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评课稿的撰写
语文教学评课稿的撰写
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正如有位专家所说:科学的评课可谓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因此评课对于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有要领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则可引路。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有个性化的创见,需要一种智慧去演绎。
评课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的撰写当然属于书面评议式,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程,冷静地用相关的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
在正规的教学论文范畴内可能找不到评课稿的概念,但实事求是地说,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地剖析难道不是最好的教学论文吗?起码可以避免一线教师充当某些专家的传声器的两难境地。
一、存在问题
1、重教师轻学生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呼喊声如海浪拍击,生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日趋浓烈,但在评课时,我们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忽略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我们在评课时习惯阐述教师的言行,很少剖析学生的言行,更甭说去洞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习惯,体察学生的心灵、情绪。即使有幸提到了学生,也只是就表象的热闹与否上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学情。久而久之,循环往复,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也就不难理解了。请看下面一篇评课稿:这节阅读课总体上感觉①教师教学理念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教师能着力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中学习;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课改的趋势;④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需要探讨的问题:①教师既要注意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化,又要注意做到活动内容语文化。②师生互动不要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互动,实现师生在知识、情感、心灵上的双赢,这是深层次的问题。③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超越现有的知识,勇于创新。
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评课思路清晰,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看问题比较深入,但是他自始至终居高临下地站在教师角度俯视学生,评课的视角基本上局限在教师的角色意识里。
2、重形式轻目标
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较多地存在只讲形式不讲实效的现象。选择教学形式时,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深度、训练广度、训练的灵活性、层次性等因素都缺乏考虑。如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确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拓宽视野、增加信息,为创设间接的教学情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现代教学媒体的滥用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扼杀想象力。但不少教师对现代化的理念把握不很准确、不很全面,尚未真正理解现代化的本质,混淆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认为运用现代化媒体就是现代化了。在评课时,往往把是否运用媒体作为象征性的指标,贴上媒体标签的就加以充分肯定。
这重形式轻目标还表现在忽视语文学科的本位目标,评课时,较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外围上的因素,诸如:氛围、情感、合作,很少涉及到课文的特点体现、重难点落实、语言发展目标的达成。例如:有位教师评《一株紫丁香》教学如下:①一开课,教师让学生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感受音乐,体验歌曲的情感,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②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将诗、乐和画融为一体,为后面的诵读、感悟诗歌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扮演角色的领读,尊重了学生的选择,给学生创设展示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③在朗读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汇报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④最后,又一次音乐响起,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声外的旁白是对这首诗最好的注释。这样的评课稿很显然是重表象轻实效,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学科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这样的评课思维盛行的话,就会导致教学实践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模仿和研讨上,缺失理念的观照,缺失新课程精神与实践操作的整合。
3、重面面俱到轻特色剖析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面面俱到,而需要有所侧重。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往往面面俱到,试想一篇评课稿从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个性和教学思想诸方面上去综合分析,肯定会流于泛泛而谈、浅平乏味。更有甚者,听了课后,所提的意见,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适中否,教态优雅,拿教鞭的姿势,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触及不到实质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课没啥意思。
所以要尽量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特点,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择其要领重点评述。这样有利于评得入木三分。下面截取某个评课稿的片段,以引发大家的思考:
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 ——听《我是什么》有感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是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在教学的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缺乏激励的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精妙的评价语言就像是催化剂,能使课堂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刻被点燃,在今天录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真诚的言语,亲切的语调激励的言辞,有效地调控着整堂课。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喜悦。