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让教学在多媒体中开花结果-
让语文教学在多媒体中开花结果
襄阳市襄城区杨威中学 朱献红
[内容提要]:语文学科是一门有多种美育综合的课,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领悟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本文重点探讨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二、多媒体创设优美的语言意境。
三、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四、多媒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氛围、意境、兴趣、空间 引言: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学的普及,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已成了广大师生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囿于与外界接触面的狭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来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是一种好的方法。
一、多媒体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引领者。现代教育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老师转变观念,变过去的“老师为主”为现在的“学生为主”,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健康活泼的学习。多媒体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渠道达到这种效果,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也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
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喜爱,对城市小艇作用的深刻认识,在导语中设计了威尼斯这座城市优美的图景,小艇在这座城市中来回的穿梭,让孩子们一下了就走进了课文,对这座城市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对小艇的作用有了很深刻的体会。就直奔课文主题,给了学生很丰富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爱美和欣赏美的情感。有的孩子随着画面啧啧称奇,惊叹不已。课堂的气氛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这便是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它带给孩子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的一节优秀的课所能比拟的。
二、多媒体创设优美的语言意境
教师对课文中优美意境的体会要比学生早、深,教师就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创设意境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课文中的深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讲授《非洲的色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优美的画面中显示着课文中最能体现意境的句子,让孩子通过图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些能描写色彩的句子,图文并茂学生一下子便进入情境之中来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诵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体会课文的感情。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重点的选择,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
三、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力争每篇课文都能做课件,虽然增加了不少教学负担,但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响应,完全溶入到教学中,我也就很开心了,觉得我所花费的功夫都是值得的。而且能充分利用资源平台的使其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我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们看了以后,上讲台来续编故事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要求按照Flash动画的情景,恰当得穿插旁白。学生们的积极性像炸开了锅一样,既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以便下一课时的开展;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件的恰当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知道在困难面前不能停止不前而应该积极动脑想办法。直接升华了文章的表达思想,不必老师的泛泛讲解。而当老师结合这一情景又让学生下来做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在瓶子里的实验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就更高了,知识性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学生自己通过课件的体会、实验的观察、课文的感悟,朗读层次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台阶。老师的范读又给孩子以引导,因此本篇课文就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中结束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我们教学的开展,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学生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也一定会学好这门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多媒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
1)、活用“电脑”语言。
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天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
二十一世纪是个性张扬的世纪。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不盲目服从,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与己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
3)熟用交际语。
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肩“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
2、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江泽民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共同特征,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因此,以创新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那个无边际无际的知识海洋。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他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科学巨匠爱因斯但也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严格他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可见,培养“创新”能力,十分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特别是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主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这也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十一世纪,写作将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为了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弄潮儿,就必须培养学生应用电脑进行写作的各种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学一篇课文结束后都有十分钟左右的学生进入资源库阅读的时间在这里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这些文章的选拔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都经过老师的精挑细选,与所学例文类似的几篇经典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识字、认字,和扩大知识的存储量。使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超越传统的教学效果,达到跨越的目的。由于这种模式的习惯性养成现在班里很多的孩子多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八篇以上的文章,而且还能积累很多的好词佳句呢,这对孩子的写作也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划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困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以前学生提起写作头就很大,现在孩子可以主动的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心情、一天中的最大的收获与感受,而且每参加一项活动都主动带好笔记做好记录回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定会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的互动性和流动性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强烈的变革需要,如何吸呐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作为观念的变革,如何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来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
