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试题(全部收录)

时间:2019-05-12 23:1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经典试题(全部收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经典试题(全部收录)》。

第一篇:国学经典试题(全部收录)

国学经典多项选择(B)和(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康有为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进学解》)也就是说“勤”要做到(BCD)A.善于思考 B.手勤C.口勤D.脑勤 《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A.量力而精 B.因材施教 C.知行合一D.学贵自得 4 《大学》强调的是(ABCD)的统一。A.知B.情C.意 D.行 《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豫时孙摩”原则包括(ABCD)A.预防B.适时C.顺序D.观摩 6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ABCD).A.审问之B.慎思之C.明辨之D.笃行之 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的主张是(ABCD)A.尽早施教,严格教育 B.注重环境习染C.处理好家庭关系D.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和注重道德教育 8 关于师德师风,黄宗羲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ABC)A.真才实学 B.品行端正 C.身体力行 D.不干预政治 9 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BCD)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D.相互切磋 韩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ACD)等著作中。A.《师说》B.《张中丞传后叙》C.《进学解》D.《原毁》 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ABC)A.勤学致知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 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D.讨论辩难 君王要怎样做才能使国家的根本明显?(ABCD)A.很谨慎地对待奉承天意之事B.用修明的教育感化人民C.辨证法度是否适宜,区别上下使有秩序D.以上都正确 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BCD)三个部分。A.生产劳动 B.道德教育C.文化知识 D.技能技巧培养 14 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A.耳聪目明 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 D.以欲忘道 15 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A.耳聪目明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D.以欲忘道 16 梁启超主办过的刊物有(ABCD)A.《时务报》B.《清议报》 C.《新民报》D.《新小说》 17 伦理道德是(AB)A.政治的核心B.教育的根本C.社会的风气D.教育的过程 18 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B)A.人伦教育B.道德教育C.权术教育D.法律教育 孟子施教的目标是培养(ABCD)的君子。A.明人伦B.修身齐家 C.治国D.平天下 20 明清三大学者是(ABC)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张之洞 21 明清三大学者是(ABC)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D.张之洞 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荀子》 23 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A.《孟子》B.《论语》C.《学记》D.《荀子》 天下的道理除了君臣关系之理,还有(ABCD)。A.父子关系之理 B.夫妇关系之理B.兄弟关系之理C.朋友交往之理 25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ABCD)A.论性与习B.论学与思C.论知与行D.论教与学 26 王夫之的著作有(AB)A.《习性诸论》B.《书院》 C.《学校》 D.《取士上》 下列话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有(BC)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不躐等 28 下列话语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D)A.不陵节而施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不躐等 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AC)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一壶道人D.饮冰室主人 下列语句出自《习性诸论》的有(ABCD)A.习成而性与成也B.学非有碍于思 C.行可兼知D.善教者必有善学者

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ABCD)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D.以上都对 32 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ABCE)同等的地位。A.天B.地C.君D.神E.亲

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ABCD)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34 研究乐可以提高内心修养,可以产生(ABCD)之心A.平易B.正直 C.慈爱 D.诚信

以下哪些是黄宗羲的教育思想(ABCD)A.力学致知 B.学贵适用C.学贵独创D.穷经经士 36 以下哪些言论是孔子讲学的内容(ABC)A.为政以德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D.事异则备变 37 以下属于黄宗羲的著作有(ABC)A.《学校》B.《取士上》 C.《广师说》D.《书院》 38 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ABC)。A.智慧B.仁爱C.勇敢D.道义

在《对贤良策》中,董仲舒主要针对文教政策提出了以下哪三点建议?(ABC)A.罢百家以尊儒; B.立大学以养士;C.行贡举以选士;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三品”指(BCD)A.上中下三等人B.上智之人C.下愚之人D.中庸之人 41 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AD)A.小学B.中学C.幼稚园D.大学 42 朱熹在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原则(ABCD)。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分别是(ABCD)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C.着紧用力 D.居敬持志

国学经典单项选择

1“ 人有坎壈(lǎn),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与今天提倡的(C)观点相符。A.从小学习B.晚年学习比年轻学习更重要 C.终身学习D.中年更要注重学习

2、“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的正确解释是(B)B.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A)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A 梁启超 4(A)倡导了“诗界”和“小说界”革命A 梁启超 5(A)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A.纪 B.记 C.计 D.既(A)的精神贯穿在《大学》始终。A.伦理道德教育 7(B)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C)的实现需要有人性的依据,故要尊重德性,发扬自己的先天的善性。C.学习和教育 9(C)不是黄宗羲的代表作A《学校》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C)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A.《大学》B.《论语》 C.《学记》D.《中庸》(C)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登高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A.孔子B.孟子 C.墨子D.荀子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A)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C)的关系。A.教与学

B.师与生C.学与思、学与行D.行与知 “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对“诚”的正确理解是(C)A.不自己欺骗自己 B.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C.不自己欺骗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D.讲信誉 “传道、受业、解惑也”的“业”指(C)A.事业 B.学业C.古人“六艺”之业 D.专业知识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此句说明读书的方法是(C)

A.熟读B.精思C.熟读与精思D.泛观博取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选读)其中“修”的正确解释是(D)A.修养B.修身C.养性情D.进修,求上进 “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

好的方法是(B)A.广闻博览 B.熟读而精思 C.多方汲取 D.反复思考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说明对待不同辈行的长辈,正确的态度是(B)B.分长幼和辈行对待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说明“风俗”传承中,卑者、幼者与尊者、长者之间的关系是(D)D.尊者长者影响卑者幼者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从教育的角度说明(D)A.言教的重要性 B.身教的重要性C.身教胜于言教D.教育者的 人格魅力有利于言教 “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与当今学校德育强调的(C)一致。C.安全教育 26 “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中的“虞氏”指:(A)A.虞舜B.虞姬C.虞美人D.其他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说明孩子的教育(C)A.应该严格 B.应该慈爱C.应该严格与慈爱结合D.应该因人而异。28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的意思是(A)A.声音 B.声乐C.歌曲D.名声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A.重要B.严格C.以„„为重D.重视 30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B)B.磨练意志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进学解》)最正确的大意是(C)C.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32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译文正确的是(B)A.对记事之的人提取它的要点,对造谣者划出它深奥的意义。B.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

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C.记事情要抓主要的内容,说话要抓住玄机。D.记事情抓要点,说话抓重点。33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A.经济B.政治 C.军事D.文化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的最正确的解释是(C)C.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变成吝啬的情况。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节俭 而不吝啬,那就好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C)C.《孟子》 37 “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对“敬”的正确理解是(D)A.尊重人B.有礼貌 C.对人毕恭毕敬 D.对人不怠慢,不纵情放荡自己 38 “乐”的起因是:(A)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39 “乐”的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B)B.社会和谐 40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A.《大学》B.《易经》C.《论语》D.《礼记》

“立大学以教国,设庠序以化于邑”中的“庠序”是指什么?(C)A.公园B.医院 C.学校D.监狱 4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D)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D.民本思想

“明圣”的意思是(C)A.制作礼乐的人B.传授礼乐的人C.传授与制作礼乐的人 D.在学术道德上取得极高成就的人 44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其中“详”的正确解释是(C)A.详细 B.仔细 C.(对别人要求)高D.端详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原毁》选读)其中“廉”的解释是(B):A.廉洁 B.少,低 C.清廉 D.廉政

“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C)A滋润 B滋味 C滋长 D 滋补

“强勉行道”的“行道”指什么?(C)A.行动B.替天行道C.践行圣人的学说或道理 D.人行横道

“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出自以下哪篇?(D)A.《三字经》B.《百家姓》C.《千字文》D.《对贤良策》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意思是(C)A.人生很平静,这是上天注定的B.人生没有大起大落C.人出生没有情欲,这是天赋予的本性D.人生的情欲是由上天注定的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D)也。A.齐B.律C.醒D.修 5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A)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C)A少年强则国强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国富D少年雄则国雄 53 “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D)之口 A 王夫之 B 顾炎武C 谭嗣同D黄宗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道”指的是(C)A.道德B.知识C.儒家礼教、思想D.抚民思想

“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B)A.不要“重男轻女” B.不要怠慢女孩 C.优待女孩 D.女孩可以适当怠慢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讲了为人之师的标准是(B)A.贤者为师 B.闻道在先者为师C.学高为师 D.能者为师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C)A.不一定重要B.不重要C.重要D.没有关系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说明的主要观点是(D)A.选择邻居的重要性 B.交友的重要性C.墨子的交友之道D.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此话中提出了(C)的观点。A.以意逆志B.以己度人 C.知人论世 D.诗无达诂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C)A.专心致志B.磨练意志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B)A.《学记》B.《论语》C.《四书集注》 D.《孟子》 62 “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 63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A)A.《论语》B.《荀子》C.《春秋》 D.《中庸》

“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D)的《习性诸论》A梁启超B 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

65“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说明对待“贤俊者”和“顽鲁者”这两类孩子的态度是(C)C.“贤俊者”与“顽鲁者”等 66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B)的知行理论。A 梁启超B王夫之C 谭嗣同D 黄宗羲

“兄弟不睦,则于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说明家庭和睦对孩子待人处事的影响是(A)A.重要 B.不重要 C.不一定重要D.没有关系 68 “修身,齐家,安天下”出自于以下哪一部经典?(C)A.《礼记》B.《中庸》 C.《大学》D.《春秋》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C)A.《孝经》B.《诗经》C.《论语?公冶长》 D.《千字文》 7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A.《学记》 B.《大学》C.《论语》D.《师说》 71 “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学非有碍于思”是说(C)A 学对思有妨碍B思对学有妨碍 C学对思并无妨碍D思对学并无妨碍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D)。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教学相长原则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句出自(C)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理解为(D)A勇士 B 战士 C人民 D人才 76 “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意思是(D)A 食客B士兵 C学士D有才能的人 77 “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B)A.《论语》B.《学记》 C.《尚书》D.《孟子》

“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 就是《学记》强调的(C)。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B)。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 8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B)规律。A.教育B.学习成败C.道德教育D.人的成长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这个故事说明了(B)

对教育的影响。B.环境

“以知为行”知与行的关系是(A)A.知决定行B.行决定知C.二者相干 D.二者不相干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体现出对孩子的“爱”应该(D)A.偏宠B.厚爱C.溺爱D.溺爱害人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A.可接受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

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A.可接受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A)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 87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B)。A.两回事B.一回事C.两截 D.不相干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语出(D)A《习性诸论》 B《书院》 C《尚书引义》 D《四书训义》 89 “中庸”的核心思想是(C)。A.中立B.平庸 C.中和 D.保守

《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A.)著作。A.哲学 B.文学C.历史D.社会学 91 《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A)。A.亲民B.治民 C.为民 D.富民 92 《大学》是(B)系统的经典论著。A.释 B.儒C.道D.法 93 《大学》原为《理记》的第(D)篇。A.38B.40C.39D.41 94 《进学解》的“进学”的含义是(B):A、中进士B、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 C、进一不学习D、要求进步

《进学解》的主要观点是(A)A、不计较名誉得失,努力学习B、努力学习C、关注名誉D、既要努力学习,又要注重名誉兼得 96 《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A.《中庸》B.《三字经》 C.《弟子规》D.《诗经》

《诗》曰:“夙夜匪解。”是什么意思?(B)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C.早出晚归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

《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个观点的就是(D)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导而弗牵 99 《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B)。A.教材 B.教师 C.教法D.学法 100 《学记》上说:“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了(B)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101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102 《学记》是(C)四十九篇中的一篇。A.《大学》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03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A)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04 《学记》用(D)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105 《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B)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A)A.家教规范 B处世哲学 C.集大成之作 D.家庭教科书 107 《原毁》所阐述的内容,从今天的角度去解释,主要写的是(C)A.个人修养B.为人处事C.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事 D.都不是 108 《中庸》继承了重视(B)的个别差异的思想。A.群体 B.主体C.个体 D.其它 109 《中庸》强调了教育的(A)的和谐。A.本质与作用B.过程与方法C.主观与能动D.主导和主体 110 《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

这两条途径是(A)。A.相依并进,相辅相成B.相矛盾C.相中和D.相抑制 111 《中庸》是(C)四十九篇中的一篇。A.《大学》B.《论语》 C.《礼记》D.《四书》 112 《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B)的思想。A.天命论 B.性善论C.初本论 D.其它 113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114 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B)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墨子 B.孔子 C.韩非 D.老子 115 从《大学》的“三纲领”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A)。A.政治目的 B.经济目的 C.文化目的 D.历史目的 116 达到了乐的要求便会(A)A.没有怨恨 B.没有争斗 C.没有穷困 D.没有灾难 117 大学之道,(A)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A.在明明德,在亲民,118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下面的注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洋洋:盛大,浩瀚无边。B.优优:很多的忧愁。C.其人:指圣人。D.凝聚:引申为成功。119 怠者不能(A),而忌者畏人修。A.修 B.秀 C.休 D.羞 120 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A):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121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对的是(B)A.凡事预先计划好就会成功,不预先计划好也可能成功。B.“豫”同“预”。C.一个人不预先计划好就会成残废人。

D.站着预习,等于浪费光阴。122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A)A.则不跲B.则不用C.则不废D.则不穷 123 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A.自主学习B.量力而精C.愉快教学D.尊重个性 124 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A.自主学习B.量力而精 C.愉快教学 D.尊重个性 125 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A)A.有教无类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26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D);同命而行,行其所服。A.钦B.勤 C.清 D.亲 127 古代的君王将什么作为管理人民的重大事务?(A)A.教化B.物质诱惑 C.行暴政 D.其他

顾炎武和(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B 梁启超 C黄宗羲D康有为 129 顾炎武与黄宗羲和(D)同称明清三大学者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王夫之 130 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意思是(A)A途径、方法 B道路 C修道 D道理 131 韩愈“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讲述了(C)A.有的疑惑可以不解 B.学生自悟的重要性C.教师解惑的重要性 D.有的疑惑不重要 132 韩愈的籍贯是现在(B)省。A.河北 B.河南C.陕西 D.山东 133 韩愈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诗句中指出理解书本知识(A)A.重要 B.不重要 C.有的重要 D.有的不重要 134 韩愈在《进学解》中论及了教学艺术,其中包括(C)等内容。A.教B.学C.教和学D.教学规律 135 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著有论述教师问题的《师说》,目的在于(A)A.光复“师道”B.论述教师的价值C.传授学习方法 D.树立师德 136 汉代时称呼学校为什么?(D)A.校B.庠 C.序 D.庠序 137 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B)A.王充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138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B)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 139 黄宗羲被称为(B)A船山先生B梨洲先生C 亭林先生D余姚居士 140 黄宗羲被学者尊称为(B)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141 黄宗羲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是(C)A 自学B 讲解 C 讨论 D探究 142 黄宗羲大胆地对(D)进行了革新A 教学目的 B 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 D教学内容 143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A)A《广师说》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 144 黄宗羲的籍贯在(B)A 江苏B 浙江C 上海D 福建 145 黄宗羲和(B)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梁启超B 顾炎武C黄宗羲D康有为 146 黄宗羲认为(B)是成才的必然途径A穷经B致知 C适用 D独创 147 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A)A 适用 B 背经 C 明理 D启智 148 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A)A培养人才B改变世风 C 匡扶政治 D传承知识 149 黄宗羲是(C)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A 明朝B清朝C明末清初D元末明初 150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

现出孔子(B)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 151 将天下正大底(C.)去处置事,便公。A.事理B.明理C.道理D.道与理 152 教育,对于人民而言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进行教育就会(B)A.发生饥荒B.有伤世风C.产生疾病D.劳而无功 153 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C)A.打发时间B.制造气氛C.改变民风,感化民俗D.其他 154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D)。A.循序渐进B.启发性 C.巩固性D.因材施教 155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B)中有充分反映。A.《大学》 B.《论语》C.《学记》D.《中庸》 156 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C)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

贵、优越的思想。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学而优则仕。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157 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A)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158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B)A.不平衡性要求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159 孔子在(A)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 B.政治C.经济D.军事 160 孔子在(B)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161 孔子招收的学生有出身平民的颜回、子路、曾参、原宪、仲弓等,也有贵族家庭出生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还有商人出生的子贡和“大盗”出生的颜涿聚。