综观整节课,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准确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要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反馈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要有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加以肯定,又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时,有个学生说,看到“灾”字,我就会想到房子着火了,教师马上予以肯定,这是用联想的办法,经教师一提示,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想,哪些字可以用联想的办法去记。再如在小组接续时,有个学生多读一个字,教师非常亲切的说“别着急,看仔细了,你会读得更加流利。”看似一句平常的话,却提醒了学生读书时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比如:“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小水珠!”“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很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等等,准确得体的语言,使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清楚地了解到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自己努力的方向,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
二、生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令老师感到满意,这时,老师往往要作“读错了”“不对”等硬性的评价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以期待其他学生完善的表现,今天这节课,教师在学生朗读出现失误时,微笑着对该学生说:“看仔细了,你会读得更加流利!”“别着急,你可以读准确。”平淡的几句话一一化解了学生心中的尴尬,保护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更加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融入到学习中去,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表扬学生时,教师的评价语言更是生动丰富。“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孩子!”“别人没想到的,你都想到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谢谢你来告诉大家。”等等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充满自信,只有自信地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亲切
教师的评价不止局限有声语言,亲切、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功效,也许教师的一个慈爱的抚摸,一个表扬的手势,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提示的眼神都使学生在举手设足间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关爱,整节课,教师始终面带笑容,亲切地与学生对话,亲切地表扬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深深感受到了教师的情、教师的赞许。
可以说,在整节课中,教师那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激励中学、自信中学、快乐中学。当然课堂中的语言评价是丰富多彩,如果,教师还能适时地多利用自己的体态语言,让教师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我想学生的心理更能感觉到更大的鼓舞。
4、重宏观理论轻事实联系
我们说教学思想支配教学活动,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的规范与优质,落后的教学思想会导致教学活动的紊乱与笨拙。诚然评课时也需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有关理论作为支撑点,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评价,不能就事论事。但是,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评一堂语文课却很少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等理论来评课,许多语文教学的评课稿几乎看不出是在点评语文课,通篇充斥着“素质教育”、“创新理念”、“双主并重”、“和谐民主”、“人文精神”、“生命学说”等等这些宏观的理论,这样的评课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行”。第二个问题是空谈理论,没有以事论理,很少结合课堂教学现象,这样的评课空洞无物。但愿下面一篇评课稿能引起大家的警觉: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
课堂是静态的物质存在,因为有了儿童——这活生生的生命。才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才充满着成长的气息。
生命的价值在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in un ün》的教学,精心设计小导游带领畅游拼音王国、勇攀高峰、小小神枪手等情境,从儿童的视角来观照我们的教学,激发儿童鲜活的生命力。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高举的小手、热切的欢呼声中我们不难看到语文课堂的新起点。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在于它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教学就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课堂中当老师示范用“un”编了一句顺口溜后,并没有满足于学生的限读,而是允许孩子展开想象,亲自尝试编编顺口溜。如:小小蚊子un un un,等,让孩子以生命体验打开思维的想象空间,闪现个性化的理解。焕发生命的火花。
生命的意义在于精神的体验,在于心灵的成长。儿童的生命世界不是静态的空间,而是动态的时间流。课堂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即便是错误的,也有教学的价值,能折射出课堂的独特美。拼音教学中孩子难免会存在发音不准,发音不到位的缺陷,邬老师总是耐心的、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指出,直到正确为止。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
评课中存在的问题、显露的弊端林林总总,赘述的只是挂一漏万,比如:缺乏理论、就事论事;凭感觉、凭经验应景几句等等。然而归结为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把握语文教学传统理论和现代理念的弥合点,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能立足这样的一个基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透视每一节课,可能会到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这对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会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二、评课要义
评课时要把所有的课堂行为放在一个关系网(场域)中去通盘考虑,重视课堂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考虑指向教学过程的——媒介指标和指向教学结果的——终极指标。并提醒自己必须理论融入实际,思考三维目标的整合,必须研究学生,关注教学内容是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突明、教育点突现,关注教学过程中是否形成增长点、构建新旧交融点┉┉阐述时必须以效定性,突出科学性;以理析课,突出指导性;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只有实实在在抓住这些最基本要素,才有可能评得到位贴切、有血有肉,在给人以启迪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下面着重说明三点:
1、紧扣语文学科特点
教学艺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评课艺术也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但是不管如何多角度、多切面,评述语文课的立足点始终应该围绕语文课的本体目标。就如跳一曲圆舞曲,不管舞步、舞姿怎样变化,它却应该有一个支撑的圆心。否则再生动、高深的评述也只能给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感。
