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有感

时间:2019-05-12 23:3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有感》。

第一篇:读《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有感

读《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感悟

杨曦

假期翻阅了学校给老师准备的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先生编著的《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一书。章节不少,只能挑选着读了几段,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吧。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读这样一本书,我想我会抱着一种探寻的态度去开始我的阅读。因为体育教学对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相当有讲究的。但是当我翻阅目录,我会发现这样一本书介绍的不仅仅是字面上看到的,方向与方法这么简单。而是从一个全面的,囊括的角度在阐述教育这个大的问题。教育是什么,是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在如今的中国,教育始终是一个最重要,但是却没有透彻清楚方向的大问题。教育改革改了这么多年,但是培养的人却不一定就比改革以前培养的好。应试教育,学生负担,快乐教学,当这些名词出现并对教育产生批判与质疑的时候,作为老师,一个最基层的从业者。我们该怎么理解教育,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引用当下流行的一个词,“不忘初心”。

第七章可能是我会比较感兴趣的章节了。毕竟比起那些教育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我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教师。但是8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也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教训。作为体育老师,我觉得理应有一项能够让学生信服的技能。即便现如今总在说体育老师要任何项目都能胜任。但是很多学校对于这点上却不看重。在运动领域没有出色的成绩的人,可能会教出运动成绩出色的学生,这毋庸置疑。但是,如果你有相应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辅助那一定是加倍提升你的教育效果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句话放在体育教学中一定是贴切且生动的。每一个新技能的掌握,每一种自己对自己身体运动规律的探索必然是自己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给学生的是要真切的,实效的,这才是我认为体育要给小学生带来的重中之重。

有这样的想法,不一定成为优秀的教师。肖先生在书中就如何成为优秀的教师给了“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样“六个学会”在我看来,可能我做到最好的就是学会分享。分享是双向的沟通,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分享的过程。我时常在教授一个新技能的时候与孩子分享我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历。有的时候学生表示诧异,有的时候学生会表示出感同身受。而分享我自己的目的,我觉得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的一种方法。“六个学会”当中,可能做的最不好的就是学会选择。社会的告诉发展,多样化,不定性,种种诱惑使得每个人都需要学会选择,选择又可以说就是取舍。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

谈到积累,第七章第五节就是名为“积小成以成大成”这样的标题。在书中,肖先生只“小成”可能为成就。“大成”可能为成功。一个人取得些小的成绩并不难,难的是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并能够坚持不懈的走下去。记得在学校老师分享教学经验的座谈会上,曾经有老师提到,自己就喜欢写一写教学随笔。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可惜我并没有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曾经有过的想法,但是没有实现,没有坚持不懈下去。这可以算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吧。

教育专著每年学校都会在假期下发给教师。手头也积攒了好几本名师大家的书籍。但是自己真正从中获取了多少可能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可能我也算我将不忘初心做好的一种偏激的解释吧。因为我始终怀着刚踏入学校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时,心中所对于好的体育老师应该怎样的一种态度吧。

第二篇:教育的方向与方法

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肖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教育的理解。咱们这次教育家大会,大家都是教育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但是我不是,我只是一个教育的探索者。所以我们只能是始于迷盲,征于更高水平的迷盲,我今天的报告是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所谓教育方向就是我们要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学生,说得极端一点,用民主社会培养幸福人生的创造者,还是为一个军制社会培养人才,至于教育的方法有方方面面的,我们怎样创造学校文化,怎样打造学习型的团队,怎样学习全面困难的学生,怎样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欣赏一些图片。有趣的计算,如果我们ABCD26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1%-26%,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有趣的结论,努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重要性有多大呢?98%。知识的重要性是96%,爱情也很重要,但是只占54%,好运占47%,这些我们通常非常看重的东西都不是最完满的,虽然它们非常重要,究竟什么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圆满呢?

是金钱吗?金钱当然也很重要,它占到72%,是领导力吗?我想领导力特别是对于我们校长来说,尤为重要,领导力就包括我们的判断力、鉴赏力、洞察力,包括我们的亲和力,我们人格的魅力、个性的魅力,它也很重要,它只占到89%,性,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也是重要的,但是只是占到48%。

什么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百分之百圆满呢?是心态。正是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圆满,无论教师专业成长还是校长职业化水平,最重要还是我们怎样对待生活,我们怎样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我们的人生,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什么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百分之百的圆满,唯有心态。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另外一组图片。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是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们可以套用一下这句话,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其实就是母亲的关怀,幸福是温馨的礼物,幸福是婴儿的笑脸,幸福是沉甸甸的麦穗,幸福是平津的馨香,幸福是收到的康乃馨,幸福是神秘的巧克力,幸福是绿色的生活,幸福是林间的小路,幸福是远离尘嚣的净土,幸福是自由的跳跃,幸福是轻柔的抚摸,轻柔是置身事外的安闲,幸福是不经意之间的感动,幸福是重温听潮的时刻,幸福是手中的希望,幸福是开满鲜花的原野,幸福是知识的启航,幸福是一生的信仰。幸福是更多的时间,幸福是婴儿美妙的梦,所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要有梦想,幸福是充足的食物,幸福是丰富的宴飨,幸福是腰里的银钱响当当,幸福是寄托在纸上的希望,幸福是用心的倾听,幸福也是真诚的分享,幸福是自己的感觉,幸福是搏击藓苔,幸福是勇于攀登,幸福是独立的梦想,幸福是下一步的欲望,幸福是朋友的关怀,幸福是远远拿不到的一手好牌。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在我看来,幸福是什么呢?就是充实又闲适,幸福就是没有空虚感,物质和精神上都很富有,精神上的富有非常重要的是要有成就感。教育课程改革老师教给学生更多的教学自主权,能够促使我们所有的教师能够成为一个探索者,使我们所有的教师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所谓闲适没有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紧张,没有恐惧、忐忑不安等,没有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紧张,能够从容面对生活,能够自主支配生活,闲适。中小学劳动压力太大,心理压力太大,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样解放教师的问题。

