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提高
浅谈提高“随文识字”的有效性
延陵小学 周莉
“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
随文识字对于生字词的音、形、义、运用的正确掌握有什么优势和需要弥补的不足,我在两个多月的随文识字实验教学中初步获得了一些信息:效果最好的是字义的理解和生字词的运用。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是孤立地学习字词,所以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想、理解出字词的意思,虽然有时候不能完全表达正确,但大部分字词能很好地理解。通过随文识字掌握的字词,学生在运用时困难不大,一般的差错都出现在文法上,很少有词语放错语境的情况。随文识字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好的思维习惯,在识字课堂孩子始终是积极地动脑,课堂生成很多,趣味无穷。但是,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孩子对语音的掌握并不是靠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就能完全自然而然解决的,例如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方言影响等,字形掌握也有类似的问题。另外,随文识字与字词巩固、减少错别字也没有太明显的直接关联。(这一点可能与实验时间不长有关)如何弥补这些不足,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落实音形教学,方法精当有效
在备课的时候对生字字音进行梳理,分析重难点,选择适当方法,以便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一味字字落实,学生反而学得凌乱而不得要领。比如前后鼻音的区分,学生在课堂上更多是在老师的指点下读正确了字音,而不完全是把字音与生字建立了牢固的匹配关系,所以时间一长孩子前后鼻音还是会混。我在巩固时,是让孩子强化记忆一下几个前鼻音的字,然后又强化记一下后鼻音的字,结果效果不很好,临班的老师说,在巩固时她引导孩子特别记住后鼻音的字,知道剩下的自然是前鼻音的字,她班上孩子在巩固方面做得就要好些。另外也有些老师,把后鼻音记忆用字根记忆法,指导“丁、青、公”等字读后鼻音,那么带有这些字的一般都读后鼻音。当然方法各有不同,适当选择。随文识字课的课前预设也要很充分,不能一味想只需要在孩子读文出错时纠正就可以了,不见得我们需要教学的生字个个正巧是孩子读错的。只有预设充分,才能把握课堂的不断生成,比如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如何随机进行纠正,或者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哪些要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这些都应该在备课时有充分的预设。
关于字形教学,方法也要精当有效。我曾看到过一些老师的一些很好的辅助教学,例如教学“扇”,老师出示了各种各样的扇,还讲了扇的本意,紧接着出示“扇”的象形文字,由此来帮助孩子们记忆字形。另一个老师在教学“吞”的时候,也用了同样的借助象形文字的方法,同样取得了较好的字形教学效果。这些字形教学都属于预设的,识记方法比较直观,虽然不是随文而识记,但是可以弥补随文识字中字形教学的薄弱,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随文识字在识记字形上也有自身的优势,在预设时要认真分析,很好把握。例如一位老师教学《槐乡五月》,指名读课文后,让孩子们找出怎么样做槐花饭招待客人的,划出和手有关的动词,交流后出示:挎、拌、摆、撒等词语,然后让学生看看字形有没有发现,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动词和提手旁的关系,记住这些生字就容易多了。
二、提高记忆效率,语境词串积累
随文识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趣闻的识字情境,借助情境提高了识字效率,但学生的记忆还是要遵循记忆规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并提出了 “魔力之七”或“怪数七”的记忆理论。实验中这个“七”可以是7个字符、汉字、双音词或四字成语,甚至于7句七言诗词,内容多少不影响记忆,短时记忆广度的大小不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意义,而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组的数目,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我们在字词记忆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配在适量组内,而每一组的容量可适当加大,这样每一组相当于一个集成块,加大了集成块的含量,记忆效率应会大大提高。比如一课学习了很多生字词,若是一个一个地记,一个字词便是一个记忆组,就得记很多组,若按一个相关词串为一组记,则记忆单位就减少很多,记忆效率当然会提高了。在随文识字过程中,这些词串可以在语境中随文“理”出来:
1、疏通文脉,词串连接
根据生字在文中的分布,有些课文的生字集中在写事件要素的部分,就可以设计在疏通文章的文脉时,作为词串理出来。一位老师在教学《少年王勃》一文时,在疏通文脉的环节,她让孩子们关注“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并不需要学生来填空,学生在抓住这些要素的过程中,老师理出了和文脉相关的词串“探望、南昌、滕王阁、都督、宴会„„”等,这一课的生字“探、昌、阁、督、宴”等很自然地进行了教学。
了解文章中重点段落的过程中,也可以梳理出词串,例如教学《恐龙》一课,课后问题:课文第二小节写了哪几种恐龙?梳理第二自然时,就可以让孩子们找到这些恐龙,和这些恐龙打招呼。引出词串“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并教学其中的两个生字。
2、随文理解,语境串词
用语境来串词,可以借助文章的具体内容为语境,也可以借助文章表达的情感为语境。借助具体内容为语境,可以借助文中的具体事物,例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老师让学生来形容一下自己看到的蝴蝶,“ 的蝴蝶”,于是带出了两个词串“色彩斑斓、金光灿灿、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借助文章表达的情感为语境,例如教学《剪枝的学问》,找出带有心情变化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也可以借助文中的人物,例如《少年王勃》,课文第小节,紧扣着王勃这个人物就有很多词语,加以梳理就可以形成一个形容他才华的词串“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还可以借助文中的景物来串词,有时事件本事也可以来串词。
三、合理安排时间,落实课堂书写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人发现,字写得好的同学,往往其他语文能力也强,他们在长期有意识地研究字的结构和笔画的同时,不自觉地提高了书写水平和欣赏水平,因此老师们都比较重视书写。随文识字课堂一定要安排书写时间,从识字的角度看,书写也是一种有效的识记方法。由于课堂书写时间往往比较短,老师们就更关注效率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可能写完所有的字,确定随文识字课堂上写哪些字要精心安排。例如可以选取结构比较难摆放的;可以把随文识字中没有细致教学的生字,在写字时间指导识记;可以选择学生平时书写容易出错的„„
随文识字课上的写字时间虽然有限,但由于有老师的细致指导,认真引领,对孩子的写字习惯与基本功的培养又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讲,写字习惯要比字写得好差与否重要得多,习惯养成了那是很难改变的,例如书写姿势、握笔姿势等一旦形成很难更改。结合我们的识字,课堂书写时第一要落实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既提高识字能力,又提高写字能力。有时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抓住关键之笔,有时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注意字的结构组成,有时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个字的观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有字的书写也不可能都关注同样的方面。然后是落实书写习惯培养,除了姿势方面的书写习惯,还有书写速度要适中,书写一行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要努力让后一个字超过前一个字,不但写好了字,也记住了字。我听到过一个教师子女学写字的“感人”故事,孩子对自己的字不满意,她边哭边把一面字全擦了,又重写。津津乐道这个故事的老师,不知道有没有换个思维去想一想,为什么要让孩子把习字水平提升看做是个改错的过程,为什么不可以留着这些不太满意的字,再写一点自己满意的,使写字过程是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过程呢?写字中不断去改进一个字,就是更好地关注这个字的结构笔画,这样反而做到识和写结合。
