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中小学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6:2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中小学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中小学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中小学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

安徽省广德县桃李园学校校长 闵洪保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基础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随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九年一贯制”这一崭新的办学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2006年,桃李园学校作为广德县首家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运而生。五年来,我校在无现成模式可循、无成熟经验可鉴的形势下,边实践边思考,通过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在广德教育战线上形成了“1+1>2”的竞争合力,推动着学校乃至全县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一贯制的潜在优势是不容置疑的。2010年我校实行中小学分部管理,将学校分为中学、小学和后勤三大块管理,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五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理想的成绩:2010年,我校被评为宣城市优秀民办学校,在县初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被评为宣城市平安校园、宣城市家长示范学校等;2011年,我校被授予广德县文明单位、宣城市绿色学校、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等;在教育教学上,我校中小学学生多次在艺术、体育和信息技术竞赛上获奖,期末统考和中考成绩在全县前茅,毕业生普受社会赞誉。

一、分部管理,高效快捷,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010年,学校在董事会的指导下,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把学校分为初中部、小学部和后勤部三块加以管理。初中和小学教师分开,学生分开,办公分开,经费分开,保证相对独立性,中小学校长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管理上更加高效快捷,而且在学校后勤和对外事务上没有后顾之忧。教学资源、餐厅、图书室、运动场等资源共享互惠,优化组合,合理调配,既节省了至少几百万元的重复投资,减轻了财物上的压力,又提高了相关设施的利用率,避免了不良资产的形成。也减少了小学升中学的升学压力,减轻了学生负担,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将小学分为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和高年级(五六年级),将初中三个年级都分开进行管理,指定熟悉业务和情况的校长或中层干部进行分管。这样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因学校规模扩大给教师管理带来的诸多不便,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各管理人员的长处,提高管理效益。当然,分部管理不等于分家,分部管理不是各自为政,它强调的是“一贯制”前提下的分部,这种管理,在尊重各段个性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各段之间的衔接。将质量指标分解到各部各年级。中小学校长分别作为各部的主持人,集人事调配权、利益分配权、工作决策权于一身,全权对学校负责。完成质量指标的有奖,超过质量指标的重奖,完不成任务的要追究其责任。中小学的教学、德育分别由 一人分管;办公室、后勤处负责人中小学不重复设置。虽然学校工作条块分割、责任到人,但对一些具有时效性、持久性、公共性,复杂性的工作,如学校每年一次的校园艺术节、田径运动会,都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去办好的。学校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确立中小学一体的统一的管理岗位,并赋予管理职责;确立相对独立初中部管理岗位和小学部管理岗位,并分别明确其管理职责和对象。换句话说,就是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所谓“条”管理,就是不分初中、小学,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促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能集中精力抓好某一方面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干部、教师管理,规章制度,也包括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培训。所谓“块”的管理,就是分初中部和小学部这两大块管理,把不具有共性、差距较大的工作分开管理,便于操作与评价。如教学、教研工作,学生考试工作,教学活动,学生德育管理、纪律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我校初中学生月考时,按照期末考试和中考的模式进行,小学举行单项检测,简化了程序,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条块结合的前提下,要突出“块”的管理,要使“块”的常规管理精细化。

二、分部管理,实现教师管理的“无缝衔接”

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实践证明: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更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所在。在多年办学的思考和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将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整合开发,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管理的“无缝衔接”,才能转化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优势。

我们在强调“一贯制”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教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因此,我们在教师管理上应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兼顾其个性。要做到这一点,“整分结合管理”是我校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好方法。“整”指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包括学校的各种活动,都是整体规划,整体贯彻,有统一要求;“分”指工作分条线、分阶段、分层级具体管理。我们把学校视为一个整体,按常规管理及发展原则来划分各条块进行纵向管理,实行了一种整体规划下的“分”工。每一条线从小学部到初中部又都明确各部门具体负责,在某一条线、某方面的工作虽然是部分,但又是相对统一的整体。“整分结合管理”是一种在整体为主基础上有“整”有“分”,“整”中有“分”、“分”中有“整”,“整分”有机结合,相互交叉,共同围绕办学目标进行管理。“整分结合管理”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因学校教学区分离给教师管理带来的诸多不便,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各中层行政的长处,提高管理效益。当然,整分管理不等于分家,不是各自为政。它强调的是“一贯制”前提下的整分,是我校多年来着力构建的新型管理互通平台。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共同参与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教学业务研究、日常教育管理、教师评聘等重要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了各段之间教师的自然无缝衔接。目前我校整分结合管理正逐步走向成熟,有效的管理机制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强抓后勤管理,建造师生生活的“安全港”

