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质量与效率
浅析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质量与效率
黑龙江省密山市 作者:李勇诺
浅析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质量与效率
黑龙江省密山市 李勇诺
摘要:音乐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美育教育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使得大时代下的新课程标准对音乐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提高音乐课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成为了本文研究的宗旨。
关键词:课堂质量;课堂效率;兴趣;素质教育;
在学校,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虽然有很多种途径,但教育的主阵地却在课堂。所以,课堂上的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让每一节音乐课都成为高效课堂,使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我想这是每一名一线音乐教师的理想夙愿。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则需要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这时需要另辟蹊径,即根据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音乐教学的模式、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一些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一、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一)历史回顾
1、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几乎就是“复读机式”的“唱歌课”。
2、五六十年代,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此基础上增强了器乐教学。
4、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引进国外音乐教学法,其中以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运用的最为广泛。
(二)存在问题
以上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或死板,以至于学生可能比教师还熟悉每节课的习惯套路,音乐课变的索然无味。当我们努力引进、学习、借鉴国外的音乐课模式时,又过于教条,使得音乐课变成了“四不像”。或者注重知识的传授,或者一味的追求课堂气氛活跃,无疑都背离了音乐课的教育目的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
(三)改革措施
现行的人教版全日制中学教材的编写将音乐课分为了“歌唱课”和“欣赏课”两部分,那么如何上好这两种课型呢?
1、歌唱课:为了改变以往歌唱课的“复读机式”的教唱,新时期的音乐课要在学会演唱作品的同时,更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现能力。大体分为:
① 听觉训练:音乐是靠听觉来感知的,因此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立足建立准确的音阶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准,改善所谓“五音不全”的学生的歌唱自信,还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日常授课时,我发现以“do、mi、sol”、“do、la”等的三度、六度跳进音阶递进模唱或是以“do、mi、sol”、“do、mi、sol、xi”等的三、七和弦变化旋律音程模唱练习,比传统的级进音阶式练习更便于学生准确把握音准。例如:在《青年友谊圆舞曲》一课中,我采用了以开口音“a”的大三度旋律音程来发声,配合键盘伴奏、柯达伊手势的音阶、音程、和弦接龙等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逐渐敏锐起来,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音准能力。
② 节奏训练: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拥有较好的节奏感,即给了学生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日常授课中的节奏训练可以从作品的拍号(指挥手势和强弱规律)、作品中难点节奏型(三连音,切分等)和歌词的有节奏朗读入手。当然为了增强趣味性,可以在练习指挥手势的时候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而面对有难度的节奏型,可以借助简单的律动,乐器等辅助教学,再配合加上歌词的节奏性朗读游戏,让学生充分感受节奏的魅力。例如:在《拉库卡拉查》一课的节奏训练中,我采用了击掌拍腿的节奏性朗读歌词方法,再让学生们事先用准备好的沙罐“打击乐”演奏作品的附点和切分节奏,使得学生快速的理解并掌握了墨西哥音乐的节奏。而在《青春舞曲》一课中,我运用了由学生创编律动的方式,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更加直观的感受维吾尔族独特的节奏魅力。
③ 歌唱训练:对于歌唱课来说,歌唱训练无疑是整节课的灵魂,在以往的“学唱过程”中,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在反复的教唱过程中,学生慢慢就“溜号”、“走神”,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主体地位,教学效果差,学生没有了兴趣,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而变换教唱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面对一首新的作品,我会在发声练习之后,让学生轻声跟琴模唱(哼鸣),以巩固学生的音准和歌唱位置,同时进一步熟悉作品的旋律;接着轻声唱谱,这部分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唱,目的在于熟悉作品旋律,巩固学生的读谱、试唱能力;当学生对旋律极为熟悉并提前解决了难点节奏的前提下加入歌词完整演唱,这个时候,音乐基础差的学生在多次训练后已经能完整演唱了,而基础好的同学在巩固旋律的基础上也得到了发声方法、节奏和试唱等方面的能力训练,整节课也很有收获。当学生们都学会了作品之后,采用分组打分,男女生PK,代表表演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和热情,让课堂有学有练有演,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音乐课的课堂效率和质量。
2、欣赏课: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欣赏课应摆脱以往只是听一听作品,教师说一说作品的现状。让孩子们参与进来,让孩子们试着分析理解一下作品,是欣赏课要做的改变。