这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D)的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诱导D.有教无类 162 孔子主张(C),扩大了教育对象。A.为政以德B.以礼治国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163 乐得到通行,就会使(A)A.人心向道 B.人心思逸.C人心向善 164 乐是由(A)A.从内心发出来的B.在外貌上表现C.从自然中音响而来D.从乐器中演奏而来 165 乐宜适中,乐强调过分了就会(B)A.使人疏离不相亲B.使人随便放浪C.协和感情D.使人平和安静 166 礼是用来(B)A.协和感情 B.区别等级 C.使人亲近D.相互尊敬 167 礼云:“欲不可纵,(D)不可满。” A.自 B.只 C.治D志 168 梁启超被称作(D)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饮冰室主人 169 梁启超的籍贯是(B)A 广西B 广东C 浙江D福建 170 梁启超没有主办过下列哪种刊物(C)A《时务报》B《清议报》 C《新华日报》D《新小说》 171 梁启超认为(B)是维护天下安定的公开利器A 舆论 B 法律C 报刊 D专制 172 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A特殊教育 B社会教育C 学校教育D 家庭教育 173 梁启超认为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是(C)A 正规的学校 B 和美的家庭 C.人生的苦难 D安定的社会 174 梁启超认为一个人要有成就,必须在(B)树立奋斗目标A青年时代 B儿童时代C中年时代D 出生之时 175 梁启超说:救亡图存、教化愚昧,都必须以(D)为本源A强化专制B扩充军队C对外修好 D学校教育 176 蒙养弗端,长益(A)。A.浮靡 B.富民C.福民D.抚民 177 孟子认为(A)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A.教育B.政治C.经济 D.军事 178 孟子认为,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的像及时雨一般润泽万物,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自行学习的。

这体现了(D)的精神。A.诲人不倦 B.循序渐进C.由博反约D.因材施教 179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B)A.智之端B.仁之端 C.义之端D.礼之端 180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C.悲喜之心D.善恶之心

181 孟子认为有无(B)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A、知识B、先天善良本性C、才能 D、财富财富 182 孟子以(B)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A.人性恶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183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A)上去。A.简约B.复杂C.炫耀D.文化 184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C)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 185 秦朝继承周朝之后,“重禁文学”,这里的“文学”指:(A)A.儒家学说 B.现代文学C.当代文学 D.其他 186 人性的完善要依赖于(C),故要注意后天的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A.学习B.教育C.学习和教育D.其它 187 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A.安详B.怨恨 C.愤懑 D.欢快 188 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A.安详B.怨恨C.愤懑D.欢快 189 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中继承王位后会做什么?(C)A.严禁学术 B.焚书坑儒C.扫除乱世迹象,恢复教化 D.什么也不做 190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 191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A.《论语》B.《师说》 C.《学记》D.《孟子》 192 是故君子有(A)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B.知C.彼D.其 193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A)治天下”的名言。A.《论语》B.《荀子》C.《孟子》D.《韩非子》 194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C)的

重要性。A.巩固性B.启发性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9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A)。A.谦 B.律C.醒 D.查 196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A)也。A.必慎其独B.必慎其慎C.必独其慎D.必独其独 197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A),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A.倍 B.众 C.广 D.出 198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A)矣。A.鲜 B.闲 C.兼 D.先 199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C)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A.奋第B.奋弃C.忿惕D.负第 200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A)之。A.无 B.弃C.众D.去 201 汤之《盘铭》曰:“(A),日日新,又日新。”A.苟日新B.近日新C.今日新D.再日新 202 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A.《大学》B.《论语》 C.《学记》 D.《中庸》 203 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C)A.道B.教C.性 D.义 204 王夫之被世人称为(A)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205 王夫之别号(A)A一壶道人 B白石道人C亭林先生D梨洲先生

206 王夫之的籍贯在(A)A湖南 B湖北C河南 D河北 207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书院》和(C)A《广师说》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 208 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D)A 教可以代替学B 学可以代替教C 教比学重要D 教是为了学 209 王夫之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D)A只讲天理 B只讲人欲 C只讲天理,不讲人欲 D既讲天理,有讲人欲 210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B)A政治家 B思想家 C文学家 D活动家 211 王夫之谈教学原则注意对(C)提出相关要求A教师B学生 C教学双方 D家校 212 王夫之提出了(D)的教育理论。(对)A学与思分离B知与行分离C学与行分离D知与行结合 213 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D)A只重视学B不重视实践 C只重视教 D必须重视实践 214 王守仁的籍贯是(C)A.广东B.河南C.浙江人D.福建人 215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B)。A.《王文成公全书》B.《传习录》 C.《大学问》 D.《进学解》 216 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C.)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17 王守仁是宋明(D)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A.哲学 B.文学C.历史D.主观唯心主义 218 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219 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220 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的教育内容是(A)。A.实学B.章句C.诗词歌赋D.四书五经 221 为了培养新民,梁启超最为重视的教育活动是(C)A 私塾教育B家庭教育C 社会教育D特殊教育 222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实现(B)的中和。A.学生—教师B.主导—主体C.学校—家庭D.其它 223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A)。A.则能尽人之性B.则能尽物之性。C.则可赞大地之化育 D.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224 温故而知新,(D)。A.敏而好学 B.诲人不倦C.不耻下问 D.敦厚以崇礼 225 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C)A.《大学》B.《论语》C.《学记》 D.《中庸》 226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D)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D.孔子 227 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A)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B.无所事事,异想天开。C.贪图玩乐,乐于享受。D.安于现状,不思进取。228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了(B)A美国B日本C新加坡 D马来西亚 229 下列句子中汉字注音不正确的是:(D)A.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还:xuán B.自非大亡道之世者。亡:wúC.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汤:tāngD.不以教化堤 防之。堤:tí 230 下列句子中通假字不正确的是?(C)A.而颛(zhuān为自恣苟简之治 “颛”通“专”,专门。B.埽(sǎo)除其迹而悉去之“埽”通“扫”,扫除。C.渐(jiān)

民以仁“渐”通“间”,离间。D.臧(cáng)于骨髓“臧”通“藏”,收藏。

231 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A)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32 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D)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33 下列哪部是王夫之的著作(A)A《习性诸论》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 234 下列哪个不是梁启超的称呼(C)A卓如 B任公 C 一壶道人D 饮冰室主人 235 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D)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36 下列作品属于韩愈的是(D)A.《明儒学案》 B.《留别海昌同学序》C、《广师说》 D.《韩昌黎集》 237 下面的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译文:真诚是天的德性,追求真诚的人的德性。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译文:有不曾学过的知识,学习了还不能通晓就不放弃。C.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译文:有不问过虑的疑问,问了还不明了就不放弃。D.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译文:有不曾考虑的问题,考虑了还不得其解就放弃。238 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A.孔子 B.孟子C.荀子 D.墨子 239 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C.善民心,易风俗D.提升国家形象 240 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C.善民心,易风俗D.提升国家形象 241 先王用礼是为了(A)A.节制人心 B.调和人生C.推行国家政策 D.防止倾邪的行为 242 先王制定射乡食飨的礼仪是用来(C)A.调节人对安乐的享受B.制定婚姻冠笄的礼仪C.使人交往正常化 D.指导人们如何射乡食飨 243 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244 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245 小疑则小(C)A智 B聪C悟D愚 246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A)矣。A.远 B.偏C.责D.负 247 兄弟不(A),则于侄不爱.A.睦 B.慕 C.牧 D.目 248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B)A行愈远B思愈远C行愈高D 思愈高 249 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D)看作是最终目标。A.闻 B.见C.知 D.行 250 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C)的思维方法。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C.解蔽救

偏、兼陈中衡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251 荀子认为成为老师的条件有四种,而(D)并不包括在这里面。A.尊严而使人敬畏B.年老而有威信C.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清楚阐述D.博学 252 荀子以(A)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3 荀子以(B)作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可以有很大的进步。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54 研究礼乐的结果是(A)A.提高内心的修养B.了解民心所向C.丰富精神生活D.以上皆非 255 颜之推认为“厚重”的道德品质包括忠君、孝顺、谦恭和(A)A.礼让B.城市C.谦逊 D.厚道 256 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D)A.清谈家 B.章句博士 C.状元D.服务国家的统治人才 257 颜之推是(A)朝代人。A.北齐B.北周C.宋D.清 258 颜之推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是说父母的教育应该(C)A.严爱B.慈爱C.严慈结合D.顺其自然 259 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A)A.强调为人厚重B.强调孝与仁C.强调为人厚道D.强调诚实守信 260 颜之推祖籍是现在的(D)省。A.山西B.陕西C.江西 D.山东 261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B)。A.义B.仁C.礼D.智 262 以下句子翻译错误的是:(C)A.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提防之,不能止也。(万民追逐利益,就像水向下流一样,不用教化来做提防,就不能防止

了。)B.《诗》曰:“夙夜匪解(xiè)。”(《诗经》说:“从早到晚都不懈怠。”)C.《书》云:“茂哉茂哉。”(《尚书》说:“茂盛啊,茂盛啊。”)D.然则

常玉不瑑,不成文章。(然而一般的玉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26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用仁来熏陶人民,用义来砥砺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就能使人民习俗美善。B.如果教化已经鲜明,习俗已经成就,子孙遵循下去,过个

五六百年仍然不会衰败。C.汉朝没有很好的治理好的原因就在于应当改革时却没有改革。D.乐是用于给君王行乐,而不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264 以自家(C)去处之,便私。A.思意 B.司仪C.私意D.思议 265 有弗学,(B)A.问之弗知弗措也。B.学之弗能弗措也。C.思之弗得弗措也。C.辨之弗明弗措也。266 宇宙可臻其极,(A)不知其穷。A.情性B.清醒C.情形 D.庆幸 267 语出《明夷待访录》的语句是(D)A道无定体,学贵适用B小疑则小悟C发先儒之所未发者D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 268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A)。A.格物 B.知物 C.其物 D.及物 269 运用在学习中,《中庸》强调(A)。A.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B 主体的主导作用C.客体的主观能动作用D.客体的主导作用 270 在(B)中,王夫之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A《四书训义》B《尚书引义》C《习性诸论》D《书院》 271 在《大学》中,教育过程与政治过程是一个(A)的过程。A.统一 B.矛盾C.融合D.发展 272 在对老师职责的看法上,与韩愈最为接近的是(D)A 梁启超B王夫之C 谭嗣同D 黄宗羲 273 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B)A.人性善 B.人性恶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274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B)占首位。A.文化知识 B.道德教育C.自然科学 D.生产劳动 275 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C)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

276 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A 王夫之B梁启超C顾炎武 D 黄宗羲 277 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C)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 278 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说明“孝仁礼义”等教育(D)A.应该从小开始 B.无所谓C.一律从出生开始D.根据外在环

境和孩子自身条件,力求越早越好。279 只知晓歌曲而不知晓乐的是(B)A.禽兽 B.老百姓C.君子D.以上皆对 280 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A)A.孔子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81 中学语文教材选有(B)的作品《少年中国说》A王夫之 B 梁启超C 谭嗣同D 黄宗羲 282 种树者必(A)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A.培 B.赔 C.配 D.倍 283 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D)

A.修身 B.传授治国之道C.传授家族礼仪D.为朝廷培养有用的人才 284 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C)A.不断努力B.循序渐进C.遵循由易而难、由近而远的阶段,且努力学习,则自有进步 D.学习要有计划性 285 朱熹认为的“大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A)A.15岁以后 B.15—20岁C.16岁以后 D.18岁以后。286 朱熹认为的“小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B)A.6—12岁 B.8—15岁 C.7-12岁 D.5-12岁 287 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A),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A.教理 B.认识事物C.传授科学知识D.明人伦 288 朱熹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继孔丘之后的又一个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大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古代教育宝库,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发展曾产生

过重大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朱子语类》是一部涉及(D)领域的重要著作。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政治、哲学、历史、文学 289 朱熹说:“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D)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 等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290 朱熹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千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体现他张的教学原则是(A)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

有序不说等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291 朱熹说:“人而不学,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而不习,则虽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涩危殆,而不能以自安。习而不时,虽日习之而其功夫间

断,一暴十寒,终不足以成其习之功矣”。他强调了(A)的教学原则。A.时习B.笃行 C.博学与专精 D.勇猛奋发 292 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拨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半上

半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 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B)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293 朱熹说:“徒明不行,则明无所有,空明而已;徒行不明,则行无所问,冥行而已”。他强调的主要观点是(C)A.知的作用 B.行的重要性 C.知行并进 D.知与行的关系 294 朱熹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是(C)A.明人伦B.明确伦理纲常C.居敬D.反省 295 子曰:“好学近乎(C)”。A.仁 B.智 C.知 D.勇 296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段讲(A)的重要性。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 29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段讲(C)的重要性。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 298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B)的教学方法。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诱导D.有教无类 299 自天子以至于(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A.庶人 B.众人 C.草民 D.庶民 300 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B)A.朱熹B.王阳明C.韩非子D.黄宗羲 301 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B)A.朱熹 B.王守仁 C.韩非子 D.黄宗羲 302 纵观周朝、秦朝,君王统治因为缺少什么而导致灭国?(C)A.货币B、实权C.王道D.法度

国学经典判断题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2 “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读书,须有次序„„然后将全章反复抽绎玩味。”《朱子语类》)其中“玩味”的意思是探索体味。(√)4 “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解释为性是生理,天天在生长形成。(√)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6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X)“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此段文字是说:只要有“修己治人之道”的人,就可以为人师长。(√)9 “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学非有碍于思”是说“学对思并无妨碍”(√)11 “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1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15 《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16 《论语》是“四书”之一。(√)17 《论语》是一部对话体散文。(X)《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19 《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20 《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对教师职责的论述。(√)《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不放荡之谓也。”(《朱子语类》)此句话讲了“诚”和“敬”对一个人立身做事的重要性。(√)24 大乐必繁,大礼必复。(×)25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28 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29 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30 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31 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32 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X)

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知道廉耻就接近于勇。”(√)34 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35 梨洲先生和亭林先生。(√)36 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并参与了戊戌变法。(√)

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67 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作用以及任务。(X)

平天下八个条目。(√)39 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人生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指导思想。(√)

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学业为根本,道德次之。(×)42 王夫之提出了“夫学以夫教,而学必非教”的教学原则。(√)43 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X)44 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X)

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X)47 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

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49 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50 颜之推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51 颜之推认为人如果达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程度,是早教的结果。(√)

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53 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

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一般的玉如果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同理,君子如果不学习的话,就不能成就他的德行。(√)

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57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知行认识上王夫之的观点和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一致。(×)59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60 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61 只要用教化来规范人民,就能取得成功。(√)62 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63 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64 朱熹继承了儒家关于笃行的思想,在教学上重视行的作用,而且强调知行并进。(√)

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66 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物欲之蔽”:“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重庆市中小学(中职)教师公共课 《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B.学校

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D)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C)C.持之以恒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D)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孔子

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B)中有充分反映。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A)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D)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句出自(C)C.《学记》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B)B.《论语》 15.“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B)。B.开而弗达 16.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A.是非之心

17、《学记》是(C)四十九篇中的一篇。C.《礼记》18.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A)A.孔子 19.(C)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C.《学记》20.“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这个故事说明了(B)对教育的影响。B.环境 2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B)B.仁22.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C)C.《学记》2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B)B.个别差异性要求24.荀子以(A)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文化

26.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D)看作是最终目标。A.闻 B.见 C.知 D.行

27.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A)上去。A.简约 B.复杂 C.炫耀 D.文化

28.(D)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A)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30.孟子以(B)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A.人性恶 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1.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32.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3.孟子认为(A)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4.孔子在(B)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D)。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教学相长原则

36.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C)的重要性。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37.孔子在(A)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8.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B)A.人性善 B.人性恶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9.“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 就是《学记》强调的(C)。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40.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B)A.智之端 B.仁之端 C.义之端 D.礼之端 41.荀子以(B)作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可以有很大的进步。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2.《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A)。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43.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B)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墨子 B.孔子 C.韩非 D.老子

4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B)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45.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C)的思维方法。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46.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A)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D)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B)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 49.“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B)A.《论语》B.《学记》 C.《尚书》 D.《孟子》 50.《学记》上说:“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了(B)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51.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A)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B)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5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此话中提出了(C)的观点。A.以意逆志 B.以己度人 C.知人论世 D.诗无达诂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A)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55.(C)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6.孟子认为有无(B)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A、知识 B、先天善良本性 C、才能 D、财富

57.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C)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学而优则仕。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5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B)占首位。A.文化知识 B.道德教育 C.自然科学 D.生产劳动

59.孟子认为,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的像及时雨一般润泽万物,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自行学习的。这体现了(D)的精神。A.诲人不倦 B.循序渐进 C.由博反约 D.因材施教

60.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A)治天下”的名言。A.《论语》B.《荀子》C.《孟子》D.《韩非子》 61.《学记》用(D)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6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C)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6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段讲(A)的重要性。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

