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中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探究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中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探究
泖港学校 姚辉女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进程中,寻求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促使教育教学相辅相成,提高工作的成效,作为教育工作者将责无旁贷。
素质教育以培养具有创造力、思考力和表现力的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奋斗目标,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的目标。只有找准了德育与教学的平衡点,德育与教学才能齐发展。因为有效德育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众所周知,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能否成功。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班级管理自主化,建立创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由于工作需要,我于8月初调入泖港学校。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浦南。在开学初,对本校学生发展现状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占36.4%(吸纳了本镇民工子弟学校全部学生),留守生占11.9%,隔代抚养占26.2%。学生学习情况总体为学习成绩偏低,卫生习惯差、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更差;缺乏对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和刻苦的精神,由此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为此,学校急需改变现状,以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源薄弱,既需要全体学生的集体提升,更需要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努力。针对学校薄弱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化学习管理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和拓展,只有让每一个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并慢慢地提升自己,进而大面积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能力,才有可能彻底改观学校的办学面貌。
实践证明,自主化学习管理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如何推进班级自主化学习管理全面铺开,成为优化学风、班风的催化剂,进而使学校教育教学变得有生气与活力。从不同程度地关注教师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重视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通过外培内炼,评估反馈,激励表彰等机制,促使活动有序化、正常化。定时检查,及时发现全校校中自主化学习管理的创优班级,捕捉闪光点并合成影像资料,利用校园电视台进行集中辅导教学,过程中不失调控和整改。卓然而成大家者,给每个班级做出了榜样。真正实现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班级管理,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位学生都能真正的认识自我,找回自我,实现自我,乃至最终超越自我。
二.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有序化。
2、实行班干部自主管理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建构和谐班集体评价制度及保障体系,促进班风、学风的最优化。
(二)研究内容
1、班级自主化学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2、班级自主管理内容的研究 ;
3、班干部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4、班级自主管理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
5、探索自动化班集体基本特征及形成途径;
6、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有效方式,如小组探究、同伴教助、专题讨论、游戏教学、独立研究等。
三.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辅之以定性分析法。通过抽样和现场检查、考核、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思考,撰写理论文章;在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校为本,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解决养成教育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对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典型经验,完善研究设计,推广研究成果,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9月):课题启动,成立课题组。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按照实验构想,分步进行实施。
总结阶段(2010年01月——2010年05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并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鉴定。
四.过程和成果:
(一)实施办法
1、建立研究机构、促进全员参与。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具体负责,学科组长,骨干教师等为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课题研究的制度,计划和措施。以课题组成员为轴心带动教师全员参与。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组织月班主任研讨会。每学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探讨中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同时在共同探讨中拟定本学期工作方向。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定期组织培训,深入浅出地向教师阐述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总结,从而产生自觉参与的积极思想。另外,将收集到的关于自主管理的相关资料及时地分发给教师,以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明确试验方法,推动课题研究。在各种交流会上,教师会将各自的试验方法交流讨论,以推动课题的研究发展。
(二)实施重点
1、优化班风,梳理校本德育
树立健康向上的班风为切入口,梳理校本德育“八大习惯”作为必须重点培养的内容。这八大习惯就是:作息习惯、卫生习惯、言行习惯、班务习惯、上课习惯、作业习惯、自习习惯、考试习惯。
2、目标管理,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围绕八大习惯的培养,坚持班班检查、天天检查、天天反馈。逐步形成系统化管理模式:从舆论宣传、制度规范、检查评比、反馈表彰到总结提炼,五个环节循环往复,不断提升。
3、内培外炼,创设民主氛围
建立融洽的教师关系。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教师之间提倡宽容、诚信、友善精神,弘扬正气,推崇高尚,坚持班主任培训制度化,规范班主任的管理行为,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战式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人品质素养。
4、评优激励,激发外部诱因
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成立校级层面的小辅导员“讲师团”,把培养班干部自主学习管理能力进一步系统化。深入开展“一帮一”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与集体荣誉感。
(三)实施原则
1、实践性原则。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各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自觉感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正面教育的原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配合,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育人作用。
3、行统一的原则认知和行为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并达到知行统一之目的。
(四)实施策略
1、坚持三个“到位”。
一是专项资金到位。学校拨出专款,用以购买实验资料(理论书集等)、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并拿出专项资金奖励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二是研究人员到位。学校安排德育副校长为课题总负责人,部分优秀班主任和青年骨干参与,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
三是时间到位。为了确保研究有保障,学校定期组织专题内容。并在期中、期末召开经验交流会,让教师汇报研究成果,交流经验。
2、注重两个“加强”。
一是加强管理,及时调控,建立好管理制度,保证课题实验的落实。如学校制定的“泖港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泖港学校课题成果奖励办法”等。强化过程管理,要求努力挖掘教学与德育的契合点,注重教学和德育的有效整合。定期组织德育案例、德育论文的征集与评比。同时要求教师整理好档案资料,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和评估提供真实可靠、准确详细的资料。
二是加强学习与培训,牢固树立德育为首,主动发展的教育观念。为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邀请区进修学院科研部张忠山老师来校为教师进行“课例研究”讲座。同时,课题负责人姚辉女老师曾多次受邀为兄弟学校就班级自主管理作经验介绍。另外,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利用暑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并举行专题研讨会。诸多的讲座与学习,为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增强了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五)创新之处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中高年级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亮”出你我的风采——岗位分工,人人参与
实行班干部轮岗制,明确职责。具体做法是:宣传动员,公开竞聘;选择班级管理项目和形式,确定辅导老师;辅导教师对班级管理委员会组进行短期培训,通过系列培训强化自主学习管理、行为规范等活动的自主管理;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确定各自岗位、职责和任务;全班公布人员组成及分工情况。
2、“留”下美好的时刻——自查互纠,及时反馈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为每位班干部提供锻炼机会。我们实行了自主学习管理班干部榜样制,由班委会委员轮流执勤,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示范作用。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小干部担任了教师的职责,从训练收交作业、统计、科目训练到小练习辅导等事项都做得井井有条。每个队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做到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活动、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学校管理层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亲自去体验、感受,激发学习的热情。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既是为同学们服务的过程,也是教育同学们的过程;既是提高能力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由民主推荐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监督员。多种渠道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这一做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3、“走”进学习的乐园——民主决策,分层管理
学风和班风是学生群体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它体现出学生共有的精神风貌。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自主认识、自主组织、自主监督、自主调节、自主评价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从而为优良的班风校风的树立,准备好思想条件。