① 欣赏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使得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美育教育的重要媒介和手段的音乐学科任重道远。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标题,这个标题即是整个单元所有作品的一个总概括,需要在音乐课堂上紧紧扣住主题,并从中找到德育教育的延伸点。而不是生硬的将德育思想告诉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也不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作品《回忆》中,通过分析、对比其在音乐剧《猫》中出现的四次情感变化,学生自己就感受到了与人相处要学会包容、理解。这无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自己主动的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理解感悟到的情感也要更深刻扎实。② 欣赏情绪:中学音乐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艺术的范围,更是陶冶高尚情操,培养感受美理解美的有力手段。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在以往的欣赏课中,多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说作品是什么情绪,学生就理解它是什么情绪,以至于欣赏课慢慢变成了“听歌课”。导致教师辛苦,学生没兴趣,课程标准没达到。在我从教的第一年,我发现我的学生在欣赏作品谈感受的时候,只能告诉我“好听、不好听”,我才注意到学生没有欣赏的概念,没有掌握一定的音乐语言。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开始逐渐的渗透相关的常用的音乐语言,并在欣赏作品之前有针对性的提问。例如:思考作品的旋律是怎样的?旋律线起伏大还是小?作品速度快还是慢还是中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等等。把问答题变成了选择题、填空题,让孩子们回答起来更有抓手,从而更加明确了作品的情绪。循序渐进的分析起来让学生们更轻松,更有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变得轻松活跃,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能力进步,课堂质量与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③ 介绍背景:音乐作品中的背景无外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作者两方面。这些都是欣赏课的组成部分。分析好了背景,对接下来的分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但中学阶段,背景的介绍多属于拓展部分,因此只需要简单介绍即可,介绍太多,介绍太详细,不免反客为主。
a作品:作品背景的介绍一定要把握时间,对于有需要介绍创作背景的作品简单的介绍即可。
b作者:现行的音乐教材中,知识与技能部分介绍了很多优秀的作曲家,这要求在日常的授课中将作曲者对学生有一定的介绍,应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寻找作曲家的相关生平,教师只要给出一定的总结即可。
④ 作品分析:针对素质教育的作品分析,不宜过偏过难。应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有助于后续学习与继续学习。中学阶段的作品分析主要包括分析作品的结构,确定作品的体裁等。不同于专业院校的作品分析学科,应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刻为浅显。例如:在对电子音乐《拉库卡拉查》一课有关变奏曲的分析时,如果用专业术语、曲式分析等知识来讲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相反,我采用了逐段分析作品主题和各个变奏主题,让学生自己找到每一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进行总结。学生自己就找到了变奏曲式的定义,和变奏的几个简单的种类,事半功倍。
⑤ 如何渗透乐理知识:音乐作品本身的构成是离不开基本乐理知识的,尤其针对我国艺术教育落后的现状,在课堂上渗透乐理知识是推行艺术教育素质化的重要手段。而基于学生的能力不同,乐理知识的讲授不易过于专业化。例如:在讲解自然大调及其调式音阶时,我以C自然大调为例,运用教材背面的键盘图,将专业的术语定义简化为两个白键中间夹着一个黑键即为全音,两个白键之间没有黑键即为半音,从而确定公式:两全一半,三全一半,确定了自然大调的音阶“模板”。既简单又直观,既渗透了乐理知识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一)如何高效率的导入一节新课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一节课要想上的顺畅,导入很关键。导入的顺畅,思路清晰,后面的讲授就会事半功倍。
1、导入的方法种类:音乐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例如:直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谈话导入法、问题导入法、视频导入法、音频导入法、情景导入法等等。
2、导入需遵循哪些原则:
① 明确目的衔接好:每节课的导入应明确导入的目的是什么。即:导入要起到什么作用。明确了你的目的,再选用合适的导入方式,才能与接下来的环节衔接好。例如歌唱课用视频导入法或音频导入法,在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起到了初听作品的目的,一举两得。
② 简洁明了高效率:要想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课程的导入方式一定要选用适合的方法,同时还要简练。课堂时间是有限的,用最简短的语言或使用最适合的导入材料,都能提高效率。例如欣赏课用谈话导入法或问题导入法,可以最快速的让学生明白本课的重点。
(二)怎样合理设计布局一节新课
本文前面提到要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但模式的多样也是有规律可遵循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结构布局的可操作性是高效课堂的保障,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了。
1、环节的设计 ① 歌唱课:歌唱课顾名思义以学唱为主,因此应由导入、背景简介、初听、复听、发声练习、节奏训练、模唱、唱谱、带词唱、表演唱、总结等环节构成。
② 欣赏课:欣赏课以欣赏为主,其构成应主要包括导入、背景简介、初听、分析情感和情绪、复听、作品分析、知识讲解、再听、小结、拓展、总结等。2、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 环节设计的合理性:课堂教学的设计一定要合理,合理的环节顺序才能使得课程顺理成章,提高效率。否则顺序错乱,没有条理,学生会摸不着头脑,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累,课堂效果就差。例如:歌唱课先学唱再强调发声、节奏,这就是顺序调配的不合理。欣赏课过分强调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简介而忽略对作品本身的欣赏与分析,这就是课堂时间分布的不均匀合理。
② 课堂用时的大致分布:这里提到的课堂用时分配只是一个建议,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分析。
a.一节课课前问好与导入合计应不超过5分钟。
b.新授课部分大致用时30分钟。其中包括:教师讲授部分应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部分为15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用时大致为5分钟。
c.总结与课堂展示部分大致用时10分钟。
