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指导要点总结 计划
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指导要点:总结 计划
一、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老师,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
指导要点:
大班幼儿自主性、主动性提高,启示我们教师要适当放手、放权。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很多地方都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教师的任务有时只是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条件,真正动手做的人应该是孩子。
二、活动更加有目的、有计划
同小班、中班幼儿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考的特点相比,大班幼儿已有可能在行动之前 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他们的行为少了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和计划性。但是,这种目的性、计划性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有赖于教师的引导。
指导要点:
教师应让孩子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并引导他们按照计划进行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的主动行为始终围绕着学习计划、学习主题进行,另一方面 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他们制定计划、按计划行动的习惯和能力。
三、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以大脑额叶逐渐发展和神经纤维髓鞘化接近完成为标志,5~6岁幼儿的神经系统比5岁前的幼儿成熟许多。与此相对应,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既表现在他们对动作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对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如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等。
指导要点: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的约束能力,所以进行学习活动时可以考虑要求幼儿安静地坐下来,服从一定的纪律。
四、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5~6岁的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正如陈帼眉教授在《学前心理学》中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说4岁儿童的活跃主要表现在身体的活动上的话,那么5岁儿童的活跃主要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在他们的头脑中总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而且他们喜欢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问题情境,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会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指导要点:
学习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顺应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
第二篇: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指导策略
(一)小班特点
1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理解力差。2喜欢独自操作、平行活动,很少与人交往。
3在区域活动很多情况下以模仿为主。对材料大多停留在常规性的操作上,不断地重复,扩展性的操作较少出现,如有也是简单的变化,小班幼儿有时也有创造性的表现,只是这种表现是低水平的。
4小班幼儿能力有限,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力和耐心, 经常会遇到像常规性、知识性、技能方面的问题,从而产生一些材料操作上的不当。
5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和材料,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调节活动时间,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但完成一项操作后,往往不能自主地进入下一项操作,而是出现观望或停止的现象。
(二)中班特点
中班幼儿语言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理解能力有所增强。
中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自己玩,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 但他们的社会行为规则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因而他们的交往很容易发生冲突, 中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并能付诸行动。对于同一材料,当他们多次操作后便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常规性玩法,而是尝试着提出自己的见解。
中班幼儿遇到困难不再表现出畏惧或马上放弃,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经常采用直接向老师求助的方式来解决;
(三)大班特点
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大班幼儿更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 能够分工明确,而且关系较为融洽,他们的合作水平较高,遇到困难时,更愿意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求助于教师。
他们常常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缺乏耐心,不能认真观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大班幼儿的创造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操作中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玩法,而是能对几种材料的综合使用或在前一游戏玩法的基础上拓展出不同的玩法。
(一)小班指导要点
尽量使用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的语言。
用平行介入的指导策略来代替说教,使幼儿得以观察、模仿、学习
一方面提出交往的要求。另一方面提供能够激发他们共同兴趣的、需要一起玩的玩具,让他们在共同玩耍的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
在尊重他们好模仿的同时,营造创造的氛围,鼓励同中求异,进行初步的创造。
不要过多的干涉或评价,而是经常以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鼓励他们自主地操作、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解决问题。
自主性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一种能感受到的、有自由选择游戏权利的心理环境,鼓励他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
