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3经验交流
数学(A版)必修3教学经验交流
数学(A版)必修3教学经验交流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李学军 杭州长征中学 朱成万 余杭高级中学 吴寅静 杭州二中教育集团 陈海玲
主持人:今天我们围绕必修3模块的教学作一经验交流.必修3包含算法初步、统计和概率等三章内容.先请各位根据自己的实践,概括地谈谈各章教学前必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陈:“算法初步”是必修内容中惟一新增的章节,要教好它,自己想要接受它、喜欢它,具体的要了解算法教学的作用、意义,理解算法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朱:以往我们虽然教过统计,但与大纲的安排不同,课标把它安排在概率之前,教师要认真领会这一安排的用意,更好地把握课标对统计的教学要求.只有我们自己真正领会了统计的特征(部分推测全体),体验了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懂得了统计结果的随机性,知道统计推断可能出错,才能更好地把握统计教学的真谛.
吴:概率教学也一样,也要领会好变化的意图:一是概率之前不安排排列组合,二是概率放在统计之后.我体会,这样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概率教学的本质,即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避免复杂的计数导致概率教学的错位──把不确定性数学教成了确定性数学.
主持人:数学3与别的模块确实不一样,教师在教前的学习任务更重些.我觉得大家的认识很到位.下面我们分章节交流一下本模块的教学经验.
调研中我多次听到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在数学课中教“算法”?大学是计算机课的内容;我们自己的算法知识有限,感到心中无底.你们是“过来人”,如何看这两个问题?
陈:没有教前,我也对算法教学心中无数,但通过培训、自学,并结合教学不断地自我反思、与同行交流,还是顺利地完成了算法的教学.回过头来看,这章的教学并不困难,而且学生特别是男生很愿意学,学习效果也是理想的.所以,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只要大家在开始的时候能投入一些时间学习,算法的教学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
朱:我认为,本章的教学主要还是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围绕程序框图这一核心,以具体案例为载体,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逻辑结构和算法语句的用法,从中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不必要搞太难的算法设计,因为在其它章节中,算法思想也是要渗透的,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算法问题.至于高中数学引入算法的理由,我体会还是在于算法思想所体现的很强的逻辑性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而不在于学会多少程序语言或程序设计.所以还是应该关注算法的“数学味”.
陈:下面我用1.1.1算法概念中的例1来说明.题目是:判断7和35是否为质数.从数论角度看,学生都知道解决方法, 即“用2~6除7,看是否能除尽”,但这与“算法”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为这里给出的解法要求“傻瓜化”,也就是要给出明确、有限的步骤,并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本例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算法分析,在不同表述的比较中体会算法的特征,这对培养学生的严谨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确实很有好处,这是我在本例教学中体会最深刻的.
吴:我也有同样的体会.同时,案例教学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算法形成的过程中,很重要的是要揭示其中的基本逻辑结构,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材料.
主持人:平时与各位的交流中,我多次听你们说起:完整地教了一轮后,对算法教学有了新认识,再教会更好.能否具体谈谈“新认识”?
陈:高中数学的算法知识由下列部分组成:算法的概念,算法的三种表示---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框图和算法程序,和算法案例.纵向看知识:有自然语言到框图到程序这一个逐渐精确的过程,这既是完整地认识算法的过程,也是对“有序地做事”的感受,会对数学学习乃至做其他事情产生积极影响.如:平时解题不一定有严格程序,因为人的思维可以有跳跃性,但要让计算机做,必须严格“按部就班”,这会促进我们养成“想清解题的每一步”的习惯.横向看:这里都内含着一条主线──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实际上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也大有好处.
吴:另外,算法的教育价值也是很大的,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算法思想与我国数学发展史联系密切,是使学生感悟数学历史、数学文化,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与特点的好素材.
陈:我体会最深刻的是教材“由特殊到一般”的编写特点,也就是“从解决特殊问题入手,经过观察、分析、逻辑思维,最后得出能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例如,在讲解程序框图、算法语句时,多次使用“判断整数n是否为质数”“用二分法求方程x2-2=0的近似解”等,还用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求三角形面积、成绩排序等各种典型实例.我认为,这一做法不仅很好地体现了“课标”对算法教学的精神,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处理,就是要认真用好这些例子,引导学生从特殊推广到一般,学会从问题中提炼基本逻辑结构,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算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了这些具体例子(案例),那么也就掌握了本章的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这些例子的处理,当然,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做好推广到一般的工作.
朱:我的体会也一样.仔细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我看到算法的教学应当围绕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案例教学进行.对于案例教学,我经常提醒自己考虑清楚:这一过程能为学生带来什么知识、方法?能给学生提供什么感受、经验?可让学生经历什么探究、思索?即教学的立足点不要仅放在解决问题或案例,而是要以案例为线索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中充分体验算法的精髓.
主持人:算法教学中感到不好处理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陈:算法教学只有12个课时,教学中感到时间不够.主要原因是:教学中需要学生参与,给学生思考、探究和交流的机会,这需要有时间来保证,如:算法概念这节课,只有通过学生的活动,才能获得对算法内涵的感悟,在这一基础上概括出概念或给出概念才能为学生理解.再如算法案例都是在解决具体问题,要给学生探究、操作的时间.算法的教学,教师讲得太多没有用.