(三)如何有效的总结你的一堂课 一节高效率的优质课,除了有好的开头,好的过程之外,有一个好的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的总结部分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而无论哪种总结,都要明确总结的意义是什么。总结好像作文中的提纲,是对本节课所教所学的内容做一个概括。总结是为了进一步提示学生、帮助学生记忆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因此在总结的时候,一定要简明扼要的用概括性的语言,使其成为一节课的缩影,好像电影回放一样,复述这节课的重点。当然在总结知识性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再来回答一遍。以巩固学生的记忆,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对教师考查学生课堂掌握的情况和学生明确本课所学内容的确立都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四)怎样结束课堂才能更有质量
以往的教学中,下课铃声响起,老师一句:下课!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我相信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的心里多少总会有些意犹未尽。怎么下课才更有质量呢?例如在歌唱课《雪绒花》下课时,一句让我们在《雪绒花》的音乐声中来结束本节课,学生们一定会高唱已经熟练掌握的《雪绒花》愉快的结束课程。既巩固知识又培养了情趣。
三、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考查与评价
(一)存在问题
我国的音乐学科向来不受重视,因此很多教师也没有足够的认识音乐学科教育的重要性,不把考查环节作为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手段,不注重日常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不全面、不到位,考查不科学、不符合大纲要求,是当前音乐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二)如何有效实施课堂师生评价与日常考查
正确合理的考查与评价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效地实施美育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音乐教育教学大纲的规定,音乐教学内 容应该包括歌唱、器乐、欣赏、视唱和听音等部分。授课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评价,让学生获得自信,对知识点掌握有良好的定位。学生之间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课堂氛围,建立横向学习,教学相长。不定期的抽查、考查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有的方矢地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当然这种考查应区别于其他学科,音乐学科的考查更注重的应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歌唱作品演唱的是否准确到位、音乐作品分析的是否准确、音乐语言运用的是否全面、简单的基本乐理知识是否能掌握、学生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等等都是考查的重点,但绝不是音乐课全部的目的与意义。
综上是对提高我国中学音乐课堂质量与效率的方法的一些思考与总结,希望对这一课题的继续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第二篇: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什么是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既定的时间内从事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是教师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在以前讲到课堂课堂效率是,我们往往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价值观、人文素养及道德人格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也应重新审视课堂效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考查课堂效率。
那么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的素质
教师个人素质如何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准备的怎样,课堂教学中知识点把握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之余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并在教学之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有效课堂。
提到思想品德课,就会让人联想到枯燥、空洞乏味等词语,许多教师单
一、乏味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更是让许多学生厌烦上思想品德课。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思想品德教师要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异,灵活把握教材,研究学生,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自己的课堂和谐、生动而又有效。
如运用社会热点,创设恰当情境。在学习依法治国的意义时,学生对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这一观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这里我用了这样的案例:联合利华的发言人在3月份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布涨价信息,造成了洗化用品市场的“抢购”现象。让学生分析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危害:市场秩序混乱,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说明这一事件的处理情况:上海市物价局根据《价格法》,对来联合利华公司处以200万元的罚款。运用这一案例,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热点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复习中我尝试过这样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复习中实际知识,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模仿知识竞赛的方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测试:采用了个人抢答,小组固定成员抢答,和答错扣分等形式,较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时,我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环境破坏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社会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篇: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物流管理1202班级 9116120216牛靖宇
