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网络环境下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陈军
(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培正小学,广州市 510080)【摘要】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古诗教学正是以弘扬和吸收祖国的优秀文化为宗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笔者从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目的、网络环境下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方法及注意事项展开论述。本文以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低年级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为研究核心,在小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开展古诗教学。本研究旨在让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关键词】网络环境;古诗教学;古诗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研究背景
多媒体网络作为现代信息化的代表,以特有的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多重感官刺激、操作方便、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使学生能随心所欲地看到想看到的各种数据媒体信息及现实实况,让他们在课堂上轻松、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突破了教室空间与教学时间的局限,扩充了学生的信息量,简化了学习的复杂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3]。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情趣,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乐学的氛围[1]。学生们自己操作计算机有选择地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在这样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创造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
二.相关研究
如今国内外有不少同类的课题研究,很多学者高度肯定读经典诗文给学生所带来的变化与意义。分析后发现,目前的经典诵读都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缺乏系统性,背诵内容缺乏筛选;有的缺乏长期性,诵读活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缺乏趣味性,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具有随意性;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实效性、多层次性、可操纵性和可再生性[2]。经典诗文”的“经典”是指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典籍,这里“诗文” 的“诗”主要是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等,“文”主要是指四书五经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贤文。“诵读经典诗文”有时简说为“诵读经典”,甚至进一步简说为“读经”,在这种情况下都是特指“诵读经典诗文”的意思。“诵读经典诗文”的“诗文”主要是就中华传统诗文而言,但同时也会遴选国外的精品诗文进行诵读。“经典诗文”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发人深省,语言精粹,极富情趣,诵读之后,既利于自己修身养性,又能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流畅练达[5]。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实践研究
1.研究对象
实验班的学生是广州市东山区培正小学三年级7班的学生。学生喜欢语文课程的学习,具有的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善于运用多种办法识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量大,喜欢阅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已掌握电脑基本操作,能运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对比班的学生是广州市东山培正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该班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研究过程
⑴.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等渠道努力创建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为各班活动开展情况搭建展示的舞台。各班在教室黑板开辟“经典名句”一角,教师稍作讲解后,让学生每天早上诵读几遍,并引导学生做好整理归类。各班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诵读竞赛活动,“看谁背得好”,“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每个班的后门上都有赛诗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争创书香班级。
⑵.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我校学生沉浸在一片 “经典诗文”诵读声中。我们充分利用课室外墙壁,个性化设计本班的背诗评价表,师生共同检测孩子背经典的情况,以此营造浓厚的诗香氛围。评比表让大家一目了然看到每位同学背诗的数量及已会背的诗名。让同学们在这种评比活动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并不断刷新个人的诵读纪录。而且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感受到古诗文的优美意境后,还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每个学期我们还评选书香家庭,在期末的家长会颁发证书。
⑶.加强日常管理,形成读经制度
学校为每个班级建立班级诵读古诗文竞赛榜,记录班级、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详细情况。班级设立每个学生诵读古诗文的争章进度表,激励学生你追我赶,踊跃夺章。我们还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集中安排诵读时段,提
升学生有效记忆。在课时安排上,除课外阅读外,我们学校在课程安排时,确定下午每天下午两点IP广播安排了一些唱诗,配乐诵诗,学生们边听边跟着唱,兴趣盎然。此外每周一、三、五日下午2:20至2:40为各班个性化的古诗诵读时间。我校部分班级还建立了学生家庭亲子阅读联系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每个家庭的阅读进展、阅读成效,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⑷.丰富诵读形式,注重活动渗透。
学校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材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我校各年级每学期按单元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此外我们还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构建展示平台。我们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背一背,评选记忆小能手;写一写,硬笔书法展才华;画一画,读诗赏画巧创作;演一演,吟颂诗文齐合作;品一品,撰写心得谈体会等。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我们找准切合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藉广州市书香校园阅读节、学校阅读节活动大力推广经典诗文的学习。
⑸校本课程落实到位。
落实校本课程,把经典诵读纳入到学生的必修课里。做到级级有专题,班班有成果。主要围绕《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进行朗读、背诵、讲故事、习字。例如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就以《弟子规》中的“孝”、“悌”篇章为主要内容,在诵读中渗透了友爱、孝顺、谦让等品格规范的教育。在选读古诗的同时,进行了书写的训练,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在诗书礼乐的熏陶下,我们的学生知书达礼,才艺双全。在校园的创展平台里,学生书画作品总是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四.措施及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措施:一是要体现儿童运用网络环境学习的特点;二是要探索学生古诗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三是要尝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实施以上措施时,应该注意教师引导与学生发现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个别因材施教的关系、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习习惯的养成的关系[4]。
