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衔接对策
摘要:近年来,普通高校的思想 政治 理论课 教育 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在众多问题中,较为突出的是:中学思想政治课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问题。本文提出搞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衔接对策,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贡献一份力量。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思想政治课;衔接对策 为适应形势 发展 和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积累了新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问题,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自身问题。在众多问题中,较为突出的是:中学思想政治课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衔接问题,例如:内容简单重复,知识倒挂现象,课程结构缺乏整体性和层次性等,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其中最重要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德育素质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加强德育改革,搞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相互间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较为 科学 而合理的建设性方案,与同行们共同商榷,真诚希望能为提高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贡献一份力量。
一、教育教学目标的系统化是搞好衔接的前提条件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规定着教育教学的方向和任务,影响着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贯穿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阶段教育是中学的延伸和发展,作为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相互间的衔接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育教学目标的衔接则是前提条件。
1、大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体系相对独立性是衔接的基础。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独立阶段,各自有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发展 规律,基于中学和大学各自特有的条件,决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选择是有不同的要求的。无视不同阶段的特点,而笼统地确定相同或相似的目标体系,则无法准确地指导中学和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软化,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盛行,初中考高中没有思想政治课内容,高中考大学时大综合的省份占总分8%,小综合的省份理工科不考,而日常考核目标不明确,操作系统不规范,评价系统结果随意性较大,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形成阶段性成果,则影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状,一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有严重的重复现象(其中有教材编写的因素),而也有的同学缺乏先行基础要补习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内容,尤其是高校扩招后,三本和专科的学生问题更多。因此,要充分认识中学阶段、大学阶段教育的不同层次要求,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准备基础,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承担培养社会骨干的作用,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应该注重一定层次水平,除继续强化基本的思想品德要求外,重点应该培养作为有创造力的知识劳动者和具有较高理想信念的社会骨干高层次管理者。
2、大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整体性是目标衔接的依据。中学、大学教育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从根本任务上都是统一于育人,服从于教育的总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分为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阶段,每个阶段相互衔接,构成教育的统一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有特殊性,但又离不开整体性。作为素质教育的最终成果,党的教育方针作了高度概括即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教学的目标从整体上应该由低到高四个层次构成:“健康的个性人格目标、完善的社会人目标、特定社会角色目标、社会生产目标。”[2]这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人的客观要求。中学阶段应把握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社会接触范围,着重塑造开朗的性格,较好的自我认同感,具有上进心,具备良好的劳动态度,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而大学阶段则要求能在理智上认识自己长短优劣的基础上接受和悦纳自己。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生活兴趣,对新经验保持开放的心理,保持对劳动的兴趣,具备在社会得失中进行心理调适自觉完善心理素质不足的能力。从学生发展过程整体性出发可以避免孤立设计各自的目标,使两者产生脱节、矛盾、错位等,目前现状看,尽管进行了不断地改革,仍然存在着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充斥学生无法理解的理论说教,而大学德育中又存在大量的德育知识教育。导致在中学听不懂,而在大学又觉得缺乏深度和新意。
二、整体构建教育教学内容体系是搞好衔接的主体 根据目标来确定内容,内容的衔接是问题解决的主体。要克服目前重复、倒挂、脱节等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知识结构应循序渐进,不能跨度太大。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不要注重对理论体系、知识体系的过分追求,防止知识内容的过深和过宽,要克服对一些抽象概念、观点的机械理解和记忆,多讲做人道德知识和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使学生多感知一些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后面的现实问题,多从生活、时间的微观处着手来构建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的理论学习探讨为目标,引导受教育者在广泛猎取 自然 知识、社会知识、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处理问题观点和方法,倡导学生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2、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上要层次清楚,螺旋式上升。