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摘要: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为了应对应试教育,都特别注重对于学生基本英语知识以及应试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生情感发展、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应该积极地改变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理念,在有效的情趣教学法的带动之下,让这个原本充满生机与活力、趣味与情感的语言类学科,展现出新的魅力。主要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就情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 情趣教学 实施策略
要想构建高效的英语学习课堂,就一定要注重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展开英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积极情感。初中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有着较高的求知欲,同时他们思维敏捷,记忆力也是处于较好的阶段,这一时期正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但是同样的,初中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情绪是特别不稳定的,并且伴随英语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难度逐渐加大,与同学之间成绩差异日益明显,便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严重的会导致出现厌学情绪。正因为如此,教师运用情趣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进步。
一、增强师生情感交流,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英语教学中,若是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跟学生沟通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就可以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情感状况,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为情趣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良好的情感是师生之间坚固的桥梁,有效的沟通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工具。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引导、认真教学、个性尊重、用心鼓励以及充分的信任都能够作为学生认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只要能够做到让学生喜欢自己,就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也产生兴趣,那么这就能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感受到英语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各种差异,明白在不同的情境之中,汉语与英语语言运用的不同,以此来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比如说,当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被人称赞时,中国人都会特别谦虚的用汉语回答“您过奖了”“哪里哪里”等,而在英语中若你回答“where where”是要闹很大笑话的,通常都以“Thank you”以示谢意。
二、进行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习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习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常常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后,在课堂情境设置时多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旅行、游戏、音乐等,来进行情境教学,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英语应用以及表达的能力。比如说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哈利波特》等一些比较经典的外国影片,并且选择其中较为适合的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先让大家对于主人公的情感、语言等进行分析,再进行英语上的表达。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英语的真实结构,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设置情境上的对比,还可以激发学生英语上的思维。语言是人们进行情感上交流的有效工具,正因如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一定要依据教学的内容,仔细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然后再进行最为真实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在这种英语教学情境中,相互沟通与交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激发英语学习的思维。
三、寓教于乐,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初中英语学习在开始阶段相对比较简单,并且也很有趣味。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联系一些生活片段,并且将这些在生活中时常遇到的情境放到英语课堂中去。比如说在讲述“购物”的课程内容与句式结构时,教师可以把讲台作为商场里销售的柜台,把学生的学习用具,课本等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们自己扮演销售人员以及顾客,进行英语对话练习。例如:What can I do for you?/Yes,would you show me this„„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对话中,掌握应该记忆的知识,同时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端正英语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加快学生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形成。
四、用简单的英语进行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要想更好的排除母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干扰,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教学,将英语课堂英语化,从而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直接的与英语联系起来。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做一些英语小游戏,使学生站在英语这一学科的思维方式上进行思考和学习。同时,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用英语去跟别人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多用英语来跟别人进行对话。比如说,在进行颜色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四组,并且分给其不同的卡片,每组选择一个图片让学生对这张图片用英语进行描述,并且讲出与其他组的图片存在哪些不同之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颜色的英语单词的记忆,还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英语学习情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而情趣教学法的实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也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以及自己的审美情趣,从而更好地开展情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国栋.从情趣教学入手,走教学生活化之路――英语教学之我见[J].教育观察,2012,(01).[2]赵莹莹.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情”“趣”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1).[3]易莹.浅谈如何让情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作用[J].海外英语,2011,(05).[4]赵莹莹.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情”“趣”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1).[5]易莹.浅谈如何让情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作用[J].海外英语,2011,(05).[6]王柏勋.语文情趣教学的辩证思维[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6).
