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语言要素分析(合集)

时间:2019-05-12 23:3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声乐教学语言要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声乐教学语言要素分析》。

第一篇:声乐教学语言要素分析

内容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情真、意切等基本要素构成了声乐教学的语言特点。由于声乐教学不像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因此,语言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表明,声乐教师只有掌握了本专业教学语言要素的 规律 与特点,并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才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到声乐 学习的真谛。

关 键 词:声乐教学 教学语言 语言要素

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是知识、心理、情感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纽带与桥梁。前苏联 教育 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 艺术 首先应该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语言的技巧与运用,而教学语言的技巧与运用则来自于对本学科教学语言要素的了解与掌握。由于声乐教学不像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因此,语言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情真、意切等基本要素构成了声乐教学的语言特点。其中准确、精炼是声乐教学语言构成的基础;生动、形象是声乐教学语言表达的技巧;情真、意切则是声乐教学语言运用的审美体验。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掌握了本专业教学语言要素的规律与特点,并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最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到声乐学习的真谛。

一、准确、精炼

声乐教学的语言基础在于准确与精炼。声乐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提高艺术的审美情趣。由于人体的各个发声器官在歌唱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歌唱从生理机能上讲是一种抽象的运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声乐 理论 的“知识点”与“技能技巧点”概念清晰、条理清楚,并能够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词汇,将歌唱的基本原理、歌唱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等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实际的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歌唱。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和发声状态,进行判断、评价和指导。经过这样有目的、有计划,长期的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最终掌握 科学 的歌唱 方法。

例如,呼吸的训练。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与基础。在声乐教学中,“呼吸训练”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歌唱的呼吸有别于生理性的呼吸,生理性的呼吸是 自然 地吸进去、呼出来,不用意志支配,不用加力,是由植物神经自主支配进行的运动。而歌唱的呼吸则需要把自然的气息控制起来,把它组织成为一股集中的、有力度的气流。因此,它是有意识的、有控制的、有技巧的运动。在训练初学者时,语言信息的传递是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呼吸状态的关键。教师要把歌唱运动中有关呼吸的理论知识(如:呼吸的方式——胸腹式呼吸,参与呼吸的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胸腔和膈肌,呼吸的“支点”——腰部周围产生压力,使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张,即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相互配合形成“对抗支点”等)运用最准确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领会原理,掌握方法。如果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对这些“要领”表达不准确,就会使学生对呼吸的概念含糊不清,从而 影响 整个人体的“发声乐器”控制失调,造成在演唱上出现许多弊病。

此外,教学语言的准确与精炼还体现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上。对于初学者,语言应以感性为主。因为这时的学生对声乐演唱的艺术理论和术语是陌生的,如果直接使用专业化很强的词句,往往会使学生不知所措,产生误解。因此教学语言应体现简单化、形象化和具体化。而对于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及歌唱经验的学生,教学语言就可以直接使用专业词汇和专业用语。因为这时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对声乐术语的运用已心领神会,所以在教学时只要点到,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声乐教学语言的准确与精炼,一方面来自于多年从事声乐教学的前辈与教师不断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加以 总结、提炼、升华;另一方面还来自于教师对各种声乐流派及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的教学理论、演唱方法、声音审美标准的 研究 与借鉴。例如,美声歌唱的特点是音域宽广,声区统一,追求深呼吸高位置,注重声音中泛音的运用。民族声乐是以行腔、润色为特点,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注重民族的 音乐 风格。戏曲则是以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多种表演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特别是在吐字上的出字、归韵、收声及在气息上的呼气、换气、存气等独特的艺术手法,为声乐教学语言的丰富与凝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形象、生动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 社会 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①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愿望,有获取知识的自信心。

在声乐学习中,有许多理论概念和名词语义都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初学者不易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及教学要求,用浅显的比喻形象的提示,明白无误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用“微笑”的启示找到歌唱的“高位置”。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学生犯有声音过“重”、过“暗”、过“压”等毛病,纠正这个 问题 需要师生之间积极配合,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完成。但往往学生在课上做到了,课下又丢失了,造成歌唱状态反反复复。针对这种现象,就可以用“微笑”的比喻来提示学生改变歌唱状态中的不良因素。通过启发学生体会微笑时上门齿微露,面颊肌肉积极、兴奋,上腭、软腭同时抬起,下巴放松,喉咙自然打开的状态,来调整声音的位置与音色,使声音变得明亮、靠前,获得高位置。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领会歌唱要领,易于抓住重点,并知道课下自己如何去复习和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知道在练习中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声乐教学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启发和感染学生的。

20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著名声乐大师尼古拉·罗西·雷米尼教授到 中国 讲学时,在教学中针对有些学生气息吸进去之后胸部紧张、不能放松的现象,用了一个“花瓶与水”的比喻。即他把呼吸的通道比喻成花瓶,把吸进去的气息比喻成灌进去的水,并强调学生注意——水是先到底部的。他用这样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和指导学生在吸气时肩部和胸部放松,而且注意扩张肋骨,使用横膈膜,这样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歌唱时深呼吸的要领。

我国老一辈艺术家在教学中也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他们在教学中的语言往往生动亲切,诙谐幽默。例如,京剧大师裘盛戎先生把京剧演唱中的“存气”比喻为银行中的“存款”。他这样描述:存气就好像人们生活中的存款,有零存零取,还有零存整取,口袋里总有余钱。但是不要浪费,必须用于需要处。这样在演唱时就不会声尽气绝、声嘶力竭了。沈湘先生把练唱比作“吃饭”。他在回答初学者课下如何进行练习时用了八个字:“少吃多餐,见好就收。”②从以上两位艺术家风趣的语言中,学习者就能够深刻地领悟到演唱中保存气息的重要性和练习时如何去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

美国教育家、心 理学 家爱德加·戴尔在他的“经验之塔”理论学说中倡导:“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③形象、生动的语言的运用正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升华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的。在声乐教学中,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也表明,形象、生动的语言犹如教学中的调味剂,使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都保持在高水平的状态中,从而优化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声乐学习的快乐。

第二篇:论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

论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

引 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正在全球范围内急速升温,成为一种强势语言。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汉语教学的同时,对外汉语学术界也加快了本学科的理论建设。这其中包括对整个对外汉语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对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技巧的研究。本文试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在学习者语言要素习得的过程中展开对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习得策略的讨论。

一、语音习得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声音,是语言交际工具的声音形式。语音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的基本要求。发音是否准确又与听音、辨音的能力有关。现代语言教育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语篇内答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可见,听力和发音在语音习得中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那么,影响听力和发音的因素有哪些?对此有些哪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和技巧?本章将一一阐述。

1.影响听力的因素及对策 1)关键词对听力的影响

做听力练习时,学生常常遇到词语障碍由影响理解,我们把这样的词语称为关键词语,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跨跃词语障碍的能力而设计的,它们或出现在听句中,或可能出现在答句中。笔者对泰国瓦莱岚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随堂测试。看看下面的例子:(1)A:刘老师去诊所看病,才回家。

B:我们去看看她吧。

问:他们去做哪儿? a.诊所 b.刘老师家 c.他们的家

学生大多选择b.因为他们注意到了“诊所”这个信息,却没学过“诊所”,但熟悉“回家”这个词。

(2)A:小王,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博物馆? B:今天很忙。后天星期三去。

问:今天星期几?

a.不知道 b.星期一 c.星期三

大部分学生选c.在接收语音信息时,由于学生对“博物馆”这个陌生词揪着不放,耽误了后面语句信息的筛选,听到“星期三”不加分析就选。(3)A:老李,你这表多少钱?

B: 买的时候三百多。原来不打折五百多呢。

问:老李买表花多少钱? a.不知道 b.三百多 c.五百多

许多学生选错都因为被表打折前的价格信息所干扰,这说明我们在听力练习中应加强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信息,排除迷惑性词语,跨跃障碍的能力。对于陌生的生词,我们要细致讲解,在练习中加大词汇量。

2)语法点对听力的意义

先来看下面的例子: A:老李在家吗? B:回来了,不过在家呆了两天又去哈尔滨了,下个月还要去广州。

问:老李现在在哪儿? a.在家 b.哈尔滨c.广州

有的学生选a,有的学生选b,还有的选c。此题中答话的人先说回来了,后面“不过”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语法点,使句义发生了转折。像这样明显的语法点提示还有很多,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及时总结。许多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常常会碰到单个的词都是熟悉的,但连在一起却不知道意思的情况。可见光有词汇量是不够的。心理学家考尔认为,对句法的记忆能够预测听力技能。因为句法能够帮助学生识别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掌握语言输入的基本规律。教师应该重视句法在听力训练中的作用。就练习中出现的语法点,反复举例,替换词语练习,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3)语音区分对听力的影响

学习者在大量接收语音资料,转化为意义理解前,需要对声音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对声音信号辨别分析的能力对词义、句义的正确理解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A:离上飞机的时间还有多长时间?