(二)中班指导要点 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区域联合活动规则,规范幼儿的行,减少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当幼儿出现冲突时,不必马上直接介入指导,留给尝试解决冲突的机会。
引导幼儿使用半成品材料、新旧材料搭配使用,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
当幼儿求助时,一定要与他们共同思考:“为什么会出错?错在哪里?”并进一步与其讨论“:怎样才能不出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使幼儿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给予幼儿心理上的帮助,以鼓起他们探索的信心。
(三)大班指导要点 启发性、引导性
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大班幼儿的交流, 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共同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对于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必直接参与解决或示范讲解, 教师应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存在的关键原因。而是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思考、操作,在“试误”中不断地调整。
教师应注意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幼儿大胆地“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第三篇: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指导要点
一、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
(一)活动的交往性
1.小班幼儿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喜欢独自操作、平行活动,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在角落摆弄材料,很少与人闲谈,也很少就操作中的有关问题与同伴交流,就是有交流也是片言只语,很快就结束。小班幼儿的交往范围小,活动中只关注自己,对别人做些什么没有特别的反应,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也开始关注别人的语言和行动,并作出简单的回应。小班幼儿的交往更多的是以玩具为中介而发生的,但这种交往常常是以负面的形式出现,如玩具被别人拿走而发生争执。
2.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水平开始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移,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玩,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有强烈的参与同伴游戏的愿望。他们会联合起来玩同一个玩具,即使是玩不同的玩具,在玩的过程中也会主动地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但由于他们的社会行为规则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因而他们的交往很容易发生冲突,告状、“战争”是常有的事。中班幼儿的交往还出现“强强联合、弱弱相对”的现象,即能力强的幼儿常常在一起玩,并一起很快进入活动,而能力弱的幼儿虽聚在一起,但无从开始,结果是能力强的幼儿玩得津津有味,能力弱的幼儿却面面相觑。
3.大班幼儿更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而且关系较为融洽,往往能把这种关系保持到活动结束。他们常常是边操作边交流,乐意介绍自己的操作经验。他们的合作水平较高,遇到困难时,更愿意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一起尝试解决,而不是直接求助于教师。在共同完成同一主题活动时,幼儿分工明确,能自主地协调好各自的分工,如编辫子时一个拉,一个编;装饰乐器时,一个固定好图案,一个粘。
(二)活动的创造性
1.小班幼儿大多具有“从众心理”,他们在区域中的操作活动很多情况下以模仿为主。他们在选择操作的内容、材料甚至是操作的表征上都常常模仿身边的同伴。对材料大多停留在常规性的操作上,不断地重复,扩展性的操作较少出现,如有也是简单的变化,有时则离开了材料的固有功能,只把材料作为随意摆弄的工具。小班幼儿有时也有创造性的表现,只是这种表现是低水平的,往往具有明显的生活印迹。
2.中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并能付诸行动。对于同一材料,当他们多次操作后便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常规性玩法,而是尝试着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是男孩子,能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地变换方法和角度进行试验和探索。如动手区中的玩“夹食物喂小动物”游戏,幼儿一开始出现的是重复夹、喂的动作,后来把一筐食品全倒入“小猪”的口中,从不同角度将大小、形状、软硬不同的食物夹出来。
3.大班幼儿的创造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他们更容易迁移原有的经验进行创造性活动。在操作中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玩法,而是能对几种材料的综合使用或在前一游戏玩法的基础上拓展出不同的玩法。他们会通过互动交流,充实、补充、完善操作内容,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操作活动。如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示一起探索斜坡的玩法,一开始按图示玩,后来互相交流、讨论、比较,还搭出两面相连但坡度相对的坡面、坡度不一样但相连的两个坡面,玩起了冲斜坡游戏及将物品滑入洞中的游戏。
(三)活动的问题性
1.小班幼儿经常会遇到像游戏人数、材料等常规性方面的问题,或遇到不会使用材料、不会操作等知识性、技能性的问题。由于自我中心意识强,能力有限,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力和耐心,容易中断或放弃活动,或改换材料,进行其他活动。对于突如其来的困难不知所措,有畏难情绪,较少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如为了让自己能够进入某一区域,而将别人的限制标志拿下,放上自己的,一经制止即放弃区域活动,而转化为观望、闲逛。虽然有时也会试着去解决,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反复的动作操作上。
2.中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小班幼儿明显增强,遇到困难不再表现出畏惧或马上放弃,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当发生常规性争执时,经常采用直接向老师告状、求助的方式来解决;当发生知识性、技能性的困难时,一开始会尝试解决,但解决的办法比较简单,一旦不成功,往往转而选择其他内容的活动。
3.大班幼儿的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的东西,喜欢自己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他们常常采取“尝试错误法”探索解决困难的方法,试图找出一种比较合适或正确的操作方法,但缺乏耐心,不能认真观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不懂得在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因此,常常是很久也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只得放弃。操作技能有困难时,会自行跳过有难度的部分,寻找比较容易达到目标的操作材料。