所以评课时请记住你是语文老师,你评的是语文课。既然是语文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观照语文课程总目标,结合语文教改走向,立足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来审视语文课的得失优劣,着眼于“丰富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完善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这三者之水乳交融。这样的评课才能发挥“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之功效。请看萧山九中语文组的评课:
《解读哈姆雷特》评课综述
在特色课展示周中,语文组郭在时老师推出了阅读指导课《解读哈姆雷特》。老师们对这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讨论比较了其他一些构想,并且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这堂课观念新,特色鲜明,推广价值大。综合评述如下:
其一,开拓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新领域。以文学名著作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对于高中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只有句、段、篇、章的阅读教学,而没有长篇名著的阅读教学,这堂课冲破了这一藩篱,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其二,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它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架设了连接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桥梁。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然后写出短评,评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课堂上组织学生发言、讨论,归纳出评析人物的基本方法。这样既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又没有放任自流。
其三,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课堂上,学生对哈姆雷特这一形象进行了各自不同的诠释,印证了“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大于思维的审美现象。老师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多元的解读,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和对学生创新的鼓励。它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空,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的飞翔。
其四,充分突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前的阅读、写短评到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学生的表演,都证明学生已经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体现读者与作者的直接对话,而老师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
2002.10.28
萧山区第九高级中学语文组网站
2、说够优点、说透缺点
听课评课有“临床指导”的性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应使被评者和评议者共同受到启发。评课的关键是要对被评者和参与评议者有指导意义,只有评价没有指导是消极的评价。因此,评课时要力求把优点说够,把缺点说透。“把优点说够,把缺点说透”其一是指:注重教师的潜在发展性,不说套话、少说正确的废话,力求紧扣教研主题评出特色,评出个性,避免面面俱到。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执教者,要着重评价所展示的教学个性、可推广的应用价值,对于新教师,不能求全责备,充分发掘其闪光点,激发其内动力,应该满怀热情地在教学理念、教学规律促其思、促其悟。
其二是指:对于一堂课的成功经验与典型失误,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从理论上做深刻剖析,从理性上找到根源,从实践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以理析课,以理导课,以理服人。对于一堂课的教法与学法,要善于归纳总结,补充完善,以便改进指导教学。这样的评课才具有前瞻指导性。
其三是指: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诚恳地分析问题,要对教师分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组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等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特别要具体表达改进建议。尽可能拥有一个“诊——断——治”的过程。请看两位青年教师听了《我是什么》后的评课片段:
片段
一、趣味链接中对话——其乐融融
有效、真实的对话,必须让学生“入乎其内”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而本文作为一篇科普小品文,如果单纯地讲解,演示,容易上成“常识课”,教师充分挖掘文中的“趣”点,以学习方式的“趣”引爆孩子心灵上的兴趣燃烧点,通过一系列的趣味链接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①链接媒体。二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是直观性,“我会变成云”一段中关于“白衣服、黑衣服”孩子光从字面难以准确地把握,教者及时以媒体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感知,促进了对文本的对话。又如孩子们对“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虽有了解,但不清晰,也通过图片让孩子有视觉上的冲击,把孩子一步步推向文本的深层,从而融入文本。
②链接游戏。孩子尤其是低段孩子好玩,有目的地把游戏融入课堂,无疑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初的猜谜,识字环节中的魔方等趣味游戏无不体现了在愉悦的实践中让孩子们识字。
③链接想象。第3段的教学中,教师在音乐的烘托下动情朗诵,让学生闭眼想象,在想象中躺着的语言文字立起来了,在头脑中幻化成一幅幅图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片段二:在感受孟老师教学设计的精心、组织教学的匠心同时,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的处理上也有我自己理性的思考:
①语言的品味与情感的体验和谐共振了吗?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在课堂上创设氛围固然重要,但我们还得让学生通过读,进入文章的意境。使“读”浸润到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读的快乐!如“第二段”的“落、打、飘”,三个动词让学生品味,学生隐隐地感觉到用词的精确,但这时,如果能扣住“小水珠、小硬珠、小花朵”这些词儿共品,“小水珠——落”“小硬珠——打”“小花朵——飘”多么富有诗意的情蕴呀,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去感受,去领略一番呢!
同样,第三段的语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一幅悠闲、快乐的画面,这一段的教学设计是仅仅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还是应该通过“初步品味语言”来活化课文的语言呢?显然,孟老师只重视学生“想像、说话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品词品句,咬文嚼字”能力的提高。“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多么富有童趣的语言呀,教师却将这么好的语言学习资源浪费了。可惜啊!
课堂上,教师很重视文章内容理性的分析,而忽视了情感的深度体验,让我们感觉课上得比较“飘逸”,没有“读”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②字、词的认读能孤立进行,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吗?
初读环节,教师让学生四人小组游戏式自由学习字词,而后教师检查,再次复现。这样,字词就成了简单的文字符号,失去应有的情韵。如果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认读,去复现,还字词一种依附的意境,这样,我们的孩子语感的培养就能从字词开始。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哪怕看到一个字,一个词,就能想到一种意境,一幅画,那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苦苦追求的境界吗?
③支离破碎的读能提升学生的朗读层次吗?