首先,建立管理网络,优化管理结构。管理委员会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班长和副班长,轮流总体指挥每天的学习自主管理;第二层是语数外的课代表,她们负责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并带领学生学习;第三层是小组长,他们负责收齐各科作业,并记录和反馈作业情况。
其次,确定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语数英的课代表负责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例如,在英语课代表的带领下,英语自主管理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有读单词、默单词、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短语、复习语法点,有时课代表尝试出小练习让全班同学做,学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提问、分小组讨论和一对一辅导等。
最后,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管理质量。完善“自主学习”的管理思想。构建“创优评价”小组竞赛自主管理体系,即“科学分组——设定目标——人人争优——小组反思——评价激励”。根据每组自主管理得分情况,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奖励。在工作中能较好地实现竞争与合作、民主与责任。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自主管理学习反馈表,每天对自己在自主管理时间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每周在班会课上进行汇报。
我们实行了自主学习管理班干部榜样制,由班委会委员轮流执勤,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示范作用。
五.研究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基本形成了自主管理的实践模式,建构起了学生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由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几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庭委员会,创办了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教知识讲座,定期对家教工作进行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自主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
重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不仅仅是家长、学校,在学校的宣传、动员下,社区也加入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自主习惯的行列中来。
(二)提升了德育工作水平。
该课题实验的实施还促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月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1、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有效转变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正成为教师的执着追求,理解和尊重正成为师生交往的主旋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正成为教师重要的工作策略。教师对工作的驾驭能力明显提高。在管理学生方面更自信、更有创造性、更得心应手。
2、师德教风明显好转。有力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师德教风建设方面形成了长效机制,教师遵守工作纪律和规定的意识明显增强,杜绝了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学生逐步实现从自律到自觉的跨越。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责任感和荣誉感明显增强。
3、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参与学校、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认真、负责的程度有明显提高。
4、学生的评价能力不断提高,并且以主人翁的姿态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作用。
(四)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1、学校管理的变化。管理人员队伍更具战斗力,结构更合理,制度更健全,分工更具体,职责更落实,推进更到位,解决了许多工作中的弊端,基本上实现 “学校的事,事事有人做;学校的人,人人有事做”。
2、人际关系的改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
3、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通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的实践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有效落实,非智力因素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学习行为得到优化,学生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4、办学声誉明显提高。社会声誉明显提高,学校办学得到了家长及群众的普遍信赖和充分肯定。
六.存在问题及对今后研究的设想:
(一)存在问题
1.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是实行自主管理的保证。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人翁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悉心的引导,逐渐培养。因此,学校的总体指导思想和班主任的具体指导工作应该加强研究和改进。
2.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因为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逐步形成了自理、自律、自治、自强的学风、班风,更需要教师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3.让学生大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班级管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及时抓住学生自主管理中的闪光点和创新点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4、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科群体教师的通力合作协作。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群体的努力培养。
(二)今后的设想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其自主性,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得越充分,班级管理的效益也就越高。
1、充分展现自我
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班级意识和班级凝聚力。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建立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使之取得协调,学生在共同活动中承担了各种任务,同时与班集体和同学个体开展相互交往,从而建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形成“我们是集体”的自我意识。
2、调整教育管理方法
根据学生自主性成熟度不断调整教育管理方法,尽量向学生自主管理方向发展。班主任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充分相信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3、规范班级常规教育
建立班级常规是用制度加强班级管理,逐步实现班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使集体成员形成与常规保持一致的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只有把管理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管理效能才能更高更持久。
4、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并为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创造条件。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都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管理自我。
5、激活参与管理热情
在活动中,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独立去组织、设计和开展,在展现自己才华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为集体服务的热情。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新形势对人才培养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学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将不断完善,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共同撑起一片天!
第二篇: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初探
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初探
摘要:本文作者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对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发展势态,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关键词:山区九年一贯制
学校管理
探索
实践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使得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的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创新的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创办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笔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文就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谈谈个人体会,愿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几年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大胆地实行以“班主任和任授课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岗位聘任制。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年提高。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改革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的竞聘。所以说,制度建设创新是为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了全体师生。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才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在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第三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初探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初探
鲁城九年制学校 :李鹏曦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运而生,它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师资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特别是农村人口下降,学校的规模萎缩,出现了有校无生问题。学校逐步合并,适当集中办学,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是一条必由之路。
一、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实行怎样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彻底打破原中小学界限实行紧密型的管理,还是把学校分成中小学两部实行相对的松散型管理,即实行以条为主或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还是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我对此进行了探索,从我校实际来看,实行条块结合管理模式比较合适,该统则统,该分则分。
