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试题与答案一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2013年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试题与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1.5分,共45分)1.电报句是()。A.由2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B.由2~3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 C.由2~3个单词组成的简单句 D.由2~3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2.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的是()。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智技能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三个阶段?()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转化
4.()不属于自我意识的成分。A.执行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志成分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王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转导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给石凳子浇水,盼望它快快长大
D.有人喊孩子的妈妈,妈妈没回答,孩子就说:“妈妈没听见。” 9.不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的有()。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先行组织者策略
10.()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A.斯金纳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11.婴儿从不会发出音节清晰的语音,到能够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这种趋势称为(A.语音扩展 B.语音模仿 C.语音收缩 D.语音辨别
12.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A.原始的情绪反应。)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B.基本的情绪反应 C.混合的情绪反应 D.高级的情绪反应
1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14.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 B.大小规律 C.粗细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15.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初生时并不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A.由笼统到分化 B.由具体到抽象 C.由被动到主动 D.由不齐全到齐全
16.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A.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 B.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C.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D.具有意志成分
17.()是指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A.文化传递 B.文化传播 C.文化选择 D.文化变迁
18.()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9.认为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这种作用模式是()。A.诱导 B.维持 C.递进 D.促进
20.()儿童经常通过模仿游戏学习和掌握实际劳动知识技能。A.氏族社会时期 B.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C.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D.军事民主时期
21.()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A.古希伯来的幼儿教育 B.古埃及的幼儿教育 C.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 D.古希腊的幼儿教育
22.()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当做儿童来看待,同时还强调指出,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福禄贝尔
23.()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A.杜威 B.蒙台梭利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24.《幼教无际论》、《从孩提到青年》、《我的童年》等专著的作者是()。A.陶行知 B.陈鹤琴 C.鲁迅 D.张雪门
25.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A.朋友关系 B.伙伴关系 C.合作关系 D.对立关系
26.幼儿园教学的主人是()。A.幼儿教师 B.园长 C.保育员 D.保健医生
27.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挨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A.负面教育的原则 B.全面教育的原则 c.侧面教育的原则 D.正面教育的原则
28.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获得美感,这说明幼儿审美感知具有(A.直观性 B.行动性 C.经验性 D.受动性
29.()属于独立自主性教育中关注环境的基本内容。A.学习“安静” B.学习开门 C.学习叠被子 D.学习浇花。)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30.幼儿教育活动的基础是()。A.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B.对幼儿身心安全和卫生的维护 C.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 D.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简答题(共5道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2.简述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3.简述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4.简述幼儿教育的意义。
5.简述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三、论述题(共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主张。2.试述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要求。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对儿童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2.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这些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五、活动设计题(共1道题,共30分)
1.请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个音乐活动方案,主题自选。
答案解析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一岁半至两岁左右。例如:“妈妈抱”,“爸爸班班”,“饼饼没”,“娃娃排排(坐)”等。2.B【解析】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指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3.D【解析】心智技能由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组成。4.A【解析】自我意识的三个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5.C【解析】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6.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8.C【解析】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转导推理是从一些特珠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不是逻辑推理,属于前概念的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这一类型的推理,在3~4岁幼儿身上是常见的。比如,一个小孩在动物园里看到梅花鹿时问妈妈:“如果天天往它头顶上浇水,那树枝一定能长出树叶来的,是吧?”
