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全

时间:2019-05-12 11:5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全》。

第一篇:浅议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全

浅议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而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

历史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因为成功的导入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成功的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充分集中起来,因为影响学生上好新课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课间十分钟休息过后仍然未能安定下来,还有课前教室内外的偶发事件,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等。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入艺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叙述、直观性的视频画面和启发性的问题等方式给学生一些恰当的、较强的信息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绪和活动,把兴奋点转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迅速从非学习状态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成功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皮亚杰说过: “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效果,必须在导入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再次,成功的导入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导入是课与课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巧妙的导入设计,可以在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自然地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最后,成功的导入有利于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每一节历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是不同的,通过导入,教师可以清晰地阐明本节课、本子目的教学目标和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形成学习期待,自觉地以教学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入,它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近年来,我做了一些导入方法的尝试,力求用新颖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具体做法有:

1、结合时政,设置悬念导入。

例如:学习《美国的南北战争》这课时,从当前时政入手,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今天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最感谢谁吗?”,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纷纷猜测“美国总统奥巴马最感谢谁”,此时抛出答案“奥巴马最感谢的人是——林肯,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本课寻找答案。”这样的导入从当前时政入手,缩短了历史时空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复习提问导入法。

例如:在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课时,提出问题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性质、结果”,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目的打倒了吗?”,再顺势提出“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争夺从战场上转移到了会议桌上,形成战后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有利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把握历史线索,又有利于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突破难点。

3、引用成语典故导入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财富,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有点睛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史中可引用的成语很多。如:春秋争霸时期的“一鸣惊人、卧

薪尝胆、问鼎中原。”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孙武的“三令五申”、班超的“投笔从戎”、祖荻的“闻鸡起舞”、项羽的“破釜沉舟”、淝水之战的“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等等都可以作为“开场白”导入新课。这样能加深对历史的记忆。

4、借助音乐作品导入

歌曲、诗词等文艺作品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适当引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如我在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之前,先播放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悲壮、愤恨、沉重的歌声将学生带入了七十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踏入东北领土,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发出强烈的呼喊!随着歌曲的结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借此导入新课,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听课,效果良好。

5、利用文物、模型及课本的插图、图表和其他直观教具导入

文物、模型及其他直观教具能帮助学生再现历史现象,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状态。如讲《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之前,我带去了文房四宝,先问学生文房四宝指哪些东西,然后一一向学生展示了毛笔、墨汁、宣纸、砚台四种实物。接着再问学生这些东西用途是什么,学生回答写书法、作画。王羲之、顾恺之就是用文房四宝写了《兰亭序》,画了《洛神赋图》。以此导入新课,学生兴趣很浓。

6、故事导入

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中学生大多爱听故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如将商鞅变法时,讲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个改革家在变法前,担心人民不相信,就在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城北门,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很奇怪,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后又下令把赏金增到五十。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城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说明政令一旦下达,就坚决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以此故事就引入新课——《商鞅变法》。

总之,历史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无论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中导入语要语言简练,占用时间不能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

第二篇:浅谈历史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历史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课程倡导历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从内容到形式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除了正文部分外,教科书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取了许多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献资料、注释等史料。这些史料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对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情感,促进道德修养的提升,形成多元意识是大有裨益的。因此,用好历史史料,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翻开新编历史教科书,一篇篇精彩的导言,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献资料,大大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史料,精心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文,导读框中引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体会画中人温柔、宁静的微笑中散发的人性的魅力,感悟画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作品所彰显的强大生命力。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历史史料在这一课中就有十多处,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它们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来探求历史的真相,寻找历史的规律。

二、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中学生很难理解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十万年前人们的生存状态,再加上中学生的心理、智力水平发展有限,领悟历史的能力教差,便一知半解地死记硬背教材中已有的结论,这严重制约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的历史学习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历史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鸦片战争》一文,对鸦片大量输入中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文中引用了歌谣《炮子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奏折、《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英国鸦片走私船等丰富的图文史料。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些图片、歌谣、统计表,发掘其内涵,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正文内容,学生就不难理解鸦片大量输入中国,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教学实践证明,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史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和时空概念,获取正确的历史知识,还能使他们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归纳、分析、判断、综合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史料教学对于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学习《汉谟拉比法典》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法典的条文来了解法典的内容,从而认识法典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比让学生记住教科书上的结论效果更好。