第二篇: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提出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有关.现代社会,教育权利进一步普及,快速扩大了教育工作的对象,大量非传统教育对象进入了各级各类学校,使一些传统的教育举措或者失效,或者不再那么灵验;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缓解了生存压力,也弱化了学习的社会功能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极其丰富多样,诱惑增多,向“苦读”传统提出了挑战;知识普及方式更加多样,文化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容易,减轻了学校教育传播知识文化的压力;信息网络技术和认识理论的发展,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可能的方法和工具。
二、社会发展的背景,对“有效”的要求并不相同,美国学者提出的“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有九项:
(1)鉴别相似性和相异性(2)总结和笔记(3)提倡努力和给予认可(4)家庭作业和练习
(5)非语言表征(6)合作学习(7)建立目标和提供反馈(8)产生假设和检验假设
(9)问题、线索和先行组织者
一般认为,影响我们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1)学校办学条件和经费保障不足;
(2)教师专业水平偏低(3)社会、家庭的教育诉求存在内在矛盾冲突;
(4)传统教育观念的复杂影响;(5)教育管理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在我国提倡有效教学,又与师生普遍负担过重有关:由于升学考试成绩压力过大,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自主学习机会与动力不足,而教师愈益不敢放松要求,过多采用频繁考试、反复操练的策略,由于多数学生疲于应付,成绩下滑,从而促使教师更增加了讲解与考试的密度,甚至陷入“越差越考,越考越差”的怪圈中,最终导致师生双方身心疲惫,信任度下降;调查研究表明,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与办学条件下,改进教师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展现个人聪明才智,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就是深化自己对于教学本质的认识,努力改进教学策略,促成更多学生在更大程度上的有效学习。
三、有效教学和实现学校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按照现代汉语的词义,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效果”,实际上,还可以指有效用,有效率;就有效教学而言,有效,主要是指达成目标的程度较高;
所谓有效教学,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对谁有效,对什么问题有效。按照现代教学理论,就是说教学应对促成学习者的学习有效;由于人们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有效教学的内涵也渐趋复杂,因而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还应坚持从学生学业发展的角度去衡量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渗透和促进功能,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现代学校文化最重要的要求是和谐、进取、宽松;
和谐的本质是“和而不同”。有不同的价值态度,又有相近似的共同追求,在求同存异中鼓励个性发展;进取的本质是努力做事,永不放弃。努力是人生之本,只有崇尚努力的群体,才会有和谐、宽松的文化;宽松的核心是包容错误,鼓励反思。在容错的环境中,让每个学习者快乐成长。
(三)尽力整合家庭与社会文化的多元影响,尽量避免或化解学校文化与家庭、社会文化的直接冲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的多元多样,他们与学校主流文化的矛盾碰撞,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要尽量为儿童、少年营造较少矛盾冲突的发展环境,也要引导儿童、少年在矛盾碰撞中学会正确地主动选择;虚心听取家长诉求,学会讨论和协商,不排除必要的妥协,从民主建设入手来整合多元文化影响,是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方法。要逐步把“家长学校”变为家长委员会,吸纳家长的正确主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让家长说服其他家长。
(四)从现代教学认识出发,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可能,要把研究具体的学生及其学习特点,做为准备教学、设计教案的起点: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了教师备课重点的调整。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要承认学生学习有一般规律,又要尊重个别例外,具体差异,努力尝试在大班额条件下异质异步、区别指导,最终实现差异发展的教学,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有效教学的工作目标:“共同的方向”,“不尽相同的目标”,“各具形态的追求方式”;“备学生”,即在备课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特别要了解他们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态度,他想不想学习,需要不需要学习,有没有相应的学习条件或准备,而最适合于他的学习方式或教学安排又是怎样的?要尽量为不同层次或特点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学习进度以及考核评价方法。统一考评主要适用于选拔性考试。
(五)在学习者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授课,让阅读学习成为多数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提升当代中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用阅读取代听讲,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讲解,答疑,组织讨论、实验、调查、探究……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学生发展目标;阅读学习能力,是现代人基础性的生存能力,也是影响个人一生发展的关键能力。这一能力,是每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家庭、社会、学校的多样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其中,学校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奠基和整合提升功能;培养阅读学习能力,指导阅读学习方法,是全体教师的共同任务。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本学科书籍的责任,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认识工具和认识方法;阅读学习,是解决当代中国大班额教学条件下,促成学生异步多样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一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二要深入了解学习情况并及时有区别的指导,三要有针对性的评价与考核。这三者,是推广阅读学习的关键;从教师有组织有指导的阅读学习,到学习者能够自行选择材料,自行确定学习进度和方式,并自行反馈调整的自主阅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从“需要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人从自发走向自为的发展过程,或者说是儿童的“成人”过程;要充分重视并认真探求阅读学习的规律。
(六)问题引导或探究性学习,是解决难点、深化认识的重要方法: 问题是引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问题应该问在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重要之处,要有一定深度或难度,要留出思考的时间,必要可以设置“脚手架”,提供有助于思考的线索方法或相似相异的材料等等;既要准备针对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又要准备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要让学生有选择问题的机会。切近学习者的需要和可能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好问题”也不能普适于所有学生;围绕问题设置问题链,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或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探究方式,进行探究,都是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其主要价值在突破难点,并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水平,改善其认识方法和态度。缺点是需要大量组织力量和消耗时间较多,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要辩证地看待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目标。发现问题需要方法,更需要科学精神,要从教师自身做起,进行科学精神或科学态度方法的传承;问题来自事实、认识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问题是由新认识、新现象与其既有认识的矛盾冲突产生的问题。接受(观察、阅读……)信息,多方面筛选分析新接受的信息,再进行联想比较和深入思考,乃至重新观察阅读等等,是发现问题的基本环节;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科学态度,是中小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
