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部教学计划
2016年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残疾学生将来的实际生活为中心,以他们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和就业需要为立足点,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教育。紧紧围绕“适应主流社会”、“回归主流社会”的理念,真正达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的。
二、总计划
以“让残疾学生学会技能和本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为根本目标,推陈出新,选择适合社会需要、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具体内容 1.陶艺专业计划
(1)能掌握技术操作,会动手制作(2)能在短时间内按要求制作出作品
(3)会创造,能积极动脑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
(4)提高培智学生学习陶艺专业的兴趣 2.美发专业计划
(1)掌握美发基本手法,能动手操作
(2)能熟练区分并运用美容美发器材,会安全使用(3)确保学习美发专业学生每两个周末能够去三毛理发店实习
(4)把三毛理发店发展成为本校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并挂牌
3.足疗按摩专业计划
(1)能精确地找准穴位(2)能熟练运用按摩手法及技巧
(3)能根据顾客的痛穴及按摩的手感,初步判断病因
(4)给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力争与潘存功按摩店签订人才培养就业协议 4.烹饪专业计划
(1)掌握基本的烹饪技法:炒、炖、烹、炸、蒸、煎、焖等(2)掌握各种灶具的使用方法,能安全使用(3)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制作出美味的食物(4)会做简单的面点、做精美的小炒(5)让程度较好的培智学生学习烹饪专业 5.洗车专业计划
(1)能够掌握基本的洗车流程
(2)培智学生洗车的人数要在20人以上,能够独立完成洗车的学生人数在8人以上
(3)聘请专业洗车教师,联系校外实习培训基地
(4)把洗车专业发展成为本校的精品专业,2015年年底学习洗车专业的培智学生人数占培智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6.丝网花特色专业
(1)能够掌握丝网花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提高学生制作作品的速度(3)增加教学难度和制作类型
(4)把丝网花专业课程打造成本校的特色课程
在今后的职业课程实施中,要严格监督和管理各个专业课程的实施,加强对外聘教师的聘任考察制度。
第二篇:特殊教育学校禁毒教学计划
特殊教育学校禁毒教学计划
禁毒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不懈探索,不断努力,充分发挥学校禁毒重要阵地的作用,为学生、家庭、社会的禁毒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有关禁毒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毒品教育作为安全与稳定工作、学校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的宣传主题活动,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禁毒教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禁毒意识和拒绝毒品自控能力为根本,营造一个文明、净化的教育环境。
二,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面开展毒品宣传预防教育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毒品的严重危害性,认识到一旦沾上毒品就丧失前途,葬送健康,毁灭生命,祸及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目前毒品虽尚未在学校出现,但“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好。我校把禁毒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列为德育工作计划中重要的一项,将禁毒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
2、切实开展好“六个一”活动:
(1)、上好第一节禁毒教育课。
(2)、读一本禁毒书籍。认真组织学生看书学习禁毒知识,让学生切实掌握毒品知识和国家对禁毒的法律法规。
(3)、观看一部禁毒专题教育片。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观看“拒绝毒品、关爱未来”禁毒专题片,让师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禁毒的重要性和当前形势的严峻性。
(4)、开辟一期内容丰富的禁毒黑板报。主要涉及毒品的知识及毒品的危害等内容,使学生受到教育。
(5)、举办一次“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知识竞赛。
(6)、每名学生在家里开展一次大手拉小手的禁毒的宣传活动。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拒毒意识
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同时学校持之以恒组织适合学生特点、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切实做好超前预防工作,让学生“识毒、明毒、拒毒”。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和抵制能力。保证校园无毒品、学生不吸毒。
4、将禁毒教育贯穿于学生的行为规范中,确保禁毒教育的连续性。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行为规范教育中加大禁毒教育的力度,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是非观念和审美情趣结合起来,同引导学生交友谨慎,不盲目猎奇,不涉足电脑网吧等未成年人禁入场所,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第三篇:特殊教育学校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
特殊教育学校 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此教材是以《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施行)》为依据,参照普通学校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根据全国大多数地区聋校师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现行聋校数学教材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二、教材内容与课时分配
教材内容
1、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直线、线段和角
4、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5、总复习
三、教材重点
1、用一位数乘除二、三、四位数。
2、掌握乘的顺序和某位乘积满10如何进位的问题。
3、使学生理解满10进位的道理,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4、掌握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
四、教材难点
1、使学生理解满10进位的道理,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课时分配 31课时 30课时 5课时 10课时 5课时
2、学会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3、会画角和直角。
五、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以及相应的除法,会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位都能被整除)。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2、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3、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初步学会解答连续两位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4、使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会画整厘米的线段;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角和直角。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 口算乘法
第二周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第三周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第四周 提问题、填条件 第五周 应用题
第六周 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第七周 口算除法
第八周 用一位数除二、三位数商二位数 第九周 用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 第十周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应用题对比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除法的验算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直线和线段、角和直角 四则混合运算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与其反叙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总复习期末测试
第四篇:教育部教学计划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更好地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规范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管理,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2 — 2.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3.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4.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5.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
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培养目标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五、课程设置及其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 — 24 —
定的基本要求。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学校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部分基础性强、规范要求高、覆盖专业面广的大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并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25 —
六、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基本内容:
