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方略
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方略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一堂课仅有四十五分钟如何在这短时间之内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自己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和关注的一件事。一堂课是否成功主要看效果即学生是否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他们学习的兴趣如何。我们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有几点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多媒体重现历史
多媒体具有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感性认识,保持持久印象的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模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 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录像,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片中我强调日本近年来一直否认这段历史并且军政要人连年参拜靖国神社,学生们情绪高涨互相交流自己课下所找到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来证实日本罪恶,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讲《社会生活的变化》时,由于学生是九零后一代,他们对新中国成立至八十年代的生活很陌生,我在讲课时如果把幻灯片用上缩小了学生的时代隔阂感,使他们通过改革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的变化对比,切实的感受到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利用归纳法总结历史
归纳法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是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综合结论的思维方法。历史上每一个时间段都有许多重大事件发生,许多事件反映的是同一个大问题,而一个政策在别的国家也得到应用,等等……历史上相同的类似的太多了,我们把这些相同知识点归综在一起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1949年发生的事件有: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南京、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四件大事共同反映 了近代化的探索这一问题。而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于1936年,曾对苏联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可是后来体制弊端越来越显露并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是由于二战后东欧包括我们中国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都采用了这种体制,结果东欧剧变,我国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幸免于难。通过归纳、对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学生把握住了学习历史规律,学起来更加轻松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调动起来。
三、利用讨论法活化历史
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我们知道,思考与疑问、置疑与探究、质疑与释疑都和问题密切相关。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问题讨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置疑解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利于激发学习热情,活跃思维,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问题讨论法,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在相互争辩中学习、在相互交流中进步,实现共同提高。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方式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交流多,教师提问多,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多,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题多。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大胆采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有效课堂。例如:在讲《难忘九一八》中的“西安事变”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讨论“杀蒋”“放蒋 ”从而领悟到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深谋远虑,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无形之中提高了课堂效率。还有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评价拿破仑等等。总之,问题讨论法教学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在运用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有针对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学生分析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并积极鼓励,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一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要配有适当的练习题、思考题,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采用图文结合法记忆历史
长期以来,历史学为维护其客观严肃性、叙事公正性,史学语言往往显得机械呆板,缺乏生动形象性,而不少历史教师在执教历史课程当中,也习惯于对历史知识进行简单的公式化讲解和分析,言必称“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看似科学实则干巴;学生不能不慨叹学习历史的枯燥与乏味,因此不少学生虽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教科书,因为历史离 现代较远,内容、知识点不易记忆。图文结合法把书本上的内容与相关的图片地图相结合,学习历史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如;讲北伐战争时配上战争形势图讲述起来就形象多了;再如长征,长征从哪个地方出发,一路穿越了哪些省份,两次会师在哪个地方。单纯的机械记忆比较枯燥易忘,而采用图文结合法教学效果相当好,很直观、所有的地点在地图上都可一一显现,学生学起来很省力,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采用图文结合把法西斯的扩张地图给学生展现出来使大家感受到法西斯的残暴和罪恶,更加珍爱和平,同时又掌握了本课内容。等等……几乎每一课都可以用图文结合来讲授。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认为太繁琐就抛弃图片,要认识到它的价值多加应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使我们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总之,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以上几种是我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我对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浅薄认识,拿出来与大家共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是教师关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了解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案实施做好准备,有的放矢,实际上,学习上出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知识掌握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可能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的问题,因此,不能舍本逐末,不重视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只是一味的强调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及时找到激励点,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二|、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教法。我认为,老师上课一定要有激情和幽默感。对工作有激情。我们的激情能感悟学生。幽默感应该是教师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尤其是我们英语学科,教师的个人魅力已是吸引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你的英语教学效率就高。作为老师,要适时放大学生优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运用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有一定的交际能力。不断的挖掘学生的知识深度,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不断的接触和认识新的事物。在课堂上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真正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自己探索知识的奥妙。
四、正面科学的评价
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信心学好。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范
凤
梅
2011年11月
第三篇: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本站推荐)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有中国历史兴趣的重要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学课堂教学经过了改革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就这些问题作简单的分析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求教于同行者。
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影响和阻碍中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有:
1、填鸭式。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客易产生疲劳。
2、陈旧式。有些教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片,没有电脑等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教学,从始至终都只靠教师讲述,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应试式。学生参加中考只有笔试,不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了适应学生答卷的要求,很多教师不注重训练,学生满脑子装的全是知识点和条条框框,语言能力很差。
4、厌教式。有些教师不能透彻地掌握教材,处理课文缺少灵活性,教学方法呆板,又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更新知识,长年累月地重复这种教学,感到厌烦。另外,有些教师教学任务重,还有中考压力,一天忙于教学等事务之中,时间一长,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5、厌学式。学生学习死记硬背,加上作业过多,越学越吃力,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害怕、厌恶甚至抵触的情绪。
我认为本次培训要解决的重点就是:了解网络课程培训的详细内容,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确定了总的工作目标和方针。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山区孩子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把握好每个年级的重点,处理好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求。并且为目标而努力付出,为山区的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为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异做出贡献。
