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义务教育科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

时间:2019-05-12 23:1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义务教育科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义务教育科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篇:甘肃省义务教育科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科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

(试行)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结合我省义务教育科学教学评价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是通过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教学评价的宗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评价的宗旨落实到每一节课

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要坚决摒弃那些形式主义的、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结果,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判断教师是否已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上的问题,制定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即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手段多元,包括运用教师课后反思、学生座谈、家长调查、信息化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包括对学生学的情况、教师教的情况以及课堂活动几方面进行多维评价。

三、全面性原则

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四、过程性原则

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经验发展的过程。过程性原则不是在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要把教师、学生个体成长与进步放在重要位置上。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对评价资料进行细

全班学生数的比例;二是创新度,即具有思维亮点的学生数占参与探究活动的学生数的比例。第二,要在总体上观察这堂课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活动的趣味性与探究性、活动的量和质这三对关系是否和谐。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尊重孩子的学习意愿和教师控制教学进程的关系。

教师素质上,主要看教师是否能从科学教学的特点出发,对课堂教学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善于随机应变地、流利地、有节奏感地引领学生探究,这是科学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组织和管理教学器材、教学过程的能力,为学生创设和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科学教师非常重要的素质。教师调控性、激励性评价方法是否灵活多样也是科学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考查方案的设计要从记忆性知识考查为主转向理解性、应用性知识考查为主,重视对学生独立性或合作性探究性能力的考查。教师的考查思想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确立及过程体现。

二、学生学习评价

主要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三方面进行评价。

(一)科学探究评价:具体可以从认识科学探究和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认识科学探究方面,应该评价他们是否知道科学研究为什么

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四方面着手;物质世界则抓住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地球与宇宙包括地球的概貌与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个部分。

第四部分 评价的方法与途径

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评价方法主要有:

教师观察:注意观察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据此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教学指导。长期、系统的观察应有记录。

与学生谈话:科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

杰出表现记录: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

测验与考试:测验与考试在科学课程的评价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要改变过去以知识记忆

方法外,还需采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按指标要求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考试与作业情况,作出综合评定。

第五部分 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

在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上,要将量化表述和质性描述有机地结合。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还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强调评价者与学生相互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协商。

《标准》提出“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考试的结果不满意,学校应创造条件允许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用“二次评价或推迟判断”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学生在学习发展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科学知识和素养的提高逐步实现应达到的目标,这是新课程实行弹性设置课程目标的基本出发点。要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二次评价或推迟判断的方法,用明确、具体的语言,有针对性的、有个体化特征的描述我们期望看到的学生通过改进以后达到目标时的行为表现,使学生在反思中变“结果”为新起点,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可根据科学课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呈现方式,如成绩之外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对研究任务的完成等结果的呈现。

第二篇: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评价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精神,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评价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合理、科学的义务教育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促进美术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确保美术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美术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监测美术教学质量以及完善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美术学科教学评价在关注学生知识目标达成的同时,还要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交流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还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发挥评价的检测和调控功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美术课堂的实效性。

第二部分 基本原则

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有机的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在美术活动、制作、讨论和交流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都应作为评价的依据,使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评价结果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评价机制要充分关注教和学的全过程,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四、学生参与的原则

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对象,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很好的合作,所以学生作为教学工作评价者之一而参与教学工作的评价也是应该的、必然的。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在与教师的随机讨论中,还是在自己的作业展示中,学生的自我评估经常发生,并且或贯穿于整个始终。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参与对其个性的发展、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自我教育等品质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起到了监督、促进的作用。尤其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科目标达成的结果。

五、个体差异性原则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诸多因素,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

(一)教学内容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理论与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或开发;对学生特点和学习状态的了解和把握;对现代化教学媒体资源与技术的设计与选用;教师的美术基本功在教学中的体现;对教学策略、方法和技术的灵活使用,以及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等。同时更要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情绪和思维反应、个性化的学习成果。为了促进美术教师自身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还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与反思。这样就可以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1.教学理念的评价