原来人民教育准备搞这样一个话题,在今年第二第三话题就是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后来准备搞一个话题,教师的解放,在我看来教师的解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够感受到深刻的惬意,感觉到心灵的舒展,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我们就很难提高我们的教育的质量,所以解放教师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我写了一篇文章幸福人生的有与无,幸福人生的四个有,幸福人生需要有心中有盼头,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期待、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我想就是能够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我们的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长。第二手中有事做,因为社会需要你,你有实现自己的岗位。第三个就是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人需要有情感的归属,我们怎样使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怎样能走进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的团队,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校长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更多地欣赏和鼓励、更多的关爱。第四,家中有积蓄。物质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们要创造一个富裕的社会。幸福人生需要有什么?我讲了四个有,希望我们都能够培养四有新人。祝您永远幸福,希望我们在幸福心情下开始我们的分享。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组图片。人生要有目标和追求!我们倡导自主学习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在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明确我们学习的目的究竟在哪里,我们为什么学这个主题?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这样一个重要的生活品质,那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明确的目标的追求,而不是浑浑噩噩的。经常保持微笑,希望大家向狗学习。学会和别人一块分享喜悦,分享是民主性格的重要特征,分享的对立面是什么呢?是独占、独享、独有、独裁,共产党在49年以前,对于民主的呼声是非常高德,办了一个报纸叫新华日报,对国民党的独裁政策有很多的抨击,其中有一片社论就是《一党独裁,遍地是灾》,不过共产党执政以后,我们有必要不断地提醒这一点。分享是一个民族重要特征。乐于助人。我记得在文革的时候,到处有一个标语,写的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毛泽东在几年白求恩里面的一句话,讲一个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话他一定是神经病,健康人都不会,自立是人的本性,我们过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是我们的教育重油很多的伪崇高,这种伪崇高的危害在于会造成普遍的社会虚伪,会禁锢人们的精神,甚至会禁锢人性。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的国民性有很多的批判,其中对中国人的这种批判虚伪有过深刻的批判,他曾经对他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和尚庙里边有一个老方丈,要死的时候,老是不闭眼,他的弟子们想尽了办法,他该是不闭眼,后来弟子们商量,师傅一生德行清苦,什么都见过,唯独没见过女人,就花了一点钱,到妓院买一个妓女开开眼,当妓女脱得一丝不挂事后,老方丈看了一眼说了一句话就闭了眼了,说了一句话什么话呢,原来跟尼姑一个样,可见他从来没有老实过。有一本书有很多的故事都是类似这样的故事,我们今天在我们面对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防止伪崇高和伪君子。原来我们有一个全国叫得很响德育教授到处演讲,有一次我想跟他探讨一点教育的问题,我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他回了一封信,是打印,上面推荐全是他写的一些书,其实那些书都是文字垃圾,德育教授就是这样的道德水准,我估计大家对他也不陌生。

保持自己的一颗童心,童心是什么?就是未经污染的、自然的、率真的、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我想通信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最宝贵的。学会和个中人愉快地相处。要关爱别人,要学会宽恕他人,有几个知心朋友,我特别强调有朋友,在我看来朋友是我们走进另一个身边世界最可能的途径。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获取乐趣,保持高度的自信心。这是一只猫,但是他在镜子里面看到是一个狮子。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就是,每个人头脑里面都有一个关于自我的形象,关于自我的形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就会表现出自信还是自卑,关于自我的形象是哪来的?是我们社会交往的产物,所以在社会交往中,包括在课堂交往中,我们更多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非常重要的。具备胆识和勇气,要经常运动,不要睡懒觉,经常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能陶冶情操,每假几次,不要许久,凡事要量力而行,我给大家看这些图片有多重价值,用图片表达思想是值得学习的一个领域。这是非常形象告诉我们,不量力而行的后果是什么?要学会劳逸结合,要有挑战精神,找到知心爱人,找到就不要再找了,过去我们按总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婚姻自由,这不是问题了,但是我们现在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希望天下俊淑皆是有情人,要懂得浪漫,浪漫是什么,浪漫就是真心地爱,浪漫情怀都是诗,要相信成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性。失败的男人背后可能有两个以上的女性,所以我们男校长需要警觉这一点。

无论条件如何都不要忘记学习,这个会议能吸引这么多人参加可见大家学习的热情是多么地高,我希望学习对我们所有人都有重要的价值,学习至少可以延年益寿,学习可以滋养人生,可以使我们的心志变得精明,非常有头脑,使我们的情性变得非常通达,学习也能够延年益寿,能够滋养人生。学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更重要了,首先学习能够丰厚我们的文化底蕴,疼痛使我们更好地驾驭教材、解读教材。更好创造性批判性地使用教材,学习对我们教师更重要的意义在哪里呢?那就是让我们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年轻的心,敏感的事,使我们不断有增长语言分享的需要,帮助我们克服教学的倦怠感。中小学生老师容易产生教学倦怠感的,因为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只是人类最基本的经验,最核心的价值,我们面临中小学生知识背景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实质上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样会使得我们容易产生教学的倦怠感,怎样克服教学倦怠感,非常重要就是不断地学习。我在这里讲了学习的三层意义,学习至少可以延年益寿,可以滋养人生,学习能够丰厚文化底蕴,使我们更具有文化的眼光,学习使我们保持开放、年轻的、敏感的内心。这是我们分享的一些图片,祝大家永远快乐。