(七)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资源和活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及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资源丰富程度,对资源整合的力度,与教学质量高低成正比。要指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资源;以学生学习需要为中心,从有指导到淡化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从具体需求出发去筛选、加工各种教育资源,从而营造出“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习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的环境,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也是学习者实现发展的需要;知识丰富而且有导向的环境,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网络环境充满信息也存在大量冗余甚至有害信息,成长中的主体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从这个角度说,学校是引导学生走向网络世界的桥梁,学校教育不会被取代,关键是要培养能正确掌握鼠标的主体;要重视活的教育资源,重视教学活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与变化性。培植教育智慧,以欣赏的态度处理教学意外,促成不利事件向好的方向转化,是密切师生关系,促成有效教学的需要。
(八)依据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及时用多种方式给予相应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环节:一切人都需要真诚的鼓励和准确恰当的批评,儿童少年更为关注教师的态度;区别对待,要落实到作业考试要求及评价反馈的所有环节。强化纵向比较是鼓舞学生信心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全面深入了解认识学生,发现连主体自己都未充分自知的长处,是激励学习主体自主发展的良机;批评和惩戒也有不可或缺的教育价值。无标准的,随意的,或不正确的表扬,不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关键是表扬批评都应强化针对性,并出自可为对方确实感知的关心。
第三篇: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标题: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单位: 职称: 杨祖英 新丰县马头中学 中学英语一级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 要】有效教学要求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师应该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初中英语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应包括:有效的备课,有效利用和挖掘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共建和谐课堂,创设真实情境,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初中英语 有效教学 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1、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从更宽泛意义上使用“有效教学”,我们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称之为“有效教学”。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的特点有:明确的针对性。策略化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程序等教学诸因素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二、初中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效教学策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的达成与一定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高低,并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有效教学策略应用研究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是改变费时低效教学现状的需要。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教学设备不足、教师观念等原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既可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中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从教学过程来分,有效教学要关注:激活动机、明确学习者目的、唤起注意、科学学法指导、促进互动学习、及时反馈、构建知识等等策略。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
策略一:有效备课的策略。
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集思广益,集体备课,设计好整体教学思路,分析重难点。
1.备课要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要遵循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目标的确立应当是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的确立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2、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
(1)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感兴趣学生就能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而我们的有效教学也呼唤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果老师讲的头头是道而学生不听,那么这就是一堂无效或者是低效的课堂。因此,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2)备有效的提问设计。课堂教学提问环节,有时教师不假思索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要么把学生问得晕头转向,要么学生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的回答,体现不出提问的知识重难点,或者无法体现学生的思考的过程,即教师并不能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的提问先进行有效设计,应该是深思熟虑后的而提出。
(3)备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常强调启发式教学,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启发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目的启发,形象启发,比较启发等。在教学中怎样在学生一定有限的知识基础上,用大量典型的事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正是启发式的用武之地。
3、备有效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因此教师上课应尽可能多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显著的优点。一是使课堂信息量增大,便于学生接受多种知识。二是直观性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教师板书量减少,使教师能有时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集中精力提高讲解效率。四是使教学重点突出,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组合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内容。
4、备有效的评价方式
测评是有效教学的必备环节,既可以使我们及时掌握学情,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及时消化,巩固新课内容。便于学生自己突破,从理解迈向掌握,直至应用。教师应采用多种测评方式,当堂检测,课后作业,周周练,月月考等等。在设计测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作业和当堂所学内容不能脱节注意层次性和题量,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收效。二是精选作业内容为下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三是利用课堂学生对作业的评价,反思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信息,达到提升课堂的效率。四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的差异性,设置题目呈阶梯型,开放性。策略二:有效利用和挖掘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
