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9:1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

摘要: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学校赢得优势、展现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是核心发展力。学校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关键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师资建设

一、提高提高校长的执行力:有人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一说法主要强调的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有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学校管理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有对教育政策的敏锐解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决策并及时调整,以求执行的高效。校长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善于实践,深入思考,不断创新,并在实践中有所突破。这样才能使决策的制定更符合实际需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决策的执行不是校长个人的“独舞”,“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校的发展需要广大师生的鼎力合作。只有全体教职员工互相配合,劲儿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能使决策落在实处。因此,校长要明察师生的需要,在执行中凸显人文关怀;校长要有民主意识,和师生保持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并在执行中及时跟踪、反馈、调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就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决策才能得到有效执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决策的执行中,校长就是学校中层领导和全体师生行动的楷模。校长作为教育决策的坚定践行者,其身上体现出的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对师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说空话,身体力行,才有助于提高校长的威信。提高执行力,校长要脚踏实地,以“实干家”的本色,做好执行的“排头兵”、“领头雁”。

二、以人为本、管理学校。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制度管理的三个结合,即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学校要尊重教师的想法,尊重教师的人格,并通过会议、座谈和交流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深化认识:学校是教师的学校,事业是共同的事业,学校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强化“校兴我兴”“校荣则我荣”意识,只有共同努力学校才能发展壮大。实行校务公开,让教师知校情,明校事,激发做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消除工作中的误解。实施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创造条件和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和学历,形成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突显教育特色:学校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它涵盖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价值取向、办学风格、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诸方面,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成熟的表现。学校创建特色教育必须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运用好国家赋与学校自主能动的办学权力。依据所在地的区域优势、自身的经济条件、学校的现有规模、教师的素质结构、学生的现状,在办学模式上做出选择,使自己的办学目标、价值取向、教育教学方式上形成特色。它是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任务过程中,办学管理上的一种科学化、主动性的集中体现。学校在创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把握住自己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学校坚持各项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和要求学校各层次、各部门的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核心,深入开展学习教育部倡导的六种教学模式,并安排教研组集中学习讨论“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规范教学过程中的“备、讲、辅、批、考”五项基本环节工作,努力改进学生德育工作,更新德育内容,探索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着乡,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乐学、好学、善学、会学、学会的目的,并努力在特色教育,特长教育等方面寻求突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小时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针对学校班容量大,学生浮躁等情况,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四、强化民主管理,增加学校凝聚力: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强调“人”的重要性,全心全意的依靠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要健全,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遇重大问题及时征求教职工意见。工会是联系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是纽带,工会定期进行合理化建议及评议校领导活动,调动职工参政、议政制度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参考文献:

1.刘秀梅.关于创建学校特色教育的思考[J].2007.6

2.农村小学管理之我见[J].2008.9

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J].2009.5“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被人们公认的道理。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成绩显著、新课程理念不断唱响的今天,我们农村学校管理还不能顺应时代需要,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农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才会顺利推进,我们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才可能更加深入。

一、农村学校基础落后,管理需优化

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不强,要实现比城市学校还要更好更快的发展,除了国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倾斜支持之外,更主要的是要靠管理出质量、出效益,靠管理走捷径、求突破。

农村学校生源整体上不及城市学校,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和社会促进条件;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上也不及城市学校,没有较高的学历,没有优厚的条件,但是农村学生肯学习能吃苦,农村教师更朴实好激励,所以农村学校只要优化管理,把这种后天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一定能用后天的努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一定能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

农村学校的校舍、场地、教学设施、办公条件等硬件设施与城市学校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硬件并不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根本条件,尤其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决定胜负的主要还是软件,是学生的学习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校的管理和办学水平。寒门出贵子,穷校也可以出状元、出名师,所以我们要优化学校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校风正业精秩序井然,师生员工齐心协力谋求发展。

这几年,国家和社会对农村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财力,显著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随着中央支农精神的贯彻落实,农村学校还会迎来更多的资助与支持。国家的初衷是要给农村学校打“强心针、催长剂”,希望农村学校补足元气抓紧发展。条件好了、钞票多了,更要优化管理,将优厚的物力支持与优质的学校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学校的强势崛起。

二、农村学校教师不稳定,必须解决

农村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一个学校的水平,决定于这个学校教师的水平。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水平才会提高,才可能培育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当前我们

农村的教师状况却令人担忧。农村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教师流失严重,给农村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本属正常,但存在于农村教育中的只有上流没有下流、高素质教师上流一般者不流的现象则属畸形。农村学校中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或被县城学校的领导相中,或是通过一定的人情关系,调入县城。拿我在的学校为例,每个学年结束时,都会有教师调入县城,这些走掉的教师,大多是经过了几年实践锻炼的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年龄都在35岁以下,又以紧缺的科目如语文、英语、数学教师为主体。他们的流失,无论从业务上还是从学校的社会影响上,都是对我们的打击。对这些要流失的教师,我们想留都留不下,留不住。原因如下:

1、县城学校优厚的待遇是我们不敢留。

2、追求生活上的方便和家庭的结合我们无法留。

3、政策导向的偏差使我们留不住,农村教师的流失,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教师不足导致学校并班,因而各校大班频频。班组学生人数过多,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一方面加重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学质量出现滑波,双差生不断出现,辍学人数有增无减,给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达标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因为流失教师大部分是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而留下来的教师一般年龄较高的本地教师,一方面教师兼种田,学校家庭两头顾。另一方面知识陈旧,思想僵化,信息不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农村教师的稳定问题必须解决。

三、“留守生”问题需社会动员综合解决

随着农村流动人员的逐年增多,留守儿童的在校生中的比例也在年年增加,留守学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留守生问题亟待解决。“留守生”大体存在如下问题:

3.1生活中缺乏亲情,心理健康令人担心。

随着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外出务工者在城市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于是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一心想让子女将来在城市体面的生活。然而背着父母希望的孩子比背着孩子的父母更辛苦更沉重。这种过高的期望使留守学生产生了沉重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成绩上小小的下滑,在他们内心也会掀起惊涛骇浪,产生很强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加之由于经济原因,民工回家次数很少,一次次许诺回家,一次次让学生伤心,一次次扼杀亲情。有的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重视不够,也不懂得亲情抚爱,由于教育能力和通讯资费原因,在与学生通话中,无非是问一下考试情况,叮嘱学生几句,许诺带些什么物资,很少听听学生心理期盼。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孩子身心成长无法得到父母引导和关心,与家长沟通障碍加深。

3.2学习中缺乏家教,学科成绩令人担忧。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外出了,孩子也就失去了最好的老师。没有父母督促,精力投入少,学习态度差,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全靠教师分给百分之几的责任心,少数学生厌学、迟到、逃学特别令人头疼,也有多子女家庭,父母外出,年龄大的留守儿童还得照管弟弟妹妹。

3.3寄人篱下从属别人,身体成长令人忧患。

疼爱子女莫于父母。寄居的“留守学生”,其生活习性,饮食冷热、营养调配、味口矫正、膳食多少等都得从属于别人,天气冷暖变化带来衣物增减,昼夜长短变化带来作息把握,年龄增长带来青春发育变化等等,很难有父母一样体贴入微,还会慢慢积攒一些疾病,甚至产生终身遗憾。同时,作为祖辈或叔辈,大多要监护多个“留守学生”,就更是“众口难调”了,不能满足每个儿童的生长需要了。

3.4监护中缺乏责任,其效果令人恐惧。

父母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有近一半由祖辈监护。由于精力、体力、知识能力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浅层关怀,满足于“孩子喜欢”、“不出意外”;也有的监护人出于情面接受留守学生家长委托,抱着“别人的孩子深不得浅不得”的思想,迁就放纵;孩子带着“看别人眼色”和贪玩心理,采取回避躲让,难以沟通,甚至对监护人态度冷漠。监护职责浅层化,不能提供亲情交流环境,和家教的温暖氛围,孩子的许多方面都不能得到满足,出现身体、心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方方面面的“发育不良”,甚至“畸型”。

3.5学校安全责任突显,管理不堪重负。

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造成这些留守孩子大都情感冷淡,缺乏爱心;生活铺张,不懂节俭;我行我素,不受管

束;性格偏激,容易激动;有挫折感,自信心弱;行为乖僻,不计后果。这些不太健康的性格因素,决定了这些孩子多是问题学生,给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甚至有些学校不堪重负。

总之,“留守生”问题,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原因造成,所以“留守生”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相互配合,综合解决。农村学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因为篇幅和能力所限,我仅试论三点,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和基层教育工作者能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学校,用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我们解决更多基层问题,使我们的农村学校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农村中学的管理

摘要:本文作者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对农村初中学校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发展势态,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探索实践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使得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的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创新的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创办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笔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文就村初中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谈谈个人体会,愿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

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几年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大胆地实行以“班主任和任授课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岗位聘任制。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年提高。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改革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年度的竞聘。所以说,制度建设创新是为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了全体师生。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才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

核心竞争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在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第二篇:—浅谈农村薄弱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高标定位

用心耕耘

科学管理

稳步发展 —浅谈农村薄弱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在亳州市2012年千所村级小学提升工程项目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经验介绍

(2012.8.8)

蒙城县岳坊镇牛王小学

李美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好!