(四)活动的自主性
1.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和材料,发起的活动大多是自发自愿的,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或控制。活动中有初步的自主支配行为和活动能力,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调节活动时间,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对于新材料、新内容或有一定操作难度的材料会出现犹疑,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但完成一项操作后,往往不能自主地进入下一项操作,而是出现观望或停止的现象。他们经常不能自主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或纠纷而中断活动。
2.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日渐发展,有了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从对活动材料的使用到游戏同伴的选择;从活动玩法的确定到游戏纠纷的解决,幼儿都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如在活动的初始,他们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入益智区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游戏同伴较快地进入游戏,以往所存在的那种张望和犹豫不再出现。他们已逐步摆脱对教师讲解、示范的依赖,探索中的目的性增强,能有意识地根据材料所隐含的玩法进行思考和判断。当完成一项操作后,能独立地转入另一项操作。
3.大班幼儿活动的主动性较中班强,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教师,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动前已能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他们的行为少了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计划性。他们能根据分工的需要,选择游戏的伙伴,但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不按分工进行游戏的现象。他们愿意自主探索,能通过不断调整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探索不同的操作方法,使探索活动不断向前进。探索中遇到困难时能通过同伴影响、迁移操作经验、和同伴讨论协商等办法解决。
二、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促进幼儿间的交往
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交往是比较被动的、负面的,因此教师的引导和介入非常重要。一方面师在活动前应向他们提出交往的要求,使他们从意识的交流逐步转向有意识的交流。另一方面应导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活动经验和发现。同,还可以提供能够激发他们共同兴趣的、需要一玩的玩具,让他们在共同玩耍的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另外,教师应注意及时地解决他们在活动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推动他们游戏和交往的顺利行。
为了促进中班幼儿在区域中的交往,教师应解他们在交往中经常出现的“矛盾”“告状”及“强强合、弱弱相对”现象。教师一方面应与幼儿一起讨、制定区域联合活动规则,以此来规范幼儿的行,减少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另一方面,应巧妙地引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合理的交流。如教师可以给同能力层次的幼儿发色卡,规定在区域活动中,不同色卡的幼儿必须结伴活动。运用这种方式,自然而然地将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进行了隐性调配。
促进大班幼儿的交流,指导主要放在交流的有性上,提高交流的水平。教师应创设让幼儿进行流和合作的机会,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共同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例如,提供木工、斜坡、球、轨道等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料。为了操作这些材料,幼儿必须分工协作,这将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从体验到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快
乐,也可获得交往经验。
(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培养小班幼儿的创造性,首先应理解和接纳他不自觉的模仿行为,并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巧妙地使模仿成为小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成长的过程,为创造打下基础。一方面,教师可以用平行游戏来代替说教,使幼儿得以观察、模仿、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他们好模仿的同时,应创设适当的环境,营造创造的氛围,引发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经验,鼓励他们在操作游戏时同中求异,进行初步的创造。如:利用辅助材料在原有造型的基础上添枝加叶,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简单的问题启发,扩展出常规以外的多种玩法。
中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投放的材料上。一方面投放的材料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以利于幼儿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地变换方法和角度进行试验、探索和创造。另一方面投放的材料应体现开放性。如半成品材料,具备了多种组合和变通的可能,可促使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不断地创新玩法。随着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尝试阶段性、系列化的材料投放方式,即同一种材料,由易到难不断地提高操作难度,以引领幼儿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创造。如夹食物材料,可以不断升级为暗箱夹物、管道夹物等,让不断出现的挑战去
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
大班幼儿创造力有较快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随时随处都有可能表现出来。教师应注意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从中挖掘潜在的创造素材,进而鼓励幼儿大胆地“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如同样的操作材料,应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功能等方面举一反三,大胆探索多种玩法和规则。教师还应注意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启发性的提问,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感火花。如,在接水管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出:“怎么让水流到每个家庭中?”在这一问题的启发下,幼儿找到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用细铁丝捆牢,有的用透明胶粘住,有的则以合作的方式解决,等等。
