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高考语文高分作文
2017高考语文高分作文
全1:一碗一筷诠中华
广东一考生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素材运用亮点1】引用白落梅名言,紧扣题目,从中华饮食中释中文化、中国人民的生格精神。提升文气,先声夺人。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恰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豪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素材运用亮点2】考生善用比喻论证,由食物喻人,各地不同的食物从窥见其性格特点,进而表现出中国人的多样化性格。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然而,正如《月亮的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的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素材运用亮点3】由《月亮与六便士》句子,笔锋一转,由饮食之利到谈其弊,列举典型的食品安全现象,并深究其本质,考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前进中需要改进的问题,体现了考生的全局观念。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
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
【阅卷总评】
考生选取了“饮食文化”和“食品安全”两个关键词来展开写作,以中华饮食的主题进行整体构思,先写“中华饮食”中好的一面,向外国友人展现出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国人包容、开放和创新的优秀品质,接着指出中华饮食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即食品安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在肯定的同时不忘提出不足之处,体现了考生的辨证思维。另外本文语言富有文采,这不失为文章的另一大亮点。
全1: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
湖南一考生
看惯了哥特建筑,你或许感兴趣于壮阔的万里长城;听遍了普契尼的歌剧,又或许欣赏那红脸张飞;吃腻了海鲜大餐,是否钟情于广式小吃?
这里是中国。
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足以证明长城在中国人心中地位。昔日秦皇,动天下之力,北筑长城,以抵外来入侵。长城长,与海为邻;长城陡,万阶台阶上天际;长城久,千年风霜未倒塌。它不像吴哥窟,神秘绮丽;它不像巴黎圣母院,崇高而阴森;它不像加利福尼亚漫长的海岸线,柔美动人。它像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东方。它让世代中国人奋勇抗敌,这才有抗日十四年的奇迹;它让中国人充满精气神,这才有今日我中华复兴壮丽征程;它让中国人有永不服输的斗志,这才有那千年未曾断绝的灿烂中华文明!
【素材运用亮点1】选取第一个材料关键词—一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符号”,是对外开放的标志。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巧妙结合材料展开,并通过和“吴哥窟”“巴黎圣母院”“加利福尼亚海岸线”等外国标志性建筑进行对比,对“长城”及其作用进行了细致阐述。
这里是中国。
中国电影之巅峰便是获得戛纳大奖的《霸王别姬》,它让世人看到京剧之魅力,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程蝶衣便是这样的“疯魔”。那眉心一点朱砂痣,是你放不下的眷恋;那拿起刀枪剑棍的英勇,是你为国杀敌的豪情;那张张花白的小丑脸,是讥讽贪官污吏的内心独白。一张戏,一座台,唱遍的是天下苍生,言不尽的是千年艺术传统。它不像流行音乐,缱绻轻靡;它不像西方歌剧,夸张十足;它不像古典音乐,庄重严肃。它像一个千面镜,有血有肉,有故事还有酒。这便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创新,接受时代熏陶,放射既古老又现代的光芒。
【素材运用亮点2】选取第二个材料关键词京剧。作者选取著名电影《霸王别姬》中主角程蝶衣——一个视京剧为生命,其至比生上命还重要的人,写出了京剧的特点。同时把京剧和流行音乐、西方歌剧做比较,表现出京剧的别样魅力。这样的叙说,足以让外国友人为中国文化痴迷。
这里是中国。
如果你曾到过中国,相信你不会忘记那些令你难忘的美食。中国人爱吃,并且吃出了文化。我不会忘记读汪曾祺先生之感受,玉林米线、黄焖鸡、金华火腿、高邮鸭蛋,以及最普通的葱油烙饼。中国人讲究吃,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你吃油焖大虾,可我能和三五知己边吃小龙虾边畅谈人生;你吃法式鹅肝,可我能用最平常的食材做出一道你永生难忘的蛋炒饭;你吃昂贵的鱼籽酱,可我能尝到秘制多年的雷山鱼酱。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或许让你更理解中国烹饪的核心,不是食材而是我放盐时想起你最近生病而需少放一点的关心。让你欲罢不能的不是厨艺技巧,而是生活中点滴感悟。中国人吃的是菜,品到的则是人生感悟。
【素材运用亮点3】本段选取了第三个材料关键词一—中华美食。考生由汪曾祺先生对吃的抒写到热门饮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在与西方典型饮食的比较中,写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饮食文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更是代表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这里是中国。
有你想不到的惊喜,有你未曾见的奇观,有你放不下的平常心。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弹戏牡丹,一点茉莉香。
这里是中国,我们欢迎你。
【阅卷总评】
“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这一题目颇具文采,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本就是打破其刻板印象进行驱魅的过程。在众多歌颂成就的作文之中,这篇作文让阅卷者别有体会。考生抓住12个关键词中的“长城”“京剧”和“中华美食”建立起一个具有五千年深厚传统魅力及文化特色的大国形象。选取为人熟知的《霸王别姬》及《舌尖上的中国》等素材力证观点,易被人接受,同时,文章多处把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对比,让外国友人能更好的读懂中国,论证较为充分,素材的选择和运用颇见功底。考生站在时代的高度条分缕析,在理性介绍说明的同时亦带有强烈的国家自豪感,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强。
全2:扫除腻粉呈风骨
辽宁一考生
时下,人们喜欢美容,买贵重的化妆品。一项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会化妆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妆的女性,而且显得更聪明。所以,化妆的女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女人一定会化妆,一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爱化妆是爱美之心的表现,这种心理人皆有之,但只注重这外在的“浅碧深红”,而忽略了内在的“芳香馥郁”,岂不是有徒有虚表之嫌?
李清照描写桂花诗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想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年代确实离我们远了一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脱俗的女子也不多见了。我总认为,每天化一点淡妆不仅会让自己的心情好,也美化了风景,何乐而不为呢?但仅仅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施粉弄眉,翘首弄姿,妖艳惑众,而内里却“空空如也”岂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一,内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这应是我们追求的“极品”。
艰苦朴素是一种美,但绝不是不修边幅;适当的修饰但不能妖艳,这样可以被世人接受。一个人无论在家,还是立足社会,都应有责任和担当精神,才能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而不是为别人活着。巴金说过: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那么除了吃穿住以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不凡气质,舍弃行尸走肉的“空皮囊”,就“必须敢于正视……敢当。”人有了精神气,往往就敢于担当。
外在之美不可少。试想,如果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在笔试成绩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面试是选择素面朝天、穿着打扮不加修饰的颓废者,还是愿意选择精心修饰的朝气者,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美容打扮一番无可厚非。但金玉其外,虚有表面,缺少涵养、文化和能力,就是缺少内在之美的底蕴,这样的人能走多远,令人怀疑。因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人格魅力。
内在修为是必须的。鲁迅说得好:“扫除膩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先贤圣哲倡导“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另一种美。关键是美的适度,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残花香尤存,蜂蝶恋旧枝。德行、品格与学识能力等综合起来,方能彰显高贵气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就跟上时代步伐。人举止谈吐得体,人后增强内蕴,今朝我少年,必在自强不息中收获精彩人生。
全2:我以世界为眸 黑龙江一考生
寄情山水,所行所见之处入眼皆为眼中景;心怀天下,所到所及之处入眼皆为心中义。现实社会,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追逐红尘羁绊,忘却了心之所向;又有多少人陷身名缰利锁,舍弃了灵魂追求。这都急需我们去改变。
作为国家之栋梁,我们应做好自我,发扬自我,提升自我之境界,以世界为眸,方能荡涤社会之污浊,还社会以明净。
【素材运用亮点1】开篇从现实写起,引读者入境,突出作为国家之栋梁的我们应以世界为眸,荡涤社会之我污浊,还社会以明净的紧迫性。
以世界为眸,一日自知。
