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论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真正“悦”起来

时间:2019-05-12 23: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外阅读论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真正“悦”起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外阅读论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真正“悦”起来》。

第一篇:课外阅读论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真正“悦”起来

课外阅读论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真正“悦”

起来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并在量上作了明确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的阅读总量不少于万100万字。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无可厚非。但每天把课外阅读当作任务,且把作品分解一段一段的,用一条一条的问题去考学生,让学生读后回答,第二天还进行检查。这样,原本就不轻的课业负担,就更加重了,学生苦不堪言。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相互“帮助”“交流”,结果作品未读,任务照样完成,这与教师的出发点大相径庭。如此的课外阅读有什么效果?如何才能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悦”起来呢?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教师和家长往往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关心孩子,而不是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要,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书,经常是辅导材料一大堆,而忽视了儿童在精神、人格上的修养。有的家长认为小人书没内涵,文学书没效果,觉得还是教辅用书能立竿见影。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儿童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什么时候孩子对什么有兴趣,能接受什么,不是家长凭借自己的理解

就能知道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教师可先利用时间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古往今来众多伟人因爱读书而最终有所成就的轶事,如陈毅吃“墨水”、毛泽东闹市读书等故事,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志向;教师还可利用班会课、文体课等时间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组织好书推介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还可以开展“亲子阅读”等家庭阅读活动,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事实证明,家长爱读书的家庭,孩子基本上也爱好读书。号召家长们在家多读书,给孩子以良好的薰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家长们也感受到书的魅力,而且能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遵照儿童的个性心理,鼓励儿童读自己喜欢的书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本,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这个新课程理念来看,读什么样的书,应该尊重孩子,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阅读是个人的事

情。就成年人而言,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修养层次、志趣爱好不尽相同,对书的喜好也就千差万别。有人偏爱小桥流水般的抒情小品;有人专注壮怀激烈式的骁勇檄文;有人钟情跌宕起伏的怪诞奇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惟有喜欢,在阅读中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身心;惟有喜欢,才会使阅读成为一种智慧的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才可以获得诗意的体验。对于这一点,儿童也不例外。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有责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支持孩子有个性的独立的阅读,鼓励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使他们在精神上、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三、尊重孩子的阅读自由,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给他们时间上的保证。倡导利用“三余”时间。汉代学者董遇曾经说过,他常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冬天地一年中的闲时,没多少农活;夜晚是一天中的闲时,不便下地干活;雨天是四季的闲时,不好出门干活。让学生学习古人这种节约点滴时间的精神,也到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点点滴滴的时间,积少成多,形成“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时间概念。只有每天挤出时间来,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就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共同支持,尽量

减少作业量,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要教育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今,我班的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普遍提高,由原先提到读书就唉声叹气,到现在看到书籍就眉飞色舞,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只要给予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将他们从课内阅读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他们都会从内心爱上阅读的。

第二篇:让课外书屋“灵动”起来

让“课外书屋”灵动起来

很多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时,只注重对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或内容摘要:

表达方法的点拨,而后面的“课外书屋”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其实,“课外书屋”是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与阅读课外书籍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通过目标明确的单元主题学习,掌握这些写作方法、表达技巧后,再去阅读同类的相关书籍。关键词:“课外书屋”、灵动、“桥梁”、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外书阅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如:六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是关于爱的主题的文章,本单元的两条线,一条是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如何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抒发美好情感;另一条是感受人间真情、文本中人物的美好品质。这两条线构成了本单元学生学习的主线。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桑娜为了帮助西蒙的两个孩子,既担心又害怕,既矛盾又不得不抱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把渔夫与桑娜的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栩栩如生地展现读者眼前。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亲近儿童文学,我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从图书室为学生借来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首先,我们一起共读了一个星期,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这本书的主题探讨:小豆豆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后来,她的妈妈把她转学到了巴学园,她的学习和生活又发生了哪些改变?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书中的哪些章节?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各抒己见:有的特别喜欢小豆豆在写拼音时的章节,当教室安静的时候,她打开文具盒拿橡皮擦,又写错了又打开文具盒拿橡皮擦,教室里总是想起“啪啪”的声音,那种淘气的样子读了以后如见其人,就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有的喜欢她天真的样子,买的小鸡死了,埋掉小鸡以后她看到盒子里的几根鸡毛,一下子伤心地哭起来,一个小孩从小就接受离别的滋味;有的喜欢校长把学生吃的菜变成校歌,并给它们起了美丽的名字: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学生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的童年,经过我的推荐,学生还自发买了《绿山墙的安妮》、《玻丽安娜》、《根鸟》等书,有的还摘抄了读书笔记,写了读后感,还有的为小豆豆写了一首诗。