我自己的经验是:宁可暂时舍去教材中的个别例题不讲,也要保证教学中学生能参与算法形成的过程,因为,算法教学的关键是要通过典型例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朱:算法框图教学在开始阶段,会感到学生掌握不好,他们画出的框图有些难以批改.但回顾自己的教学可以发现,学生掌握算法框图需要有个过程,而根据教材的安排,实际上一直都在接触算法框图,因此,在教算法框图的画法时,用简单的例子和练习就可以,在后续的算法基本语句、算法案例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可以逐步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
吴:教材介绍了两种循环结构:一是当型循环结构,即先判断,符合条件时,执行循环体,不符合条件时,跳出循环体;二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即先执行循环体,再判断条件,不符合时继续执行循环体,符合条件时,跳出循环体.循环结构是算法的主要难点之一,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展示错误的框图,如图,作为“是”结束的直到型,应该是先循环,后判断),应当通过例题,让学生知道这里的使用是有约定的或者说是有规则的,两者不能混淆.
主持人:课标指出,引入算法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且认为,条件允许时要让学生上机实现算法.对此,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我认为首先教师自己需要学习!除学习算法知识外,还要结合教学掌握算法教学所需要的现代技术,如:利用WORD软件画框图.
吴:对!还必须要学习Qbasic的操作,这个软件操作简单,容易学会,并能实现教材中所有程序的上机操作,既为学生提供独立操作验证自己算法的条件,也能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算法.
陈:实际上,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是不必担心的,只要给他们上机的机会就可以了.虽然高考不会考上机的问题,但是在平时学习中,上机实现确实是提高算法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
主持人: 对《统计》这部分内容,前面已经提到:大纲教材与课标教材在教学要求有了变化,请谈谈你们对这种变化的具体感受.
朱:我感触最深的是人教A版课标教材的“统计味”很浓厚,这对学生领会统计思想、培养统计素养很有利.以往的统计课程,比较偏重于现成书本知识,如比较详细地介绍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抽样方法的定义,各种统计量的计算公式,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等,但对于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让学生展开真实的统计活动,解决有真实背景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标”非常重视统计课程,增加了内容和课时.
吴:是的,特别是课程的目标定位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介绍”,而是强调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从中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教材在这些方面都强调得很到位.
陈:我也有同样的体会.统计是学生唯一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的内容.在高中阶段,统计的介绍分为两部分,在必修3中,设计了概率初步和统计初步的内容;在选修1-2和选修2-3中,设计了统计案例,是一个典型的螺旋上升安排.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这个“螺旋”,让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总的来说,用好课本的例子(如把实习作业安排为“长作业”),“让学生开展真实的统计活动”是教好统计的“诀窍”,这是我最主要的感受.
主持人:课标教材先统计后概率的安排与大纲教材是不同的,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顺序的变化对教学有什么影响?
朱:这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第一,从统计与概率的发展史看,确是先有统计后有概率,概率是追究统计的理论依据的结果,这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客观规律的真实反映;第二,统计的操作性强,而概率的理论性强,从具体操作入手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直接感受,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统计的实用性很强,现实生产、生活和科研活动都离不开统计,所以统计观念是当代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
吴:正因为如此,在大纲教材中属于选修内容的统计,在课标教材中变为了必修内容,并在选修1、2系列增加了实用性很强的“统计案例”,这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陈:先学统计后学概率,对熟悉大纲教材的教师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严谨性上,有些教师不放心.比如随机抽样要求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均等”,实质是概率相等,由于没有讲概率,所以表述的严谨性上会有一些困难.但从我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在直观上理解没有问题,而且教材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要尝一锅汤的味道,必须把它“搅拌均匀”.这种“搅拌均匀”后抽取的样本就具有代表性.教了以后,我认为顺序的变化对教学没有什么不利影响.
主持人:从你们的教学经验看,统计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朱:因为统计属于“不确定性数学”,学生要对统计的思想方法有好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其实我们自己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到位.我认为,通过案例化解困难的观点是正确的,案例教学是统计教学的基本方式.教科书也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安排了丰富的案例,我体会这样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来体会、理解统计知识,并从具体案例中总结、归纳出有关统计知识和方法,把统计思想渗透其中.因此我在教学上特别注意“案例”的作用.比如通过引导学生讨论1936年兰顿总统选举失败的民意调查的例子,通过分析导致统计推断失败的原因(因为当时有电话、有车的只是少数富人,只能代表富人的观点),学生就较好地理解了强调样本的代表性的重要性.
陈:另外,我觉得让学生解决一些真实的问题也是案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这样能落实“课标”提出的让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全过程的要求,即真正地让学生从动手收集数据开始,让他们自己利用图表整理和分析数据、求出统计量、进行统计推断.