五.结论
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的开展和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对古典诗文的教学与鉴赏能力,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着力研究在网络环境下的低年级古诗教学,承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孩子奠基人文素养。以下测试数据显示经过一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在平均识字量、阅读成绩和写作能力都高于对比班学生。一年前学生的水平如图6-1所示:
150100500前测识字量前测写作(说话)能力实验班对比班图6-1识字量、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前测图
经过三年的实验,如图6-2和6-3所示:
***02200中期识字量实验班对比班
图6-2识字量后测图
100806040200中期阅读能力
实验班对比班
图6-3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后测图
由上图可以得出,网络环境下的经典诗文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钟良全,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何克抗、李克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http://lzdjzhuangning.blog.163.com/blog/static/6531***6818875/.[3]李克东,谢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4]许汉.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http://.[5]人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网络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一般是与教师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学生要依靠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种资源是一种分布式的资源。
关键字: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有效性:措施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加快社会的进步。同样,网络给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个任何”与主动学习
网络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发展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
因特网中信息(内容)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即主动、可控型交流。网络的这一重要特性,使网络教育成为惟一的、真正的在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远程教育方式。
三、内容丰富和多媒体生动表现
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采用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制作、存储、自动管理和远程传输。将多媒体信息表现和处理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四、个性化教学
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贮存;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即可基于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进行针对不同学员的个别式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应试辅导等。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条件。
事实上,通过已有的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进行调查表明: 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娱乐游戏(32.82%)、与同学朋友联系沟通(41.03%)、学习需要(17·44%)、获取信息(8·71%)。学生上网目的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娱乐游戏和与同学朋友联系沟通成了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这就说明:
1)虽然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很快,但网络学习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网络还没有对学生学习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接受这种新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2)目前大学生利用网络所进行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序的状态,学习的随意性很大。在许多大学生的观念中,互联网更多的是一种娱乐工具或者通讯工具,而没有认识到其蕴涵的强大学习功能。
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联想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他们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并非全是有效的,这也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网络学习心存怀疑,使大量的网络资源不能在各个层面实现共享,学习者的知识片面化的原因,因此,本课题通过对网络环境能够下的学习者,网络课程,教师三方面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来使网络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不仅可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全面推进“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以爆炸的方式增长,快速的知识更新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人们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上都要改变。由于互联网里面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我国对远程教育高度重
视,在网上学习者也越来越多。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有一下特点:拥有优秀资源共享,知识面广,学习的随意性,传播速度快,少依赖多自主。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前进很乐观。
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全球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大学生人数将呈爆炸性增长,资金投入将增长一倍以上。网络教育涉及的范围,也将从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格、认证考试培训(如:英语、计算机、会计等)、向高层次的教育(如:专科、本科、研究生)方向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由教育部批准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点院校已经达到了68所,在美国的4000余所大学中,有两千多所已开设了网上课程,或是利用网络增进校园课程。约有500万美国学生报名参加了高等学校开设的网上课程,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表现形式也将日趋多样化,课件中会大量的引进了新的技术,如flash media playersmil等多媒体技术,不再是以前的纯文本性的资料堆积,使得学员不仅能从文字资料中获取知识,而且能直接看到老师讲课的图像,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使得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业内人士分析: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与爱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与学习步骤。利用Internet远程教学,学习者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轻松学习、娱乐学习。因此,近几年,网络学习资源的供给相对来说很多,但事实上还远未达到国内学习者的需求,权威性,全面性都有是网络学习服务机构发展的瓶颈,而中国学习卡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实现了许多人想做而不能实现的梦。