1、学校领导班子统一。学校实行一套领导班子,校长一人,书记1人,副校长2人,设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
2、运行机制条块结合,九年一贯。
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作安排,统一学校德育、后勤工作。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差别,分成中小学部管理。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九年一贯的原则,如各方面规章制度,管理者职责,教职工考核及评估办法,各项工作的规范与要求,学校的校风学风,师生在校常规,安全系列制度,都实行九年一贯,整体规划,要求德育、教学、教研、科技文体的各项活动都要符合学校的整体培养目标,组织上分步、分段落实。
二、协调矛盾,发挥师资队伍整体优势。
1、加强领导,观念全局化。
学校要求领导决策顾全大局,当好沟通中小学教师的桥梁,原先在中学工作的领导多听听小学老师的心声,多站在小学老师的角色想想,在中学老师面前多谈谈小学老师的意见合理成分,原先在小学工作的领导同样也经常换位思考,有了领导全局观念,有了中小学换位思考,也就有了中小学教师的人心的一体化。
2、教育资源共享,师资合理流动。
由于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教师的各种活动都属于校内活动,彼此的来往和交流更为密切。在思想观念上可排除中小学这堵无形的墙,减少彼此之间的隔阂,使中小学教师的流动更为畅通。相同学科的教师能经常在一起进行教学活动,许多教师就在同一办公室内办公,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原中小学的分界线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能较为顺利地渡过磨合期,个别学历达标的原小学教师能胜任中学工作的调入中学部任教,补充了中学部师资力量。
三、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分段实施,整体把握。
1、根据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按照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对各年级、各段德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德育内容专题化、系列化,分段实施,环环相扣,对各年级学生思想品德应知应会方面的基本要求、目标体系、教育内容以及评价指标和方法细目化。
2、创建校园文化,发挥校园环境德育功能。班级文化建设规范化,各班布置班风、字块,学习园地、红花园地、法制与安全园地等,学校走廊张贴德育展板,各层楼梯口设有学生行为规范劝示牌,宣传画廊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3、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具体特点,制定出“清障、导航、监督、保障”四位一体的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方案,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既是其它方面养成教育的基础和具体表现,又是一个学校班风、校风、校容、校貌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安全工作得以保障的基础。养成教育在小学和中学衔接方面一直存在问题,中学和小学的德育工作重点差异非常大,学校是养成教育的最理想的阵地,养成教育非朝夕之功,需长期坚持、跟踪,这一点非常适合我校九年一贯制特点,所以我校制定出“清障、导航、监督、保障”四位一体的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方案。以学习、教育、训练、督察、评价、奖惩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流程,不同年段有不同的侧重,逐步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4、完善学校班级值周制度。在原来环境清扫和校门值周为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值周学生学会管理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学校健全对值周情况优劣的评价体系,评选值周优秀班,优秀值周生,对其进行奖励。
5、不断完善九年一贯制学校班主任工作制度,在原有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常规制度、心理健康课基础上,每位班主任至少开一节班会或心理辅导公开课,学校进行评奖,每学期交一篇德育经验总结或小论文,不断提高工作艺术和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6、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不安全系数相对增加,特别是交通安全和法制安全。由于校车的问题始终不能得到彻底解决,我们对学生早晚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每天都要有3名领导在6点30分之前到校,管理过早到校的同学在校门前的秩序,晚上放学要等全体学生都走教师方可离校。在法制安全方面,我们采取宣传教育与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办法,1—4年级注重普法知识宣传、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引导,5-9年级注重普法知识的掌握、行为习惯养成监督和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求得法制校长的帮助,维护校园安定秩序。
7、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发挥“读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隐性德育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
四、深入课改,教学一体化。
1、共同走进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各学科教师根据课改实验要求,按照订出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教师积极开展了组内教师听课、说课、评课、研讨、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相关教研组内教师互相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把体会、总结、感想等书面材料交到教务处,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使课改工作卓有成效。教师们多次开展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并通过外出交流学习、听课等形式让更多的教师博彩众长、取长补短。
针对学生方面,1—6年级进行多次单项比赛,七、八、九年级每学期组织两次月考、一次期中、一次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让学生对自己平时的知识掌握有了一个定位,也是对他们学习的一个督导,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教师则可以从测试中了解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每次测试后老师们都及时上交了试卷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展今后的教学工作。
2、遵循发展性原则,处理好起始班和毕业班的关系。九年一贯制学校应九年一贯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行、学力、身心、个性等素质均衡发展的学生,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因此,我们在办学过程中不急功近利,违反教育原则。在学校教学管理上,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精心培养,对每个年级逐渐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使九年义务教育联成一个整体,同步发展,共同进步。
3、遵循连续性原则,处理好六、七年级的衔接关系,由于小学取消了升学考试,小学可以放开手脚,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六年级毕业考试成绩的要求。有些中学校长有些怨言,埋怨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的底蕴。九年一贯制学校却没有这种矛盾,因为九年制学校是将义务教育的九年看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教育体制通盘考虑,全面安排,且将小学、初中联成一体。因此,我们有条件、有可能而且一定要遵循连续性原则,来处理好六、七年级的衔连关系,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向高年级顺利过渡。五、九年一贯制学校面临的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的优势毋庸置疑,但这种办学模式在教师管理方面劣势也不断显现出来。
1、学校规模对教师管理的影响。九年一贯制是学校规模扩大了。学校年级跨度大,教师中、小学后融合,管理难度大。
2、经济待遇对教师管理的影响。教师待遇问题是学校机制变化的敏感话题。待遇如何变化也是教师心中衡量九年一贯制成功与否的标尺之一。实行一贯制后,收费标准与其他农村学校等同,而支出的水电费、通勤费等远远高于其他学校,学校资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3、考核标准对教师管理的影响。小学与初中都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不少共同点。不过,事实上中小学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异。相对而言,小学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比初中放得开,初中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较大,学科成绩在考核中的分量相对重些,一贯制后,这种不同依然存在,这样,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很难用同一把尺子衡量老师教学情况,而尺子不统一,也会对教师管理带来不少麻烦。
4、人事编制对教师管理的影响。原先的中小学,各自的编制情况各不相同,一贯制后,还是中小学分开核编,虽然学校内部岗位做了调整,但是教师的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单靠学校无法解决。打消了小学部教师到中学部任教的积极性,也难于打破中小学的用人界限。
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的劣势是客观存在的。当然,只要方法得当,管理到位,这种劣势也是可以转化的。我们坚信,随着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入,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一定能够得以开发,这种潜能必将转化为教育质量的优势和办学效益的优势。
第四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
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调研分析与初步的改进设想
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 许才林
2003年,我所在的镇教育委员会撤消后,乡镇不再单独设管理教育的机构,由九年一贯制学校负责管理全镇教育教学工作。我有幸在2003年秋季学期安排到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至今已有六年。六年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相对与单纯的小学和初中而言,具有优势突出劣势明显的特点。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工作多年谈谈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初步设想。
一、基本情况
平孟镇位于广西那坡县最南面,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74公里,有行政区域面积211.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1.5276万多人。全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两个村完小校,7个村小点,3个教学点。7所学校与越南接壤。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在平孟街北面,弄平古炮台山脚下,距越南朔江口岸约1000米。学校占地35亩,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初中部教职工36人,小学部教职工26人,在校生540人。2002年,农村适龄儿童入学人数急剧减少,流动性增大,而农村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按原来的学校规模进行办学,困难越来越大,具体情况是,2002年以前,北斗初中在校生二百多人,平孟初中二百多人,一镇 2所初中,不仅造成很大的教育资源浪费,还使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造成学生辍学、群众不满,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府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高度重视,2002年掀起边境建设大会战时,香港谭兆先生、佛山教委、番禹市以及当地政府等单位和个人捐资,选新校址重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硬化校道,筑围墙等。在2003年春,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将平孟初中、北斗初中和平孟中心小学合并为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加大投入建设农村寄宿制宿舍楼,2006年建设多媒体教室,2008年扩建学生食堂,2009年建设白板教室。学校把初中和小学的师生都融为一体,真正整合了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成为真正意义上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说学校不仅办学条件的得到改善变化,还带来的农村教育形态之变化和农村孩子学习生活状态之变化,它促进了山区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达到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之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合并以来,中小学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办法,学校换了一届校长,现在任的是第二届校长。从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考核等等方面花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12月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获得市级“文明庭院”称号,2007年9月被评为百色市“文明单位”。2007年6月通过国家级“两基”验收。但是事与愿违,7-9年级的教学质量没有提高,2003-2006年每年都有1位考生考上市重点高中,但2007年、2008年这两年没有一位学生是真正考上市重点高中。1-6年级教学质量在下降,学校的声誉度和美誉度越来越低,家长的信任度降低,导致学生流失,中小学生从2003年700多人下降到现在的500多人。
