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变革方案

时间:2019-05-12 23:0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变革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变革方案》。

第一篇: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变革方案

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 提高中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程改理念及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目标任务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 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结合万州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我校实际,制定一套信息技术教学思路。

1.教师提出学习目标,用艺术性、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2、学生通过自学,了解目标,勾画出操作的大致步骤。3.学生按照自学中自己总结的大致步骤操作,遇到问题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学生小辅导员辅导或老师的巡视指导来解决。4.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操作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以避免操作中问题的重复。

5.学生复习操作,巩固知识,加深记忆。6.教师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练习。

7.课堂总结,首先学生自己总结,然后老师做补充,得出结论。

我认为这种方法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动之中,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自学、思考、实践操作、得出结论、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乐学。

四、实施步骤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电脑知识

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个起点,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那么怎样引导他们学习电脑知识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要充分认识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

由于地区差异性,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教师要充分 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接触过电脑和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学生平分在一组,让他们互相带动。

(三)合理设置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发现问题,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的力量,自行讨论解决。通过问题的一一解决,使学生体验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本位的、第一性的。学生是有思维、有感情、主动发展的个体,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例如:传统的“边讲边练”、“先讲后练”等教学模式。不管是“边讲边练”,还是“先讲后练”,强调的都是教师的“教”,教师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者,它完全扼杀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需要思维,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讲的步骤去做。所以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篇:哈尔滨市信息技术学科课堂观察活动方案

哈尔滨市信息技术学科课堂观察活动方案

为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巩固活动成果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引领教师走向专业的听课、评课,提高我市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定于2009—2010学上学期开展哈尔滨市信息技术学科课堂观察活动。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课堂观察活动要求教师科学的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是教师在职的专业学习。通过参与听课、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听课、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听课、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观察 1.组建听评课合作体

在听评课中特别要强调合作。我们把听评课界定为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合作研究活动。首先,听评课群体应当是由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学生等相关人员构成的一个合作体。这个合作体当中的主要行为是对话、分享,而不是强加和权力性质的领导。其次,听评 课合作体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专业生活方式,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合作机会,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研究。第三,听评课合作体的形成与成效最终取决于教师群体中的文化,只有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合作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文化,听评课才能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2.课堂观察的内容

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另附)3.课堂观察工作流程

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议课三个阶段。

从课前准备和讨论,确定课堂中的观察点与评价量表,到课后议课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课前会议:观察者(听课、评课教师)与被观察者(授课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有效的商讨,确定观察的目的、重点、量表制作。开课前一天进行,至少需要15分钟。“磨课”、“集体备课”不属于课前会议的范畴。

活动内容:被观察者的说课、确定观察点、观察者分组、观察量表的制作。

观察量表的制作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要便于课后分析、量表的评价标准要明确,可操作性强。

例如:

课中观察:

看:老师—基本状态、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学习行为 班级—整体氛围、硬件配备…… 听:教师的语言,学生的声音

记:教学环节、衔接过渡、细节特色、板书纲要、点评批语、备注……

思:教者的意图、建设性的意见

处理数据:处理记录的信息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统计整理、归类、解释。寻找、发现可以陈述的问题或观点,建构分析框架,对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把具体的事实与数字集合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为下一步的解释作好准备

观察量表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的方法

数学统计的方法(百分比、平均数、方差)课后议课:对发现的问题或被观察者的教学特色进行剖析与反思。对数字的具体含义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

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教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学设计(教案)。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个人特色,三是存在问题,四是明确的改进建议。

二、活动形式

以各中小学校为单位,全员参加。按10人左右组建听评课合作体,确定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被观察者需完成材料(电子稿):教学设计、观察量表设计、教学反思。

观察者需完成材料(电子稿):观察量表修改完善、填写,简要观察报告,活动体会。

三、活动时间

10月22日——11月12日,双城市信息中心初评,优秀者上报哈市后参加全市联评。

四、地址:hrb_oonana@yahoo.cn

双城市信息中心

2009年10月22日

第三篇:课堂变革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有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二、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