识字习惯和写字习惯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课堂上短短的几分钟书写时间同样是随文识字课的重要环节。
随文识字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总是充满了新奇有趣的意味,不断提高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识字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在不同的学段,可能学习识字的方法都不同。
第二篇: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袁贵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我们党站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提高教育质量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的目标要求,才能确保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引领,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贡献力明显增强,继续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民族教育快速发展,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较好保障。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将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建议》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所有这些发展理念的落实,都必须按照总书记关于“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的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从坚持创新发展看,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教育创新为各方面创新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花大气力抓好教育是创新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高校基础研究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坚持协调发展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通过教育加快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全面高质量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协调发展。从坚持绿色发展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既丰富和拓展了教育的服务领域,又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积极参与和支撑低碳循环发展,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坚持开放发展看,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要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开放把中国教育办得更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对外开放战略大局。从坚持共享发展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真正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使全体人民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二、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多次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重要指示。《建议》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了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是教育系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是“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衡量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一个地方教育办得好不好,关键看给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多少高质量人才和高质量成果。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方向,全面适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需求,在服务中体现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总书记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真正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同民族团结教育,同提高法治意识、环境意识、国防意识等紧密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
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应只看学生考试分数,更根本的是看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协同育人,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全力落实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根据《建议》的部署,“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要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总书记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建议》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部署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保障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样受到良好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二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三是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强化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主体责任,“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二)提高教育质量,必须着力优化教育结构体系
现代化的教育应当有合理的结构体系。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建议》将优化教育结构体系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作出了三个方面部署。一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三是全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和分类评估制度,形成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长效机制;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支持高校参与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三)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建议》重点从四个方面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部署。一是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完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健全国家教育督导制度,引导社会参与监督学校管理和改革,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四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加强民办学校内部制度建设,保障民办学校、学生、教师合法权益。