当今大学生逐渐成为了负面的代名词,深究其中有着很多的原因,其中大学生的课堂表现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课堂效率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去找如何让课堂低效的原因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课堂效率普遍低下,有着多方面的因素,那么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学是大多数人最后的在校学习时间,大学成了学校和社会的过渡地带和缓冲地带,使得大家在学习书本知识和社会经验之间有点不知所措。大学生本身和大学老师对于学习的要求程度对于之前的中学学习有着天壤之别,由于大学本身对于大学生的要求降低,使得学生在此基础上有了更低的要求。从而使得大学生的课堂效率变得可以说是糟糕透了!下面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课堂低效的原因。
让我们先来说一说大学生本身,现在的大学生课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听课学生成了稀罕物种!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手机变得无法上课去,手机成了上课的必需品,是手机陪着每个人‘熬’过了每一堂课,在课上暂且不说听课与否,看从图书馆借的书都是一种好学生的表现,真正的成了老师自己和极少数学生的课堂!造就了一种老师学生身处同一教室,却在不同的世界。根据而我个人的感受我认为是以下几种原因;学生本人读了自己根本不愿意学习的专业,真正的打心眼里不想去学习,更不会去学习了;课余时间多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长时间的无所事事,养成了不可避免的懒惰性,在课堂根本无心学习、听课;认为上课听不听课根本无所谓,没有感到课堂的重要性;手机电脑成了日用品,课堂在这些电子产品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等等。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幕,老师讲课、学生玩手机,而且互不干扰。
下面我们在分析一下其他的原因,大学生在大学与社会的接触不断增多,产生了大学知识没用,对以后自己步入社会的帮助不大,对于在课堂的听课就不是那么重视了。大学生也随着对社会的不断了解梦想也逐渐不切实际,使得根本无心去课堂学习。老师在课堂的管理也相对较为松散,使得大家的手机出现在课堂之上。因为手机的诱惑远大于老师所讲的,所以老师就败给了手机,大学生也被败给了手机。有一些学生在考不同的证书,也会在课堂上复习自己要考的知识,自然也就会好好学习自己课本,不会再去听课。
我认为手机与课堂效率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家上课玩手机的原因大都是说课堂无聊,所以我认为老师适当改变一些上课的方法,可以提起大家听课的兴趣,会减少很多玩手机的行为,因为我发现,在课堂老师讲一些案例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去听的。所以我认为老师应该上课多讲一些实际案例什么的,提高大家听课的兴趣以及热情。毕竟大学不同于高中,大家对课堂的重视性也不会很高,老师上课如果只是一味的只念ppt,没有谁会那么的盯着ppt去听课,课堂当然也就变得更加索然无味。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所以也就更需要教育事业者去投入更多的精力。
虽然课堂效率不高更多的原因是在学生身上,但是学生更多的把原因推脱到老师身上和学习科目上,认为不听课不是自己的原因。也就需要有刚严格的要求,对大学生形成一种束缚,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需要有严格的要求。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全力配合,因为毕竟高效课堂的对象是学生。老师的讲课的方法再好,也会有学生上课不听,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上课监督,让学生自己和老师一同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让大家可以更有底气的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第四篇:提高课堂效率浅谈
提高课堂效率浅谈
确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刘松梅
学生成绩提高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增强课堂的时效性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让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挖掘潜能、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追求效率,多快好省,更是它的目标之一。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定效果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明确课堂教学活动追求效率的意义,深入研究和探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就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教师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准备一桶水。
教师要有充足的备课时间,多听课,多研讨,多做题,多看书,多上网搜寻高考的新信息,从知识储备上寻突破,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上每部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要把高考信息融合在日常教学中,把高考的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打造高效课堂,关键是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那我们就得加强学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各校要形成良性机制,采取经常性的有关教学、教研方面的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同时加强校本培训,以骨干教师帮培其他教师,以学科组优秀人员帮培组内其他人员,彻底实现角色的大转变,教师转变教的行为,以先学后教为主,即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发现知识”,学生转变学的行为,以自主探究为主,即由“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转变为“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转变评价方式——多元为主,即由“单边的教师评价”
转变为“多维的全人评价”。
