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农村学校学生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3:5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引导农村学校学生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引导农村学校学生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引导农村学校学生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引导农村学校学生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奉贤区青村中学刘红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探究”相对与“课堂教学”可以实现探究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的拓展,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只留于形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学校尤为普遍。

【关键词】:农村学校引导科学课外探究活动

【正文】: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它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

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指出我们的科学教学应当是多元的、多样的,科学教学活动不只局限在课堂教学时间里,要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出课堂,走向更大、更远的学习空间。开展课外探究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法的延伸,而且能够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摆脱课堂上教学材料单一的束缚,让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研究。因此科学教学就应该以课堂探究为前奏,以课外探究为后续,开展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伸活动,把课内课外当作一个完整的课来考虑,重视课内外的协调发展、有机整合,把“课外”的内容有力的融入科学课程中来。因此课外探究活动对于科学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我们农村学校的科学教学实践中,课外探究活动一般都

流于形式,是什么原因呢?

为了全面了解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在我校实施的状况,我们几位科学老师对我们全校的七、八、九年级七个班级的学生,以不记名书面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学生课外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时间少得可怜,许多学生几乎为零。那么是否学生不喜欢或不愿意科学探究呢?国内最新的一项初中学生的课外兴趣调查表明:男生中喜欢课外玩弄科技类玩具或实验的占总数的88%,爱读科普类书刊的占总数的68%,女生中喜欢课外玩弄科技类玩具或实验的占总数的53%,爱读科普类书刊的占总数的62%。显而易见,我们的学生并非真正的不喜欢科学性的探究活动。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农村学校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早上6:00起床,学校规定学生到校的时间为7:20左右,而大多数学生都在7:00前已到校,打扫卫生或进行早读。午休时间为11:25—12:00,这段时间学

生除吃饭外,还要完成语、数、英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下午4:40左右放学,回家后还要完成两小时左右的语、数、英的家庭作业,吃好晚饭,做完作业后极大多数学生选择睡觉,当然也有的学生做完作业已是很晚了。在这种情况下,学

生还哪来的时间进行课外科学探究呢?

根据以上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引导。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文化资源,开展科学课外探究活动。

1、就地取材,发挥校园环境的优势。

随着近年来上海城区生态绿地的迅速发展,学校、小区随处可见各种植物,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领导非常重视校园的绿化建设,现在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4%,2003年学校就被评为“上海市绿化合格单位”。我们农村学校的校园面积相对充足,有着相当丰富的植物资源,这无疑为学生的课外探究创设了很好的场所。为了能使全校学生进一步认识校园植物,更加自觉地珍惜和维护有限的校园植物资源,也为了打造我们学校科技教育的特色,每年的九月份我们都要组织对六年级的新生开展“辨认常见植物,给校园植物挂牌”的活动,“常见植物识别活动”已是多年作为我们学校的一项生物科技特色活动。我们利用活动课和课间的时间,分组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辨认、统计,了解学校的主要植物种类。通过将近一个月的调查统计,共统计出校园植物59种,而且我们也汇编了我们校园生物资源库,作为我们学校的科学校本课程。同时我们也有一个想法和建议,为了能更好的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理念,我们可以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校园绿色植物认养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爱护小树,从我做起!爱护小树,从现在做起!”的倡议,负责养护管理植物,然后定期对认养结果进行评比。让全校师生真正有“我的校园,我做主”的感觉,使美丽的校园能够真

正成为我们学生的学园、乐园、花园。

2、发掘现有资源条件,提高学校现有设备的利用率。

我们学校是一所地处远郊、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学生流失的问题日趋严重,又由于借读费的减免致使民工子弟学校的部分学生大量拥入我们学校。所以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进城务工家庭,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远远不如城市学生的家庭条件优越,家里有电脑的寥寥无几,更不用说上网了。同时家长忙于生计,抽不出时间陪孩子进社区的网络场所搜集信息,学生在家也没有搜集资料的条件,这无疑给他们探究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给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营