有关教育专家他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前进非常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失为现代学习的一种新型武器。本课题的研究依据: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理念。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与学生是分离的,在这种情况下,使学生将原来在传统学习中的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知识、技能、思想、观念上有新的突破,才是有效的学习。
1、概念界定:有效:是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后,在知识、技能、思想、观念上有新的突破。
学习:是由学习者发出的,对未知事物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认知、理解和加工的过程。
2、有效学习的具体内容:
1)有效学习是学习者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和共享。2)有效学习是关注学习者学习效率。
3)有效学习是关注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后的进步和发展。
本课题研究将产生的作用和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以爆炸的方式增长,假如通过探究出某些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使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络学习中的时间的开放性、空间开放性、教室的开放性、课程的开放性、学习者的开放性,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更高的教育,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加快社会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原则: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出发,找出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使他们进行有效学习。
本课题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探究若干在网络环境下,使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主要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网络课程、教师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找出使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可行的策略。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献查阅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文献查阅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当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确定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重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教师和网络课程。访谈法:通过对有过网络学习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及社会在职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学习者对待网络学习的态度,以此为出发点,对网络课程的设计提出若干改进措施,从而使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有效学习。
问卷调查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之上,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要素学习者,授课
教师,课程内容三方面设计问卷。问卷的发放主要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发放的对象多数是在校大学生,还有其他有过网络学习经验的在职人员。通过调查,可以找到当前网络学习者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探究出能使网络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进程及研究工作的实施:
第一阶段:11月30日——12月5日 准备阶段。通过文献查阅确定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第二阶段:12月6日——12月21日 通过查阅文献,确定本次课题要研究的方向。对组内成员进行再分,各小组负责一个研究方向。确定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要用到的方法。
第三阶段:12月22日——12月31日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撰写科研报告。在科研过程中涉及到调查和实现:
调查的目的:为了发现当前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从网络学习者自身、网络课程及授课教师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的地点: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发送点在邮件。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和若干在职成人。
调查范围:由于调查的渠道的特殊,本次调查范围遍及我国各大城市和农村地区。调查方法:重点调查和随机调查
问卷来源:问卷的内容来源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和组内成员研读《网络环境下,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设计的。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由于本次问卷是从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者、授课教师三方面进行设计的,故对这次调查结果分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课程方面: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课程的开发极其重要,课程设计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承担了教育内容的组织、制作与呈现,所以课程设计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网络课程中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因为网络课程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发展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行改进。目前,网络课程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网络课程在不同程度上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而对课程环境缺少足够的重视。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可以显示38﹪的网络学习者认为课程环境的设计不是很友好,导致他们很容易疲劳很难完成学习任务,这势必会影响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有效性,这就像我们坐在一个布局很不合理的教室中学习即使学习者本身意志力很高,也会或多或少的对学习者有一定影响。第二,网络教学内容的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或以教师讲解的视频为主,个别的还存在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有16﹪的人认为网络课程设计的不合理,66.7﹪的调查者认为网络课程的设计“就那样”,显然有82.7%的人对网络课程的设计还是不太满意的,课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若大量的呈现文字阅读很容易使学习者怀疑自己是在课堂学习还是在上自习。