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研究性学习报告《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调查报告
活动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为了进一步了解它,我做了详细的调查。
流行音乐的介绍:
流行音乐的英文翻译:pop music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又很快传遍西欧各国。
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彩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和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流行音乐也就是通俗音乐,流行歌曲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歌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俨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著国家的政策开放,使得流行歌曲的内容形式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深入人心,90年代的流行音乐变化较广,并且与我们的生长背景较为接近。然而流行歌曲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应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流行音乐与其它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流行音乐有三种特性: 1.流行音乐乃是一重复的形式:流行音乐的主题内涵不 断的重复,而具有穿透阅听人之意识的能力。
2.流行音乐多属非叙述性的形式:其强调对接收者的身 体、生理与感官能力之刺激。
3.流行音乐是一种经验上的形式:音乐是属于艺术而非 科学的领域,是对某一经验之体验。
调查:
针对音乐的普及度,随机调查了50个人,看看音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下是我将调查的成果绘制成的统计表:
从上面的统计表可以看出,现在的人们大多都很喜爱音乐,但是含是有一些人对现代音乐存在误解,这些误解主要针对现在流行音乐歌手的。大多数人认为歌手甚至明星就是吃青春饭,供大众娱乐消遣的人物,其实不是。每个歌手都有自己对音乐的追求。以下是我的见解。明星真正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随着媒体不断壮大,越来越多怀着银幕梦想的人被媒体发掘,走上了银幕,有了自己的支持者,变得有名气,我们便把这类人称为“明星”。那么,身为支持者的我们,应追捧明星的什么?答案应当是一个明星真正的价值。那么,明星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李宇春是当今炙手可热的女歌手。她曾参加过“超级女声”的比赛,在比赛中,她过五关,斩六将,凭着自己的实力获得了冠军。但许多“玉米”们并不是看中李宇春的实力,他们只是看重李宇春中性的风格,这种在娱乐圈中极少数的中性风格,让李宇春在人们眼中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许多人更是来模仿李宇春的中性打扮。关于这种现象,我感到非常的不解。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模仿他人不一定适合自己,而且模仿只能是翻版,永远达不到独一无二的效果。再一点就是,我认为风格不能算是人们喜欢李宇春的原因,人的风格可以改变,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不一样,单凭此项,李宇春一定大不如现在这么红。我最喜欢李宇春还是选手的日子,那时候的她,普普通通,但普通的有价值,她有音乐梦想,而且正在努力实现,尽管外界的压力很大,她还是坚持下来,竭尽全力比赛,我想,这就是我欣赏她的地方吧,为了梦想,竭尽全力,参加“超女”的这一段时间也应当是她最有价值的一段时光吧。
周杰伦想必大家都再也熟悉不过了,有人用 “话语乐坛的神话”来评价他,可见他多么有 名气。但大家只是在乎他现在“明星”的光环,忘了他曾经也是普通认,也为了自己的梦想打 拼过。你知道吗?从小就热爱音乐的周杰伦在 出道之前是一个非常没有自信的男孩,所以在 被公司发掘后久久没有发唱片,只是为许多大
牌明星创作歌曲。他有一首歌叫作《蜗牛》,歌词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撑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痕,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多么感人肺腑的歌词,代表了周杰伦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就是凭着这种信念,才有了周杰伦今天的成就。的确,周杰
伦现在在话语新星乐坛的地位是我人能及的,他的确 很有才华,写过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但在当今 华语乐坛中,人才辈出,有许多人比重杰伦更有才,那它成为小天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她的价值。周 杰伦真正的价值,并不是他的才华,而是这种永不放 弃的坚定信念。
明星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就是他们生上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我相信每个明星都有让我们学习的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才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明星吧。要选择自己支持的明星,请不要看表面,它的内涵是最重要的。其实,在看我们身边的人时,我们也要看他的内涵,一个有价值的人,往往是一个有精神,有品质,有内涵的人。
现在音乐的不足
当然,现在音乐也存在着不足。在调查中我发现,人们认为现代音乐 主要存在的不足就是词曲味同嚼蜡,没有深远意义。许多人认为当今乐 坛,创作歌手虽然很多,但是创作的 歌曲大多属于流水线,相比之下,许 多歌手创作的歌曲都没有自己的特 色,内容也太过于单一,没有影响力。大众认为,一个好的歌手,就要唱属
于自己特色路线的歌曲,许多人也说像周杰伦,五月天等当红流行音乐创作者之所以红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音乐中有自己的特色,生活常常能体现在他们的歌词篇二:中外音乐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 外国歌曲与文化结题报告
指导老师: 组长:沈丽洁
成员:许施旖 傅虹 孙红婷 华一平班级:高一(3班)
一、造题立意
出于对英语以及音乐的热爱,也为了将英语学习与悦人的音乐更好的结合,使同学们对英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走到一起,建立了我们的研究性课题小组——外国歌曲与文化。
二、研究过程
为了了解英语与国外音乐,我们小组经历了开题、论证、讨论、提问、咨询、信息搜索、网页制作、摄影、写作、论文陈述、课件展示等。最终获得了满意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成果