首先要树立美术学科的本卫意识,促进美术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课堂上要看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是否学习和掌握了凝聚于知识之中的方法和美术素养,形成一种时刻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意识,对美的事物主动欣赏的能力。理解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接联系,并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中产生创造美的灵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于美术创作过程。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层次提问,给所有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在布置

学节奏;根据具体情况,对各个环节的内容和顺序,提出创意性的组合。

4.教学实效性评价

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通常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对目标是否达成的一种检测。在课堂上可以从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作业展示效果)、学生受益面的大小(整体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美术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美术作品的创新程度)及美术课程标准每一领域内容中的评价要点等方面进行考察。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时表现出的情态也是实效性评价的一方面:如思维活跃程度,气氛和谐程度,教师是否教得轻松,学生是否学得愉快,师生信息交流是否畅通等。

二、教师评价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每个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起着监督、评价、约束的作用。这种评价,可以激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荣誉感,唤起教师将师德原则和实践统一起来。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是教师以道德他律铸造自身道德素质的重要方式。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教师职业道

而后收集、分析整理数据和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再进行理论生成,展示分析的结果,在以上基础上得出结论并进行论证,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所以,不断学习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一种素质,应该贯穿于教师生涯的整个过程。

三、学生美术学习评价

(一)美术知识评价

美术学科的学习内容按照知识结构划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1.造型表现

低、中年段(1-

2、3-4年级),注重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程度的培养。学生能运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形象。运用多种美术技法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艺术感受。能正确使用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写生,表现出物体和人物的基本特征。在色彩练习中认识原色、间色、冷暖色,并能调配出间色。在低年段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兴趣应占主导地位,美术专业知识的评价不要过于强化,随着年段的升高,逐步增强学生美术技能的专业性。高年段(5-

6、7-9年级)依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要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透视知识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初步认识形、色、肌理和空间等在造型活动中的作用并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与和谐的知识。能够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表现(如圆雕、浮雕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能运用中国传统绘

号,会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并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同时具有收藏艺术品或印刷品的爱好。这一阶段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积极性,敢于简单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看法。高年段(5-

6、7-9年级),学生要乐于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知道国内外的一些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同时具有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要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与生活、环境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的浅显认识及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主动地学习欣赏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评述能力。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主观判断的方向性,教师要利用评价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产生一种正确认识周边美术环境的观念。能用美术语言分析、表述自己对作品的主观感受,能较准确的把握、概括出美术作品的基本信息。

4.综合探索

低、中年段(1-

2、3-4年级),学生在活动开始时能预先准备,在活动中能主动与同学合作,并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在涉及其他学科领域时,积极地动脑筋,结合其他学科内容灵活地利用各种媒材进行创造。综合探索领域是《美术课程标准》新增的一门领域,他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在进行评价时要尽量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地评价。高年段(5-

6、7-9年级),要关注学生参与探究

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高尚的情操。评价时要从学生美术语言的运用、专业知识的体现、学科素养的养成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四部分 评价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评价的方法与途径

(一)课堂观察评价法

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全面、真实的了解,课堂观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法。课堂是教师工作的具体的、动态的场景。借助课堂,教师的知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许多无法用书面材料(教案、教研成果等)衡量的:如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处理生成性问题的能力等。课堂观察评价其中包括评价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理论与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或开发;对学生特点和学习状态的了解和把握;对现代化教学媒体资源与技术的设计与选用;教师的美术基本功在教学中的体现;对教学策略、方法和技术的灵活使用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等。同时更要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情绪和思维反应、个性化的学习成果等等。

(二)自我评价法

自我评价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力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明确自己的职责,也可以评价本人目标达到的程度、教学技能的改进程度。

体现。所以,在进行作品分析时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中的每一教学领域中的评价要点,切实提高美术评价的可操作性。美术作品分析法需要对学生的作品的构图、立意、色彩的运用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在每一件作品上需要的单位时间比较多,因此不便开展大规模的分析评价,这样势必导致评价时间的延长,再者,学生具有特殊性,其作品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大,体现着学生浓郁的个性特点和经验特征,一般的全面分析只能获得共性的认识,要想更深入地进行个性化剖析,则需要进入单独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找到其特殊性。