9.C【解析】接受学习不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10.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11.A【解析】儿童学习语音的过程,先后有两种不同的趋势。起初是扩展的趋势。婴儿从不会发出音节清晰的语音,到能够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是处于语音扩展的阶段。在此以后,学习语音的趋势逐渐收缩。
12.A【解析】婴儿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头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13.D【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新生婴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映,即愉快与不愉快。
14.D【解析】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趋势称为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15.D【解析】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在初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从不齐全到齐全的趋势。比如,一岁半以前,儿童还没有想象活动,也没有人类特有的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秩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待各种心理过程都已齐全,并形成个性时,儿童的心理就比最初复杂得多。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16.D【解析】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有情绪的易冲动性、情绪的不稳定性、情绪的外露性、高级感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发展等。
17.D【解析】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
18.C【解析】儿童的词汇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有关研究表明,3~4岁幼儿的词汇量约为1730个,4~5岁约为28532个,5~6岁约为3562个。由此可看出,4~5岁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19.A【解析】认为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这种作用模式是诱导。
20.C【解析】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每一个儿童在妇女们的哺育和熏陶下,逐渐了解家庭的惯例、氏族的礼法、历史传说、风俗禁忌和图腾信仰等。此外他们还要从旁边观察成人的生产劳动情景,并在游戏中模仿他们的动作行为,如制作劳动器具、射箭、播种、收割等。这种模仿游戏为儿童学习和掌握实际劳动知识技能提供了机会。
21.C【解析】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之分,但都是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古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22.B【解析】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当做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做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因此卢梭强调指出,幼儿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
23.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24.D【解析】张雪门是中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他先后出版了《幼稚教育概论》、《幼稚园教材教法》、《幼教无际论》、《从孩提到青年》、《儿童创作集》、《我的童年》等专著,为我国幼儿教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产。
25.B【解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
26.A【解析】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是教学的主人。
27.D【解析】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批评,幼儿做错事通常是因为无知或能力不足。因此,幼儿德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以正面引导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28.B【解析】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获得美感,这说明幼儿审美感知具有行动性。29.D【解析】独立自主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方面、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其中关注环境的基本内容有:儿童在团体生活中,必须清扫教室、清洗桌椅、擦拭器皿、浇花、除草、饲养小动物等。
30.B【解析】对幼儿身心安全和卫生的维护是幼儿教师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教育活动的基础。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二、简答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一般与个别结合原则等。
2.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有:成熟与经验、智力、个性。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形成的外部因素有:有效地指导与示范、练习与反馈。
3.(1)幼儿概念学习直接受他们概括水平的制约。幼儿概念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没有两个幼儿具有同样的认知能力和同样的经验,因此就不可能对同一事物、同一情境具有完全统一的理解。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概念总是交织着情绪的。所有概念都带有情绪色彩,不存在不同某一概念相结合的感情,也没有与概念不相关的感情色彩要素。已经习得的概念比尚未学习的概念对幼儿有更大的情绪意义。
4.幼儿教育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对个体的成长发展上,也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价值方面:(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开发大脑的潜力,充分发展智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3)发现式教学方法;(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7)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三、论述题
1.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不一样。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知识。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发展供日后提取出来以指导活动的图式或命题网络,相反,他们形成的概念的理解是丰富的、有着经验背景的,从而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指导活动的图式。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有: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1)目标
①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③能清楚地说他自己想说的事;④喜欢听故事、看图书;⑤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2)内容与要求
①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②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③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④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⑤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⑥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⑦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四、材料分析题
1.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各种活动在儿童各年龄阶段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游戏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如下:(1)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①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感知和观察力的发展;②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③游戏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④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整个认知能力的提高;⑤游戏有助于幼儿想象的发展。
(2)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①游戏可以丰富、深化幼儿积极的情感。②游戏活动还有利于幼儿消极情感的疏导。这是因为在游戏活动当中,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自在地抒发情感,他们的某些忧愁、苦闷、烦恼、恐惧等消极情感就可以得到疏导。
(3)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最喜爱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心理压力最小,对自己行为的掩饰性也小,因为,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很容易表现出他们的兴趣、态度、能力、特长与不足。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成人的言谈举止,体验着所扮演角色的情感,遵守着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多次反复地进行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就逐渐把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并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培养孩子画画、学英语以及弹钢琴等方面的技能固然重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要,但是忽视和省去游戏这一重要活动是不正确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活动往往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习活动相关,一方面帮助儿童顺利愉快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另一方面也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应当重视儿童游戏,并且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来,伴随孩子共同成长。2.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①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②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五、活动设计题 1.【参考案例】
