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历史有效课堂(共5篇)

时间:2019-05-14 21:5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构建历史有效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构建历史有效课堂》。

第一篇:浅谈如何构建历史有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历史有效课堂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历史课堂教学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中师历史学习的过程,主要就是学生个体智力活动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高中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粗浅的探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驱,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就会入迷,就能钻进去,就会全神贯注,执着一念,专心致志,变被动为主动,满腔热忱,忘我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乏味之事,还可以弥补智力不足,学习就会大见成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课上的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要想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必须从“激发和培养兴趣”入手。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用他的一言一行,一顾一盼,举手投足,使学生学习动机始终处于激发的状态,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和爱的关怀,如沐春风,从而努力向前不断进步,将学习活动发展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活动。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历史学习妙趣横生,进而就能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以苦为乐,顽强拼搏。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以生为本角色转换

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应该为“学”服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教师控制、主宰着全部教学进程,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和听命于教师的安排。久而久之,学生不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而是把它当作教师的事情,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学生的学习动力逐步变弱,学习兴趣日益消减,学习质量不断下降。为此,教师首先必须自觉地意识到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并有效地加以引导,帮助每个学生逐步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产生学习的持久动力,真正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是讲述、板书、念课文,带着学生从课文中划答案,教师充当了灌输者,而学生则充当了某种容器。学生对此反感而又无奈。《历史课程标准》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和推广学生探究学习的方这样,历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感知与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探究方法的伙伴。教师可以历史为平台与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兴趣中思索、体会、成长。比如,笔者在讲解秦朝的皇权与中央官制时,让三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个短剧,分别扮演秦始皇、丞相、御史大夫。短剧的主题是讨论赢政统一六国以后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与权力问题。在短剧表演前,先提出问题:“皇帝的由来”是什么?皇帝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学生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短剧,一边认真地寻找着问题的答案。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枯燥地讲解,调节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含量,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合理整合开发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课程实施者转化为课程开发者,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赋予教材以个性化的意义,教师要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施教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把教学内容合理地调节、整合,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明白,感觉知识完整的美。比如,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课文有三个标题“全民族的抗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笔者在讲解的时候,把它重组为“日军的侵华与暴行”、“中国的抗战”两大标题。“中国的抗战”又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中国战场与国外战场。通过这样的整合,使学生对日本的侵华与中国的抗战一目了然。再比如,在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时,提问学生: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生会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连起来: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过程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在重新整合书本内容时,内容有跳跃性,学生为了找到教师讲解的内容,必须很认真地去阅读课本,找到问题的答案,找到了往往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可以把学生积极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经历从无知到有知,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而且,对教材必要的开发与调整,还能节约教学时间,适合学生头脑中知识的链接,衍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参与

我们认为,从学生主体分析,要使学生产生行为参与,就必须有明确的行为要求指令,如观察„„、制作„„、讨论„„、表演

„„;要使学生产生思维参与,更要有明确的问题设置,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如获取„„信息、描述„„事物、论证„„问题等等;即便是情感参与,也需要一定的问题或任务。一堂课如果没有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要完成的任务,那么学生的参与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实践证明,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持久性、广泛性和有效性,往往取决于是否有比较良好的学习问题和适度的学习任务。在执教人民版必修1第七单元第2课《美国1787年宪法》,我创设了以下教学问题情景。

某同学撰写介绍美国中央政府职责的历史小论文,作了如下的表述。请你指出文中的错误之处。

18世纪晚期,美国有一位总统在位期间,没经国会同意就任命一位同窗好友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后因个人私怨,他又免了该法官的职务。后该总统为了争取连任,特意讨好选民,否定国会提出的“增加个人所得税”的立法草案,国会不服,经国会再次讨论,最后以2/3以上的总人数通过。总统很不高兴,再次行使否决权并宣布解散国会,却被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宣布总统的这一行为是违宪的,该总统十分郁闷„„

师::请大家找出“论文”中的错误之处。

生:„„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画出美国中央政府三权分立、相互监督的结构示意图。

多媒体展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示意图。

教师把一个学生画的示意图进行实物投影,让其他学生对示意图进行讲评,加深学生对“三权制约”原则的理解,并使学生体会到美国开国元勋们的政治智慧。

第二篇:如何构建高三历史教学有效课堂

如何构建

高三历史教学有效课堂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主要就是学生个体智力活动与教师课堂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途径,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共同追求。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是教育队伍的主体,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高素质的教师首先体现在具有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能灵活的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这就需要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要平时多读书,在读书中积累。长期积淀一种文化底蕴,在教师具备了这种文化底蕴后,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就能彰显个人的人格魅力。读书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21世纪的教师,要想做好教师,做好自己,唯有不断读书,每天坚持读书,才能有自己的智力背景,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深得学生的喜爱。历史教师需要有历史的专业知识、需要有唯物史观的观点、需要有能用现代语境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方面的取得需要教师平时的阅读和积累,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只有平时的积累积淀才能让课堂上的自己做到游刃有余,彰显个人教学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使教者乐道。