(二)小组评价法

因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很多作品的完成、探究性的学习都需要在小组学习中进行。所以,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于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组评价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小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习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同提高。在评价前教师要说明小组评价是让同伴看到自己的进步,强调要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的对待他人和自己。通常每个小组由5-8名学生组成。

(三)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的建立,真实的记录了学生整个艺术学习的全过程,美术档案袋中收集的东西主要包括:学生已经完成的、自认为满意的或成功的作品;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书面的评价与反思;收集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收集到的艺术评

质性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价结果应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基础,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评价时应注重对实证材料(如档案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力求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一、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定等级。

(一)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整体描述和学习过程的客观评价,重点突出学生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和发展潜能。既充分反映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又不回避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做到具体、亲切、中肯,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其健康发展的期盼。

(二)评定等级。一般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二、评价结果的运用

评价的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美术学习发展的状况,要充分重视其意义和价值,要用评价结果指导改进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要重视整理、分析评价的信息,及时、恰当地向学生、教师反馈,一方面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正视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及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

三、各校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美术教学评价方案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制定美术学科评价方案、管理制度。

(一)教师表彰、奖惩制度。从管理层面规范学科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二)从学校层面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如建立美术室、美术学习材料和资料的配备等,以保障美术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强化对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指导和检测环节,确保美术学科课堂教学规范化,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鼓励教师参与师资培训、进行学科研究,从评价指标上明确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必要性,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向专家型教师逐步靠拢。

第三篇:甘肃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推进我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更好地规范教师教学,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结合我省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门综合课程。”在教学中应以当代社会发展和初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把立德树人作为本课程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突出课程的导向性,准确把握课程功能

种精神上的享受。

第二部分 实施建议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在深入研读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遵循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规律和初中学生学习与认知规律,以新课程倡导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课程目标,从而全面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要达到的标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和准绳。

《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对这些目标的理解,有助于全面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

(一)把握课程总目标的内容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整体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对这个总目标应该有一个层次递进的理解:基础性的目标就是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

须找出这节课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整个体系中的位置,搞清它跟“内容标准”中的哪些目标有关联,这样确定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才具有实际意义;教学目标要有弹性,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创造性”中,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为了增强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强调用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课标中的动词说明。标准中的动词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动词,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高层次的动词自然包含低层次的动词,并且要求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动词的层次从低到高可做这样的排列:知道、了解、懂得、分辨、认识、理解、感受、体会、体验、关心、尊重、养成等等。“知道、了解、懂得、分辨、认识、理解”等动词,提示了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程度标准。显然,“理解”比“知道”的层次要高。“感受、体会、体验”是包含着学生个体情感和态度内在的道德体验,从普遍的道德规范的认知进入到个体道德体验,是将普遍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表现;而“关心、尊重、养成”等动词则落实到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层次和最终品质养成,内在包含了对前两个层次的要求。能否正确表达教学目标,是对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能否真正把握的一个标志。

(四)科学、规范的表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是一门科学,有着特定的规范。课堂教

成长阶段和青春期面临问题的漫画、图片等,在课堂上一起交流,探究图片当中反映的信息,分析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体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调整青春期的心理,更快乐地生活。

2.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外在美和内在美反差强烈的教学情境,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角度全面认识自己。

3.设置“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活动,让学生反思自身状况,从亲身经历中提高认识,在审视自身的过程中不断构建对自身的新认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4.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登山、长跑,野营拉练等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磨砺意志需要坚持不懈。

5.让学生收集“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分组讨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6.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体会,讨论情绪的作用;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的经验。

7.让学生收集自己感悟最深的青春格言,进行课堂交流,共同体味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并以书签的形式互相赠送。

(二)自尊自强

在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注意首先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与教材的互动进行“学中做”,更要在实践活动、问题情境的探究互动、践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法制节目,搜集一些典型案例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分析,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2.了解我国有关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规定。共同探讨在学校生活中所受到的法律保护,并出一期板报。

3.让学生合作设计 “网上交友状况”的调查,要突出上网聊天时如何保护自己真实信息的方法。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介绍网上交友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考察学生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互相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指导学生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5.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八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知道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6.搜集案例,讨论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四)交往与沟通