下面我就开始今天主题报告,教育的方向和方法--我的教育主张。

第一,学校教育不仅应该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特别需要生命教育。什么是生命教育呢?这是一个国际概念,我现在正在主编一套生命教育的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首先会在湖北省作为湖北省地方教材使用。我给这个教材的中学版写的前言,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在这个前言里面我就介绍了究竟什么是生命教育。这个标题就叫做幸福从此溢满心房,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生命教育这门课程将伴随你渡过充实快乐的每一天。生命教育旨在帮助你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你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为此本套教材以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六个核心理念贯穿于整套教材学习主题之中。这六个核心概念这是生命教育最好的解释,一学年上学期主要是前三个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下学期是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六个核心理念螺旋式上升。这些学习主题都是关注生命健康与幸福的。在学习主题的设计上我们力图落实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一课程的目标追求。学习内容不仅有了解我们成长中的喜悦与烦恼,也有生命伦理与生命情怀的高扬,诸如提醒我们怎样做一个受人尊敬和受人欢迎的人,还有一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教育,如“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法制教育”、“地方病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等。我们的目的通过这些主题的学习,能够激发同学们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感受到生命的神圣和美好,更用心呵护生命的尊严,以便最大程度实现生命的价值。

让课堂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是本课程的教学追求。我想这也应该是所有的教学的追求,因此在主题阅读中,同学们要仔细琢磨,再三玩味,读数字里行间的一味来。在思考与讨论这一环节,我们试图让同学带着问题去学习,用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接下来的内容是对本课学习主题在逻辑上的展开,也就是对于上面提到问题的回答的可能的角度。在这些内容中穿插着一些小资料,作为我们思想的资源。我们鼓励并欣赏你对于问题独到的理解,和对于教科书上内容的质疑、修正、丰富和深化。活动设计是为了使同学获得生命体验,从而自然地、自主地生成生命感悟。名言锦句帮助同学们深和进一步丰富对于本课学习主题的认识。课文最后的链接为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的索引,以便同学们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延续。我们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对课堂有贡献的人。我想在这里面有很多关于教学的思想,鼓励学生成为对课堂有贡献的人,而不是课堂的消费者。

我们期待着通过生命教育这门课程的学习,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并进而树立起生命神圣的观念,在生命根基上确立起人的内在的不可让渡的尊严。

没有人能阻止你更多的爱自己,爱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相信同学们会喜欢这门课程,因为它就是为了你的幸福和健康成长而精心创制的,并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我们社会这个大家庭。

我们更坚信通过生命教育这门课程的学习,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无比灿烂、无比辉煌的美丽人生。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愉快,生活充满芬芳,笑容生动而灿烂。

这是我给生命教育这个教材中学版写得前言,这个教材大概就能够真实出版,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如果大家得生命教育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跟张文质联系,***,他有关于生命教材的网站、刊物和一些资料。

我们的教育非常重要一个价值追求就是我们要为幸福人生努力,使我们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我们要意识到生命的在场,意识到生命情怀,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起到点化生命,润泽生命的意义和作用,我们特别强调,教师的微笑,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有多少。

第二点,教育不仅要开发学生谋生与自立的能力,教育也需要为一个民主、自由、公正、文明的社会培养人--这是教育的社会责任,因此今天我们需要强调公民教育。第一点我们强调的是生命教育,第二点强调公民教育。教育、个人、社会这三者可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三者之间有非常复杂的关系,我们的教育需要服务于个人,我们强调生命教育,强调为幸福人生奠基,我们的教育需要服务于社会,我们强调公民教育,我们为自由民主的社会培养人,学校应该成为社会民主的雏形。公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公民区别于臣民,公民基本的特征是自由平等和充分介入社会合作,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公民教育这样一个理念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是比较稀缺的,我们的公民教育做得不好,公民教育就是提升公民的素养,公民的权利意识。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在宪法里面,赋予了公民很多的权利,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兑现。所以说,宪法基本上是一纸空文。比如说宪法里面赋予我们的权利太多了,比如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罢工自由、游行自由、婚姻自由等等,我们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等等,我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我没有选举过,更没有被选举过。这次李敖来大陆,他在三所大学做得演讲,大家可以看一看,他非常侧面强调了一点,他希望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真正能够兑现,他宁可放弃他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价值的追求,也就是说他退了一步,你先兑现宪法的承诺。我建设一个法制的社会,如果宪法不能够真正被落实的话,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这方面不仅政府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及我们的学校,我们未来的生活者和建设者要有公民意识。我们要能够挺直腰杆,对那些漠视我们权利的人说不,我们要努力削减社会生活中霸王条款,我们要向强权说出真理,就是要培养公民意识。我们能够非常有尊严地生活在我们的国度中,我特别强调民主,这些东西都是相通的,民主它不仅仅是重要的生产力,民主也是关乎到每一个人生命的尊严。所以,现代社会中的强国,现代世界上的强国基本上都是民主国家,因为民主是重要的生产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没有民主,法律之上没有权威”是法治社会的四条基本原则。什么时候我们把这四项基本原则写进宪法,我们就真正离法治社会不太远了,并且能够落实在社会生活中。这是法治社会四项基本原则,我希望我们的校长能够把这四项基本原则写在学校醒目的地方,少一点空洞的口号,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希望我们的老师们要有更多的现代民主政治的观念,要了解现代国家是怎么运行的,要更多了解现代民主政治的观念。因为我们是一个有漫长封建军制观念的国家,我们的人们,我们的公民对于民主的观念是非常稀缺的。这是第二点,我们要为自由社会培养人,要强调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里面强调得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的一些机构,极左的思想还是很有势力的。

