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时间:2019-05-13 04: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第一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回民学校 石惠霞

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它在于激励和引导学生。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基础。传统的历史课导入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这种复习导入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但往往缺少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因课而导,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历史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导入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悬念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程度大,变化性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秦的统一》这一章时,笔者先问学生:“大家知道秦始皇吗?”学生几乎是齐声回到:“知道。”又问:“大家知道秦始皇手下有一员大将叫蒙恬的吗?”看过电视的同学马上回答“秦朝的开国神箭手”,“勇猛过人”,“智慧过人”。再问:“他驻守什么地方,你们知道吗?”同学们大都不发言了。笔者马上拿出准备好的地图,对同学们说:“看,他曾驻守在我们黄河对面的陶乐一带,当时称河套地区,还在黄河上搭过浮桥,军队可以从桥上直接开往黄河对面。到过地处陶乐的兵沟旅游胜地吗?那儿就有关于大将蒙恬戍守河套地区的记载”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就越想知道更多有关秦朝和秦始皇的故事。这样,课堂教学就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图像地图导入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学的手段,把书本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课堂教学的“导入”变得生动有趣。如在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时,笔者把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照片呈现出来,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喊出来,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国家最早的历史吗?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吗?”大家有回答“日本的”,有回答“印度的”,也有回答“中国的”。笔者指着画面和地图说:“日本的历史源于1世纪太晚了,我们国家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都比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晚。运用历史图片、地图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爱国家的情感。

三、歌曲导入法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往往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是最迅速而又最快地打动人心的艺术。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大都喜爱唱歌,所以用歌曲导入新课,既新颖又最容易赢得学生的共鸣。如在讲抗日战争有关内容时,笔者播放音乐《保卫黄河》。这首激昂的歌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手段,以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在抗战日益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不屈的斗志,不怕流血牺牲,勇于坚持抗战,最终取得的抗战的伟大胜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这种昂扬的激情,一下子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一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四、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尤其受到初中学生的喜爱。利用集中反映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诗词导入新课,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元朝的统治》一节时,课堂伊始,笔者就用配乐诗朗诵起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文天祥为抗击

元军而率南宋军民英勇奋斗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又使孩子们为之钦佩。特别是当学生听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一起跟着朗诵起来。在这种崇高的人格感召下,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大家迫切地想在新课中了解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背景。

五、故事导入法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疯狂侵华史、罪恶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和前赴后继的奋斗史。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奋发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会为“卧薪尝胆”的勾践、“东山再起”的谢安、“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生发各种感情,在接受心灵洗礼的同时产生各种积极的体验。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这样就会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境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历史课文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最佳的方法导入新课,从而使新课导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本站推荐)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有中国历史兴趣的重要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学课堂教学经过了改革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就这些问题作简单的分析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求教于同行者。

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影响和阻碍中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有:

1、填鸭式。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客易产生疲劳。

2、陈旧式。有些教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片,没有电脑等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教学,从始至终都只靠教师讲述,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应试式。学生参加中考只有笔试,不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了适应学生答卷的要求,很多教师不注重训练,学生满脑子装的全是知识点和条条框框,语言能力很差。

4、厌教式。有些教师不能透彻地掌握教材,处理课文缺少灵活性,教学方法呆板,又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更新知识,长年累月地重复这种教学,感到厌烦。另外,有些教师教学任务重,还有中考压力,一天忙于教学等事务之中,时间一长,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5、厌学式。学生学习死记硬背,加上作业过多,越学越吃力,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害怕、厌恶甚至抵触的情绪。

我认为本次培训要解决的重点就是:了解网络课程培训的详细内容,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确定了总的工作目标和方针。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山区孩子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把握好每个年级的重点,处理好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求。并且为目标而努力付出,为山区的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为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异做出贡献。

通过网络课程的培训,我们的预期目标还是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了解和掌握。我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在培训中找到更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三篇:浅谈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导入

浅谈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导入

摘要:本文以教学的有效性为原则,从课堂教学导入切入,剖析了当前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教学的时代背景,提出有效的地理教学的概念,分析其特点。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践,归纳总结几种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导入。