通过欣赏音乐,了解国外音乐历史等方面我们对对音乐的分类以及音乐的特点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国外的歌曲主要分流行(pop)、摇滚(rock)、r&b、灵歌、乡村、rap、爵士(jazz)、音乐剧唱法等。
外国的流行音乐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声乐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节奏感很强,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易为听者接受;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和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拿hip hop来说。hip hop中所包含的“干净说唱”,主要特点就是吸引人的旋律与节奏、干净利落的制作,以及噱头的推广,让人很容易记住并且学习。而硬核说唱则是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冒出了更具挑衅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称为“硬核”。说唱中一种更具有力量感的音乐形式,打破以往说唱及舞曲的形式,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和煽动力,其背景总是伴以不断弱化的鼓点,而歌词也大都反映与社会背道而驰或与一般人相异的思维方式。用辛辣的歌词与粗糙的制作工艺创造音乐。这里也就体现出来中外流行音乐的差异,国内的歌曲由于文化的限制大多比较拘谨收敛,歌也相对含蓄一些。然而外国的音乐就像他们的文化一样,非常轻松,也很开放。再加上流行音乐与电子科技手段的发展相结合,促进了很多歌曲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也使音乐更具有时代感。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这就是国外音乐和文化与国内的不同之处。
四、心得体会
经过了一学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很多有关研究课题的知识,同时也有很多感想。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学习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接受了很多的教育。例如,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人文教育等。更重要的是在和同组同学合作研究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如开题、论证、讨论、采访、提问、咨询、信息搜索、网页制作、摄影、写作、论文陈述、课件展示、论文答辩等知识和能力,学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的研究的过程,激发了自身的探究的能力和热情,而且还学会了相互帮助,集思广益,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总而言之,这次研究性学习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研究性学习肯定的是我们每个学生竭尽全力的价值:只要方法正确,言之有理,你就是成功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张扬,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动手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施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相信:研究,将从这里起步。
五、指导老师评价篇三: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报告(关于音乐对人的影响)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报告
课题:音乐对人的影响
时间:2010年9月—2011年5月
活动地点:学校、人民广场、新华书店 主创人员:徐浩(组长)、沈照康(第一执笔人)、段鹏(ppt作者)、张霞康、杨鑫、胡俊、张卓航
课题背景: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商场里有音乐,电视剧中有音乐,广告宣传中有音乐。音乐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人的一些行为。《黑色星期五》是一首全球禁歌,据说当年听了这首歌的人都会情不自禁,不约而同地选择自杀,包括负责调查该案件的警察在内。
音乐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音乐对人究竟会有什么影响?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此次的课题研究——音乐对人的影响。正文部分
音乐,无疑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造。它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的社会生活以及情感世界。它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音乐对人的影响可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它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人的健康状况和心情心态,也能够反映该音乐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校内和校外(主要是人民广场以及新华书店),调查了社会上不同身份、不同收入、不同性别的人群,收集到了一些宝贵数据。
大部分人表示,他们喜欢在空闲时听音乐,也有35%的人表示他们会选择在伤心与烦恼时听音乐。那么,通过听音乐的方式能够让人在伤心时摆脱不良情绪,烦恼时让人心情平静的吗?通过调查,有60%的人反映,在他们心情低落,伤心与烦躁时,听音乐可以帮助他们摆脱不良情绪。看来,听音乐的确能够影响人的心情。研究发现,轻松欢情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明快的音乐能够使人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的音乐,能安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增强人们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显而易见,音乐对精神、情绪具有极大的影响。凯利金的萨克斯曲《回家》、贝多芬的《月光鸣奏曲》、舒伯特的《小夜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世界名曲,能够让人从伤感中解脱出来,变得身心舒畅且充满自信,特别对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大有益处。在这里我也要感谢那些创作出这些优秀音乐作品名作家们,你们那感人肺腑的音乐一定会在人类社会中永远流传下去。对于音乐的研究,我们的老祖宗也很有研究。《乐记》中说:“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上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敬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至则无怨。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里不光谈到了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也指出了音乐对人身理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音乐对人身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首先是音乐对人身理的影响。