代内容健康又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本人认为应按照实用性、趣味性、丰富性和易操作性原则合理使用资源。
(一)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是学生接触最广泛的、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课程资源。文本资源的利用是最广泛、最行之有效的,除教材、练习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报刊杂志。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找、阅读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个人的英语水平订阅合适的英语报刊杂志,如《英语沙龙》、《英语广场》等,做摘抄或剪报,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信息收集整理、英语口笔头表达、交流能力。引导学生收集身边的可利用的英语文本资源,例如:生活中随处可见,路牌、广告、服装等上面都有英语,这些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了许多单词和英语知识,而且能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影音资源
影音资源有逼真、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持续活跃,学生处于高效学习状态中。开发影音资源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1、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如中央台的“希望英语大赛”等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需要有选择的收看。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听力、扩大词汇量都有好处。
2、唱英语歌曲。英语歌曲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资源,它融英语语言学习与娱乐为一体。既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而且流行音乐是我们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及语言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学唱,学生既获得了乐趣,又掌握了很多词汇、句型和语言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锻炼了发音。
3、观看英语电影。利用英语原声电影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看英语原声电影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我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的电影。
策略三: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共建和谐课堂
初中学生的特点普遍是英语基础较差,学英语的兴趣不浓,甚至有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个性,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在学习九年级“Unit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with.” 这单元时,我选用了jazz,rock,classical music,dance music和pop music几种音乐,在美妙的音乐中学习词汇和定语从句句型: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with./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I like music that is quiet and gentle./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随后,又列举一些他们喜爱的歌星学习:I like singer who writes his own music./ I like singer who dances well./ I like singer who has beautiful looking.这样一来,引起了学生 的共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从而积极活跃参与后面的语言交际活动和语法归纳。
策略四:创设真实情境,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的效率.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它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说出来的。为达到用英语流利表达的目的,教师尽可能创设合理逼真的教学情境,创设真实情境是让学生开口说的关键。可以尝试用下列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利用课室现有的资源,依靠教学讲台,以语言、表情、动作、实物等创设最直接、最经济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要活泼、风趣、幽默,在讲台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热情,将学生带入自觉的学习境地。
(二)设置真实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只有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英语才是最有价值的,即“在用中学”。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过程中,做到有效地学,活学活用。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进行英语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德国艺术家拉辛说:“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我宁愿选择寻求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比起直接传授书本知识更为重要。例如:单词的记忆,如果学生不讲究方法一味死记硬背,既费时又容易出错,而且很容易遗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拼读规则去记忆、联想记忆、分类记忆等等方法。如,字母组合ee,[i:],按拼读规则拼写,不易遗忘,[i:]:的单词meet feet see need 等,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都会经久不忘。实践证明,方法不当往往事倍功半,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导致他们厌学甚至弃学。而好的方法则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了成就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越学越有劲,越学越好,形成良性循环。
有效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努力追求的课堂教学,总之,有效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应该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改100问》
第四篇:浅析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析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英语教学进入初中后,教学方法和对学生学习的能力的要求会较之小学上一个台阶。英语写作不仅对学生的单词量及句式语法上有较高的要求,还要求学生如何准确地将中文转化成英语,而不显得生硬牵强。当然,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需要初中教师探究出好的写作方法,安排一些合理的训练模式。
1.在读与写的结合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1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
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查词典,或是通过指导,锻炼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和主旨来猜测单词。教师也应让学生做好摘抄,并定期检查。适时地开展有关阅读技巧的课,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开展“英语话题交流”班会
教师在设立“英语阅读角”时,也要不定期地开展英语主题班会。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近期所阅读的书目,以及从中所得所感。也可以要求全班学生一起阅读同一本书,并在班级就书中的人物性格、主要情节、心得体会等等展开讨论。在学生积极思考发表意见的同时,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从侧面教会了学生如何构建文章框架。