其次,高素质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高尚的人格。爱岗敬业,有极强的责任心、爱心。一个教师要把教书育人视为己任,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去追求,不仅仅看成养家糊口的职业。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二、选择好恰当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保证

一堂课仅有四十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使他们的历史素养得到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得到提高,思想上得到净化,这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在现实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在我校的教研活动中与教师们交流这一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发现有两种表现。一是唯教材是从,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不能整合、拓展,开发新的教学资源,课堂上,照本宣科,机械地被动地完成教材内容的传授,单相情愿的预设,不顾学情;二是完全抛开教材,置教材于不顾,教学内容东拼西凑,质量低下。我们应该认识到,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的最重要的凭借。教学前要下大气研究教材,明了其知识结构、编辑意图、前后关系,然后根据学情慎重处理选择,形成科学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每一板块的知识框架结构,准确抓住主要线索,特征再对应基础史实,然后把一个个重要知识放到大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面、线、点相结合的网络知识体系。这样就可以由大及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突出重点带动整体。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备课时就要确定:我要教给学生什么?用这教材教什么?首先确定了内容,解决一个讲什么的问题,再去研究怎么讲,而有些老师轻内容重方法,其不知,内容有偏差,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创造不出有效课堂。恰当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智慧、学识,它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有学法指导的课堂是有效课堂的体现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最高境界呢?我想:课堂教学一定得有学法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而且会学了,这就应该是高效课堂。在高三多次测试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对材料题能理解,看的懂,但得分却丢了将近一半的分,甚至不得分。针对这一点,我认为应从答题方法上进行突破。教学内容的选择有针对性,是为了解决学生的难题,提高高考质量。于是,我搜集了近几年的高考题,筛选出经常考的几种类型,然后配上训练题课堂交流说自己的得失分情况。这一过程,有的是自批,有的是互批,是自主合作的过程。我并没有就此为止,而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失分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把平时没有关注的问题,如不按步骤答题,思路不清,丢失分点,马虎大意,主客观的问题找了很多,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分是怎么丢的,问题找到了,该如何解决呢?典型例题解析,规律方法总结:拿出几个典型题,大家共同作答案,然后借鉴正确答案,归纳总结出答题的思路、步骤,最后,简化为答题模式,就是做这类题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亲自动手,探讨规律总结方法是他们亲自实践得到的。俗话说,知错必改,有的同学不知自己错在哪里,让他们亲自去做,比较之下,才发现自己的答案有那么多不足之处,离标准答案差远了。亲自尝试才能记忆深刻。知道错在哪里,一定迫切寻求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进入第二环节:寻找规律方法,找到了,好不好用,实践中才知道,于是,做题、巩固、运用,这一过程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程序的设计必须引起重视。

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要考好高考历史,只需要下大功夫,上课认真听和记笔记,课后去死记硬背就行了。我根据对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的分析,发现高考考察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局限与教材,在考察的角度上更加广阔,呈现出诸如在内容上,材料广泛,多样,新颖,社会生活史,地方史比例加重,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考察目标上,除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外,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也日益增多。如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爱国主义、世界意识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对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革新,改变以往只会照读课本,课堂枯燥无味,内容很少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或上课只叫学生画重点记录要点等。同样也要避免一味提倡探究性学习,完全排斥接受式学习。把探究性学习视为课堂结束时的一个探究题目,或者合作学习就等于简单的分组学习,而对于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一般是由学习者——学生提出,但教师在教案中竟然预知学生提出某某问题。可以说这些教学形式不得要领,无法真正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更不可能真正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在注重“双基”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深入到历史场景中去对一些历史人物,重大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知识与能力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统一体,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

五、及时的反思,使有效课堂持续有效 教师每节课后都要进行有效地教学反思。一个专家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二十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二十次重复。”要做一名好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必须要不断的进行反思,从不断的反思中取得经验,丰富自己。

上完一节课,要问自己: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课堂教学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看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怎样。适当布置作业,查看完成情况,以检验学生课堂中的收获,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再思考一下,是否有比这节课更有效地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质疑自己,要对每一个教学细节进行研究,要敢于否定自我。但是由于学情及高考成绩等各方面的原因,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离有效课堂还有一定的距离。不断地反思,使我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不足,不断的改进,使我不断成长,使我的课堂教学逐步走向完善。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的内容,或教的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得到什么或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学的不好,即使老师教的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和谐、融合的高中历史课堂,让教师教得放心,让学生学得开心。如果说我们每节课都是有效教学,目前我们还没能做到,但有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育要发展,科教要兴国,都要求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让我们向着这一目标努力吧。

第三篇:构建有效课堂

构建生物课有效课堂的策略

土城中学

柯 鹏

前言:

真正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如此效果,就要巧妙构建“有效课堂”:首先要从老师抓起,让老师永远行动在学生前面,然后再课堂上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调用其全身器官、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狂潮。要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果说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则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 “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场”等构建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要做到构建有效课堂,则首要任务就是要教师先行,让老师永远“行动”在学生前面。

一、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备课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有关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教科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备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教师备课,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在常年累月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不懈,以备好课、教好课为主题,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一)、常年备课

常年备课主要是指教师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学艺术的修养,教学对象的考察与研究。