B: 大概四十五分钟吧。

问:还有多长时间就走了?

a.十五分钟 b.四十五分钟 c.四十分钟

这道题对中国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但也有部分泰国学生做错。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掌握汉语发音要领,进行语音区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通过范读帮助学生练习音素、单音节、多音节和声调的辨别。在辨别语音形式的训练上可以进行近似音的对比,如“三”和“山”、“尺” 和“纸”、“四” 和“字””等等。这些词各自的语音组合让学生先分辨出来,然后再根据其声母、韵母和声调上排列组合的不同,判断出它们在意义上的差别。被提取的次数多了,学生对语音的排列组合的特点会有更充分的理解,听力的敏感度也将大大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从小品、相声等文艺作品中选一些语料,如绕口令作为听力材料,进行专项训练。

4)文化内涵的差异对听力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义中往往蕴含着文化因素,在言语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语言障碍,也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文化障碍。各个国家的人由于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的不同,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汉语本身也有不少独特的表达方式,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1)A:马上要考试了,我还没复习,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问:说话人是什么意思?

(2)A:这下完了!我被经理炒了鱿鱼!

问:说话人是什么意思?

这两例都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句子表达。例(1)形象的比喻了人在着急情绪状态下的情态;例(2)中的把“炒鱿鱼”时鱿鱼打卷翻滚的样子和人被工作单位辞退,卷铺盖走的情态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外国学生只从字面上理解,而不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是很难作出正确回答的。

针对影响听力的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着重训练学生听力的哪些方面呢?

1)辨别分析能力的训练

人们接收到语音信号后,要对言语信号进行分析、辨别、归类。因此提高听力首先是提高处理声音信号的能力,也就是辨别分析能力。因此,提高学生听觉器 3 官的灵敏度,克服母语语音、语义的干扰,清晰地辨别目的语的声韵调、停顿、重音、语气等,辨明词语、句子、整段话语,是听力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在练习中对相近的声母、韵母、声调进行归类训练,教师范读,学生模仿发音。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反复的听辨练习,在反复中加深语音印象。对于句子的语气问题,例如反问句是一个难点,如果不借助语境,学生一定会将之理解成一般的问句。通过教师不断地设置语境,多举语境中的例子,来达到学生掌握句子语气的教学目的。对学过的词语、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知识反复再现、反复刺激来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2)语音储存能力的训练

实践证明,学生大脑中储存的词汇、语法规则和社会文化知识越多,听力理解的反应速度也就越快。训练学生的记忆储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提高练习的频率、语音内容包括词语、句子在语境中的出现频率。这是客观强化的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复述语音内容则是主观吸收的一方面。教师可采用逐渐放快语速听写的方法锻炼和检验学生有效记忆能力。

3)联想猜测能力的训练

理解语言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渗透文化因素的话语,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猜测和联想。也就是根据语感和以往的经验,凭想象对词语、话语的意思做出推测、估计和预想。训练联想猜测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锻炼直接用目的语去思维的能力。训练中,教师可以做听解释来猜词语、完成句子等小练习,还可以创设一些语言环境,让学生猜测讲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把它补充出来,教师对其进行分析评论,查漏补缺。在不同文章结构形式的情况下,了解这些文章结构的特点就能预测文章内容的发展,在听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比较主动的状态。根据汉语文章结构的特点及篇章结构的理论,通过听文章的开头,来推测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听上一段内容采推测下一段内容。对外汉语听力中的文章结构很有特点,条理清晰,很好把握和理解。对于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可以在听之前提出几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听。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听录音,这样既练习了口语,也对听力内容进行了预测。

4)概括总结能力的训练

语料中常常采用答句对听句的解释或者答句对听句中心意思的概括总结这样的方法来检验学习者是否听懂。比如“说话人的意思是„„ ”之类的问题。概括和 4 总结目的语语言材料的主旨也是听力能力训练的重点。它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听力训练的高级形式。概括总结能力的训练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可以先从单句训练起步,再过渡到成段的话语,最后是概括总结全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在语料的意义相对抽象时,教师应该从考察关键词语或语法点人手,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5)背景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做听力联系时常常受到母语中“负迁移”的干扰,这是由于不同地域,民族思维方式不同所带来的文化差异。想要避免语言的“负迁移”现象的发生,就必须了解必要的目的语国冢的背景及文化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2.口语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习得包括听力和口语两个部分。听力是语音的输入部分,口语则是语音的输出部分。口语的习得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可分为三步骤: 1)拼音和声调的学习

汉语拼音的学习在口语习得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能帮助学生给汉字注音,是他们操一口地道的汉语的前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它还是帮助学生查找词典,学习汉字、积累生词的助手。在整个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普通话里的21个声母、39个韵母的发音和四个声调的变化,以及汉语特殊的语音规则,如轻声、儿化等都是外国学生在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受母语和方言发音习惯的影响,对拼音的掌握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比如泰国学生基本分不清平舌音和翘舌音,还常把潮州方言和普通话中的词语声调搞混,即使用音位图也并不奏效。因为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一般看不到,那么还有别的方法吗?我们从李阳“疯狂英语”的手势发音法中得到一些启示。他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手势举例如下:

(1)单元音[i:]“穿针引线”音。在空中做一个穿针引线动作,(2)双元音[ai]:“超级饱满双元音”。手臂在空中划一个大圈,这样可以带动嘴巴张开的力度。

(3)双元音[au]:“鬼哭狼嚎”音。手臂向里划一个大圈。

(4)双元音[ei]:“嘴咧到耳朵上”音。手臂抬高向后滑动。

尽管《疯狂英语》的手势系统并不完善,主要集中重要元音,但这些手势对于元音的饱满到位及发出汉语中没有的元音非常有用。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将手势 5 运用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象记忆不同的音,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单纯语音练习不再枯燥。

在声调方面,我们知道它具有区别意义的重要功能。对于语调地把握,影响到交际行为的有效性。如何表现声调的变化特征,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声调的相关知识,笔者较认同喻江(2007)提出的声调音乐化、人情化、语感化的理论。即找出声调的音乐感,将声调与某种特定的情绪联系在一起,使之带上语气,在不断练习中巩固声调知识,培养语调语感。

2)词汇的学习

口语词汇的教学应该坚持实用的原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大量贴近生活、极富表现力的的俗语习语、谚语和歇后语上。(郭宏 2004)提出的词语的类聚式训练及在语境中训练的方法有益于词辨析和记忆,是值得提倡的。

3)句子和篇章的教学

拼音、声调、词汇的学习和积累都是为口语交际时语音成句,成段而准备的。句子和篇章的教学是语音教学的高级阶段。学生除了学习各种功能句法,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把”字句、“被”字句外,还要学习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技巧、整个话语的主旨和情感的表达技巧。教师在教学法上可注意功能法在这一阶段的运用,对句子和表达法进行功能的分类,每节课对一种功能句型或表达法进行针对性的反复练习。鼓励学生尽量用课堂上新学的词语或表达形式。对于学生口头表达的错误,要有一个容忍度,否则就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叙说的过程中适当地提示一些词语或表达形式,尽量不要打断他的思路。但在学生陈述完,肯定其正确表达后应纠正错误的地方。对整篇课文的复述也是极好的方法。学生通过复述,实现言语的再现,能更全面深刻地把握全篇思想内容,检验自己对功能句法掌握的程度。

不少学生用句子表情达意的时候,找不到感觉,不知怎样遣词造句、把握语体。教师应该有意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语言的能力。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感原则的确定有其客观的依据。语音的链结是由于意义组合的连贯,意义包含着有关人类认识的所有观念,其中以语义库与模块的形式积淀和聚合在意识中的文化传统是最为民族化和语言化的意义。而一种语言的意义的组合规律又表现为思维被该语言模式化后形成的思维模式。语言本质所表现的“思维一思维模式一意义一语音”的由内向外的纵向结构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由“语音 6 一意义一思维模式—思维”组成的由外向内的语感训练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何来培养语感呢?

