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如何做研究体会
读《教师如何做研究》心得体会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慧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能仅仅用知识,更要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情感、精神去工作,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因为研究,所面对的问题才能不断解决,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型教师。从《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中,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直困扰我的“做研究”其实一点也不可怕,其实研究就在身边,这也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感慨。
郑老师在文中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研究”,如何来做研究。简简单单的一件事,一堂课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每天其实都有形形色色的事件等着我们去处理,课堂教学无疑是首选,从审视、反思自己的授课开始,在相互听课、评课中交流,以案例、反思、课例等形式展现出来,也是有生命力、有探究价值的,也是非常好的研究。书中郑老师详细阐述了如何用一双犀利的眼睛来观察身边的事情,如何来挖掘这些事情来做研究,以及怎么来撰写研究成果等。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问题的方向,这也要求我们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敏锐的思考者。经常也会看一些同行写的教学反思,教学日志等,一直以为这只是简简单单的记录却忽视了反思也是一种研究,从计划到反思,再一次实践,反思,其实这正是我们发现问题之后进行的及时地研究,一步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经常,在上完课之后,总会觉得自己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时,我就会思考,怎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来调整,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只是没有把这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落实成文而已。有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教学反思,这其实就是我们接触最多,也是最熟悉的教学研究。只是我们没有做到持续不断的系统化思考。研究的反思跟我们平时写的反思又不一样,郑老师指出,只有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反思,摆脱零散片段反思,才是真正的研究。因此,对于我们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确立研究问题之后就要持之以恒,在一次次的调整、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之后,要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而不是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表达结果要从最细微出着手,细心思考,把自己的课堂智慧,案例、教学感想切实的表达出来,写作的形式不是论文这一种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课例都是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特点自由选用。通过学习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于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师如何做研究》为我的学习注入了活力,更让我对“做研究”有了新的认识,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第二篇:《做教师真难,真好》体会
《做教师真难,真好》体会
王栋生老师在《如今少年老成精》中写道,过去“怕学生高分低能”现在最怕看到“高能人精”,可怕之处,就在于成年人的“权力病正像瘟疫一样侵蚀着幼小的心灵”!更让人恐惧的是“一个人二十岁就立志滑头,三十而老于世故,四十已大奸似忠,五十可扮成正人君子,可做关心下一代状。”那将是怎样的人生,社会,这又是怎样的教育?
在另一篇文章中直言向学生谈到“我不喜欢你的世故,我讨厌你身上没有学生气,无知并不可怕,庸俗则无可救药。”他又对那些高材生,尖子生霹雳般的说“她们是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己的利益成为他们一切言行的唯一驱动力,为他人,社会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投资;所谓的精致,就是他们有很高的智商,情商及教养,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是合理,合法,无可挑剔;同时他们又是惊人的事故老成,经常做出忠诚的姿态,很懂得配合和表演,最会向家长及社会各种力量借力?他文笔犀利,用词直白,大有当年鲁迅用笔杆子救人救世的气魄。可我读到这,血在沸腾,全身滋生一种张力,高山遇知音,同感同忧同怒同愁。睁开眼我的身边虽然是初中生可这样的“高能人精”随处可见,这种“老成事故”的孩子触手可摸。是啥样的温室教育催熟这些孩子,是啥样的生存环境改变了孩子们初始的本真。这些孩子有天赋,有能力,有抱负,可方向感,底线,原则却模糊了,甚至是不见了,她们心中唯有自我没有全局,唯有分数,没有责任。
少年周恩来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当今的孩子是为自己名利而读书,是为父母的笑脸而读书,孩子们狭隘啊!狭隘的可怕,追求的绝对。他们狭隘的一条缝,绝对到一个点了!教育出现了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们的错,不,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是一张白纸,画啥是啥?是老师的错,不,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有发展人义务,没有设计人,引领人发展方向的能力和权力。这是体制问题,大环境问题,价值观问题。中国的留学生低龄化,一些有识之士花重金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接受教育,这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吧!
