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一、对复习课教学现状的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课该如何体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适应新的要求?怎样上好复习课?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被调查的对象是我市部分数学骨干教师和学生,调查的方法以听课、问卷与访谈为主。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现在的复习课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单纯地疏通知识点,忽视方法能力的培养。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疏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成学生的东西。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和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而忽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上成了练习课。“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如有的教师将整节课的教学分成两个环节,先选择一些平时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习题作为例题,教师分析讲解,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安排独立作业,有的采用练习-讲评-再练习-再讲评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这样下来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查阅参考书和整理收集习题讲解难题很辛苦,学生则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的疲惫不堪,事倍功半。时间久了,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上“复习”课时,老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如查漏补缺是复习课教学的重要功能,但往往是教师在查,教师在补,查和补的内容仅仅限于知识和技能,很少照顾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想怎么学习,更不用说让学生自查自纠自补,就是有的教师有意识也只给了少之又少的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深思就被老师拉回原地。课堂上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4、忽视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不够。教师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概念理清了会说了,就万事大捷,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即很少举一反三,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
5、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记忆为复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形式,以大量的机械训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这样,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活动,脱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6、忽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复习课教学中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习题训练,统一的复习规划,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进行学习,导致优等生止步不前,中等生原地踏步,困难生则迎难而退的效果。
造成以上问题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复习课教学的任务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方式不当。那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和功能是什么,不同的理念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应该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知识整理与复习中体验梳理成功的喜悦,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课程下复习课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课改实践中,基础教育的决策者、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们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复习课教学的功能,对复习课教学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提出了不少真知卓见。笔者综合众家之长和自己平时探索的一些经验,觉得有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可供借鉴: 朱国荣老师在他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实验教学研究中提出:整理和练习是复习课教学的两个主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和练习的顺序、主次的不同,提出三种不同的“理练结合式”的复习课型。一是“先理后练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由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回忆、再现所要复习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捕捉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利用文字、图表等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沟通,形成网络。在知识通过整理得以系统化、结构化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二是“边理边练型”。它是指知识的整理与练习交替进行。即体现知识的梳理过程,又使基础知识和能力得到训练,复习过程扎实紧凑,但需要注意理和练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还应该注意知识梳理汇总分与合的关系,及时沟通知识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以练带理型”。是指通过练习带动复习整理,在练习与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总结、提炼思考方法、解题规律等。这种课型要特别注意避免上成练习课,要把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作为教学主线贯通始终。这种教学模式突出理和练的有机结合,课堂容量大,教学针对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的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柏义伟老师在《把重新组合知道的权利还给学生》一文中指出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他总结出复习课的教学步骤是: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小组合作,看书整理—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总结梳理,构建网络—类化练习,拓展创新。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自主评价、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
过峰艳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 “自助餐”式复习课。她认为传统复习课总是由老师提供复习材料,学生围绕固定材料进行讨论和整理,往往老师认为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还是漏洞百出。为此,她提出可以首先让学生课前自备菜单。即课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一是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二是记录与此相关的问题和提问。这样既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体现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又为教师收集信息提供了机会。它是上好“自助餐”式复习课的前提。其次,消化菜肴。即课中,根据学生提供的道道菜肴(再学习的信息)进行逐步消化。主要通过交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一是归纳知识要点,老师根据汇报补充整理成板书.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二是组际间的质疑解疑,各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组内已经解决但易被忽视却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质疑、讨论、争论,激起学生智策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的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再次,细品佳肴。即课尾,让一些学有余力或学有兴趣的学生展示自己课后研究的发现。他们的讲解更易被其他学生接受,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更容易带动和感染其他学生。这种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符合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同节课上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两种教学模式:一是“实践活动”式。主要通过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游戏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梳理知识和应用知识,教师则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所使用的数学方法来判定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情况。此课型操作重点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活动中利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贯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学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就组织学生对本班教室墙壁粉刷涂料做预算方案,学生们通过自主咨询、了解市场行情,自主测量、自主设计、自主计算,不仅熟练掌握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二是“解决问题”式。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贯穿全课。它的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反思整理所用知识——综合实践应用。这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教学素材现实又生动,问题性强,学生学习的劲头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大的体现了数学的价值,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总之,笔者认为无论采用哪种复习课的教学模式,都要认真把握复习课的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在复习课中力求做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对错让学生判断、成功让学生体验!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内容摘要: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重新定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任务和功能,梳理、分析和总结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几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复习课 教学模式