一是多放听力材料,通过语音的辨别、语调的抑扬培养对语言“听”的直觉。

二是以课文为基础,增加诗歌、歌谣、绕口令、广告词等朗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直觉敏锐性,同时也培养对语言的美感体验。王尚文教授从哲学的角度说:“主观的语感源于客体的言语,是客观的言语对象对人的语言器官长期雕琢的结果,是人的语言器官长期感受言语对象不断积淀的结晶,是言语这一对象在人身上对象化的实现。”朗读正是对人的语言器官进行雕琢、熏陶的有效途径,是人自身的言语对作品语言的过程体验,最终实现对语言的内在语义和外在语式的整体把握。

二、词汇习得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必须掌握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决定了词汇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核心。词汇习得贯穿着语言习得的全过程,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人们的语言交际也就没有可能。可见,词汇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中的份量。近年来,对外汉语学术界在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笔者就以下几点进行详细论述。1.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及对策

1)情感因素

国外有学者对脑神经科学研究认为:人类大脑的情绪记忆总是先于其他记忆类型而首先被加工,是最高效的记忆类型。情绪不仅在量上影响认知,而且影响认知结构。它可以引发注意,建构意义,并且有自己的记忆通路。不仅如此,情绪还与长时记忆系统直接相连,可以迅速激活其他记忆存储区域,有利于多重编码,巩固记忆。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应该给难记的词附着情感因素,创造课堂教学的兴奋点,吸引学生对目标词语的注意,让学生精确地记住感兴趣的内容。

2)语境因素

汉语词汇的意义由于表达的需要会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在语义、语法、语用上有所变化。但在一定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却是相对固定的。由此,我们应重视语境对词汇学习的作用。运用语境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语义语用范围、搭配关 7 系、附加色彩和文化意义的理解记忆。运用语境就是要创造真实自然的语境,建构和解读承载词语的篇章,从篇章层面进行词汇教学。这样,词语的意义及功能用法都可以在篇章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对学生理解词语、辨析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3)词频因素

想要牢固的掌握词汇,单凭一时的记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不断地练习、运用中激活词汇。就是要有意识的提高词汇出现和使用的频率。词汇出现的频率越高,学习者的记忆负担越小,对该词汇掌握得越好。除了对目标词进行反复听写和用法练习,教师还可以借助PPT电脑软件进行“词汇闪现”的教学,让学生即时识记并反复有声朗读目标词,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将内容逐渐扩展至相关句型。

2.网络化的词汇学习策略

汉语词汇数量多,词义丰富,用法复杂,但不管是词形还是词音词义,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网络系统,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成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把握已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认知联系。要更好的学习词汇,就要加强词汇的联系强度,实施放射性教学策略。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根据词汇的网络性进行教学的思路。杨惠元(2000)提出按照汉语词汇的网络系统进行教学,可利用同(近)义词类聚网络、反义词类聚网络、类属词类聚网络、关系词类聚网络等等。常敬宇(2003)重点探讨了汉语词汇词形和词义的内部规律,即汉语词汇的词形结构网络性和词义联想网络性。杨万兵(2004)从系统论、语言学及语言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词义网络式存在的特征,分析了网络化词汇教学的基本方法,并探讨了网络化作为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论意义。鹿士义(2001)也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即要在学习中构筑学习者的字词网络,要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内进行教学,而且还要在教学活动中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下面就语素类聚网络和近义词类聚网络谈谈词汇习得的方法。

1)语素教学法

语素是汉语构词的基本单位。抓住构词的最小单位语素,也就抓住了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的根本特点和要诀。因此学习词汇,要先从语素.从单个的汉字学起。许多学者提出语素法教学,即以字为词汇教学基础的教学思路。吕文华(1999)发表了《建立语素教学的构想》:“语素教学除了有助于汉字的认记、消除错别字以外,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掌握词汇以及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解决词语难的途径是建立语素教学。”贾颖(2001)提出“字本位”的 8 设想:“以字为本位进行词汇教学,教给学生的是方法性的知识,因为字在汉语中以动态的形式存在,有限的字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词。由于字在词中的意思基本不变,这样掌握了字与构词法,就能以简驭繁,迅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所以以字本位进行词汇教学必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它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最有价值的知识,它培养的是学生自学汉语词汇的能力。”肖贤彬(2002)指出语素法教学为猜词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可见,语素教学法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迅速扩充词汇量是有利的。

语素教学法要求教师把语素作为词汇教学的基础,在讲新词时把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语素的基本意义教给学生。学生再接触到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词义的解释涉及到语素构词产生的词义的引申,教师应对其追根溯源,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词汇语义网络。对于词语中某个有类聚作用的语素,我们可以把带有该语素的其它词连带着也教给学生。例如,讲到“美化”时,我们还可以讲“丑化”、“恶化”、“净化”、“绿化”、“现代化”、“大众化”等。讲解“电器”这个词时,罗列一些属于“电器”范畴的词,如电话、电灯、电炉、电扇,电冰箱等都是电器。值得一提的是,汉字的表意体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联想、分析出字义。如:“本”下的小横表示树木之根,与“本”组成的词往往有“根源”、“原来”的意思,如“忘本”、“根本”、“基本”、“本意”、“本来”、“本能”、“本色”、“本土”、“本性”、“本质”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词义,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语素教学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一些构词法的知识,比如并列关系、偏正关系、支配关系、修饰关系、补充结构等。构词法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词汇知识更系统化,为以后的学习增加理论上的指导,自觉预防运用的偏误。2)近义词辨析法

汉语是重语义的语言,它不是通过形态来体现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是通过语义来体现这种关系的。诚如徐通锵先生所言:“汉语的编码机制一开始就偏重于符号的音义结合的理据性,因而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理论自然容易偏重于‘内',偏重于直觉,偏重于语义”汉语的语义细腻,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主题意义的不同,使汉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近义词汇的运用。对这些近义词的辨析为外国学生词汇的习得开辟了一条道路。本章将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不同层面讲解近义词的辨析。

9(1)语义层面

语义差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a.指称范围大小不同。如“事情、事件、事故”这组词中,“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的事情,范围最小。“战役”和“战争”都指的两方或多方的战斗,“战役”是较小规模、较短时间的战斗;“战争”则是大规模长时间的战斗的总和。边疆”与“边境”,都指离中心地区远的地方,“边疆”指靠近国家的领土,范围大;而“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小。“时代”和“时期”,都有一个时期之意,但“时代”指历史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范围大;而“时期”则多指具有某处特征的一段时间,范围小。“考察”与“调查”都表示为了一定的目的,深入实地,仔细查看。“考察”适用于相对比较重大的事物,目的是探求事物的本质,带有科学研究的性质,使用范围较小,如“科学考察”、“资源考察” ;“调查”是以弄清事实,查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为目的,适用于各类事物和人,使用范围较大。像“进展情况”、“人口数量”、“客观效果”等都要用“调查”

a.语义轻重不同。如“渴望”与“希望”都有“想要”的意思,“渴望”突出的是“十分迫切”,语义较重,如“渴望幸福”、“渴望和平”等;而“希望”表示的则是一般的想法、意愿,语义较轻,如“希望好好考虑”、“希望继续努力”。“损坏”与“毁坏”,“损坏”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损失;“毁坏”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努力”与“竭力”,“努力”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竭力”指用尽全力。b.词义侧重点不同。如“孤单”强调个体的外在表现;“孤独”侧重强调内心感受。“感动”指人的内心激动,而“感叹”则指有所感触而叹息。“清静”侧重于不嘈杂、无干扰,更多用于人为状况的描写,强调的是人整个身心的感受;“安静”侧重于没声音、无吵闹,多用于自然环境的表述,如“考场、教室”等。“才能、才华、才智、才干”,“才能”侧重于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的能力;“才华”侧重于文艺方面的特长;“才智”侧重于智慧和思考的能力;“才干”侧重于办事的能力。c.语义义项多少不同。如“建议”作名词和“意见”都是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看法想法,但“建议”作动词,还有提出看法想法的义项,而“意见”没有。“经过”有“过程、经历”这个义项,但“通过”没有。

d.语义搭配不同。比如“爱护、爱惜”,都是动词,都有“爱,重视”的意思,10 “爱护”搭配的是易受伤害、损害的人和事物,“爱惜”搭配的则是在使用、容易损耗的事物。“执行”搭配的是“命令”“任务”“路线”“政策”之类,而“履行”搭配的是“诺言”“合同”“手续”“条约”。“优良”可以跟人或物搭配,但“优秀”一般只能和人搭配。