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患神经性胃痛的病人开了一张奇怪的处方。就是让病人听德国巴哈的乐曲唱片,每日要听三次,都是在饭后听,病人果然恢复了健康。这就是“音乐治疗”。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有着神奇的效果。在手术室里面添置播放乐曲的设施,是一个很有帮助的办法,妇产科的医生让产妇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达到镇痛和催产的作用。这到生孩子,就不得不提一下胎教。准妈妈们倾听音乐有利于母亲情绪、精神的安定,从而促进胎儿良好地发育。在我所调查的人群中,很凑巧也有一位准妈妈,她也表示,听音乐的确能够让她心情安定平和。相反,母亲情绪不安紧张也会给胎儿带来致命伤害。根据日本的研究,生活在战争、恐惧中的孕妇所分娩的孩子,其中早产儿、智障儿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高很多。所以,我们早在来到这个世上之前就已经受到了音乐影响。对他今后个性的形成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所调查的人中有43%的人认为自己是活泼开朗、天真善良、热情大方的人,而在这部分人之中又有65%以上的人喜欢听比较欢快的歌,欣赏浪漫派音乐。而大部分喜欢听伤感类歌后的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害羞内向,不善言谈又忧郁伤感的人,这类人经常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可见,音乐对人个性的形成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什么样性格的人,也就会选择什么类型的音乐。
再说说音乐对整个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这当然有好有坏,以上例举的都是一些有利影响,而音乐对社会风气到底有什么影响呢?下面说说我的见解。
在先秦时期,音乐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存在,这便是礼乐制。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所以在当时,音乐是作为统治的工具,被统治者所利用。礼划分了阶层,使中国古代音乐有了“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之分。宫廷音乐的素材基本上都来自民间,由宫廷御用文人乐工修改编订而成。为宫廷收集音乐素材也是体察民情的一种有效手段,西汉时期成立的“乐府”其职能之一就是收集民间音乐,统治者可从民间歌曲中看出自己的政绩到底如何,由此可知己知彼达到更好的统治效果,与此同时也收录了散落在民间的音乐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它们流传后世。我个人认为这种“采风”制度类似于西方音乐史中的格里高利圣咏,统治者收集民间歌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随着历史的发展,礼乐制度并不能如统治阶级所愿成为长久有效的治理手段并且一直延续下去,但它却控制了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音乐格局。由此可见音乐控制了那个时代,给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深刻变革。说完古代,再来说说现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包括音乐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都没有如此之快。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至少有95%的人喜欢听除中文以外的歌曲,比方说英文歌、日文歌和韩文歌。几乎没有人是没有听过网络歌曲的。在问卷中所列举的歌手中,许嵩、徐良和周杰伦最受欢迎,当然也不缺乏林俊杰、she、蔡依林的支持者。还有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有75%的人听过像《飞向别人的床》这类网络歌曲,而其中又有54%的人对此类歌曲抱无所谓态度,34%的人表示喜欢,只有12%的人鄙视该类歌曲。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传播迅速,从95%的人听过外文歌就可以看出,但这类文化中也有一些有伤大雅的低俗文化,这就是以《飞向别人的床》为代表的这类歌曲。此类歌曲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并受到如此多的人喜欢,让我对我国的国民素质表示担忧和深切的遗憾,说明我国的国民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类歌曲的广泛传播对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希望这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当然,这也是因为快节奏的单调生活,让当代人感到生活的乏味,而这类歌曲正好迎合了当代人的口味,给人强烈的心灵冲击,并在当中寻找到快感,这也是此类歌曲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我们从中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音乐很神奇,也很微妙。它能影响人的心情、性格以及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社会风气。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看待音乐,让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美好。以下是我们与您分享的几点意见:
一、心理有所困扰,心情低落的时候,多听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
第二篇:中外音乐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
外国歌曲与文化结题报告
指导老师:
组长:沈丽洁
成员:许施旖 傅虹 孙红婷 华一平
班级:高一(3班)
一、造题立意
出于对英语以及音乐的热爱,也为了将英语学习与悦人的音乐更好的结合,使同学们对英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走到一起,建立了我们的研究性课题小组——外国歌曲与文化。
二、研究过程
为了了解英语与国外音乐,我们小组经历了开题、论证、讨论、提问、咨询、信息搜索、网页制作、摄影、写作、论文陈述、课件展示等。最终获得了满意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成果