鲁迅先生有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我,只有敢于正视自我,了解自我,方可以自我之力给这个被“欲火”焚烧的社会带来“杯水车薪”却力量无穷的功用。鲁迅先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认清了自己,以世界为眸,才弃医从文,发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深切呐喊;清华美女大学生石悦也正是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放弃原本安逸的高级建筑师工作而选择了做职业游戏主播的道路。
【素材运用亮点2】鲁迅先生与华美女大学生石悦同类并举集中论证“以世界为眸,一曰自知”的重要性。选例典型、恰当。
以世界为眸,二曰自信。
李清照拥有自信,才会发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豪言;李白拥有自信,才会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
每个人在世上都是一粒种子,有的会长成参天大树,供人乘凉;有的人会长出鲜艳花朵,香馨四溢。只要相信自己的价值,发掘自己的闪光点,总有一天,你会站在你世界的舞台之上,纵情高歌。
以世界为眸,三曰自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泱泱大国,煌煌五千年中华文化,从来不缺自强之人。王锋在胡同中带血的脚印,谱写生命之赞歌,为自强;支月英36年的坚持,为两代人的童年送去希望,为自强;大国工匠李万君攻关高铁难题,为自强;中国女排不畏艰辛,勇夺金 牌,提升民族自豪感,为自强……正是这些人的自强所爆发出的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回应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与信念坚守。
【素材运用亮点3】选取当代典型人物,贴近生活,从个体到群体,排比论证,语势强烈,振奋人心。
以世界为眸,眼中或有清歌一阙,或有迷乱灯影,但只要认清自我,相信自我,强大自我,才能以自己轩辕之力拥抱整个民族的未来,谱写生命永恒的赞歌。
全3:书山有路,高考为径
——我看高考
四川一考生
转眼间,高考已与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携手踏入了不惑之年。越来越成熟的体制,为广大考生提供着通往书山之顶的路径。
博尔赫斯有言:“理想的拉力大于现实的推力,正因为有了无数人不畏艰难地追求理想中的希望,才使得那么多生命的璀璨明丽得以成就。”读书如远上寒山,其入愈深,则石径愈狭。而高考永远让广大考生看到白云深处的希望,让理想的拉力有了抵抗现实推力的正确路径。
【素材运用亮点1】选用了寒山、石径、白云等自然素材,从而运用比喻析理的方法,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高考,让我们收获的,并非只有为了这场考试而准备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有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收获的精神力量。如果说学习之程至此而止,人人考后拂衣去,那么,像许渊冲先生、叶嘉莹女士这样的大家恐难再出。试想:若仅靠十几年的学习,又怎会拥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底气,又怎会养成“甘为夸父死,敢笑鲁阳痴”的豪情?所以,高考带来的探索学习的方法,培养的学习兴趣,更为关键。
【素材运用亮点2】选用许渊冲、叶嘉莹这样的人物素材,惜墨如金,高度概括,借助反问的修辞手法,论述给力。
一次次的测验,告诉了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个挑灯夜战的深夜,教会我们攻艰克苦。如泮林革音,高考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结果,更是精神的丰收。
我们的备考过程,也是沿着书山求索的过程。麦家曾言:“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的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高考的存在,就犹如一条路,提供了希望,点明了方向。
【素材运用亮点3】考生首先引用俗语,再引用麦家的名言来作为理论论据,无疑増强了说服力。
每枚硬币都有正反面,人们对高考也有褒有贬。高考历来为人非议的并不是制度本身,而是这种制度之下,不少老师、家长、考生仅仅为了应对这场考试而教学、教育、学习。然而,大家忽略了一个真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真正达到素质教的目的,高考改革还需缓步前行,这毕竟是牵涉干家万户的大事件。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些年来,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为高考臻于合理最大化,做出了不胜枚举的努力。先是针对早先年处于风口浪尖的“填鸭式教育”,更新老师出题方式、考查角度力求创新,不落窠臼,把只吃不消化的鸭子”拦截在外;再是针对“-考定终生”的弊端,浙江上海已开始三位一体的方案,各高校也积极推出自主招生计划、综合评价计划,切实保障考生利益;面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有关部门又将远程教育送进大山,将农村专项计划分配到各大高校。可以说,高考这个小孩在愈发成熟。
【素材运用亮点4】运用泛例恰当。也运用浙江、上海高考改革方案的个例,作者还选用了有关部门的改革举措惠及农村的泛例。
高考之径在眼前铺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激扬梦想”“为国选才”绝不是遥不可及的戏言。
【阅卷总评】
本文立意恰当,观点醒豁。文章题目就是文章论点。文章富于思辨,理性剖析高考的积极影响。考生能结合现实剖析高考及其带来的教育改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材料丰富,也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作者信手拈来自然素材、人物素材、名言材料等素材,文章因此内容充实。
全3:从独木桥到阳光道
——我看高考
四川一考生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到如今千万寒门子弟“跃龙门”的“阳光道”,高考,已演变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却随时有跌落深谷的危险的独木桥。我的父辈都是农民,却也饱受高考所带来的利弊之苦。曾经,大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却也是高贵与财富的象征。那时的教育远未有如今这样普及与发达,能考上大学的因素也远不止努力与勤奋,“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是最贴切的形容,反映了当时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获的寒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国力与日俱增,教育现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学早已并非难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获得高水平知识的权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关怀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也日益明显,使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变成了无数人的梦想腾飞之地。
从独木桥到如今的阳光大道,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民族的崛起。“少年强则国强”,高考转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个国家的未来国力。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恐惧于高考的淘汰率而转向期待高考将会带来的人生改变时,高考就真正达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选人才的真实目的。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需要从“阳关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转变。
尽管我国的高考在对人才的培育上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唯分数论”依然束缚着考生的发展。浙江等地推行的高考新政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当文理不再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学科,不再一考定终身,不再为选文还是择理而忧愁时高考才真正地成了一个“自由原”,考生则是原野上驰骋的骏马,自由而奔放,挣脱缰绳,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肆意奔跑。
高考,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凝聚了几代人理想与回忆的“独木桥”,完成了向“阳关道”的蜕变,正声势浩大地开辟成一片“自由的原野”,为下一代人提供更加完善的腾飞之地、理想之港。
江苏:载上生活缓缓归
江苏一考生
路边多了一排公用自行车,清新如绿,快要与身后的草丛融为一体,是勃发的生机,向生活贴近。
【素材运用亮点1】镜头聚焦路边的公用自行车,三言两语,大笔勾勒,散发清新自然气息,切入快且准,起笔新颖!
多年来,国人一直打着“赶超英美”的旗帜,加紧步伐,生怕落于人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森林般拔地而起,蜿蜒曲折的高架桥穿越重叠,地铁为厚实的土壤穿孔,飞驰的轿车在路上“吞云吐雾”。我们的城市借着路面上各类汽车的咆哮宣告着城市现代化的到来,却掩盖不了生活的呻吟:我们的蓝天消失不见,雾霾早已迷住了双眼;一方宁静被汽车嘶吼刺破,城市风景成为车窗外匆匆掠过的阴影。
【素材运用亮点2】描绘城市现代化繁荣背后灰暗的“城市风景”,与开篇形成鲜明对比,引出下文的观点。
因此,我爱这简简单单的自行车,听它清脆的响铃声,看它不急不慢地前行,它用它滚动的双轮丈量这地面,如此贴近真实的生活。
母亲载着婴孩,细细地为他介绍路边的风景;男孩载着女孩,仿佛回到那白裙飘飘的年代;两个老头沿着路边缓缓地骑着,腰上别着的收音机里传来悠长婉转的唱词。人间百态,那飞驰的轿车,拥挤的车道,都抵不过这自行车载起的宁静时光,这才是生活在静水流深中显现出的真实,亦是现代人苦苦追寻的精神彼岸。
【素材运用亮点3】一组自行车上生活镜头,展示慢生活的宁静温馨。
廖伟棠在《来生书》中写道:“落叶沙沙,和我们说话,这就是远方春鸟鸣叫,就是水流过世界上的家宅,人走过旧梦和废诗、落日和断桥。”
【素材运用亮点4】借引用展示现代人理想的生活,引用的目的是将文章再推进一层。
他道尽了我们现代人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在这宁静悠长的时光里,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求得一方心田安静沉稳。