这部分内容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着力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避免生硬的说教,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7.让学生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使用、和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及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在集体中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发现沟通心灵的新途径。通过创设情景、分组讨论和交流,课堂辩论、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将内心感受外化为实际行动,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1.组织学生参加集体公益活动,在公共场所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务,体验集体活动的温暖和力量。

2.指导学生搜集生活中违背诚信原则的事例,确立主题,开展演讲或辩论活动。

3.组织学生交流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它方式来化解矛盾。

4.就“公民的平等”问题作一次课堂讨论,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而不是表现在经济地位上。

(六)权利与义务

教学中要善于将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内容和对权利与义务的整体理解结合起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够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进行本单元教学时,可先搞一个小调查,设计好调查表,1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应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也就是说,要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1.布置实践作业,通过父母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情况,从中体会社会进步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以及家庭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组织学生调查学校的校风,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和温馨教室出点子、提建议。

3.让学生回忆自己在面对压力、冲突和挫折时的想法和表现,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经验和体会。扮演冲突情景下的角色,由小组或班级进行评析。

4.让学生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与同学交流。如: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讨论在自然灾害中的社会救助活动和英雄事迹所反映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结合自己的体会,请学生谈谈对“国富民强”的理解,感受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关系。

3联谊,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和意识。

4.结合本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加强民族团结为主题,举行交流或展示活动。

5.收集我省城乡社会生活环境变化的资料,组织展示活动,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为环境保护出一个好主意,在班级中做交流。

6.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学校、家庭、社会生活,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环保宣传,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并在校内开展诸如节水、节能等活动。

7.组织学生收集甘肃近年来在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方面的资料,领会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九)法律与秩序

教师在教学时不必拘泥于本单元教学设计及安排,应该有选择的去选,去用,课堂教学应具有灵活性。在方法上可从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或身边的问题入手,这样学生无论接受还是理解都比较容易。聚焦热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独辟蹊径,强调创新能力。

1.让学生列举身边不遵守公共秩序、破坏公共财物的现象,组织合作学习,提出对策和建议。

2.组织学生检索报刊、网上信息,编写法律知识竞赛试题;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5不断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提高对生成性教育资源的鉴别、调整、利用的意识和能力,将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反馈水平,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环境。

(四)合理、恰当地使用音像资源。在音像资源的使用上,要坚持适度原则,符合必要性、创新性、实效性三项要求。选择音像资源的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相关,能够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进程中,课件内容的呈现应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要充分挖掘、利用音像资源提供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要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实践化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一大特点,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出发,以课内活动为主,课外活动为辅,以校内活动为主,校外活动为辅,不少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的方式在课堂开展。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注重道德践行促进学生德性的养成。实践活动要讲求实效,反对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活动后,及时总结、反馈、交流活动的成果和经验。

(六)倡导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综合应用知识解疑释惑,在解决问题中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引导学生不仅通过知识学习

7进行引导、指导和评价。

(三)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学习

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倡多元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注重启发引导,倡导无痕德育,避免灌输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抒发真情实感,提升思想认识。

五、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要通过课程评价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监控,达到促进课程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德育基础。课程评价必须把对学生德育素质的评价放在首位。课程评价既要坚持目标多元化的原则,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更要突出德育素质的评价,全面、客观地记录描述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

课程多元评价,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等都应作为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更全面、真实,更好地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和教学发展

(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涵,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课程资源,将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及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等资源与教材内容进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更新和充实教学素材,创造性地运用好教材。

(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等资源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水平。

(三)注重开发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等方面的人力课程资源,要充分认识乡土社会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加强开发利用意识。

(四)建立本校思想品德学科的课程资源库和教研网站。加强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整合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加强合作学习和研究活动。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

(一)开足课时,配齐教师。课程标准要求“各学校都应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品德与社会课,不得随意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并按照班级数额和课时要求配齐教师。”不能因为应对

1制度,以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鼓励专任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提高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建立与家长长期的沟通机制,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三)多方配合,发挥育人的整体效应。思想品德课属于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完全达成德育目标,需要学校各个学科、德育活动、社会实践、家庭教育互相配合,发挥整体效应,需要建立完善的多种教育的途径和制度。