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

(l)充分利用学校科学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探究环境。

科学探究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实验器材是探究活动的物质保障,尤其是学生的课外探究器材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指导学生收集平时废弃的可做实验的物品,比如吸管、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筷子等等,都可以充当实验物品。另一方面当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需要用到家中没有的一些实验器材时,就必须需要我们老师来提供。为了使学生的课外探究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为他们准备一个能自行实验探究的实验室,而学校里的科学实验室则是学生自行实验的最好场所。因此在备课组老师的商讨下,每周在指定的时间内(一般是午间)开放科学实验室,允许学生在这个时间内走进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行实验。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轻松自在,设想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实验设计。通过互相合作、自主实验,使探究活动成为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从中他们可能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到书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填写“申请实验报告书”,待实验室老师审定批准后,再进行实验,这样做目的在于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提供所需的器材和相应的指导。其次我们老师还要不断地从中总结经验,找出实验开放工作中的问题,逐步地完善和规范实

验开放工作,使实验开放的工作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2)发挥好学校网络、图书室优势,提供更多信息。

在课外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说实在的有些疑问连我们老师都难以解释清楚,而学生恰对这些问题最感兴趣。想要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在农村还是比较困难。学生家中有电脑的很少,再说也没有可查找的相关书籍资料。为了促进课外探究活动能顺利完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发挥学校网络、图书室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校资源,充分为学生课外探究服务。我们利用学生午间休息的时间开放学生电脑房,并有专门的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利用学校网络和学校图书室,让学生自主查找收集信息,这样学生学习的欲望能得到很大限度的满足,碰到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一下子就能得到解决,就更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了学生探究的范围。虽然学校只是一个学生电脑室和一个图书室,但这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这已经是很

大的满足。

二、加强社会、家庭等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宽课外探究活动的空间。

1、加强家庭科学课程资源的利用:

城市学校师资条件、教学设施、学生原有的基础、家庭教育等方面确实有自己的优势,但我们农村学校的课程资源尽管在很多方面无法与城市学校的现代课程资源相比,但也有着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丰富的乡土资源。首先我们农村的学

生家庭周围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田间、地头、树林、果园、草地、鱼塘、河流等都能为我们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蕴含着独特的课程资源。其次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外地来沪务工家庭的子女,他们中大多数很早就能够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参与田间劳作。同时由于农村自然条件的优越,他们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的嬉戏,下河捉鱼,上树逮鸟,„„所有这些都给他们提供了城市学生无法体验的丰富的生活经验。还有农村学生的家长虽然见识不广,学识不深,但是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生产经验。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家长的作用,来帮助我们的学生从自己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开始探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例如让学生采集制作标本,培植饲养与教学有关的动、植物,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组织学生参观农田及果园等,让学生调查生态系统并写出生态平衡方面的调查报告。在讲水资源污染问题时,让学生调查周围的水资源情况,收集有关青村地区的污水排放及处理问题,等等。这样可以把教室里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在大自然中遇到的疑问难题,带到课堂上讨论,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那将是对课本资源最好的拓展。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走

进大自然,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2、利用社会科学课程资源,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和建设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以便开发和利用校外活动基地资源。早在三年前,我们学校就开辟了一个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和上海花果山百枣园结对,作为学校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上海花果山百枣园前身为上海奉禾特色果园有限公司,位处我们青村镇内,是上海市第一个市级特色小水果品种基地。目前全园占地面积750亩,是一个集果树引种、选育、生产示范、技术推广、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科研基地。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多方面的原因,实践基地的利用率比较低,学校每学期组织一个年级的学生以社会考察的形式参观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仅仅是挂名而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实我们青村古镇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我们青村镇有着“中国黄桃之乡”的美誉,锦绣黄桃更是被誉为“桃中之王”,2006年就被评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供果品。因此我们可以开辟多个校外活动基地,拓展探究途径,为学生创造充分体验的条件,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教育价值。如申隆生态园、上海果乡度假村、申亚花卉基地、青村老街、青村世外桃源等等。青村世外桃源已经作为上海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奉贤生态农业观光区,每年三月

都要接待很多游客。

总之,乡土资源无初不在,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都可以成为我们学生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有力的支持。

第二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彭荣华

目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第一、要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对于那些好动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就寻其“闪光点”,鼓励他们赞扬他们,让他们有自信,认为自己能行,逐渐地让他们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对于这样的学生,决不放弃。让学生获得到与自己期望相当的学习结果,满足学生对学习寄予的期望,同时,经常督促、辅导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用心听课,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与同学交流探讨学习问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逐渐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良好习惯。

第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探究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就是学生。因此,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找难点,记疑点;做笔记,重分析,进一步引发思考。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学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启迪思维,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第三、开展课堂检测评价。