我的教育主张。家长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学生的家长,我们需要在他们心中唤起生命尊严的意识,当他们成为父亲或母亲的时候,能够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切实地负起责任。这一点我想强调家长素质极端重要性,所以我们富有远见的校长一定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我在全国的一些城市给家长们做过报告,我报告的名字就是为了孩子幸福的人生,主要是要帮助家长们对于教育合理、健康的期待,更好了解儿童,能够走进童心,保卫童年,能够掌握一些好的教育的策略。我们除了提高家长素质以外,我们作为教育家、作为教育者要有这样一种眼光,怎样的眼光,那就是我们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学生的家长。我们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准备成为一个好的父亲和母亲,这在我的生命教育的教材里面,这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我们的家长素质都比较高了,我们学校教育的效率才会比较高。我跟大家说,我对中国教育是比较了解的,我走进过成百上千所学校,我觉得像北京和上海,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总体上并不高,没有南京、武汉、长沙这样一些省会城市高,为什么呢?因为北京和上海就业机会太多了,在教师还缺乏足够吸引力职业中,我们很难留下有高度天赋的,比较优秀的人来从事这样一项职业。但是北京和上海会有一些个别的老师很优秀,那是个别的,好多还是从外地挖来的,我经常批评他们,这是不道义的行为。

北京和上海基础教育质量相对来说又是不错的,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于社区文化背景比较好,家长素质比较高。美国中小学教师没有我们中小学教师这么基础,大家美国基础教育质量是很不错的,不像人们觉得那样是很差的,是很不错的,由于整个社会文明水准比较高。我们大家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出生的,我们既然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欠了这个孩子一些东西,首要的就是良好的教育。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拿什么面对孩子呢?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父亲、母亲非常有智慧,非常有眼光,非常有教养,我们一定感到很自豪和庆幸,为什么不能使我们的亲爱的孩子成为一个自豪的人和庆幸的人呢?父母在事业、生活中的成功,是孩子成长最最重要的资源,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明白这样一些道理,我想我们就能够深化和丰富他学习内在动机,使我们的孩子从小有准备成为一个好的父亲和母亲。

第四,学校教育要为基本国策的落实贡献力量--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要让人口意识和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我们国家人口众多,据国外学者的推算,我们中国大陆的人口有17亿,当然有没有这么多,我们可以打一个问号,但是即使是13亿也是足够地多,13亿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是世界上中等以上发达国家的总和,这个国家大概有40多个,人口的包袱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非常大的阻碍。控制人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我们要去影响我们所能影响一切人,我们一定要从小在学生心中播撒生命尊严的意识。大家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消费者,也就是都是一个污染源,人口会影响到环境,我们今天的生命质量非常重要的是环境怎么样,生态环境的质量怎么样,环保意识是让我们每一个生活者有牢固的意识。我在卫生间看见好多矿泉水看到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放在那里,这个水不要觉得这是会议主办者,这是全人类的财富,我觉得要有这样的意识,这就是环保意识,环保一是要从点滴做起。不管在多么隆重的场合,矿泉水打开了,我都会带走。我在这个杯里总会把水喝到最后一滴,完全可以把水储存在你的体内,这个东西要从点滴做起,要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大家知道,如果点点滴滴的东西汇集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学校文化建设里面,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很多老师都反映,我们的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为什么不会写作文,非常重要的原因,他没有思想,为什么没有思想?他没有对社会人生深切的关注。所以我们要找到那些值得关注的点,在学生心中播撒这样一些种子,人口意识和环保意识是极其重要的。

第五,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它的文化精神决定着它的品质。学校就应该笑声琅琅,书声琅琅,歌声琅琅。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美好记忆的巨大源泉。学校中的文化,这个文化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随时都在影响着我们,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口音,口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很难解释清楚,但是就是有口音,这足以说明文化塑造的力量是多么地强大。在学校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学校文化的体现者、创造者和传承者,我们体现学校的文化,我们参与学校文化的创造,我们把学校的文化传承下去。我走进过很多的学校,这个学校好不好?我不需要看什么资料或者听什么汇报,我觉得只要看教师的精神面貌大体上就能了解这个学校是不是一所好的学校,好学校老师总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反不好的学校里面总是显得死气沉沉、灰头土脸、垂头丧气,显得很疲惫和倦怠。我们在学校里面,我们都体现着学校的文化,我们都参与学校文化的创造,学校文化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这12个字是非常好地象征性地表达,那就是笑声琅琅,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我们要着力提高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学校应该成为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地方,没有那种疲惫感、压抑感、焦虑感,能够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笑声琅琅,对每一节课都是这样的。我们评价一节课好不好,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标准那就是看学生快不快乐,这是笑声琅琅。学校不同于军营和医院,更不同于监狱,学校应该是闪光点最大的地方。书声琅琅我们要创造书香校园,我们的教师要有书卷气,我们要走进学习型的团队,我们要培养学生亲近书籍,崇尚学问。学校怎样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团队呢,他一定要有分享的时刻。有一个非常经济有效的策略就是共同读一本书,为什么共同读一本书就很有效呢,因为这本书大家都读了,有一个思想交集的空间,有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他在这个交流中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就会促使教师提高阅读质量,读出其中的滋味里边。书不一定读得很多,一定要读得很透。

西方社会有很多忠诚的信徒,他不是教徒,信徒有着极其强大人格的力量,他们是怎么成为信徒的呢?他们是用一生读圣经,他们一生可能读烂好几本圣经,每天早上一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经,睡觉前要查经,周末、星期天到教堂,读一段圣经,然后分享自己的生命感悟,他们成了真诚的信徒。怎样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变成教师教育素养,重要的是要实现由知到信的转变,光知道是不够的,一定要信服,坚信不疑,确信不疑,我们所听到或者听到的话语会影响我们的行为,真正强烈影响你的行为的东西是信念,光知道是不够的,要变成信念,如何形成信念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追求就是我一生用心写三本书,第一本书是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理念,第二本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第三本教育的艺术与趣味,这三本书,前两本都出版了,这六个东西,理想、信念、智慧、真情、艺术、趣味,这是教育的六大精神元素,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看不见的东西,决定着看得见的东西,精神的东西我们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真正的教育不可获缺的。我们看得见水,我们看不见氢和氧,我们看得见漂亮的房子,那个房子没有漂亮的爱,就不能称其为一个家,看不见的东西决定看得见的东西,教育中有很多有形的东西,教育的场所、教育的仪器设备,教育的硬件设施,这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是什么?学校的文化,教育的精神。我那本教育理念与信念在全国有将近两千所学校人手一册,大家点击肖川有很多自发的书评。