新教材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许多制表、填图、填表的训练。例如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上填写南昌、井冈山根据地的位置;描出秋收起义队伍向井冈山进军的路线。在《红军长征路线图》上找出瑞金、遵义、吴起镇的位置;数一数红军长征走过多少个省等等。教学中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边学边做,这样的训练既使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史料教学还是构建探究式课堂的桥梁,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就必须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接触史料,通过阅读、分析、鉴别,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史记》和《宋书》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不同的描述,学生通过对这两段史料的比较、分析、探究,再结合课文内容,就不难得出结论。

四、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之一。历史教材中蕴涵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相对于抽象的文字表述而言,历史史料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更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例如近代史上《邓世昌》、《孙中山》、《林则徐》、《李大钊》等爱国者的历史图像很丰富,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正文内容,对他们的爱国事迹进行生动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当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灾难的时候,总有不少先进的中国人以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己任,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中还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也是情感教育的极好素材,例如从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中感悟其铮铮铁骨,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体验生命的意义,激励学生思考如何善待人生、珍惜人生;从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中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

总之,历史史料以其生动详实、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以图育情、以史为鉴,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明白事理,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提升道德修养。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情景导入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情景导入的作用

祁万里

课堂教学就跟小说一样,要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部分,其中课堂导入就像小说的序幕和开端。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常常会贯穿整个课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具有以下作用。1.吸引注意

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处于课间的放松状态,兴奋点不一定都在课堂上,注意力会游离在外,这时候教师直接授课,教学效率必定会降低。教师必须用精彩的导入将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率越高;注意力集中越持久,课堂效果越好。2.激发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被动接受在记忆时长和理解程度上远不如主动学习获得的知识,有趣的课堂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总结、理解、接受。激发学生对某个知识的兴趣,甚至会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比如陈景润就是小时候听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并为之奋斗,最终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3.开拓视野、拓展思维

历史典故、寓言笑话、传说故事、演示实验等内容的课堂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问题情境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促使其不断探索和思考。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学生思维。4.明确课堂目标

很多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明确当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当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目标后,会激发其学习动机,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会理解、支持和配合教师的教学;会恰当地调配自己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5.设置伏笔

优秀的课堂导入会为整节课甚至整个章节、学科的学习设置伏笔,整个课堂会围绕这个伏笔展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次有序且精彩地演绎下去,导入中的伏笔引导学生去寻求答案,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最终解决好问题、处理好矛盾,整节课堪比一篇优美的小说,环环相扣、别具匠心、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最终豁然开朗,令人回味无穷。6.沟通师生的感情

初始阶段的课堂导入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第一印象。教师的字、话、肢体语言甚至穿衣都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初始阶段的课堂导入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情感通过课堂导入进行交流,也会加强师生的了解。“亲其师信其道”,只要学生信任和尊重教师,必定会激发学生对其所任教科目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更加巩固和加深这种感情,从而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回民学校 石惠霞

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它在于激励和引导学生。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基础。传统的历史课导入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这种复习导入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但往往缺少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因课而导,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历史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导入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悬念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程度大,变化性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秦的统一》这一章时,笔者先问学生:“大家知道秦始皇吗?”学生几乎是齐声回到:“知道。”又问:“大家知道秦始皇手下有一员大将叫蒙恬的吗?”看过电视的同学马上回答“秦朝的开国神箭手”,“勇猛过人”,“智慧过人”。再问:“他驻守什么地方,你们知道吗?”同学们大都不发言了。笔者马上拿出准备好的地图,对同学们说:“看,他曾驻守在我们黄河对面的陶乐一带,当时称河套地区,还在黄河上搭过浮桥,军队可以从桥上直接开往黄河对面。到过地处陶乐的兵沟旅游胜地吗?那儿就有关于大将蒙恬戍守河套地区的记载”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就越想知道更多有关秦朝和秦始皇的故事。这样,课堂教学就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图像地图导入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学的手段,把书本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课堂教学的“导入”变得生动有趣。如在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时,笔者把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照片呈现出来,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喊出来,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国家最早的历史吗?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吗?”大家有回答“日本的”,有回答“印度的”,也有回答“中国的”。笔者指着画面和地图说:“日本的历史源于1世纪太晚了,我们国家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都比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晚。运用历史图片、地图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爱国家的情感。