2.灵活使用模板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会给学生一些英语作文模板,让学生背诵。但是如果模板使用不灵活反而会适得其反。
例如,关于作文开篇教师往往会给出”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people as to...Some people suggest that...”,表达观点会给出“In my opinions”,结尾会给出“In a word/All in all”,学生往往会如获至宝,认为有了这几个模板英语写作就会快速提高,实则不然。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模板。就如上面的例子,学生若只使用单一的例子,作文往往会随大流得不到高分,甚至是生搬硬套毫无特色。
例如,关于作文开篇可以改成“sth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y-to-day life.”结尾可以改成“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we may safe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教师也应要求学生多多使用短语是文章框架更合理。如“to sum up/in conclusion.../in brief/on account of this”等等。
最后,教师应让学生根据不同题型使用不同的模板。这就要求学生在积累模板时灵活,分类总结。英语写作有图表题、漫画题、比较类、话题型等等,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多积累不同类型的文章模板,这样在写作时才能依据题型选择模板。
3.训练学生的提纲拟定能力
通过对中文或是英文的文章观察,会发现好的文章都具有完整的框架结构。学生感到写作难,无话可写,大都是缺乏制定框架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是要灌输学生框架意识。
3.1快速通读文章找出关键句
在平时教授文章时,要不断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3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3个能概括全文的关键句。
3.2写作前要多问多想
在刚刚开始写作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不要急于动笔,而是多问多想。通过对作文题目的读想,提出几个问。如“what讲了什么,how怎么做,why 为什么这么做“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对作文中心主旨有大概了解,在无形中拟定了文章的框架。让学生通过思考有话可写。
例如,让学生以“Protect the environment”为题写作时,在学生动笔写作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整理框架。(1)what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什么?(2)how怎么做,保护环境需要有哪些措施。(3)why为什么这么做,保护环境对人类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对文章的大概有了一定框架意识,再加上自己的梳理,会合理地进行文本写作,从而提升文章的质量。
4.结语
英语写作不同于语法教学,是对学生单词量和句式语法以及英语表达能力的一个综合性考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关,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挑战。我们教师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督促学生在写作方面不断提高与进步。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初中英语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投身于初中英语的教学事业之中。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温中双语学校)
第五篇: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主讲:张冷景
2010年10月26
(一)“有效教学”三项指标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有效教学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由美国开始,又不断有人提出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并随之而形成了若干以“有效”为热点的讨论话题.诸如“有效学校”、“有效课堂”、“有效评价”等等。这种本质上是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讨论,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有关。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诉求,有效教学问题的再次提出,反映了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与机制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传统学校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正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
所谓的“有效教学”,由于“考试领导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还有较大的实际效应.对大多数中小学而言,在作业、练习过多,考试压力过大,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的条件下,中小学生多数是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的,对教师而言,最大的难题,是过多的重复性考试与练习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学习兴趣,是在确保学生取得较好学业成绩的同时,可否减少对他们的“时空占领”,可否让他们有机会、有余力去追求主动而多样的个人发展,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有效”,除了“有效果”之外,还包括“有效率”和“有效用”。对相当一批中小学校而言,目前重点也在“有效率”和“有效用”上。
“有效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每节课学生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是否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多能的变化上;学习效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也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上。“有效率”指学习、掌握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掌握特定的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有效用”是指当下的学习应该对后续的学习、终身的学习有用。
我们要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教学的效用和效率,要把追求效果、效用与效率统一起来,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在社会大环境依然严酷的条件下,从教育自身做起,从 1 探求新的有效教学策略做起,努力使基础教育从“越差越多练多考,越多练多考越差”的怪圈中摆脱出来,去争取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主动多样发展,实现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有效教学”三大理念
1、先学后导
瑞士著名教育活动家裴斯泰洛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力量,教育的意义在于解放儿童潜藏的才能,使其成为完善的人。美国罗杰斯的潜能说,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说等等,都是研究人的潜能理论学说。就学生而言,潜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未表现的潜在的学习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通过自身努力或老师指导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学习能力。学习潜能具有很强的潜在性,它如同沉积在地下的资源一般,需要探测、挖掘。这种潜在的资源一旦与外界条件发生作用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脑科学研究成果证实:人脑有140亿个神经元,容量为1000万亿信息单元。大脑的信息储存量大约相当于5亿册书的信息,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的50倍。而人脑智慧潜能开发不到10%,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其智慧潜能开发也不足30%。有的心理学家甚至指出,如果教育者能开发学生一半的潜能,那么学生就可轻易地学会40—50种语言,并顺利地修完10所大学的课程。为证明学习潜能的存在,我们可以进行学习潜能的调查,如调查初中物理、数学学习潜能,可以规定自读时间为30分钟,自读指定教材未廛授的内容,要求学生独立阅读,阅读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双基检测题,你可以发现达成度是非常惊人的!