当人被动地被推进商品浪潮中,当一切都被物质化进行性价比比较,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病灶。我们跪在这用金钱、速度铺就的道路上面向无尽的虚无。
恐怖吗?可怕吗?是时候回归我们最真实、最简单的生活中了。
王维仕途颇为顺利,却羡慕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生活,他是从飞驰着追求物质的汽车上下来的,踏着自行车缓缓归入了田间。我们也行。
自行车虽小,却载得动我们的生活。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素材运用亮点5】从王维羡慕田园生活引出文章的主题,“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引用恰到好处,且一语双关。
【阅卷总评】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在素材的运用上,具有以下特点:
1.正反对比。全文寓道理于镜头中,又长于情景描述,展开简约的议论。第二段描述了伴随着地铁、轿车为代表的城市现代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镜头,第四段描述了一组自行车带来的美好生活镜头,通过正反对比突出了以自行车为代表的慢生活的美好。
2.引用拓展。引用廖伟棠《来生书》中诗句,描述现代人理想的生活,把文章推进一层;用王维的例子,引用王维的诗句,为现实中的人们提供榜样,引出回归简单生活的呼吁。
北京:说纽带 北京一考生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颗无私的爱心是连接家庭、社会和人类的纽带。
【素材运用亮点1】运用名言作为素材,巧妙引出全文论点,使文章具有文化厚重感。
真爱如丝,缠缠绕绕,织成纽带,凝聚家庭。失利时,一句“别太在意,你行”的宽慰和鼓励;离家前,一句近乎絮叨的叮嘱;回家时,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父母无言的爱温暖了子女的心。一句“妈妈生日快乐”的祝福,一个感恩的拥抱,一次做家务的援手……子女懂事的孝湿润了父母的双眸。幸福的家庭都是以爱为纽带来凝聚的。
【素材运用亮点2】生活素材能够彰显文章的生活气息。本段围绕“幸福的家庭都是以爱为纽带来凝聚的”的论点展开,从父母对子女和子女对父母两个方面展开,语句锤炼,富有文采。
记得高尔基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生活在草原上的人,被别的种族赶到死亡笼罩着的森林里。英雄丹柯愿意带领大家走出树林。雷雨交加,道路艰难,人们筋疲力尽,开始指责抱怨丹柯。丹柯用手抓开胸膛,把自己的心高高举过头顶,照亮了前路,带领大家走出了森林,找到了幸福。当族群面临分裂,濒临死亡之时,丹柯以爱心为纽带,凝聚了人心,汇集了力量。可见,一颗无私高尚的爱心就是一条凝聚集体力量的纽带。
【素材运用亮点3】经典人物素材能够彰显文章的文化气息。本段运用丹柯的经典例子,论证了“一颗无私高尚的爱心就是一条凝聚人心的纽带”的分论点。材料充实生动,具有典型性。对“丹柯”这一素材的深入分析,扣紧了论点。
一个成功的企业,也离不开爱的纽带来凝聚人心。爱的文化,是企业成功的精髓。当制度带上爱的温度时,才有感化和召唤人心的力量。当老板以爱为纽带时,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企业才会有活力。
同样,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也离不开爱的纽带。当一个国家金钱至上、人人为我时,这个国家必将一盘散沙,人心离散,失去民族的凝聚力,也必将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当今社会,中华民族走在复兴的道路上,我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爱这条纽带来连接你我他。只有我们人人心中有爱这条纽带,我们的国家才会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国度,我们民族的创造力才会激发,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记得法国诗人保尔·福尔二十世初在诗歌《回旋舞》中写道:“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美丽的桥,那时人们便可以绕着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这座美丽的桥,就是一条纽带,她的名字就叫“爱”。
百年光阴荏苒,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可是,民族之间的对立、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未远去。耶稣、释迦牟尼、孔子和穆罕默德之间,都需要一条通向和平、繁荣和幸福的爱的纽带
【素材运用亮点4】进一步引用保尔·福尔的诗歌,并和现实素材对比分析,从全人类的角度论证了“以爱为纽带”的现实意义,升华了主旨。
古人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愿爱的纽带化作美丽的彩虹桥,架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上空,造就幸福人生。
【阅卷总评】
这是一篇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1.重点议论抓住了生活和时代热点展开。作者先从家庭生活的角度重点论证“幸福的家庭都是以爱为纽带来凝聚的”的分论点,又从集体的角度加以论证,小到日常的点点滴滴,大到企业、社会和民族甚至全人类,包罗甚广。
2.经典人物具有新颖性和说服力。选取丹柯这一经典人物素材,具有象征意义和典型性,从集体的角度雄辩地论证了“在艰难困苦中,以爱心为纽带,凝聚了人心,汇集了力量”的分论点。先叙后议,条理清晰。
3.名言素材彰显理论深度。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多次引用名人名言和诗歌等,开头孟子的话意在导入全文论点;中间保尔·福尔的诗歌,意在正面论证,并和下文形成对比。结尾引用古人的话使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北京: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北京一考生
2049年10月1日12时,阳光金灿灿地照耀在神州大地上,全世界到处都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华诞……
而此时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我的家庭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一一火星旅游,来纪念共和国的百年华诞。因为去年我们刚刚在火星订购了一套房子,所以,今年我先派儿子星舰到火星的新居去看一下,我们要拍一张全家福挂在火星泰山城A区我们的新家里,以此来纪念共和国的百年华诞!
相比较有些昂贵的量子传输航班,火箭运送航班要便宜得多,更何况我们喜欢在太空中漫步旅行的乐趣。虽然这次火星之旅,只有儿子一个人前往,但我们一家人可以利用VR技术和儿子一同遨游太空。
【素材运用亮点1】运用最新的科技热点词语——星际探索、量子传输和VR技术等作为素材,巧妙地把素材具体化并和主题结合起来,既具有时代气息,又使想象合情合理。
五十岁的我,乘坐无人驾驶飞天汽车——可以在路上行驶,也可以在空中轨道飞行的汽车——大约半小时就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接待室的四壁上播放着世界各国欢庆中国百年华诞的热闹场面。我的大女儿星辉,从美国乘坐量子传输航班赶过来了;二女儿星光,从月球实验室乘坐量子传输航班赶来了。
我们一家五口一起来到发射中心的草坪上。低头绿草茵茵,仰头天空瓦蓝,耳畔回荡着节日的欢歌笑语。蔚蓝的天空下矗立着高高耸立的火箭,在乳白色的箭体上书写着鲜红的大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华诞!火箭的背后是疏淡的远山——仿佛云雾中的长城。我们两侧是以五星红旗为中心的万国旗。
【素材运用亮点2】详尽描绘了照片的背景,绘声绘色,动静结合,俯仰有致,使文章充满层次感、画面感。长城、五星红旗、万国旗等,既富有历史文化感,又富有时代色彩。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大家手拉着手,大声喊着“茄子”!我快速按下遥控相机的快门,随着一声“咔嚓”的脆响,一张高清全息照片从相机中吐了出来。望着这张富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照片,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耳畔仿佛响起詹天佑面对积贫积弱的祖国发出的呐喊:“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是呀,这张照片表面上记录了一个家庭星际航行前团聚的一个小镜头,但是,从深层意义看,它记载了个国家一百年走过的光辉历程,是一个民族卧薪当胆、发奋图强、走向伟大复兴的见证!
我由衷地祝愿我们的共和国“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素材运用亮点3】引用詹天佑的名言形成今昔对比,突出了主旨;引用梁启超的名言,展望和歌颂共和国美好的未来,丰富了内容,升华了主旨。
望着这张照片,我的眼前浮现出三十二年前的一幅画面:2017年6月7日10时,北京某地的高考考场静悄悄的,一位十八岁的青年和他千千万万个同龄人一样,想象着未来中国的面貌。而青春年少的他早已思如涌泉,提笔写道:
2049年10月1日12时,阳光金灿灿地照耀在神州大地上,全世界到处都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华诞……
【素材运用亮点4】文章的开头以想象的形式在结尾重现,巧妙地联通了未来和现实,给人以奇妙之感,既首尾呼应,又点明主旨,可谓神来之笔。
【阅卷总评】
这是一篇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立足于当下科技热点素材进行想象展开。文章涉及到了火星旅游、量子科技、VR技术、空中汽车、全息照片等高科技素材,这些当下萌芽的高科技事物,作为照片的背景,给予了想象以现实的基础,使想象合理,令人信服。
2.经典场景的描绘给人以具体形象、真实可信的感觉;共和国百年华诞的关键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既突出主旨,又起到线索的作用;特别是首尾场景的回环,使文章连接成一个环形的整体,引人想象,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3.名言素材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文章在面对照片抒发感情时,采用了引用法,今昔对比,突出主旨,增强了文学色彩,这些名言的引用恰到好处,引人深思。
山东:为心灵点燃一盏深夜的灯
山东一考生
郭小乖说:“记得我小时候在西四的白塔寺旁边有一家小的、像一座庙样的新华书店,我老去那儿看书。但是在几年前,这家店关了。”诚然,总有一些实体书店随着网络的流行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关闭。我们呼吁:为心灵点燃一盏深夜的灯!
【素材运用亮点1】运用郭小乖话语作为素材,巧妙结合材料展开,具有时代气息,论点提出非常有力量。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夜店?霓虹灯下,夜色迷人,但那是灯红酒绿,是花天酒地,是精神迷离……24小时经营书店无疑为美丽迷人的夜色注入了最新鲜、最动人的活力。24小时经营书店,是城市生活中一盏深夜的灯,是人们在精神迷离中的一盏灵魂之灯!
