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衡山实验小学 廖国玉
一、指导思想
课标中强调“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4.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5.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6.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7.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应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五、学情分析
331班大部分的学生学习认真、思想纯朴,进取心强。对各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家长对本课程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对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参与率不够高。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七、教学进度
二、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夸夸我自己
第二单元
温暖的家
6课时 6课时
第三单元
我爱我们的学校
第四单元
家乡的山山水水
第五单元
有趣的家乡风情
机动
10课时 8课时 8课时 2课时
第二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有了新的工作,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好的工作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1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1、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2、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3、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4、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四、教学难点:
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五、教学措施
1、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尊重儿童的差异与感受。如:在涉及到家庭、父母、亲情的教学时,要考虑自己班上是否有离异家庭,怎样做才能使部分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
2、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要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平等机会。学生的平等参与不仅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理重要的是为使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期望。
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资源。根据学生需要的差异考虑教学资源的分配,为所有孩子的发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务。
4、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判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把握“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
六、课时划分:(14课时)
时间 周次 教学内容
2月第一周1、认识周围的邻居
3月第二周2、邻居之间怎样相处”
3月第三周3、共建邻里好环境
3月第四周4、介绍我们的学校
3月第五周5、感谢您,老师
4月第六周6、学校的发展变化
4月第七周7、不同的生活环境
4月第八周8。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4月第九周9、公共场所的文明
5月第十周10、献出我们的爱心
5月第十一周11、家庭安全不能忘
5月第十二周12、交通安全不能忘
5月第十三周13、公共安全多提防
6月第十四周复习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21、通过“说说我自己”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比较初步的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
2、通过“我与家庭”,的学习,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员,引导他们尊重家长,与家庭成员搞好关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要和邻里和睦相处,搞好关系,要注意保护自己。做一个聪明让人喜爱的孩子。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3、通过“我们的学校生活”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学校的学习常识与规则,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集体观念,礼让精神,互助精神,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调动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生活,适应社会,为他们逐步具备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潜能。
3、将品德、行为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社会性获得良好发展。
注意教材内容和多种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一单元说说我自己
1.认识我自己 2课时
2.我的兴趣特长 2课时
3.爱护自己的名誉 2课时我在进步 1课时
第二单元我与家庭
1.家庭的亲情2课时
2.我是家庭的一员2课时
3.与家人说说心里话 2课时
4.我和邻居2课时
5.居家的安全与保护 2课时
6.“护蛋”行动 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的学校生活
1.我和同学2课时
2.我们敬爱的老师 2课时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时
4.我们的班集体 2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3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97%.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本人本学期担任五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任务,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该课程的性质决定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锦绣中华在我心中”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了解祖国的不同地形、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使学生初步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培养关爱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从中国地形图上了解和熟悉我国地形的特点,一些典型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内容,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2、通过“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的学习活动,了解农业对我们生命及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劳动者。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3、通过“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工业”,使学生感受到工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1.在邮局工作的人
活动主题:在邮局工作的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活动目标:
1.知道邮局是人们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了解邮局的人所从事的工作。
2.了解邮局的设施及服务项目。
3.知道一封信要经过许多邮政人员的分工合作,体会邮政人员工作的辛苦。
4.懂得如何尊重邮政人员的劳动,不给工作人员添麻烦。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相关图片资料,可前在父母的带领下去邮局调查访问;卡纸。
教师准备:信件、报刊、包裹等邮寄物品。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寻找绿衣使者
1.教师谈话:
有一种工作人员每天穿着绿衣服,用绿色的交通工具,为人们传递信件,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被人们称为绿衣使者!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2.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在邮政局工作的人们:(1)亲人、邻居中在邮局工作的人。(2)说说为自己服务过的绿衣使者(通过自己切身的体会初步了解邮政人员的工作)。
二、走进绿衣使者,了解他们的工作
1.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后进行归纳整理)。
(1)邮局里都有哪些设施?(2)邮局都有哪些服务项目?(3)如果没有邮政人员会怎样?
2.帮助学生根据选择的内容分组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学习
(1)确定研究内容
(2)把个人搜得的信息进行整理
(3)选择本组队员喜欢的形式汇报
3.分组行动并填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调查课题
调查的方式或途径
调查对象
调查的过程和收获
不明白的问题
自我评价
二、汇报研究成果
学生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向全班汇报、交流。
1.对于邮局里的设施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并加以解说。
2.服务项目可以用解说的形式介绍。
3.第三个题目可以大胆的假加以设想,感受绿衣使者工作的重要性。
4.可以将填好的调查报告向大家展示。
四、活动延伸
1.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亲自投一次,了解有几种投递方式。
2.调查访问一封信的旅程。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的时候,丁丁跟爸爸一块去邮局给舅舅寄信。爸爸到了邮局,把信投进绿色的信箱,对丁丁说:“好了,信很快就会送到舅舅的手中的!”丁丁听了爸爸的话,不解的问:“爸爸信是怎么到达舅舅的手中的呢?”小朋友们你能帮丁丁这个忙吗?一封信到底是怎样到达收信人手中的呢?