活动内容: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蝶儿飞飞》。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对称的方法剪出蝴蝶的基本形状,并能用已学过的各种变化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教育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人生
www.xiexiebang.com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3)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已欣赏过蝴蝶标本、图片,知道蝴蝶的基本形态。
(2)纸、剪刀、钩线笔、蜡笔、胶水、回形针、蝴蝶头饰一个。
(3)《梁祝》乐曲,录音机。
(4)创设春天美丽的情景。
第二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
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解析】D。题目是叙事研究的定义。
8.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解析】A。
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要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提升。
9.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解析】C。
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心,是一种归属感和爱的需要的体现。
10.“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C.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解析】C。
勤奋是性格的态度特征,笨是性格的理智特征的体现。
11.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估价降低
D.认知功能障碍
【解析】B。
习得性无助感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1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
A.前运算阶段
B.直观动作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解析】D。
小学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
13.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标准里面的规定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14.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A.故事导入
B.情境导入
C.悬念导入
C.直接导入
【解析】C。题干中老师不断通过提问的方式,借生日能“借”吗?进行设疑,制造悬念,以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
15.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解析】A。
古代采用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到了17世纪初才产生班级授课制。
16.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解析D。
实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
17.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解析】D。题干中的自豪感,也是教师向学生传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思想性。
18.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解析】B。
教学是教育的一种途径,除了教学,教育还有其他的途径。所以他们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9.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
B.设计作业
C.设计评价
D.指导学法 【解析】A。
20.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发现学习【解析】B。
题干中的关键词“共同”“任务分解”体现了合作学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 参考答案】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
①及时复习。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发生。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④复习方法多样化。单调的复习方法,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
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22.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参考答案】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首先,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其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谐、崇尚德行、关注整体;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崇尚理性、关注个性。沿着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发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3.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1)班主任要明确评语不是一种检查和评比,而是一种阶段性的总结。学生期末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一学期来的表现的一种分析和总结,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鼓励学生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写学生评语时应注意不要给学生下定义或分等级,而是要客观地给学生作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
(2)评价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为期末评语的撰写积累素材。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班主任评语中要由衷地为学生的优点“喝彩”。然而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表现出来的,有些甚至是一闪而过。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记下来作为日后写评语的素材;要正确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是着眼于他眼前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以往的表现,更要注重他未来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
24.材料
沈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有一副嘲弄他的漫画,同学们嬉笑不已,沈老师看后笑着说:“头像画的很逼真,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天赋,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而感到高兴,建议他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美术家呢。”沈老师停顿一下,接着说:“可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作文讲评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沈老师正要去擦,只见一位同学疾步走上讲台,向沈老师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
多年以后,一副赞美老师,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参展作品,作者就是当年在黑板上画漫画的学生。
问题:(1)评析沈老师对“漫画事件”的处理。(10分)【参考答案】沈老师的处理方式很恰当。
第一,沈老师做到了长善救失。虽然是学生的恶作剧,但是沈老师还是能看到学生的山观点,并进行了赞扬,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第二,教师运用了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对教师的启发表明,教师如果对学生有期待,并能鼓励指导学生,学生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第三,教师注重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在教学中能够从思想品德方面给与学生一定的启发,能够做到学生的自我感悟。
(2)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10分〉
【参考答案】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策略,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
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问。
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25.材料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老师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
问题:(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10分)【参考答案】
第一,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能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评价是合适的。
第二,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指导性,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
第三,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刘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适合学生,而且评价也非常正确合理。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10分)
【参考答案】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第三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2.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A.观察法B.访问法C.问卷法D.调查法 3.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A.自主性B.随意性C.规范性D.强制性
4.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A.反馈B.行为C.实行D.内化