二、学校管理现状分析。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合并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机构的设立原来刚组建时只设置12个岗位,不设机构,在一起办公。现在设立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和总务处、初中教师办公室、小学教师办公室三处三室,共13个领导岗位。领导分工:校长主管全镇中小学全面工作;副校长三人,一人分管九年一贯制学校党支部和初中部教学工作,我分管全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教职工职称、继续教育等工作;一人分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育教学和全校师生生活、勤工俭学的总务处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应该说这样的学校机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分工是明确的,一贯制运行基本是正常的。
2、学校办学理念统一,奋斗目标一致。学校办学目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发展奠基,树国门形象学校”。校训:“热爱家乡,建设边疆;探求知识,报效祖国”。校风、教风、学风是统一的。
3、学校校历统一,教育教学活动从学前班、一年级到九年级,课程计划分部安排。
4、学校经费共享。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现在统筹安排,不分中小学。一些对外的宣传、联系、接待等也全校统一合并安排,应该说降低了费用的支出。
5、九年一贯制活动场地共享,综合楼、实验室、活动室、图书室、食堂共享。
6、健全一套管理机制。几年来,学校建立健全一套管理机制。有学 校章程和各种规章制度。
7、办学几年,九年一贯制学校有许多优势:(1)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3)有利于中、小学的过渡衔接。(4)可以缓解家长择校上初中的现状。(5)可以解决初中部的生源不足问题。如果方法得当,管理到位,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一定能够得以开发和利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优势也一定会展示出来。但是,我们地处西部农村,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办学水平远远不及城市或发达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主观问题。
1、角色转换的影响
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其教师也是大体由原来的中小学教师组成,一贯制后,虽然人的外在角色一下子转变,但是各人的心理角色转换却并不那么容易。当面对工作量的轻重、工作难度的大小、教育质量的高低、各种经补贴等比较敏感的话题时,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常常有较大的分歧。中小学之间有一条无形的沟。而管理干部中正职领导都是初中教师担任,而小学教师都是副职,全校中小学教师交流少、沟通少,值周总结讲话都是初中领导多。学生管理出现空白区域(如几年来没管理好学生宿舍脏乱差现象,少数初中生打架,上课不愿进教室,早退等),行政例会大部分不发言,小学部分对初中部分工作不发言,初中教师也很少发言。这种“定势”同样也会影响到领导。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领导大都是原中、小学和教委办的领导,因而大家对“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下的教师管理缺乏必要的经验储备。原先小学的领导对中学教学不了解,对“中学老师”不熟悉;原先中学的领导则对小学教学不了解,对“小学老师”也不熟悉。这些素质的缺陷,很容易导致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权威性。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有“小—中”沟通的教师队伍,目前的职前、职后师资教育尚无这方面的培养安排。显然,没有一支能适应“小—中”教育的师资队伍,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工作也就会大打折扣了。
2、管理对象不一样,职责不够明确。原初中的教师管理小学,而初中教师管理对象方法和小学教师管理对象不一样,现在按照初中管理的那一套,方法不一样。有管政治思想工作的政教处,管教学事务工作的教务处,管师生生活、勤工俭学的总务处,也有分管小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这些学校领导究竟该管些什么? 职责不够明确,该做些什么?缺少监督和考核。另一方面,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需要服务的人,有事该找谁解决,这事该谁管,有些事谁都在管,办起来慢,显得办事效率低;有些事谁都说没有管,事情办不成,显得办事太难。
3、九年一贯制时间太长,环境单
一、思维僵化,教学质量并不见很好。容易忽视中小学生的区别,对教育质量并不一定有好处,小学和初中部其实是不同的两个学校。我县的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百省九年一贯制学校这几年来中考都不好,有时连续几年不上一个市重点线。我们学校是在原三个学校和教委办合并而成,人多事复杂。六年多的时间,还在思考如何衔接,如何发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总体感觉初中部是重点,小学会逐渐淡化。
4、缺乏专门的管理和指导,教育局也没有行政管理的专门机构,学校的管理处于自我探索阶段。教育局曾组织校长多次外出九年一贯制学校考察,获得过先进的管理理念。由于全县只有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也不可能单独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股室,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们非常理解,但我们也呼吁主管部门能多单独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共同探讨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5、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主要客观问题。
⑴、作息时间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合并在一个校园内上课,有学前班,小学和初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属三个不同学段,一节课的时间都不同,一个40分钟,一个45分钟,上下课不能统一,上学、放学不能统一;年龄段不同,广播操内容不同,课间操时间难统一;三个个学段的教学要求不同,教学管理的方法必然不同,一个校长用两三套教学管理方法经营一所学校其精力分散;初中和小学课程计划的不统一,带来了师生作息的紊乱;初中和小学年龄和生理特征的不协调,带来了常规管理尤其是德育习惯养成教育的苍白无力。有教师说,这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瘸子找了个瘫子做媳妇,结果两个人都瘫下来。
⑵、学生管理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共九个年级,九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学段,教学内容跨度大,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学生从学前班6岁到小学一年级入学再到初中九年级15岁毕业,学生的年龄跨度大,在此年龄段中,学生的身体、生理、心里变化大,学生年龄跨度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给学生管理带来了难度。教育 部1996年发布的《小学管理规程》26条明确规定:“小学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五、六年级至多不得超过6小时,其他年级还应适当减少。课余、晚上和节假日不得安排学生集体补课”。但平孟九年一贯制属农村半寄宿制学校,2009年中小学内宿生298人,其中,小学120人,不上晚自习,谁来管理,安全问题谁负责,上晚自习增加学生负担,违反有关教育规定。四川发生的校园惨剧: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下晚自习后,在经过漆黑的楼道时,被一声“鬼来了”吓倒,纷纷向楼下奔跑,7名学生当场被踩死,37名学生受伤。校园之“鬼”它是漏洞百出的校园安全管理,是把学生当功课机器摧折的教育体制本身。九年一贯制两操时做的是哪一套广播体操?更为突出的是,平时中小学生在一起,相互渗透,不良习惯容易传递,以大欺小的现象时有发生。
⑶、上报数据表册问题。由于一贯制学校后勤人员共享,上报学生数要把初中学生数与小学学生数分开,出现相同学校名称;上报初中、小学教师数麻烦,中小学的教师是初中还是小学难分清楚,更麻烦的是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等等,中小学合并后本来就不能分,也分不开,但还是要分开报,真叫人哭笑不得。
6、边远山区学校管理现状。全镇除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北斗村完小、念井村完小师生数略多、规模稍大些以外,其余就是不足60人的村小及教学点,这些学校居住分散,规模小,条件差,效益差。由此带来管理上的种种不便。对大多数村级学校来讲,目前的管理仍就是令管理者深感头疼的一件事情,由于村级学校离一贯制学校较远,念井村完小离一贯制学校28公里,北斗村完小,那珍小学、那万小学、农信村完小、弄汤完小离一贯制学校20公里以上,虽然一贯制学校安排13位领导包村,但这些领导课多任务多,哪有时间深入村小开展工作。在管理上往往是“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再加上目前由镇人民政府任命的村小主任教师不愿做小领导(工作量比同事多,比一般教师累,什么没有岗位津贴等),实际上就是一般教师,也不便大胆地开展工作,因此,对村级学校教师工作过程要管好非常困难,更多的管理是教师自己管理自己。正因为如此,目前大多数村级学校的工作比较松散,有的学校就连最起码的教学时间都没有得到保证。教师队伍问题中,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较年轻,全镇30岁以下的教师13人,占教师总数9.7%,50岁以上的教师43人,占教师总数43.8%,而村级小学50岁以上的教师占71.2%以上。显然,村级小学教师年龄普遍 老化,青年、中年、老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断层现象严重。教师学历情况:虽然在“普九”时学历达标,但教师第一学历低,民办转正多,整体素质教低。大多数教师工作量普遍较重,90%左右的中心校教师周课时在14节以上,而村级学校教师周课时一般都在18节以上。三、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初步设想。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指出:“2005年基本完成向六三制过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部《基础教育工作分类推进与评估指导意见》中指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仍实行五三制的地区基本完成向六三制或九年一贯制过渡,逐步推进九年一贯制,带动中小学建设整体和均衡发展”。可见,国家大力提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探索和实践。
一贯制内涵:九年一贯制,必须在一个学校内,只有一套班子,一套制度,办学理念统一,奋斗目标一致,没有明显的小学、初中之分,不分小学部、初中部进行管理,即不分部管理,是一个完全融合的有机整体,学校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体化运行,一体化管理是完全意义上的一体化。
但是我们是西部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中小学教师混合,比较复杂,教师组合没有优化,从小学到初中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大的循环系统,在整个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培养目标,行政与业务管理的制度制定和执行上,对教师学生的管理上,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就目前边境山区教育教学实际,在学校管理上完全统而贯之,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还不能全部达到这样的一贯制目标要求。所以,结合山区教育实际,我的设想是:
一、统一认识、积极探索,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 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目的,就是要节约和优化教育资源,在不增加或相对减少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如师资数量、教育教学设施等)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共有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中小和一以后,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教育教学方法相对不同的中小学教师的组合,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的组合,中小学管理方式的不同这些问题。探索新的或者说相对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这方面我认为。
1、是统一认识,达成共识。领导教师观念要全局、统筹。对于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全体领导干部教师的全局观念对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一贯制”之初,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体现在顾全大局上。为此,要特别强调校领导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当好沟通“中小学教师”的桥梁,做好中小学教师磨和期,在“中学老师”面前多谈谈“小学老师”意见的合理成分,在“小学老师”面前多谈谈“中学老师”意见的合理成分。原先在小学工作的领导同样也应经常这样换位思考。有了领导的全局观念,有了“中小学领导”的换位思考,才会有“中小学教师”的人心一体化。
对于一所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而言,“中小学”老师中出现这样那的隔阂是完全正常的。这决不是老师觉悟低,更不是老师故意与领导过不去。当然,作为管理者,面对这些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只有建立在全校教职工人心“一贯制”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重视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既懂小学,又知中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是使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势尽显的关键。加强对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学习、研究、交流,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要妥善解决因体制变化造成的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光靠几个领导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应放手让大家讨论。“面临重大决策开教代会”,“遇到难题让教师讨论着解决”,这同样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2、是积极探索,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
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重组,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组织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我们在每所学校建成交付使用之前,教育局党委都根据原来乡镇中小学领导的实际情况,召开党委会,认真研究领导班子的配备问题,为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统一管理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其次优化教师组合,加大培训力度,使教师逐步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要求。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实现两个优化。一是干部队伍的优化,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规模增大,但管理干部不能多多益善,要尽量精简、精益求精,校长、书记、工会主席不可少,副校长不宜多。二是教师队伍优化,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为教师提供循环、流动、全程教育的机会,能培养复合型师资,提高教师全程教育和跨年段教育的能力。可以利用整体 管理上的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成长和发展。但学校要把教师尽量分开,既要确保初中部和小学部教师合理配备,又要注重中小学之间的教学衔接,还要尽力减少交叉代课现象。一定要明确每一位教师的身份,明确每一位教师的任务。加强教师培训。这是当前以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所应努力去做的事情。教师培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不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夯实教育的必由之路。为此,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机构,要立足长远,狠抓当前,定计划,添措施,重落实,搞好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学校也应抓住这一契机,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每年要安排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培训,培训后的教师要作为“火种”,带动本地本校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严禁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同时,学校可采用“单位出一点,教师拿一点”的资金筹集方式,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使教师手中有书看,有参照的教材,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开展培训工作,真正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用人机制,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学的骨干。
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对原来中小学教师进行重新整和,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所学专业以及业务能力和教学特点,重新构建教师岗位系统,使教师队伍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要求。
同时,加强教师的再培训、再提高工作,教师组合是复杂的,责成教师学校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专题培训、专项指导,使教师业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逐步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初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方式的不同,努力寻找符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切入点,使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尽可能达到一致。为今后九年一贯制学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教育教学运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管理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合并多年来,学校内部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校两部制模式比较适合现在的平孟一贯制学校管理。总的思路是:学校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把学校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一块牌子两套班子,中学和小学教师分开,学生分开,办公分开,经费分开,保证相对独立性。但远教资源、厨房、餐厅、多媒体教室等能共享的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管理上的“统分”相对统一。九年一贯制学校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使学校的管理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对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这 种管理一定要分部运作,条块结合。在“统一领导、分部管理”的原则下,把学校分成初中部和小学部。(1)管理思路分两条系统: 一条是“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另一条是 “副校长——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班主任—-学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学生管理。(2)丰富管理内容:教学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教育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习惯的养成、一日常规管理、安全工作、班队活动的开展、学校的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的德育工作等。(3)形成管理网络:一是精细培养育人队伍,构建好政教处、班主任、教职工、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教育人,处处教育人,事事教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二是精细培养教学队伍,构建好教务处、教研组(班主任)、教师、学生一体的教学网络,形成时时谈教学、处处议教学,人人研教学的良好教学氛围。(4)突出管理重点:规范“三表两册”、突出“备课、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计划的制订与落实、德育班级管理。
二、要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对校长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对中小学的管理,既要突出中小学的共性,有客观一体化的要求,又要照顾中小学的特殊性,按相对分段独立运作;既要完善制度、依法治校,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又要以人为本、灵活处理,讲究管理的艺术。校长管理中小学,关注学校发展,侧重初中部管理,副校长管理小学部。分初中部、小学部设立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电教处、总务处,且分部办公。
三.在管理机构方面,要建立适应九年一贯制办学的领导班子,能根据中小学教育不同特点组织精简、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学校领导班子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全程管理、责权结合”的原则,确保学校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要统一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兼顾中小学师生的特点,求大同存小异,力求统一规划,使工作协调配合。
数据上报问题。上报初中小学教师数、学生数、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等,还是分初中部、小学部上报为好。
四、学校管理要分段、协调,规范作息时间。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强调“一贯制”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不同年级段之间的差异。六七岁的儿童不同于十六七岁的少年,教育不同年级段的学 生对老师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教师管理“分段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分段的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即学前、一至六年级为一段,七至九年级为一段。作息时间作好调查和调整,初中和小学两部衔接好,既保证初中生有充足时间学习,也要有适当的时间休息,同时保证小学生有充足时间睡眠。“针对学前、一、二年级年龄小特点,入学早上8点到校,每天小学放学前提前10分钟,便于家长接送,取得较好效果。学校统一4-9年上晚自习,以便统一管理学生,4-6年级晚自习时间两节,内容作为学生兴趣活动时间或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不上新课;7-9年级3节。3年级以下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看看电视,开展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兴趣活动、娱乐活动。分段不等于分家,分段管理它强调的是“一贯制”前提下的分段.这种管理,在尊重各段个性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各段之间的有效衔接。
五、对村完小的管理抓领导班子建设,发挥村领导班子的作用。该统一的统一,放权的放权,该指导的指导,做到又管又放,不全管,也不放任。