吴:我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点,一般学校都有本届学生入学的成绩,取出两科成绩,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随机抽取指定数量的成绩,用样本估计总体、求某两科成绩的线性回归方程.这能使学生经历抽样、画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样本数字特征、求线性回归方程、估计和推断等统计过程,还能通过与原始成绩的数字特征,线性回归方程等的比较(用Excel很容易得到),体会统计思想、样本作用等.主持人:统计的教学时数是16课时,有的老师说10个课时足够,你们认为呢?
朱:从我的教学体会看,本章教学用多少课时,与我们对统计知识的理解有关系.如果把统计理解为各种抽样方法的含义和操作步骤、统计图表的画法、统计量的计算公式推导、给定数据套公式的解题训练,那么10个课时确实足够了.但现在课标强调了“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作出统计推断的学科”,要求通过实际问题学习统计知识,强调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较为系统地经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16个课时还有些紧张.
吴:比如,我们参加了人教社中数室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在准备“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课时,有的教师认为3课时足够,第一课时讲解相关关系的概念和散点图的画法,第二节课给出回归方程,第三节课进行综合训练.按照这种想法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后,发现学生的理解很不到位,达不到教学要求.在课题研讨会后,我们对教材又做了深入研究,对已有的教学也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这节内容实际上需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而不仅仅是画散点图、求回归方程,在再设计和再教学中,发现这一节的确需要4课时,而且课时还蛮紧张.
主持人:在我们的调研中,许多老师对统计思想的认识很模糊,对教学中如何渗透统计思想也较茫然,对此你们有什么建议?
朱:我们也是在不断学习、实践,特别是在“核心概念”课题中向统计专家学习后,才对统计思想及其教学有所领悟的.专家们提出,“统计思想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还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的具体需要去确定调查内容、选择抽样方法、确定调查规模、抽取调查对象,并自己动手搜集数据,然后再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推断,从而体会统计思想.不实实在在地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就很难体会到统计思想.”我在教学中对此有体会,因此非常认同专家的观点.
吴: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抽象地讲,为了使收集到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就要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因此就要设计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这里就渗透着随机思想;由于样本的随机性,统计的结果可能会犯错误.为了使学生体验到这些思想,我很重视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2.2用样本估计总体”最后的例2总结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并有一个“贴士”:“„„假如以你班全体同学的身高作为总体,现从中抽出20名同学的身高组成样本,想象一下可能有多少个不同的样本?”我就让学生去具体操作,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如“如何使样本具有代表性?”“要得到全班同学身高的分布情况(总体),所有人都测量一定比抽测好吗?”等.从这个例子中学生体会到,从50名同学中抽20名,看上去很简单,但可能的样本个数是很大的,如果不是随机抽样,就有可能抽到“方便样本”,如身高较矮的20名;不同样本就有对总体的不同估计,因此估计有好坏之分;如果设计好抽样方法,抽得代表性好的样本,就能较准确地从样本推断出总体;一般的,用样本估计总体会有误差,但“普查”不一定比“抽查”好,因为“普查”的量较大时,测量本身的误差也可能会很大.
陈:在我的教学中,感到学生虽然知道各种统计量(平均数、标准差、回归方程等)的计算方法,但理解其中蕴涵的统计思想却很难,不能自觉的形成统计观念和概率思维.因此,在统计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在“计算”后,让学生对结果的含义作出解释.实际上,课本在这方面是有示范的.例如,在讲完“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后,课本有一个关于某企业职工工资待遇的“探究”栏目,还配了某市公路项目投资数据的利用方面的练习等,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开展了讨论,并让他们举一些类似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认识了企业老总利用数据设置的陷阱在哪里,应当如何理解和使用数据特征等.实践表明,这样做对学生体会统计思想很有好处.
主持人:现在我们谈谈概率的教学.概率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于概率的定义以及概率意义的理解难度比较大,在教学中你们是如何把握的?
吴:概率是学生普遍感觉有趣的内容,但要真正把握却有较大的难度.原因还是其“不确定性”.从我的教学经验看,尽可能突出每个随机事件中所蕴涵的概率背景,这样就比较有助于对概率的理解.如课本中安排了用概率知识解释“游戏的公平性”内容,其中有一个“探究”,这个栏目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的好素材.
陈: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别的试验,如任意掷硬币两次,如果两次朝上的面相同,那就甲获胜;如果两次朝上的面不同,那就乙获胜.这个游戏公平吗?学生在得出结论“甲获胜的机会(两正和两反)比乙(一正一反)多”的过程中,会对随机现象和概率的意义加深认识.澄清误解的重要方法就是使学生亲身经历试验,通过试验修正自己的想法.同时,学生在试验过程也体会到,每一次试验结果是无法预料的,结果都带有不确定性,但是在大量的试验后,学生会发现虽然每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但它的频率却都稳定在同一个数值上,这就是概率.
朱: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要注意挖掘,这些经验是学习概率的基础,其中的一些错误可以用来作为理解概率意义的反例.让学生消除错误的经验,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是概率教学的一个目标,为此应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动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概率的过程.