歌声琅琅,培养学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歌唱的品质,一个人可能不会拉小提琴,不会弹钢琴,不识五线谱甚至简谱,这些在我看来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热爱歌唱的品质,一个爱唱歌的人再坏一定会有限,我有一篇文章就是歌唱是心灵的阳光。当我们内心有阳光的时候,我们会对别人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和友善,一首好歌一定是我们人生中芳香四溢的,当我们心中流淌美妙旋律的时候,我们会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阻碍、失意与困顿,培养学生热爱歌唱的品质。

让学生赏析歌词,我觉得是我们中小学校本课程开设非常好的一个选题,歌词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词的语言,是比较美的。歌词一方面是比较平实、舒展,另外比较凝练、雅致,很多的歌词具备这样的特点。比如说美丽的目光不属于流泪的双眼,人治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对着蓝天许个心愿阳光就会着进来,因为追逐着你的追逐,因为幸福着你的幸福,我们对着太阳说,信念不会改变,我们对着大地说,生活总会改变,我们对着长江说,追求不会改变,我们对着黄河说,贫穷总会改变。遥远的路途卓越的梦已经远去的笑声,再次的见面我们历经多少的路程。如果我们大量积累这样的语言,帮助孩子积累这样一些语言,他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内心形成语言美的节奏感,他会表现出更醇美的人性和更美好的情怀。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美好记忆的巨大源泉。

《受过教育的人》这篇文章谈得是教育方法的问题,希望大家一起用心感受。

什么样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这是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用什么(课程内容)去培养和怎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去培养。

倘若我们对这个问题缺乏精深的思考,我们的努力将是盲目和低效的,有时甚至是负效的。因为,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的过程。

只有当我们的心中有一个血肉丰满的、鲜活的、蕴含着时代精神的理想的人的形象时,我们的教育才能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真正地培植起信念、理想、爱心与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真正成为成全完整的人的意义深远的工作。

在我看来,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或许他没有英俊的外表和娇媚的容颜,但是他自然朴实,乐观自信,不卑不亢,能够平等与所有人交往,或许他并不高大,却有人格的挺拔与伟岸,有坚定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和不依不饶的品格。

或许他没有机会干大事,他却以饱满的热情和潜心的投入去做小事。或许他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超人的才智或许他并不耀眼,并不引人注目,但他悦纳自我,友爱他人,易于领导与合作。

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又而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勤勉又从容,刚毅又柔情,豪放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是具有某种品质的人,而不是指上过学的人,不是指获得了某种学位的人,具有某种学历和文凭的人。

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具有民主的性格的人--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服膺真理,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人,一个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有趣的人。

可是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没有受过教育的政坛名流、商界大亨,他们欲壑难填,为富不仁,就因为他们没有强烈而深刻的精神需要,更不缺少没有受过教育的大腕明星,他们的自我膨胀往往会污损别人的尊严,他们的粗俗源于缺乏健康的趣味和心性的修养。

我们的生活终身制也不缺少没有受过教育的专家、教授--他们知道做一些事情,却不知道为何做这些事情,就因为他们缺乏深厚的理性精神,缺乏坚定的信仰,缺乏道义的承担。

更为令人新忧的是,我们生活中更多没有过教育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没有足够谋生的技能,没有发育健全的心智能力,没有收集预处理信息的能力,没有体面和充分表达内心真实愿望的能力,更不用说平等和充分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能力了。

他们甚至没有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权利意识和公共意识,甚至没有过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他们缺少的太多太多!然而,没有人有权利去责备他们,他们是我们心中深深的痛。

我无数次想起那句话: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不贫穷的,在民智开齐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有什么比受到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它会写在你的脸上:坚定而深邃的目光,宁静而舒展的表情;桃李不言,它会使你成为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人。

它会赋予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并不是说受过教育的人就看不见丑恶,而是因为它同时会赋予你一天悲天悯人而又温暖宽容的心。

受过教育的人并不就是一个万人,一个高大全的人,但是他一定善于学习,勤于自我反思,有开放的胸襟和怀抱,不断地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他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弱点,有这样那样的眼泪和局限,但是他能正视自我,不文饰非,他能够从善如流,并不断地开拓生活和自由。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愿我们眺望理想的高低,我们不屈服现实,我们也会暂时的休憩和沮丧。让我们更多的人成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命运的改变就不仅仅是那些作为弱势群体的人们个人的事情,改变的将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变的将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品质。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用良好的教育成就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我们的梦寐以求的阳光普照开满鲜花的未来。

这篇文章我从不同的角度什么样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受过教育的人不指上过学的人,得了学位的人,一些大学搞博士课程班,其实原来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级有关一点骗人的性质,那是大学老师联合起来向中小学老师敛财无耻的行为,现在博士课程班文凭就更水,更没有含金量,更是一种欺骗,希望大家警觉。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我再教育理想与信念有这样一段话,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周全的描述,但是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过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一本激动不一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探求过一个问题,从来没有废寝忘食的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和和谐产生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于人类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它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货真价实的教育。

