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桥中学地理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乐山市中学地理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非常高兴参加本次教师远程培训,在这些培训的日子里,我观看了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改的课堂;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应该抛弃。我非常喜欢这次网络课程的组织形式,它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的教研天地。本次培训中的几点收获:
1.做成功的教育者 我从教的是峨眉山市高桥中学,虽然十几年的教书经验和责任感让我对工作不敢懈怠,但我却少有成就感。
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2.构建新的课程观 新的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课堂实施和教学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同时也不能忽视课程标准的学习。
新的课程观建立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的解构。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正如著名课程专家所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
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 科学的。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学生个 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学生世界、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
3.积极开展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在地理课堂上也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过程中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经过市培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其实十分有限。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能自如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而非简单的“行为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4.努力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研究 我们都把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看作是专家学者或大学教师的任务,认为中学教师工作琐碎繁杂,本身又缺乏理论知识,没有时间也缺乏能力进行教学实验研究。通过培训,我们发现中学教师具有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的最佳条件,我们本身就在教学一线,亲身经历着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地理教学的对象---学生和我们零距离。如果我们参与研究,就能获取来自地理教育田野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且亲身来检验各种教学理论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
我们需要的改变就是更加有意识地关注我们的教学活动,注意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用文字的形式(论文)来总结我们的教学,并且对我们的教学进行改进和发展,这其实就是一个实验研究的过程,然后再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论文的撰写。我们在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我们在这次教师培训中学到了最基本的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引起我们对改进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兴趣。我们每天的教学工作决不是程式化的无创意的事物,而是大有可为的实践性强的科学。我们应该和优秀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在专家的理论引领和指导下,进行自己的教改实验研究。
以上几点是我参加这次教师培训之后的几点感想和体会。这次的时间转眼即逝,我们 马上就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感谢乐山市远培中心,通过培训,我们更有自信面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发现今后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我们将带着各自感兴趣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研究回到学校,进入培训的第二阶段——实践教学。希望我能以实践中的较好成绩为本期培训画上满意的句号,力争能够更上一层楼。
2012-5-10 3
第二篇:高桥中学地理作业
乐山市培第一次地理作业
高桥中学,地处山区,学生相对闭塞,要想让学生建立地球空间感,需要多下功夫!“地球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观察地球仪时,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然后着重讲解地轴的位置作用,如对地轴作用的认识设计了篮球与地球仪运动的比较,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地球绕地轴运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理解地轴在地球仪中的位置,设计动画演示,使学生既有实践的应用,又有直观地观察;为了将实际的方向与地球仪表示的方向一致,特让学生摆放地球仪,将地轴指向北(北极星)方,并且互相评判。这一部分主要是将地球的空间方位纳入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另外地轴的指向在将来学习地球公转是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打好基础。
2012-4-9
第三篇:中学地理教师骨干班培训学习总结
中学地理教师骨干班培训学习总结
范文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为期三个星期的07年省级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
三星期的学习时间虽短,却让我们迅速的习惯了路上的奔波,习惯了班主任的声声叮嘱,更习惯了专家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教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独到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让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上认识什么是新课程改革,什么是有效的
地理教学。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做成功的教育者 我从教的是普通中学,虽然十几年的教书经验和责任感让我对工作不敢懈怠,但我却少有成就感。
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
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构建新的课程观 新的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课堂实施和教学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同时也不能忽视课程标准的学习。
新的课程观建立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的解构。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
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正如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所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
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 科学的。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学生世界、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
积极开展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在地理课堂上也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
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过程中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经过华师的骨干班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其实十分有限,不能把学生活动看成是为活动而活动。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能自如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而非简单的“行为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这样,学生参与的
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努力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研究 我们都把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看作是专家学者或大学教师的任务,认为中学教师工作琐碎繁杂,本身又缺乏理论知识,没有时间也缺乏能力进行教学实验研究。通过培训,我们发现中学教师具有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的最佳条件,我们本身就在教学一线,亲身经历着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地理教学的对象---学生和我们零距离。如果我们参与研究,就能获取来自地理教育田野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且亲身来检验各种教学理论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