学生学习潜能的价值在于规范学生先学行为、培养学生先学能力。先学,是一种依据原有知识、经验、能力等独立进行的学习行为,学习潜能的客观存在为学生先学提供了基本条件。学习是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知识,自己去分析与推理,自己去思考探索,自己去解决问题与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研究、探索,知识才能掌握得牢固,领会地深刻,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我国最早的教学论《学记》中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家们极力主张让学生采用自得的方法获取新知的。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 2 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记住教师所讲的和教科书上的内容,而且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并不是以老师讲授的形式现成地给予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掌握这些知识。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是一个“发明家”“思想家”。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具有能动性的学生,是部分通过他们自己自发的活动,部分通过我们为他们准备的材料,早期就学会自己去发现事物的学生。
中外学者的论述都充分表明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学生是学习主体,一切知识的获得和各种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艰巨的自我劳动。而这种自我劳动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找到主动发展自己的途径,而不是去记住教师或教材提供的现成知识,成为知识的“接受器”。为此我们主张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先学的习惯。
2、缘学而导
研究具体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结合课标与教材教学要求,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起点,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规定性要求。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促成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重新认识。同传统理论把教学过程更多地解释为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与传递过程不同。现代教学理论,更强调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是通过多种交往方式实现的,学习者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既然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那么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可能,必须让教学计划适应学生的需要。
从理论上说,要求教师关注每位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完全合理,但是,对于一位要同时面对四五十人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怎样既要承认同年段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条件和学习要求上有某些共同规律,又要尊重实际存在的种种差别,努力尝试这种大班额条件下异质异步、区别指导,让不同的学生实现有区别发展的教学,则确实是个难题,是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工作目标。因为,正是由于中小学生在其多年受教育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的差异,班 3 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才越来越趋于失效,教师适应学习者的难度也愈来愈大。在应试导向的课堂里,教师可以用强制性的考试目标,去要求一批学生不断重复地听讲和练习,并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长期处于“伪学习状态”(即学习内容没有必要性、挑战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产生真实的变化),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另一些人则又囿于认识水平或兴趣差异,也无法从教师统一组织的学习恬动中真正受益,因而也无法真正实现有效学习。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些经典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当代中小学校的教学实际中,正变得愈加难以把握而成为重要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教师在认识上有重大转变,要坚决地把备课的重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来,至少要坚决地在同等程度上重视备教材与备学生。并着重在不同的学生与教学内容要求的不同处理上做文章,要着重关注每个学习者至少是每类学习者的具体需求,了解他或他们的学习愿望、学习必要性和学习可能性以及他或他们各自需要何种学习方式,等等。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并能据此组织他们投入不同的学习活动,教学才能真正进入有效实施的起点。
关注学生的需求,就需要准确预测学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和基础。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起点不一样,不同的教学难度,其起点亦不一样。反之,不同的教学起点,也决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方式和难度。由此可见,教学起点的确定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我们如何准确把握学情,合理确定教学的起点呢?我们认为十分重要而又十分简易的办法就是指导学生先学,即指导学生自读----自练----自评的先学过程。通过先学,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学习新知所作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了解学生先学结果与新课目标间的距,从而确定课堂教学从何处入手,从何处起步。可以想象,未经先学而确定的教学起点必定不可能与学生实际完全吻合,至少说不可能与绝大多数学生相吻合,这将会造成课堂教学中 4 教与学分离的现象。而指导学生先学,迅速了解学生先学情况后确定的教学起点,其真实可靠性非常强,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教的起点与学的基础和谐一致,教与学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此外,依据学生先学而决定的教学起点,必然打破以零为起点的课堂教学陈规,有效克服少慢差费现象,课堂教学质量必定会得到较大提高。
课堂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的主攻方向和师生努力的主要目标。教学重点是客观存在的,课标、教材对此教作了清楚的提示和明确的表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或已经部分掌握,有些本应作为教学重点的内容却无需在课堂教学中投放较多的精力。这一情况的出现是不是说课标、教材对教学重点内容的确定不准呢?显然不是,这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因为有些学生自学能力较强,某些重点内容他们自己努力也能熟练掌握。因此,新课的重点内容对于这类学生将不再是课堂学习的重要部分。教学重点的确定固然要参考课标、教材,要以教学内容为客观依据,但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别应在课前指导学生先学,根据学生自读、自练、自评的信息反馈,了解班级学生新知掌握和新知需求的真实情况,从而灵活机动准确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真正把课堂教学的气力花在“刀刃”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价值。
课堂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是既相近又有一定区别的两个概念。衡量教学难点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标准是学生,学生容易掌握的新课内容显然不是教学难点,新课中学生必须掌握而又难以掌握的内容必定是教学的难点。
课堂教学的难点通常在学生学习的疑点处,学生遇到的问题愈大,则相应的教学难度就愈大。教师如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呢?其基本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在自读、自练、自评的具体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困惑,在自己的尝试探究中暴露学习的困难与问题。根据学生先学中提出的问题,老师进行系统梳理,从群体学生的典型问题和少数学生的个别问题两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客观确定教学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设计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手段。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确定教学难点必须以学生先学为先决条件。