人的思想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设计上要遵循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原则,分层次、呈螺旋式上升,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不能忽视低层次内容和一定的思想基础,超越必经的教育阶段,把未来的问题提前解决而拔苗助长,也不能落后于教育阶段,把应解决的问题遗留到后面。也就是说内容的组织安排要适合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层次,符合其年龄和心理的特征,保证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教材编写要科学系统。教材是内容的载体,科学系统的教材有利于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材的编写是非常重要的。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材的编写应注意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参编者一定是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专家,既有教育理论的基础,又有教学的实践经验;二是教材的可操作性强,教师用书、学生用书、教学 参考 书、资料汇编、教学评价手册等,为教学过程提供条件;三是编写时要注重不同层次间的衔接,既考虑大中小学段各自特点,也要注重相互之间的前身和后沿的关系;四是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充分吸收国内外研究的新成果,考虑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情况,使教学内容反应和体现理论的时代性。
三、整体构建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搞好衔接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传统的教学以“ 考试 ”为单一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单一的评价依据,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评价体系的改革就是要建立发展性、连续性的评价机制,改变原有的以学生成绩为尺度的单一衡量标准,评价的具体方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对理论课程的考核,要改变传统以记忆型为主的闭卷考核方式,采用闭卷、开卷、大作业、操作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法,重点放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能力。②在考核的评价上,改变传统的百分制,引进等级评价制。③对实践课程的考核,以平时操作、整体操作、口头提问、完成指定的操作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④对社会活动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可采用等级评价制。评价应以检测个体素质的发展情况为目的,重点评价学生素质增量而不是存量的评价上。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①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制定一个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评价标准,使用过程中评价者易操作,准确而方便。②评价的连续性,每个学段根据教育教学内容有各自的标准,但相互间的连续性为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③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④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向的作用,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⑤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
第二篇:中学思想政治课与大学政治理论课衔接问题(大学生)调查问卷
1.进入大学后,你多久适应大学校园生活?()
A—周B两周C一个月D两个月 E—个学期F—个学期以上
2.刚进入大学校园后,你最喜欢做什么事?()
A与家人联系B与以前的好朋友联系C独处D和新同学在一起E其他
3.高中时代,你的学习存在学习障碍吗?()
A存在,十分严重 B存在,严重 C存在,较少 D不存在4.你是否存在以下几种心理感受?()
A孤独感B自卑感C失落感D焦虑感E愉快感F其他
5.你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否有必要?
A十分必要B没有必要C其他
6.你的政治面貌是什么?()()
A党员B团员C群众
7.刚进大学时,你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还记得多少?()
A0~20%B20%~40%C40%~60%D60%~80%E80%~100%
8.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重复的概率是多少?()
Al%~20%B20%~40% C40%~60%D60%~80%E80%~100%F 没有重复
9.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出现重复现象,你的感受是?()A很满意B满意C 一般D不满意E其他)10.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你最喜欢学习哪部分?(A与高中课本中相重复的内容B教材中的新知识C其他
11.大学的学习方法与高中时相比,是否有变化?()
A仍然使用旧方法,效果不错B改进了很多,学起来很容易
C尝试改进,却始终未找到合适的方法,只好使用原方法D其他
12.进入大学后,你多长时间能适应新教材?()
A—周B两周C 一个月D两个月 E—个学期F—个学期以上
13.高中时,你感觉思想政治课教材难度如何?(A非常容易B比较容易 C比较难)D非常难)14.大学时,你感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难度如何?(A非常容易B比较容易 C比较难 D非常难
15.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A应付考试B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C实现生活需求D其他
16.思想政治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A太抽象,不明白B想学明白,但很难C听得懂,很容易 D其他
17.你的思想政治课成绩如何?()
A高中好,现在也好B高中好,现在不好
C高中不好,现在好D高中不好,现在也不好
18.你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需要改变?如何改变?()
A尽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例讲解B只讲重点
C少讲,多给我们时间练习和记忆D其他E不需要改
19.你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联系吗?()A紧密联系B有些联系C没有联系
20.你认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进行衔接吗?(A十分有必要B有些必要C没有必要)
第三篇:中学思想政治课与大学政治理论课衔接问题(大学生)调查问卷修改版本
大学生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本科生,为了更好地了
解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现状,探究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为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佳现状提供更加切实的指导
与帮助,我们进行此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之用,绝不挪作其他用
途,你的宝贵意见将成为论文写作中重要的参考资料,希望你能够真实回答下面的问题!