在品读环节,孟老师总喜欢让学生分句读,“穿白衣服的、黑衣服的、剩余的”“睡觉的、散步的„„”一句一句分开来读,原本整体的语段,意境和谐的块面就被支解得支离破碎,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被隔裂,文章的画面被破坏,致使朗读的层面提升不明显。再者媒体只是外在的感染,代替不了内心的体悟!读到深处情更浓。一堂课下来,容量很大,如果能去掉课文最后一段的品读,多一些时间引领学生细细地品味前三段,然后积累相关的语段,那该多好!3.倡导反思性自评
一堂课的成败得失,执教者应该有切身体验,任何一堂课都不能缺失执教主体的自我评价,自评的过程就是反思提高的过程。通过自评可以使执教者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别、自我总结、自我调整,十分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定期给每位教师录制教学实况,让教师在真实的过程中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剖析审视,十分有利于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
三、评课的模式
承前说过,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一定的规则可依据,存在某些定式,但评课又是一门艺术,所以不能定式化。下面简单谈谈常见的四种模式,以供参考。
1.主题式。顾名思义,就是以某种教学理念为抓手、为线索,去展开评析。这类评课往往纵横捭阖、贯通全课;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举例:
如何促进对话的有效性 《珍珠鸟》一课教学评析
《珍珠鸟》是现代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文章笔调清新俊秀,自然流畅,“我”对珍珠鸟的百般呵护与喜爱以及珍珠鸟和“我”的日益情深在作者细腻真实的描写中跃然纸上,使人一读就生喜爱之情,并很容易投入其中,是一篇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意义深刻且文字优美的极好的语言材料。舒老师根据文本特色,结合6年级段学生的心智特点,采用了“品评”式阅读教学策略。首先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进行独立阅读感悟,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创设了一个和谐互动、充满人性人情的对话交流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和语言的领悟大胆地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斧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从而自然地去感受作家的情感,较好地达成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舒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应该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尤其突出的是,本节课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教学理念,在如何促进对话的有效性的策略选择上带给我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一)、个体充分的感悟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基础
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多元视角、分享智慧的过程。因此,要促进对话的有效性就必须要让每个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而独特感悟的获得又必须建立在学生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多,感悟自然就越丰富。在本课教学中,舒老师不光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她还让学生边读边圈圈画画丈中自己深有感触的句子或段落,通过批注阅读这一方式让每个个体在阅读中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观协同操作,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在哪里批就在哪里批,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不仅使每个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感而发,有得而写,独特的感悟、丰富的体验像蚕吐丝、蜂酿蜜那样在学生头脑中自然地生成(这从后面的对话交流中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为后面有效的师生、生生对话打下了扎实基础,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每个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二)、尊重每位学生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
真正的对话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保护学生发表见解的权利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话过程中能从尊重学生出发,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保正对话的真实性,促使师生、生生间的对话能真实从而有效地进行。在学生交流各自感触较深的句子与段落这一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读了第六段后,舒老师问他有什么感受,那位学生一时语塞,舒老师马上说:“其实你已经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但可能太紧张,一时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是吗?没关系,老师来帮帮你!”又如,当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孩子发表自己独特而又精彩的见解时,舒老师总是不忘及时的把发自内心深处的赞叹慷慨地送给他们。整个交流过程,舒老师始终都以宽容、尊重、赏识的态度面对着每一位学生,在指点中不忘将亲切的微笑、肯定的话语传递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使每位不同学习层度的学生都敢于自由地表达自己或稚嫩或独特的见解,在网络状的交流中,实现对单一视角的超越,对自我认识的提高,使对话成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三)、教师适时引导是进行有效对话的有力保证
在对话中相信学生的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的确是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前提。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由于受年龄和认识水平限制,学生的认识发展需要引导的一面,千万不能怕有“越俎代疱”之嫌该讲的不讲,明知有错不予匡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只会使对话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舒老师在这节课中的几处点拨引导应该是相当精彩相当有实效的。如在一学生读了第六自然段以后,一时说不出自己的感受,舒老师并不着急,而是耐心地对学生说:“说不出没关系,老师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是那位作者,当你知道那珍珠鸟生了小宝宝时,你好奇吗?”学生还是说不出,舒老师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情境问:“如果你在家养了一只鸟,它生了小宝宝,你去喂食时,你会怎么去做呢?”学生马上说:“我肯定会迫不及待地跑去看看那小家伙!”舒老师马上接过话头说:“而作者却是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是他不想看吗(学生都说想看),从他想看却又决不去看这一矛盾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那位学生马上说:“我从这一矛盾处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疼爱与小心呵扩。”原本学生模糊、浅显的感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逐渐走向清晰与深刻。从上述这个片断中,我们不难感觉到,实际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的模糊、片而之处恰恰可能就是学生进步的起点,也是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引导得当,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在动态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入。因此,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判断学生对话的质量和价值,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帮助,以保证对话的有效性。
