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时间:2019-05-15 14:5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三江县民族实验学校------王丽娟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推进的有力措施,是实践新课程的有益补充。有效教学应体现在语文教学活动的每个层面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自主合作,创新思维,大胆实践的语文学习活动。下面我谈谈对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做法。

1、做一个爱读书、会思考、情感丰富的教师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具有一颗对美的事物敏感的心,有一个充满诗性的灵魂。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说“语文课要让学生、教师、作者三颗心一起跳动”。所以当孩子课上有点滴进步时,我们要送上热烈的掌声;当和孩子一起活动时,和他们一样发出激情的呼喊„„当说到苏武牧羊、岳飞抗金会拍案而起、热血沸腾;当学到卧薪尝胆、囊萤映雪会肃然起敬、庄严恭谨。平时参加集体培训,多读书,通过读书,通过思考,通过实践,让自己的心灵世界变得丰富饱满,健康向上,这样进行精神的传递、文明的传承,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

2.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游戏纳入课堂,多用鼓励的语言,慎用批评性的语言;教师对学生多些激情,让

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化自身角色,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不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解决,尊重学生的想法,容纳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

3.灵活处理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我在教《赠汪伦》一课时,搜集了以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抓住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在教学《黄鹤楼送别》第二部分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时就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理解“对话叙情”。在两个人的对话中挖掘隐性资源,表达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其次是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例如我在教学《水乡歌》一课时,就充分利用学生见过的木船、货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千只船,万只驳”的“驳”的意思。没有局限于课本,而向课外沿伸,为学生设计了实践的平台,要求学生仿造课文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学生以读引说,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与本诗情感得到了共鸣。

再者是网络资源。网络把世界缩小了,在课堂上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我在教《海底世界》时,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矿产的图片、课件中精选了一部分,使得从没见识过大海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甚至对见过大海的学生也激发了新鲜之感。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有明确目的,应考虑如何把教学意图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形象化地表达出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能忘记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以外的手段的运用都只能是辅助手段,是为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服务的。过分追求异彩纷呈的视觉、听觉刺激而忽视了

文本的诵读、语言的表达及其内心的感悟,那是不恰当的,都不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手段。

4.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发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二篇: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 刘 洁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任务,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语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能够充分激活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需要。英语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语言交际综合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还能够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英语有所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

一、创设和谐教学环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告诉我们,注重外在的环境氛围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轻松环境的激活来辅助理解记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英语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设和谐教学环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尽情地朗读和对话;(2)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和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模仿和练习;(3)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大胆表达言说,以激活他们的学习激情;(4)营造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

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6A Unit 1 Public signs 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试着采用了创设和谐教学环境的方法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方法主要有:(1)布置学生根据自身所见的公共场所标识图,利用纸板制作告示牌图;(2)教师根据学生所制作的告示牌来进行集中展示,像:Do not touch; Keep off the grass ; No eating or drinking 等;(3)教师鼓励学生运用: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 It means you shouldn't „(4)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进行同桌对话练习或者小组合作对话,以此来帮助他们熟悉文本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学习感官,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运用技能。

二、注重对话表演,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很强的语言,其本质就在于运用交际对话来充分展示语言的交际功能。现行的新课程教材在编排上,就是从英语的交际性本质功能出发,通过“Listen,read and say”等交际运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利用语言对话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体现语言的交流性和表达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知晓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进行有效地解决。

笔者以为,利用实践对话表演,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勒戒对话大意,为他们的语言表达奠定基础;(2)鼓励学生利用同桌互练和小组合作表演等方式对所学习对话进行灵活运用;(3)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对文本内容进行表达;(4)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对话练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的6A Unit 2 Bens birthday 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笔者通过利用小组互相对话练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朗读和理解文章内容。这些方法主要是:(1)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勒戒对话内容,并能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表达;(2)鼓励学生利用同桌互相扮演Ben 和 Jim 角色来进行朗读对话,教师深入其中进行指导;(3)建议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自己在生日聚会时,家人会怎么样,像唱《Happy birthday to you》、吹生日蜡烛等活动;(4)教师播放“Happy birthday to you”音乐,鼓励学生进行互相对话表演;(5)要求学生利用下列语句进行互问互答: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What would you like as birthday present ? I'd like „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喜欢的,也是教师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

三、运用过程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认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激励性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动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潜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以为,在进行形成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尊重学生学习成果,让他们有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自信心;(2)利用赞赏性话语和眼神,帮助学生进行精益求精;(3)运用肯定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克服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坚强学习意志和品质。