通过网络课程的培训,我们的预期目标还是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了解和掌握。我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在培训中找到更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四篇: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
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
姓名:
石增磊 职务:
中学二级教师 单位:
汤头沟镇中学
电话:0314-7329596 *** 通信地址:河北省隆化县汤头沟镇 邮编:
068155
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
隆化县汤头沟镇中学
石增磊
摘要: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把握有效教学策略,勇于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有效教学
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课在当今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的地位,虽然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途径很多,但都不完整、不系统,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主要还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获得,所以课堂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挖掘各种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前提。
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所有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与学的这种互动关系告诉我们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进行创新性活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现教学互动效果,激励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让其创新思维不断地开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共享特点,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积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挖掘材料,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其独立地、全身心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望中不断取得成功。
二、精心管理,因材施教,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精神愉悦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会学得更有效。学生智力因素、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相差较大,于是我在注重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法,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克服现代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生现有水平的矛盾。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编排,每节课制定不同的主题,再将主题分解为一个个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但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任命这些学生为教师的小助手,采取分组教学法,使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中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种分组和互助式的方法,使平时很难完成的教学任务变得迎刃而解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图像、文字、声音、动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这种技术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清晰化,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有效地位教学服务,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合理优化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叙事潜能,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注重师生的互动关系,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运用的媒体技术授课,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现代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它改变了原有教师讲和教师操作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的模式,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打破原有多媒体课件由教师制作并控制的常规,学生参与制作和演示,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课上或课余时间与教师一起制作相关的课件资源,然后由学生讲解,这样既体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要求,更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尝试使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教学手段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的课堂要求。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思维导图的使用能丰富教学手段,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制作、动脑思考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思维导图的个性化创作,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教给学生使用,学生在预习或者复习时,借助这种工具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同样思维导图的制作也可以运用在合作学习上,在合作学习中,由小组成员共同创建的思维导图往往更适用于多种情境,在各种教学情境下,小组成员对思维导图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共建来进行协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基础教育的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对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也不会停止,为此提供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把握有效教学策略,勇于探索和实践,就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第五篇: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方案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研 究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按照“典型引路,分类推进,全面实施,整体提高”的工作思路,促进有效教学向纵深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全县基础教育管理水平。
二、课题界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教得有效和学生学得有效的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水平和理论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研究内容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资料分析法开展研究活动。
1、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2、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随堂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在我校开展的“同课异构”、互
动评课等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沙龙、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5、资料分析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和观看名师课堂实录,有目的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有效教学的规律。
六、主要措施
1、成立“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组,由教研组长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地开展研究。
3、教研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
①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②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筛选出能用以指导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同时学习有关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课题研究经验,寻求借鉴。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方案。
③填写课题审请议定书。
④做好部分文献研究和调查工作,为实验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
⑤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提出的有效课堂教学一般模式进行初步研究。
2、实验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5月)
①继续搜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研究,进一步完善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提出有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并进行理论层面上的研究。
②编制调查问卷,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学习的情况以及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征求学生对“有效课堂”基本模式的意见与看法。
③召开课题组会议,共同商讨不同课型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
式,研究课堂教学和实验验证的具体方法和思路,以及应该注意的共同性问题。
④课题组研究人员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验验证和探索,进一步修正完善教学模式,形成模式运用的操作方略和成功经验,同时共同研究模式运用的评价问题,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制度。
⑤课题组研究人员总结研究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各种形式及会议的交流,争取有更多的研究论文发表和获奖。
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题研讨会、成果报告会、经验交流会,交流课题研究情况,总结研究经验,修正方案,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3、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①整理学习材料、统计实验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汇编论文集和教案集,各种材料按要求归类装订成册。
②撰写课题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
③邀请有关教科研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本课题进行鉴定。④参加课题评奖活动及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
八、预期成果
积累优秀案例、定期编辑、展示教学成果资料。积极推荐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论文参加省市各级教学论文评比,并争取在省市以上刊物上发表。
九、呈现方式
1、组织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撰写教学论文、教学随笔,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2、总结出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
3、资料汇编:《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
十、组织机构
组长: 郭焕清
成员: 杨金敏 赵莉 涂怀林 董合云 邵勇
双南小学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