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说:“小学很小,但是很大;小学很浅,但是很深”。正因为“小学很小,小学很浅”,市教育局领导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赐予了我这样一个最基层的正村级的一线小学校长登上这圣神讲坛的机会,让我倍感激动,为此,我会尽力而为;但是正因为“小学很大、很深”,面对各级领导、各位校长、各位专家、各位教育界行家里手,委实不敢“班门弄斧”,让我诚惶诚恐。况且,现在各类讲座、各级培训、校际交流、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传媒已经让教育没有秘密了,不再神秘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舆论导向让我们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我这棵“浅草”哪能“没马蹄”?只能是“赶鸭子上架”,“丑媳妇”也得“见公婆”了。因为“工作重在尽职”,为此,我将竭尽全力。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两头驴子,第一头驴子每天都快快乐乐地工作,哪怕工作再苦再累,它也觉得很幸福;而第二头驴子则非常讨厌自己被人奴役的命运,终日抱怨不休。有一天,驴子的主人对两头驴子说:“现在我有两样任务需要你们去完成,一项任务非常辛苦,充满了挑战,另一项任务则相对比较轻松。你们可以选择。”第一头驴子想:“充满挑战的任务虽然会遇到很多磨难,但是也会遇到很多新鲜的东西。”,于是就选择了艰难的任务。第二头驴子则想:“我每天都在工作,从来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好处都让主人拿走了。他的任务与我什么关系呢,我才不会为他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呢。”于是这头驴子选择了轻松的任务。

第一头驴子去远方送货,翻了一座又一座山,趟了一条又一条河,途中它风餐露宿、历尽磨难,最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头驴子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在跋山涉水中欣赏了各地绮丽的自然风光。

第二头驴子在家里拉磨,它的眼上被蒙上一块黑布,它慢慢悠悠地走呀走,累了就歇一会,饿了就吃点东西,不知过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任务终于完成了。主人把驴子眼睛上的黑布揭开,这头可怜的驴子发现自己还在原地。今天就让我当一回那“第一头驴子”吧。其实,工作中这两种“驴”都需要、都重要,“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学校里没有“送货的驴”就会原地踏步、固步自封;没有“拉磨的驴”就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自己:我叫李美玉,男,来自蒙城县岳坊镇牛王小学,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蒙城县一级教学能手。1993年7月毕业于蒙城师范,任教于岳坊中心小学;1994年任语文教研组组长;1997年9月至1999年7月脱产进修于阜阳教育学院中文系,;2011年7月取得了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2008年8月调任牛王小学校长;2009年兼任牛王小学党支部书记。受中心校委托,我还负责指导、协调牛王片其他四所小学,(金牛、李油坊、四门、翟湖)的工作,在我们镇简称“片长”,我戏称自己为“骗子”。因为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工作上被全镇公认为一群“疯子”。您想,我不会“骗”,他们能疯狂的工作吗?无独有偶,在传媒业界流传一个说法:凤凰卫视是“一个疯子和五百个疯子的故事。”一个疯子就是指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刘长乐也不否认这个说法,他只是强调:“我们是有理智的疯子”。当然没有理智的疯子是不会这么成功的——创办于1996年的凤凰卫视,从香港起飞,如今已在全球落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能看到凤凰卫视。而最新的中国企业500强里,凤凰卫视位列第二。尽管凤凰卫视上市了赚钱了,但刘长乐还是很真诚地说,我首先是一个传媒人,然后才是一个商人。他坦言,没有香港回归,就没有凤凰卫视。现在很多凤凰人都说“凤凰”就像一个大学,每次自己觉得自己快要毕业的时候,又回到一个新的课程,每个人又变成小学生。当然,我们跟他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简直有着“小巫见大巫”的天壤之别。“知耻而后勇”,我们有自知之明,但我们不自卑。好走的,都是阳关道,不好走的是独木桥,而上坡路的尽头,往往风光更是无限美好。

自我担任校长四年来,首先,我心存感激:感激上级组织、中心校李作岭校长及其他领导对我的培养,让我有了从教师成长为校长的机遇,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感激我的同事们对我的认同、理解和支持,大家“一条心、一股绳、不争名、不夺利”无怨无悔地创造了牛王小学的和谐,是我们牛王小学每一个人的努 2

力造就了我和我们的牛王小学,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激发了我无限的热情。其次,我问心无愧:我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老师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把家长当成了朋友,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我也愿做他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把工作当做事业来追求。累并快乐着,智慧并幸福着。幸福并收获着,辛苦并悲壮着,我总自我安慰着:“若得校园花似锦,何吝青丝洒秋霜”,“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

下面我就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高标定位,用心耕耘,科学管理,稳步发展—浅谈农村薄弱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就算是抛“玉”引“砖”吧,因为我是“美玉”,在座的都是令人羡慕的“金砖”。

一、正视薄弱,高标定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什么是薄弱学校?

“薄弱”字典上的解释是,单薄;不雄厚;不坚强。形容事物在外界影响下容易受挫折﹑被破坏或发生动摇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从心理上说,心中有顾忌:从生理上说,缺少锻炼,经不起折腾。

薄弱学校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某一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育教学质量相对偏低、社会信誉不高的学校。要知道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主要指标是“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即指办学条件,包括:校园校舍面积,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等;“软件”包括: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水平、教育教学水平、生源水平等。薄弱学校不仅仅是硬件的薄弱,同时也反映在软件上的薄弱。

2、薄弱学校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薄弱学校的形成有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是教育阵地的最前沿,是条件最艰苦,力量最薄弱的边缘地带。由于较差的办学条件和紧缺的师资力量,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了遏止学校发展和进步的障碍。薄弱在于许多农村教师对工作缺乏热情,安于现状,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对个人专业发展、对教学改革更是没有想法。

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高强”的学校也会走向薄弱,有些学校办学条件很好,不逊色于那些强校,但由于领导水平差,管理观念陈旧,校长在管理学校时逐渐成为“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事务型和“约定俗成,平3

稳常规”式的经验型。领导管理水平差,就会导致教师工作缺乏热情,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学生觉得低人一等,家长也觉得脸面无光。

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及学生家长自身的因素。学习过程本身是艰苦的,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读书的功用认识不够,学生认识上的缺陷又来自家长的影响。家长认为老师教书是混饭碗,学生读书是混日子,也就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去关心孩子的成绩,对学校的教学活动更是知之甚少。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学校工作无形中又加大了压力。成绩稍有起色的农民工子女,家长觉得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么把孩子择校就读,要么随迁就读,甚至有的还花大钱把孩子送进贵族学学习;成绩差的、调皮捣蛋的、空巢老人管不住的孩子,家长不放心、怕出事,就让孩子到私立学校,接受封闭式教育。

3、如何看待薄弱学校?

每一所学校的薄弱点是不一样的。薄弱学校是相对而言的,其实质就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因长期缺乏办学活力和凝聚力而导致办学条件弱、教学质量低、社会信誉差的学校。当然,那些达到了合格标准的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办学质量与声誉等方面同样存在相对薄弱的环节。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再好的学校有薄弱环节,再差的学校也有亮点!——我们只有把握住这一点,静下心来,理解不同学校不同发展水平的根源,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办法,取得真正的成功每一所学校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沉下去,找准他、挖掘他、发扬他,提升他。而不是天翻地覆的,脱胎换骨地去改造他。因此,改造与发展是学校生存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由于教师、学生两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教与学的矛盾不但没有调和,反而更加加剧了,教学质量必然呈下滑态势。教学质量上不去,就会导致竞争的失利,就会导致在同类学校中品牌和形象的降低,进而会导致学校的硬件建设的步伐滞后,使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失去信心,最后连学校的管理者、教师也会灰心丧气,失去了教书育人的激情,走到哪里谈及自己的学校都自卑,缺乏底气。接下来是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把学校发展的路堵死了。在座的校长,那是咱的错吗?就像我长得丑,能怨我吗?即使错不在咱,咱还能撂挑子吗?咱也得面对现实,正视薄弱。

就以我校为例,我们牛王小学始建于1956年。2008年8月,我刚到学校时,占地面积才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仅有1377平方米,其中4个教室是C类危房,厕

所为D类危房,30多米围墙向外倾斜着,100多米没有围墙,墙头、教室内外斑驳陆离,脱落严重。从学校硬件环境来看,基本建设空间小,操场面积小,图书馆、实验室和音美等专用设施、仪器严重缺乏或陈旧老化,仅有省配套的农远工程设备算是现代化的了,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学校位于居民区中间,周边可发展的空间小,办学环境简陋。大门两旁各有一个类似粪池似的积水滩,不时散发出难闻的臭味。我往校园里一站,倍感凄凉,鼻子酸,都想哭。

从学校生源情况来看,主要来源于属地学区,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偏低,家长的学历普遍偏低;学生属于弱势群体,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薄弱,好中差分化明显。生源质量差,包括学前班才400来人,还有外流现象。

从师资队伍情况来看,教师队伍的年龄老化,学历低,业务素质相对较差,中青年教师缺乏,骨干教师少,老教师面临退休的好几个,一两年内将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沿袭老套路,缺少创新,缺乏实效。教研活动是纯粹应付检查,教研内容由教研组长抄写在黑板上,组内老师把它抄写在校验记录上,谁也不说话,气氛压抑的很,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教研,我才真正理解“沉默是金”的含义。

从教育管理来看,学校办学特色方向不明确,还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依,在贯彻执行方面没有达到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学校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这些因素在当时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面对这种状况,就连退居二线的老校长都私下里对我说:“你咋想起来对这来?那你还有什么前途?”话里包含着的意思不言而喻。你想,刚刚走马上任我还能临阵逃脱吗?

4、薄弱学校校长有哪些困惑

同时,农村薄弱学校校长难当,是因为农村薄弱学校原有硬件设备欠缺、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生源素质偏差、学校无其他经费来源。因此,作为校长,往往为经费所愁、为课改所惑、为安全所忧、为管理所困。

为经费所愁。有钱的家好当,无钱的家难当。不熟知教育情况的人,以为学校是政府拿钱,足额预算,校长不用操钱的心。其实不然,教学设备添置费、校舍维修费,学校硬件设备不完善或是个“空白”,急需添置,办公经费、水电费等。现在,农村小学除了办公经费之外,几乎无任何财源。教师请病假或分娩假

临时聘请代课或定岗的代课金、学校的办公电脑的损坏维修费、学校日常办公用品费用等。因此,许多农村小学都处于负债运行状态,举步维艰,校长往往为了经费而犯愁。

为课改所惑。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课程改革所针对的教育观念、课业负担等问题。

课改实施关键在于课堂,但现在课堂教学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甚至连汤也不换。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不能不是课改的悲哀。究其原因,大多数积极投身课改,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教学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在质检中往往不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在把学生分数作为主要尺度的评价体系下,新课改理念在传统教育思想面前黯然失色,极大地挫伤了那些积极实施新课改教师的积极性。他们在阵痛之余深感困惑:究竟课改的路在何方?冷静地反思当前的教育,如何应对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的局面,也是校长深感的困惑。

为安全所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问题,各级警钟长鸣,学校已到了比教学还重视的程度,天天讲、日日查,校长成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安全隐患很多,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间玩闹时磕磕碰碰,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另外还有可能出现离校出走和被人贩子拐走、擅自出校游泳溺水死亡、上下学途中被车撞、食物中毒、流行疾病、打架斗殴、运动摔伤、心机梗塞等疾病引起的突发性死亡、歹徒进校滋事行凶等等,叫人防不胜防。一旦学生在学校出了大的安全事故,家长、学校、校长三方都承受不起。家长痛失的是孩子;学校付出的是巨额赔偿(少则七八万、多则十几万);校长受的是处分,轻则记过降薪,重则撤职“双开”(党籍、工作籍)。

为管理所困。实施新课程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是农村小学校长所面临的一个困惑的问题,许多农村小学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应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的管理的局面。而学校管理,难管理的是具有活的思想的“人”。校长的工作主要是对各方面相对成熟的成人。校长如何激发教师内在的活力和工作热情,使之对工作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投入工作,是校长的又一个困惑。农村小学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许多优秀教师由农村流向城 6