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的“ask and answer”教学中,笔者就针对学生在练习中不同表现而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像:You are a clever boy / girl,Good,Thank you 等。这些话语,一方面,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体现了互相尊重和信任,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总之,新课程英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要求我们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示范作用,通过创设和谐环境,运用实践对话表演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还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刘 洁亭湖区建军路小学教育集团北闸校区)

第三篇: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具体体现在: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

2.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反思性备课策略。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和认识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把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2.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这八项智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与学生多元智能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致力于这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另外,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

三、教学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只有改变少慢、费、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创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1.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有效知识量。教学中有效的知识指对学生实际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识。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的效果也为零。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是内容不科学,数量太少或时间不够,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由知识为本的教学向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转化。

2.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加强知识结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学的结构性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材,不仅要考虑新知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只有科学组织材料,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即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生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精神。实施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法具体体现在:

1.体验教学法。即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教师预设的具有足够知识性、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2.潜科学教学法。即指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科学胚胎”的科学。潜科学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让他们目睹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3.发展问题教学法。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第一章有效课堂教学深层解读

章节导入

老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

看海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路上讲台的第一天起,这句话就时时被提起,几乎每一本与教学有关的书上都能找到这句话。九九年毕业的我,或者领悟能力太差,或者教学技巧不足,直到最近两三年才真正领悟到这句话的魅力。

从学生到教师,一路走来,我绝对是个勤奋、负责的人。所教的学科、所带的班整体来讲还算不错。可是我知道,那是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时间的结晶。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无怨无悔地付出着。可我自己心里知道,自己的付出与学生的表现并不成正比,问题出在哪里呢?

认真审视自己,我发现,自己完全把自己当作了保姆,高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小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而我,却一直做着越姐代危的“傻事”!

其他暂且不论,就拿课堂教学来说吧。

我想,许多年轻的老师一定和我代样犯过同样的错误:生怕学生掌握不了重点,生怕文章学生不理解,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一遍又一遍。累得嗓子都哑了,还是执迷不悟!事实上,你所讲的仅仅是你所理解的,孩子们未必理解。你所强调的,仅仅是你看重的,未必能被孩子们接受。于是,你会发现,尽管一

个知识点你强调了好多遍,可考试时,孩子们仍然会出错。因为,你没有把叼门放在眼里!

为了图省事,以前课堂上我总爱叫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回答问题。结果,他们的确掌握得不错,可班上大多数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呢!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落落大方地站起,然后精彩地对你的问题做出回答。但是,这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他知道了,这节课他才是主人公,他应该有能力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的课堂上,我只是做一个引导者,具体的读书、思考、见解的提出,都教给了孩子们。绝大多数孩子都积极参与到语文课的学习中了.相信他们也感受到了美妙文字的吸引力。经过一番“改革”,语文课堂上孩子们参与意识强了。对于别开生面、掌声不断的语文课,班里绝大多数孩子都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时我而言,语文课也上得轻松了。真可谓“一举多得”。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西方教育文献之中,并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近年来,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了阐述,颇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非常有必要进行一下梳理,整合、集其大成,以飨各类老师的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是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是艺术,也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

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简而言之,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付出再多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①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②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人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X100%;③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在某种意义上,有效教学与教学最优化可以划等号。教学最优化的控制项目一般包括教育的时间量(t)、教学的信息量(U)、学习的负担量(C)、教学的成本(S)、学习的成绩(w)o如以E表示教学最优化程序,则有:E=f(w, s, c, u, t)。它表明最优化教学应是这五个量的函数,应以时间最短、教学信息量最多、负担最轻、成本最低、成绩最高来达到教学最优。

美国耶鲁大学的门口两侧各有一组浮雕,描绘的是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情景,一组是台上老师侃侃而谈,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另一组正好相反,老师酣然人梦,而学生却在台下争辩得不可开交。应当说两种课堂教学都不是我们期望的理想状态,但如果非要从中比个高低,哪个更接近有效教学标准呢?通过以上对有效教学的阐释,结果不言自明。

究其本质,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的意向。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的教学实施方式?”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专栏1:有效教学的特征

1.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3.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4.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

5.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

6.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肖)II《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12条基本原理