我们欣喜,安徽有24小时暖心书店,青岛有24小时经营书店,北京三联也出现类似书店……各地实体书店,为的不是盈利,为的是精神的传承,为的是人们的灵魂的深化。
【素材运用亮点2】选取同类素材,一方面看得出作者的阅读广泛,另一方面也使文章切题到位,给阅卷教师以较好的印象。
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的书店也许只是九牛一毛,但确实是文人志士心中的乌托邦。有人会说,书店总归是书店,为的还不是盈利,还不是赚钱。吸引顾客眼球,赚的名声和金钱,一石二鸟,一箭双雕,高!但是,这样的书店,成本有多高,你知道吗?深夜到访的顾客,有几人是真正为买书而来?
24小时不打烊,看起来是营业时间的改变,其实是对理想阅读的一种追求。就顾客而言,这是喧闹之后的宁静之地。忙碌白天之后,释放压力之地,心灵栖息之地。夜读,胜于夜店;夜读,胜于夜玩。
【素材运用亮点3】结合题目所给素材充分深入的议论,这显然是文章制胜的关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深层挖掘。此处亮点就在于此。
刘易斯在《书店的灯光》中说过:“独立书店是自由社会的基石。”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经理沈艺称:“其实,我们是想提倡一种纸本文化的回归。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环境,让喜欢读书的人在夜晚能够坐下来看书,让不喜欢读书的看到这个环境以后,也想去拿一本书坐在那里看。这是我们开这个店的初衷。”
24小时书店秉承的是开放的精神与灵魂的碰撞。西塞罗如是说:“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书店传承文明,灵魂深夜有灯。
【素材运用亮点4】结尾运用刘易斯、沈艺、西塞罗的话语,既有现实素材,也有经典名言,理论论据充实丰富,首尾呼应。
【阅卷总评】
这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1.一事一议有深度。作者注重思想,字里行间充满着对24小时书店的思考,看得出作者的用心。文章开篇运用郭小乖的话语,摆明自己的论点在事例分析中能够联系各地的书店做剖析,并能结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夜店”做议论,引人深思。
2.同类素材彰显力度。时评类作文或者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关键在于一事一议,一事一议的重点就在于同类素材是否运用到位,这篇文章显然给考生以启迪。
3.名言素材彰显理论深度。文章开头引用的话语非常切合材料,结尾处对西塞罗名言的引用自然;结尾运用连续的六字句,构成排比,彰显文采,凸显思想,是考场上难得一见的精彩的议论性文章。尤其名言引用恰到好处,引人深思。
天津:我们还没有燃透
天津一考生
电影《老炮儿》中,六爷年轻时拿着军刀抵抗十几人,为朋友两肋插刀;老了,也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慷慨解囊。在儿子面前,生活落魄的他带着一种英雄末路的颓废,不被认可的伤感无奈。老炮儿那一辈人的价值观正在被时代无情淡忘,然而那些无形的财富却从未被被时代无情淘汰,恰恰随着生活的变迁、时代的发展,长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愈发显得珍贵。
近年来,老人遭受诈骗的事情屡见不鲜,老人摔倒不敢扶,老人为跳广场舞与年轻人发生冲突的报道也见诸报端。老人退休了就该在家做家务,带孙子,跳跳广场舞,喝喝下午茶。仿佛,一群群老人智商不够用,他们加紧迈着蹒跚的步伐却怎么也跟不上时代的洪流,这是我们对长辈们的定位。如果你真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还有多少长辈,他们不是落伍者,而是跟潮者;不是老气横秋,而是壮志凌云;不是发挥余热,而是再创辉煌。
今年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已是70岁的老人,与他竞争的希拉里也是70岁的老人。两人展开了十个多月的斗争,硝烟过后,特朗普从商界大亨直接跃至总统。在人们印象中,70多岁的老人应是目光呆滞,行动迟缓了。在特朗普和希拉里身上,我们不仅看不到这一点,相反,两人精力之充沛、逻辑之清晰、思维之敏捷、头脑之精明,让无数年轻人叹服。
在中国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年届90的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再一次拨正改革开放大船的航向;103岁的学者杨绛先生,笔耕不辍,出版作品《我们仨》;科学泰斗钱学森老人,老而不忘国家的航天事业,身躺病床,心忧家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优秀的长辈们为后辈树立了榜样,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燃透生命的火光,留下满天霞光。1987年,已经74岁的白芳礼老人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那年,白芳礼看着在地里劳作的孩子,心里像灌了铅般难受。从此,他自己省吃俭用,将蹬三轮车挣来的钱全部捐了出去。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栉风沐雨,一脚高一脚低踩出来的!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长辈应该可以安心接受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了。可他没有,不仅没有,反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2017年3月7日,方福林老人走了。从退休至去世的二十五年间,他在捐助之路上从未停歇;满头银发的张家敏走上了朗读者的舞台,自1995年以来,在自己接受乳腺癌手术之后,她一直公开自家的电话号码为患者热线……这些长辈们走过或苦或甜、或浓或淡的时光,浑身上下透着岁月沉淀的浓香,让人闻之即醉。
《老炮儿》中六爷在殊死搏斗之毅然将信件寄到中纪委,《人民的名义》中陈岩石毅然卖掉自己的老干公寓房,捐资助学,为老厂职工挺身而出……老骥伏枥,而仍志在千里的他们,正如豆瓣网友所说:“我们老了,但还没有老透;我们燃烧过,但还有没燃的部分。把它烧透吧!”
浙江:善读心灵之书
浙江一考生
人生有三本大书:“无字之书”,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之书”,代指生活中的经验;“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思。如我所言,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心灵之书”。
“有字之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和直接的来源。我们出生,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一起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诚然,“有字之书”不可或缺,正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指出的: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有字之书”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言,但却难为人所获得。譬如前些年的“药家鑫案件”及“复旦投毒案”,他们的学识毋庸置疑,但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准则。
相较于“有字之书”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无字之书”则让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懂得教训。正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范雨素为代表的一批文学爱好者便是其中典范。他们大多学历低,但这并不阻挡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他们将亲身经历成文,这现实便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无字之书”以其亲历性与直观性在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然而,“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但他们仍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梏于现实之中。两者都取法于现实,以现实的方法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这“心灵之书”,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philosophy,爱智之学。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想中国思想大解放的诸子百家时期,他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千年以前,但却以自己的头脑与心灵产生了多么伟大的思想!柏拉图的“理型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科圣墨子都(对)自然各种规律的洞悉与理解……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那样的年代达到那样的智慧。反观自己,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
我们现在是缺乏“心灵之书”的。因为世界的发展与物质的积累,我们有时过于沉浸于现成的“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而忘却了对自己“心灵之书”的深度挖掘。其实从“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也是可以得到“心灵之书”的智慧的,但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摒弃外物的纷扰,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尔,历代哲学家都大声呐喊,让人们以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知道,真正的智慧只能来自于每一个人的内心。
善读“心灵之书”,是它让我们摆脱现实的奴役,在广阔而自由的宇宙中寻回人生最本初的价值。
上海:【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预测:苹果的未来 上海一考生
对话背景:苹果4手机上市之前,乔布斯面对苹果公司内部的揣测和不安,面对将来手机市场何去何从,做出了大胆的预测……
库克:乔布斯(以下简称“乔”),我们已经开拓了市场,如苹果3手机,还要不断在半年之内推出新的产品,员工们对市场前景表示怀疑……
乔布斯:库克(以下简称“库”),你是否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有什么使命是定要达成的?你知不知道在你喝一杯咖啡或者做些无意义事情的时候,这些使命又蒙上了一层灰尘?未来虽不可预测,但我可以预测苹果在十年内必然继续发展……
库克:预测,生活本身就是未知的。你有何理由预测苹果能战胜那么多知名品牌于机呢?你为何不巩固我们固有产品,却要忙着推陈出新呢?
乔布斯:库,预测是需要想象力的。如果是一个萎缩的行业,创新就是要快速地从原有模式退出来,在产品及服务变得过时不好用之前迅速改变自己。
库克:我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你如何预测未来的苹果手机市场?
乔布斯:未来十年,手机市场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我们的。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是追求完美的人。完美的质量没有捷径,必须将优秀的质量定位给自己的承诺,并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当对自己要求更高,并关注所有的细节后,产品就会和别人不一样。譬如我们在苹果4代产品中置入美学因素。一个适合于手掌灵活把握的宽度、一个亮光闪闪的玻璃表面、一个清新自然实用的触摸屏,还有独特的iOS系统。这些,都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库克:乔,我懂了,你追求的是产品的质量。这个我相信所有的对手也具备这个条件,他们也对产品精益求精。
乔布斯:我们还有很多要素,让我预测未来的生活离不开我们的手机。
库克:比如?
