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思考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物理教学中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但在教学过程当中切不可乱用信息技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要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是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应该适度使用多媒体
1.媒体应用切忌过多过滥,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把握各种媒体素材的合理使用,恰到好处、灵活使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屏幕应简洁、生动、高度突出的主题,让学生能快速掌握要点。适量的图、文、声、像的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反之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传统的黑板、粉笔、墙图、模型工具、录音机、投影仪、投影仪等视听教学手段仍然是没有用的。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适时呈现媒体。选准了多媒体的表现内容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所要求的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不失时机的发挥媒体的作用,使媒体在最佳时机,以最佳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形成之间的矛盾,必然不会出现随意性。
3.不能违背教学规律。全班不管实际教学中的所有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是不是可取的,这将导致灌溉+机器的情况,违背了基本规律的教学,是不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不顾教学实际全部使用多媒体和网络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就会造成人灌+机灌的局面,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不会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
4.不能代替实验和实践
(1)在物理学教学中,实验和实践是不能被信息技术替代的。不能认为有了网络上的虚拟实验,实验室就该关闭了。在实验中,使用模拟和视频可以发挥引导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取消实验。相反,在电脑的帮助下,我们应该做得更好。
(2)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实际活动。而且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应该带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做一做实验,或者通过所学知识去实践,如:门电路、远程控制等。
5.要考虑经济和实效。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时比现代技术更有效,比如对电源的内部结构的观察,虽然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电池的构造,但是让学生对废旧电池进行解剖,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费用也很低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传统手段,把信息技术的使用重点放在突破教学难点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二、树立使用多媒体的正确理念
1.把握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如何把多媒体课件中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得好,才能是一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要让学生好像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作为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2.更新教育观念,切忌浮躁只做表面文章。现代媒体的介入体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不能停留留在示范班,应该开放课堂,进入课堂。作为一线教师,正确的态度是面对现代教育技术,接受挑战,努力学习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使媒体技术成如黑板,粉笔一样使用方便。
三、资源整合,有效拓展多媒体资源
1.多媒体的范畴是广阔的。提起多媒体应用,教师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制作ppt课件配套投影使用,这也成为教师最熟悉和得心应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在多媒体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多媒体技术类型很多,例如我校配备的多媒体一体机,在授课中配合自带的软件可以实现互动教学,还有位于主控台的投影展台,在课堂中探究生成的一些结果或者是学生的练习结果都可以即时的展示评价。
3.建立师生交流平台,课后、课中相辅相成。教师可以建立个人微博或博客,记录教学心得体会和发起讨论,在平台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交流。同时在网络中能结识全国的专家、同仁,教学相长,不但增强了见识,还对教师的心理发展和专业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总之,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适度增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计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计划
物理教研组
南流中学
郭杰
2009.9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我们物理教研组本着共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深入贯彻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精神,力图探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之路,从而最终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要求:
(1)通过整合使物理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生动、有效。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图文并茂,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语言描述具有不确定性、文字说明比较抽象乏味、实验演示只能给学生以结论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整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特定的接近现实的情景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主体。
(3)通过整合有助于探究情境的创设。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探究式学习。
(4)通过整合能真正落实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虚拟的学习环境,能对教育信息及时收集与反馈,使表现方式和节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从而为实现物理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提供技术保障。
(5)通过整合使物理教学更具开放性。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物理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计算机网络网络使教学过程从局限在课堂中的封闭走向开放,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围绕同一课题组成小组进行网上自主与合作学习。网络还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主要措施
1、有效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库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信息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
2、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随着北京市校园网络工程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学校拥有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并且成为互联网大家族中的一员。而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提高自己在网路方法的相关技术,并且充分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1)利用互联网了解物理学科的发展、把握教学动态:
(2)利用互联网增进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四、工作安排
每周每个物理教师上好一节电教课,由教研组长和包组领导共同监督。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例和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例和思考
(与数学、英语实际教学)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计算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我们应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整合计划