(四)要建立与课程实施相配套的督查机制。在实施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三、有效开展教学研究

(一)发挥学科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

各级成立由教研部门的领导和教研员、学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相应的思想品德学科教研活动,注意研究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学校试验工作提供具体指导,并为同级课程改革试验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二)加强校本教研,重视行动研究

建立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基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课例研讨活

第四篇:甘肃省义务教育英语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英语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精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切实加强和改进我省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工作,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基础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要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要采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标准》提出的这些理念体现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指明了英语教学的方向。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应根据《标准》提出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基于上述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外,要通过英语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全的人生观。

《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实施的指南,是教师进行

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课堂教学目标应该直接指向这一总体目标。知识的学习积累与能力的形成是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学习目标和评价领域。但是,在教学中仅仅关注知识与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也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还必须把目光投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状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这几个维度去通盘考虑,切忌片面,孤立。要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的培养渗透到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语言知识的学习中去。同时,还要考虑课型、学生、客观条件等几个因素的影响。

2.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教学目标的表述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宜实不宜虚,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目标的表述要有层次性、有梯度。有关教学目标的表述,可参考下列表述: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应该能够:

用语,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学习名词、人称代词、动词在形式上的变化,学习表示时间、地点和位臵的介词,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了解问候、告别、邀请、致谢、道歉、介绍、请求、情感、喜好、建议、祝愿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假日等。

除上述语言知识外,教师还应通过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方面的技能以及综合运用这些技能的能力。

教学建议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作到:

1.激发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保证。起始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对英语有新鲜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因势利导,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TPR、游戏、背歌谣、唱歌曲、模仿并表演等,营造宽松、和谐和民主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法、猜词游戏记忆法、单词连环记忆法、歌曲、童谣记忆法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词汇,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5.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还处在养成习惯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英语学科特点,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如,听英语的习惯、说英语的习惯、朗读的习惯、用正确的比划规范书写英语单词的习惯等。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检测巩固、课后反思等。

6.初步培养学生的认读写意识,为培养读写能力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应该强调读写能力的培养,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具备一定的读写意识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按音节认读单词、按意群朗读句子、按正确比划书写单词和按读音规则拼写单词的意识,为以后的读写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还应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字母书写顺序笔画等基础常识,打好字母、单词和句子等基本书写格式的基础。在六年级可根据每单元话题,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如看图填单词、补全句子、连词成句等。

7.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依据

话题。

除上述语言知识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建议

初中学段的英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延伸,旨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应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作到:

1.重视语音教学

在进行语音教学时,要把音标和单词拼写放在一起进行,可以采用听——看——模仿——正音——拼读——书写的步骤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步骤,通过对比、比较、判断、归类等练习,使学生做到见形会读、听音会写,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初中语音教学的选材要真实、多样、即时,手段要丰富,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

2.丰富词汇教学

“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是《标准》对学习词汇所作的要求。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从用的角度出发教授词汇,要在篇章中进行词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语境使学生

1每位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其次,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再次,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最后,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在设计听说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可操作性;

第二,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第三,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活动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时间分配上要听说并重,不可偏袒,从而使两种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五,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从而培养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活动内容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第七,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

3写、缩写、续写、填表格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让学生根据提示、按照一定的框架写,还可让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自由写作,这些活动都可以促进学生完成从简单的句子结构到语篇写作的过渡。第四,指导写作技巧,增强写作信心。只要是写作,就有技巧可言。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写作之前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写作技巧指导。第五,注意写作教学模式的探索。截至目前,国外已经总结出许多成熟的写作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学对象不同,各种模式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侧重点也不同。下面模式是用的较多的一种,我们可以借鉴。教师组织学生就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列出写作要点---组内学生按照列出的要点个人进行最初的写作---小组内学生互评作文---根据大家意见个人修改---提交老师---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再一次修改完善---将定稿交给老师---教师复批、写评语、批成绩---课堂讲评的模式加强学生写作技巧和自我校正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优化教学方式,探索符合现代课堂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应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不断优化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围绕《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来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

