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新进中学 叶秋珍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深入探讨有效的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一直探讨的一个课题,我认为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把握有效的课堂操作,进行有效的课后反思。语文因其特殊的属性,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多变性,使语文课堂更是显现出扑朔迷离、气象万千。那么,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优化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因此,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准确,即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体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明确,即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层次性,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要吃的果子。
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1、学会自主预习。学生课前的主动预习课文,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可以通过制作小卡片,把课堂上需要累积的成语提前预习,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熟知。
2、学会查找资料。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学效益低下。我们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实践。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
3、运用到课堂学习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我课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准备一些关于春节的图片和资料,并读熟文章。上课时,学生很感兴趣,表现特别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整节课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完了,还把握了这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享起了歌曲《新年快乐》。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生预习得充分、合理、有效,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就高,学习的期望也高,使我们的课堂高效、精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课堂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三、优化教案,追求课堂教学的简约。
1、树立语文的“简约美”。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曾几何时,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变脸”层出不穷:沸沸扬扬的对话讨论,虽热热闹闹,但不着边际;铺天盖地的多媒体“轰炸”,虽五花八门,但分散思维„„针对“语文课堂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现象,语文教学应当竖起“简约”的大旗,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当把教材读深、读透之后,在教学时“要深入,更需要浅出”,要扬弃一些“关于语 文”的东西,把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
2、体现语文的“简约美”。简约不是简单,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无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如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给予树》就体现了语文的“简约美”:第一课时首先介绍背景导入课文,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其次学习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大意,进而指导背诵第六小节;第二课时首先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我„„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然后出示“担心、生气、高兴”等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然后指导写话、拓展练习。
3、明确语文的“简约美”。贾老师的教学设计比较简单,可仔细体会就会给我们诸多启示:正是没有细密的、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写字、说话、练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正是由于教学设计的简约,教师才能抛开无形的束缚,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也才会真正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删繁就简,以约驭博,简约为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应该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深入浅出、以少胜多。在教学《争吵》一课时,文中揣摩和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在这方面,我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摸透教材。在教学中我把它 转化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表演,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其中的情感变化。这期间不用老师进行语言说教,生搬硬套,让学生大胆地表演。最后回归文本,理出课文的主线,找出情感的变化,理顺重点句子。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我们要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这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四、优化文本,充分发挥文本效益。
(一)充分发挥文本效益
1、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操作是否有效。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就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充分运用文本,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确,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就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特级教师王崧丹老师说“阅读最紧要是培养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刘勰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
2、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否做到。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情动而辞发。”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发挥语文课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作用”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在教学《夏夜多美》时,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夏夜的美丽景色,伴着 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夏夜中。接着,把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伙伴们是怎样把掉入池中的小蚂蚁送回家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在讨论交流、朗读感悟中,学生理解了本文的重点—“景色美,心灵更美”。这样的人文教育才能起到“熏陶”的效果,才能感化学生的心灵。
3、是否树立好的学习榜样。在教材中,许多人物形象都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教会了他们怎样约束自己的行为,怎样端正自己的态度。例如,《胖乎乎的小手》告诉学生要为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是我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是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的优秀篇章„„假如我们能有效的利用这些素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文本价值,就能对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帮助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改变思路。现在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存在最多的问题是“两多三少”“两多”是指讲多,问多。“三少”指学生读少,思少,写少。这样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能。因此,我们要减少老师的讲解和提问,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应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字、词、句、听、说、读、写的训练上。不然一节课都是噼里啪啦的掌声,都是“你真棒!”这样的课堂再精彩,再活跃,也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
2、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 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眷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其主动发展。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课文是教学的工具,而文本价值却是这个工具的核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很好地把握文本价值,正确地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踏上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
五、优化课堂及时反思, 调整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不断取得新提高,需要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每位教师只有多写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加速器。
2、给学生建立一个持续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的热心和幽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样的课堂关系是积极向上的。幽默不仅抵消紧张,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自信与安全感,促进信任,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课堂上,当教师不自觉出了错误时,不要掩盖,轻松自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心向学生学习,会更加融洽师生关系。对课上的突发事件,教师机智地幽默一下,会 活跃课堂气氛,更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讲课中,教师也可有意引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将内容与幽默巧妙地结合起来,会使这节课教得更有效。
总之,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让他们在积极的合作、探究、体验中完成文本的解读,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完成文本知识的迁移,完成语感的培养,完成文本的延伸拓展,完成思想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另一方面则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有效备课,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谋;课后积极反思,有效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与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①、邹永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小学教学参考》2009-4 ②、林志明 《眷注学情: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石》 《小学语文教学》2009-3 8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探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领域着重研究的一个课题,新课改从颁布到实施的这几年当中,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断制定、更改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转变课堂教学身份,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学生是参与教育活动的重要主体所以如何获得他们的“芳心”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代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活跃,且思想个性也比较超前,为此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权利和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形成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总之,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舞台去让他们探索更丰富的知识。教师尽量不去干预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如何?W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麻烦,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暗示和指导,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敢于提出质疑、进行创新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就需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要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推进他们的学习进程。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仅提高了,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随之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要敢于思考和提问,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多反问,多给予他们启发,但不能代替他们去解决问题。之所以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学习,一方面是因为比较懒惰,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的依赖心理非常强,哪怕是面对一道不是很难的题目他们也都懒得去自己动脑想。而这时候教师如果去多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些启示,那么他们就会愿意去主动分析问题,最终就有可能会解出这道题目的答案。当学生学会了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课堂教学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
三、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去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展他们的其他能力。其次,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四年级有一篇课文是《大自然的启示》,而教师在设计这个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定位:(1)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让学生可以富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在朗诵过程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2)带领学生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会他们辨别课文方向的方法。(3)对于语文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课文辨别方向的拓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层次去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可以更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对话交流,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所建立的教学环境也应该是轻松、愉悦、平等的,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到以下这两个方面。
1.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性格,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2.教师要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等差异产生不同的态度。比如,二年级人教版里有一篇课文叫《称赞》,为了可以营造成一个平等、快乐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感受这篇课文里的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情感,这样的教学氛围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五、结语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特征,外加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除此之外,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参考文献:
[1]张杨.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研究[J].读与写,2017,(10).[2]刘世礼.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J].读与写,2017,(10).[3]梁敏.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经贸实践,2017,(06).