关键词:教学导入

有效性

课堂教学

长久以来,作为高中阶段唯一一门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地理学科教学一直受到了“不讲理”的评价与各种诟病。有老师甚至这样形容:每一堂地理课,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穿行,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认为这样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也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这种“不讲理”的地理课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必然要从多种角度进行反思和改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导入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一、何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

教学的有效性是中学教育的核心,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其有效性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尤为重要。目前,在学术界,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一种策略。持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观点的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也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有目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第一,有效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第二,有效教学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和基础的;第三,有效教学是以提供或创造适宜的学习条件,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为核心的;第四,有效教学是以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结合点为学习内容的;第五,有效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评

价标准的。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对一堂课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才是有效的导入呢?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导入”应该是教师通过有效地、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设计,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和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在课堂的开始就得到充分热身的导入。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第一,有效的教学导入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第二,有效的教学导入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和基础的;第三,有效的教学导入是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有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之间的共鸣点为基础的;第四,有效的教学导入是具有很强导向性的。第五,有效的教学导入注重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

二、几种常见的有效的教学导入。

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说明有效教学导入的几种类型。

1、本土化的教学导入.

学生之所以在导入环节就对课堂失去兴趣,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课堂导入与学生的生活无关,勾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这也与“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相违背。本土化的导入贴近生活,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笔者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这一章结合成都市实例,进行导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整个章节的导入时,笔者运用了成都市给我们日常生活所提供的种种服务的图片,交通的有:火车北站、地铁1号线、公交车;餐饮的有学校门口的徐老八和怪味面;学习的有我校成都七中;娱乐休闲的有欢乐谷;文化底蕴的有武侯祠、锦里等等,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再现,在生活的熟悉感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抱着极大地兴趣投入课堂的学习中。

2、热点事件教学导入。

热点事件往往是近期内大众关注的焦点,作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高中学生,他们的信息同步率基本上和普通大众无异。对于当下的时事热点,他们同样

很关注。例如黄岩岛事件、神州9号、欧洲杯等等。笔者在课堂导入时候,也常常运用切合教学内容的时事热点进行导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地理校本选修课《人与自然——地缘政治学》的导入时,笔者运用最近沸沸扬扬的黄岩岛事件的始末视频作为导入,随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激烈地讨论,学习效果不言而喻。在学习《人口合理容量》的时候,运用全球人口突破70亿作为引入,成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教学中,笔者运用成都今年的城市热点“北改工程”作为导入,让学生结合生活观察,从成都市内部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入手,思考:“为什么要北改?”“又该如何科学北改?”两个问题,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被调动之后,开始新课学习,学生保持了非常高的课堂专注度。

3、趣味至上教学导入,趣味至上的教学导入是指趣味性强,但同时兼顾学习内容的导入。简而言之,就是趣味性突出的导入,要让学生在课堂开始的短短2、3分钟的时间内,思维活动和注意力的集中度都提升到一个适宜学习的程度,那么“幽默风趣”的教学导入无疑是不二的选择。

例如,在进行《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学时候,为了将这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显得更加的有趣味性,笔者运用了热门节目《壹周立波秀》2012年关于人口话题的一小段视频,在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的“调侃”与“讽刺”下,人口话题变得不再严肃,不再啰嗦,反而在一次次笑声中,课堂的氛围被成功营造,学生的学习状态被成功激活。

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班级实际和自身风格创造出更适合自己教学的、原创的趣味性导入,那样的效果不言而喻。当然,古人云:“君子善假于物也”。借用幽默的视频、笑话也很不错,不过,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4、情景创设教学导入。

情景创设式的导入一直是各位教师多年来推崇的导入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的一开始,通过教师的有效设计,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情感、思维引入到特定的场景之中,这种思维活动本身就极为符

合人的认知规律,在未知或者情绪活跃的情境中,人的好奇心,或者情感上的共鸣会完全被调动,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