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经历了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学生因此有了阅读期待,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推荐更多更优秀的书籍。

除了可以开展师生共读书目以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第七单元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小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四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外,还有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与拓展,很多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时,只注重对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或表达方法的点拨,而后面的“课外书屋”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其实,“课外书屋”是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与阅读课外书籍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通过目标明确的单元主题学习,掌握这些写作方法、表达技巧后,再去阅读同类的相关书籍。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动物小说的兴趣,我还充分利用回顾拓展中的“课外书屋”,给学生讲了一段关于“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狼王梦》:在广阔的尕玛尔草原上居住着一只漂亮、高傲的母狼紫岚,它曾经与自己相爱的丈夫狼王幸福地居住在草原上,它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它一次次失败,四只小公狼也相继死去,最后,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狼孙身上。为了狼孙的安全,它与金雕同归于尽„„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导读,一时激起千层浪,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纷纷在网上购买了《狼王梦》、《第七条猎狗》等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他们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读着,有的学生还写了读后感:自然界中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动物和人一样有感情,我们不要去伤害它们„„学生读完以后,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也能喜欢上课外阅读,我们还开展了读书分享活动,有的作图书推销员,有的讲故事,有的分享读后感,有的表演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开阔了知识视野,真正达到了教材是载体、用教材教的目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既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生命力,同时又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朱永新教授在《我的阅读观》里写道:一个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1】。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教给他们书面上的一些知识,更重要是的是要引领学生不断阅读、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能力,我想:这才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根本任务。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阅读观》

第三篇: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悦读”起来(本站推荐)

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悦读”起来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孩子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可以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经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一部分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而且存在着年级越高越不爱读书的情况。本该是人生一大乐事的“读书”,为何不受孩子们的欢迎,甚至让他们谈“书”色变了?

一、分析现状:孩子不“悦读”的原因。

课外阅读是孩子们求知、启智、奠定良好素质的重要平台,但是广大学生面对课外阅读不是笑逐颜开,积极欢迎,而是愁眉苦脸,消极应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对课外阅读正确的认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做对那无数的练习题,那就算是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2、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精力。

小学生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在“考试猛于虎”的今天,孩子们的时间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几乎没有一丝儿的闲暇空余: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双休日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班在等着他们。孩子不是超人,海绵里的水再挤也是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试问他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地“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吗?

3、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关系着孩子文化积累和心灵成长的大问题,但总有一些家长和教师以“影响功课和考试”为借口,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有意无意的限制着孩子们阅读的自由。但是再经典的好文章就如同再美味的佳肴一样,若是天天都吃,也会腻味的。

二、解决问题: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的“悦读”起来了?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让孩子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教师可先利用时间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古往今来众多伟人因爱读书而最终有所成就的轶事,如陈毅吃“墨水”,毛泽东闹市读书等故事,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志向;教师还可利用班会课、文体课等时间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组织好书推介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对于家长们的担心以及对课外阅读的误解,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段与之沟通和引导:

1、如以“告家长书”的形式或者是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其进交流,介绍课外阅读的好处,列举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无不是从童年大量的阅读引起阅读的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对孩子终身发展的重大作用,消除家长将“阅读”和“考试”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充分认识到考试只是孩子一个阶段性的人生体验,而课外阅读则会伴随他们一生的发展。