2、总分式。
阐述一分为二,一般先整体概述,然后优点展开,接着指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这类评课稿最常见。但值得再次提醒的是优缺点的剖析要抓住特色,不能都往“一个箩筐”里装。(因为常见举例略)
3、工艺式。
工艺式评课更多的是用于搞教学课题时的前测和后测分析,有时也是诊断性评课的需要。具体操作一般分四步:把教学过程切割分块成环节;摄取教学片段采集某些数据;用理论分析这些量化的数据;提出改进或调整措施。如我们在进行《中小学教师课程素养建构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范式》研究中对中小学某些课进行了师生活动时间比、学生个动与互动时间比(特别注意非语文活动时间)、提问的数量与价值、课堂结构模式和预设生成等作了工艺式评课。其中有一节课凭直觉比较亮,听课现场反响也比较好,但经过这么处理解剖,发现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师生活动时间比为:7:3。
4、流程式。
就是根据教学流程有目的地、适时地点评。有兴趣的教师可上“人教论坛”网站,搜索:古诗二首赏析阿远,就可欣赏一课三叹《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赏析(吸收精华版)和《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赏析(吹毛求疵版)。很有意思的,不妨一看。
关于评课稿,最后还想罗嗦几句题外话,即要撰写出高质量的评课稿,必须学会听课。听课前应该熟悉相关教材,并尝试设计教学;应该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先作些前期酝酿,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
听课时要认真观察和记录,不仅要听,还要看,更要仔细捕捉细微信息。观察思考讲课者的语言表情、注意状态、交往状态、评价状态等;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习惯、学习状态、语言发展参与情绪等。最好用三色笔(或不同的符号)记录教师的状态、学生的状态和瞬间的思考困惑或启发。
课后,要思考和整理信息,并反复琢磨,也可与执教者交谈,也可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比较。在整体反思的基础上用理论去透视剖析,这样的评课将是对教学实践的再创造。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愿我们都拥有思想的草,行动的根,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论文。
第二篇:语文教学评课稿的撰写
语文教学评课稿的撰写
2009-03-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正如有位专家所说:科学的评课可谓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因此评课对于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有要领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则可引路。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有个性化的创见,需要一种智慧去演绎。
评课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的撰写当然属于书面评议式,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程,冷静地用相关的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
在正规的教学论文范畴内可能找不到评课稿的概念,但实事求是地说,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地剖析难道不是最好的教学论文吗?起码可以避免一线教师充当某些专家的传声器的两难境地。
一、存在问题
1、重教师轻学生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呼喊声如海浪拍击,生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日趋浓烈,但在评课时,我们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忽略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我们在评课时习惯阐述教师的言行,很少剖析学生的言行,更甭说去洞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习惯,体察学生的心灵、情绪。即使有幸提到了学生,也只是就表象的热闹与否上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学情。久而久之,循环往复,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也就不难理解了。请看下面一篇评课稿:这节阅读课总体上感觉①教师教学理念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教师能着力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中学习;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课改的趋势;④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需要探讨的问题:①教师既要注意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化有要注意做到活动内容语文化。②师生互动不要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互动,实现师生在知识、情感、心灵上的双赢,这是深层次的问题。③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超越现有的知识,勇于创新。
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评课思路清晰,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看问题比较深入,但是他自始至终居高临下地站在教师角度俯视学生,评课的视角基本上局限在教师的角色意识里。
2、重形式轻目标
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较多地存在只讲形式不讲实效的现象。选择教学形式时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深度、训练广度、训练的灵活性、层次性等因素都缺乏考虑。如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确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拓宽视野、增加信息,为创设间接的教学情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现代教学媒体的滥用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扼杀想象力。但不少教师对现代化的理念把握不很准确、不很全面,尚未真正理解现代化的本质,混淆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认为运用现代化媒体就是现代化了。在评课时,往往把是否运用媒体作为象征性的指标,贴上媒体标签的就加以充分肯定。
这重形式轻目标还表现在忽视语文学科的本位目标,评课时,较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外围上的因素,诸如:氛围、情感、合作,很少涉及到课文的特点体现、重难点落实、语言发展目标的达成。例如:有位教师评《一株紫丁香 》教学如下:①一开课,教师让学生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感受音乐,体验歌曲的情感,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②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将诗、乐和画融为一体,为后面的诵读、感悟诗歌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扮演角色的领读,尊重了学生的选择,给学生创设展示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③在朗读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汇报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④最后,又一次音乐响起,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声外的旁白是对这首诗最好的注释。
这样的评课稿很显然是重表象轻实效,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学科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这样的评课思维盛行的话,就会导致教学实践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模仿和研讨上,缺失理念的观照,缺失新课程精神与实践操作的整合。