64.《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B)。A.教材 B.教师 C.教法 D.学法

65.荀子认为成为老师的条件有四种,而(D)并不包括在这里面。

A.尊严而使人敬畏 B.年老而有威信C.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清楚阐述 D.博学

66.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C)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68.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B)的教学方法。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69.《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B)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0.孔子招收的学生有出身平民的颜回、子路、曾参、原宪、仲弓等,也有贵族家庭出生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还有商人出生的子贡和“大盗”出生的颜涿聚。这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D)的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71.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C)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73.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A)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7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A)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75.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D)。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7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段讲(C)的重要性。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 77.《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个观点的就是(D)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D.导而弗牵

7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C)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79.(B)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80.孔子主张(C),扩大了教育对象。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81.“乐”的起因是:(A)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B.是由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82.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A.安详 B.怨恨 C.愤懑 D.欢快

83.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84.“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礼记》 85.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

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 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C.善民心,易风俗 D.提升国家形象 86.只知晓歌曲而不知晓乐的是(B)A.禽兽 B.老百姓 C.君子 D.以上皆对 87.先王制定射乡食飨的礼仪是用来(C)

A.调节人对安乐的享受 B.制定婚姻冠笄的礼仪C.使人交往正常化 D.指导人们如何射乡食飨 88.先王用礼是为了(A)A.节制人心 B.调和人生C.推行国家政策 D.防止倾邪的行为 89.礼是用来(B)A.协和感情 B.区别等级 C.使人亲近D.相互尊敬

90.达到了乐的要求便会(A)A.没有怨恨 B.没有争斗 C.没有穷困 D.没有灾难

91.“明圣”的意思是(C)A.制作礼乐的人 B.传授礼乐的人C.传授与制作礼乐的人 D.在学术道德上取得极高成就的人 92.教育,对于人民而言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进行教育就会(B)A.发生饥荒 B.有伤世风 C.产生疾病 D.劳而无功 93.研究礼乐的结果是(A)A.提高内心的修养B.了解民心所向C.丰富精神生活 D.以上皆非 94.“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意思是(C)

A.人生很平静,这是上天注定的 B.人生没有大起大落C.人出生没有情欲,这是天赋予的本性 D.人生的情欲是由上天注定的 9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对的是(B)A.凡事预先计划好就会成功,不预先计划好也可能成功。B.“豫”同“预”。C.一个人不预先计划好就会成残废人。D.站着预习,等于浪费光阴。9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A)A.《论语》 B.《荀子》 C.《春秋》 D.《中庸》 97.“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的意思是(A)A.声音 B.声乐 C.歌曲 D.名声

98.乐是由(A)A.从内心发出来的 B.在外貌上表现C.从自然中音响而来 D.从乐器中演奏而来

99.乐宜适中,乐强调过分了就会(B)A.使人疏离不相亲 B.使人随便放浪C.协和感情 D.使人平和安静 100.乐得到通行,就会使(A)A.人心向道 B.人心思逸.C人心向善

101.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B)A.王充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102.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B)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103.“立大学以教国,设庠序以化于邑”中的“庠序”是指什么?(C)A.公园 B.医院 C.学校 D.监狱

104.以下句子翻译错误的是:(C)A.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提防之,不能止也。(万民追逐利益,就像水向下流一样,不用教化来做提防,就不能防止了。)B.《诗》曰:“夙夜匪解(xiè)。”(《诗经》说:“从早到晚都不懈怠。”)C.《书》云:“茂哉茂哉。”(《尚书》说:“茂盛啊,茂盛啊。”)

D.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然而一般的玉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

105.下列句子中通假字不正确的是?(C)A.而颛(zhuān为自恣苟简之治 “颛”通“专”,专门。B.埽(sǎo)除其迹而悉去之 “埽”通“扫”,扫除。C.渐(jiān)民以仁 “渐”通“间”,离间。D.臧(cáng)于骨髓 “臧”通“藏”,收藏。

106.下列句子中汉字注音不正确的是:(D)A.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还:xuán B.自非大亡道之世者。亡:wú C.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汤:tāng D.不以教化堤防之。堤:tí 107.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A)

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B.无所事事,异想天开。C.贪图玩乐,乐于享受。D.安于现状,不思进取。108.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C)A.打发时间 B.制造气氛 C.改变民风,感化民俗 D.其他 109.《诗》曰:“夙夜匪解。”是什么意思?(B)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C.早出晚归 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

110.“乐”的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B)A.天灾人祸 B.社会和谐 C.国家衰亡 D.其他

111.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中继承王位后会做什么?(C)A.严禁学术 B.焚书坑儒 C.扫除乱世迹象,恢复教化 D.什么也不做 112.古代的君王将什么作为管理人民的重大事务?(A)A.教化 B.物质诱惑 C.行暴政 D.其他

113.“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出自以下哪篇?(D)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D.《对贤良策》 114、“强勉行道”的“行道”指什么?(C)A.行动 B.替天行道 C.践行圣人的学说或道理 D.人行横道 115.汉代时称呼学校为什么?(D)A.校 B.庠 C.序 D.庠序

116.秦朝继承周朝之后,“重禁文学”,这里的“文学”指:(A)A.儒家学说 B.现代文学 C.当代文学 D.其他 11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用仁来熏陶人民,用义来砥砺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就能使人民习俗美善。B.如果教化已经鲜明,习俗已经成就,子孙遵循下去,过个五六百年仍然不会衰败。

C.汉朝没有很好的治理好的原因就在于应当改革时却没有改革。D.乐是用于给君王行乐,而不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118.“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中的“虞氏”指:(A)A.虞舜 B.虞姬 C.虞美人 D.其他 119.纵观周朝、秦朝,君王统治因为缺少什么而导致灭国?(C)A.货币 B、实权 C.王道 D.法度

1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C)A.《孝经》 B.《诗经》C.《论语•公冶长》 D.《千字文》 121.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C)A.道 B.教 C.性 D.义

122、子曰:“好学近乎(C)”。A.仁 B.智 C.知 D.勇

12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A)A.则不跲 B.则不用 C.则不废 D.则不穷

124.有弗学,(B)A.问之弗知弗措也。B.学之弗能弗措也。C.思之弗得弗措也。C.辨之弗明弗措也。

12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A)。A.则能尽人之性 B.则能尽物之性。C.则可赞大地之化育 D.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126.温故而知新,(D)。A.敏而好学 B.诲人不倦 C.不耻下问 D.敦厚以崇礼 127.“中庸”的核心思想是(C)。A.中立 B.平庸 C.中和 D.保守

128.宋代理学家把(A)、《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A.《中庸》 B.《三字经》 C.《弟子规》 D.《诗经》

129.《中庸》是(C)四十九篇中的一篇。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四书》 130.《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B)的思想。A.天命论 B.性善论 C.初本论 D.其它

131.(C)的实现需要有人性的依据,故要尊重德性,发扬自己的先天的善性。A.学习B.教育C.学习和教育D.其它 132.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实现(B)的中和。A.学生—教师 B.主导—主体 C.学校—家庭 D.其它

133.《中庸》强调了教育的(A)的和谐。A.本质与作用 B.过程与方法 C.主观与能动 D.主导和主体

13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C)的关系。A.教与学 B.师与生 C.学与思、学与行 D.行与知

135.《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这两条途径是(A)。

A.相依并进,相辅相成 B.相矛盾 C.相中和 D.相抑制

136.人性的完善要依赖于(C),故要注意后天的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A.学习B.教育C.学习和教育D.其它 137.《中庸》继承了重视(B)的个别差异的思想。A.群体 B.主体C.个体 D.其它

138.运用在学习中,《中庸》强调(A)。A.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B 主体的主导作用 C.客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D.客体的主导作用 139.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下面的注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洋洋:盛大,浩瀚无边。B.优优:很多的忧愁。C.其人:指圣人。D.凝聚:引申为成功。140.下面的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译文:真诚是天的德性,追求真诚的人的德性。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译文:有不曾学过的知识,学习了还不能通晓就不放弃。C.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译文:有不问过虑的疑问,问了还不明了就不放弃。D.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译文:有不曾考虑的问题,考虑了还不得其解就放弃。

141.大学之道,(A)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A.在明明德,在亲民,B.在名明德,在亲民,C.在明明德,在兴民,D.在明名德,在亲民,14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A)。A.谦 B.律 C.醒 D.查

14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C)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A.奋第 B.奋弃 C.忿惕 D.负第

144.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A)矣。A.鲜 B.闲 C.兼 D.先

145.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A)之。A.无 B.弃 C.众 D.去

146.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A),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A.倍 B.众 C.广 D.出

147.“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D)也。A.齐 B.律 C.醒 D.修 148.心诚求之,虽不中不(A)矣。A.远 B.偏 C.责 D.负

149.汤之《盘铭》曰:“(A),日日新,又日新。” A.苟日新 B.近日新 C.今日新 D.再日新

150.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A)。A.格物 B.知物 C.其物 D.及物 151.自天子以至于(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A.庶人 B.众人 C.草民 D.庶民 15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A)也。A.必慎其独 B.必慎其慎 C.必独其慎 D.必独其独

153.是故君子有(A)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B.知 C.彼 D.其 154.《大学》是(B)系统的经典论著。A.释 B.儒 C.道 D.法

155.在《大学》中,教育过程与政治过程是一个(A)的过程。A.统一 B.矛盾 C.融合 D.发展

156.“修身,齐家,安天下”出自于以下哪一部经典?(C)A.《礼记》B.《中庸》 C.《大学》 D.《春秋》 157.《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A)。A.亲民 B.治民 C.为民 D.富民

158.从《大学》的“三纲领”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A)。A.政治目的 B.经济目的 C.文化目的 D.历史目的 159.《大学》原为《理记》的第(D)篇。A.38 B.40 C.39 D.41 160.(A)的精神贯穿在《大学》始终。A.伦理道德教育 B.君王至上 C.儒学 D.政治修明

1.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B)A.朱熹 B.王守仁 C.韩非子 D.黄宗羲

2.“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A.可接受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A.自主学习B.量力而精 C.愉快教学 D.尊重个性

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5.“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A.重要 B.严格 C.以„„为重 D.重视

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选读)其中“修”的正确解释是(D)A.修养B.修身C.养性情D.进修,求上进 7.“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原毁》选读)其中“廉”的解释是(B): A.廉洁 B.少,低 C.清廉 D.廉政

8.“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进学解》)最正确的大意是(C)

A.做事选精当的事情,说话一定要有玄机。B.记叙事情选最重要的,记叙言论掌握言外之意。C.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D.记事的人要选重要的人,写言论的人要有涵养。9.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著有论述教师问题的《师说》,目的在于(A)A.光复“师道” B.论述教师的价值 C.传授学习方法 D.树立师德

10.“传道、受业、解惑也”的“业”指(C)A.事业 B.学业 C.古人“六艺”之业 D.专业知识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B)规律。A.教育 B.学习成败 C.道德教育D.人的成长 12.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A):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B.成人对小孩的影响 C.小孩与成人道德教育的因果关系 D.道德教育的任务有阶段性

13.“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是(B)A.广闻博览 B.熟读而精思 C.多方汲取 D.反复思考

14.朱熹认为的“小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B)A.6—12岁 B.8—15岁 C.7-12岁 D.5-12岁 15.朱熹认为的“大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A)A.15岁以后 B.15—20岁 C.16岁以后 D.18岁以后。16.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A),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A.教理 B.认识事物 C.传授科学知识 D.明人伦

17.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D)A.修身 B.传授治国之道 C.传授家族礼仪 D.为朝廷培养有用的人才

18.朱熹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是(C)A.明人伦 B.明确伦理纲常 C.居敬 D.反省

19.朱熹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千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A)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20.朱熹说:“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D)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21.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拨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半上半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 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B)

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22.朱熹说:“人而不学,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而不习,则虽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涩危殆,而不能以自安。习而不时,虽日习之而其功夫间断,一暴十寒,终不足以成其习之功矣”。他强调了(A)的教学原则。A.时习B.笃行 C.博学与专精 D.勇猛奋发 23.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C)

A.不断努力 B.循序渐进 C.遵循由易而难、由近而远的阶段,且努力学习,则自有进步 D.学习要有计划性 24.朱熹说:“徒明不行,则明无所有,空明而已;徒行不明,则行无所问,冥行而已”。他强调的主要观点是(C)A.知的作用 B.行的重要性 C.知行并进 D.知与行的关系

25.《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A)A.家教规范 B处世哲学 C.集大成之作 D.家庭教科书

26.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D)A.清谈家 B.章句博士 C.状元 D.服务国家的统治人才 27.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的教育内容是(A)。A.实学B.章句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

28.颜之推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是说父母的教育应该(C)A.严爱 B.慈爱 C.严慈结合D.顺其自然 29.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A)A.强调为人厚重B.强调孝与仁 C.强调为人厚道 D.强调诚实守信 30.颜之推认为“厚重”的道德品质包括忠君、孝顺、谦恭和(A)A.礼让 B.城市 C.谦逊 D.厚道

3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B)。A.两回事 B.一回事 C.两截 D.不相干 32.“以知为行”知与行的关系是(A)A.知决定行 B.行决定知 C.二者相干 D.二者不相干 33.王守仁的籍贯是(C)A.广东 B.河南 C.浙江人 D.福建人 34.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C.)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5.《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A.)著作。A.哲学 B.文学 C.历史 D.社会学

36.王守仁是宋明(D)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A.哲学 B.文学 C.历史 D.主观唯心主义

37.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B)。A.《王文成公全书》 B.《传习录》 C.《大学问》 D.《进学解》 38.韩愈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诗句中指出理解书本知识(A)A.重要 B.不重要 C.有的重要 D.有的不重要

39.韩愈“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讲述了(C)

A.有的疑惑可以不解 B.学生自悟的重要性 C.教师解惑的重要性 D.有的疑惑不重要 40.韩愈的籍贯是现在(B)省。A.河北 B.河南 C.陕西 D.山东

41.下列作品属于韩愈的是(D)A.《明儒学案》 B.《留别海昌同学序》C、《广师说》 D.《韩昌黎集》 42.(A)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A.纪 B.记 C.计 D.既 43.怠者不能(A),而忌者畏人修。A.修 B.秀 C.休 D.羞

44.“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译文正确的是(B)A.对记事之的人提取它的要点,对造谣者划出它深奥的意义。B.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C.记事情要抓主要的内容,说话要抓住玄机。D.记事情抓要点,说话抓重点。

45.“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其中“详”的正确解释是(C)A.详细 B.仔细 C.(对别人要求)高 D.端详 46.种树者必(A)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A.培 B.赔 C.配 D.倍

47.夫同言而信,信其所(D);同命而行,行其所服。A.钦 B.勤 C.清 D.亲 48.“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的正确解释是(B)A.每个人都爱孩子,很少不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B.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

C.每个人都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不多。D.人们都一样爱孩子,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不多见.49.兄弟不(A),则于侄不爱.A.睦 B.慕 C.牧 D.目

50.“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的最正确的解释是(C)A.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好了。.B.讲节俭就变成吝啬的情况。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好了。

C.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变成吝啬的情况。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好了。D.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好了。

51.礼云:“欲不可纵,(D)不可满。” A.自 B.只 C.治 D志 52.宇宙可臻其极,(A)不知其穷。A.情性 B.清醒 C.情形 D.庆幸 53.颜之推是(A)朝代人。A.北齐 B.北周 C.宋 D.清

54.颜之推祖籍是现在的(D)省。A.山西 B.陕西 C.江西 D.山东

55.将天下正大底(C.)去处置事,便公。A.事理 B.明理 C.道理 D.道与理 56.以自家(C)去处之,便私。A.思意 B.司仪 C.私意 D.思议 57.蒙养弗端,长益(A)。A.浮靡 B.富民 C.福民 D.抚民

58.“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此句说明读书的方法是(C)A.熟读 B.精思 C.熟读与精思 D.泛观博取 59.“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说明孩子的教育(C)A.应该严格 B.应该慈爱C.应该严格与慈爱结合D.应该因人而异。

60.“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从教育的角度说明(D)

A.言教的重要性 B.身教的重要性 C.身教胜于言教 D.教育者的 人格魅力有利于言教

61.“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说明“孝仁礼义”等教育(D)

A.应该从小开始 B.无所谓 C.一律从出生开始 D.根据外在环境和孩子自身条件,力求越早越好。62.“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说明对待“贤俊者”和“顽鲁者”这两类孩子的态度是(C)A.偏爱“贤俊者” B.偏爱“顽鲁者” C.“贤俊者”与“顽鲁者”同等 D.不偏爱对待。