資訊技術與初中物理學科整合計畫
伴隨科技的飛躍發展,以電腦技術為核心的資訊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它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在物理教學中如何用好資訊技術,真正發揮其作用,值得我們探究和思考。
一、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化學資訊教學平臺
在資訊技術教學環境中的教學過程結構,不同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資訊技術為知識交流的載體。為此我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二、要善於借鑒、積累與創新,建設物理教學資源庫
物理教學中需要的圖片和影像資料,需要建設與物理教學的教學資源庫,其包括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影像、聲音、動畫等多媒體素材,還應包括文字材料。多媒體素材能帶給學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但其容量有限,製作複雜,且所耗的存儲空間大;而文字材料卻能彌補。學生對文字材料的選取、分析、綜合,也能夠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三、從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學習興趣入手,提高物理教學品質 在資訊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中,我最關注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學習興趣,這當前整合教學最迫切解決的兩個問題。學生的資訊素養是指其獲取資訊、分析資訊、組合資訊的能力,是其個人素質的組成,培養起來不是一日一科之功;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考老師的多方、多年積累。把這兩個問題解決,將使整合教學取得更大的作用,從根本上提高化學的教學品質。
資訊技術與物理學科整合計畫
田彩雲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浪潮迅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类社会正快速成为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也走上了教育信息化之路。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突破“物理难学”这一历史性问题,成为广大初中物理教师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110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实验是学好物理的窍门。但受制于各?N客观条件,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比较完美地完成各种实验是难以实现的。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使得这一难题得以突破。那么,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效融入物理课堂,做好各种实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呢?
一、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做好演示实验
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的整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先通过大屏幕讲解或者演示该实验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问题,能有效便捷地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实验的内容。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受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观察或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例如,物理现象微弱,呈现的时间不足,现象稍纵即逝等。而如果借以计算机的帮助,用摄像机把演示实验的现象录制下来,重放、慢放或者放大,甚至是模拟实验现象的关键部分,并依据需要,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或者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再现物理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观察,从而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给学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模拟”作用,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成熟,在教育教学中也迅速运用起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实验仪器的结构进行自由拆分;对实验原理进行动态分析具有模拟实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辅助教学效果。例如: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滑动变阻器的线圈、接线柱、滑片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原理、接法、作用是教学重点。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采用信息技术软件,对滑动变阻器进行动态组装,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用软件模拟实验,并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用导线连成实物电路。当开关闭合,导线中通过电流部分由灰色变成红色,尤其是演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右移动时,通过电流部分的导线长度也随之改变,效果就更明显。
通过对“模拟”实验的分析、总结、归纳,很快地突破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引起电流改变的教学重点、难点,真实地“模拟”了实验现象。因为在实际的实验中,电流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确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只有靠学生自己去想象。这种抽象的知识信息,增加了知识理解的难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而用电脑软件进行实验的“模拟”,较好地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信息,很快地突破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引起电流改变的教学重点、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依托多媒体资源,开拓学生视野,促进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
有一些实验现象在课堂中是不容易演示的,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托里拆利实验是用水银做的,有的学生就会问到:用水来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呢?这个实验在课堂上是不能演示的,教师可以通过人教版所配制的录像演示科研人员所做的实验,通过观察比三层楼还要高的水柱,极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再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时,对于云、雾、雨、露、霜、雪、冰雹、雾淞等这些自然现象,在课堂中很难直接观察到。可以利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影片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用自己家里的DV或数码相机拍摄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感到困惑的物理现象,然后教师可以将视频集中起来在班级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件制作的过程中,以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的技术水平不及,至少可以鼓励他提出一些创意想法――不管是别出心裁还是异想天开的想法,都会使学生受益,教师都应该鼓励。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进入物理课堂,这本身就是创新,对原来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任何创新的前提都是对现状的一种突破,而任何突破的前提都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流、互动、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这正是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欠缺的品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我国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是符合教育改革未来走向的。
参考文献:
[1] 钟永江,钟绍春,尹桂萍,蔡 烨.用信息技术“点亮”物理实验――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课程整合的方法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2] 邱 婷.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校本推进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作者单位:广西浦北县金浦中学 5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