有效课堂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科学属性的特质决定了它有可供遵循的原理。这些原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被人深人领会,也只有付诸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下述12条有效课堂教学原理,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包括教材的组织与结构、激发学习动机、表彰与强化良t行为、教的技巧等。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特别强调学习的迁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所学与所用能结合起来。

1.当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所学内容的框架脉络,且组织、结构完善,则学习进程必定加快,印象更加深刻。标题醒目、条理清晰、上下连贯、及时小结或提问都有将有

助于学得好而记得牢。2.预知是学好的先决条件。所提供的教材和学习内容必须

以学习者自身特征为起点。教师应预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与现有程度,在教学中做到知已知彼,有的放矢。

3.必须激发学习动机。所组织的学习活动应考虑学生的意愿、需要、兴趣和激情。

教师应熟悉并关注学生的要求和所想。有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必佳。在教师一方,应表现充分的热情。

4.学生通过参与设定目标和策划学习活动,可激发学习动机。

备课本是教师份内的工作,但如能有选择地吸收学生参与,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尽量多地吸收学生的意见,重述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发言或演示。

5.成功(成就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

教材难度分层次掌握,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时刻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致于因为学不会而丧失信心。对学生的进步充分肯定。

6.当学生承担的任务具有系列的挑战性,即成功看来不是唾手而得时,可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任务尽可能安排成台阶型,让学生分步去征服。目标设置不要太低,如果可一缴而成,毫无挑战,则学生兴致索然。

7.当学生熟知自己的学习进程,则其行为表现将比应知而未知者为优。

及时给学生反馈,让其对自己有正确评价。这样学生可从容做出自己学习的安排,不致掉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导或补课。

8.学生行为得到表彰(奖励),意味着更值得去学习。

这是教育心理学中正强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运用。被表彰意味着被肯定,那么所学的东西就有价值,就值得记牢和应用。

9.行为的奖励(表彰)尽可能及时效果才最好,而且让学生明白无误。

及时表彰意味着及时强化,这样才能在好行为与好结果之间建立明确的神经联系,才能让学生感受深刻。奖励和表彰应做得准确、恰到好处。

10.指导下的学习比自发学习更有效。

有效教学以学生学了多少为衡量标准,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放弃教的责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明白学生是否学会所教的,是否达到目标期望值;教师应熟练地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及时评估学习的效果。提倡现场教学,以目标为导向。

11.应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而非处于“被教”地位,学习才达高效。教学中多提出问题可促进学生学习探究行为。

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活动才能改变行为。如果学生处于不明不白或似懂非懂境地,所获一定有限。所以教学目标的立足点应该是“学到什么”而非“教了什么”。教与学双方都应是主动的。

12.学生在实践中学得好。

实践往往被认为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其实远远不止于此。实践对知识的领悟、对知识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做中学”实有至理在焉,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实现的一种策略。

三、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

现在,我们通常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来替代“好教师”“好教学”。在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时,要考虑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重视课堂里的师生“互动关系”,并把“师生互动”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来考察。而教师行为的有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

(一)五种关键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在进行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中我们发现,这五种教师行为与希望学生达到的理想目标密切相关,它们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至关重要。这五种关键行为是:

1.清晰授课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要点明确;(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3)口步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的不良习惯。

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其讲话的方式削弱了内容显现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就有更多时间用于有效教学。

2.多样化教学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在课堂上能够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多样化的提问,“提问”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事实问题或过程问题,聚集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一是表现在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方面。研究表明,教室里的物品摆放、环境设置、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强教学的多样性。

3.任务导向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习内容。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教师必须予以回答的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有:(1)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时间?(2)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3)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所有教师都要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但如果教师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而不是把时间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过程准备上,那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接下来课堂上“师生互动”集中于思维核心的教学内容,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就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人学习过程

学生实际投人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与教师教授某个内容的时间不同。它是指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有时尽管教师可能在任务导向下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翔实的内容,但学生注意力分散,可能并没有真正投人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素材。

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学生们跑下座位、谈话、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的时候,很显然就没有投人学习。学生们的不投人方式还可能更加隐蔽,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教学活动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时候有可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纠正这种隐性类型的不投入非常困难,它需要改变任务本身的结构以及对学习者的认知要求。这就要求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引发学生投人学习活动。

5.确保学生成功率

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已经成为任务导向和学生投人率相关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有如下三种难度

水平:(1)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误。(2)中等成功率:学生部分理解任务,会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3)低成功率:学生基本上不理解任务。