63.“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体现出对孩子的“爱”应该(D)A.偏宠B.厚爱C.溺爱D.溺爱害人 64.“兄弟不睦,则于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说明家庭和睦对孩子待人处事的影响是(A)A.重要 B.不重要 C.不一定重要 D.没有关系

65.“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说明“风俗”传承中,卑者、幼者与尊者、长者之间的关系是(D)A.没有关系 B.卑者幼者影响尊者长者 C.相互影响 D.尊者长者影响卑者幼者

66.“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C)A.不一定重要 B.不重要 C.重要 D.没有关系

67.“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B)A.不要“重男轻女” B.不要怠慢女孩 C.优待女孩 D.女孩可以适当怠慢

68.“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说明对待不同辈行的长辈,正确的态度是(B)A.分层对待 B.分长幼和辈行对待 C.同样对待 D.没有关系

69.“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说明的主要观点是(D)A.选择邻居的重要性 B.交友的重要性 C.墨子的交友之道 D.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 70.“ 人有坎壈(lǎn),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与今天提倡的(C)观点相符。A.从小学习B.晚年学习比年轻学习更重要 C.终身学习D.中年更要注重学习

71.“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与当今学校德育强调的(C)一致。A.尊重个性 B、道德教育 C.安全教育 D.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72.朱熹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继孔丘之后的又一个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大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古代教育宝库,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朱子语类》是一部涉及(D)领域的重要著作。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政治、哲学、历史、文学 73.“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对“诚”的正确理解是(C)

A.不自己欺骗自己 B.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C.不自己欺骗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D.讲信誉 74.“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对“敬”的正确理解是(D)

A.尊重人 B.有礼貌 C.对人毕恭毕敬 D.对人不怠慢,不纵情放荡自己

75、《原毁》所阐述的内容,从今天的角度去解释,主要写的是(C)A.个人修养 B.为人处事C.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事 D.都不是 76、《进学解》的主要观点是(A)A、不计较名誉得失,努力学习B、努力学习C、关注名誉D、既要努力学习,又要注重名誉兼得 77、《进学解》的“进学”的含义是(B):

A、中进士 B、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 C、进一不学习D、要求进步

78、韩愈在《进学解》中论及了教学艺术,其中包括(C)等内容。A.教B.学C.教和学D.教学规律

7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讲了为人之师的标准是(B)A.贤者为师 B.闻道在先者为师 C.学高为师 D.能者为师

8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道”指的是(C)A.道德B.知识 C.儒家礼教、思想 D.抚民思想

1、梁启超的籍贯是(B)A 广西 B 广东 C 浙江 D福建

2、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A 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D 黄宗羲

3、“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C)A少年强则国强 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国富D少年雄则国雄

4、黄宗羲被称为(B)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 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5、小疑则小(C)A智 B聪 C悟 D愚

6、王夫之被世人称为(A)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7、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意思是(A)A途径、方法 B道路 C修道 D道理

8、“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C)A滋润 B滋味 C滋长 D 滋补

9、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B)A行愈远B思愈远 C行愈高 D 思愈高

10、王夫之别号(A)A一壶道人 B白石道人 C亭林先生 D梨洲先生

11、顾炎武与黄宗羲和(D)同称明清三大学者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 D王夫之

12、王夫之的籍贯在(A)A湖南 B湖北 C河南 D河北

13、在(B)中,王夫之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A《四书训义》B《尚书引义》 C《习性诸论》D《书院》

14、王夫之谈教学原则注意对(C)提出相关要求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双方 D家校

15、王夫之是明末清初(B)A政治家 B思想家 C文学家 D活动家

16、“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语出(D)A《习性诸论》 B《书院》 C《尚书引义》 D《四书训义》

17、顾炎武和(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 B 梁启超 C黄宗羲 D康有为

18、黄宗羲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是(C)A 自学B 讲解 C 讨论 D探究

19、黄宗羲的籍贯在(B)A 江苏 B 浙江 C 上海 D 福建

20、“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D)之口 A 王夫之 B 顾炎武 C 谭嗣同 D黄宗羲

21、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A)A 适用 B 背经 C 明理 D启智

22、黄宗羲大胆地对(D)进行了革新A 教学目的 B 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内容

23、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A)A培养人才 B改变世风 C 匡扶政治 D传承知识

24、梁启超认为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是(C)A 正规的学校 B 和美的家庭 C.人生的苦难 D安定的社会

25、梁启超认为一个人要有成就,必须在(B)树立奋斗目标A青年时代 B儿童时代 C中年时代 D 出生之时

26、梁启超认为(B)是维护天下安定的公开利器A 舆论 B 法律 C 报刊 D专制

27、为了培养新民,梁启超最为重视的教育活动是(C)A 私塾教育 B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 D特殊教育

28、梁启超说:救亡图存、教化愚昧,都必须以(D)为本源A强化专制 B扩充军队 C对外修好 D学校教育

29、(A)倡导了“诗界”和“小说界”革命 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30、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D)A 教可以代替学 B 学可以代替教 C 教比学重要 D 教是为了学

31、黄宗羲被学者尊称为(B)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32、梁启超被称作(D)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饮冰室主人

33、下列哪部是王夫之的著作(A)A《习性诸论》 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

34、梁启超没有主办过下列哪种刊物(C)A《时务报》 B《清议报》 C《新华日报》 D《新小说》

35、下列哪个不是梁启超的称呼(C)A卓如 B任公 C 一壶道人 D 饮冰室主人

36、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A特殊教育 B社会教育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37、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了(B)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马来西亚

38、黄宗羲和(B)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梁启超 B 顾炎武 C黄宗羲 D康有为

39、“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理解为(D)A勇士 B 战士 C人民 D人才

40、在对老师职责的看法上,与韩愈最为接近的是(D)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41、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A)A《广师说》 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

42、黄宗羲认为(B)是成才的必然途径A穷经 B致知 C适用 D独创

43、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书院》和(C)A《广师说》 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

44、王夫之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D)A只讲天理 B只讲人欲 C只讲天理,不讲人欲 D既讲天理,有讲人欲

45、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D)A只重视学 B不重视实践 C只重视教 D必须重视实践

46、“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意思是(D)A 食客 B士兵 C学士 D有才能的人

47、语出《明夷待访录》的语句是(D)A道无定体,学贵适用 B小疑则小悟 C发先儒之所未发者 D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

48、、黄宗羲是(C)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A 明朝 B清朝 C明末清初 D元末明初

49、(C)不是黄宗羲的代表作A《学校》 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

50、王夫之提出了(D)的教育理论。(对)A学与思分离 B知与行分离 C学与行分离 D知与行结合

51、“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D)的《习性诸论》A梁启超 B 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52、(A)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53、中学语文教材选有(B)的作品《少年中国说》A王夫之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5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B)的知行理论。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55、“学非有碍于思”是说(C)A 学对思有妨碍 B思对学有妨碍 C学对思并无妨碍 D思对学并无妨碍

二、多选题

1.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荀子》 2.下列话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有(BC)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不躐等 3.下列话语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D)

A.不陵节而施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不躐等 4.孟子施教的目标是培养(ABCD)的君子。A.明人伦 B.修身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5.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B)A.人伦教育 B.道德教育 C.权术教育 D.法律教育 6.以下哪些言论是孔子讲学的内容(ABC)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 D.事异则备变

7.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ABCD)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8.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BCD)三个部分。A.生产劳动 B.道德教育 C.文化知识 D.技能技巧培养

9.《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豫时孙摩”原则包括(ABCD)A.预防B.适时 C.顺序 D.观摩 10.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ABCE)同等的地位。A.天B.地C.君 D.神 E.亲

11.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A.耳聪目明 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 D.以欲忘道 12.研究乐可以提高内心修养,可以产生(ABCD)之心A.平易 B.正直 C.慈爱 D.诚信 13.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ABCD)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D.以上都对 14.在《对贤良策》中,董仲舒主要针对文教政策提出了以下哪三点建议?(ABC)A.罢百家以尊儒; B.立大学以养士;C.行贡举以选士;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5.君王要怎样做才能使国家的根本明显?(ABCD)

A.很谨慎地对待奉承天意之事 B.用修明的教育感化人民C.辨证法度是否适宜,区别上下使有秩序D.以上都正确

16.天下的道理除了君臣关系之理,还有(ABCD)。A.父子关系之理 B.夫妇关系之理B.兄弟关系之理 C.朋友交往之理 17.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ABC)。A.智慧 B.仁爱 C.勇敢 D.道义

18.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ABCD).A.审问之B.慎思之C.明辨之D.笃行之 19.伦理道德是(AB)A.政治的核心 B.教育的根本 C.社会的风气 D.教育的过程 20.《大学》强调的是(ABCD)的统一。A.知 B.情 C.意 D.行

21.《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A.量力而精 B.因材施教 C.知行合一 D.学贵自得 22.韩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ACD)等著作中。A.《师说》 B.《张中丞传后叙》C.《进学解》 D.《原毁》 23.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ABC)

A.勤学致知 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 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 D.讨论辩难

24.“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进学解》)也就是说“勤”要做到(BCD)A.善于思考 B.手勤 C.口勤 D.脑勤

25.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AD)A.小学 B.中学 C.幼稚园 D.大学 26.朱熹在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原则(ABCD)。

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27.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分别是(ABCD)

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 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C.着紧用力 D.居敬持志

28.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三品”指(BCD)A.上中下三等人 B.上智之人 C.下愚之人 D.中庸之人 29.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BCD)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 D.相互切磋 30.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的主张是(ABCD)

A.尽早施教,严格教育 B.注重环境习染 C.处理好家庭关系 D.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和注重道德教育

31.明清三大学者是(ABC)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D.张之洞

32.以下哪些是黄宗羲的教育思想(ABCD)A.力学致知 B.学贵适用 C.学贵独创D.穷经经士 33.王夫之的著作有(AB)A.《习性诸论》 B.《书院》 C.《学校》 D.《取士上》

34.梁启超主办过的刊物有(ABCD)A.《时务报》 B.《清议报》 C.《新民报》 D.《新小说》 35.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AC)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一壶道人 D.饮冰室主人 36.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ABCD)A.论性与习B.论学与思 C.论知与行 D.论教与学

37.下列语句出自《习性诸论》的有(ABCD)A.习成而性与成也B.学非有碍于思 C.行可兼知 D.善教者必有善学者 38.以下属于黄宗羲的著作有(ABC)A.《学校》 B.《取士上》 C.《广师说》 D.《书院》

39.(B)和(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康有为

40.关于师德师风,黄宗羲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ABC)A.真才实学 B.品行端正 C.身体力行 D.不干预政治

三、判断题

1.“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2.《论语》是“四书”之一。(√)

3.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X)4.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6.《论语》是一部对话体散文。(X)

7.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X)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9.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X)10.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11.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X)12.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13.《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X)14.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15.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1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X)

17.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X)

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20.《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21.大乐必繁,大礼必复。(×)22.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33.乐可以试人心向善。(√)24.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25.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26.《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27.《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28.一般的玉如果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同理,君子如果不学习的话,就不能成就他的德行。(√)29.“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中的“瑑”应读zhuó。(×)30.只要用教化来规范人民,就能取得成功。(√)31.《中庸》是儒家关于世界、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指导思想。(√)32.《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33.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知道廉耻就接近于勇。”(√)

34.《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

35.“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36.《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37.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38.《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39.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4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4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4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43.《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对教师职责的论述。(√)

4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此段文字是说:只要有“修己治人之道”的人,就可以为人师长。(√)45.“凡人所以立身行正,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朱子语类》)此句话讲了“诚”和“敬”对一个人立身做事的重要性。(√)

46.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47.“读书,须有次序„„然后将全章反复抽绎玩味。”《朱子语类》)其中“玩味”的意思是探索体味。(√)

48.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物欲之蔽”:“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49.朱熹继承了儒家关于笃行的思想,在教学上重视行的作用,而且强调知行并进。(√)50.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51.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52.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53.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

54.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

55.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56.颜之推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

57.颜之推认为人如果达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程度,是早教的结果。(√)

58.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59.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60.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学业为根本,道德次之。(×)

61.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对)62.《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63.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64.“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65.王夫之提出了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的教育理论。(√)66.“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67.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68.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69.“亡而存之,废而举之------”出自《少年中国说》(×)70.王夫之提出了“夫学以夫教,而学必非教”的教学原则。(√)71.“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72.“学非有碍于思”是说“学对思并无妨碍”(√)73.黄宗羲、王夫之和顾炎武合称明清三大学者。(√)74.明末清初三先生是指船山先生、梨洲先生和亭林先生。(√)

75.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习性诸论》和《书院》。(√)76.在知行认识上王夫之的观点和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一致。(×)77.“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解释为性是生理,天天在生长形成。(√)

78.王夫之认为“善学者必有善教者”。(×)79.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并参与了戊戌变法。(√)80.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

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判断题

1、大乐必繁,大礼必复。(B)正确

错误

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A)正

错误

3、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B)正确

错误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A)正确

错误

5、“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A)正确

错误

6、《论语》是“四书”之一。(A)正确

错误

7、《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B)正确

错误

8、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A)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9、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A.自主学习B.量力而精C.愉快教学 D.尊重个性

10、小疑则小(C)A.智 B.聪 C.悟 D.愚

11、“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礼记》

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3、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14、“乐”的起因是:(A)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B.是由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 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15、“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A.《大学》 B.《易经》C.《论语》 D.《礼记》

16、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A.《论语》 B.《师说》C.《学记》 D.《孟子》

17、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19、“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A.重要 B.严格 C.以„„为重 D.重视 20、“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A.可接受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1、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A.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D.黄宗羲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3、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A.安详 B.怨恨 C.愤懑 D.欢快

24、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 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C.善民心,易风俗 D.提升国家形象

25、“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C)A.少年强则国强 B.少年胜则国胜C.少年富则国富 D.少年雄则国雄

2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27、梁启超的籍贯是(B)A.广西 B.广东 C.浙江 D.福建

2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D)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

三、多项选择题

29、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A.耳聪目明 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 D.以欲忘道 30、明清三大学者是(ABC)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张之洞

31、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荀子》

32、《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A.量力而精 B.因材施教C.知行合一 D.学贵自得《

一、判断题

1、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2、《论语》是“四书”之一。(√)

3、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4、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6、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8、《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二、单项选择题

9、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C.善民心,易风俗D.提升国家形象

10、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A.自主学习B.量力而精C.愉快教学D.尊重个性

11、“乐”的起因是:(A)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B.是由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12、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13、“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A.重要B.严格C.以„„为重D.重视

14、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D)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D.民本思想

16、“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C)A.少年强则国强B.少年胜则国胜C.少年富则国富D.少年雄则国雄

17、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18、“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A.《大学》B.《易经》C.《论语》D.《礼记》

19、梁启超的籍贯是(B)A.广西B.广东C.浙江D.福建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

21、“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A.《大学》B.《易经》C.《论语》D.《礼记》

2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A.官府B.学校C.家庭D.社会

23、小疑则小(C)A.智B.聪C.悟D.愚

24、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B)A.朱熹B.王阳明C.韩非子D.黄宗羲

25、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A.安详B.怨恨C.愤懑D.欢快

26、“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27、“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A.可接受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8、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A.王夫之B.梁启超C.顾炎武D.黄宗羲

三、多项选择题

29、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A.耳聪目明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D.以欲忘道 30、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A.《孟子》B.《论语》C.《学记》D.《荀子》

31、明清三大学者是(ABC)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张之洞

32、《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A.量力而精B.因材施教C.知行合一D.学贵自得

一、判断题

1、大乐必繁,大礼必复。错误

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正确

3、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错误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正确

5、“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正确

6、《论语》是“四书”之一。正确

7、《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正确

8、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9、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A.自主学习B.量力而精C.愉快教学 D.尊重个性

10、小疑则小(C)A.智 B.聪 C.悟 D.愚

11、“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礼记》

1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3、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14、“乐”的起因是:(A)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B.是由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 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15、“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A.《大学》 B.《易经》C.《论语》 D.《礼记》

16、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A.《论语》 B.《师说》C.《学记》 D.《孟子》

17、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19、“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A.重要 B.严格 C.以„„为重 D.重视 20、“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A.可接受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1、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A.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D.黄宗羲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3、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A.安详 B.怨恨 C.愤懑 D.欢快

24、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 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C.善民心,易风俗 D.提升国家形象

25、“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C)A.少年强则国强 B.少年胜则国胜C.少年富则国富 D.少年雄则国雄

2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27、梁启超的籍贯是(B)A.广西 B.广东 C.浙江 D.福建