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我们才能知道那些东西可以使用,哪些该存放,哪些应毁灭。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第二篇:让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让传统文化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安丘市职业中专刘长芳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让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安丘市职业中专 刘长芳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一、实施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冲击,致使部分青少年的道德缺失、精神贫乏。同时,随着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大学、普高持续扩招,加之现实社会中对人才的使用上出现了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源竞争日益激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每况愈下。中职学校入学的学生已不仅仅只是文化基础差,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较差,心理和身体的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生活目标,法纪观念、劳动观念、勤俭节约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不分,爱慕虚荣、奢侈浪费、不讲文明礼貌、不讲卫生及损坏公物、破坏环境现象较为严重,厌学逃学、违纪违法、打架斗殴、早恋堕胎、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拉帮结伙,校园暴力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现象和行为涵盖和准确反映了当前中职生德育教育所存在的现状。
面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素质状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为此我们深感困惑、焦虑和痛心。迫切希望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认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战略性的眼光重新认识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既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也要看到学生的自我发展对德育的需求,把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
二、实施条件与现实指导意义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历程不断发展起来的,充满着哲学思理,对人生价值、社会伦理的思考有其独到的见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些具有鲜明民族性的精神,对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全面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中职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传统文化中对道德教育大致上可归结为:一是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是推崇仁爱原则,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三是重视人生价值,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以及社会关系中的义务;四是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五是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
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诸如: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个人自身修养上,“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慎言力行”等;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联成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统文化为载体,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了答案。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教育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修养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源泉,所以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中职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等民族精神,就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
三、主要目标
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结合点,进一步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承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荡涤心灵,滋润心田,积善行德,促进青少年学生孝亲尊师、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等基本道德品质的形成;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实施过程
1、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图为学生利用每天“早、中、晚”课前10分钟诵读经典篇目《三字经》
一是每天“早、中、晚”课前10分钟,为全校的经典诵读时间。由班干部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学习并诵读经典利用。每大周星期2、4、6、8、10为观看中华传统教育论坛《弟子规》的光盘。每周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对照《弟子规》寻找自己的缺点错误进行改正。经典诵读的内容涉及《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朱子家训》、《诗经》《道德经》、《大学》、《中庸》、《学记》、《论语》、《菜根潭》等国学经典中包含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诗赋,图为安丘市职业中专在举行课前10分钟的经典诵读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图为安丘市职业中专举行18岁成人礼
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理解、自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传承民族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的自觉性,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言行,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的气质。
图为安丘市职业中专举行全校经典诵读比赛
二是依托中职语文课本中一些文质兼美的文言诗文和近现代诗文,充分挖掘和展示课本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因素,并广泛而有选择地向课本外辐射,充满激情地讲,浅显明白地教,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激活了学生自主发展意识。
三是根据不同学期时段设计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如新生入学强化教育、一日常规行为养成、孝道感恩教育、毕业班的职业道德教育等,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涵盖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全程,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魅力所在,感受人文情感和关怀。
四是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在部内开展“传承中华文明、沐浴传统文化、强化养成教育”主题演讲活动。各班级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宣讲选拔,专业部一周内举行一次“诵经典、明礼仪、践行动、塑形象”等系列主题教育或大型演讲比赛活动。
以传统节日、法定假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为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图为安丘市职业中专庆祝建党90周年汇报表演
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真正做到知书达礼;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养成诚信美德。
图为 安丘市职业中专经典诵读大赛
五是营造“传承中华文明、沐浴传统文化、强化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一是在学校教室、教学楼、宿舍墙壁、楼道上设置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修身、劝学、处世、治家、忠孝”等方面的经典章句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让孩子们一走进校园、教室,就融入古诗文的浓浓氛围之中。二是在板报开展“道德古训专栏”、“传统文化教育”等专栏,每周更新内容,开展班级文化建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设评比活动,突出传统的和谐儒雅的“人境互动”,让文化在校园飘香。
2、打造一支教师德育工作团队
成立以各专业部部长为组长、副部长为副组长、教研室负责人、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督查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保障和检查落实等工作,确保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对老师进行训练,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修身、劝学、处世、治家、忠孝等方面的经典章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使教师能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从而形成一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有独立德育工作能力的师资队伍。
3、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机制。
成立课题研究探索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保障和检查落实等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同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建立对学生品行优劣记录的档案袋,定期进行“道德明星”及“五好文明学生”的评选。