(三)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小班幼儿的矛盾较多地表现为常规性、知识性和技能性问题,教师应分别采取有针对的解决策略。对于常规性的问题,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明确游戏的规则,如减少空间的拥挤,讲清楚操作的程序;对于知识性的问题,应巧妙采用各种启发方式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对于技能性问题,则可以采用适当的讲解示范或平行参与活动的方法,给幼儿以技术上的支持。如动手区的幼儿由于没有掌握包糖果的方法,结果重复了多次也没有把糖果包住,教师就采用讲解示范的方法,使他很快地掌握了方法。
中班幼儿在遇到困难时经常采用直接向老师求助的方式来解决,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当幼儿求助时,不妨与他们共同思考:“为什么会出错?错在哪里?”并进一步与其讨论“:怎样才能不出错?”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初步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使幼儿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给予幼儿心理上的帮助,以鼓起他们探索的信心。
对于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必直接参与解决或示范讲解,而是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思考、操作,在“试误”中不断地调整,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思考的习惯。有时,大班幼儿不能解决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细心观察、分析自己操作的情况,不能发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应通过提问或具体操作的方式,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存在的关键原因。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稳定,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为此,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一种能感受到的、有自由选择游戏权利的心理环境,鼓励他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在幼儿的每一次操作中,不要过多的干涉或评价,而是经常以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鼓励他们自主地操作、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解决问题。如“你可以去玩你自己想玩的游戏“”再来一次会成功的”。这样,他们在每次活动中就会大胆而自主地开展活动,分展现自我,发展个性。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日渐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区域环境的暗示性功能,为幼儿自主地探索留出空间,尤其在涉及必要的技能学习时,可尝试运用图示、流程图等方法,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可攀爬的阶梯,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获得必要的技能。如在投放新图书时,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图示法向幼儿提出阅读的要求和问题,让幼儿在阅读完新书后在图示表上用简笔画的方式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确定较明确的阅读目的,让他们能带着问题,认真观察画面,寻找画面间的联系,思考画面内容,从而逐渐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大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应着力于操作的计划性上。在区域活动中,凡是能够让幼儿自己选择、计划和作出决定的地方,教师就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参与学习计划的制订,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教师应成为幼儿决定和计划的支持者,为幼儿执行并完成计划提供适宜的条件与必要的帮助,并使幼儿与他人交流、讨论以完善自己的计划与决定,更好地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服务。
第四篇: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范文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不详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儿童年满三岁,可以进入幼儿园小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前教育。但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进入幼儿园成了儿童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对其心理发展有很明显的影响。大部分儿童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但也有少数儿童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紧张,出现诸如依恋亲人、哭吵不止、独自枯坐、态度淡漠等许多行为问题。
3—4岁幼儿脑重量约为1000克,是出生时的两倍多,神经细胞容量增大,神经纤维增长延伸,使神经细胞之间出现了新的传导道路,但神经细胞脆弱,易疲劳。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较弱,因而易兴奋、易疲劳,每天睡眠时间约为14个小时。
3—4岁幼儿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加强,骨骼更加坚硬,但骨化过程还为完成,容易变形,能掌握各种大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由,能在成人指导下穿脱衣裤鞋袜,自己吃饭,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接触外界环境,练习大肌肉运动技能,能自然地走、跑、跳、学骑三轮车、玩球等,但幼儿手腕、手指等小肌肉群的发育较晚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加以随意控制。
3—4岁幼儿逐渐学会正确发音,已掌握一定口语,约有1000—1600个词汇,幼儿不仅掌握了许多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直接有关的词,也掌握了不少与日常生活没有直接联系的词,如关于人造卫星、古代历史等,但对词义的理解肤浅片面;自然的掌握了一些基本语法结构和一些句型,能用较恰当的词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但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喜欢听故事、学儿歌,能安静地听别人讲述,初步体验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能初步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3—4岁幼儿的感知觉逐渐完善,能初步辨认红、黄、蓝、绿等常见色;辨认上下前后方位,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和形象容易认识,但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观看什么,顺序紊乱,前后反复,也多遗落,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容易容外界新异刺激的干扰而不能持久,而且受情绪的影响很大。父母指导幼儿观察时,要使幼儿明确观察目的,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促进幼儿观察的发展。