3、导为促学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矛盾统一体,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受教育者,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最大程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优化课堂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都集中反映和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追求课堂目标的优化,用优化的目标指导、控制、调节和评价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策略。
①目标素质化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是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确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构建素质化的目标体系,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所谓教学目标素质化,就是根据素质教育的总要求,确立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教学观,制定具体、合理的学科教学素质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就是符合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学习内容)。我们要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全面发展,不偏废。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归根到底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素质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是决定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元素质”。知识与技能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要防止目标编制过程中重智力素质发展,轻品质、习惯等非智力素质发展的倾向;防止重视认知目标的确立,而忽视方法、能力等目标的确立,类似这样以偏概全,就易避难而确定的课堂学习素质教育目标必定是残缺不全的,其结果将会导致学生素质发展的不完整、不平衡。
二是突出重点,不平均。在强调编制课堂学习素质教育目标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突出课堂重点目标。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平均发展。突出重点也并不意味着忽视整体。只 6 有以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才能有所侧重,反之,只有突出重点也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依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定重点素质教育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全面分析学生间的差异,针对学生群体状况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使之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要。
三是有机渗透,不牵强。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素质教育目标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学活动为媒介的。学习素质教育目标要素的实施和达成过程是不露痕迹的、“润物细无声”的教化过程。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转化的统一整体,要在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宽厚扎实的知识底蕴是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形成主动积极态度的基础。强调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决不能以轻视认知目标或淡化“双基”教学为代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并不是对每一节课都牵强附会地加上一个环节,要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当成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自觉教学行为,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领悟,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的。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均衡地凸显,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去整合、去有机渗透,情感目标只有与认知目标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②目标全程化
依据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观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可以控制的信息系统。即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一定的认知行为方式,按照一定的认知程序,获取特定知识信息的可控制的信息传输系统。无论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其要素结构,还是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其时空结构,教学目标的核心作用都将影响和渗透教学全过程的每一结构组成部分及每一运行环节上。
一方面,教师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效果检测和辅导等方面,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也就是说老师必须树立目标意识,从教案的设计和准备,到课堂的具体实施和检测,每一教学行为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制约。另一方面,学生必须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按照课堂目标要求主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和自我诊断评价。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培养自我确立学习目标,依据学习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依照预先确定的目标检查学习效果的自主学习能力,7 从而学会学习。教学目标全程化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和准绳,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制约、规范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全过程中的定向、反馈、调节和补偿的管理功能。
备课----目标明确 上课----目标调控 批改----目标巩固 考查----目标检测 辅导----目标补偿 ③目标练习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从心理到行为的有序变化,这种变化是在操作中产生的,是一种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堂训练后所产生的学习结果,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现代课堂教学摒弃了以往重讲轻练的弊端,更强调教学目标指导下的课堂练习,更强调通过训练达成教学目标,这就使得课堂训练目标化,教学目标练习化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再从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制上看,它要求教师深入钻研课标、教材,逐层分解,制定出具体的课时目标。这种课时目标不是空洞的教学要求,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课堂练习作为达成的载体和检测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入钻研教材,合理编制练习的过程。每一个单项目标就是一个训练环节,一个完整的课堂目标体系就是一个训练的整体。
教学目标练习化就是将课堂教学目标化解成各级组织系统的训练题,通过课堂教学中一系列的习题训练,带领学生不断逼近和达成学习目标。