2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D)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

三、多项选择题

29、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A.耳聪目明 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 D.以欲忘道

30、明清三大学者是(ABC)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张之洞

31、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荀子》

32、《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A.量力而精 B.因材施教C.知行合一 D.学贵自得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错误)

2、王夫之认为“性”有“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之分。(正确)

3、《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错误)

4、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学业为根本,道德次之。(错误)

5、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错误)

6、王夫之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正确)

7、“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正确)

8、“学非有碍于思”是说“学对思并无妨碍”。(正确)

9、荀子认为教育的发展与教师本身没有关系,轻视教师的作用。(错误)

10、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正确)

11、《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对教师职责的论述。(正确)

12、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13、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正确)

1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正确)

15、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正确)

16、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正确)

17、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体现较为明确的是国民素质教育观。(正确)

18、《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正确)

19、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习性诸论》和《明夷待访录》。(错误)

20、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物欲之蔽”:“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此话中提出了(C)的观点。A.以意逆志 B.以己度人 C.知人论世 D.诗无达诂

22、小疑则小(C)。A.智 B.聪 C.悟 D.愚

2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24、韩愈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诗句中指出理解书本知识(A)。A.重要 B.不重要 C.有的重要 D.有的不重要

25、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C)。

A.不断努力 B.循序渐进 C.遵循由易而难、由近而远的阶段,且努力学习,则自有进步 D.学习要有计划性

26、在知与行的认知上,王夫之的观点是(A)。A.行先知后,知行并进 B.知先行后 C.知行合一 D.知行分离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B)。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28、王夫之所说的“先天之性”不应理解为(B)。A.自然之质 B.后天的学习C.耳鼻口的功能 D.遗传的天性

29、(A)倡导了“诗界”和“小说界”革命。A.梁启超 B.王夫之 C.谭嗣同 D.黄宗羲 30、黄宗羲大胆地对(D)进行了革新。A.教学目的 B.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内容

3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C)的关系。

A.教与学 B.师与生 C.学与思、学与行 D.行与知

32、《大学》是(B)系统的经典论著。A.释 B.儒 C.道 D.法

33、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C),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学而优则仕。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34、有弗学,(B)。A.问之弗知弗措也。B.学之弗能弗措也。C.思之弗得弗措也 D.辨之弗明弗措也

35、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B)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36、“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原毁》选读)其中“廉”的解释是(B)。A.廉洁 B.少,低 C.清廉 D.廉政

37、黄宗羲认为(B)是成才的必然途径。A.穷经 B.致知 C.适用 D.独创

38、“诱导而不强牵着学生走,就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就是《学记》强调的(A)。A.道而弗牵则和 B.强而弗抑则易 C.开而弗达则思 D.温故而知新

39、汉代时称呼学校为什么?(D)A.校 B.庠 C.序 D.庠序

40、研究礼乐的结果是(D)。A.提高内心的修养 B.了解民心所向 C.丰富精神生活 D.以上皆非

41、是故君子有(A)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 B.知 C.彼 D.其

42、“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理解为(D)。A.勇士 B.战士 C.人民 D.人才

43、“学而优则仕”体现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之一。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44、王守仁是宋明(D)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A.哲学 B.文学 C.历史 D.主观唯心主义

45、朱熹说:“人而不学,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而不习,则虽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涩危殆,而不能以自安。习而不时,虽日习之而其功夫间断,一暴十寒,终不足以成其习之功矣”。他强调了(A)的教学原则。A.时习B.笃行 C.博学与专精 D.勇猛奋发

46、“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D)之口。A.王夫之 B.顾炎武 C.谭嗣同 D.黄宗羲

47、《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B)。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48、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少年”应理解为(B)。A.年龄小的人 B.有志的青年 C.没有志气的人 D.不懂事的人

49、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C)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50、《进学解》的“进学”的含义是(B)。A.中进士 B.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 C.进一不学习D..要求进步

51、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D)。A.清谈家 B.章句博士 C.状元 D.服务国家的统治人才

52、黄宗羲认为教师的职责应该是(C)。A.传授道理 B.教授知识 C.传道授业解惑 D.解答疑惑

5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讲了为人之师的标准是(D)。A.贤者为师 B.闻道在先者为师 C.学高为师 D.能者为师

54、(C)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5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B)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56、礼云:“欲不可纵,(D)不可满。” A.自 B.只 C.治 D.志

57、王夫之关于教与学的表述正确的是(D)。A.教与学没有区别 B.教与学没有联系 C.教与学可以互换 D.教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58、朱熹认为的“大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A)。A.15岁以后 B.15—20岁 C.16岁以后 D.18岁以后。

59、宋代理学家把(A)、《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A.《中庸》 B.《三字经》 C.《弟子规》 D.《诗经》 60、乐是由(A)。A.从内心发出来的 B.在外貌上表现C.从自然中音响而来 D.从乐器中演奏而来

61、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A)矣。A.鲜 B.闲 C.兼 D.先

62、纵观周朝、秦朝,君王统治因为缺少什么而导致灭国?(C)A.货币 B.、实权 C.王道 D.法度

63、“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其中“详”的正确解释是(C)。A.详细 B.仔细 C.(对别人要求)高 D.端详 64、乐宜适中,乐强调过分了就会(B)。A.使人疏离不相亲 B.使人随便放浪C.协和感情 D.使人平和安静

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

65、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B)。A.人伦教育 B.道德教育 C.权术教育 D.法律教育

66、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ABCD)。A.论性与习B.论学与思 C.论知与行 D.论教与学

67、古代君王治理国家都把教育放在重要地位,(ABD)。A.用仁来熏陶 B.用义来砥砺 C.用法来惩治 D.用礼来规范 68、韩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ACD)等著作中。A.《师说》 B.《张中丞传后叙》 C.《进学解》 D.《原毁》

69、下列语句出自《习性诸论》的有(ABCD)。A.习成而性与成也 B.学非有碍于思 C.行可兼知 D.善教者必有善学者

70、《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豫时孙摩”原则包括(ABCD)。A.预防 B.适时 C.顺序 D.观摩 71、伦理道德是(ABD)。A.政治的核心 B.教育的根本 C.社会的风气 D.教育的过程 72、朱熹在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原则(ABCD)。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国学经典与教育考试题(最新)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错误

3、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

4、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正确

6、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 错误

7、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正确

8、《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

错误

9、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正确

1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正确

11、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正确

12、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13、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正确

14、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正确

15、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错误

16、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正确

17、《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正确

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错误

19、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错误 2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D.必须重视实践

22、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学记》

23、《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4、“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的意思是()。A.途径、方法

25、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A.强调为人厚重

26、“学而优则仕”体现了()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之一。A.孔子

27、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B.循序渐进

28、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A.修身

29、礼云:“欲不可纵,()不可满。”D.志

30、自天子以至于(),壹是皆以修身为本。A.庶人

31、《中庸》是()四十九篇中的一篇。C.《礼记》

3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的关系。D.行与知

33、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A.《广师说》

3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A.格物

35、《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A.哲学

36、王夫之所说的“先天之性”不应理解为()。B.后天的学习

37、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A.教理

38、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

3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中有充分反映。B.《论语》 40、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A.适用

41、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家庭教育

42、黄宗羲认为()是成才的必然途径。B.致知

43、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A.则能尽人之性

4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的知行理论。B.王夫之

45、黄宗羲大胆地对()进行了革新。C.教学手段

46、孔子在()方面提出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

4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C.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4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占首位。B.道德教育

49、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的教学方法。B.因材施教 50、《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B.治民

51、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B.政治

52、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

53、要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的中和。B.主导与主体

5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55、《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B.循序渐进原则

56、“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A.不要“重男轻女”

57、“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C.滋长

5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C.讲究礼节

59、“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说明对待“贤俊者”和“顽鲁者”这两类孩子的态度是()。D.不偏爱对待。60、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B.《传习录》 61、黄宗羲认为教师的职责应该是()。C.传道授业解惑

62、《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的思想。C.初本论 63、研究礼乐的结果是()。D.以上皆非

64、王守仁是宋明()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D.主观唯心主义

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

65、明清三大学者是()。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66、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人伦教育 B.道德教育

67、《大学》强调的是()的统一。A.知 B.情 C.意 D.行

68、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同等的地位。A.天 B.地 C.君 D.亲

69、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A.培养政治人才的教育 B.广泛的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70、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A.小学 D.大学

71、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A.智慧 B.仁 爱D.道义

72、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 D.相互切磋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正确)

2、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错误)

3、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正确)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正确)

5、“凡人所以立身行正,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朱子语类》)此句话讲了“诚”和“敬”对一个人立身做事的重要性。(正确)

6、孔子认为“过,则勿惮改。”,意思是有过错,不要怕改正。(正确)

7、王夫之认为“性”有“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之分。(正确)

8、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正确)

9、《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正确)

10、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错误)

11、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

12、《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正确)

14、《名夷待访录》是梁启超的代表作。(错误)是黄宗羲的 20、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15、《学记》认为了解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从事教育的人,就是发扬人的长处而挽救人的过失的。(正)

16、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正确)

18、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错误)

19、《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宋代理学家把(A)、《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A.《中庸》

2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出孔子(B)。B.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23、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B)。A.人性善 B.人性恶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24、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下面的注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洋洋:盛大,浩瀚无边。B.优优:很多的忧愁。C.其人:指圣人。D.凝聚:引申为成功。

2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B)规律。A.教育 B.学习成败 C.道德教育 D.人的成长

26、“乐”的起因是:(A)。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B.是由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 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 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27、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书院》和(C)。A.《广师说》 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

28、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这体现了孟子(D)的精神。

A.诲人不倦 B.循序渐进 C.由博反约 D.因材施教

29、梁启超在《欲强中国必兴学校》中指出救亡图存必须以(D)为本源。A.和平谈判 B.制度改革 C.武装革命 D.学校教育

3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B)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31、运用在学习中,《中庸》强调(A)。A.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B.主体的主导作用 C.客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D.客体的主导作用

32、《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B)的思想。A.天命论 B.性善论 C.初本论 D.其它

33、颜之推认为“厚重”的道德品质包括忠君、孝顺、谦恭和(A)。A.礼让 B.城市 C.谦逊 D.厚道

34、“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对“诚”的正确理解是(C)。A.不自己欺骗自己 B.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C.不自己欺骗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D.讲信誉

3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文化

36、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B)。A.《王文成公全书》 B.《传习录》 C.《大学问》 D.《进学解》

37、对王夫之学与思的观点理解错误的是()。A.学对思无妨害 B.思对学有帮助 C.学越广思越远 D.思越困学越懒

38、子曰:“好学近乎(C)”。A.仁 B.智 C.知 D.勇

39、将天下正大底(C)去处置事,便公。A.事理 B.明理 C.道理 D.道与理

40、出自《明夷待访录》的语句是(A)。A.道无定体,学贵适用 B.小疑则小悟 C.发先儒之所未发者 D.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

41、梁启超认为(B)是维护天下安定的公开利器。A.舆论 B.法律 C.报刊 D.专制

42、“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B)。A.不要“重男轻女” B.不要怠慢女孩 C.优待女孩 D.女孩可以适当怠慢

4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告诉我们,(B)。A.任何事要有领导,不然会失败。B.任何事要预先计划好就会成功,不预先计划就会失败。C.任何事要坚持,不然会半途而废。D.任何事要团结,不然不会成功。

44、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中继承王位后会做什么?(C)A.严禁学术 B.焚书坑儒 C.扫除乱世迹象,恢复教化 D.什么也不做

45、“学生不良行为尚未萌发就注意防禁;在学生可以教育的时候及时进行教育;不超越阶段而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互相观察学习而提高。”反映的教育原则是(A)。

A.“豫时孙摩”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藏息相辅”原则 D.“启发诱导”原则

4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B.学校

4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C)。A.《孝经》 B.《诗经》 C.《论语?公冶长》 D.《千字文》

4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C)。C.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49、《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A)。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50、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C)的思维方法。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51、心诚求之,虽不中不(A)矣。A.远 B.偏 C.责 D.负

52、“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其中“详”的正确解释是(C)。A.详细 B.仔细 C.(对别人要求)高 D.端详

53、关于教与学的认识,不是王夫之观点的是(A)。A.教师可以强迫学生学习

54、“苟非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语出(A)。A.《习性诸论》

55、王夫之提出了(D)的教育理论。()D.知与行结合

56、顾炎武与黄宗羲和(D)合称明清三大学者。D.王夫之

57、“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B.严格

58、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创新的教育思想中不包含(C)。A.由博致精 B.深思能疑 C.由精致博 D.重视异同论

59、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C)。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0、“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D)之口 A.王夫之 B.顾炎武 C.谭嗣同 D.黄宗羲

61、“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说明对待不同辈行的长辈,正确的态度是(B)。B.分长幼和辈行对待

62、“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说明“孝仁礼义”等教育(D)。

A.应该从小开始 B.无所谓 C.一律从出生开始 D.根据外在环境和孩子自身条件,力求越早越好。

6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B)。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6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A)。A.谦 B.律 C.醒 D.查

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

65、研究乐可以提高内心修养,可以产生(ABCD)之心。A.平易 B.正直 C.慈爱 D.诚信 66、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ABCD)同等的地位。A.天 B.地 C.君 D.亲

67、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ABC)。A.勤学致知 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 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 D.讨论辩难

68、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ABCD)。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D.以上都对

69、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AC)。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一壶道人 D.饮冰室主人

70、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BCD)。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 D.相互切磋

71、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ABC)。A.培养政治人才的教育 B.广泛的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72、以下哪些言论是孔子讲学的内容(ABC)。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 D.事异则备变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错误

3、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错误

4、孔子认为学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正确

6、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错误

7、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正确

8、《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错误

9、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正确

1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正确

11、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正确

12、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13、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正确

14、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正确

15、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错误

16、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正确

17、《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正确

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错误

19、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错误

2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D.必须重视实践

22、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学记》

23、《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4、“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的意思是()。A.途径、方法

25、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A.强调为人厚重

26、“学而优则仕”体现了()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之一。A.孔子

27、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B.循序渐进

28、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A.修身

29、礼云:“欲不可纵,()不可满。”D.志

30、自天子以至于(),壹是皆以修身为本。A.庶人

31、《中庸》是()四十九篇中的一篇。C.《礼记》

3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的关系。D.行与知

33、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A.《广师说》

3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A.格物

35、《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A.哲学

36、王夫之所说的“先天之性”不应理解为()。B.后天的学习

37、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A.教理

38、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

3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中有充分反映。B.《论语》 40、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A.适用

41、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家庭教育

42、黄宗羲认为()是成才的必然途径。B.致知

43、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A.则能尽人之性

4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的知行理论。B.王夫之

45、黄宗羲大胆地对()进行了革新。C.教学手段

46、孔子在()方面提出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

4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C.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4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占首位。B.道德教育

49、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的教学方法。B.因材施教 50、《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B.治民

51、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B.政治

52、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

53、要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的中和。B.主导与主体

5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55、《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B.循序渐进原则

56、“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A.不要“重男轻女”

57、“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C.滋长

5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C.讲究礼节

59、“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说明对待“贤俊者”和“顽鲁者”这两类孩子的态度是()。D.不偏爱对待。60、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B.《传习录》 61、黄宗羲认为教师的职责应该是()。C.传道授业解惑

62、《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的思想。C.初本论 63、研究礼乐的结果是()。D.以上皆非

64、王守仁是宋明()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D.主观唯心主义

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65、明清三大学者是(ABC)。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66、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B)。A.人伦教育B.道德教育

67、《大学》强调的是(ABCD)的统一。A.知B.情C.意D.行

68、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ABCD)同等的地位。A.天B.地C.君D.亲

69、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ABC)。A.培养政治人才的教育B.广泛的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 70、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AD)。A.小学D.大学

71、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ABD)。A.智慧B.仁爱D.道义

72、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BCD)。A.虚心务实B.博习广见C.勤勉惜时D.相互切磋 国学经典考试题

(二)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2、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正确

4、“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错误

5、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正确

6、“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错误

7、“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错误

8、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错误

9、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10、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正确

11、“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正确

12、乐可以使人心向善。()正确

13、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错误

14、“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勤学好问,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广大而深入精微的境地,以提高自身修养。()

错误

15、王夫之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正确

16、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

17、孔子认为学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18、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正确

19、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错误 2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B.思愈远

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A.则能尽人之性

23、“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C.重要

2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说明孟子强调做事要()。C.认真思考

25、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6、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C.明朝