我们大多数教师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备课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就是演戏一样。但是,大量的准备使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这样的课就谈不上是一堂好课。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有自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做到,哪怕是校长来了,局长来了,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这样的课——平实的课,即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我们上的每一节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课做秀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也没什么,因为它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所以一堂课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真实的课,要是没有实际的价值,就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四、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一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成功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爱好都存在着不同,要求我们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学生,当我们把爱洒向学生时,特别是好学生时,不要忘了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更需要关注的对象“弱者”,应该说教师的关注不仅是关注孩子的现在,更是关注孩子的明天,孩子的未来。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心田里种植了关注的种子,这颗种子才会生根、发芽,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不同的学生才会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都要有所收益,这样的一堂课才算一堂成功的课。

总之,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五、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所以,我每天安排一名值日生到讲台上作值日报告,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锻炼学生的胆量;要求学生每天根据老师当天所给的话题写一篇小日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把班上分为高、中、低三个组,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参加小组进行课后辅导学习。

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学生的情感,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丰富的情感和激情。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当然,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我们老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拿写作教学来说吧,以往我总是罗列的说了一堆要求后就让学生去写,学生没兴趣也写不出来,最后常常应付的交一些抄袭来的作文给老师看。为此我开始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呢?通过摸索与实践,我发现:让学生在玩中去学,他们会很感兴趣,而且亲生经历了事情,他们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先对学校进行一个小调查:数一数学校有多少棵树?多少垃圾桶?出现在校园里的最多的垃圾有什么?让学生在校园里去观察,去发现。然后我又结合美术课,让学生分小组制作一个环保警示牌,让学生在玩中动手动脑。当我让学生写作文时学生就有材料可写了。

七、以普通话训练为主线,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推广普通话,抓好普通话训练是我校的一贯主张,对老师要求必须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也要求学生在学校要说普通话;但是农村学生大多都讲方言,有的不会讲普通话,有的不好意思讲,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教学时要用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的交流也要用普通话。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如果老师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害怕学生不会说不敢说吗?不仅如此学校时常开展一些朗诵比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抓好普通话训练,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必将推进农村小学语文课改工作。

第四篇:信息技术学科课改方案

信息技术学科课改方案

在中小学各个阶段都开展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教育,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评价等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但是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面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相差悬殊的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到底教些什么?怎样教?怎样完成《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目标?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方案。

一、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

1、学生对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相差特别悬殊,现在就读初中、高中学生有的在小学阶段己经学过电脑、有的初中才开始接触电脑。

2、学生电脑操作技能差别很大,有些同学早已熟练掌握Office以及其他较为复杂的软件使用,有些同学(特别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对Windows操作尚不熟悉。

3、课程指导纲要中有关教字内容规定不尽合理。相当多的内容在小学、初中反复出现,教师在教学时不好掌握。

4、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讲练结合不够,部分教师讲解太多,学生练习、操作的时间少,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知识性的课程来组织教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5、部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没有按照区教育局规定的课时开设。

6、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数量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参加T爹培训的机会较少,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改进意见

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己经很丰富,加之普通高中面临高考任务,所以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改革主要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为主。职业高中、初中和小学应该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方面:

1、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考虑致电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重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具的作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应该压缩和调整课程标准中部分教学

内容。

初中教学内容进行如下调整:

初一年级:

第一学期: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工具、漫游因特网。这部分教学内容大部分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中学教学过程中该部分的主要任务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下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第二学期: WORD文字处理及其应用和Excel数据表处理的使用

初二年级:

第一学期:平面素材加工与集成,音视频素材的加工、认识网络、网页制作等,要求学生字会静态网站的制作和发布,优秀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建立个人主页。第二学期:利用FLASH软件绘制矢量图,制作FLASH动画制作,要求学生字会Flash的基本操作,会利用Flash制作具有一定主题的简单动画。

(二)、教学方法:

1、贯彻 “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每节课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完成目标,2、贯彻 “重技能、重操作”的教学原则,强调计算机的工具性。

3、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反对教师满堂灌、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学会电脑的使用

5、教字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6、学校要注意定期开展PC高手俱乐部活动。

7、要注重开展信息技术课的网上教学,培养学生利用电脑学习电脑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改革:

有条件的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层,把水平相近学生分成A、B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按照上述要求各有所侧重。

(四)、学期考核:

学生考核应该注重考察学生操作技能,强调实践性。以考核学生作品为主的方式进行。

第五篇: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

——肥东一中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与应用总结材料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肥东一中是首批示范高中,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14年荣获合肥市高中教学综合评价一等奖。在信息技术方面,我校注重学科整合,注重应用实效,注重经验推广,进而形成自身特色,学校相继荣获全国多媒体大赛优秀组织奖、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省示范性校园网等荣誉称号。下面就我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与应用总结如下。