五、取得的成效
成效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了学校校风、学风、班风有了根本性转变。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感召下,学生言行文明,教师爱岗敬业,学校温馨和谐,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教育永恒的魅力。“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青年。”已成为每一个学生心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中的标杆。
成效二:传统文化教育构筑起浓厚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校园文化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信息源。“为创业做准备”的校训;“先做人、后做事”的育人理念;“合作、进取、诚信、创新”是的校风;“创新创业、永不满足”的学校精神;“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的学校格言,“立志、修身、劝学、处世、治家、忠孝”等方面的经典章句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让学生一走进校园、教室,就融入古诗文的浓浓氛围之中。
成效三:传统文化教育培育了拥有孝心、爱心、责任心一代代职教学子。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小家庭学生用一颗孝心感恩父母,在学校、社会这个大家庭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回报社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交口称赞。
成效四:传统文化教育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企业社会良好形象的塑造夯实了根基。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融共通,促进了校企文化和管理的创新,实现了校企的共赢,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大增,离职率降到3%以下。潍坊歌尔电子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安丘职专培养的毕业生的素质我们是非常看重的,在我们公司,职专的毕业生比大专生、本科生都受欢迎。”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成效五:传统文化教育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现代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青少年通过诵读经典背诵古典文化的精华部分,开发了智力特别是记忆力,陶冶了情操、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健康的心性、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提高了修养和气质,对学生人格、心灵、修养、情操、以及创造力产生了积极影响,进而成就了学生的一生。
六、体会与思考
一、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促进人格完善,促进社会和谐的经典思想,是历经几千年磨蚀、检验而流传下来的我们民族的最高智慧,是中华民族保持民族性和创造力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创建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工作任重而道远。
(备注:刘长芳,系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安丘市职业中专教师。电话:*** 邮编:262100)
第三篇: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
石门小学
张波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辅助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计算机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了综合处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摞,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来增强教学效果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许多学校借之率先走上教改之路,他们的实践活动证明其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也有很多人对此拍手称赞。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课堂采用课件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根据我们的实践来看,并不是这样,有些课文采用课件进行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我们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而有的课文就不适合运用课件,如果用了反而会削弱课堂的质量。即使是可以运用课件的课节如果用得课件不好,也不行,它也会对课堂造成坏的影响,甚至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我们在讲授课文时,应该深入分析课文,看它是否适用课件,在确定了之后,再认真制作或者搜索一些有价值的课件来使用。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那么我们应该选取什么样的课文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呢?我们要制作或者选择怎样的课件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
首先,我想谈谈选择课文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通过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制作和使用课件的情况,我觉得这样的内容适合运用多媒体课件:
一、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设备的功能非常强大,这一点可谓是众所周知。它集图、文、声、光、动画、影视于一体,传达出形象具体、声情并茂的画面,能够跨越时空、重复演示,能再现历史的真实、自然的原貌、事物的内在规律。它比说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如果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形或动画演示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把复杂事物简单化,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比如在讲授《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就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这篇课文虽然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有美”的特点,而且教材的前面也有彩图,但对于从来都没有见过石拱桥的模样的学生来说,文章的讲解依然难以理解,如果在讲课过程中能将“赵州桥”“卢沟桥”的图片以及一些世界著名石拱桥的图片适时地穿插的讲课的过程中,或者能用一些动画演示石拱桥泻洪的情形,学生就会很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课文文本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这样授课的效果很不错,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说明文类的文章都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授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在讲授历史久远、时间跨度很大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古文讲授时运用多媒体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论语十则》以及孟子的文章时,由于我们对这些历史名人知之不多,如果仅从口头上去给同学们介绍孔子的有关知识,我们传达的知识很有限的内容,而且这样得知识给人一种没有依托的比较虚空的感觉,学生对这些历史名人的认识也是表层的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如果我们借助了多媒体课件,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可以穿插一些有关的图片、动漫等,并与一定的文字介绍相配合,再设置一些网站的链接,这样的课堂就一定会声情并茂,不但吸引学生,而且还拓展了知识面,使他们能够多侧面立体的深层次的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辩证的认识历史人物及其人生的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对于古文知识的讲解,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来强化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和掌握。
三、对于那些距离我们身边较远的内容,也适合运用多媒体.比如像《安塞腰鼓》《云南的歌会》《旅鼠》《消失的罗布泊》等文章,如果能够将具体的情景或者事物播放出来,让学生亲自感受以下,我想如同身临其境的学生是不会轻易忘记的.四、微观世界的内容比如“克隆”等科技方面的知识的文章,往往更能使我们得心应手的运用多媒体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丰富多彩的图片、精美的动画,往往能使很难讲清楚的知识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对来讲,我觉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戏剧等如果有视频片段的话,播放出来的效果和讲授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学生对人物的把握和感受会更到位,但我不主张多用,因为学生读图的时间多了,读字的时候就少了,不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时会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对于散文或记实性的文章我不主张过多采用课件,那样会削弱文章的美感,是学生丧失语言感悟能力的机会。
其次语文课件使用的益处
第一、加大了课堂内信息的容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 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第二、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