四、努力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任务,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能力,努力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大力提升依法治教能力
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努力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教育部门要依法行政,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学校要依法办学,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推动章程建设,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增强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
(三)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引导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力度。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成长,维护教师权益,吸引、鼓励、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让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我们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系教育部部长)
第三篇:浅析如何提高执行力
浅析如何提高执行力
为政之要,贵在力行,重在履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执行力不仅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还是一个能力问题、制度问题、党性问题。所以说,党员干部要想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必须提高执行力。
一、提高执行力是“责任风暴”“治庸计划”重要内容之一 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就是要解决障碍我市跨越式发展的投资环境不优的问题;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现象;实现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责任体系得到健全、治庸提能成效显著、风清气正氛围形成四项目标;达到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努力实现党风政风明显进步,服务效能显著提升,队伍形象焕然一新,发展环境国内一流的目的。
二、“责任风暴”“治庸计划”“作风纪律整训”就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就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就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以及上级指示、决定、命令,从而实现预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就是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就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狠抓落实、坚决完成任务的能力。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再好的机遇、再好的思路、再好的措施、再好的政策、再鼓舞人心的目标,都要依靠执行力来保证;执行力能够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统筹力、协调力、生产力、竞争力、发展力、创新力。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目标实现的速度和程度。那么,党员干部要提高执行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执行力素质
第一,要提高自身学习力。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 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也曾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读书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胜任本职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只有学习才是党员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说就是学习力的竞争,谁能又快又有效率地学习,谁就能赢得未来、赢得发展、赢得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美国新一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所以对党员干部来说,学习就是工作,就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第二,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里雅说过:“你在哪个位置,就应该热爱这个位置,因为这里就是你发展的起点。”不论你从事的是何种工作,你都应该全身心地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对本职工作保持高度负责、尽心竭力的精神;而不应该以自己对本职工作没兴趣为借口,得过且过;也不应该以本职工作经济效益低为托词,消极怠工。作为党员干部,不论在那个工作岗位,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和手中的权力,当作一门谋生的职业,而要把它当成为单位为广大民众谋利益的光荣职责,发愤图强,只有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应具有创新的思维。创新是执行力的动力,创新是执行力的源泉,创新是提高执行力的法宝。善于创新,将能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经验和知识,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执行也是如此,创新的执行思维非常重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善于创新观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不断地追问为什么,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我们的思想就会逐渐变得深刻,就会发现许多未见事物,就可能打开创新之门。也就是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了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了,创新能力也就强了。要将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工作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创造性地落实上级和领导的精神,这就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没有哪一个领导会喜欢一个只会做工,不会用脑的执行机器。能够把领导的决策本土化的人,才是执行力强的优秀人才。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创新,不断创新。
(二)牢固树立执行力观念
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观念是行动的基础与核心,有好的观念才会有好的执行力。观念不同于一般的方法,方法只能解决一招一式的具体问题,但是观念却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素质,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相同的客观条件,由于人的观念的差异,会有不同的主观能动性、不同的行为方式。所以说党员干部要有效执行,要抓好执行,首先就得从转变观念入手,树立强烈的执行观念。
(三)应掌握科学的执行力方法
提高执行力,关键要得法。执行力是方法的表现,方法是执行力的载体和手段;执行力只有依靠方法才能实现,方法只有通过执行力才起作用。因此,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果,必须熟练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