一、对复习课教学现状的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课该如何体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适应新的要求?怎样上好复习课?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被调查的对象是我市部分数学骨干教师和学生,调查的方法以听课、问卷与访谈为主。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现在的复习课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单纯地疏通知识点,忽视方法能力的培养。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疏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成学生的东西。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和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而忽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上成了练习课。“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如有的教师将整节课的教学分成两个环节,先选择一些平时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习题作为例题,教师分析讲解,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安排独立作业,有的采用练习-讲评-再练习-再讲评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这样下来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查阅参考书和整理收集习题讲解难题很辛苦,学生则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的疲惫不堪,事倍功半。时间久了,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上“复习”课时,老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如查漏补缺是复习课教学的重要功能,但往往是教师在查,教师在补,查和补的内容仅仅限于知识和技能,很少照顾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想怎么学习,更不用说让学生自查自纠自补,就是有的教师有意识也只给了少之又少的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深思就被老师拉回原地。课堂上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4、忽视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不够。教师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概念理清了会说了,就万事大捷,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即很少举一反三,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
5、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记忆为复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形式,以大量的机械训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这样,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活动,脱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6、忽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复习课教学中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习题训练,统一的复习规划,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进行学习,导致优等生止步不前,中等生原地踏步,困难生则迎难而退的效果。
造成以上问题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复习课教学的任务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方式不当。那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和功能是什么,不同的理念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应该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知识整理与复习中体验梳理成功的喜悦,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课程下复习课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课改实践中,基础教育的决策者、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们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复习课教学的功能,对复习课教学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提出了不少真知卓见。笔者综合众家之长和自己平时探索的一些经验,觉得有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可供借鉴: 朱国荣老师在他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实验教学研究中提出:整理和练习是复习课教学的两个主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和练习的顺序、主次的不同,提出三种不同的“理练结合式”的复习课型。一是“先理后练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由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回忆、再现所要复习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捕捉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利用文字、图表等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沟通,形成网络。在知识通过整理得以系统化、结构化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二是“边理边练型”。它是指知识的整理与练习交替进行。即体现知识的梳理过程,又使基础知识和能力得到训练,复习过程扎实紧凑,但需要注意理和练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还应该注意知识梳理汇总分与合的关系,及时沟通知识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以练带理型”。是指通过练习带动复习整理,在练习与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总结、提炼思考方法、解题规律等。这种课型要特别注意避免上成练习课,要把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作为教学主线贯通始终。这种教学模式突出理和练的有机结合,课堂容量大,教学针对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的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
柏义伟老师在《把重新组合知道的权利还给学生》一文中指出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他总结出复习课的教学步骤是: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小组合作,看书整理—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总结梳理,构建网络—类化练习,拓展创新。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自主评价、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
过峰艳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 “自助餐”式复习课。她认为传统复习课总是由老师提供复习材料,学生围绕固定材料进行讨论和整理,往往老师认为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还是漏洞百出。为此,她提出可以首先让学生课前自备菜单。即课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一是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二是记录与此相关的问题和提问。这样既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体现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又为教师收集信息提供了机会。它是上好“自助餐”式复习课的前提。其次,消化菜肴。即课中,根据学生提供的道道菜肴(再学习的信息)进行逐步消化。主要通过交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一是归纳知识要点,老师根据汇报补充整理成板书.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二是组际间的质疑解疑,各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组内已经解决但易被忽视却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质疑、讨论、争论,激起学生智策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的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再次,细品佳肴。即课尾,让一些学有余力或学有兴趣的学生展示自己课后研究的发现。他们的讲解更易被其他学生接受,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更容易带动和感染其他学生。这种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符合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同节课上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两种教学模式:一是“实践活动”式。主要通过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游戏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梳理知识和应用知识,教师则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所使用的数学方法来判定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情况。此课型操作重点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活动中利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贯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学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就组织学生对本班教室墙壁粉刷涂料做预算方案,学生们通过自主咨询、了解市场行情,自主测量、自主设计、自主计算,不仅熟练掌握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二是“解决问题”式。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贯穿全课。它的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反思整理所用知识——综合实践应用。这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教学素材现实又生动,问题性强,学生学习的劲头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大的体现了数学的价值,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总之,笔者认为无论采用哪种复习课的教学模式,都要认真把握复习课的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在复习课中力求做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对错让学生判断、成功让学生体验!参考文献:
1、斯苗儿 《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柏义伟 《把重新组合知道的权利还给学生》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4