呜呼!哀哉!作为一个教育人,我就像一名医生,知道了患者的病情,也明白病理,却没方法医治,当然也没能力医治。
第三篇:读为什么做教师体会
读《为什么做教师》心得体会
安岳县忠义乡中心小学
夏永红
本期在学校及上级精神的引领下,每位教师至少要读一本名著。我也和全乡教师一起,认真拜读和研讨了张康桥老师所著《为什么做教师》一书,使我这平凡的教师有所感悟、有所反思,体会颇深。
一、要有一颗平常的心
张老师说:“平常的心就是‘松’、‘静’、‘匀’、‘乐’”。虽然就这四个字,可它却涵盖着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回想过去,翘首未来。我们作为教师,做到一个“松”字。在工作和生孩中,放松自己的身体,放松自己的头脑和神经,让我们每时每刻处于轻松愉悦的最佳状态,那么,工作效率是不言而喻的。所谓“静”是心灵静,心里平静。这是现代人必备品质之一,我们要抛开个人的私欲,安安静静的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成功的把自己的心灵奉献给自己的学生,奉献给自己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保持平静心态。“匀”,呼吸匀也。教师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都不厌其烦地重复的工作。安全、卫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那么,教师就要 用“呼吸”的方式,做得不亦乐乎,把握好时机,有条不紊的如同呼吸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乐”,人生快乐,情绪快乐。以快乐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愉快的面对生活达到最高的理想,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在三尺讲台快乐的耕耘、快乐的收获。
二、要有一份 恒心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但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来说,也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我们在转化差生时,也常常激励他们要磨练顽强的意志,要有抗挫折的能力,要有开阔的胸怀------那么,换个角度,换的方位来思考,教师的恒心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待学生的教育要有一颗恒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对班级的管理,我们多要坚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才会有灿烂的收获。
二、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也要持之以恒。因为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也不不能一成不变,同样需要改进,需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守住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给自己补充能量。有了这样的一颗恒心,我们的事业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要有一份爱心
在当今这美好的社会里,爱无所不用,无所不在。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了。爱心,最主要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发展、成长方面。学生的需求,我们要深入了解,使他们的想法得到充分的尊重。我们 要想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当然,这里的爱不是溺爱,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一种互助的关系,是学生在知识领域中的一种目标追求。张老师说得好,我们教师应该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愤慨,而是应该在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流连忘返。有了这样一颗爱心,我们也才会感觉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所以,与学生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遇事与学生商量,尊重学生,达到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和谐,从而提高我们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四、要有一份反思心
当教师是一高尚德尔职业,能做好一名教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当今有开放的社会、高科技的物质、多元的媒体,再加上国际国内不同的思想潮流的影响。现在的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比例很高,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有科学的思维,理性的思考分析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价值,也提升教师自我价值。在没有堂课或每一次教育事件后都去反思一下它的成败、得失,这对我们的工作一定是百一无一害的。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教师,应该在平时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课堂上多注意学生的听课情绪,启迪他们的智慧,激励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学习更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鼓励。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地工程师,我引以为荣。我追求的是做一位好老师,愿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第四篇: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
群惠小学蔡雅玲
我是一位参加工作已9年的青年教师,2008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但是对于怎样搞课题研究我心里一直没有底。可偏偏在此时,学校又安排我参与了区级微型课题《指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有效策略》的研究,我是该课题的负责人。为了搞好课题研究,我选择了《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钱爱萍等编著)一书,想从中找到一研究的思路。当我认真进行了学习后,受益匪浅。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探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之一,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2007年1月出版。全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教育科研课题;第二章,教育调查;第三章,课题结题报告精选。该书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科研的问题。
第一章主要谈了三个问题:1.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2.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
3.教育科研课题的鉴定。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申报课题,了解了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的方法、形式和基本程序。这对我今后开展教育科研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章教育调查: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教育调查的步骤和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此外,还介绍了数据分析的方法及科研报告的呈现方法。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开展教育调查的各种方法及处理、分析调查数据的方法。
第三章内容是课题结题报告精选,共给出了6个结题报告。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撰写教育科研的结题报告,同时也了解了相应的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成果等,丰富了我的教研经验。
该书是一本较系统地介绍教师如何搞教育科研的专著,实例丰富,不空谈大理论,而是理论与现实践相结合,读后使我对如何搞好教育科研有了明确的认识。回顾自己半个学期的课题研究,我有了几点体会:
一、有利于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课题研究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原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我认为是很简单,学生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就采取简单指导之后便让学生开展活动,但是真正实施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完成效果非常糟糕,当时便归责于学生的能力差。但是,现在想来实际责任在我,我没