3、重面面俱到轻特色剖析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面面俱到,而需要有所侧重。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往往面面俱到,试想一篇评课稿从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个性和教学思想诸方面上去综合分析,肯定会流于泛泛而谈、浅平乏味。
更有甚者,听了课后,所提的意见,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适中否,教态优雅,拿教鞭的姿势,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触及不到实质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课没啥意思。
所以要尽量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特点,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择其要领重点评述。这样有利于评得入木三分。下面截取某个评课稿的片段,以引发大家的思考: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
第三篇:如何撰写体育评课稿
如何撰写体育课评课稿
看录像课然后对课进行评价,撰写评课稿。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需要知道一节课的优缺点,做到全面深刻剖析一节体育课。
一、评课前的准备
要熟练新课程标准,对授课老师授课教材要有很好的理解,教授的内容和授课年级是否相符。同时还要了解相关的理论。
二、关注课堂教师、学生活动
一节好的体育课老师就是导演,观察他是如何导演好一节课的。(1)教学方法的灵活,教学手段的多样,是否恰当的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是否时刻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其他领域的渗透;(2)教学的组织,针对问题组织教学,学生思维活跃,活动空间大,安全因素是否考虑周全,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是否有师生互动;
(3)合理指导,随着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及时给予指导、示范、触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信息兴趣;
(4)教学的安排,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恰当的进行示范、讲解;合理安排小组活动、讨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教学的评价,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兴趣、表现等及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树立克服困难。
三、关注课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 课的重、难点定位是否准确、是否清晰,通过哪些方法和手段解决了重、难点,学生的掌握情况;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要实际,不能很空洞,要有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理念,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进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四、关注整节课的教学流程
一节好的体育课从开始部分到结束部分整个教学过程是非常流畅,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教材的搭配是否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教学器材的运用是否恰当,无画蛇添足之嫌;教学强度、密度是否具有科学性;教学场地的规划是否合理。
五、关注课的特点与不足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应具有健身性、基础行、娱乐性、竞技性等特点,一节体育课首先要有健身性,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还要有基础行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娱乐性,而体育的娱乐性就隐藏在竞技性中,所以说娱乐性和竞技性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一节课不可能是完美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新课标标准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合理的想法与建议。
评课第一种形式;
评课内容:
一、本次课的教材把握:
1、目标要求—负荷课程标准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是否明确具体
2、重难点-----是否恰当
讲解是否简明扼要
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及使用方法
二、教学过程:
1、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控制是否合理
各环节过度及转换是否自然,合理
教学常规是否规范:
形式和内容是否完整统一
2、教法选择:是否与教材内容和教师实际相结合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现思维训练
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创造性
是否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双边活动设计:讲解和示范是否精炼准确
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环节齐全,衔接自然,讲练结合 是否体现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发挥如何
练习及活动是否具有层次感,参与面及活动量是否广大
4、教学原则:是否体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
是否重视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培养
三、教学效果:
1、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兴趣是否浓厚,是否有利
场地布置的合理性,器材运动的多样性,直观性
2、信息反馈:反馈及时,矫正凑效,评价中肯
3、完成任务:运动负荷适宜性
是否完成各项任务
四:教师素质: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有个性特点
语言:准确、清晰、流畅、形成教学风格
应变能力:有效处理突发事件 五:给我的思考或几点建议:
评课第二种形式
评课课题
一、总体感受:
1、本次课的教材把握:
(1)目标要求
(2)重难点
2、教学过程:(1)、教学步骤:(2)、教法选择:(3)双边活动设计:(4)、教学原则:
3、教学效果:
(1)、课堂气氛:(2)、信息反馈:(3)、完成任务: 4/:教师素质:
教态:
语言:
应变能力
二、总观体育课各要素的组合感受
重点和难点讲解是否简明扼要
讲解和示范是否精炼准确
师生互动是否。。。
场地器材布置是否。。。
练习强度是否。。。
。。。
三:给我的思考或几点建议:
第四篇:语文教学评课稿
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正如有位专家所说:科学的评课可谓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因此评课对于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有要领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则可引路。
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有个性化的创见,需要一种智慧去演绎。评课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的撰写当然属于书面评议式,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程,冷静地用相关的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
在正规的教学论文范畴内可能找不到评课稿的概念,但实事求是地说,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地剖析难道不是最好的教学论文吗?起码可以避免一线教师充当某些专家的传声器的两难境地。
一、存在问题