曾经有两家生产水果罐头(铁盒)的企业同时接到商户的投诉,说在该企业购进的水果罐头有的里面是空的。于是两家企业都想办法解决“空水果罐头”的问题。第一家大企业接到商户的投诉后,立刻通知生产线暂停生产,从包装部门检查到销售部门,再请工程师设计了一个配备高分辨率监视器的X光设备,最终检测出了问题。另一家小型企业因资金问题买不起昂贵的X光监视器设备,只是买了一台大功率的电风扇放在生产线旁,当装水果罐的盒子逐一在从电风扇前通过时,空盒便会被吹离生产线,同样解决了空盒问题。尽管两家企业都将问题解决了,但第一家企业花费的成本和代价比第二家昂贵得多。第一家企业是事倍功半,而第二家企业却是事半功倍。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很多种方法,关键你怎样去认识,怎样去选择。要达到事半功倍不妨在执行前考虑清楚,有没有更多的方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们不仅要敢干、坚持干,还要学会巧干,这就是执行力的方法,这也是需要智慧的。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许多同志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究竟选择哪个办法才最科学?这需要我们积累知识,总结经验,借鉴方法。相同的目的,不同的方法,执行的效果却大相径庭。
(四)保持坚韧的执行力精神
我们都看过《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实际上《士兵突击》就是执行力的教科书。许三多之所以成功,其诀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就是这种坚强的毅力才使他能够成功。实际上,我们常说的力量并不是体力的代名词,真正的执行力是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产生的。而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又来自于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在执行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才干、天资等所替代不了的。唯有坚忍不拔,坚定信心,才能无往而不胜。
(五)建立科学的执行力制度
“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有效的执行,还必须在组织内部建立起有效保障执行力的制度和机制。合理的制度能提高执行的力度。可以通过健全制度来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理想方式。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有这样一则故事,我国曾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最终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正当厂里的人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时,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就是无条件的执行力,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制度执行的威力和重要性。
党员干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宏伟目标的具体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执行力状况直接影响到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基础,只要牢牢把握住党员干部执行力理念,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党员干部执行力建设,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工程。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松树中学文科教研组
每位教师的心里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都想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都在研究,都想努力做好的一件事。我觉得,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一、反思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习惯培养
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在所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一个因素,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在反思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去观察:
1.每当下课以后,学生是否围在你身边问这问那,使你离不开教室?并且学生都是在争先恐后地企盼着你的解答?
2.你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学生有没有用一些难题来考考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做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去请教老师?还是遇到问题不经思考就匆忙地向老师发问?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问题?有没有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
5、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从教”到“不教”的效果。这些习惯主要体现在:
1、能在家里自觉控制自己,从完成作业到自己预习、复习;
2、在自习课上,完成老师的作业后,能自觉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经过教师本身的观察与思考得到答案的。如果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超过半数以上的问题都是否定的答案,那么就说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就需要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几个方面查找自己的原因了。
二、反思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也是学习主动性的升华,如果没有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那么教师无论怎样努力,也是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这方面应该怎样去反思呢? 1.在课堂讨论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个问题,采取的是怎样的指导思路?是不是二名以上的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就急于把答案说出来了?
2.有没有具体措施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满意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分解,还是转换了话题?
3.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是积极地旁观还是时常打断学生的回答?
4.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了吗?尤其是在布置背诵的任务时你是否告诉了他们怎样去背诵?
以上每一项内容都是紧紧围绕学生学习学习能力培养而涉及到的反思内容,在对自己是如何对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表现进行反思时,可以参照上面所列出的条款展开自我检查。
三、对自己进行教学水平的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最清楚的就应该是学生了。如果我们学会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中发现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足,那么教学一定会前进一大步的。我们在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反思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观察。
1.在教学时,学生是以怎样的表情来听课的?是不是始终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面部表情是不是有一种满足的微笑?
2.每当你提出一个问题后,是不是多数学生都会积极响应?进而展开热烈的讨论?还是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学生不为教师的焦急所动?
3.课堂上你为学生留下的有效时间是多少?能不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积极地活动?