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研究和探索,也是近几年的事情,虽然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也算不上什么理论,我们的实践也很浅薄,但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入,我们的实践不断丰厚,相信经过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平孟中学一定会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形式上看中小学教师成为了“一家人”,实质上中小学教师很难互相认同是“一家人”。更为严重的是,面对工作量的轻重、工作难度的大小、教育质量的高低、管理的宽松度等比较敏感的问题,中小学老师的意见常会有较大的分歧。甚至会有你瞧不起我,我看你也不顺眼的现象。
领导班子成员各自掌握情况的不同,很容易导致在一些问题上看法的不一致。虽然这完全是正常现象,但在老师们的心里容易产生领导之间意见不统一的错觉。从而对教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管理模式 中小学教师原来在教学常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生活方式、管理模式、教学质量、团结协作等等方面的要求都明显不一致。那么现在该如何要求,该如何考核,这是教师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例如,小学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要比初中放得开些;初中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较大,学科成绩在考核中的份量相对重些。一贯制后,这种不同依然存在。这样,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很难用比较统一的尺子来衡量老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而尺子不统一,也会对教师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有些标准,明文规定中小学有差异。如班主任津贴的发放,小学标准低些,中学标准高些。原中小学在执行过程中差异更大,初中每月七八十元,小学每月四五十元左右。中小学“一贯制”了,这种差异该不该继续下去?“中小学”教师跨段聘用后,工资标准如何执行?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同样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比如,有的教师会觉得中学管理不严,小学对教师要求太高。甚至抱怨说“只有小学的领导才是领导,中学的领导不是领导”,言下之意中学的领导偏袒教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有条件实施九年一贯制的地方一定会越来越多。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更是不容忽视的。当然,只要方法得当,管理到位,这些问题也是可以得到很好解决的。我们坚信,随着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入,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一定能够得以整合开发,这种潜能必将转化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优势。
1、领导观念“全局化”
“人心齐,泰山移”,全体领导干部的全局观念,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一 贯制”之初,管理人员的高素质首先应该体现在顾全大局上。为此,要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当好沟通“中小学”教师的桥梁。原先在中学工作的领导要多听听“小学老师”的心声,多站在“小学老师”的角度想想,在“中学老师”面前多谈谈“小学老师”意见的合理成分。原先在小学工作的领导同样也应经常这样换位思考。有了领导的全局观念,有了“中小学领导”的换位思考,才会有“中小学教师”的人心一体化。
2、决策民主规范化
要妥然解决因体制变化造成的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光靠几个领导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应放手让大家讨论。“面临重大决策开教代会”,“遇到难题让教师讨论着解决”,这同样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3、师资聘用全盘化
对于一所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而言,“中小学”老师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隔阂是完全正常的。这决不是老师觉悟低,更不是老师故意与领导过不去。当然,作为管理者,面对这些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只有建立在全校教职工人心“一贯制”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原来“中小学”各自按编用人的框框。让大家都来尝尝“不同李子”的味道。随着这种探索的逐步深入,“中小学”老师间的互相了解与理解必将不断增加,这一定会有效地推进学校办学内涵方面的“九年一贯制”。
4、学校管理分段化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强调“一贯制”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不同年级段之间的差异。六七岁的儿童不同于十六七岁的少年,教育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教师管理应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兼顾其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分段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分段的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如:三、三、三制,即一至三年级为一段,四至六年级为一段,七至九年级为一段;也可以五、四制,六、三制、二、三、四制等。“分段管理”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因学校规模扩大给教师管理带来的诸多不便,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各管理人员的长处,提高管理效益。
当然,分段不等于分家,分段管理不是各自为政,它强调的是“一贯制”前提下的分段。这种管理,在尊重各段个性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各段之间的衔接。
5、上级政策特殊化
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政策为保证。由于原先一些政策都只是针对中小学而言的,所以有些条文与“一贯制”的办学模式不相适应。例如:要做到“教师聘用全盘化”,就涉及到教师资格的认定。在同一所学校中,是否还要分中学老师小学老师?跨中小学段任教的老师其职称的评定如何操作?原先的任职年限是否继续有效?他们的工资标准如何执行?在这些问题上,如果没有政策的保证,光靠学校内部的改革是很难到位的。
综上所述,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的劣势是客观存在的。当然,只要方法得当,管理到位,这种劣势也是可以转化的。我们坚信,随着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入,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一定能够得以开发,这种潜能必将转化为教育质量的优势和办学效益的优势。
原文标题:校长绩效管理论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小学教育吧] 原
文
网
址
:http://www.jiaoba.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11384&Page=2
原文标题:校长绩效管理论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小学教育吧] 原
文
网
址
:http://www.jiaoba.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11384&Page=1 13
第五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
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调研分析与初步的改进设想
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 许才林
2003年,我所在的镇教育委员会撤消后,乡镇不再单独设管理教育的机构,由九年一贯制学校负责管理全镇教育教学工作。我有幸在2003年秋季学期安排到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至今已有六年。六年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相对与单纯的小学和初中而言,具有优势突出劣势明显的特点。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工作多年谈谈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初步设想。
一、基本情况
平孟镇位于广西那坡县最南面,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74公里,有行政区域面积211.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1.5276万多人。全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两个村完小校,7个村小点,3个教学点。7所学校与越南接壤。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在平孟街北面,弄平古炮台山脚下,距越南朔江口岸约1000米。学校占地35亩,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初中部教职工36人,小学部教职工26人,在校生540人。2002年,农村适龄儿童入学人数急剧减少,流动性增大,而农村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按原来的学校规模进行办学,困难越来越大,具体情况是,2002年以前,北斗初中在校生二百多人,平孟初中二百多人,一镇 2所初中,不仅造成很大的教育资源浪费,还使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造成学生辍学、群众不满,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府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高度重视,2002年掀起边境建设大会战时,香港谭兆先生、佛山教委、番禹市以及当地政府等单位和个人捐资,选新校址重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硬化校道,筑围墙等。在2003年春,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将平孟初中、北斗初中和平孟中心小学合并为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加大投入建设农村寄宿制宿舍楼,2006年建设多媒体教室,2008年扩建学生食堂,2009年建设白板教室。学校把初中和小学的师生都融为一体,真正整合了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成为真正意义上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说学校不仅办学条件的得到改善变化,还带来的农村教育形态之变化和农村孩子学习生活状态之变,它促进了山区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达到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之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合并以来,中小学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办法,学校换了一届校长,现在任的是第二届校长。从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考核等等方面花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12月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获得市级“文明庭院”称号,2007年9月被评为百色市“文明单位”。2007年6月通过国家级“两基”验收。但是事与愿违,7-9年级的教学质量没有提高,2003-2006年每年都有1位考生考上市重点高中,但2007年、2008年这两年没有一位学生是真正考上市重点高中。1-6年级教学质量在下降,学校的声誉度和美誉度越来越低,家长的信任度降低,导致学生流失,中小学生从2003年700多人下降到现在的480多人。
二、学校管理现状分析。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合并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机构的设立原来刚组建时只设置12个岗位,不设机构。现在设立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和总务处、初中教师办公室、小学教师办公室三处三室,共13个领导岗位。领导分工:校长主管全镇中小学全面工作;副校长三人,一人分管九年一贯制学校党支部和初中部教学工作,我分管全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教职工职称、继续教育等工作;一人分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育教学和全校师生生活、勤工俭学的总务处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应该说这样的学校机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分工是明确的,一贯制运行基本是正常的。