第三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我们工作者一直探讨的一个课题,而且将永远探讨下去。我认为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弄清有效教学的涵义,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把握有效的课堂操作,进行有效的课后反思。语文因其特殊的属性,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多变性,使语文课堂更是显现出扑朔迷离、气象万千。那么,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我们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实践。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在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时,我课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准备一些关于香港的图片和资料,并读熟文章。上课时,学生很感兴趣,表现特别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整节课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完了,还把握了这课的重点和难点。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享起了歌曲《东方之珠》。
二、老师精心设计有效的教案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无效,教学必然无效,备课之重要不言而喻。然而,备课流于形式,应付领导检查的;照抄旧备课笔记等“无效”备课的现象,在一些学校、一些教师中依然存在。显然,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有效教学”的理念格格不入,致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我们的备课呼唤“有效”,何为“有效备课”?简单地说,就是教学内容适宜,文本理解透彻,学情掌握清楚,教学程序清晰,时间分配合理,练习设计精练,教学评价恰当,课后反思深刻。语文阅读教学的备课,对于文本研读的要求更高。对于一节思想性较强的课,我有时要备上两个小时以上。假如自己还没有理解透彻,我会从各种教学材料或上网寻求答案,或与同事共同讨论,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踏踏实实地上好这节课,学生才能实实在在学到知识。
三、充分发挥文本效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充分发挥文本效益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操作是否有效。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就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充分运用文本,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确,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就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今,在片面追求高分的形式下,教育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灵和情感方面的引导,部分学生出现了“情感荒漠化”的倾向。语文特级教师王崧丹老师说“阅读最紧要是培养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刘勰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情动而辞发。”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发挥语文课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作用”的理念是一致的。
我在教学《夏夜多美》时,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夏夜的美丽景色,伴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夏夜中。接着,把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伙伴们是怎样把掉入池中的小蚂蚁送回家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在讨论交流、朗读感悟中,学生理解了本文的重点—“景色美,心灵更美”。这样的人文教育才能起到“熏陶”的效果,才能感化学生的心灵。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在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存在最多的问题是“两多三少”“两多”是指讲多,问多。“三少”指学生读少,思少,写少。这样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能。因此,我们要减少老师的讲解和提问,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应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字、词、句、听、说、读、写的训练上。在我镇最近举行的优秀课评比中,个别老师的课堂轰轰烈烈,异常精彩。但是我觉得没有把语文基础知识落到实处。所以,即使课堂再精彩,再活跃,也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眷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其主动发展。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课文是教学的工具,而文本价值却是这个工具的核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很好地把握文本价值,正确地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踏上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
四、多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不断取得新提高,需要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反思是何等重要。没有反思,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能弥补教学中的失误,也能记下自己教学中的“金点子”,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因此每位教师只有多写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加速器。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
第四篇: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素质教育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契机。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整体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枯燥讲解,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愉悦、自由、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学,树立生本教学观,让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活动,参与学习过程,享受学习乐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体现趣味性,让学生快乐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快乐学习,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主线。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来主动学习。
1.生动故事。每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所以,我们要将教学与故事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后面的教学产生更大的期待。对于故事,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收集,也可以自己创编。如汉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从网上收集资料,将每一个汉字与故事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来学习汉字。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2.趣味游戏。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设计一系列的语文游戏活动,可以集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在玩中学会更多。如形近字、多音字等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字集中到一起,让学生将生字宝宝送回家,让学生在做游戏中来加深对这些字音形义的理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眼()、()天、()况、()洁、()进,让学生将“睛、晴、请、清、情”这几个形近字送回家。