1、重教师轻学生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呼喊声如海浪拍击,生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日趋浓烈,但在评课时,我们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忽略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我们在评课时习惯阐述教师的言行,很少剖析学生的言行,更别说去洞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习惯,体察学生的心灵、情绪。即使有幸提到了学生,也只是就表象的热闹与否上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学情。久而久之,循环往复,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也就不难理解了。
2、重形式轻目标
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较多地存在只讲形式不讲实效的现象。选择教学形式时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深度、训练广度、训练的灵活性、层次性等因素都缺乏考虑。如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确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拓宽视野、增加信息,为创设间接的教学情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现代教学媒体的滥用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扼杀想象力。但不少教师对现代化的理念把握不很准确、不很全面,尚未真正理解现代化的本质,混淆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认为运用现代化媒体就是现代化了。在评课时,往往把是否运用媒体作为象征性的指标,贴上媒体标签的就加以充分肯定。
这重形式轻目标还表现在忽视语文学科的本位目标,评课时,较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外围上的因素,诸如:氛围、情感、合作,很少涉及到课文的特点体现、重难点落实、语言发展目标的达成。
3、重面面俱到轻特色剖析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面面俱到,而需要有所侧重。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往往面面俱到,试想一篇评课稿从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个性和教学思
想诸方面上去综合分析,肯定会流于泛泛而谈、浅平乏味。更有甚者,听了课后,所提的意见,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适中否,教态优雅,拿教鞭的姿势,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触及不到实质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课没啥意思。所以要尽量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特点,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择其要领重点评述。这样有利于评得入木三分。
4、重宏观理论轻事实联系
我们说教学思想支配教学活动,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的规范与优质,落后的教学思想会导致教学活动的紊乱与笨拙。诚然评课时也需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有关理论作为支撑点,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评价,不能就事论事。但是,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评一堂语文课却很少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等理论来评课,许多语文教学的评课稿几乎看不出是在点评语文课,通篇充斥着“素质教育”、“创新理念”、“双主并重”、“和谐民主”、“人文精神”、“生命学说”等等这些宏观的理论,这样的评课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行”。第二个问题是空谈理论,没有以事论理,很少结合课堂教学现象,这样的评课空洞无物。
二、评课要义
评课时要把所有的课堂行为放在一个关系网(场域)中去通盘考虑,重视课堂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考虑指向教学过程的——媒介指标和指向教学结果的——终极指标。并提醒自己必须理论融入实际,思考三维目标的整合,必须研究学生,关注教学内容是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突明、教育点突现,关注教学过程中是否形成增长点、构建新旧交融点┉┉阐述时必须以效定性,突出科学性;以理析课,突出指导性;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只有实实在在抓住这些最基本要素,才有可能评得到位贴肉、有血有肉,在给人以启迪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下面着重说明三点:
1、紧扣语文学科特点
教学艺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评课艺术也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但是不管如何多角度、多切面,评述语文课的立足点始终应该围绕语文课的本体目标。就如跳一曲圆舞曲,不管舞步、舞姿怎样变化,它却应该有一个支撑的圆心。否则再生动、高深的评述也只能给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感。
所以评课时请记住你是语文老师,你评的是语文课。既然是语文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观照语文课程总目标,结合语文教改走向,立足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来审视语文课的得失优劣,着眼于“丰富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完善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这三者之水乳交融。这样的评课才能发挥“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之功效。
2、说够优点、说透缺点
听课评课有“临床指导”的性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应使被评者和评议者共同受到启发。评课的关键是要对被评者和参与评议者有指导意义,只有评价没有指导是消极的评价。因此,评课时要力求把优点说够,把缺点说透。
“把优点说够,把缺点说透”其一是指:注重教师的潜在发展性,不说套话、少说正确的废话,力求紧扣教研主题评出特色,评出个性,避免面面俱到。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执教者,要着重评价所展示的教学个性、可推广的应用价值,对于新教师,不能求全责备,充分发掘其闪光点,激发其内动力,应该满怀热情地在教学理念、教学规律促其思、促其悟。其二是指:对于一堂课的成功经验与典型失误,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从理论上做深刻剖析,从理性上找到根源,从
实践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以理析课,以理导课,以理服人。对于一堂课的教法与学法,要善于归纳总结,补充完善,以便改进指导教学。这样的评课才具有前瞻指导性。其三是指: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诚恳地分析问题,要对教师分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组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等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特别要具体表达改进建议。尽可能拥有一个“诊——断——治”的过程。
3、倡导反思性自评
一堂课的成败得失,执教者应该有切身体验,任何一堂课都不能缺失执教主体的自我评价,自评的过程就是反思提高的过程。通过自评可以使执教者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别、自我总结、自我调整,十分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定期给每位教师录制教学实况,让教师在真实的过程中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剖析审视,十分有利于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
三、评课的模式
承前说过,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一定的规则可依据,存在某些定式,但评课又是一门艺术,所以不能定式化。下面简单谈谈常见的四种模式,以供参考。
1、主题式。顾名思义,就是以某种教学理念为抓手、为线索,去展开评析。这类评课往往纵横捭阖、贯通全课;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2、总分式。阐述一分为二,一般先整体概述,然后优点展开,接着指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这类评课稿最常见。但值得再次提醒的是优缺点的剖析要抓住特色,不能都往“一个箩筐”里装。