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对学生的必要指导,而这也正说明了我工作作风还欠缺严谨。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之后,我开始逐步养成全面考虑各方因素,不再想当然的考虑问题,而是做好事先的调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情况,更有效地、科学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有利于学术素养的提高
由于教学压力、生活压力等等原因,能够静下心来读本书,已经成为了很多教师的一种奢侈行为。但是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这时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你就会寻找时间阅读大量的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主动的、理解基础上的理论学习,必然将促使教师在学术素养上的提高。而通过这半年的研究,我不仅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一扫原先对理论书籍的偏见——枯燥与乏味,而是逐渐习惯阅读它们。
三、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
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原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总是凭借着经验,知道哪些知识该采取哪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哪些学生该采取什么方式来进行教育?总停留在经验的套用上,而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在开展课题研究后,我便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对一些好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寻找其中的规律,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最终探寻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些大大促进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我能够逐步向“智慧型”教师的最终目标靠近。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加强行动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加强行动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利用寒假学习了《做有思想的行动者——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案例研究》这本书后感受很大,受益匪浅,这本书集中呈现了名师于漪、李吉林、刘京海等如何走进研究型教师的不同发展历程与故事,由此解释出做研究可以加速教师成长的多种因素和一些规律。这本书通过描述大量案例,对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经验加以概括,提取了影响研究型教师成长的七大关键要素——精神追求、思维方式、经验积累、实践反思、知识转化、回应环境和团队合作,分析了各个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这本书给我的不仅是指导作用,还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也将为我尝试着进行研究,指明前进的方向。从事教育研究不仅是教师认识、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也是改变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我也要向这些专家们学习,加强行动研究,努力做研究型教师。
一、加强自我学习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每个人的学问和成绩都是特定时间和条件下的产物,既有其长处和优点,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既是成就一名研究型教师的主观条件,也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社会在发展,教育教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从简单的书本、粉笔和黑板到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这些无不要求我们去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研究消化相关理论并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
2.认真向老教师、名师、专家们学习
老教师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能够使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少走弯路,名师们的成长过程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专家们更是有很深的理论造诣,能够指导我们更快成长。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还要向企业、行业的技术能手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需求,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市场要求无缝对接,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
3.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参加培训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很有效、快捷的途径。现在国家也很重视教师再培训,每年都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各种培训,这些培训都能让我们获取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因此,我们要抓住各种培训机会。
二、加强教育教学实践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同样,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往往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一个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多次循环上升。教育实践,需要有理论的支撑,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气魄和胆识。有详细的计划,周密的安排,既要敢于冒风险,又要努力地减少失误。教学改革不能指望立竿见影,有很多时候过分追求显现的教学效果,常常会陷入急于求成的境地。
一个有自己思想的老师,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无不是千锤百炼的结果。教师的教育思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会在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教学中自动生成,它需要在学习中丰富,在实践中积累,在思考中升华。
三、加强自我反思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自我与他人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探究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现在教学过程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整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四、加强课题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要加强课题研究,首先要提高问题意识,即要善于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作为课题加以研究。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有时这些问题常常会被我们的习惯思维所掩盖,因此许多教师并不知道自己应该研究什么。其实,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的,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发现问题,从新的教学观念、思想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照来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教学与同行的教学对照中发现问题。在确定好问题后,认真制订研究计划,在制订计划时,要明晰研究课题的名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问题的假设、研究的对象与变量关系、研究的具体方法、研究的进度、研究团队中的分工责任和最后的成果形式等。
总之,现代教育改革已经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向我们教师的专业提出了挑战。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的传授和重复经验性的教学活动,更应该带着思想上路,带着智慧上路,加强自我学习,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加强自我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在不断的行动研究中发现真谛,探寻规律,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