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少版初中音乐《走进多彩的合唱》教学设计
苏少版初中音乐《走进多彩的合唱》教学设计
教案
指导思想及设计思路:
在初中教材的某些单元欣赏板块中编入了合唱作品,在演唱教学中也有二部合唱的学习,可见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课的设计是从欣赏角度入手,试图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增强欣赏合唱、学习合唱的兴趣,同时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培养并提高对合唱艺术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发展个人才能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独唱与合唱的比较欣赏,初步感受合唱在音域、音色、力度变化、音响层次及表现力方面的特点。
2、通过欣赏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了解合唱的类型。进一步体会合唱的特点,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3、教学内容: 通过自主探讨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拓展内容。1、2、3、合唱的概念及特点。合唱的分类与欣赏。合唱的其他形式。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了解合唱的基本类型,感受不同的音色和风格。
教学难点:
感受合唱的特点并体会和谐、统一、优美的合唱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三部影视片段,感受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美国电影《修女也疯狂》、美国连续剧《欢乐合唱团》
二、说说合唱 1.合唱的概念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
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
感共鸣。
2.合唱的特点
通过两首作品片段的比较欣赏,从音域、音色、力度变化、音响层次以及表现力这几个方面感受合唱的特点。
播放独唱《菊花台》和合唱《菊花台》片段,欣赏后选择合适的词语
(1)音域宽广。
(2)音色丰富。
(3)力度变化大。
(4)音响层次多。(5)表现力强。
三、合唱的分类与欣赏
1.听辨一组合唱片段,试着选择出合唱的种类。
男声合唱《青春舞曲》、童声合唱《可可西里》、女声合唱《I will follow him》、混声合唱《快乐千禧歌》 2.合唱按其音色组成特点分类
(1)同声合唱:同类人声组成的合唱。① 童声合唱
列举世界十大童声合唱团
介绍、欣赏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意大利波尔卡》
介绍欣赏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看你走过的路》 ② 男声合唱
欣赏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演唱的《打靶归来》,结合前面所提到的合唱的音域、音色、力度、音响层次、表现力的特点来感受他们的演唱。③女声合唱
欣赏女声合唱《樱花》,感受演唱的形式有何特点?(2)混声合唱
欣赏一首《秦巴板车号子》,感受混声合唱的表现力。
四、别样的合唱
合唱虽然是古老而传统的,但其创作和演唱形式却应该是多元融合,兼收并蓄,丰富多样,和谐共存,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欣赏一组别样的合唱。
女声合唱《青花瓷》片段、领唱与合唱《梦想号子》片段、混声合唱《南屏晚钟》片段
五、总结
1、回顾梳理(1)合唱的概念
(2)合唱的特点(3)合唱的类型
2、结语
师:同学们,一枝花无疑是美丽的,但一片花的海洋所产生的巨大震撼力,却是一枝花朵永远无法企及的。这节课我们在合唱的海洋里畅游,是否感受到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呢。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体验、探索和研究。
第二篇:苏少版七年级音乐(范文)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李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
2、自信地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体会流行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歌曲结构,正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自信地参与演唱。
2、解决音准的问题,在其基础上通过参与、感受、模仿解决节奏的问题。
3、B段“嘟„„”的演唱,借助假声引导学生科学用嗓,唱出流行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思乡曲》作为背景,创设情境,谈话式导入新课。
师:现在同学们听到的这首钢琴曲,旋律优美,略带忧伤,作者想表达什么呢?这首曲子名为《乡愁》,也被译作《思乡曲》。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思乡之作举不胜举,很小的时候,大家都会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仿佛成了思想的代名词,久别家乡的游子,仿佛能从月亮里看到家乡亲人的笑脸,看到自己童年的情景。月儿总是故乡明,无论身在何地,离开故乡的游子都会时刻挂念自己的家乡。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带有思想情绪的歌曲《弯弯的月亮》。
已知单线谱线上的音符唱“re”,你能推算出其他音符的唱名么?跟琴视唱声曲谱。
二、歌曲教学
1、初次聆听《弯弯的月亮》。
2、学生在老师钢琴的引导下,并用lu体会悠扬的思乡之情。
3、出示刘欢剧照,分别介绍李海鹰、刘欢的相关资料。
4、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并让学生思考: 响板、碰盅、沙锤怎么运用?