1.以教学单元或模块为单位,整体设计和策划课堂教学内容

5组织教学,充分利用黑板、挂图和录音机等教具以及书籍杂志等多种学习资源,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语言基础。对确因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班级或学生,教师应该依据课程的要求对使用的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加工或替换。同时,课堂教学应积极推进合作性学习,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获得进步。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地按老师的要求做同样的事情,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式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的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更有效。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学生,分享学习资源。

(三)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创设开放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课裎资源的开发中,促进课程实施中的资源生成。同时,每个学生也应学会利用自己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交流学习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鼓励学生制作班级英文日志、英语墙报;引导学生在班级和学校进行英语环境设计,创建英语广播站等;还可以尝试组织学生用英语开展网上交沆和讨论,制作班级英语网页等。

(四)多渠道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如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鼓励学生制作班级小报、英文墙报,鼓励学生交流语言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制一些教具、学具等。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9与英语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培训机制。在培训中根据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困惑,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做到实践与理论、思考与行动、学习与发展相结合。培训中要注重教师的参与、互动和发展。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加强教材教法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增强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通过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课程意识的英语教师队伍。

还要重视教师自身的研修。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认真研读《标准》,结合英语学科和自己的教学任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计划。要认真钻研教科书,探索适应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教学课型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在对英语新教材、新教法的研究中,教师要以“学习、借鉴、继承、创新”为指导思想,既要摒弃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而又早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又要继承并创新传统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面临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解决这些问题或困惑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通过校本教研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要把课题研究作为重要内容,以教师实践研究为重点,引导教师

1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第五篇:教学常规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的

指 导 意 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以下简称《教学常规》),促进学校教学工作规范化,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市教学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省新颁发的《教学常规》与我市过去执行的《舒兰市中小学教学常规》(2000年)和《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2006年)比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立足于深化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方向性;严格遵循教学规律,体现了科学性;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体现了实效性。它为我市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是教学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我市今后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落实《教学常规》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学习与探索,我市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我市教育第八个阶段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市新课程改革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核心理念,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贯彻落实《教学常规》为实现这两个转变提供了有力保障。

2.落实《教学常规》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 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其中学校是减负主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措施是教学工作要提

学校教导处开学前要在全面分析学校教学工作态势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工作、工作措施、日程安排。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经校委会研究通过后,在开学前向全体任课教师公布。

②全面执行课程计划

学校教学计划管理的重点是全面执行课程计划。执行课程计划要遵循三个文件,即《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广东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指导意见》、《广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指导意见》。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省定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要重点制定好三个表格,即《课程表》、《任课教师安排表》、《教学活动安排表》,作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附件。

课程表,要严格按课程计划安排课节,保证“三开”。特别是要保证非考试学科的课时安排,音体美学科要严格按课程表上课,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课时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严禁挪作他用。

任课教师安排表,确定好各学科教学的任课教师,还要做好任课教师缺位时的替补预案,明确造成课时偏差的责任人。

教学活动安排表,期初学校对全校性的教学活动要做好周密安排,包括每项活动的主题、形式、时间、人员等。

各学校开学前将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连同以上“三个表格”,上报教育督导室、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和教师进修学校相应教研部各一份。

②学校对教师学科教学计划的管理

学校教导主任或包段领导要对教师学科教学计划进行审核,严格把关,由教导处备案。教导主任或包段领导要根据教师教学进度表,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加强过程性监控,督促教师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学校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供可行性策略和方法,追求教学工作的最大效益。

2.备课的管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依据《教学常规》,我市主要要加强三级备课管理。

(1)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核心,强化县级备课管理 ①县级备课的主要任务

县级备课主要是做好“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标和教材的解读、单元训练习题、同步课件、同步课例、教学进度及教学建议等。

②建立“学科中心组”

教师进修学校要建立中小学各科的“学科中心组”。“学科中心组”由进修学校教研员、基层学校的兼职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等组成,教研员任组长。

③县级备课的主要形式

县级备课由“学科中心组”完成,主要采取“两种形式”,即假期备课和“月视频备课”。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初中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中小学音乐、体育和美术等学科,以假期备课为主,在开学前“学科中心组”向学校下发各科的“教学资源库”。