三、歌曲导入法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往往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是最迅速而又最快地打动人心的艺术。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大都喜爱唱歌,所以用歌曲导入新课,既新颖又最容易赢得学生的共鸣。如在讲抗日战争有关内容时,笔者播放音乐《保卫黄河》。这首激昂的歌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手段,以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在抗战日益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不屈的斗志,不怕流血牺牲,勇于坚持抗战,最终取得的抗战的伟大胜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这种昂扬的激情,一下子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一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四、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尤其受到初中学生的喜爱。利用集中反映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诗词导入新课,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元朝的统治》一节时,课堂伊始,笔者就用配乐诗朗诵起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文天祥为抗击

元军而率南宋军民英勇奋斗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又使孩子们为之钦佩。特别是当学生听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一起跟着朗诵起来。在这种崇高的人格感召下,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大家迫切地想在新课中了解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背景。

五、故事导入法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疯狂侵华史、罪恶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和前赴后继的奋斗史。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奋发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会为“卧薪尝胆”的勾践、“东山再起”的谢安、“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生发各种感情,在接受心灵洗礼的同时产生各种积极的体验。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这样就会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境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历史课文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最佳的方法导入新课,从而使新课导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研究》结题报告

京山永隆中学 杨希平电话:*** 摘 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师生的信息素质明显提高,教育信息观念普遍形成,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并且学校分阶段建立起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教师能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并且归纳出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历史 课堂教学 作用 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多媒体技术可以说给传统中学历史教学带来了一股新世纪的春风,它推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和深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论逐渐建立,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媒体教学则有利于改进传统历史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将图形、文字、声音、影像有效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在促进中学历史教学信息化和和现代化的同时,也引发很多问题,主要在四个方面。

教师方面:教师主导体地位缺失,从过去的教师“满堂灌”到现在的“满堂多媒体灌”;抛弃传统教学,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完全忽视传统板书教学。

多媒体方面: 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盲目追求多媒体设计的高技术含量,装点教学过程,不重视教材与多媒体的整合;整个教学以多媒体为中心,学生和老师走马观花的欣赏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过大,不够精悍和简洁。学生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信息“轰炸”,加大了学生的负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不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成为课件的欣赏着,把兴趣停留在对图片影像上面,不能思考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面:脱离教材,材料过多。一些教师过分追求情境创新和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性注意不够。教学中媒体泛滥,一味追求课件色彩、字体、配音、动画等视觉媒体设计等方面的创新,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不擅长提出有层次性的问题,无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和相互评价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社会发展需要还是学生需要的角度,无论是从学校研究非常匮乏的角度还是从对个人教学探索发展需求来说,本课题的研究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的现状

教育多媒体技术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教育观念方面,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学习过程成为了信息获取、选择,进而进行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学过程无论在内容上、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应当从以教师为核心转为以学生为核心,由继承式教育转向创新式教育。在教育方式方面,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的特点,教学时间、层次更灵活,教学手段、资源更丰富,教学反馈、知识更新更及时,教学管理、互动与协作更高效。指导性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学习、个别教学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学模式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教学目标由维持走向创新,教学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由间接走向直观,教学方法走向个性化、多样化。

在学习方式方面,教育教学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的巨大的改变,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特征,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协作式”和“发现式”学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互动学习、资源型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将取代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但在现实中,多媒体技术资源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响远没有达到理论研究者所期望的水平,在学校,我们进行的学生访谈中,也发现所运用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不如理论推测的那样有效。我们仔细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学校校园网上提供的学习资源还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二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所需要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传统条件下的接受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是不足以应付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三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还没有对教育多媒体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没有探索出一种将教育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这一情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展开了将教育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从教师、学生、多媒体、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析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以提出有效多媒体历史教学的对策。为历史教师系统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和初中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学习提供借鉴,从而提高教和学的效果。另外,本课题研究所开发出的应用策略以及设计的案例、课件等,将为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由于本研究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可在条件具备的中学试点推广。