27、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D.教是为了学

28、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少年”应理解为()。B.有志的青年

29、《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B.教师

3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学记》

31、()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B.记

32、“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B.开而弗达

33、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D.其他

34、怠者不能(),而忌者畏人修。A.修

35、以自家()去处之,便私。C.私意

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教学原则。B.启发性

37、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

3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出孔子()。B.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39、《原毁》所阐述的内容,从今天的角度去解释,主要写的是()。C.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事

40、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A.倍

41、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体现较为明确的是()。A.国民素质教育观

42、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B.董仲舒

43、“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B.一回事

44、“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对“敬”的正确理解是()。A.尊重人

45、《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6、黄宗羲认为()是教学最基本的原则。A.获取知识

47、《中庸》继承了重视()的个别差异的思想。B.主体

48、“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的话说明()。A.教育者一定要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就像射箭、工匠“规矩”一样。

49、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50、“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此句说明读书的方法是()。C.熟读与精思

5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对的是()。B.“豫”同“预”。

52、“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的《习性诸论》。D.王夫之

53、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B.政治

54、黄宗羲被学者尊称为()。B.梨洲先生

55、黄宗羲的籍贯在()。B.浙江

5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C.《论语?公冶长》

57、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的目的应该是()。D.既为了养士也为了治国

5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道”指的是()。C.儒家礼教、思想

59、黄宗羲是()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A.明朝 60、乐是由()。A.从内心发出来的6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D.必须重视实践

6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C.忿惕 63、()体现了荀子对教育、学习重要性的充分肯定。C.我欲*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64、《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个观点的就是()。D.道而弗牵

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

65、以下属于黄宗羲的著作有()。A.《学校》 B.《取士上》 66、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D.以上都对

67、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 D.相互切磋 68、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A.审问之 B.慎思之 C.明辨之 D.笃行之 69、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A.船山先生 C.一壶道人

70、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71、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同等的地位。A.天 B.地 C.君 D.亲

72、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分别是()。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 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C.着紧用力 D.居敬持志

一、单选题

(一)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B.学校

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C.《学记》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D.民本思想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A.《论语》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C)C.持之以恒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D)D.孔子 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B)中有充分反映。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A)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D)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句出自(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B)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15.“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B)。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16.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

17、《学记》是(C)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8.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第二篇:国学试题2018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哪一部著作?(《孟子》)

78.毛泽东曾说“诗最爱三李,词最爱稼轩”,请问“稼轩”指谁?(辛弃疾)

2.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

79.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除了“说”“学”还有哪两个?(逗唱)

3.“岳父”这个称呼与山东哪座名山有关?(泰山)

80.“庞然大物”出自柳宗元的哪篇文章?(《黔之驴》)

4.“闭月羞花”中的“闭月”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美人?(貂蝉)

81.中国著名的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出自哪个朝代?(东汉或汉)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部著作?(《论语》)

82.我国四大发明中,指南针是北宋时期发明的吗?(是)

6.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是什么?(小篆)

83.“随和”指两种宝物,“随”指“随侯珠”,请问“和”指什么?(和氏璧)

7.“中国戏曲之母”是什么?(昆曲)

84.孔子沉迷于哪种乐曲,而“三月不知肉味”?(韶乐)

8.“纸上谈兵”说的是古代哪位将领的故事?(赵括)

85.在《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猛将是谁?(关羽)

9.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哪部著作?(《史记》)

86.被称为“双九节,老人节”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重阳节)

10.成语“望穿秋水”中的“秋水”指什么?(眼睛)

87.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记载宗庙祭祀的乐歌是什么?(颂)

11.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二名叫什么?(榜眼)

88.孔子被后人奉为“至圣”,而被奉为“亚圣”的则是谁?(孟子)

12.北宋的都城汴京是现在哪座城市?(开封)

89.在“说唱脸谱”的歌中,张飞是黑脸还是白脸?(黑脸)

13.东汉末年,描写“聂政刺韩王”这一故事的琴曲是什么?(《广陵散》)

90.唱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出自哪部戏曲?(《花木兰》)

14.《过零丁洋》的作者是谁?(文天祥)

91.被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15.相传中国汉字的创造者是谁?(仓颉)

92.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写在哪个季节?(秋天)

16.“三曹”分别指曹操,曹植和谁?(曹丕)

93.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什么?(《孙子兵法》)

1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膑还是孙武?(孙武)

94.著名民乐作品《二泉映月》一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二胡)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谁提出?(孟子)

95.“荆轲刺秦”刺的是谁?(秦始皇或嬴政或秦王)

19.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张衡)

96.“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荀子)

20.《望月怀远》是谁的作品?(张九龄)

97.民间的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哪一个人物?(屈原)

21.“封狼居胥”说的是哪位古代名将的典故?(霍去病)

98.成语“美轮美奂”是用来形容房屋还是衣着?(房子)

22.诗文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梅兰竹菊)

99.“不惑之年”指多大年龄?(40)

23.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辛弃疾属于哪一个词派?(豪放词派)

100.“诗佛”指的是谁?(王维)

24.“千金”最早指的是男孩还是女孩?(男孩)

101.“不分青红皂白”中的“皂”是什么颜色?(黑色)

25.“青梅煮酒论英雄”说的是曹操和谁的故事?(刘备)

102.古琴曲《关雎》取材于哪部著作?《诗经》

26.谚语“三百六十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行行出状元

103.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著作?(《山海经》)

27.《智取威虎山》属于戏曲中的何种类型?(京剧)

104.《秦王破阵乐》中的“秦王”指唐代的谁?(李世民)

28.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黄河)

105.“成也萧何败萧何”是在感慨哪位英雄的经历?(韩信)

29.传说中,“规”是伏羲发明的,“矩”是谁发明的?(女娲)

106.秦始皇在哪座名山举行封禅大典?(泰山)

30.《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下句是?(父母责,须顺承)

107.古代“六艺”指什么?(礼、乐、射、御、书、数)

31.中国古代的“四灵”指“青龙”、“白虎”、“朱雀”和什么?(玄武)

108.并称“韩柳”的是哪两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

32.“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琵琶)

109.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孙思邈)

33.《百家姓》中是不是只有100个姓?(不是)

110.“诗圣”指的是谁?(杜甫)

3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出自哪部作品?(《滕王阁序》)

11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哪部著作?(《诗经》)

35.“人比黄花瘦”中“黄花”指什么花?(菊花)

112.岁寒三友指什么?(松、竹、梅)

36.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是谁?(神农氏)

113.“五行”指什么?(金、木、水、火、土)

37.在古代上衣叫“衣”,下衣称什么?(裳)

114.“三百千”中的“百”是指哪部作品?(《百家姓》)

38.“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指什么?(月亮)

1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武)

3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指的是哪部著作?(《史记》)

116.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欧阳洵)

40.“洗砚池”与哪位书法家有关?(王羲之)

117.“长短句”是哪种文学体裁的别名?(词)

4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印刷术还有哪两个?(指南针、火药)

118.“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什么?(乐曲)

42.“而立之年”是多少岁?(30)

119.“诗仙”指谁?(李白)

43.“破釜沉舟”说的是哪次战争?(巨鹿之战)

120.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动脉还是静脉呢?(动脉)

44.“伯、仲、叔、季”指的是什么?(兄弟长幼的次序)

121.文房四宝指什么?(笔、墨、纸、砚)

45.《三国演义》中,“辕门射戟”的人是谁?(吕布)

122.传说中被称为“酿酒始祖”的是谁?(杜康)

46.中国文学史上很多朝都有代表文体,如唐诗宋词元曲,请问明清是什么?

123.古人出门的时候很讲究着装,其中就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小说)切”的着装要求。这句话出自哪部著作?(《弟子规》)

47.成语“黄粱一梦”中的“黄粱”指的是什么?(小米)

124.书法中“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谁?(王羲之)

48.请问古代丝绸之路是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而形成的?(张骞)

125.“金陵”是哪座城市的古称?(南京)

49.“上善若水”出自哪部经典著作?(《老子》)

12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兄弟苏辙、50.东汉时期,甘英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请问“大秦”是指哪里?(罗马帝国)子由)

51.我国传统历法中一共有多少节气?(24个)

127.“中国四大名园”中位于北京的是?(颐和园)

52.“龙抬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请问是农历什么时候?(二月二)

128.古人一般用“高足”指称什么?(别人的学生)

53.“悬梁刺股”中的“股”是什么意思?(大腿)

129.“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勾践)

54.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还是鲁国人?(鲁国)

130.“五柳先生”指谁?(陶渊明、陶潜)

55.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指什么?(宫殿的台阶)

13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自哪里?(《弟子规》)

56.“破釜沉舟”中的“釜”指的是什么?(锅)

132.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什么?(驾车)

57.“是可忍孰不可忍”由谁提出?(孔子)

133.《十面埋伏》是古琴曲还是琵琶曲?(琵琶曲)

58.取经成功后,猪八戒被封为什么?(净坛使者)

134.“出师一表真名世”中提到的《出师表》的作者是谁?(诸葛亮)

5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指什么?(佛塔)

135.孔子“闻过则喜”说的是谁?(仲由/子路)

60.“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典故原指在什么方面体谅别人?(下棋)

136.平常体育报道中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二字最初用在61.“白云千载空悠悠”说的是江南哪座名楼?(黄鹤楼)哪一项活动上?(围棋)

62.《三国演义》中,曹操请哪位传世名医为自己治疗头痛?(华佗)?

137.“有教无类”是谁的主张?(孔子)

63.“作法自毙”这个成语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商鞅)

138.成语“高山流水”说的是谁的故事?(伯牙、子期)

64.孔雀舞是我国哪个少数名族的舞蹈?(傣族)

139.古代“弱冠”指男子多少岁?(20岁)

65.“古稀之年”指的是多少岁?(70岁)

140.成语“负荆请罪”是哪两个人?(廉颇、蔺相如)

66.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什么?(东道主)

1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里?(《论语》)

67.孔门弟子中,最善于做生意的是谁?(子贡)

142.“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哪只手在外?

68.《千字文》中,“寒来暑往”的下一句是什么?(秋收冬藏)(左手)

69.“扑朔迷离”原来形容的是哪种动物?(兔子)

143.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庐

70.《单刀会》《华容道》取材于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作品?(《三国演义》)山)

7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二十四桥”在哪个城市?(扬

144.请问,四书包括什么?(《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州)

145.有“刘罗锅”之称的是清代的哪一位宰相?(刘墉)

72.相传馒头是三国时期哪位著名军事家发明的?(诸葛亮)

146.人们常用“梨园”指代戏曲界,请问“杏林”指什么呢?(医学界)

73.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号称“天下第一关”的是什么关?(山海关)

147.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

74.“黄袍加身”说的是哪位帝王的故事?(赵匡胤)

148.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城市的景象?(汴京/汴梁、今河

75.“五味杂陈”是指哪五味?(酸甜苦辣咸)南开封)

76.相传诸葛亮发明的灯笼叫什么?(孔明灯)

149.吃年糕的习俗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伍子胥)

77.“手不释卷”的典故指的是谁?(吕蒙)

150.四大名绣包括什么?(苏绣、蜀绣、湘绣、粤秀)

151.成语“望梅止渴”与谁有关?(曹操)

227.古代“细软”代指什么?(金钱财物)

152.“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哪一派坚持的理念?(墨家)

228.“指鹿为马”是秦始皇时期的故事吗?(不是)

153.请问,在古代称呼中,家中四兄弟的排行分别是什么?(伯仲叔季)

229.在室内摆放“无弦琴”的东晋诗人是谁?(陶渊明)

154.“锥刺股”说的是谁的故事?(战国纵横家苏秦)

23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东汉哪一位军事家说的?(班超)

155.北宋时期,谁发现了石油?(沈括)

231.中国古代“四时八节”中的“四时”是指什么?(春夏秋冬)

156.屈原投的是哪条河?(汨罗江)

232.“人奸字不奸”是乾隆皇帝对明代哪位宰相的评价?(严嵩)

157.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谁有关?(张仲景)

233.“六一居士”指的是宋代的哪位文学家?欧阳修

158.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李商隐)

23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诗经》

1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古文?(《岳阳楼记》)

235.“庄周梦蝶”这一典故出自哪一部著作?《庄子》

160.“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哪位历史

236.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是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和哪一个?重阳节 人物?(周瑜)

237.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哪两个字?(仁和礼)

161.颠张醉素”指张旭和谁?(怀素)

238.“徙木立信”的典故说的是哪位改革家的故事?商鞅

162.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击鼓还是敲锣?(敲锣)

239.诗人陈子昂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慨是登上了哪里?(幽州

163.王羲之从哪种动物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鹅)台)

164.《高山流水》是琵琶曲还是古琴曲?(古琴)

240.《三字经》中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请问苏老泉指的165.“丝”、“竹”哪个是吹奏乐器(竹)是谁?(苏洵)

166.“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咏叹什么?(石灰)

241.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哪一个园林?(圆明园)

167.“韦编三绝”说的是谁?(孔子)

242.成语“退避三舍”讲的就是诚信的故事,请问“三舍”是我们现在说的多

168.辅佐勾践大败吴国之后泛舟而去,又称陶朱公的是谁?(范蠡[lǐ])少里?(九十里)

169.传说中沉香“劈山救母”中的“山”指的是哪座山?(华山)

243.律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叫什么?颔联和颈联

170.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应该属于哪个季节?(夏季)

244.北宋文豪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怎么样?(居无竹)

171.凿壁偷光说的是谁的故事?(匡衡)

24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说的是谁?(诸葛亮)

172.“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

246.东青龙西白虎,请问代表南方的是哪种神兽?朱雀

173.“难得糊涂”说的是谁?(郑板桥)

247.风筝最初是用来传递消息的吗?(是)

174.“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是谁?(陶渊明)

248.与“胸有成竹”有关系的是清代的哪位画家兼文学家?郑板桥

175.成语“紫气东来”与谁有关?(老子)

249.“竹林七贤”中穷途之哭的是谁?阮籍

176.相传在生活中“只吃眼前菜”的宋代著名宰相是谁?(王安石)

250.我们常说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千古词帝是谁?李煜

177.《孟子》“尽信书”的下一句是什么?(则不如无书)

251.耳顺之年是多少岁?60岁

178.“兰桂齐芳”中的“兰桂”比喻什么?(子孙)

252.“温良恭俭让”最初说的是儒家哪位代表人物的美德?孔子

179.隋炀[yáng]帝下令开凿的是哪一条河?(京杭大运河)

253.魏晋时期,不肯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是哪位文学家? 陶渊明/陶潜

180.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三名叫什么?(探花)

254.“性恶论”是哪位儒家代表人物提倡的?荀子

181.诗经“六义”中表示三种诗歌形式的是?(风雅颂)

255.“牝鸡司晨”中“牝鸡”指的是公鸡还是母鸡?(母鸡)

18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与北宋时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张乖崖)

256.“墨守成规”的典故中,墨子与谁比试守城与攻城?鲁班

183.有着“奇巧固护,甲于天下”之美称的建筑是什么?(赵州桥)

257.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是哪一个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18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哪本著作?(《孟子》)/梁祝

185.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哪一位唐代诗人?(王昌龄)

258.“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指的是哪一种花?菊花

186.自称为“五言长城”的是唐代哪一位诗人?(刘长卿)

259.“才高八斗”最早指的是哪个人? 曹植

187.“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是形容天气的吗?(是)

260.“孟母三迁”的典故中,孟子的母亲最后把家搬到了哪里?学校附近

188.“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毛遂)

261.“三人行,必有我师”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孔子)

189.一生以谏诤为己任,前后向唐太宗进谏达200多次的朝臣是谁?(魏征)

262.西湖白堤的得名与唐代哪位诗人有关?(白居易)

190.“过昭关一夜白头”说的是谁的故事?(伍子胥)

26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的是哪个节日?(清明节)

191.我国在几千年前已经提出了五声音阶,请说出是什么?(宫商角徵zhǐ羽)

264.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二名叫什么?(榜眼)

192.诗经“六义”中三种表现手法是什么?(赋比兴)

265.发生在山东蓬莱的是哪个神话故事?(八仙过海)

193.“渔舟唱晚,响彻彭蠡[lǐ]之滨”中的“彭蠡”是哪一个湖泊的古称?(鄱

266.“浣溪沙”这个词牌名因某位女子在溪边浣纱而得名,请问这位女子是谁?阳湖)西施

19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谁说的?(鲁迅)

267.“五味杂陈”中的“五味”指的是哪五味?酸甜苦辣咸

195.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是哪一位作家的?(王羲之)

268.晚上23点到凌晨一点是几更?(三更)

196.“三山五岳”中的“五岳”位于山东的是?(泰山)

269.君主称自己为皇帝是从哪位帝王开始的?秦始皇

197.“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是孔子对自己哪一位弟子的评价?(颜回)

270.武王克商后,诸侯分封,请问姜子牙被封在了哪一个国家?齐国

19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谁说的?(诸葛亮)

27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描写的是什么植物? 竹子

199.传说“传国玉玺”是由秦始皇哪块玉改造而成?(和氏璧)

272.《三字经》中,孔融几岁能让梨?(4岁)

200.战国四公子包括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和谁?(春申君)

273.华佗所创,模仿五种动物组成的健身方法是什么?五禽戏

201.“元曲四大家”包括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还有谁?(关汉卿)

274.“狼毫”是用黄鼠狼的毛制成的吗?(是)

202.“黔qián驴技穷”与唐代哪位文学家有关?(柳宗元)

275.更适合作水墨写意画的是宣纸中的生宣还是熟宣?(生宣)

203.“聊斋先生”是谁?(蒲松龄)

276.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中位于四川的是哪一个?峨眉山

204.“力士脱靴”与唐代哪位诗人有关?(李白)

277.请问火焰山在哪个地方?新疆(吐鲁番)

205.“无人问津”中的“津”最初指什么?(渡口)

278.传说中女娲补天是因为谁弄破了?共工

206.“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描写的是哪种花?(梅花)

279.五脏六腑”中的“五脏”指的是哪五种人体器官?心肝脾肺肾

207.龙,凤,麟,龟,谁是四灵之首?(龙)

280.“题跋”中的“跋”写在文章的前面还是后面?后面

208.我国古代被称为“乐府双璧”的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另一首是什么?