课堂检测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检测,全班交流,又可以小组互测,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师抽生测。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检测评价。提高学生对课堂评价的认同感,进一步产生集体荣誉感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推断结论结论,让他们切身体会知识的价值与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其责任感,从而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调控中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善学,那么课堂教学就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湖北省竹山县宝丰中学方黎明

进几年,随着全国课改实践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已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在实践过程中,探究学习也出现了各种困惑与误区。探究学习往往被狭义的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或把探究学习仅局限于活动课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认识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等基本特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就我的教学,谈谈我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做法。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是我国颁布《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三大数学学习方式之一。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显而易见,“自主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是符合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是深层次的需要。

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研究自然、社会所必须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探究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

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是一种和作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现与创造的过程。它体现了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等基本特征。

1、自主性原则。探究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种发现使学生理解最深刻、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他们创设条件,促进学习顺利进行;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

既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是问题的提出者,解决问题的实践者。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确定探究学习的内容、方式、探究小组及活动结果的呈现方式。教师是探究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整个过程注重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体现了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原则。

2、探究性原则。数学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数据的搜集格整理分析、形成结论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去探索。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索的主题,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充当“科学家”,亲身体验探究的氛围当中,从而有效和组织教学。

3、开放性原则。探究学习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放空间,探究活动不

仅局限于课堂、学校。探究的时间也不仅局限与一节课、一天两天的事情。只要学生有价值的课题都可让学生自由去发挥,把书本知识联系到社会、生活中去。让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各样的方式去关注自然、社会与生活。新教材所倡导的解题策略的多样化、答案的不唯一性,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是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的去探究、去发现,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当然,探究的开放性不等于教师任其放任自流,我们不能忽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参与指导与管理,这

样才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可行性。否则,探究活动就会趋于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

4、合作性原则。在新一轮的课改实践中,我们更多的看到学生的学习是以

小组的形式展开的。合作性是课改实践的一个热点,它不仅体现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具有合作性。合作不仅是学生群体的合作,而更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合作。这样的合作,打破了单一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角色由权威性转变为伙伴关系;课堂教学由教师表演的舞台转变为师生平等互动的舞台;课堂教学时空构成由师生单一互动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合作性是学生顺利学习一个条件。在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广泛的合作、积极的沟通等使师生、生生在共

同的学习上共享学习经验,达到双赢、双受益。师生都获得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发展,促进教师教学平的提高。

三、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

高探索知识能力,这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1、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

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接近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就会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探究中去。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情趣并具有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主题,设计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蕴涵着许多奇妙的知识。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手段之语言加于引

导,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从而产生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兴趣。

我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先向学生讲述了古埃及金字塔之迷:早在公元前

2700年,我们知道,当时的生产工具很落后,测量技术也不是很高明。可是,古埃及人却建成了世界闻名的金字塔。这些金字塔的塔基都是正方形,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的塔基是边长为230多米的正方形,然而,那时并没有直角三角板,更没有任何先进的测量仪器。这的确是个迷!你能猜出金字塔塔基的正方形的每一个直角,古埃及人是怎样确定的吗?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的课就容易展开了。

良好的数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激思、以疑获知,促使学生很

快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改变平铺直叙、满堂灌的倾向。探究学习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要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创设和谐的问题情境,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提供观察

和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主探索实践的欲望。

2、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空间、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的思考与独立批判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

向前发展就不可想象。”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批判的机会,耐心听取学生的疑问。由于每个学生智力的差异、基础差异、生活经验与环境的差

异。对同样的问题,其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有着一定差异。教师本着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的原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思考,在预习中带着问题思考,从教师的讲解中思考,从小组合作交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对教师甚至是名人的权威不迷信、不盲从,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格批判思考能力。

3、课堂教学中,始终穿民主的交流和实践和谐氛围。

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民主”,只有在民主的探究氛围中,在不受拘束的环境中,学生的大胆发展才进入兴奋状态。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本身就是是一种交流和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中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向教师提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凡是学生通过思考能说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教师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让学生主动质疑问难,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教师民主的体现。

我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给出这样的问题: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成剩 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有多少面粉?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①存在着三个量;原有面粉的数量;运走的数量;剩余的数量。②剩余的数量是已知量;运走的数量和仓库原有的数量是未知量。③题目给出了剩余的数量,即 42500千克 ;运走的数量是原有数量的15%。④相等关系是原有面粉的数量等于运走数量加上剩余数量。学生分析后,得出答案。最后,学生又自己归纳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一般步骤:设、列、解、答。整堂课很成功,学生的兴趣极高,我并没有把我的观点强加给他们,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掌握了知识。