1.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 2.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4.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5.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二)时间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允许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要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 26 —篇二:2015教育部工作要点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5-02-26 201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一、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
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
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
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监测报告。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制订高校分类体系和设置标准,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各地优化城市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1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文件,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14.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合作。贯彻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15.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推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16.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落实法定增长,推动各地建立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依法保障财政教育投入。规范学校收费调整,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 制,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加强教育财务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总会计师委派工作,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开展全员培训。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实行“阳光财务”。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17.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文件,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推动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校园安全条例》《国家教育考试条例》立法进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法》起草和《学位条例》修订。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师申诉办法》等规章。设立依法治教示范区。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培训。18.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制订法治教育大纲,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建设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建设。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高工程。19.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法学教育和研究阵地,研究制订《高等法学教育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学指导》。召开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等法学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力度。继续推进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积极推进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司法考试制度的有机衔接。20.依法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深入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加快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制订《督学管理办法》。健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县(市、区)工作。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做好专项督导。21.推进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发布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制订教育标准制定审核办法,探索建立国家教育标准核准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印发《义务教育篇三: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高[2000]2号
为了加强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指导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做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二、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教学计划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5.贯彻产学结合思想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6.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各校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制订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三、教学计划的构成与时间安排 1.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①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②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③修业年限;
④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⑤教学进程表;
⑥必要的说明。2.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3.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非全日制的修业年限应适当延长。4.三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学时为宜;二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100~1200学时为宜。5.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篇四: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一、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
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
检查。
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监测报告。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
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篇五: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一、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
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监测报告。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制订高校分类体系和设置标准,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各地优化城市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1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文件,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14.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合作。贯彻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15.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推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16.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落实法定增长,推动各地建立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依法保障财政教育投入。规范学校收费调整,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
第五篇:教育部发布特殊教育评估报告
教育部发布特殊教育评估报告
一、评估背景与评估方法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我国对新世纪教育改革做出的全面新部署,不仅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还特别强调了推动各项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及保障措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改革和发展,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5年4月,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残联”)组建近30人的评估组,对《教育规划纲要》中特殊教育部分的实施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评估组成员包括来自中国残联及下属教育就业部领导,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5个专门协会主要负责人,部分高等院校特教专家以及部分特教学校校长等。调研评估的内容全面覆盖《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特殊教育发展任务。根据全国各地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选取了东中西部5个省(浙江、福建、河南、四川和陕西)进行取样。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实地考察以及深入访谈等方法全面了解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特殊教育的发展实际情况。