28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说的是谁?(荆轲)(《木兰诗》)

28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谁的名言?司马迁

209.凤凰中的雌鸟是凤还是凰?(凰)

283.成语“美轮美奂”是用来形容房屋还是衣着?(房屋)

210.“青莲居士”指的是谁?(李白)

28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的指的是哪种花的香气?梅花

211.四大名茶之一的龙井茶产地是哪?(浙江杭州/杭州西湖)

28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决定性战役是哪场战争?(赤壁之战)

212.“亚圣”指孟子,那“至圣”指儒家哪位代表人物?(孔子)

286.“三纲五常”中“五常”指的是什么?仁义礼智信

213.四大美女中远嫁边塞的是谁?(王昭君)

287.发现“小孔成像”的先秦诸子中的哪位?(墨子)

214.成语“大快朵颐”中的“颐”指的是人体的哪一个部位?(脸颊)

288.翁卷《乡村四月》“子规声里雨如烟”中“子规”指的是哪种动物?(杜

215.秦观“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尺素”在古代一般代指什么?(书信)鹃)

216.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中“吴钩”代指什么?(宝剑、宝刀、兵器)

289.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颜体”指的是谁的字体?颜真卿

217.“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哪一历史人物的故事?(大禹)

290.《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个人?玄奘

218.温庭筠“犹喜故人先折桂”中“折桂”喻指什么?(比喻科举及第)

291.“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哪位教育家主张的思想?(孔子)

219.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10个)

292.“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谁提出的?(王阳明/王守仁)

220.“无事不登三宝殿”中的“三宝”指什么?(佛、法、僧)

29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苏轼对谁的思念之情?他的弟弟(苏

221.“斑竹”又名什么?(湘妃竹)辙)子由

222.琴棋书画中的“棋”最初指什么?(围棋)

29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自于三国时哪一个人物?诸葛亮

223.“运筹帷幄”这个成语,最初是指刘邦对谁的称赞?(张良)

295.千钧一发中的“钧”指的是重量单位吗?(是)

224.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哪的美景?(西湖)

296.我国传统的“天干地支”中的“地支”有几个?十二个

225.“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台”由谁所建?(曹操)

297.华佗发明的类似于麻醉剂的药剂叫什么?麻沸散

226.传说“沉香劈山救母”,劈的是哪一座山?(华山)

298.“一弦一柱思华年”出自哪首诗歌?《锦瑟》

299.《游园不值》的作者是谁?(叶绍翁)

372.“一窍不通”的典故最初说的是哪位昏君?商纣王

300.《秦王破阵乐》中的“秦王”指唐代的谁?(李世民)

373.名画《步辇图》的作者是谁?阎立本

301.“八大山人”指的是清代的八位画家吗?不是,指的是朱耷一人

374.“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典故原指在什么方面体谅别人?(下棋)

302.“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哪个人的母亲?孟子

375.“腊月”指的是哪个月份?十二月

303.“头悬梁、锥刺股”中“头悬梁”的人是谁?(孙敬)

376.请问秦孝公时期秦国是在谁倡导的变法下成为最强盛的国家?商鞅

304.叶绍翁“知有儿童挑促织”中“促织”指什么动物?(蟋蟀)

377.西楚霸王是谁?项羽

30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是哪一种花?菊花

378.历史古迹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左边的那一只是公的还是母的?公

306.“八月湖水平”写的是哪一个湖?洞庭湖

379.三字经“亲师友”的下一句是什么?习礼仪

307.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是谁?范增

380.“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故国”是指什么?南唐

308.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位的是什么?(立春)

381.“孔方兄有绝交书。”“孔方兄”指什么?(铜钱)

309.“锦瑟年华”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谁的诗句?李商隐

382.“鲤鱼跳龙门”的“龙门”在哪条河?(黄河)

310.《三国演义》中“千里走单骑”的人是谁?(关羽)

383.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是谁?关汉卿

3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哪位诗人教育儿子说的话?(陆

384.“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商代 游)

385.“金风玉露”指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秋天)

312.“生旦净末”这四个京剧行当中为女性角色的是哪一个?旦

386.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尊称为“画圣”的是谁?吴道子

313.“三星高照”中的是哪三星?(福禄寿)

387.让苏轼“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是哪种水果?荔枝

314.二十四节气中被称为“日短”或者“日短至”的是哪个节气?冬至

388.《千字文》中,“寒来暑往”的下一句是什么?(秋收冬藏)

315.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写在哪个季节?(秋天)

389.二八佳人指的是女孩子多少岁?十六岁

316.我国戏剧的“四功”指的是“唱念做”和什么?打

390.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而得名的明长城关口是什么?山海关

317.“奉旨填词柳三变”中“柳三变”是宋代哪一位词人?柳永

391.“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在什么时候盛开?晚上(夜里)

318.“刎颈之交”指的是廉颇和谁的友谊?蔺相如

39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谁的治学名言?韩愈

319.“丝竹”中哪一个是“弦乐器”?(丝)

393.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是什么?清明

320.《七步诗》的作者是谁?(曹植)

394.孔门“四科”指的是什么?(文行忠信)

321.“推敲”一词说的是谁的故事?贾岛

395.爵是典礼时用的一种酒器,请问这种酒器有几只脚? 三只

322.李清照诗中“红了樱桃”,那绿了的是什么?芭蕉

396.王国维“一代有一代文学”,“唐之诗,宋之词”,那元代的是什么?元

323.科举制度始创于哪个朝代?隋朝 之曲

324.戏曲中的“压轴戏”指的是最后一个节目吗?不是

397.忍胯下之辱的汉代大将是谁?韩信

325.项羽“时不利兮骓不逝”中的“骓”指的是什么?马(乌骓马)

398.古代剪纸中,“金玉满堂”多以什么动物表现?金鱼

326.“石头城”指的是现在的哪个城市?南京

399.素有“泉城明珠”美誉的济南的哪个景点?大明湖

327.古代称之为“牵钩”的是现在的哪项体育运动?拔河

400.《三国演义》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指的是谁?曹操

328.《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枭雄”的是谁?刘备

401.孔雀舞是源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傣族

329.中国山水画史上的“董巨”二人指的是谁?(董源、巨然)

402.“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指的是初春还是暮春?(暮春)

330.著名的《大风歌》的作者是谁?刘邦

403.先秦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331.《五经》指的是古代的哪五部典籍? 《诗》《书》《礼》《易》《春秋》

404.“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哪部著作有关?

33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介绍茶的专著是什么?《茶经》(左思的《三都赋》)

333.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谁?李白

405.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位于哪一个省?(山东)

334.范进中举中,范进通过了乡试还是殿试?乡试

406.“不耻下问”能不能用来向老师请教?(不能)

335.《洛神赋图》是根据谁的辞赋名篇而绘制的?曹植

407.陶渊明在哪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桃花源记》

336.《三字经》中的“六畜”除了马牛羊鸡狗还有什么?猪

408.五岳中“西岳”指的是?(华山)

337.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是谁?(神农氏)

409.中国古人将天上的星宿分为多少宿?二十八

338.被誉为“裁缝业”祖师的是谁?(轩辕氏)

410.戏曲五行当是指什么?生旦净末丑

339.孔子说“三月不知肉味”,是读到一本好书还是听到一段好的乐曲?听到

411.按风俗,“腊八粥”应在阴历哪一天喝?(十二月初八)乐曲

412.“舍本逐末”中的“末”指工商业,那“本”指什么?(农业/农耕)

340.“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的哪部典籍?(《论语》)

413.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的是哪条河流?长江

341.“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江州司马”指的是谁?白居易

414.“天狗食月”指的是什么自然现象?(月食)

342.“三百千”中的“千”指的是哪一部著作? 《千字文》

415.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描写得哪一种花?(梅花)

343.《范进中举》选自我国古代的哪一部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416.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谁有关?张仲景

344.“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请问“两龙剑”指的是哪两把名剑?干将

417.“天下第一泉”是指济南的哪个景点?趵突泉 和莫邪

418.哪位晚唐文学家被称为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

345.中国古代建筑大门口朝向是哪边?南

419.“滥竽充数”典故的主人公是谁?南郭先生

346.“蚍蜉撼树”中的“蚍蜉”指的是蚂蚁吗?是

420.“性相近,习相远”的前两句是什么?人之初,性本善

347.我国著名的壁画飞天在四大石窟中的哪一个?敦煌莫高窟

421.古称大虫的是今天哪种动物?老虎

348.紫禁城内专门用于藏书的宫殿叫什么?文渊阁

422.中国画由艺术分科来看主要分为三种,请问除了山水画、人物画,还有哪

349.战国时期,被形容为“挥汗成雨”的是哪座城市?齐国临淄 一种? 花鸟画

350.“围魏救赵”是谁的主意?孙膑

423.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最初指的是人还是山?人

351.“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的是什么?学生

424.传说孔子向老聃问礼,请问“老聃”是谁?老子(老莱子)

352.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怀投笔”运用的是哪位大将投笔从戎的典故?班

425.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什么?(乐曲)超

426.“谁持彩练当空舞”指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彩虹)

353.五岳中中岳是什么?嵩山

427.被誉为“文明之母”的是四大发明中的哪一个?印刷术

354.岳武穆指的是南宋哪位名将?岳飞

428.《醉翁亭记》“山间之四时也”中“四时”指什么?(春夏秋冬)

355.成语“大公无私”讲的是春秋时期哪一位历史人物?(祁黄羊)

429.“鲲鹏展翅”的典故出自于庄子的哪一篇文章?(《逍遥游》)

356.唐代被称为“柳河东”的是哪位文学家?柳宗元

430.“田忌赛马”中田忌听了谁的建议后赢得了赛马比赛?孙膑

357.“祭灶王”是哪一天的习俗?小年(腊月二十三)

431.“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哪个帝王的故事?周幽王

358.“苏堤春晓”中的“苏堤”是为了纪念宋代哪位文学家?苏轼

432.成语“半斤八两”中半斤和八两哪一个更重?(一样重)

359.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师道观念的是谁?韩愈

433.马头琴是我国哪一个少数名族的传统乐器?蒙古族

360.“乞巧节”是女子在七月初七的晚上向谁乞求智巧?织女

434.古时“司南”指的是现在的什么?(指南针)

361.书法界“二王”指的是王羲之和谁?王献之

435.成吉思汗的原名是?铁木真

362.俗语“螳螂捕蝉”的下一句是什么?黄雀在后

436.中医诊查疾病的手段为“四诊”,请问分别是什么?望闻问切

363.“数九寒冬”中的“数九”从哪天开始?冬至

437.按照古代人的礼仪,一般称呼对方的父亲为令尊,那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什

364.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裴斐的剑舞、李白的诗歌和什么?(张旭么?令郎 的草书)

438.“铁杵磨成针”是唐代哪个诗人的故事?(李白)

365.《三字经》中“玉不琢”的下一句是?不成器

439.杜甫的绝句“泥融飞燕子”中燕子在做什么?筑巢(垒窝)

366.“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描写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风

440.请问负责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谁?李冰

367.《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兵器是什么?青龙偃月刀

441.“道生一,一生二”的后两句是什么?二生三,三生万物

368.“引人入胜”最初指什么事物特别吸引人?(酒)

442.鞭炮和爆竹哪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爆竹

369.“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名言是哪一部著名古典

443.创作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洛神赋图》的画家是谁?顾恺之 小说的开头?《三国演义》

444.古人对称谓很重视,对女子的称谓却很特殊,请问“孟姜女”姓什么?(姜)

37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下一句是什么?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45.木匠鼻祖是谁?(鲁班)

371.一甲子是多少年?六十年

4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于哪部典籍?《周易》

447.“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吗?(是)

44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449.“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说的是楚庄王还是齐桓公的典故?楚庄王

450.“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出自程颐还是孔子?程颐

第三篇:国学试题

文学社社团文化节试题

1:①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

A经、史、子、集四部

B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

C先秦诸子、儒道释 ② “诗经六艺”是指()

A《诗》《书》《礼》《易》《春秋》《乐》 B风 雅 颂 赋 比 兴 C礼 乐 射 书 御 数

③《毛诗》是对《诗经》的注解,作者是()A毛泽东 B毛亨 毛苌 C韩婴

2:①《周南·桃夭》是一首适合()时候唱的歌曲 A生日的时候 B踏青的时候 C婚嫁的时候

②后代有“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它是从哪位诗人那里形成的()A曹植 B屈原 C李白

③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赞美哪部作品()A《史记》 B《资治通鉴》 C《离骚》

3:①韩愈曾评价“同浩殷盘,佶屈聱牙”是哪部史书()A《春秋》 B《左传》 C 《尚书》 ②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A《左传》 B《尚书》 C《国语》 ③ 儒家是想的道德核心是()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有教无类 4:(对联)秋雨斜晖桂花香 5:①中国最早的叙事诗是? ②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6:①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他的仁政的核心是()A性善说 B恒产说 C君轻说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一种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来自于()之口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③庄子精神的最高境界是()

A无名无利 B无官无禄 C无为无形

7:①“庄周梦蝶”和“鼓盆而戚”两个故事都是庄子()思想的极致体现

A齐物 B养生 C无为

②《五蠹》中“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人之备”这句体现了韩非子()思想

A法治的思想 B社会进步,注重当前事实 C顺应自然 ③“一字值千金”说的是哪本文学著作()A《庄子》 B《春秋》 C《吕氏春秋》

8:① 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换来“文君当垆”,他是汉赋大家,他的代表作()

A《子虚赋》 B《蜀都赋》 C《两都赋》 ② 魏晋时期,有一种学说最为出名,它是()A儒学 B法学 C玄学 ③李白诗云“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城”赞美的是魏晋时的()

A嵇康 B谢安 C谢道韫

9:(对联)是非非事事事非,不知是是非非

10:(对联谜)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打一生活用品

11:薄命惟剩骨支离,人世凉薄此心知。潜形不共冬凛冽,遥期六月送涼飔

12:①《诗经》中的“黍离之悲”指的是()A家国灭亡之悲 B壮志未酬之悲 C丧亲离痛之悲 ② “千古词章一帝”是指()A李煜 B苏东坡 C辛弃疾 ③ 开启我国的悼亡诗先河的是()A苏轼 B杜甫 C元稹

13:①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座次,因为座次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标志。请问以下哪种座次是室内最尊的座次?()

A.坐西面东 B.坐北面南 C.坐南面北 D.坐东面西 ②在近年来逐步复兴传统习俗的浪潮中,冠礼、笈礼等纷纷被人们重新演绎。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传统礼俗还有很多,三书六礼就是其中的一种。三书六礼是古代的哪种礼俗?()A.婚礼 B.葬礼 C.祭祀 D.寿礼 ③在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场合常有鞠躬的礼仪,请问鞠躬礼源于()。

A.祭天仪式 B.投降者伏地叩首

14:①甲骨学在近代语言文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甲骨学史上,有四位学者做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甲骨四堂”。四位之中,号“雪堂”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罗振玉 B.王国维 C.董作宾 D.郭沫若

②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A.《册府元龟》 B.《太平御览》 C.《太平广记》 D.《佩文韵府》

③“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15:①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 ②南京是几朝古都?