吴:在课堂上做概率试验条件限制多,我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做的,抛硬币、掷骰子、抽签都是比较方便的,也可以用课本的题目,例如习题3.1的A组第4题,任意翻一页英文书数元音字母数的那个题目,就可以让学生做,然后进行课上交流,这样虽然有些费时,但对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有很大的促进,效果很好.
朱:课本给出的定义是概率的统计定义,我感到让学生理解这一定义的关键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作了抛硬币试验,还让他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试验(如抽奖试验)去做.确实有些费时,有的学生也不认真做,但是认真做的学生对概率意义的理解确实较好.
主持人:大纲教材把概率放在排列组合之后,课标教材在概率之前没有安排排列组合.对这个变化,你们有什么认识?
吴:概率内容的变化确实较大.与大纲教材比较,课标教材更关注了对随机现象和概率意义的了解,同时增加了几何概型、整数值随机数、均匀随机数等内容,教学后感到应用性增强了.我的体会是,这样的变化并不仅仅是内容的取舍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概率到底该教什么、如何教的认识上的变化,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关注概率的本质,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概率计算.
朱:从教学上讲,先讲排列组合确实可以给古典概型的计算带来方便,但那是关注如何教会学生计算概率的结果,而现在应当更加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这种变化确实促使我们提高对概率教学的认识.我感到,课标教材的教学,让我更注重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为什么中奖概率为的彩票,买1000张不一定中奖;为什么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10%,后天是90%”,但却明天下雨而后天不下雨,帮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和概率的意义,让学生在解释随即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概率知识.
陈:由于这一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我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这一内容有直接的实际应用,我在教学中用了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动手试验,我发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比较高.
主持人:据我了解,有的教师在概率之前补充了排列组合的知识,他们认为这对概率教学更方便.对此你们有什么评价?
吴:一开始我也是这样做的,但后来发现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因为这里补充排列组合的唯一目的就是计算古典概型,但课标对古典概型计算明确地要求“用列举法计算”,强调的是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以及让学生学会建立古典概型解决实际问题,而“如何计数”不是重点.补充了排列组合后,以为计数复杂一点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做,结果造成学生在解题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计算事件的个数上,反而把是否能用古典概型的先决条件遗忘了.
陈:这个我也认为没有必要,学排列组合再学概率,除了在计算古典概型时能有一点作用外,其他作用几乎没有.实际上课本上的古典概型题都可以通过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个数.如果用排列组合来计数,反而会弱化用列举的方法(如列表、画树状图等)来计数,从已进行高考的课改试验区的试题看,古典概型的计算确实不需要排列组合知识,因此即使为高考着想,也应该强化列举法计数而不是补充排列组合.
主持人:在高考命题上确实也必须是这样的指导思想.学生在初中学过概率,你们是如何处理初、高中概率教学的衔接问题的?特别是抛硬币试验,有的老师认为初中已做过,学生已非常熟悉,高中没必要再做,费时费力,你们在教学中是怎么处理的?
吴:新课程中,初中确实安排了抛硬币试验,但由于学生当时的思维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深刻理解这一试验的意义,所以,我认为这里再让学生做抛硬币试验是需要的,当然也可以用掷骰子或抽签来代替.我在教学中老老实实地让学生做了,而且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从中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上,让学生对试验结果进行解释,这是与初中抛硬币试验有所不同的.
朱:我的感觉是,虽然学生在初中学过概率,也知道一些概率的实例,但由于概率的定义非常抽象,特别是高中在选择适当的概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上提出了要求,因此高中的概率教学还是不容易的.我的体会是:要用好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初中接触过的实例也应该用(例如抛硬币试验、掷骰子试验、抽签试验等),从提升学生对随机现象的认识、了解概率的意义的角度来使用这些例子.
陈:我在开始概率教学前,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公司均生产同一个产品,甲公司产品的次品率0.1%,乙公司产品的次品率为1%,两个公司的产品在价格等其他方面的条件都相同,第一次你分别从甲公司和乙公司各买了一件产品,但是买来后你发现甲公司的产品是次品,而乙公司的产品是正品,那么下一次你再买,你会选择哪个公司的产品?为什么? 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为后续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吴:虽然掷硬币试验在初中学生已经做过,但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里实质是要让学生体会“大数定律”.从我自己的教学看,学生的参与度还是非常的高,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间隔的时间比较长了,学生对这个试验的一些具体细节已经有所淡忘;二是掷硬币试验可操作性强,可以向上抛,也可以在桌子上转等等,和玩游戏差不多,学生乐意参与;三是这个试验的结果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结果,这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朱:从教师组织教学看,这个试验也很有用,通过安排“学生试验结果统计小组试验结果
统计个人的试验
统计全班实验结果”,可以让学生从中切实地体会到随机试验结果的随机性,感受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感受到频率的随机性和概率的确定性,进而建立起对概率的统计定义的深刻感受.我的教学实践表明,当我让学生用概率知识解释随机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表示这个试验是他们思考的参照.