第三,网络课程缺乏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互动的平台,调查显示又尽56%的网络学习者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参加了网络学习的,但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将知识加以运用,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我国古人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者”在网络学习中同样适用。协作学习或研究性学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又可以督促他们将理论应用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能力的提高,所以协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也能够对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较为隐蔽的,潜移默化的。第四,网络课程设计缺乏必要的文字教材。虽然函授阶段的远程教育早已被第二代、第三代远程教育所替代,但是从大多数学习者经验来看直至教材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在远程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英国开放大学经研究,得出“使用频率最高,占用比例最大,最受学生欢迎和教师重视的还是文字教材”也能够证明。网络这个媒体不是万能的,这就需要与其他的媒体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由此看来缺乏必要的文字
教材也是影响网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之一。
二、学习者方面:
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学习者因素对学习者自身在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调查问卷以及我组人员的分析讨论影响学习者有效性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图1):学习者的生理因素、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学习的方法手段。分析如下(一)生理因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身体因素对一个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同样对学习者的有效性学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身体健康的人能够对客观事物的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这个过程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加工模型可以看出,感受器与效应器是学习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接受刺激和对刺激作出反映的生理条件学习是不能进行的或是低效进行的。
(二)学习主体的心理状态:学习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习者心理状态对有效性学习有着指导作用,这一点我们从霍金的例子说明,大多数人与他相比,身体是很占优势的,但《宇宙大爆炸》却是他写出来的,这就足以体现出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对学习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方面主要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类。兴趣是激发学习者有效性学习的动力,可以使学习者克服更多障碍,是学习者进行有效性学习的重要保障。性格特征也能对学习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人生性沉稳、一丝不苟,而有的人则急于求成、时冷时热、浅尝辄止,有些人也许会因为长时间在网上学习感觉枯燥无味而放弃学习,相反也有些人会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中是动机,它能够平衡其它方面的影响学习有效性的因素。科学研究表明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是倒“U”型的,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会随着动机的增加而提高,当学习动机达到中等适宜强度时,学效率最高,当学习动机过强是学习效率反而会下降,这也能够表明学习有效性会受到动机的影响,且这个影响不是正相关的。以上所分析的属于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记忆力、想象、思维等,这些都能过对学习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显示学习有效性78%得网络学习者不会回顾或很少回顾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网络学习者记忆力比较好,可见记忆是影响学习有效性的一个因素。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网络环境下的干扰信息很多,有没有传统课堂中的老师或同学可以监督,注意力不集中的这种现象在网络学习中很严重,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有近66.7%的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时会同时打开QQ等娱乐软件,77.8%学习者会遇到广告等信息,这些都能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只有注意力较为集中的人才能够使受到较少的影响从而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思维和想象则会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不论是哪一个网络课程,思维和想象都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所以它们对学习有效性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四)学习方法,以上不论是学习者的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都是从学习这本身角度出发研究的,而学习方法则是外部因素,但是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所谓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者通向某个知识的通道,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吸收所学的知识,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降低学习的强度,因此学习方法也是影响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应该强调的是学习方法有很多种,是否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一个手段,不一定是你用了学习方法学习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三、教师方面: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网络课程中教师的这种地位并没有改变,同时为了是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教师还要充当引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将网络学习者引向网络课堂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使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有效学习。据我组调查学习有效性83.3%的被调查者对授课教师不是很满意,并且还认为这是影响他们选择网络课程的关键所在。可见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还是网络课程中亟待改善的问题。我们认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就是的教师的教育观念,网
络课程有别于传统课堂,而教师们却很难挣脱这种束缚,在录制教学视频时只是对知识进行灌输,没有从学习者将学习者的心理、智力等考虑在内,这势必会影响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有效性。教育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就会引起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现在网络课程中制约学习有效性的瓶颈。
以上分别从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者和教师方面分析了影响学习有效性的的因素,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因素都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不是孤立的、单独存在、单独作用的,它们是可以进行相互的补充,相辅相成的。
有效的措施:
基于对调查中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我们对以上问题分别提出可行的措施,来使网络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一.在课程内容方面:首先要选拔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士,如(教育技术专家、课程设计专家等)来参与课程及网页的设计,制作出的课程要得经过严格审核才能发放实施。二:课程设计者要及时了解课程的改变,并与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根据教师的一些课程安排和讲解内容要灵活安排网页界面和课程内容。例如:教师这节课讲的是化学仪器介绍,网页设计就者就应该在适当的位置呈现出烧杯、锥形瓶等仪器,既可以使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认识,又可以增加体验。也可以将与教师授课有关的其他资源以超链接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资源。三: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文字等的布局要合理,要富有人文色彩,既不能有太多的文字信息,避免引起学习者的视觉疲劳,也不能有太多的图形与动画,避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另外,要得注意色彩搭配。四:网页设计者要把网页设计的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科学化,让学习者感到亲切感,使他们不再讨厌网络环境中学习,进而习惯网络环境下学习,例如,课程设计者可以在界面呈现的内容多用一些类似“我们”的词语,让读者有“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的心灵体验,从情感上调动热情。智能化要求界面有记录学习者上次学习的进程 的功能,使学习者容易找到上次未完成的任务,此外,还可以提供计算器,词典等学习工具。五:在课程设计时要增设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平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者思考解决问题,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机会。通过协作性学习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互相认识的机会,这样能使他们在网络学习中不再感到孤独,压抑,同时还可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六:网络课程应该配有适当的书面材料,将这些材料发送给学习者,使学习者巩固学习内容。
二.学习者自身发面:首先,学习者应该加强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第二:规范学习生活习惯,保持清醒的头脑,比如,不要总是熬夜,毕竟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白天才是工作和学习最佳时间。第三:针对自己的生活环境,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尽量将学习地点选在宽敞舒适没有干扰的地方,在自己大脑最兴奋的时段学习。第四:要与其他伙伴进行交流学习,吸取别人成功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好的方法整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中。第五:学习者要阶段性地进行自测,制定阶段性计划与长期的学习计划,确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可能会挫败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过低学习者不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学习者在平时学习过程当中培养自己思考的习惯。比如,多问几个为什么,使自己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会贯通。
三.教师发面:(1)要尽量多地将精力投入到转变自己教育观念发面,可以阅读网络学习有关的书籍,还可以去参加相关的培训。(2)在录制视频时要考虑到教师与学生分离的状态,针对网络学习者的特征并作出相应的改善。如学习者大多数为成人,学习时间不集中,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层次不齐,教师应在讲课过程中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可以在课程讲解中,建议学习者进行一些对所学课程的领会有帮助、也含有一定趣味性的活动。在作业的布置中,增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任务。(3)定时地收集反馈信息,反馈在教师教育中穿插着很重要的角色,虽然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能够当时获得信息,但是可利用网络的功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如通过BBS、电子邮件等通道,授课讲师应尽量及时地进行
阅读、了解,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能鼓励学习者与教师进行交流,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家庭对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影响 如何才能使网络学习者更愿意进行协作学习
相关参考文献:
[1]许晓艺
潘战生 卢和琰 武志丽《网络学习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
[2]梁毅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郝连科 沈慧娟
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效率的宏观要素探析 2009年第10期
[4]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作者:赵玉静
刊名:信息系统工程
出版日期:2009 期号:第1期
[5]刘长勇,宁正元 基于学习流的网络学习的平台研究
计算机系统应用
出版日期:2009 期号:第1期
[6]刘玉红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的角色定位
成人教育2009/02总第265期
[7]阿迪力·努尔
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现状调查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8]王碧静.凌国理.李志春.沈文静.黎晓.叶淑珍
电脑知识与技术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9-8333-03
第三篇:浅谈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本站推荐)
浅谈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当今社会已是一个网络社会,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网络世纪,有的人可能仍觉得网络离我们还远,实际上它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对教育部门而言,网络正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得教育坏境、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而这一系列改变也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中。催生新的备课理念和备课方式。下面就网络坏境下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浅谈几点个人想法。
一、要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意义
(一)电脑网络就象一本巨大的百科全书。
网络资源不但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变厌学为乐学,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博取众长,补己之短。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的方案,更好的沟通整合教学的材料。备课过程中教师能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把自己的缺点弥补过来,博取众长,通过师资的融合更好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活跃性。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能更好为教学工作服务。
(三)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化繁为简,并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性。
网上集体备课老师可以把自己的备课教案放到网上,大家有时不会集中在一起,但又能很好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可以在家里用视频、留言等方式进行交流,既节约了时间又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更新了老师的资源储备和资源共建。