乔布斯:我列举几条,比如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相关产品捆绑营销,同类产品都是精品的理念;不招聘俗套的员工;不追求复杂而追求实用……
库克:哦,我更加坚定了这一预测的信心。
乔布斯:还有更重要的一条——
库克:什么?
乔布斯:我们出售的是梦想而非产品,我们让人们对苹果公司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即苹果打动消费者的不是其生产的产品本身,而是这些产品所代表的具体涵义。正是这样的理念,让我对未来有了足够的预测:苹果的市场可能会占到三分之一……
第二篇:语文:高考高分作文万能模式
高考高分作文的万能模式(2)
如何与阅卷老师进行较量
任何一场考试其实都是我们和阅卷老师的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兵书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高考作文,我们的对手——阅卷老师——的总体情况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点上:
一、阅卷人的兴奋点:
1.框架结构
框架清晰而新鲜,让阅卷老师看上去很舒服。
2.出彩的细节
隔几句便扎上一针,让阅卷老师的阅读刺激得以持续。
3.行文
让阅卷老师投入你的话语流,使其受到浸染。
二、阅卷人的盲点:
1.你的表述方式是否有人用过
不要以为阅卷老师读遍了天下文章。
2.偶尔出现的少量字词错误
这是阅卷老师,不是出版社的校对编辑。
3.支持论点的论据是否无懈可击
阅卷老师不会花多少时间进行逻辑上的判断。
三、阅卷人的残留点
何谓残留点?残留点就是指高考作文阅卷人在两眼发直、身心疲惫、大脑混沌状态下飞速地浏览完你的作文后在他的脑子里残留着的大致印象。这决非耸人听闻,大热天的,评卷人在判卷时绝对是边看边忘。虽然绝大部分记不住,可还是有少数内容进入他的潜意识,他就是靠这点残留的潜意识给作文判分。你可能会说,我这不成冤大头了吗,费好大劲写的作文他三下五除二看完就忘得差不多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进入他潜意识中的那点东西同他的兴奋点几乎是完全是一对一的影射关系。其残留点就是兴奋点的残留物。激活他的兴奋点越多,程度越激烈,残留的东西也越多,面积也越大,得分也越高。为什么我们在读语言大师的文章时,有一种一口气要读完的冲动,那是因为他们的文章能大面积长时间地激活读者的兴奋点。我们需要学习的就是这些大师们对阅读兴奋点的构造技法。
大家可以从语言大师的文章中提炼出可以套用的模式(我们将其称为“万能模式”),在写文章的时候把这些“万能模式”用于其中,这能使文章带有大师的味道。平时记下这些模式,写作文时,心中就有了底,即使考试时间紧,也有东西可以迅速抓取。
元代乔梦符言:“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凤头,就是指文章一开始便夺人心目,光芒闪烁。猪肚,当然是指文章的主体部分如猪的大肚子那般肥厚,有足够多的油水。豹尾,文章结尾美而有力,令人赞叹而印象深刻,长留余味。对于文章结构,我们主要在这三个方面引导大家如何模仿语言大师。
在细节方面,曾国藩说得挺好,他认为作文以“行气”为第一条件,其次为“造句”,再次为“选字”。这三个要点中,在立意明确之后,我们模仿大师写作文时要坚持句子中心论,“选字”则是为句子锦上添花。
模仿实例,我也是尽量选大家所熟悉的东西,大家写作文也是一样,选你熟悉的东西,熟悉的东西方便选取,也较能够溶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凤头篇
这是最最关键的地方,平时写东西时要形成自己的套路,考试时最好不要临时去玩新花样,平时这样的开头也许已经写了一万次,心里担心这样是不是有新意,不要犹豫,平时怎么写就怎么写,对你来说,有没有新意是没有意义的,对阅卷老师有新意才算是有新意。文章的开头就一定要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把所有你惯用的吸引人的句子全都用上吧,千万不要吝啬,要让老师对你的“佩服”油然而生。
凤头一:(情感取胜----吴)1中心词2记叙的格式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大师风范】
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清代历史,是小学中惟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
【点评大师】
开头以个人经验引出主题的阐述,让宏大的历史有了个人情感的引入点,感情上更为生动。这段文字里面重要的关键词是“阻隔”、“化解”,我们写作文时,这些词请一定要用上,这也是余秋雨文章显出独特的地方,这些词让人有陌生感,陌生感又产生了新鲜感,但这种陌生感是有度的,放在文章中又能够让人较快地理解。大家平时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收集这些词,这是提升整篇文章优雅品位非常重要的地方,也是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万能模式】
我们这些人,对„„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师讲到„„时„„,„„年迈的老师„„,孩子们也跟着„„,„„从小种下的„„,很难化解得开。
【模仿实例】
我们这些人,对过年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语文老师讲到“年关难过”、“盼着有肉吃”时感慨万千,年迈的老师一感慨,孩子们也跟着感慨,尽管这种感慨带着疑惑,但从小种下的情感,很难化解得开。
凤头二:
【大师风范】(情境创设-----吴)1中心词2记叙的格式
1965 年的时候,一个孩子开始了对黑夜不可名状的恐惧(劈空而来,无缘无故而来)。我回想起了那个细雨飘扬的夜晚,当时我已经睡了,我是那么的小巧,就像玩具似的被放在床上。屋檐滴水所显示的,是寂静的存在,我的逐渐入睡,是对雨中水滴的逐渐遗忘。应该是在这时候,在我安全而又平静地进入睡眠时,仿佛呈现了一条幽静的道路,树木和草丛依次闪开。一个女人哭泣般的呼喊声从远处传来,嘶哑的声音在当初寂静无比的黑夜里突然响起,使我此刻回想中的童年颤抖不已。(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点评大师】
冷静的语调,优美而精致的叙事语言,极富感染力。请注意文章中的四字结构短语,如“不可名状”、“细雨飘扬”、“逐渐入睡”、“逐渐遗忘”、“依次闪开”、“寂静无比”、“颤抖不已”等等,四字结构短语让文章有一种阅读的节奏感,大家平时写东西时,请加入四字结构短语,运用好的话,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万能模式】
„„年的时候,一个孩子开始了„„。我回想起了„„。„„所显示的,是„„的存在,我的„„,是对„„逐渐„„。应该是在这时候,在我„„,仿佛„„。„„使我此刻回想中的童年„„。
【模仿实例】
1994 年的时候,一个孩子开始了对足球无可救药的喜爱。我回想起了那个蝉声低鸣的夜晚,当时我为巴乔射失点球而深深惋惜。电视转播所显示的,是巴西人和意大利人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我的捶胸顿足,是对足球的逐渐理解。应该是在这时候,在我也流下泪水的时候,仿佛置身于大洋彼岸的玫瑰碗体育场,看着大力神杯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巴乔那无声的泪光闪烁,使我此刻回想中的童年感慨不已。
凤头三:由现象而本质的思索
【大师风范】
就像工业废水破坏江河湖海的水质,就像氟里昂的挥发击穿臭氧层,过多的印刷品正以越来越国际化的装帧设计和出版速度推向市场,一个原本是狭小的阅读空间如今堆满了货物,而为阅读者留下的走廊仅容人侧身而过。乱世出英雄,乱书却让人无所适从,其压迫感使人手忙脚乱,有一次我在书店里亲眼目睹了这样一种忙乱,一个女读者手里捧着两本书到柜台交款,一本是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另一本是一套数本的《还珠格格》。(苏童《妻妾成群》新版自序)
【点评大师】
对于社会现象的描述形象而委婉,在作者展现的图景中很自然地透露了自己的观点。我们需要重点学习的地方是:
一、以比喻开头,而这个比喻不是没有目的的,而是要为表达你的观点服务。
二、对比的运用,如上面所展示的《包法利夫人》和《还珠格格》的对比,这样会给人很强烈的印象,并为后面论述的展开造成阅读悬念,在考场作文中,则能很快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他们对你的作文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文中的一些细节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压迫感”这个词,我们平时惯常的说法也许是“感到压迫”。我们需要学会说“××感”:感到幸福,我们就说“幸福感”,感到失败,我们就说“挫败感”,如此等等。
【万能模式】
就像„„,就像„„,„„有一次我在„„亲眼目睹了这样一种„„。
【模仿实例】
就像日出时去睡大觉,就像日落时去地里耕种,我们的生活出现的一些事情却往往如此。忙的时候偷闲,闲的时候偷忙,其错位感让人有点啼笑皆非。有一次我在教室里亲眼目睹了这样一种景象,一位同学在数学课上偷看抽屉里的《体坛周报》,体育课上却躲在教室里狂做数学题。
凤头四:
【大师风范】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红楼梦魇》)
【点评大师】
以引语开头,并在对比中突出所要开始的文章主题。这种“三缺一”的开篇模式应该说是非常好套用的。
【万能模式】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
【模仿实例】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网速不够快”。
猪肚篇
“猪肚”的要义在于丰厚。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将所要表达的观点反复论说,让阅
卷者在形式的多样中从感官上觉得内容是富足的。
猪肚一:猪肚怎样才能大起来呢? 来点对照
【大师风范】
1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2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3那么,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
设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救赎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
4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史铁生《我与地坛》)人生的苦难
【点评大师】
这段文字充满了受难意识,对生命的存在有着自身独特而尖锐的体悟。对照两类不同的事物,在对照中得出感悟。文章的关键用词有“不堪说”、“诸多”、“休论”、“设若”、“造就”、“举出”、“衬照”、“度化”等等。用词是体现出文章细节的关键,细节也是文章优劣的区分之处。文章用词,要多一些“酒味”,少一些“白开水”。像上面这些词,与大师相比,大家用的可能是“说不出来”、“很多”、“不要说”、“假如”等等,这就是你和大师的差别。大家注意到,这些用词带有古白话的味道,适当地运用,能让文章体现出一种古雅,增添美感。
【万能模式】
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你也可以„„假如„„?要是没了„„,„„?要是没有了„„,„„?„„
于是就有一个„„的结论等在这里:„„只好听凭„„,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就„„而言,休论„„。
那么,一切„„之路在哪里呢?