2、家长为孩子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事实证明,家长爱读书的家庭,孩子基本上也爱好读书。号召家长们在家多读书,给孩子以良好的薰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家长们也感受到书的魅力,而且能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目前很多小学生普遍反应:我们没有时间读书。看看现实,也难怪他们。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童年时期,一天中,听完课,做完老师和家长们布置的作业后,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尽情的玩乐。对他们来说,比起白纸黑字的书本来,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打游戏,或是看电视等娱乐活动更显得要轻松,不费脑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固定阅读时间

每天安排“师生共读”时间。一到时间,大家都坐在教室里,手捧自己心爱的课外书籍,静心阅读。刚开始时我是采取强制手段,每天要检查人数,检查是否带了书籍,检查阅读态度是否端正,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惊喜地发现,这些检查渐渐的都不需要了,甚至有好多学生纷纷提前来到学校进行课外阅读,他们说: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2、压缩课内阅读时间

我在备课时,仔细地钻研教材,锁定教学的难点和精点,提高课堂的效率,节约课堂时间。在此基础上,我将每周五的语文课开辟出来,改为“阅读指导、交流课”,专门用于对孩子们进行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就自己所阅读的书籍进行读后的讨论。事实证明,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倍增。

(三)营造宽松氛围,追求开放的阅读方式。

1、阅读材料,自由选择为主,经典推荐为辅。据我调查,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有两种:

(1)符合孩子年龄特征,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书。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寻求冒险刺激,渴望神秘的经历

(2)能紧跟时代发展,适应时尚潮流的书。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的孩子对于科学,对于宇宙、未来的了解和渴望,对于流行、时尚的跟随,都是我们小时候所不能够比拟的。

当然,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并不等于教师就放任自流。对于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图书,如一味追求恐怖、刺激,宣传不健康的生活趣味的书籍,教师应绝对加以制止,而对于一些经典名著则应进行积极的倡导、宣传。

2、阅读过程,减轻阅读负担,享受其中乐趣。课外阅读本是一件随性而为的人生快事,但目前很多孩子的课外阅读却被人为地套上了“枷锁”,很多教师急于看到课外阅读的成效,便做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如摘抄优美经典的句段甚至背诵,繁琐分析好字好词的意义和作用等。这种“揠苗助长”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负担,让他们对这种“辛苦的阅读”厌恶习起来。其实,课外阅读很大程度是一种随性阅读,而阅读的成果处于一种“无心柳柳成阴”的状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们的阅读创造出一种宽松、自在的阅读环境。

3、阅读交流,允许各抒已见,珍视独特体验。

我们怎样面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体验了?这是一个很严峻的话题,因为阅读总会产生种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而因为体验的不公正遭遇是会严重影响孩子阅读的动机和兴趣的,我们一定得谨慎。

(1)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受个性、阅历、知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孩子们对读物的解读也必然是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勇敢,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正义……这种阅读的差异性正说明孩子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了,包含了他们真正的情感和思考。作为教师,要慎重将成人的体验强加给我们的孩子,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才能真正植根于孩子的生命之中。

(2)允许存在阅读后表现的差异。孩子通过课外阅读会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对阅读内容的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的。例如,再读了同一本书之后,有的孩子喜欢低头沉思,有的孩子喜欢聚在一起热烈讨论,有的孩子喜欢模仿书中人物比比划划……各种不同的表现正是孩子阅读之后的兴奋溢于言表,一种真情的流露,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宽容对待,不应一味加以指责,打击孩子的阅读热情。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在倡导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更有着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爱上读书,为他们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础,做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

第四篇: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生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摘要]:素质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个教育,是追求人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关键字]:主体、个性差异、关怀。

一、搞好角色转换,突出学生个体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总是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把课堂教学活动简化为灌输知识,教师往往是课堂的独奏者,学生是听众,是观众。这种形式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抑制了学生间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哟啊转化角色,变教师为主的独奏,为以学生为主的伴奏,为乐学教育插上双翅。