2.学生发问,提出自己的方法。
3.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作了大量的调查访问,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帮好丁丁这个忙!
二、汇报形式,讲述一封信的经历
5.小组讨论用怎样的形式进行汇报。
6.确定汇报形式:(1)可以用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示一封信的经历;(2)可以用“我是一封信”为开头,讲述自己的旅行经过:我是一封信,主人把我投进信箱里,我就展开一次旅行。
(3)可以用图示进行解说:
投递---邮政人员取信---盖邮---分区分拣---送各地---再分拣---送信---收件人
7.教师引导:同学们讲得这么生动,丁丁一定会感谢大家的。通过了解一封信的经历,你有什么体会?
8.小结:别小看一封信,他只有经过了许多人的分工合作,才能到达了收信人的手中。
三、开展“我是小小邮递员”的比赛
1.教师事先准备好活动用的报刊、包裹、信件等物品若干。
2.教师讲清活动要求(1)按物品的类别进行分拣;(2)以完成任务的时间先后顺序确定比赛优胜者。
3.比赛开始。
4.教师谈话:通过分拣邮寄物品的活动比赛,你有什么感受?(分拣邮件只是众多环节的一项,同学们都觉得辛苦。可见,要完成整个邮递任务,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邮递人员工作是多么辛苦呀,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
四、制作爱心卡片
1.教师谈话:邮政人员是传递友爱的使者,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我们每个人设计一张爱心卡送给他们好吗?
2.学生制作爱心卡,协商自己最想说的话。
五、活动延伸
把自己制作的爱心卡送给身边的邮政人员,送上你的祝福。
第三课时
一、情境导入
教师谈话:前天,小明写了一封信,寄给远在上海的姑姑。可是今天却被退了回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找出问题,指导行动
1.猜一猜信被退回的原因。学生提出种种假设,如:写错地址、邮资不足、没写邮政编码、不是标准信封等情况。
2.教师:只要出现上述各种情况的一中,信件就难以顺利到达收件人的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信件顺利送达而不给邮政人员添麻烦呢?
3.学生发言。
4.教师小结:不给工作人员添麻烦,按要求去做,是我们尊重邮局工作人员的最好表现。
三、活动体验,纸上投递游戏
1.教师可见或挂图出示一组新建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判断能否直接投递。
图一 邮资不足,应为0.80元,不是0.60元,不能投递。
图二 挂号信,要在窗口办理,不能直接投递。
图三 没写邮政编码,不能直接投递。
图四 字迹潦草看不清楚,不可投递。
图五 信内夹带现金及物品,不可投递。
2.教师引导:从以上游戏中尼得到什么启示:
四、知识拓展
1.教师引导:对于本主体的内容,除了课本上的指示,你还了解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
2.学生发言。
3.教师补充:
(1)邮政特快专递业务。
(2)未经别人允许不得撕去别人的邮票、私拆他人信件使违法的。
(3)邮寄现金等其他物品应注意的事项(对于学生想了解的内容,教室可作适当补充,也可以将部分内容留到课外进行探究)。
五、我的收获
1.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2.把自己的收获填在收获卡上,收藏在成长记录袋里
六、课外延伸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信服务以其迅速、即时、可视听等特点逐渐代替了部分邮政服务的内容。是否会代替所有的邮政服务项目呢?我觉得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请同学下课进行调查访问,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教后反思: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大家的劳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习惯。
3、尊重并感谢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重点难点:
1、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大家的劳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习惯。
活动方法:
调查、讨论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分组调查访问某一行业的工作者。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过家家的游戏吗?(玩过)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玩得?
师:其实,过家家就是小朋友们扮演不同角色的一种游戏。同学们想玩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告诉你们吧,咱们三年级二班的全体同学就是这座城市中的市民,由你们来组成一座城市好不好?
好了,市民们,咱们这座城市要想正常运转起来,你觉着哪些行业的工作者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说,老师帖)生:环卫工人、理发师、医务工作者、教师、超市售货员、厨师、民警、交警、出租车司机、电视、电台工作人员、纺织工人、服装设计加工人员、建筑设计施工人员、水、电安装设计维修人员……
二、体验交流
1、这么多的行业都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离开哪个行业的工作者我们这座城市都无法正常运转。那在这些职业中,市民们你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职业吧。选好之后可以与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最后,把写有你名字的卡片帖到你选择的工作那一栏当中。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我们这座城市的分工情况吧。指名说这样选择的原因。
老师发现一个问题,选择做清洁工的同学为什么这么少呢?既然同学们都不愿做这项工作,那咱把这个行业去掉吧,行不行?为什么?