市,由基础差的学校流向基础好的学校,这种“抽水机效应”的调动,极大影响农村小学办学质量,也危及农村小学内部的管理。

另外,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给校长带来巨大的压力,如全面采取教师聘任制、教师末位淘汰制、竞聘上岗等。教师一旦聘上了小学高级教师,要想拿下来,作为校长也确实很难做到。这些教师认为自己资历老,应该聘上。有的教师工作方面得过且过,吃老本。因此,聘上小学高级教师相当部分在学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这些老师来说,校长对他们来也没有什么办法,往往采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中也能看到我们学校管理的缺失与缺位。

5、薄弱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硬件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教育明确提出了四大主题:即优先发展、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和素质教育。这为教育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亳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和《亳州市千所村级小学(2012-2016年)提升工程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教育经费4﹪的比例必然会让义务教育经费水涨船高,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会进一步扩大,给薄弱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薄弱学校要充分利用这次教育改革机会,努力争取项目,争取资金,进行学校标准化建设,彻底改善办学条件。在教育均衡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的今天,各级政府在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资金等方面在不断地向薄弱学校倾斜与扶持。在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强力拉动下,我们薄弱学校提升、发展、迅速崛起、由弱变强的可能性很大。

软件上,随着《义务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颁布、《2011版新课标》的实施、《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现代教育制度、学校制度体系将会逐步完善。因此,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在顽强拚搏、开拓进取中获得新生,在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的大好机遇中把握机会,迅速壮大,从而与窗口学校并驾齐驱,共谋发展。如此,则前途光明。

反之,薄弱学校一没名气,二没基础,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不高;教育教学基础根基浅,缺少校园文化底蕴,短期内无法形成办学特色;生源素质差,家长期望值低,造成学生求知欲的降低和教师进取心的受挫。如果学校不能在机遇面前迎难而上从而走出困境迅速发展的话,则极有可能被“均衡”掉,在教育资源重组中被淘汰。

6、薄弱学校发展定位

高标定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有两个人的话我印象很深。一是清洁工说,“扫地也要扫个全国第一”。一是修自行车师傅说,“本行都做不好,还有什么意思。我修自行车就要做得最好”。都是很朴实的话,但里面都有深刻的含义,就是要做得最好,用我们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追求卓越。高标定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已经站在较高的起点上,第二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更高,第三越来越明显的教育改革进程逼迫着我们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第四从发展和管理的规律来讲,高目标会产生大动力。除去事业的目标,还应该有个人发展的目标。每一个人都要思考,五年以后的我是什么样子?也应该是高目标,做最好的自己,“力求比过去好一点”,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而走向卓越,从成就自己到成就学生,再到成就社会,教师需要这样,校长更需要这样,唯有此,才有事业目标的达成。

有位哲人说:“世界上一切的成功、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信念!始于我们心中的梦想!”心中有目标,工作才有动力。锁定你心中的目标,并且看准他,咬定他,矢志不渝地奔向他,只要你朝着目标执着地追求,成功的路就在脚下。智慧的管理是努力去争第一,争不了第一就去创唯一。因此,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促进学校高速度发展,才能走出困境,步入和谐发展的快车道。我想,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硬件不行,可以建设;条件不行,可以改善;软件不行,可以优化;管理不行,可以深化;师资不行,可以培养„„实在不行,也不能卷铺盖走人呀!暂不能改变环境,还不能改变自己嘛!

刚踏上校长岗位时,我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思考,多方面的调研,广泛地征集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见后,结合学校实际,谋划了工作高标定位方略。我校以“用心耕耘,智慧人生”为校训,弘扬“牛精神”,打造“牛文化”特色系列:凸显“一个目标”—教师“俯首甘为孺子牛”,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关注“两个层面”—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夯实“三项工作”—学校安全、教育质量、办学条件;打造“四个系列”—牛文化、古诗词、励志故事、感恩教育;突出“五个主题”—常规教育月、文明礼貌月、素质提升月、读书活动月、才艺展示月;践行“六牛精神”—初学“小牛犊”、力挺“爬坡牛”、甘为“孺子牛”、常做“老黄牛”、勇当“拓荒牛”、竞争“领头牛”。

二、守望教育,用心耕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守望,守望一生的爱人,守望一生的理想,守望一生的前进方向,等等。

历经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而今的牛王小学已经初具规模:现有学生568名,11个教学班,在岗教师22名;下辖一个翟湖小学教学点,在校学生88名,3个教学班,在岗教师4名。四年来,牛王小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以“用心耕耘,智慧人生”为校训;践行“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的治校方略,以“出思路、定制度、用好人、搞服务”为校长使命,着力做了三件事:这件事要不要做;有谁来做;制定一个标准。在此基础上,“颂善于公堂,归过于密室”,形成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时时人在干”的管理机制,积淀了“呵护每一颗心灵”的校风、“细心、决心、恒心、爱心” 的学风、“安心、精心、耐心、静心、良心”的教风。工作的前几年,就听到过全国劳模李素丽的事迹介绍。李素丽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她有一句名言,一直感染着我,影响着我,让我记忆犹新:“做事用力去做,只能算合格;用心去做,才算优秀。”我想,一个智慧的管理者,必定是用“心”管理。只有用“心”管理,才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从而收获人心、赢得人心、鼓舞人心。这种用心,表现在校长对自己的员工始终怀有一颗尊重之心、期望之心、合作之心、沟通之心、服务之心、赏识之心、授权之心、分享之心,等等。如果校长能够用“心”去管理,那么管理就会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高效工作目标也就有望实现,高效的团队文化也会逐步形成。或许,这也是一种守望吧,一种对平凡生活的默默守望,一种对生命情怀的深情守望,一种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守望。

首先,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滔海亦英雄” 作为农村薄弱校,经费不很宽裕,有限的资金用在硬件建设上,就一定要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一定坚持“规划要有长远性,设计要有前瞻性”,即使是“勒紧裤带搞建设”,但“要建就建最好的”。

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我们及时填平了学校大门外的两个类似粪池似的积水滩;修缮了教室破损门窗;建设了单双杠活动区;购置了教师办公桌椅、会议桌椅;粉刷了校园内外墙壁;更换了老化电线电配;配备了消防器材;安装了监控设备,加强了物防、技防建设,提升了学校安全标准;添置符合卫生标准的学生

饮水设施;确保学生饮水安全;装修了15间房子;维修硬化了500余平方的地面;改建了35米的围墙;更换了旗杆;添置了4台电脑、1台一体机、1台小型复印机、一台72式格力空调、600余套学生课桌凳。

根据学校整体布局规划,加强了校园绿化,种植一定数量的常青树木,调整和扩大了绿化结构、面积,真正做到了一草一木皆有情„„确保了校园四季常青生机盎然,拟把学校打造成集花园、乐园、学园为一体的精神家园。

学校拥有图书室、阅览室,由省教育厅直接配置新图书近3000册,加上原有共有图书6000余册。同时,实行学校统一配备图书架,上面存放着教师、学生家长自愿捐赠的部分图书。图书馆统一管理,班级分管的分级管理制度和方式,有效解决图书馆面积小的问题。还大大提高图书的周转率和使用率,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我们每年还有计划的按添置新图书不低于总存书量的百分之一点二。今年暑期,安徽省薄弱学校改造图书配送项目又为我们添置了8万元的图书,等待上架,这为我们打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四年来,我们学校出资每年为我校教师每人订阅了一份教育教学方面的教学报刊、杂志。这样,完全能满足我校师生的阅读需要。

学校拥有多媒体专用教室3间,协调村两委给予赞助了多媒体设备一套,学校原有省配套的农远工程模式二设备,又新添置了两台电脑,接入了宽带网,大大提高了我校农远工程使用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我校的农远工程运用曾得到了省教育厅检查组的高度评价,这在村级小学中是少见的。

而且,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完善了领导组织和资料建设,专人负责,安装了电话、电视、电脑、空调,配备了乒乓球台、档案柜等。

2011年利用省民生工程项目资金15万元对我校650平方米的教学楼进行了维修加固改造;2012年,我们借着亳州市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东风,利用每生100元的专项资金,将原来54平方米的厕所改建成78平方米能满足500—700人入厕的崭新厕所;又争取了教育局节余资金8万余元铺设了近1000平方米的彩砖地面和35米长的下水道,基本解决了校园积水和“因土致脏”的问题。

更为可喜的是,2012年6月13日,岳坊镇牛王小学教学楼工程破土动工。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95平方米,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三层。由蒙城县城乡建设规划有限公司设计。公开招标,安徽省宏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 10

为1081060.36元。工期120天。从立项、勘探、设计到开工,仅三个月的时间,其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该项目系校安工程、民生工程,但愿能建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形象工程。这对一个村级小学来说,很不容易,其背后蕴含的智慧、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但这成果师生共享。

其次,打造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校园—“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这边风景独好”。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引导、鼓舞、凝聚、激励学生。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条流淌的河,它是一个学校传承、发展的标志;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段旅程,所有的学校都行走在学校文化变革的旅途。无论历史长短,无论中学小学,每一所学校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传统。没有谁也没有哪个文件规定薄弱学校不可以创建特色,没有特色的学校一定薄弱。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正视硬件中存在的不足,千方百计打造校园新文化,推出创新品牌。我校建设了校园文化艺术长廊;在校园墙壁、走廊等醒目位置装裱了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诵读的80首古诗词匾牌;精心布置了一个师生作品展示室;选编了两本校本教材:《牛耕耘—牛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制作了校徽、校训、壁字、壁画、宣传图版、科室牌、席卡、班主任寄语等。各班也创建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每年都吸引了几十拨本镇及周边乡镇兄弟学校前来参观。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精心谋划、倾心打造了牛王小学“牛耕耘—牛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已经初步实施,初具雏形,并决心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创建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形成校园文化品质。

我们牛王小学“牛耕耘—牛文化”特色构想是这样的:

一、挖掘牛的精神,秉承学校文化底蕴

1、特色构想源于“牛王的传说”

在蒙城县岳坊镇牛王村,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夏日的夜晚,一位村民在瓜地里看瓜,半夜里周围忽然闪现阵阵金光,惊奇之下,此人走出草屋,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眼前出现了一只金牛。正当金牛欲离开时,村民苦苦央求其留下,金牛 11

见其诚恳,便在瓜地中留宿了一夜,此后瓜地周边就被称为“牛王铺”,也就是现在的牛王村。学校因地名而得名。

2、特色构想源于整个中华文化和学校传统历史积淀。牛对中国人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以牛为标,化牛入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在我国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有关牛的古诗、名言、著作不胜枚举;近现代作家、艺术家中以牛自喻的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自称“耕砚牛”的齐白石;有画室取名“师牛堂”的李可染;有“老牛以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朱自清等。