传统的备课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认为只要吃透教材,设计好教法,至多再预期一下学生在课堂上将会有何反应,教师该如何作出反应,随后的教学基本上就能顺利完成了。但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新的理念,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新的挑战。按照新课程的精神,教师需要常年备课。

(二)、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和内容容量、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时数等因素来确定学期的总要求、章节或课题编排、各章节或课题的教学时数、教学形式、课外自习或作业的时数。教师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可能条件,并结合全校教学工作计划的任务要求,写出学期教学计划。

(三)、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备课所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再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例如,对上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检

查了解(课堂讲课提问什么,或要求板演解答什么),新的课题如何提出,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板书的安排计划,课内和课外练习题的提出和引导;估计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怎样组织;等等。

(四)、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指教案写成后,教师在上课前,熟悉教案讲稿,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即使他教过许多遍,每次走上讲台前,他还是会研读一下教案的。这是一个习惯,是一种责任。

(五)、课后备课

教师教完一节课后,根据学生的课内表现,课后反映,听课教师的合理建议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记下本节课教案的实施情况,下课后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以及学生课堂活动的情况等。

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场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其思维也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别人的暗示。所谓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课堂教学暗示常用方法有语言暗示、环境暗示、表情暗示、目光暗示、姿态暗示、手势暗示行为暗示等。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经常受到暗示,并不自觉地把潜意识与意识结合起来,以实现既定的目标。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的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地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够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由此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灵活合理的行为选择。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和暗示,可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交流的心理效应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有愿望学、有环境条件诱导学;可以使师生间更加默契,可以使学生间更加和谐,从而使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因之而构建一种有效的具有无穷生长点的生态课。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现场,而教学因素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课堂的开放与生成。

教师的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生命成长的情境,引导他们生命力成长壮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只有开放的对话交流才是真实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心灵接触,才能做到实话实说,才能拉近师生之间彼此的距离,才能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而开放生成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其具体方法可以选择下列方式:

(一)、善于利用课堂 ①设计预留时间。

②培养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③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二)、突出课堂的互动性

教学应在合作、互动、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充分利用教师的不同特长,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点引导、点拨、激励。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尽可能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在青春期的学生表现欲是在增长并压抑的时候,他们有表现的欲望但同时会受到自身心理的压抑,所以老师的激励会激发出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升。

2、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从模仿型向创造型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教师和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成长。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体验生命,尊重生命,激发学习热情。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生活内涵得到丰富。生活视野得到开阔。能够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体验生命,尊重生命。领悟生物和生命的意义,并使生活意志不断改善,生活境界不断提高,懂得人不仅是为活着而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活得更有质量,有价值和意义。生物课在课堂中应向学生呈现浓缩的生物、生命和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自然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遨游,向学生展示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命的色彩。

四、结语

无论教学改革改到哪里,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我们生物教师永恒的追求。所谓“有效”,是指教学用最少的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主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两个方面来进行,合理调控,和谐发展。当然,离开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来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可实现;离开了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质和生物学科特点去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盲人摸象,只有局部没有整体。有一天真正实现了“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我们生物教

学“有效课堂”的春天才真正来临,我们广大的生物教师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第四篇: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是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我们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

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作为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

三、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学生主动建构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

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

这些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环节,教师必须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这样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才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每个孩子被安排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去理解黑板、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材料,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

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四、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五、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六)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现代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

第五篇: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安家乡初级中学 杜鹏华

有效课堂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往往没有或者是难易达到教学者预设的目标,这就应引起教学者的深思。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探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坚持教学和谐原则,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民主教学思想,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下独立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充分发挥学校团队作用,利用集体智慧构建有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科组团队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即坚持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三研究、三统一、一坚持”(即研究教纲、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考纲、考题;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年级组教学质量分析、交流、总结。

三是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思考,团结协作,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者要善于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课堂教学应坚持做到 “五个尽量”。即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述,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同时做到“三个精讲”。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学生掌握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真正让每一句话有效果,每一分钟有效率。

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及其它优质教育资源,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五、把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作为构建有效课堂、纵深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方面落实到位。

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

下载浅谈如何构建历史有效课堂(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构建历史有效课堂(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构建有效课堂

    浅谈构建有效课堂 ——听摆一摆,想一想有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当前的许多课粗看去很活泼,很生动,但课堂表面的繁荣背后往往是......

    构建有效课堂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构建有效课堂,根据五年工作规划,特订XX年度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含5篇)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摘要:有效课堂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行为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并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5篇模版)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曾几何时,走秀似的教学模式受到热捧,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纷纷效仿,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低效性甚至无效性逐渐凸显的时候,人们开始了反思。本人也一直在......

    如何让构建有效课堂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一、有效课堂的概念——科学地理解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叫有效教学 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叫有效课堂......

    构建有效课堂之我见

    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改变后的课堂,学生自信大方、积极踊跃、畅所欲言,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种变化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听到不少抱怨,说改变教学方......

    浅谈如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重建新式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更新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研究......

    浅谈如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双辽一中 :李国影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上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也就是旨在发挥一课时的时间效能,尽可能不浪费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