陈:在课本中,这个抛硬币试验分为三个步骤呈现:第一步,让学生亲手操作试验,个人、小组和全班分别统计试验结果,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第二步,通过计算机模拟掷硬币的试验结果;第三步,展示历史上一些掷硬币的试验结果.我认为,这三部分最为重要的是第一部分,省略这部分几乎就等于省略全部.
主持人:下面请谈谈对新课程增加的随机模拟和几何概型等内容的教学体会.
吴:我认为,增加几何概型,可以使学生解决更广泛的概率问题,不过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这里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可以用几何度量模型(线段长之比、面积之比等)模拟的问题,课本中所选的例题也比较简单.所以我认为几何概型的教学不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概念的分析和计算,也应该把重点放在建立实际问题的几何概率模型上.
朱:几何概型本身也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它还涉及到有关极限的问题,不宜深入,我认为它的难度只要控制在教材程度就可以了.
陈:随机模拟是增加的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解决更广泛的实际问题,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中进一步体会统计思想和概率的意义,另外还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这块内容的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学了古典概型后,引入“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使学生学会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产生随机数,并体会如何用模拟的方法估计概率,了解通过随机模拟可以避免枯燥的大量重复试验;第二部分是在几何概型后引入均匀随机数的概念,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概率,并在随机模拟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频率的随机性与相对稳定性.
吴:随机模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我在教学时把握了如下几点: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引入随机模拟的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实例介绍几种简单的用计算器进行随机模拟的方法,如让学生“随机模拟投掷硬币的正面朝上的概率”,借此熟悉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和简单的模拟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将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连掷三次,出现‘2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和‘1次正面朝上、2次反面朝上’的概率各是多少?”并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做100次试验,计算各自的频数,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进行随机模拟的能力;在均匀随机数这一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的模拟活动,理解均匀随机模拟的方法.
主持人:“课标”提出“应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计算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进行模拟活动”,你们认为在本章的教学中哪些方面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如何应用?
吴: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强调计算器、计算机的使用,是由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统计需要搜集、处理大量数据,概率中随机模拟试验需要产生大量的随机数,同时又要统计试验结果,如果离开了计算机的帮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统计试验结果的困难可想而知.
朱:是的,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相同的试验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可以对试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有更深的认识,并且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比较结果的稳定性.因此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
陈:本章中许多内容的教学都可以用信息技术.比如,概率的统计定义教学可以用EXCEL来统计学生投掷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演示模拟掷硬币的试验结果;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等.我还让学生用计算机和计算器两种方式进行数据统计以及产生模拟数.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应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来进行统计和产生模拟数,当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时,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体会概率的本质.
主持人:以上都是各位教学实践后的感言,但相信这些可以给同行的教学提供的参考,谢谢各位!
第二篇:经验交流材料 3
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六年2班张秀清
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我感到非常荣幸。回顾这一年,我觉得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
今年我担任的是六年级的班主任, 这群孩子,他们各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文静,有的活泼,有的乐于助人,有的心胸宽广,有的调皮捣蛋,有的关心他人„„为了当好班主任,要想当好我努力地接近他们,认真制订计划,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尊师守纪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怎样尊师见到老师问好,当然不错.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尊师观念,如:上课积极发言,开动脑筋;作业认真完成,不懂就问;格式正确,布局设计合理;关心班级卫生,爱护身边的财物,不随地丢东西,走楼梯注意文明,不大声喧哗,良好的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这一些我都认为是尊师守纪的表现.二、建立班级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
我一直认为,一个班级应有健全的制度,这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我每周一认真学习学校的工作安排,然后利用晨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习惯等常规教育,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我每天利用值日班长,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建立各项制度的同时,我也建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表现好的学生继续努力,也让其他学生清楚自己和同学的差距是多少,以此鞭策他们向好同学学习。
三、关爱学生。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学习中那些学习差的;退步的;考试发挥不好的;有困难的;无母爱的等等。我常常用语言开导、鼓励、教育他们,不断与他们谈心,这样即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从谈话中关爱学生,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谈话要找准时机,要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对于有