研究表明:教师的任务导向(教学时间)和学生投人率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中高等水平成功率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成就,这是因为教师讲到了较多的处于学生当前理解水平的内容。而且,产生较低错误率(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调查研究显示,普通学生把大约一半以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高成功率的任务上,研究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高成功率的任务上所花的时间超出平均水平,结果他们的成就更高,记忆力更好,对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调查结果暗示人们:学生应该把60%-70%的时间花在那些他们能够胜任的任务上,对所教材料他们几乎能完全理解,只是偶尔犯错。中高水平的成功率将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课时教学内容,同时还促成了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的动机,因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一些高阶思考,比如批判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等。在策略方面,这种高成功率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很多教师这个学习阶段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而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目标特别关键。有效教师的一个关键行为就是: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

以上所述是促成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的五个关键行为,也是效能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行为,只有具备了这五种关键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

(二)五种辅助行为

为了描绘出有效性教学的图景,需要另外五个有效性教学的普通特征,称为催化性行为或者辅助性附加行为。尽管人们已就辅助行为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但是一方面辅助行为并不像前述的关键行为那样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如何运用这些行为尚处于探索之中,它们不像关键行为那样与学生的成就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者们认为辅助行为应该在关键行为有效 的背景下采用,把它作为催化剂,而不是代替关键行为,包括利用学生的观念和参与、组织、提问、探询和教师的影响。

1.利用学生的观念和参与

这种行为是指教师通过认可、调整、应用、对比和总结学生的反应,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鼓励学生参与。这些行为的使用可以辅助促进五种关键行为,具体内容如下:

认可:通过重复学生所表达的名词和逻辑联系来利用他们的观念—提高教学清晰度。

调整:通过改述或用自己或者其他学生的话来定义学生的观念—产生教学多样性。

应用:利用学生的观念来教授推论或者导出问题逻辑分析中的下一步骤—增加成功率。

对比:将一个学生的观念与其早先表达的观念进行比较,理出其间的关系—鼓励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总结:将个别学生或一组学生所说的作为摘要重述,或着作为对已教概念的回顾—加强任务定向。

最后,对学生观念的利用已经扩大于归因、问题解决和独立思考。通过教师引导性的对话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观念、体会和思维模式来重构所学的知识。教师引导性的对话并不仅仅是要求学习者对课本知识作出反应,而是要通过精加工、联想以及用学习者自己特有的思维来评价它,从而使它的意义内化为自己的。在这种行为中,鼓励学习者加工,鼓励学习者交流学习的过程,这样就会形成自己对内容的定义和理解。虽然利用学生的观念与学生的成就之间并没有很大的相关

性,但是可以观察到的是,它对学生投人学习过程有很大的促进 作用,因而,它成为一种常用的达到关键行为的催化剂。让我们 来看看一个简单的利用学生的观念促进其投人的教学对话。

教师:小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等式是什么? il、明:c2 =a2 +62。

通常在这个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很好!”然后就继续问

下一个问题。但是,这位教师继续说。

教师:我们来把它写在黑板上。这是一个三角形,现在让我们来按照小明说的做。他说高的平方(我们称为a),加上底的平方(我们称之为b),应该等于抖边的平方(我们称之为c)o 小刚,你愿意上来用小明刚才给我们的公式,向大家说明你是怎

么得到c的长度的吗?

小刚:好的。如果a等于3, b等于4,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把它们的平方相加,然后得出平方根,这就是ca 教师:我们把3平方,把4平方,再把它们相加,算出平方

根,结果等于,_5,这就是料边的长度。

在这个对话中运用了哪种利用学生观念的方法呢?第一,通

过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应用了小明的回答,将它带

人了下一步骤—推导证明。第二,通过口头重复小明所说的,教师向全班认可了小明参与的价值。第三,通过让其他同学证明

小明回答的正确性,对概念进行了总结。所有这些的完成都来自

于小明的一个简单的回答“c2 =a2 +b2"o 虽然利用学生的观念看似简单,其实也需要技巧和精心计

划。教师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以便能抓住将学生的观念结合于课

堂教学的机会。研究表明,利用学生的观念和参与(特别是在自

然的课堂对话中出现的)比之简单地用“很好”来表扬学生,对

学生的投人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一。那些用来认可和表扬学生的标准语句(如“正确”“好的”“对的”)已经被使用得过多了,以致于不能表达教师所期望的对学生的奖励,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作用甚微。