(2)语法层面

词性不同,句中位置不同,语境搭配也就不同。帮助学生区别近义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是词汇教学必须足够重视的一个方面。比如:“合适”是形容词,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如“合适的人才”、“很合适”,但不能带宾语,不能说“合适你”、“合适当老师”;“适合”是动词,只能作谓语,但必须带宾语,如“适合我”、“适合生活”。再如:“突然”与“猛然”,“突然”是形容词,除了可以作状语外,还可以作谓语、定语、宾语,如“事情突然”、“突然的情况”、“觉得突然”;而“猛然”是副词,只能用作状语,因而不能说“事情猛然”、“猛然的情况”、“觉得猛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词语的概念意义,还要讲词语的功能用法。对近义词在语法层面上的辨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平时阅读理解的练习中总结规律,比如:对于动词,应该考虑能否带宾语,带名词宾语还是带动词宾语;后面可否有补语,有什么类型的补语;对于形容词,应该考虑能否与否定词、程度副词组合等等。

(3)语用层面

近义词语用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感情色彩差异。表现为对人、事物、事情的喜恶褒贬的差异。比如:“结果”、“成果”、“后果”都有“事情发展的最终状况”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结果”泛指最终状况时,可以指好的结果,也可以指不好的结果,是中性词,“考试”、“比赛”、“化验”、“检查”等都用“结果”来表述。“成果”指取得的成绩、成就,是褒义词;而“后果”在指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时,则侧重指事物发展的不好结局,多用于消极方面,如“事故”、“战争”、“饮酒”、“谎言”等。

b.语体差异。比如:“恐惧”和“害怕”都有“不安和发慌”的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恐惧”多用于书面语,如“万分恐惧”、“恐惧不安”等一些相对固定的表述;“害怕”多用于口语,除有“不安和发慌”的意思外,还经常表示担心、顾虑。“致谢”是书面语,用在正式的场合,显得庄重,“谢谢”是口语,用在日常生活中显得亲切随和。

c.应用范围或指称对象差异。如“老”用来形容人,而“旧”用来形容物。

由于近义词在语义、语法、语用上的差异很容易混淆,教师应当创设情境,强.化练习,以达到提高词汇习得质量的目的。

三、语法习得

“语法”即存在于语言使用者头脑中的各种规则。它是整个语言习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需要进行语法教学,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的定位及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学术界还没有定论。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

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是已经建立起母语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成人,当他们要表达某个范畴的意义时,需要在第二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或者当他们接触到第二语言的某种语言形式(如某种句式),要知道这种形式表达的意义,都必须借助语法构建起新的语言和思维习惯。通过语法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语言内部的规律,有效的表情达意并纠正他们自身出现的语法错误。诚如对外汉语教学界前辈学者王还先生说的,“对外汉语教学离开语法是不可想象的。”语法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但在教学不同阶段的定位是有所不同的。就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水平而言,他们掌握的汉语词汇极为有限,难以理解复杂的术语和语法规则,不适合大量的语法教学。对他们进行的语法教学应降低语法明显度,尽量避免使用语法术语,多用简单话语说明,以利于学习者的理解和再模仿。

2.结合语境的语法学习策略

汉语语法的结构复杂,理论性较强,必须结合语言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语法知识。盛炎在《语言教学原理》中提到的“精讲多练”对汉语语法的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所谓“精讲多练”,就是理论规则要讲得“精”,用的时间要少,练习要多,用的时间要多。由于语法规则都是从一个个典型的语境中抽象出来的,在做练习时,教师应注意语法与语境的紧密结合,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出语法意义。特别是遇到一些难解的词语,更要注意发挥语境的作用。

例如讲解语气副词“果然”。“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前面必须要 12 有所说或所料的内容,有时前面的内容省略了,我们在讲解时要把这种环境显现出来。如:“他的菜做的果然不错。”我们就把它补充为“听别人说他的菜做的好,他的菜做的果然不错。”

表范围的副词“都”,在表示时间时和“才”相对。“才”表示时间早、少;“都”表示时间晚、多。学生很容易把它们混淆。教师在讲解时要结合言语情境,举例对比它们的用法。

(1)“你___看了三个小时书了,该休息了。"(2)“你___看了三个小时书,怎么能复习好呢?”

句(1)中说话人认为看书的人看了三个小时的书,应该休息一下,说明看书的时间长,用“都”比较合适。句(2)中说话人用反问语气说明看书人用三个小时复习远远不够,所以这里选“才”。

在语境的选取上要注意选取既能体现该语法点的用法,又是生活中经常遇到、出现频率较高的典型语境。因为这类生活中出现频率高的语境,更容易使学生在运用过程中从课堂交际回归到现实生活的交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结束语

到此,本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难点和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言语技能和语言要素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语言内部结构规律的语法是相互依赖、统一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习得对对外汉语学习者语言系统的形成和言语技能的掌握有着重大意义。

刘文雯 2009年11月1日

参考文献

[1] 方清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方法述评[N].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 [2] 王玲玲.朗读教学与语感构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 [3] 朱昱晟.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08 [4] 孙晓明.国内外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综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5] 李阳.疯狂英语快速突破法[M].天津音像公司.1999 [6] 李遐.谈语义分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2006 13 [7] 张华.语境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 [8]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 [9] 姜雪.同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考试周刊.2008 [10] 敖桂华.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对策[A].汉语学习.2008 [11] 郭宪春.谨防“他山之石”[N].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2] 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 [13] 徐开妍.近十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新思路的开拓[J].现代语文.2006 [14] 曹慧.影响听懂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 [15] 喻江.声调教学新教案[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16] 焉德才.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四个维度”[J].现代语文.2007

第三篇:语言要素与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课程名称: 语言要素与教学

总 学 时: 36 学

分: 2 适用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 先修课程:

教学目标:

语音部分——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识,熟悉相 关的语言学概念;通过课堂、课下练习,让学生掌握普通话正词法规则并能使用正确的汉语拼音进行对外汉语教学;通过在课堂上分析中国不同方言区的学生、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专业硕士的发音,让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教学、正音的方法。

词汇部分——通过词汇要素教学, 使学生在了解现代汉语词汇基本知识的

基础上,掌握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词汇处理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从而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准确、有效地处理好词汇教学的内容。

语法部分——通过语法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基础知识和对外汉语课堂中语法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汉字部分——通过对汉字知识的梳理,系统归纳现代汉字本体知识、介绍对外汉字教学方法。主要内容:

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识;方音基本知识;迁移理论;语音教学基本原则和方法。现代汉语词汇基本知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词汇处理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词汇教学实践及点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基本内容,语法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外汉字教学综述、独体字教学、合体字教学、汉字书写教学。

主要章节:

第一章:普通话语音知识(3课时)

§1.普通话语音概述 §2.普通话声母知识 §3.普通话韵母知识 §4.普通话声调知识 §5.普通话音节知识 §6.普通话韵律知识

第二章:普通话语音教学原则(3课时)§1.普通话语音教学概述 §2.普通话声母教学原则 §3.普通话韵母教学原则 §4.普通话声调教学原则 §5.普通话音节教学原则 §6.普通话韵律教学原则

第三章:概论——汉语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课时)

第四章:汉语词汇基本知识(2课时)§1.词、语素、汉字

1、什么是词

2、语素-构词单位

3、语素与词的关系

4、汉字、语素、词之间的关系

5、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界关于汉语词汇教学基本单位的研究

§2.词义

1、词义

2、一词多义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词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同义词及同义词辨析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范围及同义词辨析

§3.词汇

1、词汇的分类

2、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的范围

第五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涉及的词汇教学(2课时)

§1.词语释义

1、现行对外汉语教材中通行的词语释义方法

2、课堂教学中的词语释义方法

§2.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3.词语的巩固和扩展

1、常见的词语练习形式

2、扩大词汇量的方法

第六章:特殊词语的教学(2课时)§1.虚词的教学

§2.抽象词语的教学

§3.语块的教学

第七章: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课堂实践及点评(2课时)

第八章:现代汉语语法要点扫描(3课时)

§1.概说

§2.汉语词类及短语

第九章:现代汉语语法要点扫描(3课时)

§1.句子成分 §2.句子类型 §3.汉语修辞

第十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3课时)

§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定位、原则与方法 §2.虚词教学 §3.句子教学

第十一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实践(3课时)

第十二章对外汉字教学综述(1.5课时)