5、示范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学生整体感受,完整体会歌曲情绪。
加入了其他的乐器,并且由教师演唱时同时演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关注音乐的段落、强弱、节奏特点等。
6、师生接龙演唱歌曲A段,并给予及时的纠正。
7、出示歌曲B段及间奏的四行曲谱。观察对比曲谱,听唱法学唱歌曲。教师指挥学生注意副歌部分的高音演唱,尤其注意气口的呼吸。分句重点练习。
8、连贯演唱AB两段。
二、歌曲巩固
1、观看《中国好声音》袁娅维演唱的《弯弯的月亮》。【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体会最新的音乐动态,并体会歌曲不同风格背后的音乐元素。】
2、请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和我们学唱的有何不同。
3、结合视频,回忆教师示范演唱时,响板在第二和第四拍出现的特点,结合黑人布鲁斯向学生介绍流行音乐的特点。
4、根据其特点,让学生试着律动身体,并在第二第四拍拧响指,或者演奏乐器,结合这样的律动感,再来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并将自备的响板,横排风铃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演奏,合作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设图: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拓展
1、观看青奥会主题曲《青春》(动画MV),体会流行歌曲的特点,并引导学生,随音乐放松身体,随之舞动,感受流行歌曲中律动的美。
2、再次感受流行歌曲的同时,实时地要求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节奏特点,以及横排风铃在音乐中的使用,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体会音乐特点。
四、小结
根据本课情况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
第三篇:【教学设计】走进京剧音乐_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李玉刚的《贵妃醉酒》思考两句歌词的特点 【提问】演唱方式和音色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这个环节,通过音响、画面把大家带入到有京剧学习特定的环境中,渲染了气氛,让师生立刻进入到京剧学习的环境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李玉刚演唱的这首作品采用了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流行唱法,一种是京剧的唱腔。在音色上采用的是男声和女声两种音色。这种一歌两唱的演出方式和京剧唱腔的魅力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感受一下京剧音乐的魅力。
走进京剧,欣赏京剧,感受京剧,应掌握一些京剧基础知识。阅读教材64页,学习京剧的知识(学生自学,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二、欣赏与学习
唱腔篇—知识篇
1阅读课本64页了解基础知识京剧的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要的唱腔 视频欣赏:1《海岛冰轮初转腾》和2《包龙图作打在开封府》 提问:请根据音乐体验①②唱段的情绪 ①是沉着稳重委婉流畅②是高亢刚劲活泼明快 通过PPT上两段谱子过门的对比让学生更能简单容易的做出判断 总结京剧的两大唱腔特点: 西皮眼起板落旋律起伏大节奏紧凑 二黄板起板落旋律平稳节奏舒缓
[设计意图:课本的基础知识讲解只能是学生有了对文字的客观理解,通过PPT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能直观更容易和简单的对西皮和二黄的特点做出判断] 唱腔篇—学唱篇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不同的旋律演唱让学生体会到润腔小嗓上口字的不同演唱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体会到京腔京韵](3)京剧的伴奏篇
a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京剧的锣鼓点,京剧锣鼓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
b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
c欣赏《三岔口》锣鼓经片段。
【设计意图:京剧知识的介绍与学习这个环节,是从了解知识进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京剧的一招一式让每个学生感到京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在利用学生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要更多一点地学习京剧知识,这样京剧的课程才能上得更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
一 学习、表演锣鼓经
1、视频观看《慢长锤》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出疑问,吸引学生注意力]
2、教师展示出大锣、小锣、板鼓、钹四件乐器,介绍用于京剧武场伴奏的这些乐器俗称“四击头”。
3、播放四件乐器的声音让他们找出相对应的文字称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通过看、听、模仿,感受京剧的伴奏乐器。]
4、给出练习节奏,请他们按由慢而快的节奏击打。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四击头伴奏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二、模仿、表演京剧动作
1、教师带领学生做旦角的兰花手势,云手,亮相
2、教师带领学生做生行的手势,亮相