2、学校办学理念统一,奋斗目标一致。学校办学目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发展奠基,树国门形象学校”。校训:“热爱家乡,建设边疆;探求知识,报效祖国”。校风、教风、学风是统一的。
3、学校校历统一,教育教学活动从学前班、一年级到九年级,课程计划分部安排。
4、学校经费共享。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现在统筹安排,不分中小学。一些对外的宣传、联系、接待等也全校统一合并安排,应该说降低了费用的支出。
5、九年一贯制活动场地共享,综合楼、实验室、活动室、图书市、食堂共享。
6、健全一套管理机制。有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几年来,学校建立 健全一套管理机制,学校能按照制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7、办学几年,九年一贯制学校有许多明显优势:(1)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3)有利于中、小学的过渡衔接。(4)可以缓解家长择校上初中的现状。(5)可以解决初中部的生源不足问题。如果方法得当,管理到位,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一定能够得以开发和利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优势也一定会展示出来。但是,我们地处西部农村,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办学水平远远不及城市或发达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主观问题。
1、角色转换的影响
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其教师也是大体由原来的中小学教师组成,一贯制后,虽然人的外在角色一下子转变,但是各人的心理角色转换却并不那么容易。当面对工作量的轻重、工作难度的大小、教育质量的高低、各种经补贴等比较敏感的话题时,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常常有较大的分歧。中小学之间有一条无形的沟。而管理干部和教师确很少交流、沟通,学生管理出现空白区域(如几年来没管理好学生宿舍脏乱差现象,少数初中生打架,上课不愿进教室,早退等),教学研究互不发言。领导素质对教师管理也有影响。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领导大都是原中、小学和教委办的领导,因而大家对“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下的教师管理缺乏必要的经验储备。原先小学的领导对中学教学不了解,对“中学老师”不熟悉;原先中学的领导则对小学教学不了解,对“小学老师”也不熟悉。这些素质的缺陷,导致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权威性。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有“小—中”沟通的教师队伍,目前师资教育尚无这方面的培养安排。显然,没有一支能适应“小—中”教育的师资队伍,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工作也就会大打折扣了。
2、管理对象不一样,职责不够明确。原初中的教师管理小学,而初中教师管理对象方法和小学教师管理对象不一样,现在按照初中管理的那一套,方法不一样。有管政治思想工作的政教处,管教学事务工作的教务处,管师生生活、勤工俭学的总务处,也有分管小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这些学校领导究竟该管些什么?职责不够明确,该做些什么?缺少监督和考核。另一方面,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需要服务的人,有事该找谁解决,这事该谁管,有些事谁都在 管,办起来慢,显得办事效率低;有些事谁都说没有管,事情办不成,显得办事太难。
3、九年一贯制时间太长,环境单
一、思维僵化。容易忽视中小学生的区别,对教育质量并不一定有好处,小学和初中部其实是不同的两个学校。我县的百省九年一贯制学校又想从九年一贯制重新把小学与初中分开。我们学校是在原三个学校和教委办合并而成,人多事复杂。六年多的时间,还在思考如何衔接,如何发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总体感觉初中部是重点,小学会逐渐淡化。
4、缺乏专门的管理和指导,教育局也没有行政管理的专门机构,学校的管理处于自我探索阶段。由于数量不多,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也不可能单独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科室,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们非常理解,但我们也呼吁主管部门能多单独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共同探讨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学校内部管理存在客观问题。
⑴、作息时间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合并在一个校园内上课,有学前班,小学和初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属三个不同学段,一节课的时间都不同,一个40分钟,一个45分钟,上下课不能统一,上学、放学不能统一;年龄段不同,广播操内容不同,两操时做的是哪一套广播体操?难统一;三个个学段的教学要求不同,教学管理的方法必然不同,一个校长用三套教学管理方法经营一所学校其精力分散;初中和小学课程计划的不统一,带来了师生作息的紊乱;初中和小学年龄和生理特征的不协调,带来了常规管理尤其是德育习惯养成教育的苍白无力。有教师说,这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瘸子找了个瘫子做媳妇,结果两个人都瘫下来。⑵、学生管理问题。学生从学前班6岁到小学一年级入学再到初中九年级15岁毕业,学生的年龄跨度大,在此年龄段中,学生的身体、生理、心里变化大,学生年龄跨度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给学生管理带来了难度。教育部1996年发布的《小学管理规程》26条明确规定:“小学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五、六年级至多不得超过6小时,其他年级还应适当减少。课余、晚上和节假日不得安排学生集体补课”。但平孟九年一贯制属农村寄宿制学校,2009年中小学内宿生300人,其中,小学120人,不上晚自习,谁来管理,安全问题谁负责,上晚自习增加学生负担,违反有关教育规定。如 2005年四川发生的 校园惨剧: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下晚自习后,在经过漆黑的楼道时,被一声“鬼来了”吓倒,纷纷向楼下奔跑,7名学生当场被踩死,37名学生受伤。校园之“鬼”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既是漏洞百出的校园安全管理,更是把学生当功课机器摧折的教育体制本身。所以,九年一贯制学生管理也是问题。更为突出的是,平时中小学生在一起,相互渗透,不良习惯容易传递,以大欺小的现象时有发生。
⑶、上报数据表册问题。由于一贯制学校后勤人员共享,上报学生数要把初中学生数与小学学生数分开,出现相同学校名称;上报初中、小学教师数麻烦,中小学的教师是初中还是小学难分清楚,更麻烦的是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等等,中小学合并后本来就不能分,也分不开,我们的张老师还是要分开报,真叫人哭笑不得。
6、边远山区学校管理现状。全镇除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北斗村完小、念井村完小师生数略多、规模稍大些以外,其余就是不足60人的村小及教学点,这些学校居住分散,规模小,条件差,效益差。由此带来管理上的种种不便。对大多数村级学校来讲,目前的管理仍就是令管理者深感头疼的一件事情,由于村级学校离一贯制学校较远,念井村完小离一贯制学校28公里,北斗村完小,那珍小学、那万小学、农信村完小、弄汤完小离一贯制学校20公里以上,虽然一贯制学校安排13位中小学领导包村,但这些领导课多任务多,哪有时间深入村小开展工作。在管理上往往是“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再加上目前由镇人民政府任命的村小主任教师不愿做小领导(工作量比同事多,比一般教师累,什么没有岗位津贴等),实际上就是一般教师,也不便大胆地开展工作,因此,对村级学校教师工作过程要管好非常困难,更多的管理是教师自己管理自己。目前大多数村级学校的工作比较松散,有的学校就连最起码的教学时间都没有得到保证。教师队伍问题中,全镇30岁以下的教师13人,占教师总数9.7%,50岁以上的教师43人,占教师总数43.8%,中青年教师占46.5%。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较年轻,而村级小学50岁以上的教师占71.2%以上。显然,村级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老化,青年、中年、老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断层现象严重。教师学历情况:虽然在普九时学历达标,但教师第一学历低,民办转正多,整体素质教低。大多数教师工作量普遍较重,90%左右的中心校教师周课时在14节以上,而村级学校教师周课时一般都在18节以上。三、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初步设想。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指出:“2005年基本完成向六三制过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部《基础教育工作分类推进与评估指导意见》中指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仍实行五三制的地区基本完成向六三制或九年一贯制过渡,逐步推进九年一贯制,带动中小学建设整体和均衡发展”。可见,国家大力提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探索和实践。
一贯制内涵:九年一贯制,必须在一个学校内,只有一套班子,一套制度,办学理念统一,奋斗目标一致,没有明显的小学、初中之分,不分小学部、初中部进行管理,即不分部管理,是一个完全融合的有机整体,学校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体化运行,一体化管理是完全意义上的一体化。
但是我们是西部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中小学教师混合,比较复杂,教师组合没有优化,从小学到初中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大的循环系统,在整个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培养目标,行政与业务管理的制度制定和执行上,对教师学生的管理上,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就目前边境山区教育教学实际,在学校管理上完全统而贯之,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还不能全部达到这样的一贯制目标要求。所以,结合山区教育实际,我的设想是:
一、统一认识、积极探索,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 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目的,就是要节约和优化教育资源,在不增加或相对减少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如师资数量、教育教学设施等)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共有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中小和一以后,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教育教学方法相对不同的中小学教师的组合,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的组合,中小学管理方式的不同这些问题。探索新的或者说相对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这方面我认为。
1、领导教师观念要全局、统筹。对于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全体领导干部教师的全局观念对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体现在顾全大局上。要特别强调校领导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当好沟通“中小学教师”的桥梁,在“中学老师”面前多谈谈“小学老师”意见的合理成分,原先在小学工作的领导同样也应经常这样换位思考。有了领导的全 局观念,有了“中小学领导”的换位思考,才会有“中小学教师”的人心一体化。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觉得“整”与“分”必须有机结合,以学校的发展为核心,以实现阶段性和长远性办学目标为目的。使九年一贯制学校真正起到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2、是积极探索,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