二、成绩与经验
评估组高度肯定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所取得的卓越成效。
(一)特殊教育政策保障显著加强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政策保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支持特殊教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编制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国办发〔2014〕1号),要求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经费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确定了三年内将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从72%提高到90%以上,特教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6000元以上的重要目标。同期,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勇国务委员主持会议并总结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
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盲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等三个特殊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基二〔2010〕2号);2012年,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办学需要。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与此相适应,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及教育规划纲要都将发展特殊教育列入任务要求,各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为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各地制定并实施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有力促进特殊教育事业有了一个大发展。
(二)特殊教育投入力度明显增加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国家及地方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明显增加。教育部、发展改革委、中国残联等部门从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四年中,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54亿,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支持新建和改扩建1182所特殊教育学校; 2012年开始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项目,累计下达资金24.42亿元,重点支持了62所残疾人中高职院校和高等特殊师范院校,用于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购置教学康复实验设备。1 从2014年起,各地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单列,年生均标准达4000元,预计2016年达到不低于6000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也逐步得到同标准落实。2 社会力量支持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也明显增加。交通银行筹资和6万名员工捐款1亿元,实施“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资助残疾学生完成学业,并设立“特教园丁奖”。据中国残联统计,五年间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特教方面筹款就有2亿多元,受益残疾儿童少年达28万人次。此外,各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特殊教育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各地执行“两免一补”时,普遍将特殊教育单列,其补助项目、标准普遍高于普通教育,生活费基本由国家“全包”。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都享有国家相应的助学政策资助。
(三)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截至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其中2009-2014年期间新增加328所(图1)。3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且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1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
图1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数
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项目,中央特教专项补助经费从2011年的2500万元提高到2014年的4.1亿元,四年里累计投入5.4亿元,4资助范围由中西部地区扩大到除京津沪以外的全国所有省份,基本实现全覆盖,支持的内容扩展至重点支持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特殊教育学校配备设备设施以及区域“医教结合”实验等,特殊教育学校少、破、旧、陋等状况正在加快改变,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四)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3年,在特教学校学前班(部)就读的残疾儿童近1万人。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万名残疾幼儿在普通幼儿园随园就读。
截至2014年,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学生39.49万。未入学残疾儿童数从2010年的14.5万人减少至2013年的8.3万人。5视力、听力以及智力残疾学生入学率提升,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图2)。
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7个,在校生7227人;其中盲生1054人,聋生6173人(图3)。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97个,在校生11671人,毕业生7240人,其中5532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图4)。6
图2 2009-2013年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人数7
图3 2009-2014年全国残疾人普通高中学校(班)数和在校生数
图4 2009-2014年全国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数和在校生数
2014年全国共招收残疾大学生9542人,其中7864名残疾学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678名残疾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图5)。8此外,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残疾学生有7000多人。2015年,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对各级招生考试机构为残疾人参加高考(精品课)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做出明确规定,有望支持更多残疾学生到普通学校就学。
图5 2009-2014年全国高等院校录取残疾学生数
(五)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2012年,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条件准入、培养培训、教师管理、落实待遇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国培计划”从2012年增设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已培训特殊教育骨干教师近6000名。高校开办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数量明显增加,人才培养规模持续加大;2013年,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开办全国第一个“教育康复”专业,推动培养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人员;2014年,教育部启动“特殊教育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确定了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所高等院校为实验学校;2015年6月南京特殊师范学院实现专升本;教育部、中国残联从2010年起设立了 “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每年评选200名优秀特教教师,已有1000人获奖;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等各类教师表彰奖励都有特教教师的身影。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8125人,比2009年增加10180人,增幅26.8%(图6)。9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从2009年1:4.19上升到2014年的1:3.86。10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教师参加特殊教育培训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有30802名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培训,较2009年增加了10088人,增幅48.7%。从参训人数的比例来看,参加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比例由2009年的55%提高到2014年的64%(图7)。11
图6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量
图7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培训人数与比例 各地以提高特殊岗位津贴的方式把提高特教教师待遇问题落到实处。内蒙古、浙江、湖南、海南、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提高特教津贴比例,最高达到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30%-50%。黑龙江、贵州规定随班就读教师享受特教津贴。陕西规定省、市、县三级特教专职教研员享受特殊教育岗位津贴。辽宁规定中高职特教学校教师享受特教津贴。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海南、甘肃将特教教师津贴范围扩大到退休教师。
(六)部分地区创造特教改革发展新经验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案例】浙江——卫星班模式