我想这段话里面谈到良好教育八个方面,我们作为教育家,我希望大家能够用实践去实践我的这些教育的理想。

最后献给大家一个礼物,就是祝福,我首先告诉大家,我的联系方式,我们会有更多的联系。

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分享我们对教育的探索。亲爱的朋友,无论您是否需要,我用真心祝福您,天天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光芒四射,个性飞扬,合家幸福,福气多多,好运连连,万事圆圆,生活甜甜,爱意绵绵,蒸蒸日上,美好向往,心想事成,还有那份日久迷信的友谊,仿佛像花香,淡淡的,无论距离、无论天气、无论时间、永远熟悉,永远芬芳,在我心深处,永远祝福,祝福永远。

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第三篇:读《教育的方向与方法》心得(共)

黄艳

假期读了肖川读《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让我深深的认识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群体就是这个师德的具体体现。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人聪明,但就太放任自流,无心放在学习上,这样一个孩子如果不进行教育,及时救起,是对人才的浪费.想到这里,我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教他如何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在我的帮助下,他提高了认识,刻苦用功,在中考中考取了重点中学,现在就读研究生.

最近几年,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他们有的上课也很不听话了,你怎样打比方给他,他都不理解一样,真是有点伤气的感觉.我想到了高尔基曾说过的一句话:“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教育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作为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吧!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用行动实践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以良好的师德,共同创造美好的校园精神!为培养祖国的未来而努力!

第四篇:读《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有感

读《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有感

【作品】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作者】 博登海默 邓正来【译】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想看《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的想法存在很久了。近期上行政法课程的时候老师经常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自然法和社会法学进行对比分析。由于才疏学浅,一直对各个学派为何而争,各学派的核心观点和代表人物不明就里。关于斯多葛派、托马斯、格劳秀斯、普芬道夫、霍布斯、斯宾若莎、萨维尼、奥斯丁等一系列历史人物实在不了解。听老师在讲堂上侃侃而谈在下面听得实在憋屈,索性把博登海默的《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花了一周左右时间啃下来。终于可以理清老师上课的思路和脉络,不失为一种收获。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全书大抵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的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第二部分法律的性质和作用;第三部分的法律的渊源和技术。

第一部分作者从古到今梳理影响法学历史进程的法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作者从古希腊说起,他认为古希腊时期法律和宗教合一,后期诡辩派的出现,他们主张的强权即公理使得自然法和社会法逐渐产生分离。这时期的柏拉图所倡导的社会蓝图是人生而不平等,在《理想国》中,他声称最理想的国度应该要区分清楚统治者、辅助者、农民和手工艺者,让他们各司其职,整个社会才能够运行有序,柏拉图并不特别虔诚相信法律的作用;而在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虽然认同柏拉图的主张,但他较为敏锐地意识到权力会导致人性的丧失,提出了要法治不要人治的主张。他认为以正当方式制定出来的法律具有最终的权威性;在此之后出现了斯多葛派,该流派认为世界上有一种遍及宇宙的普世力量,那就是理性,这是正义和法律的基础。西塞罗更是进一步把自然等同于理性,并把理性等同于宇宙中的主宰力量。

到了中世纪时期,政教不分。在此期间诞生了很多为宗教至上提供理论来源和法理支撑的学说,最早期的宗教教义以奥古斯丁的学说最为流传盛行,他认为国家制度起源于人性的腐败,教会对国家拥有绝对的权威。国家只是作为人间和平的工具才是正当的。国家必须捍卫教会,执行教会的命令,并经由实施世俗的法律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而后托马斯认为世上有四法存在,分别是永恒法、自然法、神法、人法。其中永恒法最为主要,自然法是从永恒法中抽出一些规则所组成,神法是上帝发布的一些具体的命令和制定,人法则是人世间订立的法律。其后出现了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论证。唯名论认为自然界中唯一实在的物质就是人们通过观察而认识的那些单个的事物和对人之感觉的认知。而唯实论则认为外在世界存在与主观意象一一对应的实物。

等到了古典时代,政教开始出现分离,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从中世纪神学和封建主义中求解放的过程。代表人物格劳秀斯、霍布斯、斯宾若莎、普芬道夫和沃尔夫。第二阶段权力分立保护个人天赋权利,代表人物洛克和孟德斯鸠。第三阶段人民的“公意”,代表人物卢梭。格劳秀斯和普芬道夫认为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对他人施加压力,从而使他人能在其诉求中适当地控诉侵犯其平等权利的行为;霍布斯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自利的,利益是唯一合法的尺度。法律不可能是不正义的,但却可能是邪恶的。要成立君主专制的政府形式。斯宾若莎认为只要人生活在自然统治之下,就会导向争斗和失序;洛克反对霍布斯的专制形式,倡导有限权力政府。分权主要为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最后人民说了算。孟德斯鸠则主张三权分立;到了卢梭时期,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和浪漫,他认为每个人向全体奉献自己,实际上就是没有向任何人奉献自己。在市民社会,个人不服从个人,只服从“公意”.卢梭的理论很容易导致专制民主制。

在古典时代之后,德国出现了先验的唯心主义思潮。以康德为首的学者认为人是经验现象世界的一部分。他认为存在着两个世界,其中自由与人之理性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物质和因果关系的经验世界是虚幻世界。康德更加倾向于认为外在物质的世界是虚构和无妄的。在康德的基础上,费希特则主张纯粹的唯心主义,他认为所有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核心都是而且必须是智性人的自我。而黑格尔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了唯心主义,他将唯心论由主管唯心主义拓展到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提出进化的新观念,他认为社会生活的种种表现形式,都是一个能动的,进化的过程的产物。历史运动的背后存在一个伟大的理想,即实现自由。黑格尔的这种进化的新观点为历史学派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历史学派在德国的代表人物当属萨维尼,萨维尼认为法律是那些内在地、默默起作用的力量,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之中,而且其真正的源泉乃是普遍的信念、习惯和“民族的共同意识”;而美国的梅因则认为各民族的法律发展史表明一些进化模式会在不同的社会秩序中和相似的历史情势下不断重复地展现。迄今为止的进步社会运动,乃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斯宾塞则提出了法理进化理论,他认为文明和法律乃是生物的和有机的进化的结果。而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则是这一进化过程中主要决定因素。文明发展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的或军事的社会形态。第二阶段是增加对政府职能的限制,以增进个人自由。马克思集前人思想之大成,开创新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他认为法律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力量的工具。法律是通知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较低阶层的权力的工具。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社会控制之工具的法律将会逐渐减少其作用并最终消亡。