(四)网络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处理好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与传统集体备课的关系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定位,一是丰富集体备课的形式,使集体备课的形式各式各样;二是作为集体备课形式的一种创新;三是对传统集体备课的整合与补充。对于传统集体备课来讲,其参与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是全面的、及时的和深刻的,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则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而且还可以在不相识的前提下,实现跨区域的同伴互助。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益,网络平台上的教研内容可以看作是传统教研实践内容的映射,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和传统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优势互补的。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应以传统集体备课为依托,积极探索新的思路、策略和方法,不应是传统集体备课的信息化,它应该植根在传统集体备课的土壤中。将两种方式进行有机 2
结合,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弥补,才能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三、提高教师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应用意识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背景下,网络硬件设施对于许多学校这已不成问题,比硬件设施更重要、更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因此,转变观念,提高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应用意识是当务之急,树立合作观念、共建观念对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开展至关重要。
推进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首先要愿意去做,敢于尝试,只有去做了,才能不断改进,深入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开展得好坏,关键是应用意识的差距,是状态的差距。我们要让更多的教师在了解网上集体备课,自觉地参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积极投入到新形式的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之中,为学校、学科、个人的发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管理机制 制定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制度化以后,不仅可以使要求覆盖到每个人、每个学科,更可以保障研究的完整性,同时鼓励创新式的各种研究。要把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工作之一,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部门根据学校教 3
学工作计划制定集体备课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制度的约束,解决信息传递中的障碍,保障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我们还应该把参加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列入到对教师进行的教学考核、评估等事项中,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五、推进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不能增加教师日常工作负担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是网络技术教育应用的高级阶段,在实施与推广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成本效益问题。这里包括技术本身的成本以及使用者的人力成本。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推广不应以增加教师日常工作负担为代价。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是一条需要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推进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开展应以促进引导为主,着重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在网络教研平台的自觉表达,不能强制和重罚,盲目发展和过度的行政推进。
六、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较低,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开展网络 4
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重要保证,所以整体提高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养和现代化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了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学校要为教师学习创造必要的环境并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认识到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是教师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使之能自觉参与到培训活动中。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过程中的运用,强化使用的意识,强调“用中学、学中用”,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运用水平和操作能力,使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得以顺利进行。培训要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注意培训的实效性和层次性。培训要与教研相结合,只有通过研究性培训和扎实的教育研究实践的历练,教师才可能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也应该具有研究性的特质,培训课堂必须体现研究性,并有意识地组织教师进行网上研讨,提高教师们利用网络进行教研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还需要有技术支撑,因此,在起步阶段除了要有研究队伍以外,还需要有技术指导队伍,在教师进行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遇到信息技术问题时,能得到及时指导,排除障碍,确保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顺畅进行。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策略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 要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探究教学方式的分析,分别对“课堂探究”“综合与实践探究”“课外探究”等子模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探讨,促进该策略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共同作用
关键词 网络环境;小学数学;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19-02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通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引入探究教学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大有裨益。除此之外,探究能力还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也是学习自然学科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探索问题和自主创新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探究作为最具生命力的一种生存方式,对于构建“自主学习型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中探究教学的特点