5.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A.学习动机B.学习需要C.学习兴趣D.学习期待 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包括。()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策略D.经验和方法
7.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C.人际交往教育D.良好性格的教育
8.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这些知识属于。()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保护性知识 9.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上保持较高的(),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A.同质性差异性B.一致性差异性C.一致性独立性D.同质性独立性
10.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漫无目的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
11.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A.被动的合作学习B.自觉合作学习C.主动学习D.主动合作学习
12.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连朋友跟她开玩笑她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的。()A.焦虑症B.恐惧症C.强迫症D.抑郁症
1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
14.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班主任的要求B.共同的活动C.共同的奋斗目标D.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15.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
16.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制”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癸卯学制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19.“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差异性C.顺序性D.不均衡性 20.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A.观察实物B.演示实验C.到实地参观访问D.观察教学电影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2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两个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自学,再让学生表述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然后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再说出自己的观点。体现的是学生要学,学生再自己通过猜测、验证获得知识。
问题:请比较分析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启示。(20分)25.这是某教师执教《放弃射门》导人时的一个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生: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世界级球星福勒几次放弃射门?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都动了脑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问题: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2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1.C【育萃教育专家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善于激发学生去寻求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从谬误走向真理,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2.A【育萃教育专家解析】班主任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组织劳动。能比较自然地了解到学生思想行为的倾向性、能力、兴趣及习惯特征,例如,在上课时观察学生上课的情绪、注意力,回答问题的情况,完成课堂作业的情况,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质量、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品质及对各门课的兴趣等。3.A【育萃教育专家解析】课外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自主性,把握这几个特点.有助于驾驭课外活动的规律,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重要功能。
4.D【育萃教育专家解析】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内化。
【育萃教育专家解析】品德的学习阶段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的题型出现较多。品德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认同更深入一层,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一定性;内化阶段,个 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5.B【育萃教育专家解析】学习需要是指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6.B【育萃教育专家解析】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7.B【育萃教育专家解析】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称为意志品质。人们的意志品质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主要的意志品质有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题干中的学生缺交作业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8.B【育萃教育专家解析】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
9.B【育萃教育专家解析】正式群体中的内部成员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而非正式群体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喜爱为基础的。各种非正式群体有自身的价值取向,不同非正式群体间的价值取向有差异性。【育萃教育专家解析】按照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价值取向比较一致;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
10.D【育萃教育专家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就是问题解决。11.D【育萃教育专家解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2.C【育萃教育专家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题干中小敏的心理问题就是强迫症。
13.A【育萃教育专家解析】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和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教师的研究常常是围绕自己的实践工作与对象开展的。14.C【育萃教育专家解析】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15.B【育萃教育专家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对于知觉的对象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汇或概念对其进行命名或归类,即赋予对象一定的意义。
16.B【育萃教育专家解析】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主要是采取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十多年的“六三三制”。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17.D【育萃教育专家解析】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8.B【育萃教育专家解析】这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华生认为儿童的成长完全由环境来决定,否定遗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绝对性。
19.C【育萃教育专家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些顺序不能颠倒,不能盲目地加速,“揠苗助长”违背了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0.D【育萃教育专家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观察教学电影属于模象直观。
【育萃教育专家解析】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直观的形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考生应该掌.握这三种直 观形式的概念.能判断哪种教学活动属于哪一类,还要知道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21.【育萃专家答案提示】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儿童对学习的价值了解不深,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项认真的工作。(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很多小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对学生打的分数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取得高分成为很多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3)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同时,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是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满足感常伴随着教师的夸奖而增强。
22.【育萃专家答案提示】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23.【育萃专家答案提示】(1)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育萃教育专家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其相关知识是历年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述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将其进一步发展基本定型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我国最早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地点(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基本特征、优缺点等,都可能以各种题型出现。