通过欣赏音乐,了解国外音乐历史等方面我们对对音乐的分类以及音乐的特点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国外的歌曲主要分流行(POP)、摇滚(ROCK)、R&B、灵歌、乡村、RAP、爵士(JAZZ)、音乐剧唱法等。
外国的流行音乐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声乐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节奏感很强,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易为听者接受;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和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拿HIP HOP来说。HIP HOP中所包含的“干净说唱”,主要特点就是吸引人的旋律与节奏、干净利落的制作,以及噱头的推广,让人很容易记住并且学习。而硬核说唱则是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冒出了更具挑衅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称为“硬核”。说唱中一种更具有力量感的音乐形式,打破以往说唱及舞曲的形式,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和煽动力,其背景总是伴以不断弱化的鼓点,而歌词也大都反映与社会背道而驰或与一般人相异的思维方式。用辛辣的歌词与粗糙的制作工艺创
造音乐。这里也就体现出来中外流行音乐的差异,国内的歌曲由于文化的限制大多比较拘谨收敛,歌也相对含蓄一些。然而外国的音乐就像他们的文化一样,非常轻松,也很开放。再加上流行音乐与电子科技手段的发展相结合,促进了很多歌曲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也使音乐更具有时代感。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这就是国外音乐和文化与国内的不同之处。
四、心得体会
经过了一学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很多有关研究课题的知识,同时也有很多感想。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学习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接受了很多的教育。例如,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人文教育等。更重要的是在和同组同学合作研究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如开题、论证、讨论、采访、提问、咨询、信息搜索、网页制作、摄影、写作、论文陈述、课件展示、论文答辩等知识和能力,学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的研究的过程,激发了自身的探究的能力和热情,而且还学会了相互帮助,集思广益,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总而言之,这次研究性学习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研究性学习肯定的是我们每个学生竭尽全力的价值:只要方法正确,言之有理,你就是成功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张扬,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动手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施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
相信:研究,将从这里起步。
五、指导老师评价
第三篇:音乐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音乐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班级音乐会》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形式,真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班级音乐会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同学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设计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通过“班级音乐会”活动,检评一个学期来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教材的结果,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等,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因此,我们的音乐评价方式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课题介绍
本次活动以四年级学生来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检评一个学期来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教材的结果,以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为单位选择主题、学习制定计划等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学习讨论,相互作用,相互帮助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小组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分析、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丰富课外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所学的歌曲来进行创编。
(2)通过自己的特长爱好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体验研究的过程。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调查研究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协作、创新、策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四年级,该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维和自主的能力,求知欲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能够在老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能按教师的任务驱动来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探求。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班级音乐会”的形式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的考核,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为单位选择主题、学习制定计划等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学习讨论,相互作用,相互帮助来解决问题。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本次研究的最终成果的展示形式:
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来展示,同学们按照主持人报幕的次序,进行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内容,评委小组进行打分,老师进行评价与总结。
六、资源准备
1、根据主题老师提供的资源:
教材、光盘、电视机、多媒体教室、钢琴、打击乐器
2、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课本、乐器等道具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和了解本次活动的要求和计划。
3、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4、阐述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1、自由组合小组讨论
2、集体讨论
3、引导学生制定方案。
4、根据的兴趣爱好确定课题。
成立课题组
1、选择书本中的任意一首歌曲进行展示。
2、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确定课题。
3、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相关的伴奏音乐,或者乐器。
4、统计课题,并制定合作学习评价规定。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各小组根据自定的课题进行讨论、研究。
2、安排好研究的时间
3、成立评分小组和主持人。
4、为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主持人按照节目单依次报幕,学生依次表演。
2、评分小组进行打分。
3、学生进行评价。
4、跟踪小组活动进行的情况,为学生当好参谋,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5、根据活动过程给以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这种新型的音乐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一种亲身的体验。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深刻的了解音乐课的内涵,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学生也无形中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让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为他们创新意识的发挥提供了用武之地。
“班级音乐会”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希望各音乐教师能够以一位“总导演”的身份,充分调动、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组织、编导能力,开展好“班级音乐会”的评价模式。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探究原著与改编影视剧的关系
课题组员:李雨婷(组长)、桑雨晨、杜福凤、王郁萌、王南翔、刘帅博、刘益多 指导老师:徐剑
具体分工:李雨婷:总体构思、资料收集
桑雨晨、杜福凤:资料整理
王南翔、王郁萌:资料编辑
刘帅博、刘益多:技术支持
摘要: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小说和影视剧已成为我们的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人们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有不少小说被改编成了影视剧,有广受赞誉的,也有褒贬不一的。关键词:小说、影视剧、改编
研究问题
一、小说改编影视剧一般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1、背景画面化。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会有它特定的背景,而这些背景通常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元素组成。如何把这些抽象的东西以画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是影视工作者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只有把一部文字作品中所包含的背景以客观的视角表现出来,这种改编才会收到好评,同时也是对原著的一种尊重。
2、画面故事化。既然是改编成影视剧,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必须包含一定的故事情节,光有画面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是不够的,那样充其量只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让画面中的人物生动起来,而且还要使读者引起共鸣。
3、故事情节化。有了好的故事还要有好的情节。情节并不等于故事。对于电视剧,要在每一集中平均安排故事情节,达到一种节奏感,所以要对原著有很好的了解;而对于电影,要想在连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去展现整本书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这要求编剧有所偏颇,对于情节的节奏性、层次性的要求也就更高。
4、情节娱乐通俗化。虽然文学有雅俗之分,但是影视毕竟是大众文化,观众的文化层次不一致,所以在改编中,应当往娱乐化、通俗化发展。对于一些名著,尤其是我国古典名著,语言方面更加注重通俗易懂;而对于外国作品,则不能把东西方产生重大分歧的事物带入。
研究问题
二、能够被改编电影的小说一般具有怎样的特点?
1、情节性强。不只是情节性强的小说才吸引人,电影也一样。如美国电影《魔戒》(又称《指环王》),改编自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1955年),故事以一片虚构的“中途大陆”为背景,讲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矮人、半兽人、精灵等各个族群的生活,集魔幻、冒险、励志为一体,在全球席卷将近15亿票房,由此可见情节对于改编的重要性。
2、有教育意义。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意义,电影在成为人们的娱乐工具的同时也要教给人们一些道理。如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斯蒂芬·金))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上映二十年以来,它不断被各种电影媒体推举至榜单之首,原因就在于它的教育意义之深刻。(时光一句话影评:100年后还是有人看的好电影,一部经典,我仍旧记得最后那个镜头,那一刻,眼睛都湿润了。有希望也许是件好事情!)