本课题研究将运用教育传播理论对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解决策略。教育传播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编码,然后通过媒体通道,把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传递给特定教学对象的一种活动。教学传播系统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媒体和教学信息四个要素构成,并通过六个阶段完成整个传播过程。教育传播理论家常用抽象的“模型”来解释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最具代表性的是“贝罗模型”。这种模型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部分: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这四个部分和教育传播的四个要素不谋而合,异曲同工,都注重传播中的四个主体。同时,模型着重显示每一个基本部分是由若干因素所构成的。这一模型说明了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影响和决定教学信息传递效率和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各因素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为了提高教育传播的效果,必须研究和考察各方面的因素。用这种传播理论来研究历史多媒体教学非常合适,因为在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媒体和教学信息四个要素始终贯穿其中,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可以清晰的分析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多媒体技术对历史教学的干扰,做到高效的多媒体历史教学。

四、研究与实践

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工作,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教育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拓展了教学、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得教学与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学校。教师可以利用最优的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但是要发挥这些多媒体技术的教育优势,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网络技术和技能。对此,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了培养教师运用教育多媒体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

1、通过信息技术科学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技术素养。培养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信息学科担负着主要的任务。而历史学科所需要的有自己特点的信息提取技能,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应当加以培养的,这就应该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

2、通过能够把教育多媒体技术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主体的生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多媒体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的根本性的变化,在对我校若干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教学案例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将教育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新颖、多样、合作、交互

新颖:利用网络备课,能大大丰富教师获取的信息,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样: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选择方面有了更多的余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多种媒体,以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觉通道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网络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施教和个别化教学,使得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得到更好的照顾,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发展的个性化。

合作: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使得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可以集众人的智慧和长处为我所用,从而大大提高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交互:在“在线学习”的课堂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可以形成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开放、广泛、交互、平等的讨论,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必然。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场所。

(2)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共享、个性、主动、互动

共享:学生能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资源,与整个世界共享资源和知识,学生的学习世界成为了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世界。他可以利用网络上所能得到的一切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选择机会。个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就自己的特殊问题向老师请教,展开讨论;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某些方面更为深入学习和探索,以求得个性的发展。个性化的学习,个别化的教学在此得以实现,这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主动:多媒体技术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具有明显的“非中心化”的特点,教学由“中心化”向“非中心化”的转变是网络课堂的核心特征。非中心化的“在线学习”模式,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但由于非中心化,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相对弱化,学生获取知识不再依赖于教师的分配和传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与反馈,也就是说,需要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学习主动性。互动:教育教学网络资源的课堂应用使得课堂形成了一个一对一、一对多、多对我的“网络”模式,互动活动的增加是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的外显特征,交互式、合作式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在这一学习模式中,学生学会了分享、合作、沟通。

我们的实践表明,将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能够有效地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其中对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它的最大的教育功效,它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同一被动变为主动多样,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创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创造,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把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日常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不能脱节,因为任何和研究工作都是基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法,调查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以进行阶段性的数据对比,它也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具体措施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

2)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3)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六 研究的结果

本课题总的预期成果除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和案例外,其它成果体现形式为:

1、教师能灵活地运用教育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并且归纳出一套将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和学习模式:(1)个别辅导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基于网络的CAI软件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通信来实现。个别指导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非实时地实现,也可以通过网上的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应用CAI软件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将CAI软件存放在网络教育资源库上,供学生自由下载到本地计算机,然后再运行该软件进行个别化学习。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在网上运行用Java语言编写的CAI软件。它可以实现软件的跨平台运行,内嵌在网页面中的Java CAI软件大大增强了教学材料的交互性与实时性。从而真正营造一个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系统。这种教学模式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一次编制CAI软件可以跨平台运行,供成千上万的学生同时使用,极大地拓展了教学覆盖的范围。第三种是在网络上应用CAI软件进行协作学习的系统。(2)讨论学习模式