(2)强化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是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训练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强化课堂训练就是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和素 8 质。所谓“强化”,即加强,有人认为强化训练就是反复练习,这是对强化课堂训练的曲解。诚然,训练总少不了必要的重复,但强化课堂训练与那种无休止的加重学生过重负担的“题海战术”是有本质区别的。强化课堂训练则追求课内训练的精当、高效,尽可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时效,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加大学生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训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目标明确
课堂训练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只有针对目标而进行的课堂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并收到切实的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透彻地把握课标、教材,并根据学情确立适宜的训练目标,设计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课堂训练,对学生实施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等方面的训练。
②因人而异
强化课堂训练还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和层次,采取恰当的课堂训练措施。
③循序渐进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依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发展顺序等现实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心理学的目标设置激励理论也告诉我们:通过强化训练所要达到的较高的目标必须划分成若干阶段性目标,也就是“多台阶、小步子”,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品尝达到达到训练目标后的成功喜悦,激励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④突出主体
课堂训练体现教与学的联系,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结合,体现着主导与主体的统一。课堂教学中的训练目标的确定,内容、程序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课堂训练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应用的保证。
(3)建构知能网络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毫无疑问主要是学科文化知识的“认知学习”;而“认知学习”的实质和核心,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或“建构”和“重构”。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背景性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识是建构新知识的“支架”、系存新知识的“锚桩”。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相关旧知识与教材新知识的相联结,以旧知识为基础,通过新旧知识间对照分析等思维运作,建立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新知识的“客观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新知识被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江苏宜兴实验中学遵循知识建构的原理基础上,提出“结构教学法”。他们认为最有用最具价值的知识就是“两类结构”,即“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概括化、结构化的方法程序”,分别简称“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
“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揭示了学科基本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掌握知识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运用概括化知识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运用整体、联系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认知结构。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段景物描写,仅让学生背诵这一段并未解决实际问题,还需帮助他们归纳出景物描写的方法,如“抓住事物的特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如果只停留在琐碎的分析,就不会形成景物描写的知识结构。
“方法程序结构”是指结构化了的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课堂教学应将其概括化、结构化,学生习得了这种方法程序,就能有效地解决同一类问题。如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程序结构为“查----读----品----悟”。查,扫除文字障碍,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切入文本提供基本保障和背景知识;读,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尽量能用准确概括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和主旨;品,重点探究最有语文核心价值的文本表达,揣摩、研究文本某一方面的具体特色,透过文本探寻这种特色背后的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最有迁移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悟,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升华情感,感悟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程序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阅读问题的思维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学生在读文章时,就有了思维的基本导向,不会出现较大偏差。
10(三)“有效教学”三课型
1、三个阶段:先学----导学----复学
2、三个课型:自学课----导学课----反馈课
(1)自学课:明确目标----学案导学----自主训练----自我评价----学情分析
①明确目标是指学生利用学案自学前要明确自学教材的范围,明确自学的目标及重点内容。②学案导学是学生根据教师认真编写的导学提纲,在课前自主预习。自学学案由自学目标、自学重点、自学指导、自学过程、学效测试等部分组成。
③自主训练是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相应目标测试题。
④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要核对导学目标知道自己哪些完成了,还存在哪些问题。
⑤学情分析是教师根据学科组长汇总的学生疑难问题进行学生先学情况汇总,并作为课堂导学的依据。
(2)导学课:先学交流----明确目标----导学达标----建构知网----当堂训练 ①先学交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先导,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所学所获,并就自学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②明确目标是根据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交流讨论尚未能解决的问题确定为本节课学习学习目标。
③导学达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小台阶、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勤反馈的学习策略,使学习效果显著。
④建构知网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建构本节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⑤当堂训练是学生在组内或班级进行学习检测,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知识,从而达到深化知识。
(3)反馈课:确定复习目标----建构知能网络----单元目标测试----单元质量分析----单元目标补救
①确定复习目标是教师根据单元目标学习情况,确定每个单元复习目标。
②建构知能网络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此知识点与彼知识点,此能力点与彼能力点,知识点与能力点之间纵横交叉的密切联系,像“结蛛网”进行扩散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③教师根据单元目标编制双向细目表,编制单元目标测试题,并组织学生进行测试。④教师即时批改学生测试试卷,认真进行单元质量分析。⑤根据单元质量分析进行单元目标及时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