牛王小学创办至今已历经半个多世纪。六十余载,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学校已成为一所办学方向非常明确、办学理念较为先进、教育管理趋于规范、教育设施基本齐全、教育质量相对优良的村级小学。

牛小早在四年前,就在校园中大力倡导牛的精神,要求教师要像“老黄牛”一样,做敬业爱生、无私奉献、不计报酬、乐观持重的师德表率。要求学生要像“初生牛犊”那般,在学习中不怕困难,自立自强、勇于进取、勤奋向上。几年来,牛的文化、牛的精神已渐渐深入每一名师生精神中,成为牛小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上述认识,牛王小学确立了“牛耕耘—牛文化”的特色建设理念和“读牛的故事,诵牛的诗词,背牛的名言,画牛的骨骼,学牛的精神”的特色创建思路。于是,“牛耕耘—牛文化”相关活动在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逐渐成为我校特色文化。孩子们“品牛,诵牛,画牛,学牛”,促进了多元发展、个性发展。校园里,牛气足,活力射,人心和,学业竞,充满了勃勃生机和进取氛围。

二、创设校园牛文化环境,时刻感受牛文化精髓 1.营造特色环境氛围

良好的环境是软硬兼备的教育力。走进牛王小学,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牛文化”气息。教室门前的牛文化牌匾,既有丰富多彩的牛文化历史介绍,又有与牛有关的诗词歌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墙壁”;走进班级教室,一幅幅活泼、灵动的惟妙惟肖的各种牛绘画、牛剪纸,蕴含着激活潜能、催人奋进的力量美。楼道、班级文化布置有机地将诗文和牛文化特色融为一体,人性化的设计,让学 12

生在自由宽松氛围中自主阅读、学习。精心构筑显性文化。方寸校园,精巧玲珑,一步一景,设施齐全,小巧之中蕴含精致,精致之中创造优美,优美之中彰显文化。校训、校歌、牌匾、标语、雕塑,一花一草、一景一致,闪烁着文化的光芒,真正做到了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2.大力宣扬牛的精神

学校利用校会、班会、晨会、队会及各种活动,在师生中宣扬牛的品质,教师要“俯首甘为孺子牛”,学生要“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要求师生们学习践行“六牛精神”:初学“小牛犊”、力挺“爬坡牛”、甘为“孺子牛”、常做“老黄牛”、勇当“拓荒牛”、竞争“领头牛”。目的引导师生要肯做埋头苦干的“踏实牛”;要甘当心态沉稳的“平和牛”;要敢当勇于拓荒的“创新牛”;要争当行动果断的“火速牛”;要甘当有血有肉的“忠诚牛”„„

另外,牛还有自信这一可贵的秉性,在当今充满挑战和机遇时代,唯有鼓起牛一样的信心,牛劲十足地投入到各自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在学习中、在教育现代化创建的道路上闯出一片坦荡的新天地!

三、探索特色教育途径,感受牛文化魅力

要想将“牛文化”的精髓渗透进每一个师生的心中,仅靠环境氛围的营造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才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注重特色发展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才能有效发挥育人的作用,使特色教育真正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牛小人一直致力于“文化育人”的实践,激活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引领牛小以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让牛小的特色融入了学校文化内涵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1.开发牛文化校本课程,让特色教育进课堂。继我们自主研究、编写的校本教材《牛耕耘—牛文化》之后,我们正在为校园牛文化编写另一本集图片、文字、诗歌、名言、故事为一体的校本课程《话说牛文化》。我们的教材“重教育、重内容、重自主”,真正实现了文化特色课程化、校本化。下学期,我们利用一周一节的综合课,在各年级开设“颂牛古诗诵读课”。学校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合理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让牛文化的精髓根植于教师的脑海中。同时还组织教师进行案例交流、教案评比等,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牛文化教育进行专题交流、研究,让特色建设深入化。

2.各学科教学渗透牛文化,让牛文化拓展延伸。学校倡导每位教师对本学科中与牛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收集与整理,以年级为单位,形成比较统一的方案。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低年级可结合识字教学,了解“牛”形象的造字过程,以及与牛相关的字词;中年级可以了解“牛气冲天”、“牛刀小试”“汗牛充栋”、“ 一牛吼地”等成语,了解相关习俗,并积累有关牛的诗歌、名篇;高年级同学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牛的历史,牛的传说、牛的艺术作品,能够用有关牛的知识、出板报,也可写学牛的体会、收获。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安排学生追寻牛的历史文化;在美术课中尝试牛的版画作品创作;在科学课上了解牛的生理构造„„将牛文化特色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实施,同德育、艺术等教育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以牛励志”的初衷。

在对牛文化特色教育进行开发、打造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以牛励志,可以增强学习毅力,张扬扬学生个性,师生的精神面貌变了,学生的懈怠情绪消失了;牛的精神、牛文化的精髓已在牛小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弘扬牛文化精髓

牛文化特色成功推出后,我们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牛的精神渲染学校文化,用牛的勤奋、忠诚、坚韧、信心点燃学生生命活力。

1.成立“牛文化工作室”。学校以工作室的形式吸引一批对绘画、古诗词、牛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加入。我们利用学校资源,在文献查找上下功夫,鼓励师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野、走到农村,去欣赏牛、品味牛、访问养牛人、与牛做朋友。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乐趣,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

2.推出“牛娃娃”特色评价体系。围绕着牛的各种品质,学校即将推出一系列憨态可鞠的“牛娃娃”卡通形象,除了基本形象牛,还有礼仪牛、读书牛、勤学牛、艺术牛、科技牛、运动牛和爱心牛。学校将定期在班级中开展“好牛娃”的评选,每班推出一名当月之“牛”,以卡通“牛娃娃”予以奖励。

在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我校将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学校资源优势,打造校园“牛文化长廊”、“牛文化牌匾”、“牛文化墙壁”工程,安置两尊意喻为“耕耘”和“奋蹄”的牛雕塑进校园,使学校构筑起新一轮竞争优势。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校教师的精诚团结下,我校的牛文化 14

特色创建工作必将以可视、可闻、可感的形式,浸润着师生的心灵,推动着学校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当然,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继承和不断积累,需要持续和不断丰富,需要创新和不断深化。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动脑筋设计、下功夫雕琢。

这种“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活动,是一种精神引领,更是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

“人勤一世千川绿,牛奋四蹄万顷黄”;“老牛以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牛耕耘—牛文化”特色构想必将成为牛王小学一张亮丽的名片,引领我校在教育现代化征程中扬帆远航!

第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师的成长—“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李希贵局长有一本书叫《学生第二》,在校长眼里面学生第二,首先是教师。对待老师应该像上海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那样: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学会感恩。

首先,尊重、理解、善待教师。

把教工之喜悦作为自己之喜悦就是爱;时时刻刻为教工利益着想,把教师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的改善放在心上,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对待教师。校长一个主动问好,一个热情握手,都是对教师尊重,都能激起教师心中无限的激情,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士为知己者死”等思想,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格的巨大力量,校长心中装着教师,教师的心中自然装着校长,装着学生、装着学校。了解教师,成为教师的知心人,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象朋友那样,无拘无束促膝谈心。

其次,激励、赏识、引导教师。校长要有人情味,制度无情人有情,在执行规章制度时,校长一方面要铁面无私,坚持原则,另一方面又要三分含情,七分述理,做到情理结合,对教师要一视同仁,校长不能与自己关系亲疏而厚此薄彼,或戴着有色眼镜把人看死,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师楷模,吃亏的事,受累的事首当其冲,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帮教师之所需,主动为教师排扰解难,工作上用加法,坚持挑重担,待遇上用减法,坚持廉洁作风,方法中用乘法,调动大家积极性,荣誉上用除法,把功劳归大家,思想上以情动人,工作上以情感人,生活上送温暖动真情。真诚是以心换心得来的,实践 15

证明,富有人情味领导方式的校长才能真正成功实施情感激励。我的做法是:充分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多欣赏、多称赞,大力宏扬闪光点,对教师的点滴成绩充分肯定和表彰,对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做法,搭建平台尽情展示。对先进教师的事迹进行大宣传。激励你部下的一个关键是发现他们做对的事情。当然校长需要多多包涵,对教师的不足与过失,采用“表扬在会上,批评在谈话中”的方式,让教师在不失面子的情况下心悦诚服地理解接受校长的用意和见解。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一生坚守“三个一”:坚守一生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坚守一生没体罚过一个学生;坚守一生补课没收过一分钱。可以这么说,我到牛王小学担任校长四年里,没批评过任何教师,没在人前背后评论过教师的不是,没做过对不起教师的任何一件小事。正如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土光敏夫所言,权力是把传家宝刀,最好不要拔刀出鞘。

第三,培养、发展、塑造教师。人文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

尊重人是基础,培养、发展、塑造人是目的,就当前来说,关怀教师、支持教师、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务之急。

抓住机会就让老师参加培训,除继续教育外,我多次派出多人次外出到镇内的和周边乡镇兄弟学校参观,如小涧、马集、常兴等;远点的如县城学习、淮北听课、合肥、南京、上海、宿州、江阴等,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老师都参加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学习培训。我每年还为每一教师订一份教育教学杂志。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仅此一项开支每年不少于2万元。教师已经认识到: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适时推出了“五个一提升工程”,倡导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好书;至少听一节高质量的名师课堂或专家讲座;至少上一节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至少写一篇有分量或代表自己水平的论文、反思、案例、说课稿、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等(自由选题);至少学一项计算机操作技术并每周不少于一个小时的上网实践;至少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同时,我们又出台了几条配套措施:

1、每读一本书,凡能在教师会上或教研组内或能与校长交流的不少于半个小时者,奖励等同价值的书一本(自己到新华书店购买凭发票报销)。不读书者 16

每学期无偿为学校留守儿童捐赠五本儿童图书。读书得书,多读多得。况且,我还经常讲书、讲读书的好处。比如,“女同志读书能美容,男同志读书能长寿” “三天不读书,自己知道;三周不读书,学生知道;仨月不读书,校长知道”“ 一个靠贩卖知识为生的人不读书,还有职业道德吗?”“教师不读书,学生为啥读书”„„双管齐下,必定害怕。你就是不让他读,他也会偷偷地读。不信,你试试?

2、按照要求听好课、上好公开课,量化打分排名在前的优先安排外出学习。哪个教师不渴望外出学习?花学校的钱、长自己的本事,又能免费旅游,多得劲!