3、配合锣鼓经做动作练习(手势,动作,亮相等)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表演。配合锣鼓经(口念)做动作,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三归纳与小结
本课学习掌握的京剧一些知识,熟知京剧的唱腔和伴奏。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多年来,经过代代艺术家的千锤百炼,它根基深广,枝繁叶茂,花果丰硕,作为华夏子孙,应深刻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并弘扬祖国的京剧艺术.激发学生课后更多地去关注京剧,了解京剧相关知识,关心中国京剧的发展。
第四篇:音乐之声(合唱课)教学设计(模版)
音乐之声
惠州市光明小学:柳 欣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除了一年级不要求学唱谱外,二至六年级都可以很轻松地掌握。
学习内容分析:
合唱练习内容选自电影《音乐之声》,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又有电影剪辑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体验歌曲中的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喜欢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仿来学习歌曲,并能够运用正确方法进行演唱,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3.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良好的歌唱状态,准确地按着节奏演唱歌曲,让孩子们能准确地演唱本课的双声部歌曲。
教学重点:两个声部之间的节奏节拍、音量、强弱、速度的对比。
教学难点:如何以自己动听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达到很好的合唱效果。
教法设计:听唱法、模唱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具:《音乐之声》多媒体课件、钢琴(电子琴)教学流程设计:
一. 师生问好;(2分钟)
开声练习
分别用:(1)开口音、哼鸣;(2)强音、弱音;(3)保持音、跳音进行演唱。演唱时注意表情到位,姿势正确,牙关打开。
二.新课教授;(10~12分钟)
1.教师设置情景:同学们,今天我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选自电影《音乐之声》。说的是七个孩子和一位家庭教师的故事。
2.设疑:在看视频时老师需要你们做一件事情,这里有三段旋律;当这三段旋律出现在视频中时请同学们用手指来表示出来。例如出现第一段旋律时同学们就伸出一根手指„„
如果两段旋律同时出现怎么办啊?
学生自由发言。
3.播放视频(1分36秒)。观看视频时老师要注意引导,特别注意他们在马车上唱的那一段和结尾是在上台阶是唱的那一段。
4.请同学们模仿唱一下马车上的那段二声部旋律(二加三)注意演唱时哪个声部的音量大?哪个声部的音量小?
5. 刚开始练习时可以老师演唱第一声部,同学们轻声演唱歌曲的第二声部,体会合唱效果。引导学生合唱时相互配合及声音的和谐统一,熟练后再完全交由学生演唱。
6.请同学们模仿一下在上台阶时的那段二声部旋律(一加二)。练习时同上。
三.拓展训练;(1~2分钟)
设问:同学们刚才的三段旋律,我们“一”加“二”合了,“二”加“三”也合了,想不想试一下第一条和第三条合一下呢?下面按照老师的分组讨论一下“一”和“三”怎么合,请合好的同学上来表演。
1. 分组讨论。2. 汇报讨论结果;请同学们表演,老师给予帮助。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整地欣赏音乐电影《音乐之声》,收集剧中好听的歌曲。
五.教学效果及反思
由于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二、三年级的同学15分钟时间相对来说有点紧张,只有一半的同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要求,因此我及时改变教学方法,注重个别学生能力培养,并与学生互换主角位置,达到了教师与学生互为主角的轻松教学。四、五、六年级则完全没有问题,学习效果显著,延伸性强。在学唱旋律时让学生模仿画面中人物演唱,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一瞬间学生就能把那小孩子活泼的样子表现得很到位。
第五篇: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我的地图
1.尝试、体验
(教学活动:教师在校园内有意选择一段路程,带领儿童边观察、边记录走上一程)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美术室上课。一路上我们都经过哪些地方呢?请小朋友看仔细,也可随时用笔画下来。
(教学活动:教师提示儿童观察的重点、一路上房屋、树木、花草等景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以及前、后、左、右排列的次序等)
设计意图:此段教学培养了儿童留意、随时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还能激发儿童的作画热情。
2.导入新课
①小组讨论:小朋友,说说看,刚才我们都经过哪些地方?你又是怎样记住的呢?(生回忆说出一路上的所见,并互相补充将一段路程描述完整。教师按儿童所述,在投影仪下以线勾画,示范描绘出这段路程的地图)
②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记住刚才我们走过的一段路程,你还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儿童绘画如同游戏自然而然,随情而动。他们天才般地选择了“线”这一表现方式,绝对不是偶然,而是与其稚拙概念的表象特征有关。所以教师除了适时、适度示范外,还需尽可能地选择儿童将会采用的方式列入现场示范,可消除儿童作画前的畏难情绪,反之将会失去示范的意义。
③儿童作业:小组合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来将刚才我们经过的一段路程用画笔画下来。比一比,哪一组画得又快又仔细!