级备课提供的“教学资源库”的落实,是教师进行“二次备课”的依据。“教学通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课时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包括易错的地方)、教法和学法的建议、基本的练习与作业习题、板书设计等。同时,各校可按实际需要,以单元备课、课型共建、专题研讨和课例研究等为补充,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备课的时效性。

学校(区域)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每月不少于一次。乡镇中心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村小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在期初、期中进行。

(3)以构建个性化“教学设计”为核心,强化教师二次备课管理

①教师二次备课的主要任务

教师二次备课主要是根据“教学通案”,结合本班教情、学情,确定适合教师自身和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板书或课件设计等,最后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教案)。

②“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最终结果,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教学设计”的共同部分可以参照“教学通案”,“教学设计”的个性部分,即教学过程(包括导语或教学情境、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时间安排等方面),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个性化设计。

③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

“教学设计”必须实用,应该是详案,达到“优质课”及以

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学生“爱学了”。

②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三句话:“老师我会了”、“老师我不懂”、“老师我不同意”,实现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要把学法指导寓于教学之中,为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运用的灵活性,通过教学手段、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不要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从教师教的角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启发式教学要科学设计课堂提问,好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动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启发式教学也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教学要“放手”,给学生预留学习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就是引导学生“联手”,培养合作意识,共同发展;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动手”,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在尝试与探索中发现、创新。

教师应当按照规定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重视探究性实验。

认定对教师的重点诊断、对学校教学工作关键问题的集体诊断。通过教学诊断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30节,业务校长听课不得少于50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得少于60节。领导兼课的,按兼课总节数的二分之一折合计算,记入听课节数。听非考试学科课的节数不得少于总听课节数的10%。领导听课后要及时反馈和点评。教研组长听课不得少于20节。

4.作业与辅导的管理

作业与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作业批改发现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水平。

(1)作业的基本要求 ①布置作业的要求

作业内容。作业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精选那些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的习题。凡留置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教师均必须提前做,确保作业科学准确。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和英语每课教学前要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预习作业要在“教学设计”(教案)中体现出来。

作业梯度。作业的梯度指从总体结构上要有梯度,按从易到难安排;对不同学生要有梯度,应当针对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

教师批改要给予评价分数或等级。批改作业采取百分制或等级制。百分制适合对作业的定量评价,等级制适合对作业的定性评价。教师对不同学科、不同形式的作业灵活采用这两种方法。对于活动类作业,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检查和点评。

教师批改要规范,评语要有激励性。教师要用红色笔批改,要使用统一的批改符号,书写工整,标点规范。教师对特殊学生的作业要写评语,评语应恰当,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激励性。

教师本人对书面作业逐一批改。各科作业均应由教师逐一批改,决不允许让学生代改,及为应付检查让学生突击补做作业。其中作文批改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当小学任教班级学生数超过40人、初中任教班级学生总数超过80人时,教师每次可对不少于学生总数二分之一的作文进行详批详改,其余作文的批改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方式,但教师要写总评,对学生互评进行评价;当小学任教班级学生数低于40人、初中任教班级学生总数低于80人时,教师必须对全体学生的作文进行详批详改。

教师作业批改形式提倡多样化。一般情况下对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对特殊学生要面批面改,作文可进行课堂点改。要求学生重做的作业,教师要复批。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要及时采取措施,督促学生补做。

提倡作业改革与创新。提倡教师对作业布置和批改进行必要改革和创新,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实行作业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将方案报学校批准备案,期末写出实验报告。(2)辅导的基本要求

符合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基本要求。抽查或检查后要公布结果,并进行点评。

学校每学年要组织一次作业展评。②学校要加强辅导管理

建立优等生和学困生档案。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要建立优等生和学困生档案。档案分学生电子名册和学生成长档案两部分。学生电子名册以汇总表形式呈现。具体内容有:学生自然情况、成绩记录、学优或学困简要归因、提高目标预设等,学期初上交教导处备案。学生成长档案,有任课教师指导,学生个人建立。具体内容有:学业水平自我分析、自我发展计划(学习计划)、课堂笔记、错题修改、自我评价(反思和总结)、教师学期评语等。