浙江省的特殊教育卫星班是介于“特教学校与辅读班”之间的一种残障学生分类安置形式,是为满足特教学校教学发展需要和某个区域特殊学生的就学需求,根据“资源集中、就近辐射、双向协同”的原则,在周边镇街的普通学校内延伸设立的特殊教育教学班;主要招收智障、脑瘫、自闭症等适龄特殊学生,按照相关程度进行教育训练。卫星班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同级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每个卫星班实验点由省教育厅一次性拨付50万元建设经费。
【案例】四川——“1+5+N”模式
四川成都双流县特殊教育学校(含县级特殊教育中心)和彭镇中心小学的“1+5+N”融合教育模式,“1”是指设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级资源中心,“5”是指建立在五个镇(街道)的中心小学的二级资源教室,“N”是指建立在乡村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
【案例】福建——学前特殊教育
2011年,福建省出台了《特殊教育幼儿园管理办法(试行)》和《特殊教育幼儿园设置标准》,在各级残联的推动下先后设立了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福建省福乐幼儿园等5所公办特殊教育幼儿园;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学前班;推动和鼓励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学前班招收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随园就读;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
【案例】上海——特教教师双证和职称考评单列
上海市教委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岗位证书培训,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和“特殊教育岗位证书”双证制度。五年来,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审单列,与普通教育教师分开评审,突出特殊教育教师的独特要求,有效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案例】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2012年11月,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设立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落实编制25名。中心组织开展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组建专家团队,开展调研、考察、指导,为出台特殊教育政策提供专业支持。
三、问题与不足
当然,《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首先,评估组发现各级地市、县乡等基层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部分地方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水平偏低,仍将其定位为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而非残疾儿童应享有的权利。部分地市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尚无专人负责特殊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没有形成共同谋划和管理特殊教育事业的良好协作机制。
其次,特殊教育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发展的不平衡。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农村、牧区特殊教育发展缓慢,水平较低。同一省不同地区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老少边穷地区对特殊教育关注不够。全国仍有589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没有特教学校,多分布在全国老少边穷地区。二是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学前特殊教育刚刚起步,残疾幼儿入园率偏低,贫困地区基本为空白;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高等特殊教育整体规划与管理亟待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对残疾大学生支持保障的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大。三是特殊教育所关注残疾儿童的障碍类别不均衡。除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自闭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堪忧。
第三,特殊教育质量不容乐观。调研发现,教材、教具、教法等诸多因素制约着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1983年为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编制的教材仍在一些特殊学校中使用。教师们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自主制作教材的必要技能相对较弱。评估组还发现作为我国特殊教育主体形式的随班就读呈萎缩态势,质量堪忧。送教上门服务普遍缺乏工作制度,对送教对象、人员、目标、内容、成效等重要问题尚未形成体系,服务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第四,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我国目前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等各类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不足。
特殊教师津贴59年维持未变,虽然有部分省份提高了比例,但大部分省份在等待国家层面政策。亟待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四、对策与建议
评估组建议,《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后五年,即“十三五”期间,要按照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维护残疾人教育权利为出发点,以全面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落实好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抓手,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残疾人教育改革发展。第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督导检查。加快推动《残疾人教育法》立法工作,提高各级政府依法履职的意识。将残疾儿童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纳入到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督政指标,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确保特殊教育政策法律落到实处。
第二,改革特殊教育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全口径残疾人教育发展。将残疾人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扫盲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的管理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内部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或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全口径残疾人教育,确保纳入教育发展全局,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障投入,切实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第三,继续加大特殊教育投入,保障正常运转。建立特殊教育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加特教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将残疾人学前、义务、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实施15年免费教育。继续改善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启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专项建设项目。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发展。
第四,坚持普及提高并重,注重提升残疾人教育质量。在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同时,必须将提高教育质量摆上议事日程。在完成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研制和教材编写基础上,应开始研究非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建设,制定标准,加强内涵发展。探索普通高校如何为残疾大学生融合教育提供支持保障服务,出台随班就读相关政策,研制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师建设标准,建立随班就读质量监控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送教上门对象、人员、目标、内容、质量评估等多方面问题,保证残疾儿童获得适合的教育与康复服务。
第五,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推动各省出台特教教师编制标准。针对特教学校特点,提高编制标准。根据随班就读需要,提高普通学校资源教师配备标准。在编制结构中保证一定比例的康复等相关专业教师。
整体规划特教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体系。普通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统筹规划高等特教师范院校布局,保证质量。特教教师培训全面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规划和项目,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教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充实优化特教专业队伍结构。制定特教教师职业标准和特教职务(职称)评聘体系。切实提高特教教师岗位津贴标准。注:
2、同上。
3、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6、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9年-2013年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8、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9、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78/A03/ghs_left/s182/,2015-09-11
10、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78/A03/ghs_left/s182/,2015-09-11
11、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78/A03/ghs_left/s182/,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