只要提及寄宿制学校后勤工作,学校的管理者都会有同样的感触:现在的后勤管理任务重,压力大,头绪多,难出成效。而进行分部管理,学校就可以减少管理层面,减少机构,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主管后勤的校长主要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专心创建条件培育后勤工作亮点,真正实现了学生在校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为了确保后勤管理工作安全、和谐有序,后勤处在食堂、宿舍等的管理上狠下工夫,进行分层管理。食堂主管和宿舍主管对照学校制定的“一日常规”采取“一日一自查”,半月一呈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后勤处不定时、不定期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后勤管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学校实施分部管理,努力改善全校师生的食宿条件,营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让师生在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校食堂实行包伙制、教职工带餐制、菜谱公示制。早餐有包子、花卷、馒头、炒饭等各种花样交替进行,中晚餐每餐四菜一汤(春夏秋三季一荤、一半荤、二素、一汤,冬季一火锅、二菜),努力做到饭菜营养可口,花样繁多,保证师生在校吃饱、吃好、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住宿管理上,为了让学生住得好,住得安全,我们实行教师和生活指导护送制,下晚自习有由任课教师护送学生到公寓,交给生活指导,早晨由生活指导护送学生到班级交给班主任。学生宿舍晚间有生活主管负责熄灯清点学生人数,组织学生入睡,维持就寝纪律,夜间巡视给学生盖被子,早晨组织学生整理内务。每楼层均配有电话,每栋楼配有联网电脑与学校门卫、校医室相连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这样形成了宿舍内有生活主管、生活指导管理,宿舍外有行政、教师值班,校内还门卫巡逻,从而确保学生的住宿安全。

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文明习惯,我们先后开展了叠被子、钉钮扣、穿衣服比赛。我们每周出一期寝室黑板报,从吃饭、穿衣、行走、疾病预防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文明寝室、文明学生的评比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目前,我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实施精品名校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育人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科学规划校园的绿化、美化等文化建设内容,2011年我校被授予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宣城市绿色学校等称号。如今,学校变新了,校园变美了,配套设施逐渐齐全了,后勤服务质量提高了,后勤管理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把学校建成师生真正的安 全、和谐的“安全港”。四、九年一贯制存在的问题

小学与初中都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但相对而言,小学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要比初中放得开些,活动较多。初中由于受升学影响,教学成绩的份量相对重些。这样,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很难用比较统一的尺子来衡量老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而尺子不统一,也会对教师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教师待遇如何变化也是教师心目中衡量“九年一贯制”成功与否的标尺之一。有些标准中小学有明显差异,如教师基本工资、课时津贴、班主任津贴等,小学标准低些,中学标准高些。在一个学校里工作,这种差异该不该继续下去?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同样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育教学的中层主管在管理上也存在问题:比如主管教务的负责人原先是负责中学教学的,他也许对小学的教学就不在行;主管教研的负责人原先是负责小学教学的,对中学的管理也许就难以胜任。再如德育处、团委和少先队开展学生集体活动,联合起来活动,学生知识层次不同、能力水平不一致,单独活动又要相互影响。在教学管理上,每学期考试时间不同(中学考2-3天,小学考1天甚至半天),对小学教学影响很大。还有部分教师,既有初中的课,又有小学的课,教师中小学来回上课,的确忙中有乱,实行分部管理很有必要。

五、今后设想

一是还给学生时间,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初中部和小学部都要针对自己的现状加强研究,创造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发展个性、在民主的社会活动中健全人格,让学生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逐步形成我校学生特色:关心国家命运,抱负远大;思维敏捷灵活,善于提问。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会使用计算机;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有一定的特长。

二是强化校本研究,发挥师资能动创造性。培养教师学习与反思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融日常教学与教研于一体。开发好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三是整合研究力量,争出课题成果。中小学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努力营造研究氛围,组织骨干教师联合攻关,研究解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课改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不断打造品牌,推进学校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总之,学校开办只有十年,学校很多潜在的问题一时还不能显现,只有在不断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扬长避短,推进前进,争取早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作模式。随着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后九年一贯制学校将逐步增多,而要办好这类学校,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所以,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极其重要。本文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更多有识之士投入此项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关于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年检自查报告