3、每学期都将全校老师的论文、反思、案例、说课稿、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等打印装订成册做成书,把每一位老师的作品在教师会上通读、评议,写得好的,校长亲自帮助修改,推荐参评教学成果奖。你想,谁不怕丢面子?能不下工夫写吗?写好了,说不定能得奖呢。

4、凡是主动参加计算机培训学习的,凭等级证书予以报销报名费及参加考试的住宿费、差旅费。

四年来,我们惊喜的发现老师们成长:

·观念转变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学生的学习”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正在教师的头脑中建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越来越多教师践行的理念,常态课即为公开课已达成共识。教研活动的激情高了,开口说话了,滔滔不绝了,彻底告别了哑巴教研的时代了。

·素质提升了。一批中青年教师随着快乐课堂的不断推进脱颖而出,老师们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学习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他们中的许多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工作快乐了。教师的知识底蕴足了,水平高了,在付出中收获了快乐,在进步中感受了快乐,在成功中享受了快乐。发牢骚的少了,抱怨的少了;理解的多了,支持的也多了。我们这个团队就是一个拳头。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校校本部包括支教的一共25个,其中17个女教师,从未红过脸、拌过嘴,家长里短不谈,扯老鸹舌头的不理,“巾帼不让须眉”,指到哪里打哪里,不求名不图利。其他学校参观的领导都说,这真是一方教育的净土。

·荣誉挣足了。李玉芹老师被评为省国培计划优秀辅导员、县优秀教师;戴慧老师被评为县师德标兵;张美老师当选为县人大代表;王在芹老师当选为党

代表;张玲老师被评为县教学能手;张美老师到南京科学园小学执教一节公开课,辅导奖、论文奖十几人次„„这是我校老师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老教师张如月、翟亚军、张克礼,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尽管面临退休,威风丝毫不减当年,为我校广大青年教师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们是我校宝贵的精神源泉和做人楷模;中青年教师王在芹、李玉芹、陈红、曾献芳,扎实苦干、勇往直前,从无怨言;青年教师张美、曹继荣、戴慧、李娟,刻苦钻研,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已经在我镇乃至全县展露手脚。

第四,立足本职工作,耕耘着自己的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93年,我怀着一颗火热的心走上三尺讲台,而今已是第二十个年头了。回望20年的辛路历程,有辛苦,更多的是无悔。我始终怀着责任心对待每项工作。领导安排的每一次工作,不管强度大小,还是程序繁杂,我都会尽力地去做好。其实只要你怀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去面对,不管效果成绩如何,你尽力了,问心无愧就行。凡此,零零种种,常常将自己忙得像个陀螺,转个不停。每每当任务如泰山压顶之势袭来时,我时常告诫自己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考验,面对众多的事务工作,常常用积极的心态去对每一件事情,统筹兼顾,周密高效地完成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历练。从一线教师到校长的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信这样一个理念:用心耕耘。心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只有用心,我们才能见微知著;只有用心,才能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只有用心才会使你与众不同;只有用心才会使你脱颖而出;只有用心,寻觅美丽的风景。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要用心去浇灌,真情投入,精益求精,才能寻觅美丽的风景,也才能在教育的征程中唱歌青春的旋律。这样的理念激励着我的专业发展,让我感悟颇多。

回顾成长历程,一路走来,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兢兢业业的工作,让我积累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有幸先后吸纳了“六因素教学法”、“情境教学”、“异步教学”、“目标教学”、“新课程改革”等先进教学理论的精华,观摩了于永正、靳家彦、贾志敏、徐鹄、窦桂梅、支玉恒等名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了魏书生、崔其升、刘永胜、张景浩、李镇村等专家的报告,拜读了他们的理论著作,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研教改。2006年,参

加了亳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2008年参加了上海闵行教师进修学院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同年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级骨干班主任培训者远程培训;2009年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2010年到南京江宁科学园小学学习;2011年参加了首期村级小学校长培训班的培训;参加了安徽省首届书香校园阅读教学研讨会、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顺利地通过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国家级远程培训;2011年暑期,还参加了为期6天的蒙城县中小学校(园)长教育整顿会议;又参加了第三轮继续教育《命好题》专题的县级培训,并为全镇小学语文教师作了一天的报告。2011年11月我带领全体学校领导参加了由安徽省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小学校务管理研讨会”。我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课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曾担任了10余届毕业班语文课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即使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后,我仍然坚持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08-09年三年级68人、09-10年毕业班70人、10-11年五年级73人,11-12年毕业班76人),学科质量检测均在全镇前列。我深知,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平日里,我爱读书,尤其爱读教育理论书籍,做了几十本读书心得笔记,积累了大量的、详实的教育教学理论资料;我爱写东西,写了很多东西,在岳坊中心小学工作期间,以自己为主要撰稿人编写了校本教材三本,多年来自己还多次参与到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材料撰写活动中。如镇长书记的报告、会议发言材料、调研材料、蒙城县教育均衡发展报告等等。使读书、思考、表达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终生学习的理念已经根植于我的意识里,并且努力的践行着。我知道,机遇总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但我更知道,美好的机会总是领导给的,我要用心珍惜。2009年我被评为岳坊镇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岳坊镇“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蒙城县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9月5日县电视台到我校对我和我们的牛王小学进行了优秀校长访谈录纪录片制作的的专题采访。成绩只能代表历史,我深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责任重于泰山。

说实话,虽然忙碌,但是充实。说到这儿,我有很惭愧,因为我的孩子,虽然我对工作,对待学生和家长都在尽职尽责,但对于家人和孩子,我不称职,特别是孩子的学习方面关心很不够,每天都是由她自主安排,好心的同事经常说我,你用对待学生的一半时间和耐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她的学习成绩会好很多。我岳 19

父几次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工作再忙,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丢了。我明白:别人的孩子要教好,自己的孩子更要管好。可是因为一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就顾不上这么多了,忘记自己是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角色。连当教师的妻子都跟我开玩笑说:“等给你开追悼会的时候,悼词上应该这么写‘李美玉同志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伟大的校长,但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一个合格的父亲’”。不知道是在表扬我,还是在批评我。我还她一个笑脸。

三、科学管理,稳步发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春”

1、健全工作制度,各项工作趋于规范

制度建设是学校正常运转、实现科学规范的保障。制度对事不对人。为此,近年来,我校各部门在制度建设中不断加大力度,经过精心探索,认真总结,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各类规章制度,出台了《牛王小学管理汇编》、《牛王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制度汇编》、《牛王小学安全工作制度汇编》系列。在执行的过程中,我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能自觉遵守岗位职责,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校风优良、环境优雅、成绩优异的学校而努力工作。

2、发扬民主管理,各项工作保障公平

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领导班子配备齐全,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学校配备了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语数教研组长等管理决策系统,成立了教代会、民主理财小组参政议政监督系统。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学研究能力。在学校管理上,我校一直秉承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尊重教师,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公开内容涉及学校发展规划、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大宗购买、收费标准、财务收支、招生工作等,公开载体有教代会、文件、会议、公开栏等,形成了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相统一的格局。

3、创新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加强德育工作,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感恩。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校长挂帅领导德育小组,少先队辅导

员抓具体工作落实,班主任为德育教育的骨干队伍,职责明确,齐抓共管,优化育人。通过开展主题班会、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课本剧表演、快板、演讲、古诗文诵读、读书征文等活动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我们提出了“校内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口号,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活动有检查、有记录。

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活动。利用班会、队会和一切有利时机向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青少年保护法》。并聘请司法所的领导为我校法制副校长,邀请法制所、综治办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强化法制意识。

我校还全面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工作。我校经常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一是每学期期初上好“安全第一课”,并将安全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各门学科、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之中。二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三是开展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了遇到危险知道如何逃生,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四是落实“一岗双责”长效机制。

4、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静心抓教育,潜心抓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质量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校长要扭住“教学”这项中心工作不放,立足课堂,狠抓质量的提高。“会管的管课堂,不会管的管门房。”为此,我们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展开讨论,使教师们更新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从而确立了“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育合格加特长的人才”的目标。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知识经济时代迫切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学发展的灵魂与方向。我在思考,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是否真的有效?是高效,还是低效?我们学校该怎么办?根据我们的“牛耕耘—牛文华”特色的经验,我们探索了牛王小学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管理模式:我们在抓实“备课、上课、作业与批改、课外辅导”等常规教学管理环节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构想:突出一个目标:有效; 夯实“两个课堂”:课内小课堂、课外大课堂;关注“三个发展”:学生、教师、学校;落实“四个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狠抓“五

个常规”:学校一日常规、领导一日常规、班级一日常规、教师一日常规、学生一日常规;聚焦课堂“六个原则”:面向全体、精讲多练、师生互动、技术运用、目标达成、课后反思。

二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制定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的具体工作要求。一是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二是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教案。教学后要写深刻的教学反思。三是教师上课,要建立候课制度,正式上课铃声之前1分钟,教师在教室门口等候上课。四是作业的布置要科学要适量,避免机械重复,及时认真批改。五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方案,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六是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和生活,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定数量的学科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七是加强“农远工程”的应用与管理,发挥“农远工程”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八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建设活动,切实加强对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和管理。进一步增加我校教师履行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意识,确保出色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热情,既要坚持制度管理,更要注重思想的引导,引导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业务水平,为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新的时期、新的课程观,使我们的师德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不仅表现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状态,更应该表现为勤于钻研、善于合作、不断学习的专业工作方式;它不仅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关心、体贴、嘘寒问暖,更表现为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自立;它不仅是一种埋头苦干、无怨无悔、不计得失、谦虚自律的教师形象,更应该是一种积极献言献策、参与管理、敢于维权、倡导公平、勇于示范的专业工作方式。

三是强化薄弱学科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确保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动课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学校强调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此,我校配备2名英语专职教师,1名音乐专职教师(都是从中学请来的支教教师),音体美术兼职教师各2名,劳动课有班主任兼任。做到薄弱学科力量不薄弱,我校把英语、音、体、美、劳课放到重要位置,加强 22

管理,从制订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到检查考核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要求教师像对待语文、数学科一样,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严格考核。

四是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我校建立了有序、高效、科学的校本教研制度,有效地保证教研活动的开展。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组织,改进了对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的评价方法,构建了校本教研激励机制。扎实开展了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学研究活动,致力解决了校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强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为主要途径,开发了校本教材,促进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五是开展学生活动,丰富素质教育内涵。贯彻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要求,全面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我们按学生年段、心理特点,开展了系列主要活动:一年级开展了绘画活动;二年级开展了音乐活动;三年级开展了硬笔书法;四年级开展了《弟子规》诵读活动;五六年级开展了经典阅读活动。同时,还定期不定期举行立体式兴趣小组活动:手工、踢毽子、跳绳、玩沙包、拔河、诗歌朗诵等传统活动,每学期还结合这些活动举行、素质教育公开活动周及相关比赛,每年还举行一次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坚持“两操”和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开辟校本课程及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保证上好课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和校外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使学生动脑、动手和文化课学习的能力普遍提高。从而,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特色提升,有力的推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进程。