要真正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学习养成了自我思考问题,自我分析问题的习惯。这将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形式上可以将学生改为多种组合的小组形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有差异的个体实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巡视学生的学习,发现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或发现学生普遍感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处于学生中间,便于多向交流,教师掌握情况能及时,了解问题更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教师或略作指导,或故意不作任何指导,而让学生独立地提问题、分析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去解决。这样就会唤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个性和创造性。这样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依学习伙伴。

传统教学在教师的脑海中留下了许多根深蒂固的东西,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和定势,其中有很多是与新课程相抵触的,因而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审视定位,尽快从传道授业感惑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教育教学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学习活动有力的促进者。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披露个性色彩

传统教学方法明显的不足是对学生信任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潜力估计不足。因此,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的多,占用了大量的宝贵的自学尝试实践的机会和

时间,即使让学生自学,也大半是“半扶”或“半放”。改革教法,就是让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善于探究,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决不干预。出现问题了,那正是教师可以进行组织教学的切入点和出发点,自学过程中教师的监控则作为学生活动的反馈和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这个实践的过程,决定其组织形式可以是松散的个体学习,各自为中心,不相互联系。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同学间的谈论,围绕一个主题来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群言堂”可以说,小组学习是很重要的形式。

以前,由于教师对学生实际缺乏正确把握,更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师的备课要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设计成双轨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或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争论或师生间共同探讨,教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才敢互相交流、争论,才敢于披露其带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观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设法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并因人施教,鼓励大胆发言,不要怕说错。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带有个性色彩的意见,即使言语有些偏激,不全面甚至不完善,但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不要断然地简单地给予否定,而应当在思想上给予指导,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质疑争论,勇于发现自我,敢于发表与权威不同的见解,敢于超过教师、名家。因此,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富于幻想和充满好奇的天性消磨殆尽,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应肯定学生的“奇谈怪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的个性才会得到最自由、最大限度的发挥。

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这是能够先放后扶的前提,只有“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容的学,有课堂思考的余地,有凭自己的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只有“放”,才能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而教师的“扶”,要扶在方法上,扶在重点上难点上。“扶”只在对少数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上,只有在缩短少数后进生与一般学生的差距后进行的集体教学才是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三、重视正确导向,呼唤人文关怀

语文教材与数理化教材相比,莫过于它丰富的思想性,再加上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每一次解读,必会碰撞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花。教师必须辨证地把握

教材的思想内容,跳出“非错即对”的思维定势,不可用认识的怪圈来束缚学生丰富的思想,不可用简单的否定或肯定去熄灭学生多彩的思想火花。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讲究“师道尊严”,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尊重教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尤其是差生,更是漠不关心,单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讽刺和挖苦,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心理上严重地出现了隔阂,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怎会主动参与呢?因此说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题,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有更多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教育学生,鼓励为先。其一,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当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富有个性地提出有悖于传统理论的观点和见解时,教师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而应对这种富于探索性的求知态度予以肯定。其

二、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疑虑,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每一位学生内在潜能。为此,教师应放手让主动权给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打量,用装满智慧与爱心的语言去点化,让学生每一次都能获得赞赏与鼓励,这样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不断实践中体味到成功的快乐,师生在尊重、关心、鼓励、支持中展开心灵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虽然考试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但新课程下的考试理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要使评价由只重视静态的学习结果而变为更注重学习动态的发展过程,在现行的考试中要更多地注入人文关怀。考核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恰当的等第,要符合学生实际。关注他们的不同感受,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找到成功秘诀,指明前进方向,这样有利于成功感,求知欲、好奇心的形成,让他们各得其所、乐在其中,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教师还要善于把批评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让小伙伴们激烈地“争吵”,热烈地讨论、真诚地赞美,在小组的交流中能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而且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而总结经验教训,因而说学会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

总之,大千世界,学生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将个体差异视为一种资源,但

利用差异并非为了消除这种差异,而要对其提供机会和指导,扬长避短,使每个个体在自己可达性目标上可得到最优化发展,发掘个性,发挥个性,成为有个性的出色的一个。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与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2002年3月北京大兴讲座辅导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9.让每个学生都有好感觉[N].中国教育报,2002-06-02(03).