4.你在备课的时候,是否注意了学生的不同层次问题?是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思考题? 当然,反映一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外在表现还有许多,这里仅仅对一些比较容易把握的现象作一些简单的说明,透过这些现象,可以折射出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深得学生欢迎。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反思,可以寻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而寻求到更加符合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方法。当然,批判自己,审视自己,尤其是当别人对自己作出批判的时候,有时也是很痛苦的,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真正从内心中去思考一下,我们一天天上班、一节节讲课、一分分拼搏,几乎每天都是在紧张劳累的状态下疲于奔命,究竟是为了什么?还有什么比只是付出见不到收获更痛苦的吗?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或者说,“以质取胜”是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因为“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这样看来,认真地分析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因素及积极地寻找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对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长资源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一、管理队伍建设 问题分析:
问题一:理念上缺比较完整的思路
绝大多数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上缺乏能引领工作的理念和思路。由于缺乏生成的理念,管理中少有看得远、防范于未然的系统思维,还停留在遇火灭火、遇水堵水的被动工作状态。问题二:工作上缺比较成熟的套路
具体表现为:对困难和问题的估计不足,而一旦碰到困难又少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往往使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重视对管理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实行岗前、岗中的培训制度,给每一个即将走上教学管理岗位的人提高相应的待遇。
二、常规建设不太到位 问题分析:
问题一:有制度但落实不够到位。
目前各校均有各项学校日常管理的制度。制度是死的,重要的是对制度的落实,在这一点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问题二:制度建设创新不够。
光有制度,不重视制度建设的创新,那么制度也必定会失去生命力、失去约束力。看来,作为管理者要不断打破常规,又要不断建立新的常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建立制度落实的一系列检测和调试机制,培养管理者的系统思考和预设能力。
二、教师发展 问题分析
问题一:教师的发展意识不到位(心智模式)
教师中普遍存在自我发展目标不明确、发展意识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关注度不够。(2)对待周围同事发展的排斥性。(3)对待教学效果的反思角色欠缺。当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教师不是多去寻找自身原因,进行积极有效的反思和改进,而是习惯性地推卸责任,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将教师个体发展规划作为教师自我发展和校本培训的重要抓手,相应地跟上与之配套的考核和聘用。并搭建各类平台提供给教师们展示自我,提高教师的展示能力,增强教师的自信心。问题二: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够均衡 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以研讨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评比等模式进行课堂生成和预设能力的讨论和培养。加大对教师学习力的培养,首先让学习成为一种制度,继而成为一种氛围。三、学生成长 问题分析:
问题:学习兴趣的减退
学习兴趣的减退会很快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业成绩下降,两极分化严重。分析学习兴趣减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中碰到的困难缺少心理准备和面对的勇气。(2)家庭教育没有给孩子良好的熏陶,未能致力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3)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手段和方法。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争取取得家长最大的配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生相处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层面得到有效的保护。四、家长资源 问题分析:
农村学校家长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相对较少,相当部分已经无法辅导,这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劣势。但同时也证实了我们现在主抓学生学习习惯,让家长抓回家作业、配合检查笔记等的紧迫性;我们也发现家长对孩子寄寓较高的期望,这也是学校可以把握的优势。
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形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鼓励教师们进行家访,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利用已有的资源改善办学的周边氛围,为学校的发展创设更好的条件和空间。
第五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学生的接受领会能力和学生的素质,教学环境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它因人而异,但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什么呢?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人以增加课时的办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做法只会使学生厌学,带来的往往是负担重,效益低的恶性循环,使教学效果欲速不达。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要上好一堂课,得从教师和学生的两方面去考虑,因教学是双方的事情,哪一方面出了毛病,都不会有成效。而就教师本身而言,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教师应有周密的思维计划和充分的时间去备好课、写好教案。把本节课要讲的概念、知识点都在头脑中有个充分的认识,该怎样板书,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才最合适。这样上课时才会条理清楚。让学生听得明白。
2、在上课时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解中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每节课都要告诉学生掌握什么、了解什么、记住什么。
3、每节课的教学例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难易适中,适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水平。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课后要及时做好巩固练习工作,当天的新课一定要当天练习,根据遗忘规律孩子会记忆更深刻。一个单元结束也要及时测评,一可知孩子掌握情况,二可查漏补缺。
另外还要做到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智力的差异论长短,不以相貌美丑论好恶,不以贫富悬殊论亲疏。凡是学生都应平等对待,特别对那些思想毛病多的后进生,更要关怀备至,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他们。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曾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当是和蔼的,又是严峻的,但和蔼不等于放纵,严峻并不意味着冷酷,同时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只要我们老师能够用心做到以上几点,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发自内心主动参与,真心投入。我想一定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