你对缺乏常抓的韧劲。在具体落实中,对有的工作缺乏督促检查,漠视了一件事抓出头、件件事有回声的抓落实精神,工作落实功效受到了影响。
33、你对上级组织提建议谈观点不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便有不同的主见和观点,也抱着“欠好说、说欠好、不说好”的取巧心态而不肯去说。
34、你在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不严格,有时想着图省事,不会有问题,就不请示领导,有时工作没干好,想着怕挨批评,事后就藏着不敢照实汇报。
35、你在理论学习上满足于从前所学,对新的理论和业务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缺乏系统和深化的思考、理解,结合实际调研工作仍旧做得不够,有的调研文章甚至不肯亲自执笔撰写。
第五篇:群众路线 观点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
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原因,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党员、干部思想进行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五、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1、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公仆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2、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用整风的精神,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敢于揭短亮丑,崇尚真理、改正缺点、修正错误,真正让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教育、作风得到改进、行为更加规范。
3、坚持讲求实效。
开门搞活动,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和行为不廉上取得实效,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实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实践上,使广大干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锻炼作风、增强本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转变新气象。
4、坚持分类指导。
严格贯彻教育实践活动总体要求,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的不同情况,分别找准各自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适合各自特点的目标要求和办法措施。
5、坚持领导带头。
上级带下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般干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领导干部带头深入群众,带头学习调研,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摆剖析,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落实整改,力争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自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实践活动按照时间服务质量的原则,整体上不分段、不转段,每个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抓好以下3个环节。1.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重点是搞好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2.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重点是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认真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展积极的善意的实事求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3.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重点是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对一些问题,进行集中治理。每个单位都要抓住重点问题,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长期自觉的行动。
八、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党组)是抓好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教育实践活动,领导机构由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负责。要力戒形式主义,不要走过场,做到“不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做到“不空”;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做到“不偏”,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沿着正确轨道健康深入推进,努力取得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每个批次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向上级党组织写出报告。
2、搞好宣传引导。
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为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促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3、紧密结合实际。
把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完成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检验活动成效。既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乡委统一部署,坚持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不能少、不变通,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又要结合各自实际,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工作,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要继续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巩固扩大活动效果。
各地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派出督导组,全程督导所负责地区部门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巡回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工作。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九、党的群众路线主要内容:
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点和核心: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也是我党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十一、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1.要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2.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3.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4.要规范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
5.要改进警卫工作,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6.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数量、字数、时长。
7.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8.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十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六项禁令:
1、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单位之间不搞节日慰问活动,未经批准不得举办各类节日庆典活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各地都不准到省、市机关所在地举办乡情恳谈会、茶话会、团拜会等活动,已有安排的,必须取消。各级党政干部一律不准接受下属单位安排的宴请,未经批准不准参与下属单位的节日庆典活动。
2、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包括各种提货券。各级党政干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下基层调研等收受下属单位赠送的土特产和提货券。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纪律要求,加强管理,杜绝在机关收受和分发土特产的情况发生。
3、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把关,严于律己,要坚决拒收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借机敛财。
4、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各地各部门不准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不准违反规定印制、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卡);不准借用各种名义组织和参与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准用公款组织游山玩水、安排私人度假旅游、出国(境)旅游等活动;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公车、在节日期间公车私用。
5、严禁超标准接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参加会议、检查工作等,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执行。
6、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赌博的严重危害性,决不组织和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十三、“四风”问题的实质和根源:
1.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2.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 3.享乐主义:实质是革命意志衰退,奋斗精神消减,根源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
4.奢靡之风:实质是剥削阶级思想腐朽生活方式的反映,根源是思想堕落、物欲横生。
十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会100题:
1、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答: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为民务实清廉。
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对象有哪些? 答: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
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入点是什么? 答: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6、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突出哪方面的建设? 答:要突出作风建设。
7、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坚决反对哪“四风”? 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8、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9、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
1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讲求实效、坚持分类指导、坚持领导干部带头。
1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分为哪三个环节? 答: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12、“照镜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是学习和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
13、“正衣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维护良好形象。
14、“洗洗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原因,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
15、“治治病”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16、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增强哪“两个意识”?