些内向、偏执的学生,不妨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一段鼓励的话语,或者给他们写封信婉转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发扬民主精神,保持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班主任是学生的偶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苛刻的要求与标准。因而,要真正让学生听从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作为班主任必须发扬民主精神,保持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其表现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向学生全面而深刻地展示自己,让学生佩服你,信赖你。在活动时,适当地投学生所好,与学生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与学生寻找共同语言。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我每月搞一次匿名摸底调查,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和班里面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都写下来。然后经过认真认真整理及时处理和纠正,并对提出好的建议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些建议大都是些对班级管理中的意见以及对老师的一些看法,而且有的学生还能主动反映班级中的违纪事件。这些都给我管理班级提供了帮助。
五、发挥小助手的能力
在我的班里,小助手特别多,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帮助班级,帮助老师的能力,于是各尽所能,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好一份为他人带来方便,为班级带来荣誉的事.班级凝聚力也因此更强了.1、在卫生方面我坚持做到:分清任务,责任到人
在开学初,我就根据学校所安排的卫生任务,把各类卫生清扫项目责任给每个同学,细到黑板擦,粉笔都有专人看管,讲台专人整理,卫生工具专人看护。保证人人都有任务,人人都有责任,另外周一到周五,我都专门安排了督查小组,每天对教室和包干区等常规卫生区域进行检查,这样各负其责,同步进行,既有责任落实者,又有查漏补缺者,确保不扣分。另外,我还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和自习课时间随时转转,发现问题,及时地提出来,有力的避免了学生松懈心理的发生。
2、在纪律方面我坚持做到:严明纪律,严肃处理
纪律就要在开学初扣死,防患于未然。开学初,我就给学生灌输“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出好成绩”的思想。重点是充分利用班级常规记录笔记本的作用,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我班实行的值日班长记录制度,在晨读、午休,技能科的课堂上只要有与常规要求相违背行为的同学都是记录的对象,值日班长每天向我汇报一次,我每天针对其反映的情况处理一次,或褒或贬,违反纪律的同学,马上批评或者及时找这些学生谈话,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总之,要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很重视这项记录。
六年级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强了,如果什么都为他们准备好,什么都安排好的话,孩子们会失去原有的好奇,失去激情和探索精神.因此,只有放开手脚,他们才会进取,才会创新.以上是我对班级管理的一些不太成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谈不上经验,还请大家多提意见。班主任的工作很平凡,很琐碎。孩子们之间的一句话,一次碰撞、一个白眼、一个坏习惯都可能引起矛盾,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有比别人更多的耐心。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家庭状况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性格,这就要我们老师熟悉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每个学生人生的岔路上引导他们正确的选择,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奠定下道德的基石。
第三篇:经验交流材料3
强化管理规范教学
谢家坡中学二00八年十月
提高教学质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代表谢家坡中学作交流发言,一年来,我校上下团结努力,求实创新,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取得了一点成绩。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县上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感谢教育局领导的帮助和指导,感谢我校教师辛勤的工作。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我校工作的开展情况,谈不上经验,只是我校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和探索,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学校管理工作。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确立以制度管理为主体,人文关怀为补充,以管理就是服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归宿的管理思想,来加强学校管理。衡量一项制度,主要是看能否规范教学工作,能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努力避免出现管理成本较高,管理效果不好的问题。我们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好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再结合学校管理实际,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来制订完善我校的规章制度,出台了《谢家坡中学管理制度汇编》。例如对于绩效工资的执行,我们从学校经费中给每位教师每年拿出200元补贴到绩效工资里,和教师的800元结合起来,实行月考核,从出勤、作业、教案、教研等方面对教师做出考核,及时兑现奖罚。现在,我校月考核第一名教师每月拿到了190元,第二名教师180元,第三名170元。在考核中,我们邀请教师代表参加到考核的环节中,民主监督,避免出现人情分、关系分,使教师感觉到有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这样的制度使学校赢得了大多数教师的拥护和支持,也调动了教师的积
极性。说管理人文化,就是以服务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对教师的生活尽量照顾。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我们把加强管理的重点放在服务化的方面,在生活方面,多年来,我们的老师就是一杯清茶一块馍来凑合早点,我们从2006年开始,教工灶增加了早点,虽说是一碗稀饭,一个花卷,但让我们的教师在生活上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努力把一些教学管理行为变为服务于教师的行动。以前,我们的老师审阅教案时,由于教案审阅同志工作比较忙,我们的教师往往要跑上几次北教学楼,才能找到人,针对这种情况,从去年开始,我们要求负责审阅教案的同志,周五主动下去为教师审阅教案。这一上一下的变化,使教师感受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变化,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坚信,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才能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去年九年级教师全力以赴、任劳任怨的苦教精神就证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要向大家介绍我校教学管理方面的情况。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教学质量上,成绩不是九年级一年教出来的,而是学校三年工作的成果。因此我校确定了以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侧重于过程管理,侧重于教学业务管理的“一个结合,两个侧重”的指导思想,努力做好“四项工作”,即值周工作、教学业务检查工作、班主任工作和教研工作。值周检查评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学校考核中许多数据都来源于此项工作,因此,我们对值周工作高度重视,对当天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记载和公布,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学校各口联系,及时处理。在每周一的政治学习结束后,把上周的值周评比情况在教师大会上进行