二、体现形象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还未形成抽象逻辑思维,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自于直观事物,获取信息的种类也主要是感性材料。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知识的抽象性间的矛盾,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只能是机械地记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将那些小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层含义与事物本质寓于形象直观的事物中,引起小学生的关注,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课本插图、图片、照片、多媒体等来向学生展现直观的事物,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来获取感性材料,从而为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1.插图。现行教材图文并茂,许多课文都配有大量形象直观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这些课本插图。与文字相比,插图更具形象性,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更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获取更多文字所不能传达的信息。如写景类文章,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使得学生并不能通过阅读直观地感受到山水的秀丽,也无法感知作者的热爱。而通过展现相关的插图、图片等,学生就可以将优美的语言与美丽的景物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景色的优美,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2.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更能形象直观地展现相关信息,刺激学生视觉与听觉,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能将文本形神兼备地展现出来。尤其对于一些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历史题材类文章,通过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向学生展现那段真实的历史,使学生如临其境,让学生将文本的理解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影视剧片断。这样不用教师过多地描述,学生就可以从影视剧片断中直观感受场面的壮烈,感受扫壮士的英勇,从而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主题。
三、体现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由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以教师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能以讲解与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而是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与独立的思,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让学生充分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将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用读架起学生走向作者内心世界的桥梁,让学生在读中得到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
2.让学生独立思。读与思是一个整体,读书重在思考,只读不思是没有效果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将读与思结合起来。读并不是简单地在头脑中还原作者所描述的生活与场景,而是要将作者所描述的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才能产出更多的独特见解,从而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责编 张翼翔)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导学生与书籍合作
当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后,经过初步的阅读,他们会在对课文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产生许多疑问,有些问题,例如生字词语的不理解,可以从课后的注释中得到解答,而有些问题却从课文中无法得到答案,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就需要去查阅资料,学会与课本之外的书籍进行合作,提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帮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学生不理解秦王为什么会以十五个城池的代价来换取和氏璧,击缶与鼓瑟如何能分出优劣?这些问题就需要去查阅相关书籍,通过查阅,学生知道了和氏璧的来历,缶与瑟雅俗之别,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再例如学习《古诗四首》时,为了理解每首古诗的含义,学生找到作者的其他作品、生活时代,体会其创作风格,找到同一类型诗作对比,进一步体会诗意,对于诗作的理解就更透彻了。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学生是主动的一方,他们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解答自己的疑惑,这种合作培养了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打破了以往学习中局限于课文内容的狭隘性,是今后学习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二、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
如果说在学生与书籍的合作中学生是主动的一方,书籍是较被动的,合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那么,这里谈到的第二种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合作,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1)第一个层面就是生生合作。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遇到与人的交际、合作,怎样与人和谐的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生合作是一个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的途径。生生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合作,交流有限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资料库、知识库。例如在学习《林海》一文时,有的学生搜集了老舍先生的有关资料,有的学生搜集了有关兴安岭的资料,如物产、地理、地貌、历史和现状,还有的学生搜集了文章的出处(原文),通过生生交流,三种不同方面的资料汇集在一起,使每个人的资料更全面了,更全面地去了解课文。生生合作的目的,还在于交流不同的看法、认识,最后达成共识,或是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以《林海》一文为例,老舍先生对于岭有这样一句描写:“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让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在小组学习中,不少组对这句话进行了分析理解,有的人认为通过一个“点”字写出了岭的温柔;有的人认为写出了岭的千姿百态;还有人认为写出了岭的连绵起伏,为林海的“海”字做了铺垫。通过交流讨论,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同时也领悟了老舍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力。并达到了生生合作的第三个目的: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加以分析、整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一个人想取得长足的进步所必需的人格素质。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还可以表现在师生合作关系上。在合作中,教师既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也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参与者,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促进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预习,通过自学初步感知课文。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我走到学生中,无意间听到这样一个问题:“军需处长怎么样也是一个官,怎么可能将军会认不出他。”顿时我有了感触:事先我都没有注意到这点,学生比我观察地仔细。后来我就加入到这组同学当中,跟他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在文中找到答案,“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是积雪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一时之间将军没能认出来。在师生合作中,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尊重与信任,树立自信,并把这份信任与尊重带到生活中,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三、培养学生与社会、与自然的合作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课外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里与社会、与自然合作,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语文能力得到无限制地发展。
现行语文教材中介绍祖国风景名胜的文章也很多,如《鼎湖山听泉》、《迷人的张家界》、《松坊溪的冬天》、《林海》、《草原》等,我有机地将这些文章结合在一起,开展了以《江山如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到自然中去寻找,去感受、去陶冶,再通过写写、唱唱、说说、画画等形式表达出心中对美丽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电脑深受学生喜爱,为此,我们开展了《走进电脑》的单元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安排了电脑百科、网络新干线、网络迷人防上瘾等系列活动,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亦乐乎。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里面有许多的学问值得学生去研究、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合作的内容。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和悟出新的道理,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境生成学习目标、生成活动主题、选择能满足学生亲历性学习需要的活动方式,使学习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帮助学生更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只有我们老师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拥有更强的活力,也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有效的学习到更全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