§1.对外汉字教学的四种安排

§2.现代汉字教学的六种方法

§3.对外汉字教学对象的特点

§4.外国学生汉字学习常见错误

§5.外国学生汉字学习难点

§6.对外汉字教学的目的与内容 第十三章独体字教学(1课时)§1.独体字知识 §2.独体字教学重点 §3.展示独体字的方法 §4.解释独体字字义的方法 §5.练习独体字的方法

第十四章 合体字教学(1.5课时)§1.合体字知识

§2.合体字教学内容

§3.解释会意字字义的方法 §4.解释形声字字义的方法 §5.部首知识 §6.部首教学方法

§7.形声字字音教学方法 §8.部件知识

§9.汉字形体结构类型 §10.合体字字形教学方法 第十五章 汉字书写教学(2课时)§1.汉字笔画知识 §2.外国学生笔画错误 §3.笔画的练习方法 §4.汉字笔顺知识

§5.对汉字笔顺规则的分析 §6.对笔顺规则的处理方法 §7.笔顺教学方法

第十六章 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汉字教学——学生试讲汉字课,点评(2课时)

教学方式:

课堂教授为主,辅以自学,教师引导下的互动、讨论,分小组试讲、师生评介相结合。

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考察、教学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教材及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重排本),语文出版社,2003 2.何九盈:《汉语三论》,语文出版社,2007。3.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2006。5.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2001。6《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7《词汇》,郭良,商务印书馆,2000 8《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6 9《汉语词汇研究》,葛本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9《词汇学新研究》(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5 10《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1995 11《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刘叔新、周荐,商务印书馆,2000 12《汉语语言学文萃词汇卷》,张博,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13《词汇研究》,刘叔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4《汉语词汇教学理论与方法》,李红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16.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17.《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商务印书馆

18.李晓琪等《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19.彭小川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商务印书馆 2004 20.张和生主编《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商务印书馆 2006 21.孙德金主编《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丛书)商务印书馆(新视角汉语语法研究——北语)

22.郭继懋 郑天刚《似同实异》 中国社科出版社 2002 23.金立鑫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虚词辨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4.周小兵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 中国社科出版社2002 25.陆庆和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6.卢福波 《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7《汉字学概要》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8《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孙德金 商务印书馆 29《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 北京大学出版社

30《外国人汉字速成》周健、林柏松

华语教学出版社 31《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国家语委

任课教师: 王建喜、舒雅丽、汝淑媛、李彤 大纲撰写人: 王建喜、舒雅丽、汝淑媛、李彤;整理:王健昆

第四篇:声乐教学[推荐]

一、基本框架

本教材由“基础理论(上)”、“基础理论(下)”、“声乐练声习题”、“教学曲目

(一)”、“教学曲目

(二)”、拓宽曲目六部分组成。

基础理论(上)包括:

第一章 声乐从学者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章 歌唱者的乐器

第三章 歌唱的呼吸

第四章 歌唱者呼吸的类型

第五章 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

第六章 歌唱时的姿态

第七章 人声的分类及特征

第八章 确定声部的依据

第九章 声区的问题

第十章 训练声区的步骤。

基础理论(下)包括:

第十一章 歌唱的语言及咬字吐字,第十二章 常见的音乐术语及表情记号,第十三章 声乐作品的伴奏,第十四章 风格问题,第十五章 乐感问题,第十六章 节奏感问题,第十七章 对教师的几点建议。

声乐练声习题,教学曲目

(一),教学曲目

(二)拓宽曲目

二、基本脉络

第一章 从学者应具备的条件部分讲述了声乐学习者必须懂得声音、语言、听觉,必须懂得生理学,物理学,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声乐从学者应具备的条件。掌握:声乐学习中的知识点1.声音2.语言3.听觉4.生理学5.物理学6.声学等。重点要求理解:1.声音先天条件的重要性.2.艺术的想象力、表现力、判断力、语言的能力、分析的能力.3.听觉训练与声乐学习的重要性.第二章 歌唱者的乐器部分讲了声音发音的三个要素:1.呼吸器官__动力2.发声器官__振动体 3.共鸣器官__共鸣体,要求学生基本上掌握:1.呼吸器官: 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肺2.发声器官:声带、构成喉的主要软骨3.共鸣器官:胸腔、口腔、喉咽腔、喉腔、鼻腔、头腔4.吐字器官:唇、齿、舌、牙、喉。重点的理解,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吐字器官四类歌唱器官的统一协调运用.第三章 歌唱的呼吸讲解了1.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2.胸扩的方法就是呼吸的方法,讲就呼吸的支持感和支点,要求学生了解1.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2.明白歌唱时呼吸的状态,掌握 1.胸廓扩大,膈肌活动度增大,腰部,腹部膨胀,2.支持感,支持点,重点理解:1.胸扩 2.支点问题。

第四章 歌唱者呼吸的类型需要搞清歌唱呼吸的类型:1.上胸式呼吸2.腹式呼吸3.胸腹式联合呼吸懂得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种呼吸方法。重点理解1.胸腹式联合呼吸:快吸慢呼,慢吸慢呼和2.气吸的控制

第五章 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需掌握1.喉头位置2.打开喉咙了解 1.喉头放在什么位置才算正确?2.打开喉咙主要是指正确的发音共鸣通道。掌握 1.喉头的位置及歌唱发音时活动的状态2.呼吸的深浅以及共鸣的调节对音色的影响,3.不正确的发音所产生的不良声音及病便。重点理解1.正确的发音方法:“呵欠状”,鼻腔开放,口盖成拱形,舌根放松,放平等。2.发声部位协调统一,科学用声,不挤,压,扁,发空,发闷,“打摆子”。

第六章 歌唱时的姿态,正确的歌唱姿态对唱好歌是很重要的,搞清什么是正确的良好的歌唱姿态。重点从审美的观点去理解端庄,大方,朴实,自如,身体挺拔,不僵硬,腰部稳定,面部肌肉松弛,表情自然,双眼平视,下颌内收,肩向后肩,不夹肩缩脖,喉头放松的正确的歌唱姿态。

第七章 讲解了人声的分类及特征分为三种男声分类,女声分类,声部特征要求知道不同声部的音域,知道各类声音的特征。掌握人的不同生理条件下的不同的声音,重点理解1.重点掌握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女中音的音域和特征。2.重点掌握男中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抒情兼戏剧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的音域和特征。

第八章 重点介绍了确定声部的依据。

第九章 讲了声区的问题,声区分为:头声 中声胸声三种 要求学生1.知道不同声区的分划。2.知道各类声音声区的特征掌握不同声部的换声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头声,胸声,第十章 讲述训练声区的步骤,训练声区的步骤分为:自然声区,中声区,换声区,高声区四个方面要求学生掌握1.不同声区音色特征.2.知道训练的方法,了解不同声区的音色,2 重点理解高声区训练的四点要求掌握如何大开喉咙重点掌握中声区的训练方法,和换声点的训练方法等.第二部分 学习思路和方法

(一)学习思路

1.理清学习该门课程的基本思路。

2.理清课程主教材的基本脉络。

3.掌握课程主教材的基本框架。

4.抓住重点和难点攻破疑点。

5.完成声乐课程计划的练习曲和乐曲。

6.掌握学习“声乐基础”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方法。

(二)学习方法

1.通读和感悟文字主教材,视听DVD教学光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声乐练声曲,通过教学曲目

(一),(二)和拓宽曲目训练声音,分析声乐作品,在审美的原则上提高演唱水平。

2.在通读和感悟文字主教材的基础上,收视录像教材和IP课件,解决自己在声乐学习上的难点和疑点,完成教材中艺术歌曲作品。

3.重点选读文字主教材涉及的作品、文章、著作,参观有关展览,观摩音乐会,歌剧,戏剧,影视剧等。

4.到音乐厅去,到广阔的社会艺术活动中去,接触、了解和感知声乐艺术,吸收不同音乐各自独具特点的素养,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刻苦练习积累完成大量声乐曲目。

5.及时完成课程计划及形成性考核安排的作业和考试任务。

第三部分 多种媒体条件下的“声乐基础”学习

(一)本课程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的关系

本课程文字教材是学习的最主要的媒体。教材又分为文字主教材部分和声乐曲目部分,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的依据,也提倡适合学生的拓宽曲目,音像教材主要是发挥其形象性和感受力强的特点,针对本门课程特点,将古今中外的各类艺术歌曲形象逼真、可视可感地传授给学生。在主要内容串讲的基础上,要将本课程的脉络、框架、重点、难点、疑点、学习思路以及复习考试的方法等教给学生,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结合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学习。