随着质量提升、规模扩大,我校已经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质量信度的镇内乃至县域内优质学校。已经建设了一支积极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发展的乐于学习的学生队伍;一支有文化品味、有责任感和教育魅力的教师群体。打造了让教师真心喜欢教,学生真心喜欢学,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和教师和谐发展的家园,让普通百姓子女也能享受到充满人性化的优质教育服务。

在完成薄弱学校转变的过程中,我真正领略了从“春风不度玉门关”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喜悦。近年来,牛王小学这所全镇面积最小的“袖珍学校”,能够引得500多名家长“舍近求远”,来到这所“理想中的读书殿堂”,这已成为全镇关注的“牛小现象”。

从2008年我主持学校工作以来,带领全体师生经过不懈努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成绩斐然:牛王小学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蒙城县科技文化艺术节中获奖;在读书知识竞赛中,学校既有老师因获奖外出旅游,也有学生外出旅游,仅2010年,该校15名学生参加此项活动全部获奖;在课本剧表演中,学校荣获县级二等奖的第一名;演讲比赛中,荣获县二等奖两次。三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在岳坊镇名列前茅。学校的农远工程运用曾得到了省教育厅检查组的高度评价,这在村级小学中是少见的。学校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县镇级优秀班主任 “教学能手”、“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有一名学生获县级十佳少先队员并接受了县电视台的专访;2009年牛王小学党支部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学校被评为标准化学校建设先进单位。因此,学校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展望未来,豪情满怀—“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关于发展农村教育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农村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校舍建设、基本教学设施得到了有效地保障;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紧缺的状况基本解决,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多数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宽带上网”,实现了资源共享,为今后的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经过比对、思考、分析,勇敢地正视凸显出的以下问题:一方面,面临着学生数的增加,学校空间狭小,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缺口严重,教室不够用,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在征地、改扩建问题上,虽然迫不及待,但是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教师不够用,师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亟需补充教师,虽然心急如焚,但是无可奈何,我们正耐心等待。

有两件事我全校上下已经达成共识: 关于反思。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年前张某和李某同时被某一个大国有企业公司录用,十年后的今天,张某已升任本公司高层主管,而李某却还是一个普

通的员工。李某越想越气,于是跑到总经理办公室质问总经理:“我和张某同年同日进公司,为什么你提拔他为公司高层主管,而对我不闻不问?”总经理回答他:“张某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他分管的工作每年都有进步和发展,每年都为公司创造了不少利润,而你工作平平,不管分配在什么岗位上,总是懒心懒意,不思进取,工作毫无起色,这就是你们两人不同境遇的原因。”李某听后低着头走了。各位同仁,企业里工作需要总结、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思之后当以再实践来检验,再实践以后,再反思。而我们大多数教师反思过后,有什么收获?这个问题值得每位教师好好想想。反思不能仅有三分钟热情,不能虎头蛇尾,不能反思完毕还是一切照旧。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管理者前进的基石,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我们洒下的汗水,奠定我们前行的脚步。实施反思工程,诚心反思,多角度反思,落实反思行动,提高反思能力,为全面推进我校课改稳步健康的发展而努力。

学校要反思: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就是一个你未到之时,就无比渴慕到来,到了之后,就再也不想离开的地方。学校的风格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个人的品味就是这种味道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有时候,一所学校的味道有可能在学生的记忆里嵌留一辈子。有人说,我们有留什么样的世界个后代,关键是看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这个责任我们学校就要用于担当。

校长要反思:什么的校长才是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

教师也要反思: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学做好教师。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一节高质量的课?

学生也要反思: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自己将来要成长为什么样人? 每个人都要反思:怎样的生活才幸福?

每天都要反思: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的演讲词《每天四问》中,提出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用一生的时间来反思。

关于坚持。

我们之所以平凡,是我们没有目标,我们更不能坚持。相信你能经常见到或者经常经历这样的场景:

马路边有两个小摊,一个是水果摊,另一个也是水果摊。一个摊前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们还在纷至沓来;另一个摊庭前冷落,门可罗雀,摊主简直是望眼欲穿。水果一样的鲜亮可人,摊主一样的热情似火,为什么会差别这么大?一般情况下,作为顾客,我们都不会问这个问题,我也一定会挤进人多的摊前掏出带着体温的人民币购买也许并不好的水果,我的判断依据是:人多肯定不会错的。

类似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只是有麻木不觉和视而不见的区别。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搞教育教学改革,很多地方都在进行不同的尝试。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地方改革见了成效,更多的地方却没有改出什么名堂。不能领跑那就跟跑吧,前段时间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站在了素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接受全国各地的人参观、“瞻仰”和学习,于是乎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一夜间诞生了无数个“杜郎口”:“先学后教”、“零作业”……连这些口号、誓词都是照搬来的,是否正确,是否有效,是否符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是否是我现在需要的?跟风的学校就像买水果时的我一样,不会去想,还是那个判断的理由:“人多一定不会错的”。

我到过很多学校参观,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我发现了很多有特色的学校,各有千秋,有的学校是诗书校园,校园内洋溢着一种浓浓的书香气;有的学校则科技领先,现代信息让参观者目不暇接……每次从南方回来,总有种美不胜收的感觉,觉得不管走哪条路,都会有一番风景的。同时,也会有种迷惑,自己学校的路在哪里?

做教师也一样,每次在听了于永正等名家的精彩讲课后,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背着大师的课堂实录,想着大师的音容笑貌,模仿着大师的举手投足,幻想着自己重现大师的风范……结果却总是人家“精彩极了”,自己“糟糕透了”——失望总是希望的孪生兄弟,好像这是命运一样。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发生过,在发生,将要发生……

这让我想起一个词:跟风。跟风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指追随某种风气或潮流。现在基本上是一个贬义词了。社会从来不乏跟风现象,也无法杜绝和制止。26

很多时候跟风可以引导潮流,创造价值。但教育教学也出现跟风现象就不是一个好苗头了。

教育改革不是企业重组,在预定时间达到预期效果,成功了,创出巨额利润;失败了,顶多损失几个大钱。教育改革失败了,却可能会影响几代人的发展。而冲动是魔鬼,很多时候的教育改革就是冲动下的产物,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一下,这么多年来,教育改革的名目还少吗?

教育教学改革不能“三年一大换,三月一小换,领导上任一定换”。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个地区主要教育领导换得勤了,就毁了一个地区的教育;一所学校校长换得勤了,就毁了一所学校;而一个老师的教育理念总在毫无理性地变换中,也就毁了一个老师。其结果却都是毁了一批学生。

但按照当今的风气,如果学校不改革就会被评价为没有眼光和魄力,老师不改革就会被认为落伍。不创些新名目出来,好像你就什么都没有干一样。于是我们都在搜肠刮肚地想着新颖的改革名目,追求着形形色色的、不切实际的、一拍脑门就能来的特色。这种表面化的为改而改,已经让教育变得越来越浮躁了。

画蛇添足,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拾人牙慧的故事正在大多数的学校中进行着;舍己之长,取人之短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

但我知道,改革绝不是跟风,特色绝不能移植。

想来想去,我领悟到了一些浅显的道理。坚持做或许就是特色,就是道路和方向。这样的例子也有,比如,多年来,天津市109中学坚持做一件具体的事:让每位教师都重视班上的后进生,帮助他们提升进步,这种习惯坚持了20多年,尽管这个做法一点也不新奇,一点也不吸引眼球,但他们知道这件事是要做的,是对的,是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结果,20多年后,这成了他们学校的一大特色,在后进生转化的道路上,他们的经验和想法最多。在看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后,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该回家想想,自己该坚持的是什么。新的改革名目已经够多了,我们时代缺的是理性的却有几分固执的坚持者。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课堂因探究而精彩;老师不必有问就答,该让孩子自己表现就让他自己表现;弱苗常浇水,后进生给厚爱;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希望加坚持才能走向胜利。人们都有 27

过这样的体会:一段时间心血来潮,写两篇日记,跑一阵子步,读一本好书,做两件家务,关心一下他人,一次两次,谁都能做,困难在于持之以恒。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坚持不懈地写教育日记。他为自己准备了一个记事本,记事本里所记的东西,是他自己一天的工作总结,或所遇问题的思考,三言两语,每到周末,他还要把一周的教育日记默看一遍,从大量事实中抽象出一些带规律性的结论。什么是研究,这就是研究,谁能持之以恒坚持这样研究,还愁生活不阳光,还愁人生无意义,还愁不彪炳千秋,还愁不名扬后世?青年教育家李镇西,每天坚持做好“五个一”。“每天上好一节课,每天找一个学生谈心,每天思考一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每天阅读不少于一万字,每天写作不少于一千字。”李镇西之所以成名,这“五个一”功不可没。我们的教师不都是李镇西,但打点折扣,还是可以的,上好一节课是教师的本份,找一个学生谈心,也应当说是每一位教师该做的工作,每天阅读不了一万字,五千三千总可以吧,每天思考一个问题写一千字是结合在一起的,似乎不容易做到,以一个星期为单位应当说不是难事。果真能够如此,想不取得成绩不出名都难。

“一点一滴”教育积累格外重要,“细致入微”管理服务格外重要,“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格外重要。—陈小娅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借此机会,作为同事,我想对老师们说,尽管我们很辛苦,我们没有理由误人子弟,一个孩子影响的是两个家庭、三代人的幸福。第一,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道德是立身之本,崇高的师德是无言的力量,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为人师表”真谛。第二,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用昨天的知识根本适应不了今天的学生,更培养不出明天的人才,所以大家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第三,要持守心灵的一方净土。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辛苦,要做到“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才能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作为同行,我想对校长们说,优质的教育,源于一个和谐而高效的团队,善待每一个师生员工,抓住教学质量这个牛鼻子,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碟飞来。教育是一条长长的路,需要一代代人用脚步去丈量。传统是一条潺潺的河,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源远流长。一所有传统的学校,知道我们去尊敬、追慕和景仰。我们毕竟只是个中间的承接人,只是让这个学校的教育更加完善,仅此而已。良心话,一个校长能把学校做大做强做精,做出特色,做出品牌是需要付出汗水和智慧的,不容易,老百姓会记住他;一个校长三五年把学校搞垮了、玩砸了,也不容易,老百姓会记恨他。金杯银杯赶不上老百姓的口碑。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想对领导们说,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福祉人类的事情,教育需要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真诚关怀和大力支持,农村薄弱学校渴望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规划和科学指导,让学校发展了,把学校建漂亮了,让每一位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享受像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各位领导、各位校长,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去献身;教育是严谨的科学,需要我们去探究;教育是多彩的艺术,需要我们去创新;教育是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在此请各位领导放心,我们绝不会辜负各级领导的信任和学区内父老乡亲的重托,我们将以高度的忧患意识,谦虚谨慎的学习意识,充满激情的挑战意识,奋力争先的拼搏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亳州市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三篇:农村小学管理论文: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