答: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
17、如何理解“为民”?
答: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8、如何理解“务实”?
答: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之风。
19、如何理解“清廉”?
答:清廉,就是要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自觉性,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0、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端正学风,改进文风会风,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真正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21、坚决反对官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2、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22、坚决反对享乐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克己奉公,勤政廉政,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23、坚决反对奢靡之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情。
24、学习教育、听取意见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答:搞好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
25、查摆问题、开展批评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答: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认真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6、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答: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每个单位都要抓住重点问题,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长期自觉的行动。
27、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重点查摆和解决哪五个方面的问题?
答:在理想信念、思想意识、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科学决策、指导实战、服务基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服务民生、服务群众、规范执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干部任用管理、培养选拔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8、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分别开展什么讨论?
答:以支部(总支)为单位,开展“做群众贴心人”专题讨论;组织党员开展“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大讨论。
29、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0、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1、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32、党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4、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5、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6、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7、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
38、我们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39、党的各项工作的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是什么?
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0、哪些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答: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
4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坚持什么方针? 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42、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什么? 答:群众路线。
43、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4、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什么?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答: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45、党员必须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哪些义务?
答: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46、入党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 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47、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重要基础和根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为民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务实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清廉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
48、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什么?
答:“四大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是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49、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凡是”指什么?
答: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50、党的十八大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51、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什么为重点?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
52、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3、党的十八大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哪四种意识?
答: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
54、党的十八大指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55、党的十八大指出,党要如何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答: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56、党的十八大指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5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
58、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武器是什么? 答:批评和自我批评。
59、中央要求全体党员应以什么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答:整风精神。
60、中共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有哪些内容?
答:要改进调查研究;要精简会议活动;要精简文件简报;要规范出访活动;要改进警卫工作;要改进新闻报道;要严格文稿发表;要厉行勤俭节约。
61、公安部党委改进工作作风“十项规定”有哪些内容?
答:要改进调查研究;要精简会议活动;要精简文件简报;要规范表彰考核;要加强工作统筹; 要简化公务接待;要规范公务出访;要改进新闻报道;要严格文稿发表;要加强督促检查。62、省委改进工作作风“九项规定”有哪些内容?
答: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因公出国(境)活动;改进安全保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加强督促检查。
63、厅党委改进工作作风“八项举措”有哪些内容?
答: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考评考核;规范考察学习;改进宣传报道;厉行勤俭节约;严明政治纪律。64、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号召的内容是什么?
答: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65、毛泽东同志是怎样比喻党群关系的?
答: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66、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什么为最大利益和最高标准?
答: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67、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什么? 答:群众观点。68、毛泽东同志指出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什么? 答:人民。
69、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整风的方针是什么? 答: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70、马克思主义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谁创造的? 答:人民群众。
71、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里,哪两条是最根本的? 答: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
72、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传家宝分别是什么? 答: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73、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 答:实事求是。
74、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答: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75、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要求党的领导保持怎样的态度?
答: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76、江泽民同志指出什么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答: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77、江泽民同志指出应该把什么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之中? 答: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应该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之中。
78、江泽民同志指出什么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
答: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 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79、江泽民同志指出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什么问题? 答;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80、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无往而不胜、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是什么? 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1、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坚持艰苦奋斗,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82、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什么作为第一信号、第一选择、第一标准? 答: 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83、胡锦涛同志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键是什么? 答: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84、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坚实执政基础分别是什么? 答: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
85、习近平同志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要把握好哪五个方面要求?
答:牢牢把握目标任务;认真贯彻总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领导带头;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86、习近平同志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87、习近平同志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什么? 答:最终要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88、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确处理哪三者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答: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
89、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怎样用权? 答: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全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90、习近平同志指出,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答: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91、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个必然要求”重要论述的内容是什么? 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92、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优良作风是哪些?
答: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
93、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94、习近平同志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答:本质是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95、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怎样做?
答: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96、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答:密切联系群众。
97、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政权和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什么? 答:民心向背。
98、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如何定义“中国梦”的? 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99、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是什么?
答: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00、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梦”的阐述中,提出的“三个共享”是什么? 答: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