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懂得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并非局限于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出的要求。
通过教学《学习规则在哪里》,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学中,我都把课堂常规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在上课的过程中,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解决这些课堂现象的办法,力争让学生改掉这些不应有的行为,更好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孩子们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不同,一些点滴的行为习惯,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制定了严格的课堂常规制度,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对于有些容易在课堂上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及时提醒,有的在课后找他谈话,帮助他找成因,改毛病。
除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以外,我还对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鼓励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要大胆说,积极发言,语言表达要力求完整。
我的几点反思:
1、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应该紧密结合。让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
2、以学生为本落到了实处,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
动之中,去感受、去体验,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3、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快乐的情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这些仅仅是我的愚见,都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学习,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第二篇:2017学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2017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本人从事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以来,感受颇丰。三年级思想品德着重强调品德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反映品德,在品德中渗透生活,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科书中图画比较多,语言较少,让学生从图画中来受教育。针对教科书的特点,我试着将品德与语文、品德与网络相联系,收效较好。
一、思品与语文相结合
本科教材图片较多,学生看教材学习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图片内容,从中明白了什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师适当引导,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特别注意的是,这是品德教学,不是语文看图说话,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做事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的描述图画内容。授课完成后,根据本课的重难点,安排学生课外阅读,或采取老师讲故事的形式,巩固学生所学到的内容(课外阅读或讲故事的内容一定要结合本课内容,故事所说的道理一定不能脱离本课重难点)。学过一课后,可适当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加深学生印象。
二、思品与网络相结合
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人们利用网络可以查找资料、可以休闲娱乐。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来为教学服务。课前,我利用网络来找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比如在教“我们的学校时”,学生在了解了书上的各个地方的学校后,我又让学生观看了世界各地的学校,学生看的很认真,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整堂课气氛活跃。如果课堂内容较多,当堂课完成不了,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看相关的资料,下堂课来集体交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变得爱学思品了。
综上所述,思品从表面上看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实它与其他学科是有着联系的,与社会生活更是紧密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爱学思品,真正从思品中受到教育。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本人从事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以来,感受颇丰。三年级思想品德着重强调品德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反映品德,在品德中渗透生活,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科书中图画比较多,语言较少,让学生从图画中来受教育。针对教科书的特点,我试着将品德与语文、品德与网络相联系,收效较好。
一、思品与语文相结合
本科教材图片较多,学生看教材学习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图片内容,从中明白了什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师适当引导,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特别注意的是,这是品德教学,不是语文看图说话,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做事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的描述图画内容。授课完成后,根据本课的重难点,安排学生课外阅读,或采取老师讲故事的形式,巩固学生所学到的内容.学过一课后,可适当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加深学生印象。
二、思品与网络相结合
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人们利用网络可以查找资料、可以休闲娱乐。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来为教学服务。课前,我利用网络来找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比如在教“我们的学校时”,学生在了解了书上的各个地方的学校后,我又让学生观看了世界各地的学校,学生看的很认真,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整堂课气氛活跃。如果课堂内容较多,当堂课完成不了,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看相关的资料,下堂课来集体交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变得爱学思品了。
综上所述,思品从表面上看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实它与其他学科是有着联系的,与社会生活更是紧密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爱学思品,真正从思品中受到教育。
第四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反思
这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是一、二单元的,包括话说社区,生我养我的地方,总体上能够反应三年级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同时了解学生观察社会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情况,但是最后的成绩很不理想,这也给初代品社的我敲响了思考的钟声。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针对这次考试结合这半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分析如下:
一、试题引路
㈠试题依据课标,紧扣教材,力求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了学科特点。整张试卷出自教材,灵活多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㈡试题题型多变,引导学生换角色去理解他人,进入他人的生活,从学生的社区生活,家乡认知的实际情况入手。最后的题将垃圾分类向学校提建议,有多半部分学生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但现实中却很难做到,所以不知道如何给学校提怎么样的建议,可见试卷将社会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育的范例,最终指导学生的实际行为,回归学生的生活。
综上所述,本次试题紧扣课本,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又注重了品德与社会密切相连,知识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科特点。
二、针对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我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方式方法,今后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行为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会,形
成认知,把自身得到的体会经历在课堂中与同学共享交流,比如参与了哪些社区活动了,采访村里人,知道了哪些人为村里的建设做贡献了,在多样的活动其中得到升华,培养他们思维,调查,实践的能力,也促成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我自身必须努力在教学中架设从学习到生活、活动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搭建活动舞台让他们去体验,在上课,活动中强化体验。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
2、课堂上要及时交流,形成认识。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在组织了活动,比如上查找家乡名人,家乡变化,家乡名胜古迹,家乡特产过后,我要及时让孩子们就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心理感受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
3、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反思中,我发现品社课的教学可以多元化的,可以立体的多角度的,可以从音乐,语文,科学,历史等多方面入手,尤其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结合,应该注重它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让思想品德教育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
4、引导学生改善书写习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书写与表达能力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次测试也发现了,有些学生口头上会说,但写到书面上时没有很好的组织语言的表达,还有书写的错别字太多了,直接导致了丢分。除了在学校里的引导外,更要注重家庭的加入,对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家庭与学校形成一股合力才能让学生的行为习惯真正养成,才能让学生更茁壮地成长。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
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生活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借助“参考”努力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具有特殊性,教材只提供了教学的方向,没有提供实质上的教学资料,首先,我让学生去查找资料,收集了一些有关家乡的名人、新闻、传说、故事和传奇等等,再从中教学生筛选出有用的资料,准备在教学中展示。其次,针对不同同学找出的资料,我组织同学们共同合作,自由组成研究小组进行排演、练习。第三,针对同学们找出的资料,为了能更鲜明地体现其实讲述的故事,我搜集了相关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配合同学们的展示活动。第四,对于同学们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我又对一些知识进行了整理,出示给同学们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我在本课题教学中采用了课堂教学向课前扩展的方法,注重儿童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发展。主要的活动形式有访问、社会调查、搜集资料等。根据本课题活动的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课前有组织地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我把《家乡人生活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浓缩在一课时里完成,从教学实践来看,显然是时间紧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家乡人衣食住行的生活变化的展示无法尽至;几个教学环节都显得粗糙、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考虑教师指导用书的建议,把这一课题的教学内容展开,增加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