谢谢你对我们所提供的帮助!
2014年3月
填写要求:
1.请在你选择的项目上打“√”。
2.除说明可以选择多个选项的题目外,每个题目只能选择一个选项。
3.当你认为选项中没有包含你所想要的答案请选择“其他______”选项,并写清
楚你答案。
一、基本信息
1、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别:男生()女生()
3、类别:文科()理科()工科()
4、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二、问卷题目
1.刚进大学时,你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还记得多少?()
A、0~20%B、20%~40%C、40%~60%D、60%~80%E、80%~100%
2、你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的促进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B、有一定作用C、作用较小D、没有作用
3、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初期,你最喜欢先学习什么?()
A、复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旧知识B、学习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新知识
C、复习与授新同时进行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内容中高中所学过的部分整体感觉如何?()
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5、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A、应付考试B、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C、实现生活需求D、其他
6、你觉得大学政治理论课对你自身发展的帮助大吗?()
A、帮助非常大B、帮助较大C、一般D、帮助较小E、根本没帮助
7、你认为学习大学政治理论课在哪些方面对你有帮助?(可多选)()
A、丰富知识B、提高能力C、提高道德水平D、其他(请写明)_________
8、你认为有必要进行有关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教材的衔接吗?()
A、很有必要B、有必要C、没必要D、其他_____________
9、你现在学习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方法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比()
A、没变化,照样能应付B、改进了许多,学起来得心应手
C、没变化,我认为学的好坏与学习方法无关
D、觉得原方法不适用,试图改进,但不知从何下手或没效果
10、对于大学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相比发生的一些变化,你能接受吗?()
A、有时不能接受B、能坦然接受C、不能接受
11、你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时,有学习方法吗?()
A、有自己的方法B、听老师的方法C、没什么方法
12、你觉得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联系吗?()
A、联系紧密B、联系不大C、没有联系
13.高中时,你感觉思想政治课教材难度如何?()
A、非常容易B、比较容易C、比较难D、非常难
14.大学时,你感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难度如何?()
A、非常容易B、比较容易C、比较难D、非常难
15、你认为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师应该()
A、多运用事例分析B、只讲重点C、少讲多练D、多给时间让我们记忆
16、到了大学,你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感受是()
A、太抽象,难学B、想学,但上课容易走神C、听得懂,不会做
17、你认为进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A、懒惰、不聪明B、教材衔接不当C、没学习兴趣D、教材难度较大
18、你对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大学政治理论课的衔接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问卷内容到此结束,衷心感谢你的参与和合作,祝你学习进步!