关于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年检自查报告

20xx我校在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爱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人人发展、发展人人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严格规范学校管理,确保学校朝着健康有序的轨迹前行。现将20xx学校各项工作情况向年检组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现有x个教学班,其中小学x个、初中x个。在校学生x人,其中小学x人、初中x人。在职教师x人,其中小学x人、初中x人。学校基本具备了多媒体电教室、物理试验室、化学试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队部室、体育器材室等8个功能室和近200米环形塑胶跑道以及羽毛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所。为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一至九年级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从而为教与学搭建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年来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为抓手。学校投资近x万用于购置新校车x辆,有效的解决了校车超载问题。其二是用于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添置了物理、化学实验器材、体育活动器材以及一至九年级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校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夯实基础

强化管理

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管理是关键,只有规范管理、精细管理,学校才能赢得发展机遇,才能有效提升社会影响和竞争力。

一方面:我们利用管理杠杆加强队伍建设,以人为本,聚心、聚智、聚力,完善管理文本、落实管理责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创新工作思路、追求工作绩效,构建学习型、创新型管理平台。

另一方面:利用群体组织、网络资源,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积极发挥学校网络在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校联系和扩大社会影响的作用。

1、教学管理注重绩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乃立校之本。

一是学校按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外,教学处以常规教学为抓手,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指导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示范课、优质课、实验课、指导课的研究活动,不断优化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课堂的高效促进教学高质。

教研组创新管理,规范活动,每一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形式多样、人人参与、讲求实效。以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建设学生喜欢的学科为抓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应对措施,规避教师教学的偏差行为。

二是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坚持教学研究、“以人为本、亲近教师、关注学生、走进课堂、成长师生”的原则,把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归宿。

其一突出教师基本功训练,组织教师教材解读、练习设计、学生教育、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评比活动,切实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其二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示范指导、提高研究成效。

2、德育教育立足实效:

万千物类人为上,数年教化德为先。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思想,首先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骨干作用,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明确德育工作重点。

一是坚持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常态化,本着以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养成教育抓起,同时要求各班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量化评比细则》,确保学生言行举止规范,仪容仪表规范,课内课外和两操升旗规范。

二是德育活动多样化,我校在德育工作建设中,充分利用班会、队会、国旗下的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环保、安全、心理健康、孝心敬老。感恩教育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高、措施实、效果好。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大社会参与学校德育的力度,逐步形成教育模块,从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一个更完善的教育网络,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顽强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重视思品课堂的任务落实,全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探索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渗透德育中创新“

五有目标”(即渗透德育有意识、制定计划有安排、教学设计有体现、课堂教学有落实、授课之后有效果)。

(4)举办庆“六一”文艺晚会活动,给师生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举办了中小学生拔河比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开展了诵读《弟子规》活动,吸取传统文化之精髓,根据不同年级段每人印发一份诵读资料,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要求低年级学生做到“二能”(能读、能背)高年级同学做到“三能”(能读、能背、能理解)其最终目的通过读记使学生潜移默化,付诸行动。一系列活动使同学们思想得到净化,能力得以提高,素质得以培养。

3、安全工作扎实有效:

安全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安全。我们深知安全工作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保驾护航。其具体做法是:

一是着力加强学校、年级组、班主任、保安室安全管理,互动联防的责任管理体系,落实安全工作层级管理责任制。

二是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和预防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园内的设施、建筑物、食堂卫生、消防、职工宿舍、用电用气等方面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三是利用每周安全一课,国旗下的讲话,班会课,安全教育月和每期一次的消防演练,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应对火灾、地震、常见病和流行性病毒传染的预防等安全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增强自护自救的安全意识。

4、后勤保障讲究成效:

加强学校后勤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后勤是保障的理念,确保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一是严格校产登记、保管、使用赔偿制度,使物尽其用。二是严格财务制度,按规定标准收费,定期清帐理财,做到开支合理、账目清楚,充分发挥有限资金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卫生宣传、疾病的预防,认真组织好中小学生的体检工作,完善管理档案。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通过自查,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管理建设及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1、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设施设备有待充实,为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吸收和留住更多的优秀教师。

3、加强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着力解决教学瓶颈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回首往昔,我们一路艰辛勇开拓;放眼今朝,我们与时俱进谱新篇;极目未来,我们志存高远创辉煌。

第三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是冲破传统办学模式,挑战守旧教学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数目也不断在增加,不仅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随着九年一贯制学校数目的不断增多,探索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模式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上讲,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利于中、小学的过渡衔接,避免脱节现象。九年一贯制将义务教育的九年看成一个整体,全面安排,顺利地解决了六、七年级的衔接关系,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向高年级顺利过渡。然而现实的教育模式却不容乐观。下面,笔者将就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语文教学谈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