讨论学习模式可以利用电子布告牌系统实现。这种系统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功能。一般是由教师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学科主题讨论组,学生可以在自己学习的主题组内发表言论,并能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实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人看到。这种学习过程必须由教师监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防止偏离当前学习的主题。学生参与讨论时,如果仅仅基于字符界面,则不能从多个感觉通道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而利用Java语言实现的讨论系统则可以加入更多的学习与控制因素,它支持多名师生参加讨论;支持学生选择对象,进行公开或私下讨论;支持共享白板功能,允许多个用户共享白板讨论共同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从而更加具有实用性。(3)自主探索学习模式

自主探索学习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该模式一般是由教师设立一些适合由学生来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发布,要求学生解答。同时提供大量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另外,还设有专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给予适当的启发或提示。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扭转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实现这种模式的学习,只要利用电子邮件功能便可实现,所以应用前景广阔。自主探索学习模式有四个基本要素,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只要将这些要素组织和衔接好,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中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过强的挫折感,为此要有比较灵敏的反馈系统,以便及时给予学生帮助。(4)协作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网络,由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2、课题实施,建立起了有自己特色的资源库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资源库不断吸纳本校历史教师创作研制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融合学校素材文本、动画案例、网络课程等教育教学资源,将优秀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电子教案等归整为一体,为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开发贡献个人的点滴智慧。学校建立的属于自己的课件制作中心和软件下载中心,把历史教师开发和制作的优秀课件容纳的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中,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充实,及时更新,从而陆续丰富学校历史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使之更能有效的辅助教学,让其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软件中心的成立和投入使用,使历史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教学所需的软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进教学效益。信息技术中心及时更新下载中心中的资源,使之能更好的辅助教学。

3、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大幅度提高 为有效实施实验课题,学校在硬件环境建设初具规模的形式下,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及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学校先后组织了以课件制作技术为核心的课件制作培训,共同探讨authorware课件开发技术,flash动画制作技术,powerpoint速成与提高;以图象处理技术为核心的photoshop常用图象处理方法,图象的抓取技术等相关软件的操作与使用;以电子教案为核心的frontpage网页制作技术,word提高应用技术;以数字化教学信息为核心的音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等。学校成立了培训小组成员,充分利用教师的业余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各种培训。现在基本全部教师都能制作自己的教学课件,自主丰富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结论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初步结论。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帮助我们尽快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海量信息、虚拟现实、多通道以及延展时空的优势,有利于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能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更加主动地学习,更加自主地学习,更加有创造性地学习。使他们能够学会收集信息、加工信息、通过信息叠加学习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它已成为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由于我们研究组的成员都是一线的教师,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研究的数据和资料不少,但是有高度的、总结性的东西不够,没有能够提高一个层次来审视和总结课题的结论。

2)目前多媒体教案远满足不了教学研究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全面运用是我们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首要问题。其次,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现有的设备和软件资源开展实证性研究还应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下载浅议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技巧的作用

    如何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技巧的作用 课前导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犹如电影的“序幕”和乐曲的“引子”,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兴奋好学的状态,这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而利用课件教学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同时也能......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有人说:“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信息技术和教育。”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信息技术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精选合集)

    浅议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临沧市云县茶房乡桥街完小查云香 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游戏,孩子们总是乐此不疲,在孩子的世界里,如果缺少了游戏,那么童年将是痛苦的。可是当今社会,家......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范文模版]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昌图平安中心小学谢立深 学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可以寓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认知与情感是缺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曹玉霞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今天我就古人的话语用新课改的理念来谈一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传道”的作用 传道就是要求老师在情感......

    浅谈鼓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鼓励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谢子华 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时刻关注和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始终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学习。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

    浅谈“竞争机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竞争机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武陟县城关高中史小芳摘要: 竞争机制是激活课堂教学的活性炭,它起到一个催化的作用,它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认识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