反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限期解决问题。教师教案、作业、辅导、考试等业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付出心血的结晶,最能衡量一个教师平时的工作表现。因此对这些工作由学校考核组负责,认真考核。如作业检查由考核组和教师代表集体量化打分,对出现的问题,在反馈时限定时间让教师对工作进行弥补,对弥补情况作出二次考核。通过这些工作,将教师教学业务行为规范了起来。对于班主任工作,侧重于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建立了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对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我们用考核的形式进行规范,督促班主任制定班务工作计划,要求备好周会课教案,及时批阅周记,掌握学生动态,使班主任们明确了我一天该干些什么,一改过去跟着学生跑的现状。我们坚持“教研兴校、骨干强校”的教研之路,着力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执教水平,我们在教研工作中,一是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征订《甘肃教育》等资料,把学习活动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二是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我校近几年来,已到三角中学、刘家峡中学、莲花中学等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的管理经验和好的做法,我们现在的许多制度和做法,是从这些学校学习来的。三是做好各类教研活动,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参与式教学活动,师生活动进一步增强,使我校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我们正在努力作“五课”教研的推广工作。四是认真做好新教师的培训工作。近两年,我校新参加工作的同志比较多,我们首先对新同志进行了业务培训,学习学校的制度,学习教学常规要求,再安排老教师进行结对帮教,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这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学校
教学的骨干力量。通过这些工作,我校的教研工作已初见成效,一年来,我校有一名教师的论文在《未来导报》上发表,有三篇论文获得了州级论文评比二等奖,有一名教师的课件也获的了三等奖。
最后,我介绍一下我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情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是坚持德育为首,做好德育工作,每学期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作出相应的安排。在德育工作中,把法制教育、养成教育等内容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注重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开展德育教育。每学期学校要开展一次文艺演出,一次作文竞赛,一次普通话竞赛,一次法制报告会,一次德育大会。二是做好《守则》和《规范》的学习活动,每学期开学初安排各班利用两周的时间集中学习《守则》和《规范》,并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同时在全校德育大会上进行宣讲。三是抓好学生的日常纪律管理,除了前面提到的几项措施外,我们在学校“春之声”广播里设置了表扬与批评专栏,对一些不良行为和不良现象及时提出批评。对于极个别问题学生,通过和家长联系,同班主任和教师商讨制订一个转化措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其得到转化。四是我校加大对学生的奖励力度,每学期学校拿出1000元,购买复读机、词典、书包等对学生进行奖励,并在学校光荣栏内张贴相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是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大家都知道,学生安全一直是学校最头疼的问题,我校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注重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安全小组制度,即同村、同班同学为一个安全小组,一起上学、一起回家,避免意外事故发生。二是道路巡查工作。我校毗邻临三公路,车辆较多,但学生的道路安全意识较差,因此,我们从每学期开学初开始,由值周领导带队,值周教师骑摩托车,每周上路检查两次,对不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学生记载,并进行批评教育,经过长期的努力,过往司机反映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比以前有了明显变化。三是做好安全信息员工作,以班、宿舍和社为单位确定几名学生为安全信息员,经常向他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事实证明,我校许多安全隐患都是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原因,信息员是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3月份,一名学生离家出走,我们就是由信息员提供情报,及时通知家长,联系跑兰州车的师傅,将其劝留在兰州西站,由家长带回。
各位领导、同志们,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高素质,符合时代要求的劳动者也就成为我们民族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我们深知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提高全民素质的重任,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四篇:2011QC经验交流3
2011年QC成果
发表会汇报材料
重视质量控制 推动企业发展
(2011年5月20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今天,集团公司在这里召开QC成果发表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按照大会安排,现将**QC活动情况向大会作以简要汇报。
******QC活动起步于2009年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已在**日常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2010年以来,**QC活动小组将QC活动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在**的质量管理、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做法是:
一、党委高度重视,促进活动健康发展
QC小组活动是群众性组织形式,其性质决定了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容易走向自生自灭或流于形式。多年以来,**党委始终把质量管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摆到重要地位,在**年初的工作会上确定全年活动创建目标,并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组织部门,强化活动组织领导。同时,大力宣讲
三、发挥效益作用,全员积极参与。
几年来,我们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了全员的质量意识,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党委加大了对优秀QC成果的奖励力度,并从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课题小组活动,充分激发全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各分监区也在服刑人员中大力推行“提合理建议、促质量管理”活动,将活动效果与服刑人员日常考核挂钩。在**形成了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人人重视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培训力度,提高QC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由于**QC管理起步晚,经验少,尤其是QC成果的书写知识明显欠缺。为此,**QC小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寻求相关QC知识,通过**OA系统,组织各QC小组成员以及广大干警职工掀起学习QC的活动,学习成果书写,使**QC小组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QC小组向企业支部提出加强QC知识培训计划,企业支部高度重视,并将QC内容纳入2011年干警职工培训计划,并计划在年内组织优秀QC小组成员外出培训,从而推动**QC活动不断发展,QC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几年来,**QC小组活动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兄弟单位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QC小组活动的能力还亟待提高。在参加的几次集团公司举办的QC成果发