例如,在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中,笔者运用生动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方式,重现传奇海难泰坦尼克的场景,将学生引入到海难的情景中,去思考:“泰坦尼克为什么会撞上冰山呢?”学生的回答很多,思维很活跃,有的说:“水推的”,有的说“风吹的”,还有学生说“太阳晒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的积极性已成功被调动,此时已经是“学生要学”,一堂有效的地理课就成功了一半。

5、文化底蕴教学导入。

文化底蕴式的教学导入,是一种走“小清新”路线的教学导入。看似文艺,易得学生喜欢,其实操作难度系数不低,而且教学效果不一定达到,在这里提出旨在供大家探讨指导,以待完善提高。个人认为运用诗词当中的地理现象作为导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地理之美,培养审美情操。

例如,笔者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时,运用戴望舒的《雨巷》作为导入,让学生体会梅雨的缠绵、寂寥之美。进而追问为什么雨巷的雨不是倾盆大雨,不是一场阵雨,而是绵延不绝、寂寥如丝的雨?进而进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

个人认为要运用文化底蕴式的导入,教师个人的文学修养和美学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教师个人的气质是否文艺也会给导入加分。他对教师的朗诵能力也有一定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如果在特定的地理知识点,教师又非常有积累的情况下,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6、视觉冲击教学导入。

与文化底蕴导入相对,视觉冲击教学导入是一种相对重口味的导入。地理学科本身都是和图分不开的,而地理图片本身就具有图片所具有的一切特质。那些美得让人震撼,或者罕见得让人震撼的图片,总是能够在上课之初,让一片喧闹的教室归于宁静,这个时候,就该教师入戏了。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震撼效果所

带来的视觉冲击,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全部学生的注意力,我想着这是任何老师所乐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找到这样的材料,一般来说在自然地理部分这样的图片比较多;而在人文地理部分,主要集中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部分的一些人地关系矛盾激化的反面的图片或者视频。

例如,在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课,教师可以运用世界和中国著名山川的美丽图片制作短片,配上音乐,一定能够让学生震撼;在学习必修二第六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用奥斯卡获奖纪录片《海豚湾》中日本人屠杀海豚的片段,一定会让学生在视觉和情感上受到双重震撼,当学生内心悲天悯人的同情心被勾起的时候,人类天生的改变世界的基因就开始“表达” 了。学生就会产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欲望,因为他们需要了解更多,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了血红色的海水,因为他们听到了海豚那一声声悲惨的哀鸣,因为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要改变世界!

以上就是笔者对有效的教学导入的一些看法。个人认为终归到底,教学导入还是要备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去思考:什么是他们最想在地理课堂上了解的?能够做好这一点,你的教学导入必定是有效的,而有效的地理课堂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4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4 [3]周慧《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6

第四篇:浅析生物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艺术

浅析生物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艺术

蔡志娟 扶余县增盛镇职业中学 邮编131206

摘要: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而“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生物 课堂教学 导入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等作用。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经我的教学实践发现,富有艺术的导入的确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把这几种导入艺术作简要的介绍。

一、问题导入的有效艺术

人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在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法导入虽是一种传统的导入方式,但却是卓有成效的。

如:“植物体的组成”一节内容,我先提出一些递进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习兴趣。提问:“绿色开花植物有那些器官?其中生殖器官是那些?营养器官是那些?”学生回答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前三者与营养有关,后三者与生殖有关之后,接着问:“那么果实和种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讲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艳丽的鲜花谁不爱;收获的果实和种子谁不喜。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花的结构密切相关,学生必然心切切,急待步入花的海洋去了解花的结构,探索开花后能结出果实和种子的奥秘。这样,学生去解剖、观察桃花,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学习效果甚佳。

二、娱乐导入的有效艺术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导入,如: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等,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