除了唯心主义、历史学派、自然法学派外,还有以边沁、穆勒和耶林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派。边沁认为政府得职责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进社会的幸福。穆勒认为人具有比动物的欲望更高级的官能。耶林认为法律的目的是在个人原则和社会原则之间形成一种平衡。法律是一种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被称为社会功利主义者。

在此之外,奥斯丁、凯尔森则提出了分析实证主义学说。该学说试图将价值考虑排除在法理学科学研究的范围之外,并把法理学的任务限定在分析和剖析实在法律制度的范围之内。认为只有实在法才是法律。奥斯丁试图将法理学同伦理学相分离,凯尔森更加激进,他提出纯粹的分析实证主义学说,他希望消除法律科学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还希望使法律理论摆脱一切外部因素和非法律的价值判断。认为法律是由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组成的等级体系。之后还出现以庞德为首的社会学法学,卡多佐霍姆斯等人的法律现实主义。还出现自然法的复兴和价值取向法理学。

第二部分作者对法律的性质和作用进行深入的探析。他首先先从秩序入手,从自然界有序模式普遍性的角度、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秩序的内心需求角度、对比了无政府状态和专制政体的缺点,从而认为法律的普遍性要求之一就是必须维护世界的秩序。秩序成为法律形式上必须落实到位的关键要素;紧接着作者又将视角投射到正义的内涵之中。作者首先界定了正义的目标,即满足个人的合理需求和主张,并与此同时促进生产进步和提高社会内聚性的程度,指出这是维续文明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然而作者对正义的内涵却无从界定,他对比了历史上权威人士对正义的定义,有与理性相挂钩的、有与平等相挂钩的、有与安全、自由等概念相比较。最后,作者一一比较了正义与自由、平等、安全、福利、理性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法律就是秩序和正义的综合体。并区别开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区别,指出法治的利弊。

第三部分,作者分析了法律的渊源和技术,探析法律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并分析法律的科学方法的范式以及司法过程中的技术。

整本书的脉络清晰明了,内容详实,干货多,读起来带劲。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

第一,虽然我学习的专业是法律,但从书的第一部分学习可以看出。所有学科的起源应该都是来自于对宇宙的追问和探讨,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等一系列哲学大家所探讨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他们追问的是宇宙深处的秘密,人性的深处。人为什么活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于是有人平等、自由、公正等概念的出现。从而衍生出法律这门学科出来。部门法存在的前提可以由宪法所赋予,这也就是所谓的宪法资源。而宪法存在的前提从哪里去获得?没有。任何问题的追问都会陷入对元问题的探寻,而元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这个答案的探寻就落在哲学家身上。以此推演,经济专业、社会学科、甚至是自然学科。所有现存的学科的无穷追问,都会面临一个问不下去的问题。所以任何的学科都需要价值前设。也就是说必须需要一个理论的基础以支撑一门学科的发展。法律的理论基础就是《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第二部分的探寻结果:法律是秩序和正义的综合体。法律的最原始的价值前设就是世界上存在秩序和正义,这是让每个人、社会可以很好生活发展的基础。从而确立秩序和价值的无上地位。法律就此沿着这两个价值基础开疆拓土,成为一门繁衍成长的学科。

第二,从第一部分历史上对真理的探寻可以看出,从古至今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哲学家对不同的学说甚至存在大量的疑义和分歧。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对探寻法律的终极真理报失望态度呢?不是的。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任何哲学大师的学说之所在在他所在的时代存活下来并指导当时的时代向前发展,就说明哲学的探寻能出成效。如果我们接受“真理是任何特定时间人民经验的总和”的说法,我们就可能更能够坦然面对不同学说的争鸣和互相挑衅质疑。不同时代学说之间的隔空甚至隔世对话,碰撞、争鸣,才更可能在新时代产生更灿烂夺目的时代成果。世界上有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不知道。但人们一直在前进。如果失去对未知的好奇和探寻,人将成为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历史终结,时代崩溃瓦解。

第三,单单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说。我成功梳理了从古至今关于法律的争鸣,知道了何谓自然法学派、斯多葛派、分析实证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功利主义、唯心主义等等,知道了各个领域的大牛。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所接触的学派理论和学说都是博登海默的二次加工,我是对于别人理解的再理解。我吸收的是博登海默的知识而不是各个哲学家最原始新鲜的知识,并且我对于博登海默的知识传授可能都没有吸收一半。如果需要更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必须要做的是去找各位大师的著作进行拜读。其次,对于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我看的并不是很透彻。这是我自己的看书问题。尽管我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看书写读后感的习惯,但对于书的精读仍然不够,仍需要好好锻炼。