3、有时代元素。时尚作为一个时代的标签,经常被带入到各种电影中。1961年美国电影《蒂凡尼的早餐》(改编自小说《蒂凡尼的早餐》(1958 杜鲁门·卡波特),以世界知名时尚品牌“蒂凡尼”为切入点,并且成为线索贯穿始终。
4、有一定的原著读者基础。各类中外名著一直以来都是编剧导演们的追捧对象。2005年英国电影《傲慢与偏见》(改编自小说《傲慢与偏见》(1797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读者好评,所以才会有之后的票房收益。这和读者基础是分不开的。研究问题
三、如何鉴赏此类影视作品。
1、从原著入手。影视剧的改编基本上是基于原著的,所以对原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在观赏过程中很有必要的。如美国电影《暮光之城》系列和英国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两者都是由系列小说改编而成,《暮光之城》原著有四部,电影有五部(最后一部分上、下两部),《哈利波特》原著有七部,电影有八部(最后一步也分上、下两部)。小说的信息量很大,而两部电影在世界上获得广泛的成功,原因是它们具有庞大的原著读者群由此可见阅读原著对于观赏电影的重要性。
2、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信息交流发达的今天,有无数影评人活跃在各类媒体上,报纸、电视、网络、杂志,对于同样一部电影,人们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观赏影评,尤其是一些好的影评,会起到客观评价的作用,对于初级观众观影是有益的。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样本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背景:
阅读自古是人们陶冶情操,积累知识,修身养性的事情。自古便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可见古人对阅读的热爱。可现如今国人的阅读意识日趋下降,而在课业繁重的中学生面前表现则更为突出。况且现今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健康阅读又称问另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对于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次研究性学习。
研究目的:
1.弄清楚如今国人阅读的现状,尤其是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及与别国的差距。
2.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绘制图表。对身边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做详细的了解。
3.书写论文,深度探寻问题的根源,试探性的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研究方法:
资料查找,问卷调查,论文总结
研究时间:
2013年7月
研究过程:
一. 查找资料
中国国民的阅读状况:
2008年,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一年的48.8%增长了0.5个百分点,增幅为1.02%。
2008年,我国成人人均年阅读图书4.72本,比2007年的4.58本多0.14本。其中,男性平均每人读书5.87本,显著高于女性的平均每人3.48本;城镇人口平均每人读书6.53本,显著高于农村人口的平均每人读书3.49本。
在我国识字国民中,平均每人每年阅读图书5.2本。其中城镇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8本,农村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读书4.0本。识字男性平均每年阅读6.21本,识字女性平均每年阅读4.01本。出自——百度百科
中国与其他国的比较:
出自——百度百科
结论:通过这种比较不难看出中国的阅读率是最低的,虽然俄罗斯这几年在文化教育上抓的很轻,美国如此快的生活节奏下阅读率仍然比中国要高。阅读是一个国家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下一代的阅读状况则更应该抓紧抓牢。那现在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我们特地对于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以下是问卷调查的调查表
二.问卷调查
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们:
你们好!我们是成都市双流中学的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针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项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则是其中关键的一步。所以希望您能积极的配合,诚实认真的答题,因为你们每个人的问卷都是我们研究性学习中宝贵的资料。以下是问卷内容: 1.您热衷于课外阅读么?
A.没时间,基本不看 B.有空时会翻翻
C.老师要求的会看 D.喜欢阅读,使生活的一部分 2.您平均每天花费多长时间在课外阅读上?
A.20分钟 B.半小时至四十分钟 C.1小时以上 D.20分钟以下 3.使您没有原因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业余活动丰富 B.课业负担过重 C.家长不允许 D.没有兴趣,4.你课外阅读的目的是?