24.【育萃专家答案提示】从设计意图来看,这两位教师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但前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后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半径和直径的关系通过自学是能够找到答案的。教师A无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面对已知结果的操作,学生索然无味,激不起学习的热情。教师B则充分正视学生的现状。调整教学思路,把对未知的探索变为已知的思辨,学生为了证明知识的观点,认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展示出来,这样的操作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的主动学习,这样的操作活动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正确的定位。在设计操作活动时,不能为了操作而设计操作,而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 导学生完成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25.【育萃专家答案提示】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疑问人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自由质疑,这是比传统课堂进步的地方。但问题是,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也没有提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思维的空间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显然受到了限制。这样的质疑,不过是展示“自主学习”的一张标签而已。如果教师总是让学生解决预先准备的问题,即使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时也会索然无味。实际上,学生的问题往往有一定的普遍性,与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老师做适当调整梳理,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在师生对话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育萃教育专家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及其一ing形式:drawing pictures,doing the dishes,cooking dinner,reading a book,answering the phone.②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及回答“I’m doing the dishes/„”(2)过程与万法目标
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以及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教学重点 掌握动词短语的一ing形式,理解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并能用I am„来作答。
问题(二):
一、Warming—up and Revision(热身互动,自然导入)1.Greeting and Sing a song:《I can help)).(投影出示歌词,老师做动作示范,师生一同演唱)【设计理由】首先以歌曲热身,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复习所学动词短语,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进一步复习有关家务劳动的短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2.Game:Act and guess.边做动作边找学生猜。如:read/write/draw/jump/run/swim/fly(T:Wonderful!Let’s go on.)sweep the floor/wash the clothes/do the dishes/cook the meals……
【设计理由】通过做游戏回顾所学的动词,以旧带新,同时也为后面的新授、拓展做简单的铺垫,目的就是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动词的世界。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引入新知,操练巩固)1.教师展示着动词卡片说:I can draw a tree.Now,I am drawing a tree.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并强调I am drawing a tree now.鼓励学生做画画的动作,边做边说 I am drawing a tree/an apple/„同时教师播放课件,内容为本课时动词图片和短语拼写。
【设计理由】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引出新单词的学习,并且重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单词,注意它们的发音及一定的拼读规则,这样对于其他的动词短语加后缀,学生也就能自己拼读了。
2.教师出示洗碗的动作卡片,学生听发音后,教师说:I am doing the dishes.此时可作为扩展知识,告诉学生洗碗有两种表达方法,即I am doing the dishes或I am washing di—shes.继续播放课件,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认读:drawing pictures,cooking dinner,reading a book,answering the phone。教师注意学生动词一ing形式的读音,必要时多练习几遍,并纠正学生的发音。
3.T:Boys and girls.Here’s a ping—pong.Do you like playing ping—pong.(做动作)Please look at me.What am I doing now?(边托球边解释:现在,我正在干什么)You can ask me:What are you doing?(拿词卡边领读边板书)教师回放课件内容,学生再次跟读。同时教师询问:What are you doing?鼓励学生说完整句,如:I am doing the dishes.I am reading a book.I am cooking dinner.教师播放Let’s learn的部分的录音,学生边听边指边读,力争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既是课题的导入也是现在进行时用法的感知,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即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现在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通过play ping—pong这一正在进行的动作,鼓励学生用“What are you doing?”这一句型来问老师,借此老师教学并板书课题,且初步熟悉其陈述句的表达法“I am V-ing.”
三、Practice(练习)1.Play a guessing game.一名学生从词卡中挑出一张出示给全班同学,另一名学生背对这位同学,猜一猜自己正在干什么,全班同学问:What are you doing?猜的同学边做动作边用I’m V-ing来回答。
【设计理由】猜单词游戏的设计,是一个常规性的游戏,无多少技巧隐含其中,这是机动处理的部分,同时也是让学生在做游戏中生智。2.Listen to the tape.Listen,point and repeat.3.看课件中的图片,回答问题。如:What are you doing?I am writing.(遇到不会答时,可播放课件中相应的录音)【设计理由】听录音之后看板书领读,领读过程中,通过动词原形与现在分词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现在分词的构成。紧接着看课件,进一步练习句型,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思路。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和拓展)1.写出动词的一ing形式,指导书写及拼读。2.看课件中的图片造句。
【设计理由】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编自演,体验发现的快乐。不仅复习了本节课所学重点,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Homework(布置作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或课外运动,边做边用动词一ing的形式来说。
【育萃专家点拨】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所占分值较大,考生应将精力重点放在这一问题上。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包含导入、传授新知和结课三个部分,考生应将这三个部分:都写完整,不能有所遗漏。另外,导入和课堂中的提问是需要重点设计的内容。在设计导入时,教师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如经验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等。导入还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魔力,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在设计提问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核心内容要集中;(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提问;(4)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时机;(5)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
第四篇:2017上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答案
2017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道题2分,共40分。)
1.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想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反映了教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2.B【解析】: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3.C【解析】: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4.D【解析】:文学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摄影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和鉴赏,属于文学艺术活动。
5.B【解析】:陶行知的这句话,表达了教师应该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
6.B【解析】: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7.C【解析】:冲洗伤口。
8.C【解析】:变通性。
9.B【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0.B【解析】:负强化。
11.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权威阶段时,认为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好的,正确的。
12.C【解析】: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有注意力障碍。
13.A【解析】:斯宾塞认为,课程就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14.B【解析】:隐性课程主张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获得知识,题干当中的板报,橱窗和建筑等属于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
15.A【解析】:学会写,熟记都属于知识技能层面。
16.C【解析】:分组教学。