那你有没有好的办法吸引大家去做清洁工呢?
各行各业都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每一种职业都是光荣的。你觉得这些劳动者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什么?(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
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明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这些普通劳动者的。正是有了这些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劳动,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享受着那么多普通劳动者给我们的服务,将来我们也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为他人服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和他们平凡的工作呢?
(学生纷纷表示要尊敬劳动者,要尊重劳动。)
3.我能为大家做什么
分析教材:
本课为小学义务教育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中的第3框题。教学目标:
1.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劳动。
2.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作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并达到乐于其中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自己能做到的事,其实有很多。靠自己积极努力做到的力所能及的事,有益于身心发展。
教学过程:
一、现在我能做什么
1.导入:上课以前老师想请大家听一首歌,大家猜一猜歌的名字,如果会唱的可以一起唱。(播放音乐《劳工真光荣》)
2.同时播放准备好的课件,播放一组小学生劳作的图片。
3.谁来猜一下歌的名字
4.刚才看的图片上有好多小学生,他们都在干什么?
5.平时你为大家做过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6.你有没有参加过像图片里小学生一样的活动呢?有什么感受?
7.你怎样对待别人的劳作成果,怎样做是尊重他人的劳作成果?(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组织活动:
可以以一次校园内实践的方式进行,使学生们积极的发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做,记录此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的人、实施怎样的行动,最后总结劳作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心得,交流体会。(出示活动表格,让学生们参照着填写)
小结:
大家看着自己完成的每一项工作开心吗?看着因为你的劳动而绿化的校园,心里甜吗?同学们,自己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让我们将这种开心进行到底,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快乐的光荣的小学生。
二、将来我想做什么
1.导入: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憧憬,同学们,你们大家将来都打算做什么呢?为什么?
总结:
听大家说完自己的理想,老师很高兴有这么一班积极向上的学生,遇到困难,开动脑筋去解决它,而不是放弃,逃避,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才一步步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着。为的是实现它,而不是说说罢了。如今我们还小,不要急,站稳脚下的每一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希望大家拥有最美好的明天,上扬着嘴角去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去完成属于自己的将来!
4.一次卖报的体验
教材分析:
本课为小学义务教育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中的第4框题 活动目标:
1.通过一次卖报的亲身体验,体会挣钱的辛苦。
2.设身处地的站在卖报者的角度体会卖报的不容易。
3.为他人提供方便。
课前布置:
1.课前要求学生先进行一次小采访,采访路边的卖报亭,询问他们卖报的经过,步骤。
2.在征得家长同意或帮助下进行一次卖报亲身体验。
3.认真记录好卖报的过程与步骤。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填写。
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做好活动准备。做到不慌张不忙乱。
活动重点:
1.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2.体会卖报不易。
组织活动:
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分区域进行卖报体验,教师可跟踪调查。记录小组成员的各个表现。写总结报告,观察学生的认真态度以及对工作的热诚和良好的服务。
活动后讨论:
各个小组汇报卖报成果,卖报过程。以及时间地点,经历的事。
教师总结: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辛苦,终于卖光了所有的报纸,我们可以把卖报纸挣的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大家第一次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老师相信大家一定都有很多感受与心得,相信大家都体会到了卖报的不容易与辛苦,看大家累的满头大汗可却依然笑的这么甜,老师猜想大家一定帮助了好多人顺利的买到了当天的报纸,大家为他人提供了不少方便,老师为你们感到开心与骄傲!
课后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记录这难忘的一天,记录这第一次实践,第一次体验,第一次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我们为他人服务,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他人开心的笑脸,幸福的表情,所有的汗水都会化为喜悦映照在红润的小脸儿上,因为我们做了最光荣的事——为人民服务!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Health/spysh/61819.htm
第五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2016—2017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秋)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填空。(30分)
1.游戏规则是由()的人共同制定的。2.规则有大有小,()就是最大的规则。3.邻里之间的(),令人感到快乐和温暖。4.()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建设。
5.我国的老人节定在每年农历的(),即传统的“九九重阳节”。6.每年的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联合国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
二、判断。(20分)
1.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从事着不同职业的人们。()
2.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有许多不便,我们应当友爱、关心和尊重他们。()
3.邻里之间的矛盾、误会,通过彼此的谅解、谦让,是得不到解决的。()4.各种职业的劳动都不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
5.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满足大家的需要,得到自己的报酬。()
三、回答问题。(50分)1.合作有什么作用?
2.每个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怎么解决?
3.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什么?
4.虚岁的来源是怎样的?
5.人们为什么要制定各种各样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