第四篇:用批判性思维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衔接问题
用批判性思维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衔接
问题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高中政治课程是紧密联系的两个阶段,高校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抛弃陈旧观念,学生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识并积极用于实践,有助于做好高中到大学的衔接学习,增强理论学习的有效性、实用性。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中政治;衔接
《礼记・中庸》中讲到在治学求进过程中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深思熟虑的思考态度和理性的反思和质疑,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客观性、简约性、精确性、预见性等优秀的思维品质,培养我们面对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技能。这种思维有助于我们树立一种理智的怀疑和反思态度,并从客观实际出发,打破习惯思维定势约束。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杜威认为,一位好的思考者必须能同时把正确的态度和原则性知识结合起来,并将二者融合为一。并且他认为正确的态度是两者间最重要的要素。它是一种思维倾向,能引导我们朝着好的思考者的方向不断努力,也是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抛弃盲从、懒惰和简单模仿陋习而拥有深思熟虑的理智态度和怀疑与反思的理性精神。任何一种能力的训练都必须注重实践,培养和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养成一种批判性学习能力更是少不了勤奋实践。对于高中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紧密相连,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以正确的态度学习部分高中已学过的知识,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都有必要抛弃传统“误区”进行创新性学习。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衔接的必要性
教育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高中政治课和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系统性工程中联系非常紧密的两个的阶段,即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意见》指出:“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这种系统性的教育联系被割裂开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强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的衔接,提高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教学效果,增强两个阶段教育的系统性、紧密性。
二、高校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现状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高中和大学教育是两个分开的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使得衔接教育在实践中的分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大学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等公共课不够重视,认为不及专业课重要且枯燥无味;教学方式来看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仍以纯理论讲解方式讲授课程;教学内容上的部分重复导致大学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出冷漠的态度。在探索更好地衔接两个阶段的教育,用批判性思维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和尝试,有利于提高高校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进入大学的新生能在高中阶段已学的政治课基础上,更深层次学好大学的公共课程,实现高中与大学政治课的更好衔接。
三、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与高中政治课衔接学习建议
首先有针对性地分析教学对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缺乏准确的规划,缺乏客观的定位。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对未来比较迷茫,丧失了奋斗的动力,更有甚者认为大学就是摆脱了高中三年的“苦难”准备享受几年的大学校园生活。从高中到大学这个阶段的青年学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由于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进入互联网时代,新旧观念、多元文化扑面而来,引发学生新的心理矛盾。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周围的同学都是各方面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因此在高中时期的优越感慢慢消失,产生一种消极懈怠、失落、自卑的情绪。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大学的学习,根据教学对象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独立思考能力、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作为学生在老师指引下对自己应该有客观的评价,既看到自身优点而不自负,又看到自身缺点而不气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制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其内容包涵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但是哲学部分在高中就已经学过,针对类似重复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端正学习态度,抛弃传统的学习理念,认为学过的知识点,而且又不是专业课,就“吃老本”、随心所欲地认为学与不学都无所谓。高中所学的政治课知识和大学的思政课侧重点不一样,理论深度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上把握的理论的论证思路和知识间的逻辑结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也可以带领学生结合原理的经典著作进行学习等方式。
其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塑造、潜移默化的过程。批判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合理提出质疑,树立理智的怀疑和反思的态度。养成这种思维能力需要不断的实践,逐步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同样,在大学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作为学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安排的小组讨论活动、课后实践作业。这种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的学习模式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特点,不仅从内容上丰富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形式上进行创新,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上讨论、交流,课后实践。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联系,不断检验所学知识。当学习中、生活中遇到困惑或者失败、挫折时,用政治理论所学知识指引我们走出暂时的迷茫和困惑,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会更加充实理论课程相关知识,做到真正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余立编.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2] 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3]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4] 李铁.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1,6.文档资料:用批判性思维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衔接问题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初探 图示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出勤情况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高考弃考的理性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引爆璀璨的语文教学之花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及发展研究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下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议高中地理作业评价的形式 浅析如何提高中学生体育课兴趣 例谈数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分析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有待改进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第五篇: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特制定本计划。
一、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艰巨性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和各地各高校认真实施新课程方案,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统一编写使用本专科4本教材和研究生5门课程教学大纲。初步构建三级教师培训体系,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推进教学科研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推广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和教材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得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发挥正能量,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在多元中确立主导,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新的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面对各种思潮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多样中求得共识,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新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自身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重视不够,政策条件保障尚未落实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统筹推进教材修订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识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需求,整体素质亟待提升;改革创新的手段不多,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的瓶颈亟待突破;有效整合全社会资源的力度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仍需巩固。