设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
我常以为是„„。我常以为是„„。我常以为是„„。我常以为是„„。
【模仿实例】
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世上为何有高考这回事,你也可以为高考而奋斗,并为此享有成就与自豪,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平静下来了:假如没有了高考,什么将成为评判我们入学的标准?要是没有了那种由高考而生的奋斗,成功的喜悦又如何而来呢?要是没了高考的竞争,我们又如何会有不断进步的紧迫?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疑惑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奋斗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高考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意志的坚定与否,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就高考而言,休论废除。
那么,正确对待高考的认识之路在哪里呢?
设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正确的高考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
我常以为是一个人的懒惰造就了另一个人的勤奋。我常以为是一个人的随意举出了另一个人的踏实。我常以为是一个人的松垮衬照了另一个人的坚持。我常以为是一个人的放弃度化了另一个人的成功。
猪肚二:来点幽默
【大师风范】
;
(一)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花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钱钟书《围城》)
(二)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钱钟书《围城》)
【点评大师】
典型的钱钟书式的学者型幽默,对一个词进行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揶揄,幽默感就出来了。
【万能模式】
(一)据说„„就是„„的„„,说起来庄严些,正像„„叫„„,或者„„。
(二)„„是位„„。这„„非常为难,可以„„,也可以„„。„„
【模仿实例】
(一)据说“别蒙我”就是“BMW”的另一说法,说起来庄严些,正像土豆在生物学上叫马铃薯,或者疯子的科研术语是“非正常人类”。
(二)张三是位好学生。这“好”字的读音非常为难,可以说是好的学生,也可以说是好学的学生。不同的是,好的学生大抵是学习成绩好,好学的学生则未必。
猪肚三:来点挖苦
【大师风范】
我尽最大善意理解这件事也只能想到:金庸能卖,全在于大伙儿活得太累,很多人活得还有些窝囊,所以愿意暂时停停脑子,做一把文字头部按摩,能无端生些豪气,跟着感受一道善恶是非终有报这一古老的中国便宜话,第二天去受罪还能怀着点希望。再一条,中国小说的通俗部确实太不发达,除了老金的武侠,其他悬疑、科幻、恐怖、言情都不值一提。通俗小说还应该说是小说家族的主食,馒头米饭那一类,顿顿得吃。金庸可算是“金馒头”了,一蒸一屉,十四屉,饭量再大也能混个饱。(王朔《我看金庸》)
【点评大师】
口语化色彩浓重,有种话语流动的快感。看似捧人,实则损人。
【万能模式】
我尽最大„„理解„„:„„全在于„„所以„„,能„„,跟着„„。再一条,„„,除了„„,其他„„。„„还应该说是„„。
【模仿实例】
我尽最大想像力理解这件事:我们能够日复一日不停歇地做题,全在于大伙儿太心虚,很多人还有些恐惧,所以愿意握住手中的笔不放,把书中的空白都给填满了,能心满意足地生些豪气,跟着感受喜悦如墨水在笔尖流淌的美好感觉,第二天继续涂抹时仍然怀有如此憧憬。再一条,中国进入大学的方式确实不太多,除了普通高考,其他保送、特招、自主招生都很难轮到自己。普通高考还应该说是进入大学的主要通道,六车道那一类,容量较大,一次六辆,还不用超车,速度再慢也能在路上跑。
第三篇: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
原创 庄永海
在高考语文之中,作文作为压轴大戏,占据着大壁江山。许多学生从小到大都在摸索写好作文的方法,然而作文仍是每年高考评卷分析中可提高空间最大的项目。因此,得作文者得天下,掌握高效有用的写作技巧是写得高分甚至满分作文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鄙人的作文技巧。一:擒贼擒王(审清主题)
拿到作文题,要知道它是一道题,是出题者引导做题者作答的桥梁。因此审清出题者的意图很重要。命题、话题、材料作文都一个中心词,而抓住这些中心,便是抓住了作者的意图。作文的主角就选好了。比如2013广东高考,材料中的“捐助”便是出题者需要学生去抓住的主题,去思考的事物。抓住“捐助”论述社会上各种与捐助有关的现象,结合你的思考,你的文章便符合出题者心意了。二:一见钟情(抓住开头)
如同人与人见面,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对于作文,你的开头便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在我看来,有一个既不炫目轻浮又不腼腆委婉的开头你就会获得老师的青睐。简单来说,便是开头要“切”合这篇文章的主题,开门见山一阵见血;而且开头要不落窠臼,能够让阅卷老师一下子被你的文采和思想吸引。只要点出要说的道理或者主题,一句名言、歌词,一句有哲理的话,或者是一段描述自然现象的排比段,便让你脱颖而出。
三:滴水不漏(严密结构)
写文章的结构层次,展现了一个学生的思想水平与逻辑能力。在高中语文考纲中,着重注重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因此,严密你的行文结构,会让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吸引力。对于议论文,论点的提出,论据的分布(古今中外),论据的排列(并列、递进、对比、相关),论证总结都需要经过严密的组织,整篇文章才会滴水不漏。比如2012高考作文回到原点(回到什么原点,为什么要回到原点,怎样回到原点)如此的结构就得到较多的老师赏识。四:锦上添花(突出美化)
一篇好的文章必定在语言和说理方面吸引读者,因此,在有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语言和说理进行突出美化,你的作文必定能锦上添花。美化语言需要比较高的文学素养,也需要比较高的渲染技巧,所以平时应该多去吸收“大家”大作中的高质量养分,也应该多去感受生活中每一个文字音符的魅力。再者,对于说理,选择正反对比、相似相关、前后呼应、排比突出的技巧都可以让你的文章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
五:画龙点睛(完美结尾)
前有龙头,后必有凤尾。我们不需要冗长的结尾来强调你的观点,不需要华丽的结尾来炫耀的文采,真正的好的结尾应该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能一阵见血地突出你的文章最重要的观点与开头呼应,同时能够将万千音符戛然而收,给读者深深的思索空间。这样一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能呈现出来。当然,好的文章需要我们平时多去雕琢。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若能洞察万事百态的纹理,琢磨沧海桑田的规律,让人生与自然沟通,把笔尖与心灵相连,好的文章便成竹于胸。
第四篇:语文:高考高分作文万能模式
高考高分作文的万能模式(3)
猪肚四:来点煽情
【大师风范】
窗外是茅舍、田野,不远处便是连绵的群山。于是,童年的岁月便是无穷无尽的对山的遐想。跨山有一条隐隐约约的路,常见农夫挑着柴担在那里蠕动。山那边是什么呢?是集市?是大海?是庙台?是戏台?是神仙和鬼怪的所在?我到今天还没有到山那边去过,我不会去,去了就会破碎了整整一个童年。我只是记住了山脊的每一个起伏,如果让我闭上眼睛随意画一条曲线,画出的很可能是这条山脊起伏线。这对我,是生命的第一曲线。(余秋雨《老屋窗口》)
【点评大师】
余秋雨的行文经常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大范围转移。比如上文中,从窗口到远处的群山,从眼前的世界到遥远的童年,时空的激荡带来人内心感情的大激荡。需要记住的词是“所在”,这在余秋雨的散文里经常出现,是一个能提升作文档次的词 【万能模式】
„„ 是„„,不远处便是„„。于是,童年的岁月便是无穷无尽的对„„的遐想。„„那边是什么呢?是„„?是„„?是„„?是„„?是„„的所在?我到今天还没到„„那边去过,我不会去,去了就会破碎了整整一个童年。我只是记住了„„,如果让我闭上眼睛随意„„。这对我,是生命的第一„„。
【模仿实例】
1 门外是田园、草地,不远处便是蜿蜒的河流。2于是,童年的岁月便是无穷无尽的对河水的遐想。河的另一端是什么呢?是城市?是大海?是农田?是工厂?是龙王和虾兵的所在?我到今天还没有到河的尽头去过,3我不会去,去了就会破碎掉了整整一个童年。我只是记住了河流的每一处曲线,如果让我闭上眼睛随意画一条曲线,画出的很可能是这条河的曲线。4这对我,是生命的第一曲线。
猪肚五:来点细腻
【大师风范】
上海每一条弄堂里,都有着这样是非的空气。西区高尚的公寓弄堂里,这空气也是高朗的,比较爽身,比较明澈,就像秋日的天,天高云淡的;再下来些的新式弄堂里,这空气便要混浊一些,也要波动一些,就像风一样,吹来吹去;更低一筹的石窟门老式弄堂里的是非空气,就又不是风了,而是回潮天里的水汽,四处可见污迹的;到了棚户的老弄,就是大雾天里的雾,不是雾开日出的雾,而浓雾作雨的雾,弥弥漫漫,五步开外就不见人的。但无论哪一种弄堂,这空气都是渗透的,无处不在。它们可说是上海弄堂的精神性质的东西。上海的弄堂如果能够说话,说出来的就一定是流言。它们是上海弄堂的思想,昼里夜里都在传播。上海弄堂如果有梦的话,那梦,也就是流言。(王安忆《长恨歌》)【点评大师】