2.组织

教师为安排后继行为或总结先前行为所做的评论称为组织。组织在教学行动发生之前和之后都很重要。使用先前活动或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保持。使用对教学活动或问题的总结,可以强化学习内容,使之与其他内容发生适当的联系。这两种组织方法都与学生的成就相关,是达成关键行为的有效的催化剂。

前、后两种组织如下: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政治和经济环境是导致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下面我们将开始具体研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国际或世界危机发生之前的政治和经济因素。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动荡时期所共有的东西。

教师(上课结尾):我们发现经济困难和政治一动荡,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国把在经济发展和领土安全中的利益看得比战争所耗费的人口和资源还要重要 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如战争)。你们能想到最近这些因素在国家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吗?

上例呈现了一些可用于组织的方法。一种是指出内容所要发生的变化。清楚地指示提醒学生即将要发生变化,没有这种指示,学生就可能把新内容与旧内容搞混,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上例的“我们已经了解到政治和经济环境是导致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下面我们将开始具体研究„„”,帮助学生做好调整,提供了一个使新内容更具意义的背景。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后继活动的先行组织者。

另一种组织的类型是运用强调。上例中,.教师使用了“特别是要重点研究„„”,他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的结论中所包含的知识和理解。此类“这是重要的”“以后我们还会回到这一点上来”“记住这一点”的语句,我们称之为口头标记(verbal makers)o它们往往是强调最重要的内容。

除了口头标记和先行组织者,效能型教师可以将课堂组织成一个活动结构(activity structure)。活动结构是一系列具有不同认知复杂程度的相关任务,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学习者控制的。活动结构可以以多种方式来建立,如合作的、竞争的、独立的,以对学习者提出不同要求,使上课具有节奏和推动力。对效能型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让学生投人学习过程,使他们从对事实的简单回忆发展到形成需要推理、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行为的更高的反应水平。在上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超越课本内容去思索战争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这使得教师最后的提问更具意义(“你们能想到最近这些因素在国家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吗?”),教师期望学生超出所讨论的概念,上升到普遍性的高度。

3.提问

提问是另一个重要的帮助行为。对教师提问的研究是教学领域的永恒主题之一。有效性教学理论研究者把提问分为两类:内容性提问与程序性提问,这两类提问各有其作用。

内容性提问。内容性提问指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接运用所教的内容作出回答。此类提问的目的是看学生是否能回忆和理解具体的材料,正确答案教师是事先知道的。研究者们对内容性提问作出了多种描述,如,它是直接的,即提问不需解释或选择;低要求的,即提问只需要回忆准备好的事实,不需要归纳和参考资料;收敛的,即不同的资料来源得到同一个答案;封闭的,即提问不需要普遍联系或旁征博引;事实的,即提问只需要回忆已被充分接受的具体知识。此类问题如:列举月球大气中的化学成分、计算机CPU的功能、48除以6,再减5是多少?

程序性提问。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内容性的,问题被提出来是有不同的目的的,是为了促成不同的认知过程。问题解决、指导、激发(如好奇)、鼓励(如创造性)、分析、综合、判断都是教学实践的目的,这些都应该在提问策略中反映出来。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内容就并非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同样,研究者们也对程序性提问作出了多种描述,如,它是间接的,即提问有各种可能的解释和选择意义;高要求的,即提问需要比简单的事实回忆复杂得多的认知过程;发散的,即不同的资料来源可以得到不同的最终答案;开放的,即不期望出现单一答案,甚至是不可能有单一答案;观念的,即提问需要概括、总结和参考资料。这类问题如:根据我们现在对月球大气的了解,要在月球上存活一年需要什么装备?分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对家庭经济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除与减的相似功能,并对它们作出比较。

教师的程序性提问并不像内容性提问那样与学生成就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启动较困难,见效也是长期的。但是,这种高要求的提问常常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策略。因为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和决策,这些认知过程是成人生活中最需要的。

4.探询

探询指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详细阐述自己的或其他同学的答案。教师可以采用普遍性的问题,也可以用引导性的问题,或者用其他一些可以转化、提升学生回答的指导语,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因此,探询常常用于将

讨论提升到更高的思维水平,特别是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概括和问题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事实性提问开始教学,然后通过引发学生的清晰回答、索求新信息,或转变回答,将之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使概念化、精练化,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能使“引发一索求一转变(如果有必要)”循环切实施行,学生就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下例就是一个典型的“引发一索求一转化”循环过程:

教师:小明,什么是科学实验?