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以执着的信念、坚定的信心,攻艰克难,勇于创新,切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责任,系统规划,整体推进,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努力探索攻克教学难关,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积极拓展思想理论教育渠道,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注重资源整合,探索建立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长效机制。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目标是: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编写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师好用学生爱读的系列教材,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培育推广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建设一批教学科研皆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推进统编教材编写使用,编写教师参考用书、学生辅学读本、教学指导资料和理论普及读物等教学系列用书,构建面向教师和学生不同对象,辐射本专科生、研究生各个层次,涵盖纸质和数字化等多种载体,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相统一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提高专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广泛争取知名专家学者和党政领导干部的支持,注重发挥辅导员队伍的联动作用,健全完善选聘配备、培养培训、特聘教授等制度,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人才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倡导集体备课和名师引领,强化问题意识和团队攻关,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建设,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扩大学科影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有效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学科体系。
——健全完善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导向,优化评价机制,坚持评建结合,管理与服务并重,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师、教学等实际,构建有利于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全面系统、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
——建强独立二级机构,重点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稳定经费投入渠道,强化高校党委责任,不断健全基本要求具体、责任分工明确、政策制度完善,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条件保障体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
(一)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建设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材体系
1.大力推进统编教材编写使用。根据中央精神和教学实际需要,及时修订和使用好本专科4本教材和研究生5门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制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建立教材使用情况即时监测制度,跟踪分析师生对教材使用的意见建议,把师生评价作为教材修订重要标准,吸收一线师生参与教材修订工作。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研究中心,加强对教材内容和表述方式的研究,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话语体系的研究,推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质量和水平。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各地各高校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用统编教材。
2.编写完善教学系列用书。组织编写与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相配套的教师参考书、疑难问题解析、教学案例解析、学生辅学读本等教学用书,更好地促进统编教材的使用。制定专科2门必修课程教学建议。编写研究生5门课程教学讲义。组织编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和《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参考书。开展对教材重点难点研究,完善教学系列用书编写体例,创新编写模式。加强编写队伍建设,形成老中青年相结合、学科背景相补充的梯队。各地各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可以组织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参考用书。
3.切实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建设,完善网站建设机制,优化栏目设置,使之成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建共享共管的平台。成立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信息共享联盟,整合各地各高校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网络期刊建设,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类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评聘方面的激励机制。建立文献共享资源库。建设一批教学资源研究实验室,系统总结凝炼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网站和微信公众账号学习的平台,使之成为宣传展示学生理论学习成果的阵地。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参与相关网站建设,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本地本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二)切实提高专职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体系
1.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把政治立场作为教师聘用的首要标准,严把教师聘用政治关。建立新进教师宣誓和专任教师定期网络注册制度。严格教师管理,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质、教学水平达不到相应课程要求的,不得继续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科和专科院校分别严格按照1:350—400和1:550-600的师生比配足配强专职教师。各高校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实际合理确定选聘条件,加强后备人才储备,充分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用人需求。
2.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国家示范培训、省级分批轮训、学校全员培训紧密衔接、相互补充的三级培训体系。统筹规划培训内容,系统设计培训形式,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凝炼形成满足不同层面需要的菜单式培训方案。中宣部、教育部举办骨干教师、新进教师、新修订教材使用、社会实践研修等示范培训。强化教学科研骨干培养,推进择优资助及国内高级访学计划,每年培养150名左右骨干。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中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名额。实施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加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建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骨干培养与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支持教学科研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到相关部门挂职或实践锻炼。探索运用网络开展远程培训,运用微信公众账号开展微培训,增强培训灵活性、时效性,扩大培训覆盖面。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各高校每年对全体教师至少培训一次。
3.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岗位,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任职标准,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等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部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资源库,为各地各高校提供优质教师资源。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管理,建立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巡讲机制。各地各高校要根据实际制定相应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实施好特聘教授制度。高校所有校领导要带头讲思想政治理论课。鼓励支持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推动两支队伍的有机融合。鼓励支持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三)积极培育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建设理念科学、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
1.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方法。选取若干所高校建立教学改革试验基地,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有效补充作用,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教学方法改革建议,鼓励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五年内遴选和培育100项形式新颖、效果良好、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完善项目遴选、培育和推广机制。各地各高校要积极推进专题教学,凝炼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探索网络教学试点,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组织大学生开展“同上一堂网络思政课”活动,建设一批名师名家网络示范课,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的教学方法改革信息库,加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分析和研究,组织发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报告》。