教师激情授课。一名活力四射,激情澎湃的教师,一定会在课堂上尽显风采,一定会感染学生情绪高涨,生机勃勃,高效学习.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尽量防止学生课上走思的情况;适度走动,语调变换以此督促学生课上认真听讲。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重点强调,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其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学生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学生要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另外我们特别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关键词句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给学生灌输一种思想,把非知识型丢分降低到最低限度。
转换角色,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我们教学的永恒的主题,正需要我们教师既要认识到它的紧迫性,又要充分做好各种知识、能力、情感和心理的准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走向成功。实效性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真实性,敢于放手,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
第五篇: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漳县武阳东街小学 英语教研组 鲍雨竹
当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在当代社会中,追求高质量、高效率是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我发现,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应从精心备课、有效提问、指导学法、及时反思、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等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因为我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对新课程标准很生疏,于是,我找来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明确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目标为:“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图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语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或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得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精心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只有我自己做到思路明晰,才能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
3、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三、指导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1、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从平时的教学中观察,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分学生在课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深入思考,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自学的方法,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没能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自身蕴含的丰富的潜在能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禁锢了学生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掌握预习方法,迫在眉睫。要具体教学中,我教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预习,效果显著。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重点词句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我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2、指导学生听课方法。听好课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听懂多少,当堂消化多少。听懂的多,消化的多,课后做起作业来时间用得少,心情也轻松,既可以腾出时间把各门功课学得更深更广,又有利于发展兴趣爱好,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得到全面发展;相反,如果没听好课,课后做作业不但费时间,还会感到学习有压力,时间长了,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学怕学情绪,各方面也得不到发展。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听课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要指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3、指导复习方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就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到后来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的变化越来越长。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四、及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因为根据杜威和黑格尔的观点,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我们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是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败的因素,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原因,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反思应做到:反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反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恰当,2、课堂教学导入是否引人入胜,3、课堂教学环节呈现是否多元化,4、教具的应用是否恰到好处,5、课堂教学气氛是否动静适宜。
课堂教学看无定法,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只要深究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与总结,总能寻觅到适合当前教学实际的潜在规律,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