3、过峰艳 《小学数学复习课新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专业网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一定的阶段,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因此,我现在向大家推荐介绍“串点成网”式教学模式。“串点成网”式教学模式基本环节:创境导入,出示目标――合作交流,串点成网――巩固练习,深化网络――拓展知识,发展能力
一、创境导入,出示目标
根据复习的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将复习的数学知识融入问题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产生复习探究的迫切愿望,这时抓住时机提出复习要求,出示复习目标,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复习目标应做到全面、准确、具体。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学习。有了方向性,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二、合作交流,串点成网
1、自主回顾总结知识要点。要让学生结合课本,通过回忆再现,搜集与复习内容有关的知识,弄清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去搜查。在回忆和搜查时要及时做好记录,然后根据记录的知识要点、解题方法、定理、定义等,进行梳理,初步列出知识结构网络。
2、小组交流梳理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教师要充分估计和了解思维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整理知识网络的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保障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每位小组成员的汇报,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完善各自的知识结构网络,形成本小组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3、巩固练习,深化网络。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发言的内容有两种情况,对于知识点少的单元,可把一个单元的所有知识都汇报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在完全汇报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对于知识点多的单元,可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再分部整理。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教师要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点拨,特别是学生的整理还不能满足复习目标的要求时,教师应积极进行质疑、引导、补充,帮助学生建立起各类知识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形成较为清晰完整的知识系统。
三、巩固练习,深化网络
复习课的功能不但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更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形成熟练的技能与技巧,并能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网络。
练习设计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性练习,可采用填空、填表等形式进行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方法。第二层次是针对性练习,针对知识弱点,如易错易混内容的练习,可采取、选择、判断等形式;第三层综合性练,将所复习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力求凸显灵活性、整合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一定要形式多样化,不要一味枯燥的做题。让学生在竞赛,或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下进行,极大的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四、拓展知识,发展能力
知识延伸与扩展是指在引导学生课内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的延伸、拓宽要有度。凸显灵活性、整合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力求达到做一题懂一片的功效,使练习效果达到最大化。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也尝到了创造思维带来的乐趣。
当然,教学模式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所以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完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把平时分散的学习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沟通各部分知识内在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做到“串点成网”,这样因生而异,因课制宜才会让学生既发展智力,又提高了能力,使复习课真正做到高效。
第四篇: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也从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下面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结合新课程理念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建议。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等特点,他们虽然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是不能保持持久的听课能力。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演示、恰当的比喻、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持久的听课意识。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倾向,使数学教学不再专注于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积极思考的能力;通过公式、概念、法规的推导,获取知识的能力等。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不仅需要人具有相应的知识文化水平,还要具有团队团结合作精神和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增强数学素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充
分发挥自身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其中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在合作探索中得出更好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利用生活资源树立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养成,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资源来实施教学,构建合作互动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首先,教师应该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令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以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尽量处理好教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将生活中鲜活的题材融入探究活动中,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完美结合,促使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树立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次,根据生活实际搜集素材,组编合理的练习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学会将周围事物设计成相应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搜集到的生活素材组编成练习题,师生共同探讨。通过有效引导,有的学生会根据与重量单位有关的知识编成练习题,如:自己书包的重量是多少?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有的学生还会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编制题目,如:操场面积比教室面积大多少?课桌面积是板凳面积的多少倍?等等。
四、采取适当的、正确的评价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是情感发展的基本要求。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我、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教师要注意提醒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数学作业时,不仅要端正其学习态度,更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只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即便没有完成作业,也要给予肯定。
以上讲的是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认真思考,潜心钻研,开拓创新,不断总结,使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第五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结构模式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结构模式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心小学 胡庆福
一、《梳理-练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揭示课题,提出目标→概括梳理,形成系统→强化练习,形成技能→共同释疑,解决问题→课堂总结,扩展延伸。
二、《梳理-练习》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1、揭示课题,提出目标。明确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要达到的复习目标。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
2、概括梳理,形成系统。此环节是重点环节,是知识与技能的再现、提高过程,是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情感与态度的体验过程。让学生自主概括或小组合作概括梳理,把相关知识点连成线。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励学习热情,不断体验到自己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3、强化练习,形成技能。此环节是关键,分为巩固性练习(基础的),针对性练习(易错的),技巧性练习(有一定难度的,多种方法解的),形成性练习(能体现教学目标的)。以上练习题可选用学生作业和试卷中的易错题。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解题技能和技巧。
4、共同释疑,解决问题。可以根据上述练习中的内容提出质疑,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积极引疑。
5、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根据师生已概括梳理的知识再进行知识整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课外思考、探究,将知识拓展延伸,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解答应用题时,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复习中,只有注意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才能形成融会贯通的网络。
(此模式是我校于2006年---2010年研究的县级课题,已结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已有2篇按该结构设计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刊登在CN级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