学校要定期对辅导工作进行评价。学校要建立学生学业水平的质量检测监控机制,依据“两率一分”,从提优补差的角度定期评价教师辅导工作的效果,提炼好的做法或经验,同时帮助教师解决辅导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学校要及时总结,培树典型。通过典型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做好辅导工作,学校每学年要召开一次教师辅导工作经验交流会。

5.教学评价的管理

教学评价要坚持“以学评教”的原则,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效率为基本指标,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

(1)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①平时考查

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观察、作业、作品或单元检测

识自己的学习状态,正确评价自己,主动调整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2)做好质量检测的分析

学校和教师要对质量检测结果进行认真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教和学的问题。质量检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由命题人负责,内容包括试题的题型、主体知识覆盖面、试题分值合理程度、试题难易程度、试题的主要优缺点等。命题人应根据试卷内容和结构,从知识分类、所占比重、题数分布、分值设计、目标层次等方面填写试题双向细目表(教师进修学校提供样表),并依据双向细目表,对各学科命题情况进行分析。

②学生成绩统计

对于期中和期末质量检测,学校要根据学科试题双向细目表,制作成绩统计表(教师进修学校提供样表)。教师要按照学校统一的要求,对所教学科、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统计出每类知识的得分率。最后,由学校进行成绩汇总,为诊断分析做好准备。

③对质量检测进行诊断性分析

教师要依据成绩统计的结果,结合学科特点和考试要求,参照双向细目表,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提高情况、思想品德形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客观评估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与手段。

学校依据全校的统计结果,重点做好同年级同学科不同班级的比较,进而诊断出教师教的问题和学生学的问题,针对问题研

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以《教学常规》为基本内容,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要采取专题辅导、教师自学、交流研讨、学习汇报等形式进行。“专题辅导”主要是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常规》的通识培训,“教师自学”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学常规》的学习领悟,“交流研讨”是教师共同解决《教学常规》贯彻落实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学习汇报”是教师汇报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的体验、感悟和收获。3.建立典型引领机制

在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的前期,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小学都要抓好试点。通过试点检验《指导意见》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指导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抓好县级试点,学校主要抓好年级或学科试点。每个试点要有包保人,包保人要经常深入试点,进行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做好试点总结。

在全面实施《教学常规》的过程中,要培植好典型。教师进修学校要培植好学校和领导典型;学校要培植好学科和教师典型。对培植的典型,通过阶段工作会推广,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

4.建立教学管理机制

健全教学管理机制是全面实施《教学常规》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建设。学校要重点健全以下教学管理机制:

(1)领导深入教学机制

学校要结合实际,加强三级教学管理,明确每位领导管理教学的职责,建立学科或年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包保领导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教学,学校对包保领导与所包学科或年级进行捆绑式评价。

白沙镇中心小学

关于贯彻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的

指 导 意 见

二0一四年八月十日

下载甘肃省义务教育科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义务教育科学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法教学及评价指导意见

    书法教学及评价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改进方法,重建制度。也就是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新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义务教育科学(七年级上)学习自我评价(最终版)

    义务教育科学(七年级上)学习自我评价(一)第一章班级姓名学号一、使用科学术语(每空1分,共12分)1、桌上有盛水的玻璃杯,请选用合适的仪器:用测出水的温度,用 测出玻璃杯的高度,用测出杯......

    教学效果评价指导意见

    上闫庄明德小学教学效果评价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加强小学教学效果评价工作提出如......

    吉林省舒兰市教学常规指导意见(试行)(大全)

    舒兰市教育局 关于贯彻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的 指导意见(试行) (2010年5月) 为全面贯彻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以下简称《教学常规》),促进学校教学工作......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指导意见(试行)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指导意见(试行)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职业......

    甘肃省关于印发综合素质评价意见

    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 (试行)》的通知甘教基[2010] 68号 各市(州)教育局,有关高等师范学校,有关办学单位: 为了加强对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大丰市小班化教学与评价指导意见

    大丰市小班化教学与评价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转变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我市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我市小班化教学评价......

    甘肃省发电厂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甘肃省发电厂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电力监管条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规范发电厂并网运行的安全管理,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