王安忆的文字极其细腻,且有女性的柔和溶入其中,这种柔和的语调不仅可以表达“柔和”,同样可以表达“坚硬”。体现这种“柔和”之处的重要一点在语句结尾那个“的”字上。如“高朗的”、“天高云淡的”、“四处可见污迹的”、“五步开外就不见人的”、“这空气都是渗透的”等等。这个“的”字就像是缓冲的海绵,将表达的语速控制住了。女孩子写文章时可以多学学这一点。
【万能模式】
„„ 都有着这样„„的空气。„„,这空气„„,比较„„,比较„„,就像„„;再下来些的„„,这空气„„一些,„„一些,就像„„;更低一筹的„„就又不是„„,-1-
而是„„。但无论哪一种„„,这空气都是渗透的,无处不在。它们可说是„„。„„如果能够说话,说出来的就一定是„„。它们是„„的思想,昼里夜里都在传播。„„如果有梦的话,那梦,也就是„„。
【模仿实例】
学校的每一个教室里,都有着这样紧张的空气。东边的学生宿舍里,这空气也是紧张的,比较压抑,比较郁闷,就像落雨前的天空,乌云密布的;再下来些的食堂里,这空气也是紧张一些,再紧张一些,就像风一样,提着碗筷的同学倏忽来去;更低一筹的厕所里依然是紧张,大家在这时依然要翻上几页书。但无论哪一种处所,这空气都是渗透的,无处不在。它们可说是学校空间里最本质的东西。高三的校园如果能够说话,说出来的就一定是紧张。它们是学校空间的思想,昼里夜里都在传播。高三校园如果有梦的话,那梦,也就是紧张。
猪肚六:来点思辩
【大师风范】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周国平)
【点评大师】
【万能模式】
„„ 说:“„„”但仔细玩味,„„。如果把立足点移到„„上,以„„的眼光看„„,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有两大„„,一是„„,于是„„;另一是„„,于是„„ 【模仿实例】
一位师兄说:“高考有两大遗憾,一是没有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学但得到了你想得到的专业,另一是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学却没有得到你想得到的专业。”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是不满足,所以才会有大学和专业未能兼得的遗憾。如果把立足点放在是否落榜上,以乐观一些的眼光看高考,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高考有两大幸运,一是没有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学但得到了你想得到的专业,另一是没有得到了你想得到的专业却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大学。
猪肚七:来点儒雅
【大师风范】
但更多时间,我用来幻想,而且回忆,回忆在有一个岛上做过的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情,一直到半夜,半夜以后。有些事情,恨过的,再恨一次;曾经恋过的,再恋一次;有些无聊,甚至再无聊一次。一切都离我很久,很远。我不知道,我的寂寞应该以时间或空间为半径。就这样,我独自坐到午夜以后,看窗外的夜比圣经旧约更黑,万籁俱死之中,听两颊的胡髭无赖地长着,应和着腕表巡回的秒针。(余光中《望乡的牧神》)【点评大师】
文字中透露出学者的儒气和雅气,这是作者独特的精致表达。这段文字中随意选用的比喻是很独特的——“看窗外的夜比圣经旧约更黑”——比喻的独特性来自你身边的环境,还是那句话,喻体的选取要来自于你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比如你身处校园,你就可以说“看窗外的夜比墨水更黑”。
【万能模式】
但更多时间,我用来幻想,而且回忆,回忆„„。„„的,再„„一次;„„的,再„„一次;„„,再„„一次。一切都离我很„„,很„„。我不知道,我的„„应该以时间
或空间为半径。就这样,我„„,看„„,听„„,应和着„„。
【模仿实例】
但更多时间,我用来幻想,而且回忆,回忆这一年来做过的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情,一直到半夜,半夜以后。有些题目,做过的,再做一次;有些书,背过的再背一次;曾盼望过的,再盼望一次。一切都离我很短,很近。我不知道,我的思想应该以时间或空间为半径。就这样,我躺在熄灯铃响后的宿舍床上,看窗外的夜比墨水更黑,万籁俱寂之中,听一颗不甘落后的心跳动着,应和着闹钟巡回的秒针。
豹尾篇
结尾时要十分注意铺垫,好比是演出结束,我们先要营造掌声,然后在掌声如潮中谢幕。我们要想尽办法激发出阅卷老师也想起身鼓掌的冲动。
豹尾一:
【大师风范】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点评大师】
语气无限扩大大,感情无限释放,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推出最后的结论或者说是最终想表达的意思。
【万能模式】
„„是一种„„,一种„„,一种„„,一种„„,一种„„,一种„„,一种„„,一种„„。„„,结果--
【模仿实例】
自信是一种温暖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悦耳而不令人疲倦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停止向周围诉苦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定,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心理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大学门径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希望的光芒射向考场,心中的理想即将实现。豹尾二:
【大师风范】
真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重访阿勒泰。我也没有搞那个“科学研究”;因为我一翻开资料就觉得有一种嚼英雄粪便的感觉。我只是永远地怀念着阿勒泰大山,我清晰地看见有一条雄壮的大河般的道路,山间谷底奔腾蜿蜒。没有人知道它,只有我和那些牧人想着它。(张承志(《荒芜英雄路》)
【点评大师】
一种深蕴力量的怀念之情,让怀念余味深长。不要忽视“真的”这个词,这个词让整个语段的节奏有了很大的改观,将整个语段的速度放缓,节奏感的把握很多时候就体现在具体的用词上。
【万能模式】
真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我也没有„„;因为„„。我„„。没有人知道它,只有我和„„想着它。
【模仿实例】
真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重返我最初就读的小学。我也没有就此将这段记忆抹去,因为我一翻开相册就觉得有一种时空倒流的感觉。我永远地怀念着那座小山,我清晰地看见有一条潺潺小溪般的山路,山间野花点点。没有人知道它,只有我和童年的伙伴想着它。豹尾三:
【大师风范】
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点评大师】
以疑问开始,用雅致的语言再进行追问,通过鲜明的意象含蓄地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这里也要注意运用四字结构。
【万能模式】
一位„„,经得起多少次„„?他的„„是„„还是„„?他的„„究竟有„„?„„—„„等他,一„„,等他„„,„„的沉思冥想去整理„„。
□□□□。□□□□。„„
【模仿实例】
一位高三生,经得起多少次考试?他的肩膀是大理石雕成还是混凝土筑成?他的心底到底有多少根支柱?高考的长路走了十余年,一座梦想的大学在路的另一端等他,一盏灯在路的前方高悬,等他前去,用晚自习上的沉思冥想去整理生生不息的渴望。
远方隔山。前程有路。想想夜色后隐藏的曙光。
写在“绝技”尾上
如果上面说的是“绝技”,那也只是沧海中闪出的几点水沫子,少之又少,天下的作文“绝技”岂是几张薄薄的纸页所能吐纳。向大家列出这些“绝技”,是想让大家学会一种对待文章的方式,让我们通过迅速地理解文章的行文方式,并将其转换成能被自己所用的东西,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效率和写作质量。
大家再来看看两句话:
“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这两位老先生的话是说明形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任何形式的把玩都需要你丰富的内容积淀。招式对了,还得看你的力度如何。所以,看完这些“绝技”可别去睡大觉哦,请抓紧时间好好修炼。
第五篇:高考语文高分战略
高考语文高分战略——给高三学生的第一课
刚刚跨入高三的大多数学生带着学习的激情挑战高考升学的压力,既然我们拥有高
一、高二学习的成功经验,又有对高三学习生活、对心仪的大学充满着的渴望,那么,面对高三更加紧张的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束手无策?我们只要充分认识高三的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及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赏识自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懈奋斗,发掘潜能,我们就能通过一年的时间改变我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收获高考。
但是,毋庸讳言,语文高考要想摘取130以上的高分,不仅应届生,就连往届生,几乎是望“分”兴叹,似乎高不可攀。尤其是语文学科长期被边缘化,以致成绩平平,对一部分考生而言,就连考得三位数都似乎较难……且慢,先听听故事:
一个穿越沙漠的人,水袋里只剩下一口水了,他坚持留下这口水。他告诫自己:把它留到最需要的时候喝。于是,他带有仅存的一口水,激励自己不停地跋涉前行。他喃喃自语道:我身上还带着水,我还有生存的希望,我能靠它走出灼热的沙漠。终于,他踏上了绿洲,而那口水依然还在。