农村小学管理论文: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

摘要: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学校赢得优势、展现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是核心发展力。学校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关键词: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 师资建设

一、提高提高校长的执行力:有人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一说法主要强调的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有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学校管理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有对教育政策的敏锐解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决策并及时调整,以求执行的高效。校长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善于实践,深入思考,不断创新,并在实践中有所突破。这样才能使决策的制定更符合实际需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决策的执行不是校长个人的“独舞”,“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校的发展需要广大师生的鼎力合作。只有全体教职员工互相配合,劲儿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能使决策落在实处。因此,校长要明察师生的需要,在执行中凸显人文关怀;校长要有民主意识,和师生保持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并在执行中及时跟踪、反馈、调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就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决策才能得到有效执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决策的执行中,校长就是学校中层领导和全体师生行动的楷模。校长作为教育决策的坚定践行者,其身上体现出的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对师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说空话,身体力行,才有助于提高校长的威信。提高执行力,校长要脚踏实地,以“实干家”的本色,做好执行的“排头兵”、“领头雁”。

二、以人为本、管理学校。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制度管理的三个结合,即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学校要尊重教师的想法,尊重教师的人格,并通过会议、座谈和交流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深化认识:学校是教师的学校,事业是共同的事业,学校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强化“校兴我兴”“校荣则我荣”意识,只有共同努力学校才能发展壮大。

实行校务公开,让教师知校情,明校事,激发做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消除工作中的误解。实施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创造条件和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和学历,形成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突显教育特色:学校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它涵盖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价值取向、办学风格、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诸方面,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成熟的表现。学校创建特色教育必须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运用好国家

赋与学校自主能动的办学权力。依据所在地的区域优势、自身的经济条件、学校的现有规模、教师的素质结构、学生的现状,在办学模式上做出选择,使自己的办学目标、价值取向、教育教学方式上形成特色。它是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任务过程中,办学管理上的一种科学化、主动性的集中体现。学校在创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把握住自己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学校坚持各项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和要求学校各层次、各部门的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入开展学习教育部倡导的六种教学模式,并安排教研组集中学习讨论“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规范教学过程中的“备、讲、辅、批、考”五项基本环节工作,努力改进学生德育工作,更新德育内容,探索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着乡,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乐学、好学、善学、会学、学会的目的,并努力在特色教育,特长教育等方面寻求突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小时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针对学校班容量大,学生浮躁等情况,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四、强化民主管理,增加学校凝聚力: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强调“人”的重要性,全心全意的依靠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要健全,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遇重大问题及时征求教职工意见。工会是联系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是纽带,工会定期进行合理化建议及评议校领导活动,调动职工参政、议政制度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秀梅.关于创建学校特色教育的思考[J].2007.6

2.农村小学管理之我见[J].2008.9

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J].2009.5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德育环境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德育环境的建设

孙治杭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经济相对落后,办学条件比较简陋,文化教育设施比较薄弱。如何优化农村中小学的德育环境,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就显得特别迫切与重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无不受生存环境影响。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包括家庭、社会环境)是一部立体、多彩的教科书,它对青少年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要做。”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德育的主阵地,但如没有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配合、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会孤掌难鸣、事倍功半。试想:如果一个经常在校聆听老师关于赌博有害教育的学生,回到家里却每天看到父母们在搓麻将,赌钞票,那么他(她)的心灵将会有何刺激、影响?学校的德育将会有何效果?所谓“5+2=0”(即学生在校五天教育与在家二天社会影响相抵为零),并非耸人视听,确有其嫌。

近年来,我们德育线上的领导和老师针对我们山区面广,农村地大,经济相对滞后,教育基础薄弱,文化素质较差的实际,想方设法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法与措施,千方百计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懈努力,从落后中奋起,从困难中争先,努力提高德育实效,使我校德育工作呈现崭新局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就如何优化农村中小学德育环境问题略谈浅见,以抛砖引玉,共同为搞好我县学校德育工作尽微薄之力。

一、加强政府监督,是优化学校德育环境的有力保障

1、确立政府责任机制。要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把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作为一项政府责任来抓。要与每所学校签订安全教育、综合治理责任书,党委、政府、人大等领导要分别挂钩联系学校,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发

1现问题,及时帮助学校采取措施。还应聘请公、检、法、司部门领导、专家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安全辅导员,充实、壮大学校德育力量。

2、开展校园周边治理。“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组织公安、工商、文化、土地、规划、城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统一整治,例如学校所在往往人气比较旺,好多不法商贩往往把她作为摇钱生财的好地方。而其货物的质量、价格往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无疑对年轻幼稚的学生的身心健康容易造成伤害。因此,必须以乡镇牵头查封饮食、商店、网吧、游戏室等及取缔无证摊贩,缴毁黄色书刊等,对个别屡教不改的进行强制执行和处罚。政府的重视和参与,为优化、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扫除学校障碍,为德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实行德育工作考核评估。学校德育工作是否真正重视?绩效如何?只有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机制,督促后进,激励先进,才能使这项工作循序渐进,层层推进。乡镇政府、学校都要制订学校安全与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评估方案及措施,并经常总结、交流,相互参观学习,做到有制度、有措施、有检查、有督促、有评估、有表彰,使学校德育环境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使德育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档次。

二、建设校园文化,是优化学校德育环境的重要基础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是课堂教学之外能给学生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教育作用的“隐性课程”。因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蚀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氛围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在注重“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的原则基础上,大力构筑“花园、学园、乐园”式的校园文化格局,努力做到“让校园绿化,让建筑生辉,让墙壁说话”,使学校的每一寸土、每一块地都成为育人的摇篮。

1、规范校园文化要求。不管校园或大或小,不管校舍或新或旧,凡有空地,一律要绿化,种花植树;凡走廊、教室墙壁,尽量要挂名人画像、《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本校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凡教师办公场所,一律要挂《教师职业道德》和《工作职责》;所有学校,一律要竖旗杆、挂国旗、有校牌、有宣传栏,建立

学生广播站;凡学校有党支部的要有党员活动室,有团委的要有团员活动室,所有小学力争因陋就简建立少先队活动室、少先队鼓号队;每所学校要建立课外兴趣小组,每年要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每所学校要有醒目的校训,每个班级要布置美观的班容……这样,就能使每座校园的自然景色美与人工布置美巧妙结合,为学生创造优雅的活动空间,舒适的学习环境。

2、发展校园文化特色。因各校师资力量不同,校园环境不同,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各校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有的学校音乐师资力量强的,可以组织学生成立业余合唱团、舞蹈队等,课余时间,舞姿婆娑,歌声不断。有的学校美术师资力量强的,可以组织学生成立书法组、国画社等,走廊、墙壁处处悬挂学生优秀作品,供大家欣赏、学习,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使中小学校校园文化活跃,氛围浓烈。

3、加强校园文化投入。学校确定每年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和项目,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同时,要经常宣传,克服少数教师认为学校有钱多分些福利的片面思想,帮助师生员工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性,让学校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定比例搞校园文化建设。

三、丰富德育活动,是优化学校德育环境的有效载体

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要寓教于乐,寓教于动,效果最佳,避免枯燥无味的单纯说教。活动内容要系列化,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活动管理要制度化。

1、活动内容系列化。德育活动不能随意性强,即兴发作,蜻蜓点水,要根据学校实际,学生思想实际,做到活动内容有选择、有设计,既考虑相互交叉性,又注意相对独立性,既有时事性,又有长效性,其中像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这四大块内容,各校每年常抓不懈。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结合“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和重大国家时事以及思品、政治课等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主要结合课文的历史名人及传统典故等进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内容主要由镇级制订评估考核方案,然后通过镇评校、校评班、班评个人的三级考评活动进行。通过三级检查督促、层层深化,不断推动学生日常行为的良好规范和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聘请交警、司法、公安同志来校作法制

教育讲座,观看法制宣传电影,参观法制专题展览和当一日小交警等活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达到校园普法目的。

2、活动形式多样化。一是说教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如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后,就让学生戴上小黄帽,当上小交警,上街宣传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又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后,印制禁毒传单和资料,让学生带回家,到村、居、家庭开展宣传教育等。通过老师教育学生,学生又去教育别人这种活动,使学生体会更深,教育效果更佳。二是德育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德育好应该带动其他方面好,德育活动应该与其他活动相结合。像每年开展“十佳中学生”、“十佳小学生”、“十佳好孩子”评选活动,不但镇级要评“十佳”,校级要评“十佳”,班级也要评“十佳”,同时规定“十佳”学生又必须是每级评出的“十佳歌唱家”、“十佳舞蹈家”、“十佳演讲家”、“十佳运动员”、“十佳书法家”、“十佳小棋手”、“十佳小作家”、“十佳小画家”之一。三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如每年在请老红军、老革命到学校作革命传统教育。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中,既有宣传教育,又可带学生深入其它学校,和贫困学生结对,捐钱捐物献爱心,假期把结对对象接回学校共同举行夏令营活动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净化、磨练、熏陶、升华。

3、活动管理制度化。要使德育活动经常搞,必须要有制度保证,避免随意性,使之常抓不懈出成果。每年可固定举行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以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学生的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锻炼培养,同时促进了学校的学风、校风改善,推进了全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四、依靠社区配合,是优化学校德育环境的必要条件

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以不同形式占据着学生的生活,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德育环境,只有三者互相配合、紧密衔接,才能增强学生德育的效能。

1、家、校沟通抓德育。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极其细微的艰巨工程。”每个家庭虽不都想“望子成龙”,但都希望子女成才。尽管家长的素质有不同性、家庭的背景有多样性,但家长都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成员对学生的身教、言教相当重要。学校应该通过家长

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不但向家长介绍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要求,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同时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当前有关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向广大家长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及法制、法制等有关家庭教育知识,从而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提高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如组织家长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使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知道对孩子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要求,懂得如何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品德教育,同时也可组织家长到学校参观、参与学校和班级举办的艺术节、运动会、知识竞赛等,家校沟通,感情融洽,共同实践,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2、村、居共管促德育。学校所属学区范围内的村委会、居委会和学校距离近,与学生、与学生家庭关联多。经常保持与村、居的沟通联系,齐抓共管,对促进学生德育工作很有必要。如一,建立和村、居每月一次的联系日制度。联系日这天,学校、村居相互交流德育及学生表现情况,共同商讨对策。请村、居委员会利用有关会议及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宣传关心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意义、方法、先进经验等。二是和村、居一起举办联谊活动。如雏鹰假日文明活动,组织学生上街打扫卫生,维护交通秩序,为五保孤寡老人送温暖等。以及让学生发挥自己特长,编写村、居新人新事,为村、居文化宣传栏设计编排展览,使学生从中受到锻炼。三是请村、居协助,监督学生在社会上言行表现。如发现“网吧”有未成年人进入,发现有黄色书摊摆街头诱惑青少年,村、居干部就及时报告学校、有关部门,及时共同予以教育、查封、打击。