一、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正确方向,不随波逐流。

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不能代替学科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学校,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始终保持这样的清醒认识。在我校,评价多媒体课,将信息技术运用作为重要内容,主要看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改,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单方面看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我校是升学预备型学校,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科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到核心作用,任何不利学科教学水平提高的做法,我们都不能忽视。

另一方面,我校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2013年7月,我校投资200多万元,完成多媒体进教室升级改造工程,对教师进行“华银互动电子白板应用软件”使用培训工作,提高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我们知道,随着信息化、数学化时

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多改变,必将带来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学教育属基础教育阶段,应在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以营造信息技术教育氛围,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造就创新型、高素质、适应时代发展、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具有宽领域、大容量特征,其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更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特点,在学科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科教学的要素与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必将产生聚集效应,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确立信息技术运用的关键: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普遍推广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为热点、难点课题。在国外,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这是最早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后,教育科研单位和高等师范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市“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均属于此研究范畴。通过5年多的实验与研究,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形成理论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提出整合“阶段论”,即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素养的培养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

位教改阶段。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其核心为,让全体老师知道如何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他们所教的课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中小学普遍存在“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硬件建设,轻技术应用;重骨干培养,轻普通群体;重课件参赛,轻日常教学;重教师演示,轻学生参与;重资源储存,轻自主开发。其症结所在,就是信息技术与日常学科教学脱节。我校通过信息技术运用理论和实践研究,分学科召开信息技术研讨会,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探讨,寻找到解决这些普遍存在问题的方法。

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得出如下经验。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其弊端日益凸现出来,如束缚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其优势无法替代,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讲学、讲习,即教师讲为主,学生跟着学,跟着习,名师出高徒,这起源于孔子的游学,到后来的书院,渐成模式。其优势为:启发式、感悟式、引导式教学方式,系统性、完整性教学途径,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我们的观点是,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不可取代传统教学的优势性。学生主体性,不可取代教师的主导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体现在教学上,主要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教师运用数字化,能将传授的知识系统化,运用网络的多媒体手段,拓展学习空间,模拟仿真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教学过程的广泛性,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我们的观点是,以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创新之处在于张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强化信息技术的实效。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我校承担的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均选择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题。2005年结题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的“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我校每个教研组承担一个子课题,研究重点是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认识能力。2010年结题课题《探究有效整合,促进优势互补,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是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我校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进行整合研究。2011年,我校李长浩老师申报国家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重点在生物组进行整合研究。我校进行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目标很明确,就是探索出切合本校实际、信息技术与高中基本学科融为一体的整合规律;就是促进本校广大教师的观念更新,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就是促进学校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滚雪球”形式,培养出观念领先、方法科学、技术熟练的信息化教师队伍。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就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学科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验,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

建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内容是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探究两者的有效结合点,促进优势互补,形成融入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两者优势的学科教学模式,核心内容为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效性。

我校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方式得的变革,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三次来我校,录制我校宣沫老师多媒体课堂教学光盘,作为教材辅助材料,在全国发行,我校有30多为教师在市级以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010年,崔孝斌、李长浩老师获一等奖,2011年,张文业、胡兴刚老师获一等奖,2012年,朱明振老师获一等奖。近年来,我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研究,撰写30多篇研究论文,有的发表,有的获奖,朱明振老师《计算机辅助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策略》获国家级奖。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我校将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研究,不断变改教学方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办精品高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3年6月

下载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变革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变革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管理(写写帮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管理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李锦军 地址:乌鲁木齐市团结路66号 联系方式:*** 摘要: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

    Pad引领课堂变革

    Pad引领课堂变革 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呈现已经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石园小学教育集团推进Pad实验项目,在多学科中进行探索。传统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方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重庆市巴蜀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缘由1、理论依据早在公元前6世纪,《学记》就指出:“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核评价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核评价方案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及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特点——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每节课都会让......

    运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汇报材料

    运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 ——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汇报近年来,我校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

    信息技术学科总结

    信息技术学科总结 2012――2013第二学期 新世纪,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

    信息技术学科总结

    安宁市光明学校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信息技术学科 工作总结撰写人:任兵斌 二00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安宁市光明学校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一、学科成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