17.B【解析】:讲授法。
18.A【解析】:测验评价
19.C【解析】:第一步认识,第二步理解,知识需要重复出现,故为螺旋式安排教材。
20.B【解析】: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一:语言智力,二:逻辑-数学智力,三:视觉-空间智力,四:音乐智力,五:身体动觉智力,六:人际智力,七: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22.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的作用。
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③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所以,从个人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人的身心发展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3.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
了解学生个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体的思想品德,二:个体的学习,三:个体的身体状况,四:个体的心理,五:个体的家庭。
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包括:一:对正式群体的了解,二:对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4.(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好老师,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材料中,正因为教师能主动关注不积极的学生,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和赞赏学生。材料中,教师并没有粗鲁的要求学生分享作文,而是轻言细语地征询学生的同意,使学生感觉到不应拒绝的力量,正因如此,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发展。
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坚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过程”“关注人”。做到这些才是我们认为的“好老师”。
(2)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需要教师能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儿童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能力的差异。儿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低,有的发展水平高;儿童在智力类型上存在差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存在不同;儿童在能力表 现早晚存在差异,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儿童智力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优势领域也不一。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接受并在各自能力基础之上给予积极正向引导,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认知方式差异。儿童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差异。独立的儿童更偏向独立的对事物做出判断,依存型儿童更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故教师对依存型的孩子应给予更多指导,而给予独立型的孩子适当的指导,更多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沉思型学生更注重解决问题的精度而非速度,冲动型更注重解决问题的速度而非精度,在辐合型还是发散型思维习惯来说也有差异,教师应予以认识并从不同方面去肯定并引导学生。
25.(1)材料中的老师违背了教学原则的启发性原则,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中,老师面对学生的疑问,没有认真思索给予正确的答案,反而用随意和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
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的人是指学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学生的疑问正是从其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质疑,是合理的,老师应该予以耐心的解答,而不是用一句话来应付。
(2)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同时,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时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劳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其次,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的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
最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思想碰撞和组际交流来解决。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26.【参考答案】(1)①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出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的跑过来,努力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猥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②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以及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 胜其烦”,“架子十足”的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以及“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像平剧 里的净角出场”等拟人手法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③作者用浅显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浓厚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白鹅是一位性格高傲的朋 友,虽有些可笑,但很可爱。它虽然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 张扬,质朴率真。所以,虽然离开了郊外的小屋,但作者对那只曾给一家人以物质帮助和精 神慰藉的白鹅依旧恋恋不忘,记忆犹新,其背后,是丰子恺先生一颗热爱动物、博爱的心。总之,作者用漫画式的独特视角与幽默表述法,写出了鹅的高傲,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白鹅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来表达对白鹅喜爱之情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白鹅性格特点。难点:朗读全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3)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出几则谜语,你们来猜猜谜底?
1.一只顺风船,白蓬红船头,划起两只桨,湖上四处游。
2.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诵读谜语,学生举手回答 谜底,活跃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还记得鹅的诗歌吗?(跟着学生一起诵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那么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鹅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导入不仅要与所教课程有相关性,还要具备趣味性和启发性,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谜语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于是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而且复习诗句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27.【参考答案】
(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联系和区别: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特点: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折线统计图:用几条线段连接的折线来表示数据的图形。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特点:用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简单的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描述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将实际数据录入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一、导入新课,活动1 出示情境图-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以及表格。提问: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能否将表格填写完整? 追问:怎样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统计食物摄入量和平衡膳食宝塔图,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 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探求新知
追问:说说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的意思?如果你选择,你会用什么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怎样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要求学生观察表格和条形统计图,独立思考,尝试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完成的同学,同学之间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代表展示结果,展示扇形统计图进行讲解。
提问:图表中,整个圆代表什么?每个扇形代表什么?用这个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其中圆形表示总数,扇形代表各部分数量,扇形的大小取决于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各种食物摄入量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各种食物摄入量与总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总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应用新知
将老师提供的牛奶的营养成分表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并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是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你对它产生了哪些了解?