3—4岁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对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够满足幼儿个体需要或者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很容易自然而然地记住,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多半实在游戏和其他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记住的,有的甚至保留终身。试验证明,当记忆事物能够成为幼儿活动的对象或活动产生的结果,记忆也较容易,因此,凡要幼儿记住的东西,必须直观形象、鲜明生动,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3—4岁幼儿是在使用物体、摆弄玩具的动作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的,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他们掌握实物概念只能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虽然也用词表达一个概念,但知时的词所概括的内涵十分有限,基本只能概括事物的一个或某一些特征,不能把握事物的所有特征。对数概念的掌握处于动作感知阶段,即从对实物的感知来认识数,掌握到“5”左右。理解事物常常要依靠具体形象,往往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或个人情绪来进行判断、推理。例如儿童认为“木块能浮是因为它宽大,钉子能沉是因为它小”。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所储存的表象日益增多,儿童的具体思维开始形成和发展。
3—4岁幼儿的想象几乎没有主题和预定的目的,想象经常与知觉过程相纠缠,想象的主题常以当前的感知对象为主,在想象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他们在听故事时,有趣的形象和情节在头脑引起生动的想象,感到极大的愉快。于是不管成人已经将故事讲完,还要求再讲,哪怕是重复地讲同样的内容也乐意听。他们想象的内容主要依赖成人的语言描述,或者基本上是重现生活中的某些经验,常常会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混淆,例如3岁幼儿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和扮演的角色一样,身历其境,与剧中任务同兴奋、同忧愁,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3—4岁幼儿的注意中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有意注意只初步形成。他们逐渐能够根据要求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应该注意的事物,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心理活动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与某个对象。在较好的条件下,一般也只有集中注意3—5分钟。此外,小班幼儿注意的对象也比较少,成人还要具体指示幼儿应注意的对象,使幼儿明确任务,以延长幼儿注意的时间,并注意到更多的对象。
3—4岁幼儿的情感大都表露于外,常常处于激动状态,且容易变化,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化明显,处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第一反抗期”。但他们开始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喜欢用语言、动作与人交往,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对别人表示出同情和关心,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题。针对3—4岁幼儿年龄特点及生活特点,父母应注意保护幼儿的身体,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正面教育,为幼儿树立好榜样。父母应注意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促进幼儿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伴相处交往、探究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者: 佚名
您的位置:莲山课件>幼儿教育>家长园地>儿童心理>浏览文章 大家还在搜
幼儿园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中班幼儿年龄特表现在点小班幼儿特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小班幼儿学习年龄特点幼儿园小班的特点28个月小孩读小小班小班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分析 上一篇:孩子为什么喜欢模仿成人 下一篇:帮助孩子度过入园关 相关阅读
浅谈农村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石头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幼儿的“打架” 浅谈混班区域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米桶和老鼠 更多相关阅读 电脑版回顶部
神马首页转码声明用户反馈 大家都在搜
幼儿园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第五篇: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定稿)
小班幼儿发展特点:由无意识倾听到学习有意识倾听表述的特点是,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其中夹杂着一些想象的成分,表述的方式比较简单,我班幼儿特点:部分幼儿来自农村,外地,父母做生意,孩子由老家的老人带大,受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我发现他们的语言能力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幼儿听不懂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有的幼儿因为有口音或者刚刚来北京对周围生活的环境比较陌生,所以导致有的幼儿不敢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样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有部分幼儿没有较好的生活习惯,倾听习惯。
儿歌的仿编是中班语言领域的目标,但是我这个活动的让幼儿仿编的的内容只是简单的水果名字部分,第一,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幼儿非常熟悉。第二,儿歌的整体结构没有变化,幼儿只是在复述的过程中将水果的名称做以简单的改变。第三,就像我前面说的,小班的语言是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的。儿歌中不仅仅只是水果名词的改变,目标中还包含健康领域的内容:吃东西前要洗手。这也是小班这一阶段生活常规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儿歌的方式是幼儿喜欢的,易于接受的。从而利用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