所谓探究教学,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需要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努力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1]。在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之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将这一教学方法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大量的研究与试验,为实施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对于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的提高十分明显。比起填鸭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探究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与个人素质,是更适应这一快速发展的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加上十分抽象且非形象化的数学知识,仅靠教师表述的数学术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认知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在解释理解起来难度较高的概念或定理时,设置问题和有趣的情境,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置身于更加直观的情境之中,从而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激发探究并解决问题的欲望
问题引导,掌握动态 使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是通过网络技术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同时对学生探究问题进行适时引导,把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出来,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分层练习,及时评估 抓住网络交互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学习,同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学习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的层次划分,为学生设计符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计划,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发展需求。网络能够很好地提供关于学生学习的具体信息,方便教师进行监督与指导 素材多样,开拓思维 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带来远远多于以往的信息,可以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素材也很多,丰富的素材可以很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知识层面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好处
参与讨论,交流分享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角度和学习进度,而且课堂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因此,对于所学所想的交流与探讨也很重要。而网络给予学生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与他人的讨论与分享,这对拓展思维、提高知识水平和思考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
及时评价,提高效率 网络环境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就都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对于一些答案确定的客观题的填写,机器可以及时给予正确的答案,这比传统课堂中单纯由教师来对学生进行反馈的效率高出很多,让学生可以得到更高的关注度和满足感
资源共享,寻求最优 课堂可以有多种演绎方法,但对优秀的课件和教学思路的分享仍然很重要。教师可以从所有的资料中寻求最优秀的教学方式,也能够从他人的教学经验中进行反思与思考,对于这些教学活动的分享可以使得更多的教师的教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而网络可以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技术支持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策略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策略有三种,分别是“课堂探究”子模式、“综合与实践探究”子模式、“课外探究”子模式[2]。这三种子模式都是两种以上的教学策略的较优结合,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共同作用,构成探究教学的整体 “课堂探究”子模式的应用策略 “课堂探究”主要用于平时的课堂中,是探究教学的起点,也是最基础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目标是:使得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现实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培养自主思维能力等。教学内容的深度包括知识点掌握的深度、练习的深度和学生对于课堂参与的深度
“课堂探究”涉及情境问题创设、知识探索、交流分享、开拓思维和总结深化等教学策略。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我们的鞋码――统计”时,教师应当首先以“我们班上的同学都穿多大的鞋号”这一问题为这一节知识的引入,对于不知道的学生要鼓励他们通过自己对鞋子的观察或询问父母来进行作答。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大家可以对自己的鞋号进行分享与交流,探讨哪个鞋号的人多,哪个鞋号的人少?男生和女生之间的鞋号是否完全一致?鞋号的大小与身高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对父母的鞋号进行调查,一并加入统计对象中来。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探究,加深学生对于统计这一概念的理解 “综合与实践探究”子模式的应用策略 “综合与实践”是以某一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来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一方法选用的重点应该是在对已有知识掌握的前提下进行拓展和发散。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去姥姥家――混合运算”时,就需要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的前提下进行混合运算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二则混合运算开始,渐渐将难度提高到三则混合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难度,但对于数学题答案的得出过程,应当由学生自主完成,要避免因教师参与过多而限制学生思考的机会
“课外探究”子模式的应用策略 “课外探究”子模式的应用是将重点放置于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方式。它与前两种教学模式极为不同,但在主体与知识点上又保持很高的相关性。这种教学方法灵活性极高,很难提出固定流程来局限它。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外自行去观察生活中流通的纸币与硬币,认识其所具有的特点与各自之间的不同,在父母的监管下使用人民币去购买一定的物品,从而加深对数字、币值及商品价值的理解。这些过程都不适合在课上进行,因此被放入课外探究内容较为合适 3 结束语 信息化与网络化时代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向多样化与丰富化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带来更好的培养环境。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最为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在探究教学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能力与素养,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姝,陈玲,陈美玲,等.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3):89-95.[2]丁杨华.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学习模式[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6):17-18.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教学中也逐渐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相应的转变,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对学生培养文学素养以及文化知识有着很好的作用。