由于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才刚刚建立,所以现有阶段的中小合并衔接只是停留在教育资源、人员分配管理等领域的融合,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连贯的整合。中小学生虽在一个校园里,但由于各种原因,二者还相对独立,导致六年级学生升到七年级在语文学习方面还存在着以下的不适应: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上的差异使学生不适应。

一般说来,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初步掌握语文这个最基本的工具,对听说读写主要是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好学习的基础。因而识字和词汇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中学阶段的学习则要求掌握具有一定体系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相应能力。即要求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思考,对事物的认识要从表面的直观形象到内部的本质特征。新《课标》对此提出了四十个明确的训练要求。这认知上的飞跃,教学要求的提高,难度的增加,信息量的加大,使七年级学生一下子无法适应。

二、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使学生不适应。

有些知识,小学阶段只要求浅层次的感知即可,而中学阶段则要求掌握,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写作训练方法,小学主要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写作训练阶段除了进一步加强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外,还要求能写简短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学会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学会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所以小学对自认为写得较好的作文,到中学后就显得一般了。再如对语法知识,小学仅在训练中安排一些切合小学生年龄认知实际的感知训练,列举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均不出现名词术语。而中学则在小学的基础上对字、词、句子、修辞等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安排了一定的训练。

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学内容的广度有别。中学阶段除了继续强化小学的学习内容外,还增加了文体知识的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的特点及其要素),文学知识的学习(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常识和基本课文涉及到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文言课文的学习,思维训练的学习„„这都是七年级学生新接触到的,不适应,自然感到难学,难懂,难以掌握了。

三、学习时间安排和学习习惯、方法上的差异形成的不适应。小学只开设九门学科,毕业考核只有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余为考查科目。中学阶段开设十三门学科,毕业考试科目增加到七科。在具体周课时安排上,小学语文平均每个年级为8.5课时,中学平均每个年级只有5、6课时。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并不比小学生多多少,小学生在校可将主要精力只投入到两科上,觉得较轻松,而一旦升入初一,就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等五科是考试科目。从“二”骤然增加到“五”,学生均感压力大,时间不够,精力不够,学习成绩一时下降是自然的。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到相应的程度。小学课文一般较浅显短小,小学生学习时大多以机械记忆为主,重记忆结果,不善于组织正确的记忆过程,理解能力差,思路狭窄,有些高分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而中学课文大多选自名家名篇,涉及古今中外,受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一般都较长,较深,必须要靠理解记忆才能较好地掌握其知识点。按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去学习是很难适应的。这也是影响其学习成绩下降的一个因素。

四、学生学习的发展,还受到内部心理状态的制约。

小学生心理素质还差,情感表现比较明显又极不稳定,自控能力薄弱,意志比较脆弱,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弱。升入七年级,虽然校园没有变化,但学生还是离开了原来的老师,同学和班集体,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无形地感受到一种约束自己的力量,不敢大胆发言,提问题,怕一开始就给老师留下一个坏印象,学习显得被动,再加上前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是会呈下降现象的。他们一旦受挫,就易失去自信心,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自卑心理,进而形成负效应循环,从此一蹶不振。有的家长不了解教学教育规律,加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切,一味责备子女学习不努力,或抱怨初中部教学质量不如小学时好,对子女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规定,致使七年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试问在这种精神状态下的学生又如何能取得优秀成绩呢?

那么,怎样搞好九年一贯制中小学的教学衔接工作,使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尽快地适应初中教学,排除不良干扰,顺利地跨越断层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就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说几点看法:

一、中小学教师要交流沟通。

七年级教师要做好衔接工作,将中小学的教学真正贯通,则必须与小学教师有一个互动的过程,成功课程衔接的关键在于不同社群疆界的跨越:课程衔接无法落实,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人”无法衔接,因此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仍有赖于系统中人员的沟通与互动,交互衔接心得。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相互交流和沟通在现实中远远不足,有待加强,理想的状况是七年级教师应该有一阶段与小学教师共同办公,互相听课,彼此掌握各自的教学情况,交流心得体会。

二、研究课程标准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作为接手七年级新生的语文教师,要熟读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初中部分和初中教材,至少还要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小学中部分,认真阅读,了解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对课程标准表示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和联系心中有数,对初一衔接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有整体宏观的认识,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起到的是指导性作用,只有充分理解它们,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三、熟悉中小学教材,弄懂其知识体系的联系和区别,循序渐进。