第五篇:浅谈引导学生课外积累知识的方法

浅谈引导学生课外积累知识的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人生经历等决定了许多知识和经验需通过间接手段获得。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可以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六年来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攻在课内、功在课外。课内教学与课外积累犹如画中国画,前者为‚勾勒‛,后者为‚渲染‛。完整的知识结构犹如一棵树,课内获得的基础知识是树干,课外积累增加的是枝叶,只有树干为枯木,只有枝叶不成木。因此,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来说,课内课外都很重要。

对于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几乎每位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笔者在此不谈。下面仅谈自己指导学生课外积累的几点做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变‘学会’为‘会学’‛,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干任何事都讲求方法,课外积累也不例外。我经常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积累:

一、广读博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人要‚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多读‛的作用。因此,要经常进行课外阅读,逐渐增加阅读的量,因为只有‚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的变化。

二、摘录摘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的书多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不一定记得住,因此,要养成摘录摘抄的习惯,把好的东西写下来。

三、去粗取精

从课外获得的东西,有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也有不适宜个人的甚至是糟粕的知识。因此,要学会辨别,引导学生不照搬照抄课外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不邯郸学步,只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舍弃那些不切合自身实际、没有积累价值的东西。

四、‚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课外积累,并不限于积累书中的知识,积累的范围应该扩大,要到社会这本无形的书中去吸取营养。要走进生活,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从正面教材中取得真金,从反面教材中得到教训,以此丰富并健全自己的人格。

除了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外,我还组织了下列的活动来提高学生课外积累的兴趣:

一、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由于课外积累不是在教师统一组织下进行的,所以每个学生积累的知识会各不相同,如何从别的学生的‚积累库‛中找出能为己所用的东西呢?我是通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达到这一目标的。我规定每月为一个课外阅读周期,一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得,聆听他人所获。通过交流,学生又会夺得更多的知识。

二、组织开展‚辩论会‛

辩论,要求辩手快速的从大脑中提取知识,这个过程能展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如辨别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因此,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学生创设相互学习的机会和积累知识的空间。

三、创办班级‚手抄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创办班级‚手抄报‛。‚手抄报‛的稿件、图画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作品,也可为课外的收集;报纸发行间隔的时间可长可短,完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或半月一期,或一月一期;每期可以人人办一份,也可以组为单位,一组一份,还可以班为单位,一个班办一份。报纸出刊后要相互传阅,为学生提供积累知识的平台。

四、开展评选‚三大家‛和‚三大王‛活动。

为了给在课外积累方面做得好的学生更进一步的信心,给先进学生以鞭策。笔者经常在班级内开展评选‚三大家‛和‚三大王‛活动,即评选班内的‚书法家‛、‚文学家‛、‚辩论家‛、‚故事大王|‛、‚幽默大王‛、‚演讲大王‛。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极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可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积累知识的机会。

总之,指导学生课外积累对于厚实学生语文功底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以上方法仅为笔者的初浅尝试。

下载课外阅读论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真正“悦”起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外阅读论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真正“悦”起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的自由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的自由起来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必然即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客观的......

    引导农村学校学生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引导农村学校学生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上海市奉贤区青村中学刘红【摘要】:《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

    “课外书屋”怎么教?整本的书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教后反思】 《绿山墙的安妮》是课标实验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中“课外书屋”的内容。六年级教材每学期安排两次“课外书屋”,意在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读......

    高校强制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利大于弊原始报告

    高校强制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利大于弊原始报告 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今天我们的辩题是高校强制执行健步走等体育活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相......

    师范教育系组织学生赴公证处进行课外实践

    师范教育系组织学生赴公证处进行课外实践发表日期:2010-05-14点击次数:1160 作者:秦玲 来源:师范教育系 近日,为增强法律专业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师范教育系组织09级法律班学生赴......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中学作文评改 论文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中学作文评改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各行各业工作的人,都要求具有一......

    论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姓名:黎应秀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的论文

    摘 要:语文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薄弱,教师的教学非常重要。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要优化语文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