16:(诗谜)浮萍一道偷载取,曾说妙法大乘经。大士慈悲厌久坐,抛在西湖处处生。

17:①柳永的词作虽然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却不为当时士大夫所看重,甚至为他们所不耻,因为在他们看来,柳永的词很是俚俗。苏轼也对柳永持贬斥态度,但是柳永有一首词却受到苏轼的推崇,以为“高处不减唐人”,这首词是()。A.《望海潮》 B.《八声甘州》 C.《雨霖铃》 D.《满江红》 ②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A.三个月没吃肉,不知道肉的味道 B.读到一本好书 C.听到一段好乐曲

③王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举出他的一句诗来证明这一观点。()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

18:①她是一位古代女文学家;她的父亲也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她曾被迫背井离乡,在异乡生活十数年;她的曲折经历从她的诗作和音乐作品中得以充分的展现;“文姬归汉”的典故说的就是她。

A蔡文姬

B 李清照 C朱淑真

②“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吴道子 ③阎立本的传世名画《步辇图》的内容与下面哪项有关?

A昭君出塞; B、马可·波罗朝觐; C、文成公主入藏 19:①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说自己凭借半部书就能治理天下。他说的是哪部书?

A、《春秋》;B、《大学》;C、《论语》;D、《道德经》 ②下面不属于孔子说的“益者三友”的是:

A、友谅; B、友柔; C、友直; D、友多闻

③小王模仿古人填了一首词写完之后发现正文正好100字,请问他用的是哪种词牌?

A、满庭芳;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水龙吟。20:(对联)春风槛外闲等燕

21:(谜)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打一日用品

22:①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谁的名言?

A林则徐

B岳飞

C文天祥

②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记载,下图的鞋就是东晋诗人谢灵运发明的“谢公屐”,它在当时的用途是:

A、舞鞋;B、上朝穿的朝鞋;C、登山鞋。③下面三十六计中哪一计是靠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的?

A、树上开花; B、围魏救赵; C、顺手牵羊。23:①成语“文不加点”是形容:

A、故事的一种排版方式; B、写作技巧纯熟,文思敏捷。C 写文章不打标点符号

②《韩非子》中有许多寓言直到现在还广为人知,下面哪个寓言出自《韩非子》?

A、刻舟求剑;B、螳臂当车;C、掩耳盗铃;D、滥竽充数。③这是一篇诗作;天旋日转,天生丽质等成语在这首诗中都出现过;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这首诗的作者还写过《琵琶行》;“杨家有女初长成”是其中的名句。A《长恨歌》。

B《无题》 C《离思》

24:①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

A、左襟压右襟; B、右襟压左襟

C对襟中分 ②下列哪种青铜器是盛酒器?

A、鼎; B、勺;C、尊; D、盘。③下面哪个是农历二月的别称?

A、杏月; B、桃月; C、榴月;

25:南宋四大家分别是那四位

26:(对联)明月失星,透云昙花现

27:(诗谜)悲哉秋分后,看看霜降时。最是鸡声动,玲珑栖一枝。打一节气

28:①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 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 为忆君; B、北风历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 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②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

A、农耕; B军政; C、养马; D、水利。③《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的作者是()

A.杨慎 B.元好问C.罗贯中 D.晏几道

29:①曹操写《短歌行》实际上是为了表达一种()的心情。

A.追求爱情 B.渴求人才 C.寄情山水

②这是一篇散文,文章的作者辅佐两代君主;“妄自菲薄”这一成语即出自此文;作者在文章中说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篇文章写于赤壁之战后的一次出师远征前。这篇散文是()。

A.《黄陵庙记》B.《后出师表》C.《前出师表》

③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久,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A.扁 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30:①下列哪部戏曲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A.《桃花扇》 B.《牡丹亭》 C.《梧桐雨》

②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③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原指什么?()A.鲁班 B.木匠 C.山名 D.岳父 31:(对联)花间春秋,花开花落逢盛世 32:(谜)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打一日用品

33:(诗谜)白马西来洛阳东,四十二章古称雄。若待李唐雁塔下,版印金刚招募钟。

3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谁的名句?

35: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 36:① “乞巧节”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

A、对月穿针; B、月下采摘; C、烙巧果子; D、包吉祥饺 ②下面这段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出自哪位学者之手?()“人所可能有底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A.朱自清 B冯友兰

C.陈岱孙

D.金岳霖

③请问道教思想中含有下列哪些内容?1.神仙说 2.炼丹术3.长生术 4.道家思想 5.灵魂轮回()

A.1234

B.1235

C.2345

D.1345 37:①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A.射

B.御

C.礼

D.经 ②《南华经》是()的别称。

A.《老子》

B.《周易》

C.《庄子》

D.《抱朴子》 ③“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谁之口?()A.荀子

B.老子

C.孙子

D.孟子 38:①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②山东曲阜有“三孔”,分别是“孔府”、“孔庙”和()

A.孔酒

B.孔子书院

C.孔学

D.孔林

③“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39:林黛玉在大观园住的地方叫什么? 40:科举考试里说的“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41:(对联)水载桃花香入涧

42:①“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是《红楼梦》里面对谁的描述?。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谁的诗句?

43: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②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

A.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杜甫 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44: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②“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哪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③“黔驴技穷”这一寓言故事的作者是()A.庄子 B.柳宗元 C.韩愈 D.荀子 45:①“投笔从戎”的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A.秋瑾 B.陆游 C.班超 D.项羽 ②曾使“洛阳纸贵”的是下列哪一部作品?()

A.司马相如《子虚赋》

B.曹植《洛神赋》

C.左思《三都赋》

D.张衡《归田赋》

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A.天气炎热似火 B.天气渐渐转凉 C.流星异常出现 46:斗牛曾冲烈士气,深坠长流刻舟求。眉间广尺非真主,亘古倚天待君收。

47:(对联)潮水带星来,流波将月去 48:①汉族传统服饰是什么? ②“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下句是? 49: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是哪个平原?

A.宁夏平原 B.河套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②我国文房四宝之一的湖笔是出自哪个省? A.浙江 B.江苏

C.安徽

D.湖北

③一对恋人毕业以后要各奔东西了,下列哪句话可以表达出他们崇高的爱情境界?()

A.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B.生得相亲,死亦何恨。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50:①诗中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衿是古时学子的服装,“衿”指的是衣服上的哪一部分?()A.衣袖 B.衣领 C.衣襟 ②史记》中孔子被记在了哪种体例里? A、表; B、本纪; C、世家; D、列传。

③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

A.天、地 B.阴、阳 C.文、武 51:①《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

A忠义; B、孝悌 C诚信 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 A陆游,B、岳飞 C、辛弃疾 D、李清照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52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②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孔子

③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53:(对联)琵琶弹起枇杷落 54:(诗谜)长流南北唐前水,锦幛依稀玉溪愁。二分明月存多少,一样琼花不胜秋。

55: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公历的?

56:①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 ②()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③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57:①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

A.人性善 B.人性恶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②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的思维方法。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③“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此话中提出了()的观点。

A.以意逆志 B.以己度人 C.知人论世 D.诗无达诂 58:①《学记》用()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③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

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 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 C.善民心,易风俗

D.提升国家形象 59:(对联)明日黄花,今朝尤示傲人骨 60:①张家界风景区位于中国哪个省? ②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思想家是

61:(诗谜)绝塞划拨立春夜,蛤蟆陵下风雨凄。五娘自是痴情女,陈留帝都尽相思

62:①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②“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中的“虞氏”指:()A.虞舜 B.虞姬 C.虞美人 D.其他 ③“中庸”的核心思想是(C)。

A.中立 B.平庸 C.中和 D.保守

63:①“修身,齐家,安天下”出自于以下哪一部经典?()

A.《礼记》 B.《中庸》 C.《大学》 D.《春秋》 ②:孟子被加封为亚圣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③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章太炎

64:大理“风花雪月”是指哪四处风景? 65:中国四大名绣是? 66:①长恨歌的最后一句是? ②朱熹是_____的集大成者 67: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68:中国四大佛教名窟是?

69:“为官不济,为文不朽。”说的是明朝哪位戏曲家? 70:(对联)千佛崖,千佛寺,千佛崖上千佛栖: 71:(对联)山花迎傲菊,菊傲迎花山 72:(对联)叶拂纤手传寒意 文学社社团文化节试题答案

1:A,B,B;2:C,B,C;3:C,C,A;

5《孔雀东南飞》,鄱阳湖; 6:C,C,C;7:A,B,C; 8:A,C,B;10:热水瓶; 11:折扇; 12:A,A,C;13:A,A,A;14:A,D,B;15:青海、四川,六; 16:莲; 17:B,C,A;18:A,C,C;19:C,B,C;21:油灯; 22:A,C,A;23:B,D,A;24:A,C,A;25: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27:寒露; 28:C,B,A;29:B,C,D;30:C,A,B;32:秤; 33:佛经 34:陶渊明; 35:寇准 36:A,B,A;37:D,C,D;38:C,D,A;39:潇湘馆;40:解元、会元、状元;42:王熙凤,王昌龄; 43:B,C,B;44:C,C,B;45:C,C,B;46:宝剑;

48:汉服(也称汉装、华服),西湖歌舞几时休。49:A,A,D;50:B,C,C;

51:B,C,B;52:A,D,C;54:隋炀帝杨广; 55:辛亥革命; 56:A,C,A;57:B,C,C;58:D,C,C;60:湖南,杨震; 61:琵琶; 62:B,A,C;63:C,C,C;64:上官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65:蜀绣、湘绣、苏绣、粤绣;6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理学; 67:巴黎和会讨论中国青岛的归属问题。

68: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69:汤显祖;

第四篇:国学试题[范文]

国学试题

一、选择题

1、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2、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A、射 B、御 C、礼 D、经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豆蔻”是指()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7、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A、莫逆之交B、金兰之交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

8、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9、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0、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A、周 B、元 C、商 D、夏

1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4、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16、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17、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

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18、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

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

1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2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2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

A、范缜 B、柳宗元 C、周敦颐 D、刘禹锡

22、()时期,国家设立五经博士。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光武帝

2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

A、慧思 B、慧能 C、神秀 D、玄奘

24、宋朝著名的女词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外,还有一位朱淑真。前者的词集叫做《漱玉词》,请问后者词集是()

A、《饮水词》 B、《花外集》 C、《梦窗词》 D、《断肠词》

25、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

A道、术、势 B法、术、势 C道、法、势 D 道、法、师

26、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下列的哪件作品?()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27、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B、孟子 孔子 老子庄子

C、孟子 孔子 庄子 老子D、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

28、鲜卑族俗称其主为()

A、天子 B、陛下 C、可汗 D、大王

29、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汉元帝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明帝

30、“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

A、新疆 B、甘肃 C、宁夏 D、陕西

二、填空题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剌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是 的写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

》。

2、,无人知是荔枝来。

3、我国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

4、明代四大奇书是、、、。

5、明王士桢曾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李商隐《锦瑟》中颈联是:。

6、宋代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家,苏黄米蔡分别是指、、、。

7、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 为“诗圣”,为“诗仙”,为“诗家天子”,为诗鬼,为诗豪。

8、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写爱情的千古名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

9、黄鹤楼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古今写黄鹤楼的诗篇数不胜数,像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李白的雪点翠云裘。

10、文学史上“风骚”并称,其中“风”指,“骚”指。

11、填写下列古都的现在地名:

长安 大都 临安 建康

12、“临川四梦”指的是 的《 》、《 》、《 》、《

》,四部写有梦境的戏剧作品

13、金圣叹所称的“六才子书”是、、、、。

14、中国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隋代展子虔的。

B D C D A C C B A C C A C A D C B D C C A B B C B A B C A B

第五篇:国学试题

国学试题

音乐五线谱是于何时何地发明的?[十一世纪意大利] 一条计算机指令中规定其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什么。[操作码] 医院里做“CT”是指:[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 遗产继承的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一张普通的A4纸对折15次后,大约有多厚?[比你的人还高] 婴幼儿吃较咸的食物对身体有害吗?[有] 《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风云儿女] 鱼、蛙、蛇等冷血动物的体温是:[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以下哪一项贡献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X-光] 一般来说,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生活水平会下降] 有“世界花城”之称的是那个城市?[巴黎] 以下哪项没有设诺贝尔奖?[数学] “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什么引起的?[月亮绕地球运动] 音乐城在哪个国家[奥地利] 有人认为消费者通常有购买惰性,只要厂商努力推销,消费者就会购买或大量购买。这种观念会促使厂商做什么?[推销研究] 油子大王是指什么树[油棕] 一次性筷子的发明者是哪国人?[日本人] 依照献血法,我国实行的是:[无偿献血制度] 以下哪种作物原产于我国?[荔枝] 一个杯子里装有水,水上有一块冰,此时水已满杯,当冰溶后要看情况会不会溢出:[不会 以下哪部不是郭沫若的作品[日出] 玉米的原产地在[美国] 以下哪种菜肴是湖南风味?[东安子鸡] 要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必须首先“生育”出一个素质优秀的婴儿。于是,准父母们就想到了胎教。合适的胎教音乐的音频范围是[500-2000HZ] 翼龙是恐龙么?[不是] 一只菠萝就是一朵花的果实吗?[不是] 以下哪项不是铁人三项之一?[攀岩] 用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的组合透镜,能否成倒立放大实像?[能] 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是为了求偶吗[是] 以下哪一和动物无触须?[蜘蛛] 月球上的“海”是:[洼地] 一听可口可乐的净含量是:[355ML] 以说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称为什么?[话剧 最小的海龟是:[玳瑁] 中国戏曲的最高奖项是什么?[梅花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中国最早出版的科幻小说集是:[和平的梦] 最先到达南极的探险家是:[挪威的阿蒙森]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中国作家A某去世后多少年其作品不再受法律保护?[50年] 最早的春联是[刻在木上] 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是:[中国同盟会] 珠算的故乡是[中国] 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是:[中国同盟会] 珠算的故乡是[中国] 中国神话中相传谁人发明渔猎畜牧?[伏羲氏] 战国四公子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他们分别是哪国人?[齐、赵、魏、楚] 朱自清的字是什么?[佩弦] 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一种基本粒子[不带电] 在地球上,午夜12点 是不可能看见哪一颗行星? [金星] 中国的什么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中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金沙江] 中国的五岳之秀是:[南岳衡山] 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始皇帝的不是嬴政,对吗?[不对] 制作兔笼底最适宜使用下列哪种材料[竹片] 最完整的农学巨著是[农政全书] 最早的血压计用于测量谁的血压?[马] 植物生长最快的部分是:[根部] 在男女握手时应:[女性先伸手] 朱建华一共破了多少次世界纪录? [3]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有无细胞壁] 制做皮影的雕刻用料是:[牛皮] 中国共产党确立毛泽 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七大] 《资治通鉴》的体裁是:[编年体] 在地球上已经存在的动物中,哪种最大 [鲸] 中国古代足球运动叫做:[蹴鞠] 足球词汇“抢围”是谁发明的?[徐根宝] 在我国,单身公民可以收养孩子吗?[可以]

下载国学经典试题(全部收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经典试题(全部收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智慧全部课后考试答案

    《论语》与君子修为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正确答案: √ 2《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A、鲁国 B、燕国 C、赵国 D......

    国学经典选读试题

    国学经典选读试题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氓》:"送于涉淇,至于顿丘。"淇,指淇水,在今(A )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山东省 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B ) A.墨子 B.孟......

    国学试题1

    1、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2、“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

    国学试题2

    国学知识测试题(二) 一、古典名著 1.“文武二圣”指的是( B )。 A、孔子、曹操B、孔子、关羽 2.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 B )。A、《诗经》B、《乐府诗集》 3.......

    国学试题五篇范文

    一、单项选择 1. 我国第一所创办国学研究机构的大学是( A)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厦门大学 D.东南大学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A ) A范缜 B柳宗元 C周敦颐......

    国学试题5篇

    填空题(一) 1.《胡笳十八拍》琴曲记述的是什么故事?(蔡文姬流落塞外) 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一语出自:(《礼记》) 3. 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李商隐) 4.七国象棋的......

    瑜伽初级试题(全部试题)word

    单项选择题说明:把题号、题干、答案、选项填入对应单元格即可。。(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1 古典时期的标志是------的问世。A 《吠陀经》 《瑜伽经》 《梨俱吠陀》 《......

    2017--2018重要会议全部整理时政试题

    十九大报告 每题1分,共100分 单选题(65题) 0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