综上所述,探索学习是一种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主体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学习使学生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探究学习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相关探究性学习的知识,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教学平和教学策略。因此,探究学习已成为推进课改的关键师生在探究学习中都获得发展探究学习已被人们所共识。

第四篇: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郑典敏

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是一门具有崭新教学理念的学科,学习的核心便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也涉及到提出问题,并通过猜测、计划、观察等活动,亲历解决问题(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价值观。

研究性学习与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学习者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探索实践过程来实现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以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方式。所以,在科学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开展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科学教学三大目标有机整合的重要方式。哈佛大学就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较好地说明了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究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获取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一、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爱好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在科学教学中,改变过去自然教学中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科学学习特别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多以小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经过研究性学习的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等阶段,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资料、进行表达与交流,实施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着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结论或结果,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浅显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将学生分成四到五人一个小组,他们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物体,首先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根据观察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及课前了解到有关信息进行猜测: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制定出验证猜测结果的实验计划——如何将这些物体放入水里去验证?然后将小组制定的计划付诸行动进行研究性学习,自己去进行物体沉浮的实验,进行探索,并作出研究记录,收集与物体沉浮相关的信息,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面浮,在水中却沉; 有的物体在水面、水中都沉;有的物体在水面、水中都浮。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讨论物体沉浮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们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着科学探究,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沉浮的问题更加关心和愿意了解了,并掌握了进行物体沉浮实验的简单方法。

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信心;

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不同的学生可以发现和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作为研究性的科学学习,就要在教师指导下,在这众多的问题中挑选出学生普遍感兴趣或小组感兴趣、学生和学校条件能够完成、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就是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中,主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他们能较为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得出自己研究的结论,培养他们自己通过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科学探究就容易取得一定成效,他们才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进行实践与交流,亲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得出科学的结论和方法,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中,我就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众多问题,引导学生确立了以下问题进行分组的探索研究:铅笔是沉还是浮?小刀是沉还是浮?塑料尺是沉还是浮?石子是沉还是浮?……以上问题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在实验室中,根据小组计划,使用水槽、烧杯等实验器材,利用自己准备的研究材料,进行了研究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作出实验记录,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讨论本组探究出的结论,最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得出了有的物体在水面和水中都会下沉,有的物体在水面和水中都会浮,而有的物体却是在水面会浮,而在水中却会下沉。进而发现与自己以前认识的有所不同,激发了学生对物体沉浮问题的兴趣,以致他们在课后遇到我时,经常拿一些物体沉浮不同的问题来进行探讨。而各小组学生自己研究的结果得到全班和老师的肯定,也增强了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信心,表现在后来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准备工作比以前做得更充分,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三、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处理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求他们作好科学探究的记录,并查找相关的书籍资料,作为解决本小组问题的信息资料。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看能否运用在小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作为进行交流与讨论的有力证据,让同学和老师的进行讨论,提高他们正确处理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中,在研究物体沉浮的原因时,许多学生就认为重的物体会沉,轻的物体会沉,他们还举出了石子、钢珠、玻璃等物体比较重,在水中就会沉,木头、泡沫等物体比较轻,在水中就会浮的例子。但经过同学的反驳,他们便发现他们原来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引用 的实例(信息)是不全面的,所以结论也是不正确的。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有全面充分和正确的信息资料来证明,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四、学会分享与合作,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团结互助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学生在分组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由组长负责分工,大家各司其责又互相协作,共同去研究本小组确定的探究问题,并由专人负责记录,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点,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然后由组长或组长指定的学生向全班表达本组探究的结果或结论,将本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同时也享受了其他组的研究成果,体验了合作的愉快,培养团结互助的科学精神。

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中,各小组分别研究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有的研究小刀、木片等,有的研究石子、玻璃珠等,有的研究塑料直尺、泡沫等,然后根据小组研究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讨论各小组研究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结果,提出新的问题,引发他们对物体沉浮的进一步关注。在课堂上,全班学生既体验了合作的过程,又分享了全班同学对物体沉浮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后的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科学学习中促进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大目标的有机整合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策略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策略引导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人们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据悉,全国近千万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由此带来的心理冲突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探究与解决.【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障碍 策略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父母双方或单方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在一起生活的儿童(本文所指17周岁及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批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根据我们调查表明,很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都是因为“负担不起家庭花费”、“经济上跟不上”、“钱不够花”、“挣钱太少”、“挣不到钱”、“供养不起孩子”等等跟收入和经济相关的词语来解释其子女留守的原因,充分说明农村务工者在城市较低的收入是供其家人生活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之后,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形成了以下三种被监护的方式:

1、隔代监护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责任向其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监护,这就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多数年老体衰,本身文化程度低,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我对一位正在七年级就读的15岁儿童进行家访,他60多岁的爷爷上山砍柴时受了重伤,在家休养,奶奶一直患有心脏病,还要整天做饭干活,爸爸妈妈在新疆务工已经三年未回家了,地里的活主要靠这个孩子干,忙不过来时才雇人来帮忙,家里的花费全靠他的父母不定期的邮寄。当我劝阻两位老人别这么辛苦了,老人说:“这样都习惯了,不吃力,这娃懂事,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只要能识几个字就行了,念了书也是闲(无用)的。”

隔代监护,对孩子监护的重点是养而不教,要么是溺爱、放纵,要么是粗暴、冷漠,放任自流。彼此间由于过大的年龄差距,很难有真正的沟通,从而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健康。

2、委托监护

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向亲戚或朋友转移时,就形成了委托监护。这些受委托的亲戚或朋友充当临时监护人后,他们绝大多数都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责任。而这些长期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便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致使他们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常引发种种逆反心理,学习成绩难以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滞后。据调查,历年的刑事犯罪中,有20%以上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

去年我校初三级的三名学生经常发生集体逃学、打架和外逃等事件,学校对他们进行了重点查处,这三名学生均属“留守儿童”。事后班主任对这些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其中一名学生说:“爸妈都去外面务工,我一直都住在姑姑(姑妈)家里,很不自在。我们三个人是朋友,在一块感觉很自由,一直都互相帮助,想要一块去外面挣钱……。他们这种放任自流、盲目冲动的做法,势必会耽误了学业,进入社会后,很容易走上歧途。

3、无人监护

我校有两名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家里就他们俩,姐姐现在已上高中,弟弟正在初三就读。他在日记里写道:“家里就我一个人,任何事都由自己决定,我最怕做饭,就常吃方便面。父母在外务工好几年了都没有回来过,只是每月寄些钱回来,每周打一次电话,这些时候我才能感到他们的存在。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我真不想再念书了,可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在这种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令人深表同情和担忧。

归纳起来,农村“留守儿童”90%均属于以上三种生活状态,但无论是哪一种,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就其心理状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情脆弱、焦虑自闭 其成因主要有三种:

(1)“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2)他们长期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和父母交流的机会。(3)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敏感的年龄过渡阶段,个性正在形成之中,对身心过渡期的惶恐和茫然的承受力很差。

2、逆反消极、价值扭曲

长期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独立性迅速发展,易我行我素,常常和长辈的要求背道而驰。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发展滞后,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儿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赌博、打麻将,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同时,这些孩子缺少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这些父母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大量的零花钱,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根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心理问题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便很容易走上极端。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策略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务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务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以反映“留守儿童”家庭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对父母外出务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务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对务工经历的讲述,和务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3.从社会的角度看。“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4.从政府的角度看。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筹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务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务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务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针对当前双亲外出务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假期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务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村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务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决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出现“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吕绍清《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的双重冲突》

2、新华网北京2006年10月19日电《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记者:吴晶晶 王娅妮)

3、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4、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版

5、李刊文《普通教育学》甘肃省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

下载引导农村学校学生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导农村学校学生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探究(语文1)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探究》课题实验方案一、课题的提出 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的能力,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最......

    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摘要: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学校赢得优势、展现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

    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教学的核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活动......

    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引发学生进行猜想

    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引发学生进行猜想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

    2008暑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2008暑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作者:sxzzb|文章来源:原创|更新时间:2010-05-18 08:36:35.0 2008暑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王泉利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

    学校中学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当今的许多中小学生,严重缺乏感恩意识,连最起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中华民族文明五千年,感恩、行孝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乃至全人类各民族文明史共......

    对在课堂中进行科学探究的思考

    对在课堂中进行科学探究的思考 今天听了敬老师的一节科学探究课,收获颇多。我认为,在课堂中引入科学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过分注重教师主导和传授地位,而让学生在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中逐步深入。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独立性的学科,自身具备科学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