(二)本课程文字教材与课件及网络学习辅导的关系

IP课件和网络学习辅导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IP课件要将主讲教师的讲授配之以形象性、可视性的画面并通过计算机传授给学生,学生还可以将教师的讲课内容下载,在一种融声音、形象和文本于一体的氛围中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络学习辅导通过实时和非实时的网上传授,使学生得到远距离的辅导和答疑解难,实现师生间的异地交流、反馈和互动,实现高效率的新型学习方式。

第四部分 教学曲目要点分析

曲 目:

1、《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2、《我爱你,中国》

3、《铁蹄下的歌女》

4、《码头工人歌》

5、《黄河颂》

6、《黄水谣》

7、《噶达梅林

8、《天下黄河十八弯》

9、《思乡曲》

10、《唱支山歌给党听》

11、《玫瑰三愿》

12、《送我一朵玫瑰花》

13、《想亲娘》

14、《渔光曲》

15、《小河淌水》

16、《岁月悠悠》

17、《我和我的祖国》

18、《梧桐树》

19、《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20、《教我如何不想她》

21、《大海啊故乡》

22、《曲蔓地 》

23、《我的祖国妈妈》

24、《祖国慈祥的母亲》

25、《好久没到这方来》

作品之一《黄水谣》分析

《黄水谣》是冼星海同志1939年春所写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独唱曲。这个大合唱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伟大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和胜利信心,它对于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神圣事业,起着重大的鼓舞作用。

1、这是一首曲调流畅、音域比较宽广、旋律进行缓慢,带叙述的抒情性歌谣曲。

2、全曲分三段:从开始到“男女老少喜洋洋”为第一段,描写敌人入侵前河东人民美好的生活景象。第二段从“自从鬼子来”到“回不了家乡”,描述敌人入侵后人民的灾难。最后为第三段,音乐上重复第一段开始的旋律,黄水依旧日夜奔流,但人民的美好生活已遭敌人的破坏,“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只留下一幅凄凉的景象。

3、联系音乐:第一段虽比较明朗,描写了人民和平幸福生活的景象,但旋律缓慢叙述,又使我们听到“呻吟的痛苦”,是人民在敌人压迫下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想。第二段描写敌人入侵后“奸淫烧杀,一片凄凉”的景象,“痛苦呻吟的感情”加剧,潜伏着愤怒与斗争的情绪。第三段,更集中的地表现了痛苦、斗争、希望的情绪。

三、艺术处理阶段

1、第一段要求声音连贯,自始至终保持统一的线条,呼吸均匀、稳健,重点放在“麦苗儿肥呀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一句上,结束要清楚有力,以便给人留下对美好生活的深刻印象。“喜洋洋”几个字唱得特别清楚,它们集中表现这一段的主要思想。

2、第二段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更加缓慢低沉的旋律开始,带着沉痛的、激愤的、仇恨的情绪,从“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到最后一句,情绪一直往上增长,造成全曲感情的高潮,感情处理要有层次,呼吸气势上应该增强,咬字更应结实有力,声音激动,唱“回不了家乡”的“乡”字下行时,要使声音贯穿到底,使情绪得到充分发挥。

3、第三段:回到第一段的旋律,但痛苦的呻吟加剧,“妻离子散”一句,要强调出来,咬字要清楚结实,并带着强烈的痛苦、仇恨、斗争的情绪。最后一句“天各一方”,低沉而拖长的结束要唱得清晰完整,使人留下不可遗忘的印象,情绪贯穿到尾声旋律的最后一音,唤起了人们对敌人的愤恨,坚定抗争的意志与信心。

4、演唱上,要用真实、质朴的手法,真正做到曲调与歌词完美结合,表现歌曲的真实形象。

作品之二《黄河怨》分析

《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曲.歌曲演唱要充分调动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表现出那个时代民族的苦难,人民的悲哀、痛苦,以及奋起抗争的民族主义精神.云骤风紧的夜晚,一个被压迫,遭蹂躏的善良妇女来到黄河岸边,满怀仇怨哭诉日寇的暴行,决心以投河相死作这最后的抗争。

演唱时应深刻领会词,曲的内涵。

作品之三《二月里来》分析

《二月里来》是冼星海《生产大合唱》中的一个唱段。作品写于1939年3月,传唱很广。

曲调优美,流畅,感情质朴,明朗。黎英海写的钢琴伴奏效果非常好听,对人声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曲调江南民歌风味很强,能很好的发挥人声的特点,分节歌形式,歌唱者注意把歌词咬,吐清楚,但不能使音乐的线条动感,美感受影响,在起,呈,转,和的句子中,第一,第二句流畅十分重要,第三句的两个切分音很重要渲染了音乐,第四句最后的句子则要唱的可恳定些。

作品之四《点绛唇,赋登楼》分析

艺术歌曲是黄自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点绛唇,赋登楼》是他以古诗词为歌词谱的最好的一首艺术歌曲。写于1934年,词作宋代词人王灼。

全曲点绛唇词牌的格式采用了上、下阕平行的结构。人声部分的旋律完全脱胎于原词的语言声调并与词作的内容丝丝入扣,节奏该松则松,该紧则紧。音调抑扬顿挫,钢琴伴奏非常细致,刻画出人物内心情绪,准确的营造出一个恋春、惜春的翻胃氛围。

演唱首先要吃透词意,并反复朗读。上阕的后两句“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十分传情,下阕同样呈现给我们的画面是;收起愁绪的主人公登楼赋诗,只见无数的山峦,不尽的烟波都在挽春。因此歌唱时情感、语气、语调的处理很重要。

作品之五《二月里见罢到如今》分析

牵牛儿开花羊跑青,二月里见罢到如今。百灵子鸟儿满沟里飞,看不见哥哥在哪里。对面山上流河水,远远看见好像是你哥哥。你是那哥哥招一招手,你不是那哥哥扬长走。前沟 里有雨后沟里无,看不见哥哥走的哪条路。牵牛儿开花羊跑青,二月里见罢到如今。

作品之六《铁蹄下的歌女》分析

歌曲作于1935年,影片《风雨儿女》的插曲。影片描写一位从东北农村流落到上海的贫苦少女,得到了一些进步青年的帮助,进学校读书,后来因帮助她的进步青年,有的被捕,有的被迫出走,她失学了,孤苦一人,被迫进入一个歌舞班,到处跑码头演出,靠卖艺为生。这首歌正是她在卖艺时演唱的,情绪深沉而悲痛,但却哀而不伤,怨中有怒,富有内在的、戏剧性的、鼓舞人们起来斗争的力量。聂耳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为一个被社会所损害被人们贱视的歌女,发出了沉重的控诉。他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歌女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的爱国热情。这首歌成功地塑造一个在中国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压迫下,受尽生活锁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

作品之七《唱支山歌给党听》分析

《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带再现的三段式歌曲(ABA1结构),A与A1旋律优美、明亮而宽广,没有多余的华彩,感情十分真挚、朴素。再此,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对党对新中国由衷的赞美与歌颂;B段则和首尾两段有着鲜明的对比,是回忆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生活及在共产党领导下“闹革命”的带叙事性的乐段。全曲的演唱速度也随着音乐内容与情绪的变化而出现“中速(A)一慢速转快速(B)一中速(A)”的速度对比。如果演唱者对结构、内容模糊不清则很难讲演唱时会有清晰的条理及准确的情绪、速度变化。

作品之八《我和我的祖国》分析

《我和我的祖国》目标:混声的应用重点:保持气息的通畅难点:喉部的放松

一、歌唱基础1、理论:真假声的应用,混声的学习,放松喉咙,抬高软腭。2、发声练习:在发声的时候首先明确声乐中声音的自然放松来自气息的通畅,抬高软腭。当我们打呵欠的时候,会感觉到上颚部分有凉飕飕的感觉(平常感觉不到)。曲目介绍:张藜词,秦咏诚曲。全曲是二段式结构。第一乐段旋律流畅、感情深切真挚,第二乐段在高音区回旋,表现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音乐形象得到升华。