④儿童作业展评: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并选出代表讲一讲自己所在组的作业亮点,在互相交流中看到自己的地图观察、描绘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展评中教师对儿童的激励,可让儿童产生勇气。另外,教师针对儿童在观察、描绘上的不足之处,为儿童下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
3.欣赏、感悟
小朋友,刚才你们画的一张张路程图就是地图,有了它,我们就不会迷路,它能够领着我们从教室来到美术室。小朋友请看图:
·几百年前,我们的古人就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辨别自己在外活动的方位。他们把收集到的信息用简单的线条刻在白桦树皮上或泥板上,从而帮助人们辨认方向,于是地图就产生了。
·清代黄河水道图,除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外,同时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这幅图以工笔绘制,宛如一幅画卷,令观赏者赏心悦目。
·看看这张地图上画了些什么呀?矿工们上上下下的,多忙哦!这是我国古代的矿井地图。(两张图表现方式和图式都不同)
再来看这条长长的路!看看这个小朋友要去哪里?一路上有房子、有汽车、有树、有地铁„„这条路五颜六色,悠长而有趣!
小朋友,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许多小朋友画的地图,仔细看这些地图在画法上都有些什么不同?
·这是生活在现代城市的小朋友,这张地图是他眼中的城市地图。看,这些景物好像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为了画这张地图,小朋友在城里可是转了好几圈,他还用画笔做了一些记录呢!他就像一个飞行员,用从高处往下看的情形画地图,整个城市就尽收眼底啦!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城市除了有花、有建筑,还有空气、阳光、云彩!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城市。所以,这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更是一幅画。
·住在山里的小朋友,沿着这条山路在山里绕过来又绕过去,就到家了。从画面布局到所描绘的情趣,它不仅仅是一张地图,它更像是一幅画。
·这张洗车图画得多有生活情趣!看看这张地图上什么地方最特别?
小朋友,长长的路有许多条,旅游、作战、造房子、医生开刀等等都少不了这样的线路图,想象一下,还会有怎样的地图呢?看图:
看这张图,它特别吗?我们来听听小作者的想法。„„
地图能帮助我们不迷失方向,它还能讲故事呢!它让我们的美丽梦想变为一个好玩的故事。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感受性强,虽然在本课中儿童是以表现活动为主,但并不表示儿童对欣赏不感兴趣。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具有审美意味的范例,不仅可让儿童在欣赏中实现本课的意图,更能让儿童在欣赏中对美的物品产生审美意识。
4.实践、运用
请小朋友小组讨论:长长的路有许多条,每天我们从家里到学校;节假日我们又从家里到公园„„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中游的„„从起点到终点,这条路经过哪些地方?该怎么走呢?你将画怎样的一张地图呢?(可借助速写本上的记录来帮助自己)。
教师巡回了解儿童的初步打算,建议可以单做,也可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儿童作画是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映,作业目标明确就可让每一个儿童都拥有主题意识,使儿童的感情与思考能融合在一起。教师给出的题材尽量有伸缩性,能照顾到每一个儿童将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清晰地浮现并表现出来。
5.作业展评
儿童在进行创作时,教师巡回辅导,及时了解儿童的需求与帮助,提示儿童可在老师处得到帮助。建议儿童展示作业时,可小组合作形成大地图来展示,也可2、3人合作展示,更可独立展示。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带着儿童边欣赏、点评,边注意倾听儿童的想法,围绕地图的实用性、趣味性、创造性,在不足之处再给出建议。
6.拓展:(出示课件)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我的地图形式就更多了。如:我们坐车去一个新的地方,但是不熟悉当地的地形,有一个汽车导航仪的帮助,我们就不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