2.不断深化教学研究与理论研究。实施教学攻关行动计划,统筹社会专家资源建立教学改革智库,开展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建立教学热点难点定期搜集解答制度,为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撑。实施集体备课制度,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讨论和辩论,加强对各门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加强对不同课程之间内容衔接的研究。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的研究,努力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打造一批精彩课堂。设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出版资助项目,推出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术专著。各地各高校要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开展理论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3.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学分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压减课时。合理设置教学规模,推行中班教学,班级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人。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探索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实施教师听课互评互学制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摩活动。坚持知行合一原则,创新考试考核办法,探索建立科学全面准确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各高校要健全学生评教制度,完善评教方式,合理运用评教结果。
(四)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
1.着力培育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学生理论骨干培养。各地各高校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担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专家。举办理论学习夏令营,开展“理论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加强对学生理论社团的引导,每个理论社团配备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开展“高校优秀学生理论社团评选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式拓展课堂教学成果。
2.着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品质。实施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理论学习的主体作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沙龙。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学习,开展高校学生多媒体创作展示活动。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学生系列主题理论学习讨论会,让学生围绕一些模糊认识在讨论中增进价值认同,增强理论自信。
3.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制定印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参与组织指导实践教学。各高校要健全组织管理方式,逐步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注重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把优秀调研报告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
(五)努力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支撑体系
1.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优势学科。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更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主题研究,制定学科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编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报告》。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工作,探索建立本硕博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计划,大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军人才。推动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搭建高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类刊物建设,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交流宣传阵地,办好《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一批重点刊物,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聘职务职称的核心期刊。高校文科学报应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栏目。
2.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组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高校要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开展交叉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学科特色和广泛影响的理论创新成果。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定期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摘发参考资料。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普及教育研究,组织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编写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创作一批音像作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鲜活、生动、接地气的教学素材。
(六)坚持管理与激励并重,建设导向明确、系统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评价体系
1.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宏观管理。修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建立定期督查制度与跨省区市交叉检查制度,组织专家开展抽查,及时公示督查结果,完善督查结果反馈与整改约谈机制。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评估制度,建立动态建设机制,达不到建设要求的限期整改或撤销学位授权点。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测评工作体系,建立若干个教学质量观测点,即时动态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完善教学质量测评机制。
2.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教学和科研评价方式,将课堂教学质量等作为重要评价标准,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上。要探索建立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3.完善先进典型宣传表彰机制。积极选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先进典型,推选影响力人物、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优秀团队。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荣誉教师制度,宣传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线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各地各高校要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激励办法,逐步形成国家、地方和高校三级激励机制。
(七)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建设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条件保障体系
1.加强机构建设,建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科学规范建设。实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程,建设一批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研究宣传、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使之成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战斗堡垒。各地宣传、教育部门要整合资源,推动社会力量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直属于学校领导的独立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建设。规范二级机构职能定位,统一管理全校本专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统一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加强二级机构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应是中共党员,且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系创新的条件保障。体系创新计划有关经费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各地各高校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投入,并随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其中,本科院校按本硕博全部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专科院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列支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培养培训费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待遇,确保教师收入不低于本校教师平均水平。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二级机构办公环境,配备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施,提供充分的教学科研资料,加强信息化建设。
3.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先发展。中宣部、教育部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定期研判形势,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对对口支援计划,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均衡发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其研究、咨询、评价、指导和服务作用。各地宣传、教育部门要研究制定落实本计划的详细实施方案。高校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
教社科[20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现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各高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请及时报送教育部。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2015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