任何学科都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它的知识结构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是有序可循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地向前发展。同样是有序可循的。现行中小学教材的编排是注意到了这一规律的。各种知识的出现,难度的加深,都是螺旋上升式的。因此小学教师,特别是五、六年级的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小学教材知识体系的熟悉和把握,也要看看中学教材,了解其知识结构和训练角度、方式的发展走向,教学中注意为中学学习作一些必要的知识铺垫。作为中学教师,同样要看小学教材,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衔接,发展。运用知识迁移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当前学习的知识即是旧有知识的发展,又是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正像夸美纽斯所指出的那样:“要使先学的东西为后学的东西开路。”比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小学阶段主要散见于各册的一些基础训练当中,是以照样子写一句话,打比方的形式出现的。如果在初中学习“比喻”时,能列举小学教材中的一些例句来进行辅助教学,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四、了解学生实际,掌握好教学节奏,稳打稳扎。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情感,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学生的底子清楚。不了解,不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就好好在黑暗中行走,常常事倍功半。因此七年级教师应在学生入学之前就到小学找其班主任老师,了解该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志趣爱好等。新生入学后再用调查表或试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包括家庭情况)依据实际,制定出教学目标。制定目标时,既要有长远目光,又要有短期目标。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过急。既要承认现有水平,又不以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要向前发展。开始教学时进度要尽量慢一些,尽可能沿用一些小学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直观教学,使初一学生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基础牢固了,根深叶自茂。

通过调查了解,还能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要求。上课时尽最大可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题应有一定的难易梯度,使之既能激发差生思考,又能给优生以发展思维的天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努力地去学习,这样就能避免或减少出现断层现象。

五、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智力。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自身的规律。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初中语文知识的本质规律,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就好象把一把把学习语文的金钥匙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开启知识的宝库,就能达到叶老所说的“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境地。因此面对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应首先向他们系统地介绍初中语文的知识,各类知识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知晓哪些知识是原小学知识基础上的拓展,哪些是新增加的知识,各类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初中要学哪些知识有了总体印象,学习时就不会杂乱无章,无从下手。其次是要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吕淑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一篇课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这一课的内容,能正确完成该课作业,更重要的是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同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所以一定要重视课前揭示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规律,课中指导学生按阅读方法去学习,课后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注重“一课一得”,举一能反三。比如,学习说明文能按照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的环节去学习。学习散文能懂得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把握住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或感情线索去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中心。在具体的教学中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把培养思考和和记忆力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意义识记的方法,要让学生懂得,必须把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既要理解学习的材料,也要进行必要的熟记和背诵。只靠意义识记的知识是不全面的,反之只靠机械记忆的知识是无意义和价值的。比如,在背诵默写训练时就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论语六则》,就让学生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由是“——”,《桃花源记》就让学生写出表现桃源中优美环境的语句是“——”。

六、加强意志锻炼,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持之以恒。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只有有了想学好的强烈动机,才会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因此,对七年级新生既要让他们明白初中学习需要比小学阶段付出更多的艰辛,又要让他们懂得“事在人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的道理。他们对学习中所要遇到的困难有了正确的估计,对成绩的暂时下降有了思想准备,对获取优异成绩有了强烈的追求,就会经受得住挫折,并不懈地努力奋进。具体作法为:

1.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往往还不够明确,学习兴趣往往是暂时的,直接的。他们也许是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赞赏去学习,也许是为了满足获得第一的心理去拼命。对初一新生则应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认识到学好知识对自己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认识到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因些必须首先学好语文。

2.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对有兴趣的课文要认真学习,对不感兴趣的课文也要认真学习。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自觉地去独立完成。对学生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教师切不可急于回答,应积极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尽可能让其自行解决。这样学生既掌握知识,形成了能力,又锻炼了意志。

3.注重心理调控。

单元检测是常用来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在命制检测题时一定要注意难易度的交替进行。题难时学生成绩稍差一点,要鼓励他们不灰心,找出问题,继续努力奋斗;题易学生成绩好时,要告诫他们不骄傲,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出不足,争取更大的胜利。这样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会受分数的影响而大起大落,从而专心致力于完成自己的奋斗目标。

4.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叶老曾强调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养成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要帮助学生拟定一些学习常规,如预习常规,阅读常规,作业常规,复习常规等让学生按常规进行学习,教师注意督促检查。这些常规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学生意志力得到锻炼、培养的过程。