第五篇:读《青年运动方向》有感

《青年运动的方向》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于199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选集》在建国前即有大量出版。第一部《毛泽东选集》(5卷本)出版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4年5月,由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这是在国家图书馆中看到的《毛泽东选集》最早的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普遍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适应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上的需要,适应知识分子改造思想提高觉悟的需要,中共中央陆续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至第四卷。《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在五十年代初和六十年代初先后出版,至80年代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对《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进行修订,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七十周年(1991年)之际出版第二版。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主编——邓拓。邓拓童年时代就阅读许多进步书籍和刊物,如《新青年》、《新潮》等。念中学时思想非常活跃,充满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知识的渴望,曾与同学共同办起了“我的读书会”的小图书馆,后自编《野草》刊物,邓拓为刊物写了《从简何世?》一文。同时在《国民日报》上写时事评论文章,这为他后来杂文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从小就树立雄心壮志,在那黑暗的社会,并不悲观失望,他经常深入社会,要找出一条新路子,要为新社会而奋斗终生。1930年冬,年仅18岁的邓拓,在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参加了“社联”组织,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废寝忘食地阅读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如饥似渴地学习毛泽东思想,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44年5月,在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的领导下,主编出版了中国出版史上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5卷本),并写了“编者的话”,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对指导中国革命的伟大作用,他提出的观点与后来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精神完全一致。

邓拓是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宣传者,对毛泽东同志是十分钦佩尊敬的。1940年2月,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写成,邓拓读到这本书稿时,禁不住激动万分,连说“这本书太好了,是划时代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解决了。”他当即挥毫写了一首诗:“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城绕指到眉端。阵图开处无强敌,翰墨拈来尽巨观。风雨梯航方板荡,运筹帷幄忘屯艰。苍龙可缚缨在手,且上群峰绝顶看!”洋溢着他对革命战争胜利的信心和对革命领袖敬仰的感情。邓拓两度铁窗,十年戎马,与敌人周旋而未死,却在“文革”前夕,被林彪、江青一伙横加“反毛泽东思想”的罪名,含冤辞世。

《青年运动的方向》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演。毛泽东在这个讲演中发展了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鼓励全国青年和全国人民结合起来,使革命由失败转变到胜利。

文章中首先肯定了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中国的革命,破坏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就叫做资产阶级性的民主主义的革命。但是这个革命,资产阶级已经无力完成,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去,这样一个定律谁都不能推翻。但是我们在目前的阶段上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改变中国现在的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建立人民民主主义的制度。全国青年应当为此而努力。文中他还说到:“现当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时候,大家鉴于过去革命失败的经验,下决心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败,并且不容许再有卖国贼,不容许革命再失败。全国的青年除了一部分人之外,大家都觉悟起来,都具备这种必胜的决心,规定“五四”为青年节就表示了这一点。我们正向胜利的路上前进,只要全国人民一齐努力,中国革命一定要在抗日过程中得到胜利。”只有青年们都团结起来,我们中国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然后,毛泽东同志还总结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的原因,并向广大青年提出了要求:要像延安青年那样,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要做好带头作用,不仅做了,而且要做得很好。

除此之外,毛泽东同志还根据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号召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这条道路上,我们确实经历了不少曲折与坎坷。不说其他,仅仅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就很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和总结一下,因为,这场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实际上并没有取得成功。因为辛亥革命结束后,中国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走向了民主共和的道路。但是,事实上却仍然是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究其根源,就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这些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没有放手发动和组织群众。事实证明,只有放手发动和组织群众,把全国绝大多数不堪忍受反动统治阶级欺压的民众全都团结和组织起来,革命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奋斗目标。最后,毛泽东同志借以对延安青年的表扬为广大的青年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总结来说,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动员工农大众,使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去攻破敌人的坚固阵地,去攻破敌人的最后堡垒。因此,青年的运动在抗战中担任了重大的责任,青年应该实行团结,抗日到底。

毛主席于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在延安举行的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时至今日,言犹在耳。他为广大青年明确了奋斗的方向,要团结一致,一定要把帝国主义打败,一定要把旧中国改造为新中国。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在这样的和平年代里,我们广大青年更应该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更应该吃苦耐劳,做好带头作用。然而,当今青年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这一点呢?尽管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在接受要树立理想,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但是,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仍旧随处可见。网吧里,游戏厅中,在校学生随处可见。上课玩手机,打瞌睡,讲话嬉戏做各种小动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曾几何时,我也在这些人之流。整天背着书包却无所事事,上课走神、下课睡觉,没有目标,也从未思考过未来,整天行尸走肉的活着。毛泽东的《青年运动的方向》使我反思,新时代的青年不应该是这样的啊,我们应该是朝气蓬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去经历那些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的生活。不用高喊着“中华民族万岁”就拉响手榴弹那么伟大。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仅仅是安安心心的坐在教室,认认真真听讲做笔记。仅仅是将我们花在网络或游戏上的心思,好好想想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仅仅是利用我们在课下嬉戏或睡觉的时间,做几次社会实践,多去经历一下社会。我们要做的,比起那时候的广大青年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下载读《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生命与教育》有感

    读《生命与教育》有感 宿师附小 李方静 当我拿到《生命与教育》这本书时,不看内容,只是题目就已经吸引了我。 当我静下心来,读其内容时,给我的感觉是那样的温暖。 书中对生命的......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不管何时何地,谁收到玫瑰花都会怦然心动。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吉义。比如,“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诚与坦白”;“99朵”是“天长地久”......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美 丽 花 圃——《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玫瑰与教育》是色彩斑斓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我的枕边书中有一本书是《......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范文模版]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读《玫瑰与教育》有感1《玫瑰与教育》的作者是窦桂梅老师,一位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原是吉林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后调到清华附小任教,现为清华附小副......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范文大全)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玫瑰与教育》一书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窦桂梅。本书为“大夏书系”丛书之一,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在听说读写的背后;日本教......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玫瑰与教育》初看书名,不禁感到好奇:玫瑰与教育究竟有何联系,是不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给予是快乐的,而教育同样也是以奉献为乐,两者有其相似之处,因......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李前勇 最近拿到一本书,名叫《玫瑰与教育》,心想:代表着浪漫气息的玫瑰花怎么会与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呢?就这样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正是窦桂......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近日,我拜读了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顿觉受益匪浅。这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李镇西教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