我们需要的改变就是更加有意识地关注我们的教学活动,注意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用文字的形式(论文)来总结我们的教学,并且对我们的教学进行改进和发展,这其实就是一个实验研究的过程,然后再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论文的撰写。我们在进行教学实验研究 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我们在华师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学到了最基本的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引起我们对改进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兴趣。我们每天的教学工作决不是程式化的无创意的事物,而是大有可为的实践性强的科学。我们应该和高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在专家的理论引领和指导下,进行自己的教改实验研究。
以上几点是我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之后的几点感想和体会。三个星期的时间转眼即逝,我们马上就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感谢省教育厅和华南师大的老师辛勤的工作,通过培训,我们更有自信面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发现今后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我们将带着各自感兴趣的实践性课题研究回到学校,进入培训的第二阶段。
希望我能以实践中的成绩为本期学习画上满意的句号。
第四篇: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技术总结
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自二零零七年十二月,我获得中学二级教师的任职资格以来,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履行中国共产党党员义务职责,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勇于奉献.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奋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深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赞誉被评为我中心校的“师表标兵”。
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并把各种教育理论、文化知识运用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明确了教师角色,找准了教师定位,促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际,我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紧随时代教育发展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在思品教学实践中,潜心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学习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的教育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每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指导学生的学法,巧妙设计教学流程,反复备课,对每节课都做认真的反馈、反思。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际,我深深地认识到原有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还不够完善。据新课程标准还有距离,必须通过 实践不断完善。为此,我在吸取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在合作学习,社会实践,自主探究,创新性学习,综合教育等方法进行研究实验,使地理课教学更贴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素质的综合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继承完善深化发展了地理同步系列教学法,使原有的教学成果在新课程标准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实现了由教师主角向学生主体的转化。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强化了教育的实效性,这一转变过程及课堂教育效果受到中心校及教研室领导的称赞和肯定。我的地理课教学在全中心校得到推广、带动了地理教学上档次重实效、出效果。
同时,我担任教科研工作,为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教科研工作中,我坚持与教师们同研究,同进步,自己挤时间,学习各科课程标准,上示范课、研究课,与教师们一起依据本地实践确立专题,进行相互研讨交流,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尽快适应新课程要求,由于措施得力,使全校教师迅速成长,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逐年上升,深受中心校领导们的称赞,我也积极积累经验,撰写论文。论文《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发表在《神州》教学版中。
任职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师自身素质养成,做到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坚持鼓励为主、教育为主的工作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善于捕捉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中找出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学困生和后进生,我更是特别关爱,热情鼓励,耐心辅导,使其学有所获,得到发展。并教育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生的关爱,奋发上进,溶入到集体之中,由于自己的努力,我所带过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和谐、有生气,整体素质提高的快,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体,我本人也多次受到表奖,深受学生、家长、学校信赖,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总之,任职以来,本人严格履行中级教师职责,坚持出全勤,不辞辛苦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做到了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今后,我必将一如既往、奋发图强地投入到我所热爱的教育工作之中,在创佳绩,选择教育事业,我终生不悔。
第五篇:2014高桥中学工作总结
2014高桥中学工作总结
2014年来,我校继续本着“为学以理,积学精业”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切入点,抓管理,谋发展,求创新,不断推进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稳步发展,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有了长足提升,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一、坚持校务公开,加强“家园学校”建设
校务会、行政会议、教工大会,及时向广大教师通报学校发展情况,积极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评优评先、晋职晋级、考核等,实行政策公开、条件公开、指标公开、过程和结果公开。
学校从管理的“领导力、执行力、影响力”三力出发,以“文化认同”转化为“文化自觉”为管理目标,把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强调服务观念,确立“管理目标服务化、管理过程服务化、管理制度完善化的“三化”原则,崇尚“家园精神”的塑造和弘扬;注重师生共同愿景的构建,注重引导学校工作中合力的形成,彰显民主特色,建设“家园学校”。
高效准确完成2014社保基数调整的新基数的上报核查填报补缴等工作,学校为此开了校务会行政会教工大会进行了解读工作,学校党政工非常重视此项涉及到教职工利益的工作,教职工理解支持社保基数调整的工作。
在招生、收费等重大问题上,我校严格按有关政策执行,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合理公开使用资金。学校把办人民满意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己任,把规范教育收费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接受上海市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中获得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二、角色培养,立德树人
2014年顺利完成了浦东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校创评工作、浦东新区法制教育示范校的创评工作,同时完成了《学生角色目标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及《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一)、常规工作
1、确保学生安全和学校和谐稳定,我校开展了安全教育的系列主题活动。开展了一次安全教育、一次应急疏散演练、一次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的训练、一次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以及全校性的安全教育主题黑板报评比活动,通过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弘扬法治精神、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我校开展了法制教育相关活动。今年,我校进行了法制教育展板的展示工作,学生踊跃参观,同事,响应新区的号召,组织了学生和教师参与了法制教育教材的问卷调查,在这些活动中,普及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同时也让广大老师意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3、校园文明礼仪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风校貌建设最突出的体现,也是社会了解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良好的校园文明礼仪不仅能为师生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而且有利于塑造师生完美形象,提高师生文明素质,完善学生人格。我们开展了第六届班主任节活动。本,结合学校的德育项目开展了以“感动高桥、感恩校园、感谢生活、感悟成长”为主题的感恩节活动,在活动中评选出张德俊等10名学生礼仪之星,评选出包括老师、宿舍管理员、食堂管理员、学生等感动高桥的系列人物。通过系列活动,促成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发挥了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4、进一步推进“两纲教育”,构建学校“两纲”教育的社会化系统框架