他凭什么踏上了绿洲?那口水?是希望,是信心,不断激励,不停跋涉!种精神力量的源泉。可见,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只要希望还伴随着自己,只要自己心中还有一缕亮光,你的世界就不会阴冷下去。你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现实,依然能够诗意地栖居绿洲。外在的力量往往打不垮自己,打垮自己的往往是自己。当我们处境很艰难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我身上还带着水……
据笔者多年的执教经验,只要我们满怀信心上路、科学规划高
三、实干加巧学,高考摘取的高分,对很大一部分考生来说,并不是神话。笔者就执教过一个班,高考平均分112,130以上10人,120以上26人。
我愿意陪伴同学们一起备战语文、冲刺高考、踏上130ˊ的绿洲。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语文突破130ˊ的成功经验,向绿洲跋涉吧!
一、自信——成功的关键
成功属于自信的人。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我们自知的总是自己的不足,却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和潜能,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尽管有必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但充满自信和富有个性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第一秘诀。只有自信才会看到希望,才会有一种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之源泉。
第一秘诀是什么?
(一)清除自卑感。记住:自卑是自信的天敌。要正确评价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可忽视,那是你随身携带的一口水,是你人生的宝贵财富。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作对比,这样会越比越自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时时拿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弱项,譬如“我作文比别人写得好”“我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比别人强”……这样,你就永远充满自信。
(二)积小成功为大成功。坚持每天有意识的发挥、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兴奋中寻求更大的胜利。在这种不断地体验中,你的自信就会不断地坚定和提高,更大成功便随之而来。我建议把你曾经或每天妥善完成的任务或值得欣慰的成功,清楚地列于纸上,贴在墙上,学会自我欣赏,倍增勇气和信心,让成就感时时伴随你,让你的周围的人羡慕你。
(三)虚心接受正确的意见。对于师长和同学的一些建设性批评要虚心接受,并锐意改进,要正确估计自己能力,确立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全力以赴。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什么时候都能干,天大的困难都不在话下,这样你反而会不断碰壁后失去信心,因为自信并不等于自傲,更不等于狂妄。如果认为自己一周内能完全掌握古诗鉴赏,这是过高估计自己,极不可取,语文学科永远是一个不断领悟、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学科,尤其古诗文,采用集中复习突破最不可取,必须渐进式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符合自己的实际的复习计划,才能保证最大的成功。
(四)时时激励自己。只有学会了不断自我激励,不时提醒自己身上还带着水,你才能不断地战胜困难,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具体做法是:
(1)名言随心,从古今中外名言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牢记在心,或贴在桌面、墙上,以不断激励自己。
(2)榜样自我,一谈到榜样,我们总是选择他人,实际上以自己为榜样更有神奇之力,要时时欣赏自己——我的普通话(我的作文、我的背诵、我的书写……)很不错,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样,你的自信心自然倍增。
(3)誓言暗度,用正面的语言,如“我一定能、我是、我要……”,有针对性地为自己写一段奋斗誓言,每天起床后、下午课前、晚课前,默诵或朗读,这样,誓言内涵就会进入潜意识,渗入你的心灵,成一种无穷的精神力量,催促你勇闯130分大关。
这里提供几则誓言供同学们参考:
1、平静的水面,炼不出勇敢的水手;安闲的生活,造不出时代的精英。我有不屈的意志,我有顽强的毅力。我是强者,我有许多优点,我就是自己的榜样。我的能力与众不同,今日事今日毕,明天一定辉煌。
2、一人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永远过去,只留回忆,今天和我相随,即将消逝,明天可以憧憬,但它是零。只有抓住今天,把握现在,明天才有分量,明天才会愉快。
3、从今天起,我要挖掘我生命的潜能。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站在群山之峰,俯视平庸的沟壑,让陋习见鬼去吧,我是高耸的大山。现在,我的心田,充满了勇毅和激情,我要毫不犹豫地马上行动,不能让今天从我身边溜掉,我要超越昨天,把握现在,主宰明天,语文高考一定能超过130,高考的辉煌一定属于我。
同学们,马上行动,点亮心中一盏灯!
自信让我们心房点亮灯一盏,让我们看到希望,让我们拥有一种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之泉,但路,还得自己走,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规划,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保证最大的成功。
二、规划——成功的阶梯
怎么规划?
(一)目 标 高 考
目标犹鱼之水、兽之林、鸟之气,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功的基石。凡高考成功者都有较高的高考奋斗目标,来引导激励我们考生不断开拓进取,时刻不忘朝目标迈进。
进入高三,一定要把握现实的条件、自我的能力,确立自己的高考目标,并搞清实现目标的条件、方法、途径进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奋斗拼搏去实现目标。
高考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明亮自己所要达到的预想。譬如高考要达到多少分,120、130、还是140,进入哪个录取批次,进而考上哪所大学,将来成为什么样人。如果没有明白的努力目标,就好比在大海上航行,没有航标一般,只能在茫茫黑海上漂流。有了目标,一步一步去奋斗、去实现,便会不断获得成功感,这种不断积累的愉悦体验是你努力实现目标的最大内在动力。
其次要不断调整预想。学习过程是动态和可控的,是一个连续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变化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基础的扎实,效果的巩固,能力的提升,许多开始预想较低的同学,便会不断调控、修整自己的目标,从而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活动也会不断评价、调节、修正、补救,这样,学习的成功经验越多,较高的目标越易实现,人生价值便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最后,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一旦目标确立,决不能三心二意,应付自己,必须诚心诚意,坚信不移,并且经常在脑海里浮想自己漫步在理想大学校园,如山中、清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同学也常常预定了学习、高考目标,却往往会流于形式,最终难以实现,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落实,在课堂上跟着感觉走,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好整个高三阶段的备战。
三、实干——成功的基石。
语文科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强调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因此,高三复习,重点在于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但具体如何操作?前面谈过,你个人的复习必须考虑好三个问题,即如何与正在上的课或正进行的复习协调,各学科之间如何协调,语文内部语言知识与运用、文学常识与默写、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五大板块之间如何协调,时间如何保证。在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后,再根据你的实际,合理安排。这里,我建议同学们做到三点。
一是先确定一月或下次考试之间的学习计划。它应当是你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后能够达到的水平或高度:譬如,提高写作水平,作文不低于45分,保持语文优势,在120分左右,进入班级前五名,总分前十名,这样一步一步前进、一步一步提高,让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