小明:就是检验某种东西。

教师:那么,什么是检验呢?

小明:就是相信并且想知道它是否真的是正确的。

教师:它的意思是„„?

小刚:它的意思是作出一个预测。

教师:“预测”的同义词是什么?

小琴:假设。先作出一个假设,然后进入实验室检验它是否正确。

教师:好的。所以一个科学家作出一个预测或假设,接下来做实验来检验它是否能被证明是正确的。然后呢?

小田:就结束了。

教师:(等待了10秒钟)实验室跟现实世界一样吗?

小丁:科学家会尽力使它像现实世界,但它太小了,像我们书上画的绿房子。

教师:所以,如果要利用实验的结果的话,科学家就必须对它们做什么处理?(没有人回答,因此教师继续)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重要的事物,我们会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也会发生吗?

小明:你的意思是如果它在特殊情境中是正确的,那么它在更普遍的情境中也是正确的吗?

小玲:这就是作出了概括。

教师:好的,我们知道了科学调查通常是以概括结尾的,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一项科学调查需要哪三样东西? 全班:一个预测、一项实验和一个概括。

教师:很好,同学们。

你能找到在这段对话中教师的索求、引发和转化行为吗?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假设、实验和概括的定义,只是偶尔用“好的”或“对的”之类的语言.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让他们自己得出概念的定义。教师的作用只限于引发学生的解释(“它的意思是„„?”),索求更多的信息(“它的近义词是什么?”)以及引导转化(“实验室与现实世界一样吗?”)。

引发、索求和转化的目的是促进探究,或者对教学内容的独立探索。通常,探究教学中所学材料的巩固率要高于常规的讲授方法。但是,短期内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J.教师的情绪

学生是教师行为所隐含的情绪的感受者,受此感染,他们往往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一个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并通过面对面的表达、语言感染、体姿和行为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师,比那些没有这些行为的教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这些行为所提供的信号相应地减少或增加对课堂的投人。不管教师是否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这些行为,这都是客观存在的。

其中,热情是教师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热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活力、力量、投人度、兴奋性和兴趣。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学生,最常用的是语言感染、体姿、目光交流和教师的生气勃勃。研究表明,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成就相关,对促进学生投人学习过程也有重要的作用。

显然,一个人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高度的热情而不感到疲惫,什么样的热情水平是适当的呢?我们认为,适当的热情水平是语言感染、体姿、目光交流和动作的和谐平衡,教师要用时间和能力将这些行为组合为一个统一体,以适当的方式来运用每一种行为,传递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有活力、投人度和兴趣的信号。换句话说,这些行为要以适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运用,才能传递出理想的信息。这样的话,与学生的无声的行为对话也可以发挥与有声的言语同样重要的作用。其中关键的是教师的热情必须是真实感情的表达。

第四篇: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提出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有关.现代社会,教育权利进一步普及,快速扩大了教育工作的对象,大量非传统教育对象进入了各级各类学校,使一些传统的教育举措或者失效,或者不再那么灵验;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缓解了生存压力,也弱化了学习的社会功能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极其丰富多样,诱惑增多,向“苦读”传统提出了挑战;知识普及方式更加多样,文化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容易,减轻了学校教育传播知识文化的压力;信息网络技术和认识理论的发展,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可能的方法和工具。

二、社会发展的背景,对“有效”的要求并不相同,美国学者提出的“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有九项:

(1)鉴别相似性和相异性(2)总结和笔记(3)提倡努力和给予认可(4)家庭作业和练习

(5)非语言表征(6)合作学习(7)建立目标和提供反馈(8)产生假设和检验假设

(9)问题、线索和先行组织者

一般认为,影响我们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1)学校办学条件和经费保障不足;

(2)教师专业水平偏低(3)社会、家庭的教育诉求存在内在矛盾冲突;

(4)传统教育观念的复杂影响;(5)教育管理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在我国提倡有效教学,又与师生普遍负担过重有关:由于升学考试成绩压力过大,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自主学习机会与动力不足,而教师愈益不敢放松要求,过多采用频繁考试、反复操练的策略,由于多数学生疲于应付,成绩下滑,从而促使教师更增加了讲解与考试的密度,甚至陷入“越差越考,越考越差”的怪圈中,最终导致师生双方身心疲惫,信任度下降;调查研究表明,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与办学条件下,改进教师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展现个人聪明才智,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就是深化自己对于教学本质的认识,努力改进教学策略,促成更多学生在更大程度上的有效学习。