3、社团支持助德育。共青团、妇联、少年宫、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组织有各自的宣传、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是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学校要与之长期保持联络,争取他们的参与、支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学校是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②。学校德育工作固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方法、途径、内容,但并不像其他学

科知识学习或专业技能培训那样对环境的依托可有可无,没有环境配合的学校德育将举步维艰,没有良好环境的学校德育将收效甚微。

实践中我们也深深感觉到,农村中小学良好德育环境的创设与分管德育领导的能力水平、创新思路、工作热情有很大关系,与加大农村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青少年文化中心等社区德育阵地建设也有重要关系。所以,如何选拔、培养胜任的学校德育专门领导和督促各级政府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资建设也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第五篇: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与思考

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与思考

一、建立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势在必行

临高县是个人多地广的市县,全县境内多为平原地带,自然村分布较广,人口居住极为分散,加之受历史上村村办学的传统的影响,形成了村村办小学,过于分散的学校布局结构。这种不合理的布局结构,使原本严重不足的教育资源更是捉襟见肘。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设施十分落后,现代化设备无从谈起,有近四分之三的农村小学无法保证起码的开齐功课开足课时,师资严重紧缺,加之教师素质不高,70%为民办代课教师,正规师范生相对太少,这种现状导致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成绩不尽人意,学生流失严重,学校趋于崩溃边缘,城乡教育差异越来越大,干部群众对此极为不满。临高是个贫困县,贫困农村教育的客观现状,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使调整布局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创办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成为了我县各级领导振兴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为此,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充分利用危改契机,于2005年实行全县小学校布局调整,2006年消除D级危房,村小合并,撤掉麻雀学校,兴建了8所(文澜江、东英、博厚、博北、美良、五联、和舍、五峰)农村寄宿制中心校。从而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解决了农村学生每天走十几里路上学的困难,给他们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同时又减轻了农村筹资办学的负担。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措施得力,发展迅速

我县农村小学经过布局调整后,建立了8所寄宿制中心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提高了办学效益,教育教学稳步提高,显现了勃勃生机的景象,在教学质量、体育、文艺诸多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有:

1、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创建寄宿制中心学校前的学校多数都是“袖珍”学校,村村有小学,使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使用,难以形成规模较大的办学效益。撤销部分学校建成寄宿制中心学校后,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改善办学环境,更新教育设备,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益。

2、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创建中心校以前,由于教师缺编,全县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紧缺,大多数都是开语文、数学两门功课,几乎没有专职的图、音、体、英、美等的教师,教师上课较随便,相当部分教师为了赶集或干农活,自己随时调课或随便不上课者屡有出现。创建中心校,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两年多时间内招聘了903名新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特别是中心校优先聘用优质教师,分流不合格教师,配足配强各学科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保证了课程的开设率。

3、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学生每天十几里路上学的奔波,给农村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同时,通过学校里的集体生活,培养了使用学生集体荣誉感,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学会了文明礼仪的习惯。

4、学校抓课余生活,打造住宿生“快乐校园”。由于住宿生在校时间长,空余时间多,学校想方设法开展课外兴趣活动,为住宿生开展了艺术培训、表演、美术、舞蹈、书法、读书等活动彰显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特长。

5、创建寄宿制中心学校,农村小学撤并,减轻了农村办学的负担。农民不再为改善村小学条件,修缮校舍、购置设备等集资和投工投劳面烦脑。同时,孩子远离父母到学校住校,让家长有了更多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专心做好工作。

三、浅谈住宿生的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共创平安学校

住校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繁杂琐碎,做好住校生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保证学生安心学习,而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让成百上千的家长能安居乐业,保证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因此,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从“细”处考虑,从“精”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抓学生档案管理,一个萝卜一个坑。学校住校生档案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那么如何建立“住校生”专项档案管理呢?建立住校生档案管理,要做好学生基本情况造册,并且是每人一本,以方便查找。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所在年级、户主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租住房屋地址、家庭情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生活状况、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状况、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当前监护人联系办法等,对学生进行全面掌握。

2、制定值班制度。值班室每日必须有两名带班领导和值班教师;备有直拨电话、常用药品、本校教师电话本,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值班教师每晚在学生就寝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寝室,做到“三问”(问人数、问纪律、问学生身体情况);“三看”(看睡姿、看盖被、看有无异常情况)清点学生人数,情况如实载入点名册中。

3、制定住校生请假制度。住校生请假问题不可忽视,这一环节弄不好会容易出问题,责任重大。因此,学校要制定明确的住校生请假制度。怎么做呢?我们不妨这样制定:住校生请假必须先到总务室(住校生主管领导室)领取请假条表,然后到宿舍管理员签名,经同意再到

4、建立宿舍、学校、家长联络平台。小学生年龄小,且住校人数多,单靠教师的管理,无法做到顾全大局。建立宿舍、学校、家长联络平台,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住校生管理,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譬如,深夜学生生病,是学校最头疼的事。虽然每晚都有巡逻教师,但夜间学生睡觉,我们不可能叫门询问,影响学生的美梦。所以,学生夜间有异常情况,我们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设立寝室联络员,学生夜间有异常情况,联络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报告给值班教师,值班教师在及时处理的同时,再通知带班领导和家长或委托监护人,可以使我们全方位协调处理异常事件,确保学生的住宿安全。

(二)、抓宿舍管理,规范化学生生活行为

宿舍是住校生走出教室之后的“家”,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这里也需要和谐,需要温暖,需要快乐,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环境,使他们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在这个“家”里享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真情也回报真情,提升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因此加强宿舍管理对于学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加强宿舍管理,规范化学生生活行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制定宿舍各种管理制度。制订《文明宿舍评选方案》、《内务检查记录表》、《寝室公约》、《寄宿生作息制度》等制度,利用开学典礼、每周升降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会等时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学习等让学生人人知晓学校校规校纪,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2、抓宿舍军事化管理,训练学生做到“六个一”和“六个无”。即:寝室内务整理达到“六个一”:毛巾叠成一条线、口杯摆放一条线、牙刷倾斜一条线、被子摆向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盆桶摆放一条线;室内整洁做到“六个无”:地面无纸屑、墙上无印迹、室内无垃圾、桌内无杂物、窗台桌面无积灰、桌面无涂刻。使宿舍就像在军营里的一样整洁。通过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克服生活懒散、拖沓、杂乱无章的生活作风。形成生活有节奏、有规律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一生受益无穷。

3、抓宿舍文化管理,举行“我的宿舍我当家”宿舍文化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剪、贴、画,为了自己的宿舍环境创造“亮点”,感受到作为寝室主人的快乐,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三)、抓课余生活管理,打造“快乐校园”。

抓好住校生业余生活,将其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但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快乐健康成长,而且也能让家长从子女身上看到我们住校生的管理及成效,对学校的管理感到称心。

那么如何将课余生活开展得有声有色呢?这就需要学校每位教师都来积极构想住校生的课余活动。如班主任、科任教师考虑如何加强学生的辅导和转化;体育教师思考怎样开展住校生的体育游戏,体育锻炼、计划等;艺术教师思考怎样进行艺术培训、表演、美术展览等等,这不仅指学生成绩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因此,住校生管理不仅是学校管理层的事,也是全体教职工的事。

四、存在突出的问题与思考

我县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四年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学校办学效益也有了提高,但寄宿制学校创办毕竟刚刚起步,与标准化、规范化、军事化建设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有:

1、办学条件滞后

创建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在全县财政资金比较有限的情况下,但也基本解决了中心校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等的基本建设。而学校的装备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学校教学设施装备相当落后。同时在有限的装备资源中,使用效益相当低下,尤其是实验仪器室、图书、电脑、多媒体等的功能室应用极为有限,难以发挥现代教学效能。

2、教育行政部门缺少对寄宿制学校的指导

由于我县创办寄宿制学校是个新生事物,学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全县8所寄宿制中心校大部分将学生的保安全、保生活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十分重视了学生的生活和安全管理,开展教研教改及新课开发力度不够。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也忽视了对寄宿学校的正确指导。

3、住宿生的管理人员编制严重紧缺。全县8所寄宿制学校的工勤人员简直是“0”,一所600多名住校生的学校没有生活管理员,没有保育员,没有校警,没有校医,住校生24小时的管理均靠上课老师兼管,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在校教师当天值班管理住校生,次日又要上好一天的功课,导致教师工作量加大,负担过重,管教质量不佳。

4、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住校生在学校吃、住、学习,单单仅教几节课是不行,要多开设课外兴趣班活动,以满足住宿生课外时间的需要,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因此,中心校要合理配足图、音、体、美、计算机等的术科教师,不断拓宽培养学生的特长。

5、住宿生的管理经费没有保障。住校生一天24小时吃住在校,用水、用电、门窗门板及厕所维修等的费用开支大,而目前学校的公用经费(与没有住宿学校生均拨款一样)十分有限,根据四年来的管理经验,每生一年的管理费用两百元左右,久而久之将造成学校负新债。为此,建议通过三种途径保证寄宿生的管理资金:(1)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按生均拔款;(2)动员社会办学和企业团体投入教育。发挥基金会的作用,支持寄宿制学校发展;(3)建立健全逐年递增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寄宿制学校的正常运转。

下载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在当前校园安全令人担忧的背景下,安全管理成为基层教育管理者必须实践和思考的课题。校园安全管理首先要成立安全教育共同体,提高安全责......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摘 要】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管理是......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范文大全)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贵阳实验三中 杨丽华 我校是2004年新建的一所全封闭、寄宿制高中,就象一张白纸,虽没有传统、历史,但也不会自然产生好的风气,这就需要我们要有明确......

    学校工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工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开县铁锁桥初级中学唐立新 学校工会工作的对象是教师,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工会与其他部门工会相比有其差异性。尤其在维权工作中,不仅要体现......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适应时代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

    农村小学午间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小学午间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09-08-03 来源:盐都区教育局 作者:袁德林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小学班主任论文:农村小学午间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农村中小学布......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五篇材料]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源自企业的管理模式,后引入学校。然而,因为认识上的偏颇,一些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学校精?化管理是根据学校办学......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 2010-092010-09-25 10:13:42 • • 作者:高占生 来源:每日甘肃网 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成立了寄宿生管理委员会,下设四个小组,即:住宿管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