1、猜谜语

关于生物的谜语很多,以一则谜语来导入,能立即点明学习的对象,进入主题。同时学习的针对性强,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学习“昆虫”一节时,我先出了一则动物谜语:“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学生立即猜出是螳螂,随即出示螳螂的图片,并设问:“同学们可能都知道螳螂,但你知道螳螂是怎样捕捉小虫的吗?它在运动时有什么特殊的‘技能’”。这样主题鲜明地引入对“昆虫”知识的学习。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恰当地运用到生物学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上“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时,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实现。头戴不同头饰(代表不同动植物)的几位学生隆重登场,他们之间按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绳子相连。很快,一条条的食物链呈现在同学面前,错综复杂的食物链较之成的食物网也随之出现。借此教师指出:在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可以充当多种角色,它能吃多种动物,也能被多种动物所吃,各种动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学生带着表演后的愉悦感,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3、讲故事

关于动物的小故事很多,通过让学生讲他们熟悉的动物故事引导入题,不失为一种新颖而富有创意的导入方式。

如:“小猫钓鱼”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则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他最后讲到:“小猫集中精力,全心钓鱼,终于钓起了一条大鲫鱼!”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鲫鱼(放在装水的水槽里)就能立即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直观、生动而又形象。又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能把同学们带入了去探究两栖动物知识的激情之中。这些小故事能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且寓教于乐,还能培养学生做事专心致志,遇到问题不耻下问,对锁定的目标去努力地不懈追求等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教育教学效果奇佳。

4、唱儿歌

儿歌是中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文学形式,学生唱着儿歌在回忆童年的乐趣之时,自然引入新的学习对象。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可爱的形态,这样导入,其乐融融,缩短了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学生由喜欢兔子到对兔子的一切产生好奇,达到学生愿学、乐学之效。

三、直观导入的有效艺术

教学中利用直观的教具、学具,直观展示学习的材料,既烘托了学习的气氛,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又使知识的可接受性强。这是生物学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式。几条蚯蚓、一朵桃花、一个蝗虫的形态结构

模型、几张挂图、一段“青蛙捕虫”的录像、一件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都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实验导入的有效艺术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导入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以蚯蚓为代表学习“土壤中的生物”知识前,布置学生每人挖掘几条蚯蚓,上课时学生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方式,继而进入课题。又如: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时的结果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老师可告诉学生这是因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学生必然产生“二氧化碳是从哪儿来的呢?”的疑问,导入学习“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新知识。

五、说课导入的有效艺术

授课之前,用投影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向学生阐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并向学生说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即向学生交待怎样去看书、怎样去观察思考。然后,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即可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的迁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下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是实现高质量生物教学的具体化,对于课堂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提到的是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创新,让导入更加艺术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基本功教学-课堂导入和演示技巧

第五篇:《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学习反思[最终版]

《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学习反思

绵竹市齐天学校杨玉萍

在“国培计划”网络学习的平台,参加了中央电教馆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组织的“灾区教师培训”的网络培训,通过观看典型案例视频资料,阅读相应电子文字资料,与小组学员一起交流、讨论,收获很多。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深刻理解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的涵义,“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有效课堂导入,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的思维立即进入教学情境,教学也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可以说,有效的课堂导入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一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导入,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条件不同,导入也必然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恰当、合理、巧妙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识得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导入的方法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我认为值得反思的是:

1、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部分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他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的班级也要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特点而定。

3、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5分钟为宜。课堂导入的目的是帮助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其相关知识,同时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果导入的时间过长,不仅导入本身会显得冗长,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把这次培训所学的理念和方法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载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 有效导入,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为激起学生兴趣,集中注意,明确学习方向,方便学生自主建立知识间联系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数学......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共五篇]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新颖、成功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

    浅议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全

    浅议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而且心理......

    课堂教学的如何导入

    课堂教学的如何导入 一、 导入的作用 ‚万事贵乎始‛。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列夫•托尔斯泰也说......

    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方略

    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方略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一堂课仅有四十五分钟如何在这短时间之内借助于......

    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设计

    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设计 摘要:2012年5月8日至5月9日,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响水中学组织了主题为“关注教学设计 提升课堂品位”的高中基础年级历史学科教研活动。本文围......

    实施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的浪潮下,要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生的能力就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站在生命层次的高度,运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先进的教......

    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导入

    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导入 严惠 成功的教学就是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导入环节作为课堂的开端,理想的状态在于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摈弃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