作业:做小调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下节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素材的准备。
第五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为人师表方面作出了哪些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为人师表的规定: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关爱学生方面作出了哪些要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5.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4)要组织学生听讲。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
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1)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利用谜语、儿歌创设情境。
(7)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8)运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材料分析题
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女儿多么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的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吧。”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
问题: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矫正该心理现象。(10分)(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典型的小学生的自我中心现象,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在家庭中处在中心的地位.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
(2)要矫正小学生的自我中心心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①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②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形成自我中心的环境。
③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
④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⑤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⑥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
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具体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良好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资源利用策略。具体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学设计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三年级的周老师是位新老师,他认认真真地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按照设计的环节进行授课,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实施与设计环节有些不同,一旦出现意外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于是,周老师认为教学设计根本没有必要,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发挥.还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创新。
问题:
(1)课程设计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10分)(2)请就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给出对策。(10分)(1)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课程设计环节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新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的内容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②新教师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计划。
③新教师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
(2)材料中的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或者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去旁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来进行学习。
②开展微格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格教学的方法寻找自身的问题,得以改正。
③进行专门训练。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在职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④反思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案例等方式,总结经验,提升自己
(1)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8分)(1)通过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发展。
①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乘法的过程,掌握乘法基础知识和基本符号。
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乘法信息做出解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运用乘法进行思考。
③问题解决: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简单的乘法计算以往使用加法的内容。
④情感态度:了解可以用乘法计算某些加法运算,增强学生思维中运用乘法进行运算的意识。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订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简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流体智力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言语、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24.材料:
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
(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10分)(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10分)【参考答案】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教学过程应该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且应该“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材料中的陈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活的教学材料。
其次,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发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5.材料:
林老师为了上好《自然与科学》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植物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植物标本,因为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然后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很模糊。”
问题:
(1)材料中的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10分)(2)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0分)(1)林老师的直观教学手段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直观教具的选用不恰当。首先是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好后,就引起了学生的围观,容易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的时间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第二。直观教具的设置缺乏科学性。首先是标本太小.导致学生无法看清,直观效果难以显现;其次,PPT上的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没有遵循差异律,不能将对象与背景进行有效的区分,学生看不清。
第三,直观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
(2)在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第二,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第三,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直观与讲解的比例。
第四,要在直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简述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策略(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1)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2)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3)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等)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等)。
(4)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5)测验法
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
模块一 教育基础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文化对教育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和变革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1.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2.教育传播文化(传递功能)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更新文化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功能 1.教育目的的定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的具体性、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
特点:推理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月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第二、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 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到一定的程度不再遗忘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迁移 3.原型启发 4.定势 5.功能固着 6.情绪和动机
7.个体的智力水平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1.有意想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想象逐渐趋于现实性 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1.丰富小学生的想象 2.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意志的培养 1.小学生自觉性的培养 2.小学生果断性的培养 3.小学生坚韧性的培养 4.小学生自制力的培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稳定性、效能性 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1.加强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2.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3.充分运用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5.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1.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课改进程存在一定的难度 2.课程资源缺乏,经费投入不足 3.校本教研不够深入,教师缺少专业支持 4.部分课堂教学存在单纯追求形式的现象
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推进策略 1.坚定可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信心
2.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的实施经验,科学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 3.关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不平衡 4.对课程改革方案进行恰当的调整 5.加强行政管理与政策导向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育观察法
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并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过程对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和解释,以形成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的方法。2.教育调查法
调查法是运用问卷、访谈等科学方式,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从而对事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客观描述和预测的一中研究方法 3.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为解决特定的教育问题,依据一定的理论创设解决问题的手段,并有计划地实施创设的手段,一定时间后,就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验证解决问题的手段的可行性。4.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法是指教育实际工作者基于解决实际的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对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5.教育叙事研究法
是指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老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者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比较 1.课前计划:新手型教师依赖课程目标,不会随课堂情境的变化修改计划。专家型教师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2.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新手型教师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专家型教师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
吸引学生注意力:新手型教师缺乏相应方法。专家型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教材的呈现:新手型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专家型教师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多用导入式方法,并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新手型教师缺乏或不会运用教学策略。专家型教师教学策略丰富,并能灵活运用。