三、有效教学和实现学校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按照现代汉语的词义,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效果”,实际上,还可以指有效用,有效率;就有效教学而言,有效,主要是指达成目标的程度较高;

所谓有效教学,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对谁有效,对什么问题有效。按照现代教学理论,就是说教学应对促成学习者的学习有效;由于人们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有效教学的内涵也渐趋复杂,因而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还应坚持从学生学业发展的角度去衡量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渗透和促进功能,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现代学校文化最重要的要求是和谐、进取、宽松;

和谐的本质是“和而不同”。有不同的价值态度,又有相近似的共同追求,在求同存异中鼓励个性发展;进取的本质是努力做事,永不放弃。努力是人生之本,只有崇尚努力的群体,才会有和谐、宽松的文化;宽松的核心是包容错误,鼓励反思。在容错的环境中,让每个学习者快乐成长。

(三)尽力整合家庭与社会文化的多元影响,尽量避免或化解学校文化与家庭、社会文化的直接冲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的多元多样,他们与学校主流文化的矛盾碰撞,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要尽量为儿童、少年营造较少矛盾冲突的发展环境,也要引导儿童、少年在矛盾碰撞中学会正确地主动选择;虚心听取家长诉求,学会讨论和协商,不排除必要的妥协,从民主建设入手来整合多元文化影响,是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方法。要逐步把“家长学校”变为家长委员会,吸纳家长的正确主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让家长说服其他家长。

(四)从现代教学认识出发,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可能,要把研究具体的学生及其学习特点,做为准备教学、设计教案的起点: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了教师备课重点的调整。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要承认学生学习有一般规律,又要尊重个别例外,具体差异,努力尝试在大班额条件下异质异步、区别指导,最终实现差异发展的教学,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有效教学的工作目标:“共同的方向”,“不尽相同的目标”,“各具形态的追求方式”;“备学生”,即在备课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特别要了解他们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态度,他想不想学习,需要不需要学习,有没有相应的学习条件或准备,而最适合于他的学习方式或教学安排又是怎样的?要尽量为不同层次或特点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学习进度以及考核评价方法。统一考评主要适用于选拔性考试。

(五)在学习者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授课,让阅读学习成为多数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提升当代中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用阅读取代听讲,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讲解,答疑,组织讨论、实验、调查、探究……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学生发展目标;阅读学习能力,是现代人基础性的生存能力,也是影响个人一生发展的关键能力。这一能力,是每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家庭、社会、学校的多样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其中,学校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奠基和整合提升功能;培养阅读学习能力,指导阅读学习方法,是全体教师的共同任务。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本学科书籍的责任,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认识工具和认识方法;阅读学习,是解决当代中国大班额教学条件下,促成学生异步多样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一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二要深入了解学习情况并及时有区别的指导,三要有针对性的评价与考核。这三者,是推广阅读学习的关键;从教师有组织有指导的阅读学习,到学习者能够自行选择材料,自行确定学习进度和方式,并自行反馈调整的自主阅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从“需要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人从自发走向自为的发展过程,或者说是儿童的“成人”过程;要充分重视并认真探求阅读学习的规律。

(六)问题引导或探究性学习,是解决难点、深化认识的重要方法: 问题是引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问题应该问在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重要之处,要有一定深度或难度,要留出思考的时间,必要可以设置“脚手架”,提供有助于思考的线索方法或相似相异的材料等等;既要准备针对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又要准备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要让学生有选择问题的机会。切近学习者的需要和可能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好问题”也不能普适于所有学生;围绕问题设置问题链,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或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探究方式,进行探究,都是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其主要价值在突破难点,并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水平,改善其认识方法和态度。缺点是需要大量组织力量和消耗时间较多,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要辩证地看待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目标。发现问题需要方法,更需要科学精神,要从教师自身做起,进行科学精神或科学态度方法的传承;问题来自事实、认识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问题是由新认识、新现象与其既有认识的矛盾冲突产生的问题。接受(观察、阅读……)信息,多方面筛选分析新接受的信息,再进行联想比较和深入思考,乃至重新观察阅读等等,是发现问题的基本环节;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科学态度,是中小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