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重组,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组织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教育局根据原来乡镇中小学领导的实际情况,召开会议,认真研究领导班子的配备问题,为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统一管理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其次优化教师组合,加大培训力度,使教师逐步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要求。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实现两个优化。一是干部队伍的优化,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规模增大,但管理干部不能多多益善,要尽量精简、精益求精,校长、书记、工会主席不可少,副校长不宜多。二是教师队伍优化。教育局要求对原来中小学教师进行重新整和,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所学专业以及业务能力和教学特点,重新构建教师岗位系统,使教师队伍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要求。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为教师提供循环、流动、全程教育的机会,能培养复合型师资,提高教师全程教育和跨年段教育的能力。同时,加强教师的再培训、再提高工作,教师组合是复杂的,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专题培训、专项指导,使教师业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逐步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初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方式的不同,努力寻找符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切入点,使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尽可能达到一致。为今后九年一贯制学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教育教学运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管理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合并多年来,学校内部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校两部制模式比较适合现在的平孟一贯制学校管理。总的思路是:学校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把学校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一块牌子两套班子,中学和小学教师分开,学生分开,办公分开,经费分开,保证相对独立性。但远教资源、厨房、餐厅、多媒体教室等能共享的资源共享。要求学校采取“统 分”结合的管理模式,“统”是指在办学目标,教育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财务后勤管理,要求学校统一规划,整体贯彻,要统一要求。“分”是指在具体工作中,要分线、分条、分层次、具体管理,具体的说,就是把学校视为一个整体的前提下,在总的指导思想制约下,根据中小学特点,学校的常规工作可分块管理。另外在学校的统一指挥下,纵向还要形成一条线。最终实现管理上的“统分”相对统一。几年来各九年一贯制学校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使学校的管理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对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管理一定要分部运作,条块结合。在“统一领导、分部管理”的原则下,把学校分成初中部和小学部。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确立中小学一体的统一的管理岗位,并赋予管理职责;确立相对独立初中部管理岗位和小学部管理岗位,并分别明确其管理职责和对象。换句话说,就是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所谓“条”管理,就是不分初中、小学,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促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能集中精力抓好某一方面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干部、教师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后勤管理、设备添置与维修,也包括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培训。所谓“块”的管理,就是分初中部和小学部这两大块管理,把不具有共性、差距较大的工作分开管理,便于操作与评价。如教学、教研工作,学生考试工作,教学活动,教师工作量确定,教师职称评定,学生德育管理、纪律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普及程度数据。在条块结合的前提下,要突出“块”的管理,要使“块”的常规管理精细化。(1)理清管理思路:一条线是以“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第二线是以“副校长——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班主任—-学生”为主线的教育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学生管理。(2)丰富管理内容:教学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教育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习惯的养成、一日常规管理、安全工作、班队活动的开展、学校的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的德育工作等。(3)形成管理网络:一是精细培养育人队伍,构建好政教处、班主任、教职工、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教育人,处处教育人,事事教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二是精细培养教学队伍,构建好教务处、教研组(班主任)、教师、学生一体的教学网络,形成时时谈教学、处处议教学,人人研教学的良好教学氛围。(4)突出管理重点:规范“三表两册”、突出“备课、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计划的制订与落实、德育班级管理。
二、要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一是在管理机构方面,要建立适应九年一贯制办学的领导班子,能根据中小学教育不同特点组织精简、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学校领导班子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全程管理、责权结合”的原则,确保学校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二是要统一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兼顾中小学师生的特点,求大同存小异,力求统一规划,使工作协调配合。对中小学的管理,既要突出中小学的共性,有客观一体化的要求,又要照顾中小学的特殊性,按相对分段独立运作;既要完善制度、依法治校,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又要以人为本、灵活处理,讲究管理的艺术。校长管理中小学,关注学校发展,侧重初中部管理,副校长管理小学部。分初中部、小学部设立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电教处、总务处,且分部办公。
对于一所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而言,“中小学”老师中出现这样那的隔阂是完全正常的。这决不是老师觉悟低,更不是老师故意与领导过不去。当然,作为管理者,面对这些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只有建立在全校教职工人心“一贯制”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原来“中小学”各自按编用人的框框。让大家都来尝尝“不同李子”的味道。随着这种探索的逐步深入,“中小学”老师间的互相了解与理解必将不断增加,这一定有效地推进学校办学内涵方面的“九年一贯制”。重视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既懂小学,又知中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是使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势尽显的关键。加强对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学习、研究、交流,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要妥善解决因体制变化造成的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光靠几个领导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应放手让大家讨论。“面临重大决策开教代会”,“遇到难题让教师讨论着解决”,这同样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三.
这种管理一定要分清层次,形成制度。第一层:是保证学校稳定与发展的领导层,中小学应合为一体,形成学校校务委员会。建立学校行政会 议制度、教代会议事制度和家长教育委员会活动制度等,制定学校工作规章与章程,中层干部岗位职责与评价,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条例和教职工工作考核及评估办法等;第二层:是保证学校管理机制正常运行的中层干部层,中小学要分部运作,形成五大办事处(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电教处、总务处)。分别配备基层干部,制定部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基层干部岗位责任,形成实用性强、可操作的管理细则和评价细则等;第三层:是保证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层干部层,如班主任、教研组、处室负责人等,根据各办事处(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电教处、总务处)的要求,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具体开展好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及科技、文体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教学活动和课外有益活动等。
(4)数据上报问题。上报初中小学教师数、学生数、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等,还是分初中部、小学部上报为好。
四、学校管理要分段、协调。
九年一贯制学校,六七岁的儿童不同于十六七岁的少年,教育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因此,学校教师管理应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兼顾其个性。实行“分段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分段的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如:三、三、三制,即一至二年级为一段,三至六年级为一段,七至九年级为一段。针对一、二年级年龄小特点,推迟到校时间,每天放学前提前10分钟,便于家长接送。学校把晚自习作为学生兴趣活动时间或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学校4-9年级上晚自习,小学部晚自习不超过两节课,考虑的是统一管理学生。3年级以下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看看电视,开展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兴趣活动、娱乐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也应该为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不应该用晚自习时间上新课,晚自习时间不应过长,要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当然,分段不等于分家,分段管理不是各自为政,它强调的是“一贯制”前提下的分段.这种管理,在尊重各段个性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各段之间的衔接.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研究和探索,也是近几年的事情,虽然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也算不上什么理论,我们的实 践也很浅薄,但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入,我们的实践不断丰厚,相信经过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平孟中学一定会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2.要实现德育目标的系列化
要尊重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区别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科学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1~6年级的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礼仪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7~9年级的德育工作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公德及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因此,学校对那些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在评职晋升、评优选模时,优先考虑,让一批德才兼备、业务能力强的教学骨干脱颖而出,用榜样的力量呼唤教师的热情;再则,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教师感受学校的亲和力、凝聚力,体会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