构建 “两纲”教育的社会化系统框架,实现学校、家庭、社区在“两纲”教育方面的同步性和一体化。同时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进行了相关的张贴、宣传活动。
(二)、特色工作
1、真我风采主题活动
一年一度的真我风采主题活动,今年的主题为环境教育,在此主题下,组织了才艺表演和辩论赛的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即使学业繁重,仍能接受艺术熏陶,同时加强环保意识,也给了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充分呼应了本次“真我”的主旨。
2、清溪梦田社团
学生社团在不同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社员也对环保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从宣传百万植树计划,估测学校碳排放,制作手工皂,建立有机农场,到建设高桥鲜花港,DIY绿植,限塑号召等等。通过这样的社团使得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的同时,也将环保意识向全社会推广。清溪梦田社团获得2014年上海市根与芽-“绿色先锋团队”。
3、学校官方微信平台的建立
为进一步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现有的校园网资源,创建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展示校园风采,便于学校相关信息的公开。同时组织学生参与以“欢乐校园、美丽梦想”为主题的上海市影视教育微电影创作。
三、立足课堂,狠抓常规
我们始终坚持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推进的重中之重。抓常规,促规范,谋发展,以教学过程“五环节”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积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建设,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深入实施。
1、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五个环节入手,关注教学的过程性和有效性。切实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增强课后作业布置的选择性、重视作业批改与学习辅导及时性、完善学生评价方法的过程性,全面、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课后有反思,学生有反馈”。坚持每学期一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活动”,通过教师的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的检查,有效监控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通过考试的质量监控,动态地把握各年级各班级的教学情况,以便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2、有效实施课后改进 实施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教师要认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诊断,自我总结,以“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专业引领”为原则,进一步剖析自己的教学优势,反思教学缺陷,明确改进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改进措施的落实,改进目标的实施提供辅导,并及时检查落实情况。
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继续探索以信息化为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五环节”的有机整合。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在资源共享的进程中,营造互相学习、相互督促的良好教与学的氛围。深化和落实学校教科研课题成果,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
4、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机制 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变更新教学观念为课堂教学行为探索和教学策略研究。定期组织专题交流会、理论报告会和“高桥论坛”,把课堂外的先进理论的学习落实到课堂内的教学行为中去,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
针对教学考核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完善教学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能力的考核机制。以“绩效工资”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考评考核系统,形成以教师自评、学生参与、组室互评,部门核准,学校审定的自下而上“三级评价”方式。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作制度上的保障。
四、优化课程,打造体系
在高桥中学的“再次发展”中,我们始终把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这两大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双翼”,不断强化校长对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力,团队对课程建设的研发力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执行力,以“项目引领,多方参与,整体推进,多力聚合”为方法,努力打造学校发展的“升级版”,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地域特征和学生特点的校本化课程体。
2014年5月17日,学校举行了“高桥好课程”的展示活动,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学校开发的课本化课程,得到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好评。10月底,为进一步培养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区教研室“国家课程体系的校本化实施”的指导方针,结合“环境科学”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开展了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
五、深化课题,科研助推
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引导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发现提出问题,真正思考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得到发展。学校本着以“科研兴校,以研促教”为指导方针,实现 “研”与“教”的有效对接。积极推进教学科研的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2014年学校有3个项目准备立项:
1、区级教育内涵项目《高桥中学研究型课堂的探索与实践》,2、市级创新实验室项目《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保障的实践与研究》,3、区级对外交流项目《中美国际A-School教育项目》。通过项目的立项和推进,不断加强教师间、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和合作,调动各种因素,激发学习兴趣,唤起主体意识,提升学习效率,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建设者。
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我校老中青教师年龄结构呈“凸”型分布。学校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业水平、处事能力、品行道德的持续提高,更是指教师的职业技能,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根据“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的规划,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加强在岗教师在职培训
加强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梯队建设,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在年龄段上的延续性。有力推进“高桥中学特级教师导师团”在学校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激发青年教师自发性社团——“清溪书院”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活水”作用;定期开展“高桥中学教师论坛”活动;从资金和制度上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课题研究和项目立项为手段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形成了“学校搭台,部门牵头,组室落实,教师参与”共唱一台戏的良好局面,学校的校本研修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强化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我校被评为第二批“浦东新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2014年我校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努力实现由事务性管理向导师团队专业化提升的转变。坚持专业化课程和通识性课程“双轨并进”,坚持“平民化”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即“问题”源自于“课堂”,“问题”解决于“课堂”。鼓励见习教师发掘“身边”的问题,与带教教师共同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有效提升改善教学的针对性,大力推进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课程化发展。
回望2014年, 新一轮学校发展立足于学校高层次运行,对学校办学特色定位、学校课程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反思,力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特色品牌,建立特色课程和强势学科等路径,破除学校高端发展后的瓶颈,寻求办学质量提升的新增长点,办成人民满意、社会高度认可的区域性优质高中。全校上下深知压力与使命,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实现在平凡中“坚持”,在创新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