(七)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资源和活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及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资源丰富程度,对资源整合的力度,与教学质量高低成正比。要指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资源;以学生学习需要为中心,从有指导到淡化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从具体需求出发去筛选、加工各种教育资源,从而营造出“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习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的环境,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也是学习者实现发展的需要;知识丰富而且有导向的环境,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网络环境充满信息也存在大量冗余甚至有害信息,成长中的主体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从这个角度说,学校是引导学生走向网络世界的桥梁,学校教育不会被取代,关键是要培养能正确掌握鼠标的主体;要重视活的教育资源,重视教学活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与变化性。培植教育智慧,以欣赏的态度处理教学意外,促成不利事件向好的方向转化,是密切师生关系,促成有效教学的需要。

(八)依据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及时用多种方式给予相应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环节:一切人都需要真诚的鼓励和准确恰当的批评,儿童少年更为关注教师的态度;区别对待,要落实到作业考试要求及评价反馈的所有环节。强化纵向比较是鼓舞学生信心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全面深入了解认识学生,发现连主体自己都未充分自知的长处,是激励学习主体自主发展的良机;批评和惩戒也有不可或缺的教育价值。无标准的,随意的,或不正确的表扬,不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关键是表扬批评都应强化针对性,并出自可为对方确实感知的关心。

第五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一直作为教学开展的主要内容,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深远。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朗读时间开展不够、不充分以及教学评价单一等。针对朗读教学的开展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出改善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朗读时间少,未能达到预期效果。(2)朗读目的不明确,学生容易养成坏习惯。(3)朗读参与面狭窄,造成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与机会。(4)朗读指导方法单一化,学生不能真正掌握朗读技巧,缺失范读,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因此,优化朗读教学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朗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效果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态度。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常常用到的就是创设情境法和朗读表演法。创设情境法是指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或者具有感染力的情境,进而刺激学生的视觉或者感觉等,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朗读表演法是指通过角色朗读扮演的方法促使学生对人物的性格以及思想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学生学段、文章文体的特点提高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等特点,对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比如,朗读选择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也需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侧重点或者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掌握的词汇量有限,而且小学生对句子结构没有全面的概念。对此,教师应该不用过多地注重语言的分析和解释。教师首要做的就是能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并且促进朗读效果。低年级的学生适合反复的朗读并且背诵,也适合图文并茂的方法令其感知事物,指导朗读。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其语言基础水平略高于低年级学生,也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力,词汇量也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就要适当地关注文体培养,对一些优美语句、经典语句等进行反复朗读,强调咏读,指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感悟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以及每一句话。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设计的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寓言以及童话等,对于不同的文体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技巧引导。比如,在学习童话或者寓言文体时,对于人物形象的表述大部分都是采用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大概在一个到两个之间。教师可以采用夸张、幽默的语言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分角色地扮演课文内容,寓言课文侧重于对道理的描述,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深刻的道路。诗歌课文侧重于内容的节律性、情感性以及神韵性,其作为朗读教材最好的内容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培养学生达到朗朗上口的最佳效果。朗读过程中,学生对音节、音律等存在差异,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引导,鼓励学生向个性化方向发展,深刻理解诗歌等文体的情感表达,进而体会内容的深层次含义。

3.强化朗读评价

教学评价是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不能缺乏的重要部分,朗读教学亦如此。在评价体系中,朗读评价可以是艺术性的评价,也可以是激励性的评价。艺术性的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朗读表现不直接做出评价语言,而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做出的信息反馈之后,引导学生深层次领悟文章内容,促使学生形成一种高于一般性评价的自我评价。所谓的激励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对朗读内容的表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着肯定学生、激励学生的原则,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语言。目的在于鼓舞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已经看到学生的优点和表现,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改进。例如,学生的朗读表现并不如何好,但是教师依然可以夸赞学生朗读的认真、声音响亮等其他优点,促使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关爱以及期待之情,促使学生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技能。但是,教师也要适度地应用激励语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不能让学生产生自愧蒙羞、自愧不如的感觉。教师要尽量靠近真实性、艺术性的表达,带给学生更加真实、舒服的感受。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懿.浅谈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218.[2]卓嘎.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3(07):23.编辑 谢尾合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事实有效教学的策略 陕西省神木县第六小学 王晓露 摘 要:有效教学就是指:凡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发展,有效的数学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

    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

    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实施

    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实施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有效课堂 教学”行动策略,目的就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返璞归真,提高成绩”。 1、首先要正确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判......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修改)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单位:常德市经济开发区乾明路小学 姓名:赵颖莉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进行必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

    《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费时低效,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没有真正成为......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