七、提前适应初中教学,无缝衔接,缩短磨合。

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在六年级时,或六年级下期时,将学生调到中学部,由中学教师来任教六年级。六年级的学生提前见到中学部的场所和老师,感受到中学生的学习氛围,会消除许多紧张的心理,学习上,小学教师原有的形象感观教学与中学教师的理性思考分析结合在一起,会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大的飞跃,会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较大的变化。这对学生独立,自主,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作业上,增加一些思维训练题,单元检测适当增加题量和一些中学题型,都有助于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初中教学。

第四篇: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管理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体制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同时如何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学校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十分重要。本文就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管理;思考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校的规模一般很大,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比较困难。但此时正是学生身心不断成长发展的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德育思想,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加强德育管理十分重要。

一、树立现代德育观念,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全面开展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首先就要树立现代德育观念,使得学生的德育管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立足于实践,让德育管理工作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做到以德服人、育德育人,让学生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树立现代德育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树立开放性的现代德育观念;二是要树立发展型的现代德育观念。如今已是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思想观念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当中也要改变传统封闭的德育观念,采用新型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学校的生活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给学生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因此在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学校要结合学生所学习的课本知识以及学生所接触到的网络信息知识,立足于实际生活,以一种开放性的现代德育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管理,使得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在得到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发展型的现代德育观念,要求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能够从传统的防范性德育管理转变为主动发展型德育管理,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发展。在时代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校管理者也要采用发展型的德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学生先进的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的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品格。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积极发挥学生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作用,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理念,促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紧抓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为有效推进德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础,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的时候,既要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也要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使得德育工作能有效开展。学校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环境的建设;二是学校的规划与设施。为了有效的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在对学校环境的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对学校地理环境的建设,还要注重对学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建设。学校的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的方便,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见识更加的广博,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环境优美的校园中生活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健康愉快的成长,同时如果校园的人文环境较好,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使得学生的认识更加丰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学校的规划和设施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校外在形象的展示,在里面也体现了学校人文关怀、教书育人等宗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模较大,因此在学校规划方面一定要明确各个区域的作用,使得学校的生活区、教学区、娱乐区等能有效的分开,这样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过程中既能有效的学习,又能在课余时间愉快的玩耍。因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较多且年龄分布层次较广,为了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学校也要注重校园设施建设,使得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在学校生活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喜欢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效的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三、丰富德育内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得学生在学校生涯中不仅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还能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以更好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能放松。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思想品德》、《国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的教学,不能只抓语、数、外等科目的教学,而是要让所用科目都齐头并进,使得学生在关于思想教育的课程中有效的了解国家法律、道德修养、社会公德等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对现代社会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学校生活中,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关于德育方面的活动,例如让高年级的学生带领低年级的学生一起做劳动,有效的培养学生间团结友爱的精神,或是组织学生一起在校园范围内搞一次情节大扫除,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养老院给老人们送爱心,使得学生能够帮助他人,积极播撒善良的种子。总之,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漫长且艰苦的过程中,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不断的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让德育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金延春: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2015年20期。

[2]赖荣树:九年一贯制中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衔接问题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14期。

[3]蔡佳辰.我国学校德育制度问题反思与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8.

第五篇: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初探

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初探

摘要:本文作者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对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发展势态,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关键词:山区九年一贯制

学校管理

探索

实践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使得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的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创新的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创办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笔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文就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谈谈个人体会,愿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几年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大胆地实行以“班主任和任授课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岗位聘任制。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年提高。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改革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的竞聘。所以说,制度建设创新是为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了全体师生。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才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在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下载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中小学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中小学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初探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初探 鲁城九年制学校 :李鹏曦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运而生,它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师......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

    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调研分析与初步的改进设想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 许才林 2003年,我所在的镇教育委员会撤消后,乡镇不再单独设管理教育的机构,由九年一贯制学校负责......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

    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调研分析与初步的改进设想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 许才林 2003年,我所在的镇教育委员会撤消后,乡镇不再单独设管理教育的机构,由九年一贯制学校负责......

    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在探索中小学衔接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们在中小学衔接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大家谈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大家谈: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4年秋季,县教育局根据杨梅的实际,作出了把中小学合并,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决策。两年来,我们整合、优......

    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几点思考5则范文

    阜蒙县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 建设的几点思考(阜蒙县教育局李大蔚)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

    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经验

    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经验 凌源市大王杖子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从2006年底开始运作,2008年4月开工建设,到2009秋季竣工,2009年10月投入使用,成为学生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

    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摘要: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学校赢得优势、展现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