A.放松神经,纯属消遣 B.有目的性的阅读,对课业有实际意义
C.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D.家长要求或跟风从流
5.你经常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多选)
A.都市言情B.穿越幻想C.玄幻奇幻D.武侠仙侠E.游戏竞技F.烂漫青春
G.历史军事H.灵异悬疑I.名著传记J.科幻小说K.教育社科L.短篇小说
非 常 感 谢 您 的 配 合!二. 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A为1,B为2, C为3,D为4,E为5,F为6 调查人数:1203人 调查结果:
第一题:A.120人 B.250人 C.400人 D.433人
简答评析:
结合数据,通过上表可看出,喜欢阅读的人数仅占36%,这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而大多数人则是想起来翻翻,阅读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C选项的一定比例也说明了,现在中学生阅读的被动性。并且竟然有近百分之十的中学生不阅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可怕的数据。
第二题:A.360人 B.433人 C.192人 D.218人
简单评析:
通过上表并结合数据可知,课外阅读时间在二十分钟左右的有30%,而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的仅有36%.却是少得可怜。虽然阅读时间超过一小时的也有16%,但经过询问得知,他们学校每天开设了一堂阅读课,所以也就不足为其。然而让我们后怕的是,阅读时间在二十分钟以下的中学生竟然达到了18%。而如此快节奏的美国也保持在22分钟以上。
第三题:A.100人 B.800人 C.135人 D.168人
简单评析:
从上表结合数据和看出,我国现在中学生阅读时间短却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沉重的课业负担。不管是家长不允许还是课外活动过多所引起的阅读时间不够其实都是因为课业负担过重,加上课外活动,阅读时间减少。学习任务重,家长自然不会准许孩子看更多与学习无关的书籍。而对阅读没兴趣的人数也达到了14%,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政府在文化建设上仍然有所欠缺。
第四题: A.200人 B.412人 C.345人 D.246人
简单评析:
这道题的选项人数较为平均,但一些细微的差别,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不少中学生将课外阅读仅仅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无可厚非吧,而B选项不少的人数也说明现在中学生对于阅读的功利性,是好事也是坏事。但让我们欣慰的是仍然有一大部分的学生知道阅读对我们意义。而D选项22%的人数还是反映出现在中学生阅读的被动
性。
第五题:
A.272票B.654票C.411票D.496票E.394票F.499票 G.355票H.445票I.399票 J.540票K.198票L.383票
简单评析
由这个统计图可以看出现在越来越少的人喜欢名著了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一些杂七杂八的小说了。同学们更想在书中同作者一起思考。悬疑类小说总以一声尖叫开场,从表及里,对现场蛛丝马迹的勘察,对暗号的破译,侦探们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看破真相后的恍然大悟,喜欢他不仅因为他的睿智,也有我的思考。
课题总结近年来,我国群众的阅读情况呈现出一种可怕的态势。中国有一半以上国民不读书,阅读率为48.8%。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除了每日的报刊之外没有任何的其他阅读。在阅读的人群中我国读者以19-35岁的中青年为主,占总体的72.8%,其中19-24岁读者占到读者的46.27%。其他年龄段中,14-18岁为15.8%,36-45岁为7.6%,46岁以上为3.8%。未成年人7-12岁少儿阅读情况最佳,13-15岁、16-18岁少年除课本几乎不读书比例已经非常之高。而远在欧洲的德国则好得多,其阅读率高达75%,并且家庭藏书量最高的国家也是德国,高达300本。中国只有区区76本。如果说中年人阅读少一事因为工作生活过于繁忙,那至少在青少年的阅读上应该有所提高吧。在德国,年满14岁以上的人中就有1/3每天读书,但中国只有17.6%.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可怕的,14——18岁正是理解力最好,时间最充裕的时候。为何中国的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德国差了如此之多呢?我们利用这次暑假的时间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用真实的数据分析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下便是我们的一些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于数据的简单评析,我们已经对于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所以在这就不过于详细的去说了。但是我们还是能找到四个可以代表这种现状的关键词。
人数少: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不难看出能够真正把阅读不作为一个任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的中学生越来越少。
时间短:中学生的阅读时间越来越短,这也是合乎情理的,较大的课业负担,必然使学生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
主动性差: 据本次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一个现象。不少学生阅读是家长和老师要求的,并且对于书籍的选择也受到了家长老师及学科需要的影响。而并没有自己去挑选喜欢的书籍。这对于阅读的主动性确实是一种危害。
远离名著,文化缺失: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选择上,我们看到喜欢古典书籍,中外名著的越来越少。学生的理由也很明确,过于深奥,难懂,没有兴趣。这也确实是这些书不受欢迎的现实原因。但那些文化的精髓,一个时代的描述往往就是在一本小说里得到体现。而那些校园小说因为情节与中学生相似所以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趣味,自然读的人多,可那种书籍却没有更深层次的价值,不能让我们学到什么。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今后社会的建设者。德育教育必定重要,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则是培养学生品德及人生观,价值观最好也是最自然的方式。所以我们要
去粗取精扬传统,发扬阅读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