3、工艺式。工艺式评课更多的是用于搞教学课题时的前测和后测分析,有时也是诊断性评课的需要。具体操作一般分四步:把教学过程切割分块成环节;摄取教学片段采集某些数据;用理论分析这些量化的数据;提出改进或调整措施。如对某些课进行了师生活动时间比、学生个动与互动时间比(特别注意非语文活动时间)、提问的数量与价值、课堂结构模式和预设生成等作了工艺式评课。也许有一节课凭直觉比较亮,听课现场反响也比较好,但经过这么处理解剖,发现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师生活动时间比为:7:3。
4、流程式。就是根据教学流程有目的地、适时地点评。
第一篇:
《孙权劝学》评课稿
潘三中学:刘从中
语文教学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并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用到质疑、讨论法,再辅以幻灯片等多媒体演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品味人物语言。目标的确立体现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语的设计很恰当过渡语的设计自然巧妙“言为心声”
等等
第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先让学生展示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目的是培养他们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归纳并强调重点,强化记忆。
第三、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从学生发言情况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每个环节落实到位(一读)读通课文。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所以整堂课贯穿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并且由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出语气语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第一个层面的朗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学习;接下来老师指导并范读,起到引领作用。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二读)读懂课文。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疏通文意,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疑难;再质疑并全班互助解决,最后复述课文,整体感受文意。在这一步有意做了铺垫:告诉学生后面有抢答比赛,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接下来的字词句的反馈练习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总个教学流程进行的比较流畅,但也有些问题和不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分析问题,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自主的基础上去合作去探究。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深入,学生没能尽情地展示。课堂的随机应变和驾驭能力不强。比如,范读之后,应该让学生再次朗读;疏通文意部分,课堂反馈练习之后,应让学生对着屏幕再次记忆。给学生提出的任务要求不够明确,比如:复述课文这个环节,由于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复述要求,处理的不够灵活、不够深入,显得有些浮于表面。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篇:
昨天第四节课朱万起主任率先采用洋思教学模式进行了一节研讨课,课题是《孙权劝学》。下午第二节课语文教研组对该课进行了评议和研讨。下面是各位老师的发言。
张桂云老师:本节课能做到以学生“学”为主,对知识点能够做到强化记忆,掌握牢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但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可考虑用几个课时进行,这样可以完成当堂训练。另外考虑人物关系在这里穿插是否恰当?
赵岩老师:听了本节课收获很大,学生活动多,生字词能够落实,方法和思路都很好。但读课文的遍数还是少些,多媒体运用应熟练。小组学习值得借鉴。
沈丽新老师:运用洋思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迈出了一大步。提问的方式新颖,每节课及时总结掌握牢固。但有急于求成心理,速度可放慢些,设计内容稍多,用时紧张,落实不很到位。应注意形似字的区分。
赵敏凤老师:补充的课外内容多,课容量大,基础知识教学扎实,课上的实在。
李鑫老师:按小组编号提问学生,值得借鉴和学习。思路清楚,但老师讲的还是多了些,如作者介绍可少讲,前边用时较长。
吴力伟老师:有个别学生读错音没有及时纠正。如果放录音听读效果是否会更好些?
魏巍主任:本节课能够体现“先学后教”,但可考虑分两课时进行效果更好,本节课学习目标没有全部完成,另外提出可选择性利用课件,尽可能少些。还要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性,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分析要到位。
以上老师畅所欲言,对朱主任的课提出了很中肯的评价。自从最近要求七年级各科教学采用洋思教学模式以来,老师们的观念在慢慢转变。能够意识到了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从关注优秀生到面向全体学生,这应该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就本节课来说,我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虽然有些目标没有完成,存在一些不足,但老师上课时一直在遵循“先学后教,不学不教”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高效的投入到学习中,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老师给予了高度关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的作用。至于所存在的问题,我想在以后不断地探索中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最后,张校长给出了建议,提出了目标可以再具体些再明确些,避免导学案和多媒体的重复运用。对于历史人物和年代可考虑让学生作为课外补充等等。
另附:洋思语文教学模式文言文教学过程:
一、导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习过程:
1、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二读课文,要求认真对照课文下注释自读课文,试讲课文。
3、三读课文,要求认真自学,在正确翻译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主题与写法。
4、四读课文,表情朗读,背诵课文。
第五篇:语文教学评课稿
《观潮》评课稿
双溪中学 吴丹
《观潮》一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听了喻丽老师上的这篇课文,受益匪浅。特别是喻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下面谈几点自己肤浅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首先喻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人们在大堤上等潮来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二、读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气势
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出精彩来,并跟同桌说说自己喜欢读的理由。这就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如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读,并
分组读,一层一层,仿佛大潮就在身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读的很好,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
三、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学生通过感受到了大潮的气势,老师就问潮水真的像作者描写得那样吗?想不想亲眼看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放录像,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气势的雄伟和壮观。最后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给录象配解说词,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