第五篇: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3范文
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在学校有的表现自私自利,不明事理,没有吃苦精神。如果不给他们正确指导。不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将来又怎能成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又怎能做祖国的栋梁之才、砖瓦基石呢?所以,对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应放在教育的首位。
在这方面,我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㈠要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恪守诺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几年,一些污七八糟的东西不断传入我国,社会风气受到严重影响。现在好象诚实不适应社会潮流,这种社会风气也在严重地侵蚀着中学生纯净的心灵。好象人只有圆滑、自私,才是聪明的。这些不应是社会中的主流,更不应成为中学生的主流。
在班里有老师反映在小测验时有学生有偷看举动,怎样进行考风考纪诚实守信的教育呢,我在报上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就在班里给学生讲起小女儿在大人面前玩的小花招,编着幼稚可笑的理由,可大人还是愿意微笑着表示自己的信任和赞赏,因为女儿需要我的宽容,需要一个明朗快乐的童年。有的学生也自以为聪明,投机取巧的在考试时做小抄,扔纸条,看前后桌的答案,如果请你到讲台上来你就会发现考场上的一举一动,眼神有变,手里有小动作都看得清清楚楚,只是老师的宽容仅给你一些暗示提醒,这和做人一样,应该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些小聪明小把戏之所以偶尔能得逞,仅仅因为恶尚不深,在别人的宽容范围之内而已,今天的我们何尝不是生活在周遭的同事朋友还有许多不认识的人的宽容之中。从同学们的目光里我能看出,同学们理解了我的意思。通过平时的这些点滴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些事理。
㈡要充满爱心,热情热心的做每一件事。
有些学生家长不赞成参加学校班级的活动和管理。其实学校班级活动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提供了实践的条件和生活经验的基础。班级活动,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密切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复杂关系,并在实践活动中履行所掌握的品德规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特长和能力的发展。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人,有的班级活动需要由他们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这些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都有积极的作用。班级活动还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使他们在交往中培养起健康的、丰富的感情,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每一项活动,热心热情的面对生活,在班里每一次学校不安排具体内容的班会,我们都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主题班会,这个学期以来已经开展了五次自己命题的班会,学生们在自己的班会上探讨关心的热点问题,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笑声阵阵,每次在班会上我都能感觉到他们的才华横溢,捕捉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感觉不仅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也让我越来越喜欢我的班级。
㈢要拼搏进取
人不无上进之心。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只有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将来才能适应社会,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可是大多数学生,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想上进,想成为好学生,却又付不起辛苦,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吃苦”教育。这“吃苦”教育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懂得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得有付出,得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我发现有的学生屡次考试失利,会产生自暴自弃心理,对学习抱消极态度,我在班里建立小组竞赛制度,每个小组都取了很时尚的名字,有自己小组的宣言,在学习上,纪律上多 1
方位引入竞争机制,用历史老师的话来说叫“保甲连坐制”,我发现他们学习较以往努力起来,各方面自己要求严格起来,都不愿拖累组里的业绩,力争为组为班级争光,我在上课以组为单位提问统计,他们会主动回答,举手回答情况出现了,有一次班里一个不太讲话的学生频频举手回答问题,原来他在寝室被扣分了,他要在其他方面补足,他们自己能相互督促努力学习了,小组制度也在其他方面体现出一定效果,如班级捐款工作积极主动,班级黑板报有小组主动请樱,主题班会有小组请战,有些小组还有组歌在班会课唱给大家听,组间友情客串也时有发生,班级空前团结。
作为班主任自身我认为班主任是学生的老师,但在人格上是和学生平等的,所以在教育学生时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能敞开心扉,心情舒畅的教与学。我主要注意了以下两点。
㈠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他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决不能一味的训斥或是尖刻的挖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在教育那些有缺点错误的同学之前,心理即便有再大的火气,也要压住,记住一条原则,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记得以前初教实验班时,化学实验课前给他们做规矩,没有做好实验预习不准进实验室,因为实验是有危险性的,到上课时还真有人居然没来上课,去问他,还很得意的说你不是说没预习不用来上课吗,当时心里真生气,他不往实验前做好预习这个方向考虑,就想着不用来上课了,当时下一节课铃响,我就先撤了,回来想想以后在实验班上课讲话要更加严密工作要更加耐心,下午放学我把学生找来,告诉他不能因噎废食的道理,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并要求做他的实验搭档重新一起把实验认真做了一遍,有了接触了解以后该学生听课特别认真,去年上了大学寒假居然来看我,让我非常有收获的感觉。所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证。
㈡信任学生、帮助学生
对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再辅之予帮助,学生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上一届高二分班时两位从理科班出来的学生分进我班,经过激烈竞争进入理科班后未能适应竞赛课程,又不得不退出来的心理调整工作非常重要。在第一次期中阶段性考试中两人都在班中考了三四十名,我通过和理科班教师了解情况,家访和观察,发现女学生虽然在理科班排在最后一名,但学习基础打得还不错,平时不大说话,人很胖,有点自卑,她需要一些关注,需要被肯定,在期中考后及时帮她仔细分析学习状况,提出要求和目标,当时她39名,同桌12名,我要求她先以同桌为目标。在期末考,她考了第六名,同桌第四名。有一次在实验班上课,该生过来找一位同学,因为长得特别高特别胖,实验班的学生一阵哗然,在背后取笑她,预备铃响后,我告诉实验班学生要尊重同学,顺便介绍了该同学的优点和学习优势,激励他们以她为学习榜样和目标。学生后来知道我在其他班对她这么高的评价,非常受鼓励,学习劲头十足,最后的高考冲刺后高兴来告诉我,我实现了您的目标超过了同桌,以班级第四考入了浙江大学。
以上是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我相信班主任的工作实际上和学生的学习是一样的,有付出才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就越多。最后祝大家拥有热心热情的生活,拥有真诚的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