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通过将其有效地应用在语文教育当中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对此本文就网络环境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思想文化观念以及三个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一定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学对策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06-02网络作为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其具有信息丰富。充足、鲜活以及翔实等优势,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环境对于促进学生创新学习、主动探究等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语文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实现有机结合的学科,网络技术必然会逐渐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推动我国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1.网络环境对大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
1.1对教学形式的冲击。传统形式的语文教学均是在固定教室与时间中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路进行大学语文学习,在进行传道、授业与解惑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利用课本与粉笔便完成,而且师生交流常常是被教师控制在既定的教学范围内,学生必须到课堂才能进行课程的学习。但是和传统教学法相比,网络教学拥有着时间随意、内容自主以及地点不固定等诸多的优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并自主选取学习内容,而且能够任意的发表自身的观点与看法。传统的教育教室已经逐渐被开发式教育加以代替,学生能够不用分年级与专业便可进行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抢夺。此外,传统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不断的变化成为指导者与组织者,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勤奋刻苦,在网络环境下已经逐渐的消亡,这是由于在网络上能够将所有的基础知识全部查询到,这便使学生养成了懒惰与不喜思考的问题。
1.2对教学内容的冲击。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我国民族文化进行审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精髓、人文关照、价值取向以及名族品格方面的教育与传授,是对我国千年文化遗产的灌输,更为主要的原因使为了对维护与传承方面的考虑,致使没有对其加以理性的思考。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接受大量的文化教育,在大学学习期间已经不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逐渐转变成主动选择。当网络进行跨文化传播时,那些异域与异质文化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逐渐的和域外文化加以不断的接受与融合,便会和我国传统文化加以选择与比较,由于没有对我国传统文化加以充分的了解与系统掌握,往往会使学生失去信息与热爱。
1.3对思想文化观念方面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一种注重全局?^念思想文化,非常关注个人对社会义务与责任,对尊卑等级有着长期的强调。并且重视对每个人各自的内心修养,此外便是过于重视自律,对于法律意识相对不高,多数人追求那种宁静、安逸与平和的生活。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大量的西方文化与信息不断的涌入到我国。西方文化的自由、张扬、平等、创新与个性等和我过传统文化存在极大差异,这便对我国保守与内敛特征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在这种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冲击之下,在对我国文化添加了新活力与新生机的同时,无法避免的使殖民文化来到我国,在西方文化的自由、个性与平等的下面隐藏着色情、自私、暴力与迷信等,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非常不利得影响。
2.在网络环境下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2.1利用网络实现多样化教学。通过对网络具有的形式多样化特征加以有效的利用,使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得到优化。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便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从这句话便可以看出,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利用,为学生传造出一个轻松与欢快的课堂,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与效率。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音频与视频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对课程了解的更为深入。
2.2通过网络技术推动自主学习。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要将课堂主体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3]。而教学作为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在教学时教师仅仅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换句话说便是要将教学内容变成导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则是学习最为主要的主体,其使通过对自身及同学具备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对相关的问题资料进行收集,对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加以解决,从而对自学能力加以逐渐的提高。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往往是不足的,通过自身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根本无法将问题完美的解决,此时便要通过对网络进行借助,来对其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使问题能够得到更好地解决。
2.3构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网络辅助教学既能够使学生语文教学中所需掌握的知识加深理解,使学生在获取满足自身发展的知识同时,又能够在网络中开展信息检索时,对学生的信息传递、应用与处理等等能力进行一定的锻炼,能够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创建文学博客或者网络课程库等方式来推动师生交流与学习,不但能够对传统教学中的优势发挥出来,也能够利用网络手段对教学方式进行补充与发展,是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到提升[4]。
3.结语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将其和语文教学实现整合是今后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网络环境这一背景之下,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辅助语文教学,逐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水平等加以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当前的激烈的市场人才竞争中有所帮助作用。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如何将网络技术运用在教学之中,推动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成丽.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10):18.[2]宋凤龄.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2014,10(10):137-140.[3]刘青.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商,2013,11(22):350.[4]张兰仙.边疆高校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13,05(05):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