二、歌唱中注意事项:1、气息通畅自然,运用微声练习状态。2、假声带真声,喉咙打开。每一个字都在状态和位置上唱出来,可以先进行节奏舒缓的练习,巩固声音。3、咬字归韵要精心,努力的唱好每一个字。4、力量与控制气息尽量均衡,严格按照要求去吸气。特别是在每一小节中的强拍要有圆舞曲的特点,使音乐流动起来。5、高声区用松弛的状态,口腔内含水状态,每一个字都在状态上唱,统一声音。6、充满感情,真挚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把激情表现出来。7、结束时气势洪大,磅礴作业:用饱满的情绪演唱全曲。

主持教师: 唐小凤(陕西省电大)

正确的姿势与歌唱的关系(1)

正确的姿势是歌唱的最基本要领。人体本是一件特殊的乐器,所有的歌唱发声器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掌握正确的姿势,才能使歌唱器官各部分组织互相配合。正确的不是来自人体的哪一个器官,而是来自全部器官的整体协调。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姿势不正确,必然造成发声上的弊病,如:站无重心、端肩缩脖,这种形体上的紧张就会使腔体可变状态受到抑制,是呼吸不畅通,唱出的声音僵硬、苍白、单调;又如有些人习惯驼背、塌胸、塌腰,两肩向前合拢,这不但影响肺叶的正常充气量,还影响正常的呼吸肌肉群和可变共鸣腔的活动,使声音憋住唱不出,使声音挤压,呆滞;抬着头唱歌,会使左右两侧声带张力不平衡,长时间会造成声带受损。当然,发声毛病的成因和复杂,歌唱姿势不正确只是原因之一。养成正确的姿势,有些毛病就会减轻甚至消失,并能为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创造前提条件。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不同的舞台形象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对于有经验的演员,从台前到进入台后都是一种完整的美感。这就是最佳的歌唱状态。对歌唱演员来说,舞台就是音乐的殿堂,我们讨论歌唱形态的目的,也不知是为了使演员在台上的形体富有美感,而主要是要通过形态美促使声音美。什么样的形态有利于歌唱呢?

两脚分开,左脚稍稍在前,右脚在后,两脚跟距离约5厘米。这样容易站稳又有挺拔感。也有利于用气。不要“立正”,更不要两脚尖并拢,这样及不容易站稳,有显得僵硬。如果两脚平分开站立,这种站法左右是稳了,但前后不稳,且又降低身高,两脚分得越开人就越矮,既影响形象又不好用气。

两腿直立,平均受力。不能成“稍息”状,更不能弯曲,否则身体歪扭,难看又泄气。

臀部微往上方收,这样小腹便自然收缩(而不是认为收腹),腰椎挺起,上身直立并略微水平地前移,是身体的中心落在两个前脚掌上。上身不要前倾也不要后仰,气息才能顺畅。

由脚至腰构成身体支架。具有由下往上耸立起来的感觉,歌唱时这种支架要始终保持不变。

两肩不抬不夹,要平展放松,并带动后背、胸口及两臂一起放松,可用很痛快的叹气一口气来达到完全放松的效果。放松后的两臂犹如用丝线吊在肩上一样,轻松自如,若做手势也不能牵动肩部用力。后背放松时有一种往下坠的感觉,以背部这种放松的感觉促使胸部的放松更能达到效果。若单纯以胸部主动放松,易带有压迫感,这与挺胸时产生的堵塞感一样不利于歌唱。

肩、臂、后背及胸部完全放松后,便会感到浑身的重量从上往下窜,通过直立的两腿直达脚尖,将身体稳稳“钉”在地面上。这时腰椎感到很大的压力,小腹也产生收缩的力量,这种从上往下窜的力量与前面讲到的“支架是由下往上耸立的感觉”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上、下两股力量的汇合点就在腰椎及其两侧,使整个身体达到既挺拔又放松,既稳定又灵活的效果。

这里很值得注意的是:腰椎以下是身体的主要支撑部位,当上身完全放松,整个力量下窜时,它受到的压力是很大的。这时支架绝对不能放松,而应该挺得住、有力量,但是,这种支撑的力量绝不能是人为的、故意使劲的,而是自然地受力,有如往支架上放东西一样。支架知识自然挺住就行,其本身也应该有放松感

正确的姿势与歌唱的关系(2)

肩放松时,脖子也随之放松,但不能软、歪而应该直立,这样才能保证喉头放松通常。当轻轻呵气时,喉头是最放松的。喉结不能往上顶,也不能往下拉,上顶下拉都会使喉头堵塞,难于歌唱。有人主张喉结应该压下来,特别是针对中低声部,其实不妥,因为喉结下拉胸部也紧张,胸、喉之间形成堵塞,不利于用气,声音也沉闷浑浊,音色变暗,这绝不是中低声部应有的音色。

下巴与胸之间应有舒展开的感觉,呈下巴悬起,胸部放下状,这样气息通畅,声音圆润集中。

头部摆正,不低、不仰、不偏,否则会牵动后部的紧张。头部动作不能多,更不能大,应灵活自如。

嘴要张的适中,太小则声音放不出来,太大声音散。嘴的张度以牙关不紧张为限。嘴的张度一牙关不紧为限。张嘴是主管上应以上颚为主往上松开,下巴向下已经成了下意识的动作,这才是真正的放松。这种张嘴发可以使声音既能放出来,有集中圆润,更可取的是容易得到头腔共鸣。

双唇自然舒展,不要撅嘴,这样喉头很放松。吐字时双唇的动作尽量小而少,做到轻松伶俐。

舌尖灵活,舌根放松,舌面平展,不缩不翘,吐字主要依靠舌尖的灵活,只有舌根放松,舌尖才能灵活。将舌头轻轻地、稍快地往前伸几下,便能体会到舌根放松的感觉。实际上翘舌总带有喉音成分,音色不够美,语言也不容易清晰。初学者应全面领会其要领。

鼻子自然不能有动作,但鼻梁的两侧要有膨胀感,颧骨部位有上抬感,呈兴奋微笑状,这样既有感染力又容易得到面罩共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眼明亮有神,充满柔光,好像眼睛也能发声,并依据歌词的意境,时而柔情含笑,时而忧伤深沉,时而局促徘徊,时而远眺向往,把所有内心的感情和语言都用目光传送给观众,以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歌唱形态讲到这里,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这就要请年轻的读者好好领会。要知道,歌唱形态讲的不是体形,而是讲从歌唱的需要出发,人体器官所应具有的最佳状态。领会准确时,整个人很兴奋,有腾飞感,浑身充满气息。用这种形态歌唱很有好处:声音松而有威力,幅度很大。明亮而又宽厚丰满。具有整体共鸣,富有立体感。

歌唱神态与歌唱形态是统一而不可分的。没有神态,形态便是僵死的;离开形态,则神态便无从表达。因此学习者应全面领会其要

第五篇:声乐教学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

摘要 :真假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它始终保持在高位置上的感觉,上下声区贯通,是民族声乐教学所追求的,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拓展其音域、音量,美化其音色,大大增强声音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 :民族声乐教学 真假混合声 训练

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它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这种声音上下自如统一,音色甜美明亮,给人以亲切真实的美感。它不存在由于换声而出现的音色不统一现象,又克服了真声唱不上去,假声唱不下来的困难,是当今普遍公认的一种科学的唱法。

人声本来就有真声(声带的全振)和假声(声带的边缘振动)两个机能的存在,恰恰是这两个机能的混合,我们才获得了宽广的音域,这音域大大地超越了生活语言所需要的范围。

真声和假声两者的混合声音,其发声状态为:从低声区开始就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音的上行,假声成分逐渐增多,但仍不失少量真声。中声区真假声相伴,混合共鸣较好。混合声的音域统一连贯,无明显的换声区。这种声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真声不炸,假声不虚,混在一起”。一般说来唱高音时假声成分多些,头腔共鸣就丰富,唱低音时真声成分多些,胸腔共鸣成分就越多。这种混声的发声是充分运用共鸣器官来配合声带振动变化为依据产生的混合共鸣。

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由于它具有真声色彩,比较接近我们的语言,容易吐字清楚,声音上下贯通又比较方便,所以它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混合声已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唱法歌唱者所采用。其实,在我国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中,混合声早已有应用,只不过由于各自有着不同的剧种风格、语言和地方欣赏习惯,所使用的真假声比例不同而已。民族唱法的自然混合声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更是初学者所不容易掌握而又必须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和耐心来雕琢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把混合声的训练作为重点来教授。笔者根据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一、用“哼鸣”唱法训练混合声

哼鸣是初学者乃至学习有成者练声的极好方法,是获得声音高位置的良好手段,有利于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效果。这种训练非常必要又容易掌握,练习闭口哼鸣时要注意:

1.身体自然直立,胸部自然扩张,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保持吸气的姿势,找呼吸支点。

2.嘴唇微闭,舌头自然放平,舌尖轻靠着下牙根,下腭和颈部肌肉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3.哼唱时颌关节向上打开,鼻道打开,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像擤鼻涕时的感觉,找哼鸣焦点,哼在“气上”。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容易找到头腔、鼻腔的共振感觉,一般说来下行音阶要比上行音阶容易些,气息比较易于控制,声音容易哼得连贯。音阶下行第一个音较高,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随着音高的降低,肌肉随之逐渐放松,而逐渐放松比逐渐紧张要容易控制,初练时在自然声区练习,不要哼高音,因为哼高音对初学者来说极易形成喉头上提,造成声音挤压。哼鸣是哼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声音应无任何振动感。用深的呼吸支点,轻轻推出气息,音量不大但很松弛,很集中。

练习哼鸣时,方法一定要正确,如若不正确,发出的声音又紧又僵,带出来的声音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哼唱正确了,带出来的声音才会好。检验哼鸣的对错,可以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随便动作,而不影响声音的进行,如若不影响,就说明方法对了。这样,用哼鸣方法练唱时,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做表情动作时,就不会影响声音。所以哼鸣练习对呼吸支点的体会和真假混合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用打开喉咙喊嗓子的方法训练混合声

喊嗓子本是戏曲演员从祖辈沿袭下来的传统练声方法。它之所以能流传那么久、那么广,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这道理是有其科学性的。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始终保留了“喊嗓子”的传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喊嗓子决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扯着脖子喊叫”而是科学的训练,它首先强调的是打开喉咙,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由弱到强,由低到高地“喊”。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打开喉咙喊嗓子”。卡鲁索的夫人在《卡鲁索的一生》的书中写到:“卡鲁索常常对着镜子练声。他把口张得特别大,把舌头伸得很长,像要给医生检查喉咙那样,然后发很尖锐而„位置‟很高的高音来做练习。”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说过:“打开喉咙喊嗓子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在最佳状态下喊嗓子才能做到如下几点。

1.打开喉咙喊嗓子,使鼻腔张开,口腔中口盖抬起,积极收缩成拱形,咽腔中会厌卷起,咽壁直立,喉头放在深呼吸的自然位置,这样发声通道才能畅通无阻。在这条管道中喊嗓子,才能体会到这个管子不仅仅是一个肌肉组成的管子,它像铜管乐的金属管道一样坚实有力,只有这样才能喊出金属般的穿透力强的铿锵之声。打开喉咙喊嗓子,使口、鼻、咽、喉各器官张开,金属般的通畅管道使歌者能获得人体各个腔体的共鸣,声音上下无阻,高高低低、强强弱弱,使真假声混合得不露痕迹,使假声不虚不空,中低声区胸腔共鸣自然混着高位安放的头腔共鸣,真声区自然混着假声,使真声不白不横,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虚实实、浑然一体。

2.打开喉咙喊嗓子,使所谓“没嗓子的变成好嗓子”。打开喉咙形成“金属管道”使演唱者越喊管道越通。音质、音量、音色也就会有明显的改变。

三、u母音训练混合声

唱u母音时唇微闭成“撮口”,喉咙打开放松,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口腔形成膛大口小的共鸣箱,呼气出声引起头腔、口腔、咽腔、胸腔的共振,容易找到混合共鸣的感觉。

唱u母音时,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如果拢不住,有的人还会出现上唇抖动,这不但会影响共鸣效果,使声音不能到位,还会造成u母音的发音不纯正。从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练习,比较容易找到高位置,体会到头腔、口腔、咽腔、胸腔形成上下相通的共鸣的感觉。随着音高的变化,要保持声音的上下一致,做到“松”“通”“空”。

“松”是指声音松弛,不挤不压,喉咙打开,放松,在深深的气息的支持下,将声音推出,圆润、丰满、浑厚。“通”是指声音从下腹部(即丹田)涌出,至胸腔通过喉直达头顶,上下如同一根管状通道,上通下达,声区统一,气息流畅,音量不大却有明显的上下一体的振动感。“空”是指声音的流动的空间感,“四不靠”即不蹭嗓子,没有明显的着力点。总之,练好u母音是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道上下一致,真假混合声的有力手段,是带动其他母音练习的好办法,可以说是发声练习的“敲门砖”。

四、假声位置混合母音训练

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声音要高位置的要求。最能体会高位置的声音是假声,唱假声的时候,喉咙一般都是打开的,松弛的,气息也不僵,上下容易连成一条垂直的气柱,所以声音比较柔和圆润,通畅统一,演唱也相当省力。根据假声的特点和音色,可以在保持假声演唱的状态下把声音放出来,以增加声带的张力,并掺入真声成分,就会形成明亮圆润的混合声效果,同时音域也得到了扩展。

也可以这样理解和体会,就是把假声放大,变成明亮有力的声音,但一定要在不改变假声的歌唱状态下发出声音,使所有字都统一在假声的位置上转换。字的转换动作要小,而且每个字都是在相同感觉下转换的。同时也要与气息配合好,保持气息深度,否则声音就会发虚,反而放不出声音。注意假声与呼吸的关系,使用假声位置的练习,一般从上向下练为合适,因为高音容易找到假声位置,从上向下,保持位置来带声音,一直唱到低音时仍然是假声位置的感觉,加上气息的配合,便能得到混合声的效果。

母音是语言和歌唱发音的主要因素,因此,唱好母音对于歌唱来说非常重要。声乐训练的母音是a、e、i、o、u,这些母音的发音有宽有窄,有暗有亮,位置有前有后。为了使歌唱的发音统一,音色统一,符合民族唱法的声音要求,而且便于咬字,在教学中,笔者采用混合母音练声收到明显效果。

混合母音,也叫母音变形唱法,即在一个母音里混入一定量的另一个母音的成分,以达到使口腔内部的调节以适应某种发音的需要,而获得高位置声音的方法。如在a母音里混入适量的o母音,在i母音里混入适量u母音使喉、口、咽等腔体从横转向竖,从窄到内开。把两个母音混为一个音,在发声时,同时吸收了两个母音的优点,弥补了发单个母音的不足,这样可使喉头逐渐放开,发声管道竖起,声音流畅,对真假混合声的训练非常有效。

实践证明,用以上这套教学方法,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气息畅通,音色明亮、圆润,真假混合声统一。只要不断坚持科学的发声训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有帮助,而且会对以后的歌唱艺术实践大有裨益。真假混合声的训练,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苦而耐心细致的工作,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谨以笔者多年来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就教于同仁,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充分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

[1]金铁霖.《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黄河音像出版社.[2]沈湘.《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特点》,中国音乐网.[3]谭萍.《打开喉咙喊嗓子》,《中国音乐》,2002年第1期.[4]韩勋国.《送你一副金嗓子》,湖北人民出版社.[5]徐青茹.《声乐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声乐教学语言要素分析(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乐教学语言要素分析(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析声乐教学的兴趣心理

    分析声乐教学的兴趣心理 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普通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塑造美好心灵的育人工程。为达到此目标,通过歌唱、器乐、欣赏等手段,感受、表现和欣赏音乐,促......

    五要素分析

    会计092203H高瑞芳200922140310 五种竞争力模型分析 ——海尔彩电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24个制造工厂,10个综合......

    案例分析要素

    案例分析要素(法律关系分析法)1、案情简介(案情摘要/legal brief) 2、案由(诉因/Cause of action) 3、当事人(图示) 4、诉讼标的(区别于诉讼标的物、标的金额) 5、诉讼请求(反诉请求/......

    声乐专业应具备的四大要素

    肖艳 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钱慧娜先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演唱了大量的中外声乐作品。毕业前夕,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1982年本科毕业,被分配到总政歌......

    声乐教学工作总结

    声乐教学工作总结 (2012.5—2012.7) 作为声乐教师已有一个学期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

    声乐教学工作总结

    声乐教学工作总结 (2012.5—2012.7)作为声乐教师已有一个学期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一、课堂教学: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声乐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声乐教学工作总结 声乐教学工作总结 (2012.5—2012.7) 作为声乐教师已有一个学期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

    2017声乐教学工作总结

    声乐教学学期工作总结 灵武职中 马炜伟 时光荏苒,光阴匆匆,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一学期的声乐教学工作,有许多值得肯定和发扬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