课堂练习:新手型教师把课堂练习当做必经的步骤。专家型教师把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手型教师缺乏行营的检查规范。专家型教师规范化、自动化、效率高。
3.课后教学评价:新手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型教师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3.教学决策训练,是指在了解和掌握将要教授的班级状况的基础上,新手型教师在指导者的指导下观看其他教师对此班级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从中找到自己教学的最佳行为的过程。
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班级管理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期的松散的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班级管理的功能: 1.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 2.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 3.班级管理的教育性功能 如何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3.培养学生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 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扮演好不同的成员角色,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正确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2.全面性原则(面向群体,从整体出发)3.自主性原则(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
4.教管结合原则(班级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榜样师范法 4.情境感染法 5.规范制约法 6.舆论影响法 7.心理疏导法 8.行为训练法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集体教育原则 4.民主公正原则 5.严慈相济原则 6.以身作则原则 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激励法 3.榜样示范法 4.角色模拟法 5.暗示法 6.契约法
有效组织班队活动的方法: 1.内容上选择上突出针对性 2.形式选择上突出趣味性 3.活动目的上突出教育性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方法:
1.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活动 2.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 3.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 4.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自主性
模块四 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1)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2)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互促进的原则(3)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原则
(4)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自学法,也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讲读法
3.谈话法,即问答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使之有所收获的一种教学方法 4.背诵法 5.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相商量,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向的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基本教法。讨论法多用于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6.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
1.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具体和抽象想结合的原则 4.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 5.理解和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6.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合理把握综合和实践的实施 7.教学中应当注意几个关系(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模块五 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规划的过程。
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制定的教学方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 小学教案的设计:
第一、设计教学目标(认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的主要障碍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
第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第四、设计教学评价 第五、编写教案
模块六 教学实施
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1)创设悬念情境(2)创设信息情境(3)创设生活情境(4)创设求异情境 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1)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识好奇心(3)采取新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4.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前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一)以语言 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要求: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讲述、讲解要以实物、事实与事例做基础;讲授的内容要条理清楚,写成纲要;要使学生掌握准确的概念、原理和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技能
第二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比如重点的内容精讲,难点内容细讲,破题内容先讲,结论内容后讲,次要内容粗讲,易懂内容不讲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适度、抑扬顿挫;加强手势语,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理解力
(2)谈话法(讨论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第二、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引起、激发学生的思考,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要注意启发学生,切忌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就立刻换优秀学生回答,伤害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分析和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取新知识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法(四)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要求: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结合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的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它们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的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要求: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是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7)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 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结构)第一、引发学习动机(心理准备)第二、领会学习第三、巩固知识 第四、运用知识 第五、检查知识
模块七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等
小学教学评价的类型。(1)按评价基准分类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是把评价对象和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自身评价。
(2)按评价功能分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按评价表达分类(是否采用数学方法)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评价的主客体不同分类
他人评价、自我评价
(5)按评价的范围不同分类
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学生发展评价、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课程和教材评价
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反思、对学生主
体性的反思、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模块二学生指导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环境,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环境的影响能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3.教育,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4.个体主观能动性,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扩充社会经验,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情感、自我意识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变化、学习习惯有待形成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使用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使用儿童发展的互补性,注意长善救失。4.教育要适应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逐步发展
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2.想象中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部平衡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这些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2.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3.可逆性阶段(8-10岁),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不不可改变的,而把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公正观念或正义感是在可逆的道德观念上发展起来的。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阶段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三: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阶段四: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阶段六: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2.品德发展是在个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3.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4.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的发展过程
小学生德育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品质教育 小学德育的意义
1.小学德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特殊意义 2.小学德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导向意义
3.小学德育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小学德育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指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是使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学生形成新思想,新观念,同时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和判断善恶的能力
三是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方向性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劳动和自我教育中,既胸怀大志,又脚踏实地,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2.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来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二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增加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四是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任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需要特别的温暖和关怀,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粗暴训斥、讽刺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
二是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合理、明确、适度、有序且有恒的要求,并坚持不懈的贯彻到底。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二是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工作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三是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各年级各阶段的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小学生的思想特点。
二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繁殖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三是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的效果。6.长善救失原则
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二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三是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指导实践法、情感陶冶发(陶冶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法 德育的途径 1.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少先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5.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