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再次语文课件使用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对语文教学是把双刃剑,恰当的使用能优化教学,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甚至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陷阱。现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滥用多媒体课件削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然而,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就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也在课件中显示。还有,有的课件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眼球,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教师则成了放映员和技术员,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文本研读淡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2多媒体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遮蔽
多媒体教学最大问题,是用多媒体取代语言本身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比如教师用图片来替代语言文字,学生的想象力可能是丰富了,但学生对语言的体会能力、想象能力可能反而减弱了。语文教学不能离开语言这个根本的东西,否则就不是语文课了。
另外,我还想说,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但并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这是因为:第一,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一项很花时间,很费精力的事情,这势必会影响我们去钻研教材和教法。第二,多媒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毕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过多,我担心不仅我们的学生会对它产生依赖,我们的老师也会依赖它来吸引学生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第三,有些课件本身还有可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我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用课件来营造文学作品的意境,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等等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不仅应该在制作时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且在使用时应该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绽放光芒
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绽放光芒
【摘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合理渗透现代多媒体技术,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搭起一座走进古诗语言的桥梁,顺利进入诗人所创造的美学意境中。本文以理论联系实际,畅谈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体会,值得大家予以适度关注。
【关键词】创设情境;形象直观;声像并茂;互动反思;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语言隽永、韵律优美、字字精辟,属于中华文化宝库中一串璀璨的明珠,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古代文化,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情操和欣赏能力。然而,由于古诗词是一种很特别的体裁,意蕴含蓄而又抽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假如让学生只从单一的文字角度鉴赏古诗词,那就不可能真正感悟作品的无限魅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同时学习的效果,要比仅仅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好得多。可见,多感官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应小学课堂教学,尤其合理渗透现代多媒体技术,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搭起一座走进古诗语言的桥梁,顺利进入诗人所创造的美学意境中。
一、创设情境,以利学生了解背景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假如教师只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不少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兴趣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对学习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譬如,我在执教曹植的《七步诗》导入时,为了让学生轻松掌握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的时代背景,我就打开了有关曹操父子三人的影视剪辑片段:一代枭雄曹操对曹植极为宠爱,屡次与几位大臣商议立曹植为太子;但曹操病逝以后,曹丕居然坐在龙椅上当了皇帝,他利欲熏心,妒忌弟弟曹植的才能。一天傍晚,曹丕逼曹植在七步之?妊杆偻瓿梢皇资?,否则就要砍头。此时,曹植挺胸漫步,在七步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七步诗》,最终击败了曹丕的阴谋。许多学生一边鉴赏一边叹息,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可谓一目了然。
二、形象直观,帮助学生感悟意境
文学的特性就是形象性,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若教师能将孩子感到枯燥的语言与孩子向往的形象画面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直观性的多媒体画面,则能帮助学生感悟意境。譬如,我在执教《游园不值》时,先直接打开多媒体画面:青翠可怜的苔藓,优雅美丽的小径,清幽静寂的柴扉。这些趣味盎然的情境使学生身临于作者描绘的情景中,理解作品的主旨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领悟为什么作者在这么多字中选了“绿”,我把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江南景色画面映入学生的眼帘,许多学生欣喜若狂,浮想联翩,不仅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而且联想到“绿”字的意韵――既表达了大地看上去一大片绿意,又突出了自然界的生命渴望生长的力量,一种生生不息的生机。再如,在学习《忆江南》时,不少学生对江南的风景感到陌生。为此,我在课堂上展示了江南美丽风光的画面,引导学生一边鉴赏大自然的风光,一边赞叹江南的美妙景色,从而读出对江南的留恋之情。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它独有的作用,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接受,加深了对古诗语言的感悟。
三、声像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总是追求舒畅、愉悦和兴奋等情绪,他们一般难以在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中保持优良情绪。因此,我们可以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积极唤醒孩子的良好心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譬如,学生在学习毛泽东的《长征》一课时,由于学生缺乏有关长征历史的了解,他们往往对文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述难以理解。因此,我在执教本文时就直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当时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画面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几十个红军战士在泸定桥上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硝烟弥漫,枪声阵阵,正是彻人心骨的一个寒字,同学们都沉浸于战斗之中,初步感知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体会到了诗歌的用字之美。再如刘禹锡的佳作《望洞庭》,作者以秀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湖面无风恰似玉盘,群山翠绿宛如青螺,湖光秋月互相映衬。全诗巧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假如让学生只从文本写作手法入手鉴赏,他们绝对不能真正体会洞庭湖之美,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将这优美的画面体现出来,配以宁静的乐曲,学生便会沉浸其中,很快就能理解诗中的比喻,从而领会意境。
四、互动反思,让学生的认知螺旋上升
众所周知,古诗美感的表达,常常寄予在一些意象之上,那么这些意象究竟有着怎样的意蕴呢?诸如林升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林安邸》)一句中,这个“暖风”的意蕴如何理解,仅仅是温暖的风吗?我们应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的基础上,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相关画面,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明白诗人的用意。当然,现代多媒体教学中让学生在图与文的结合中识字,能够准确区分古诗中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异同,诸如“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一词,不妨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再打开茂盛的草原的动感画面,学生一边鉴赏,一边讨论,最后能轻松理解“离离”二字蕴含的意义,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美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不管是对人情世态的刻画还是对大自然的吟咏,达到审美的境界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去感悟诗词中简练的几个字所表达的丰厚情意,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意蕴,提升诗词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赞.浅谈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古诗文教学[J].教育前沿与探索,2014(3).(编辑:龙贤东)
第五篇:让先进典型内外开花结果
多层面选树
全方位培育
让先进典型在部队内外开花结果
——广西边防总队典型培树工作经验做法
近年来,广西边防总队坚持把先进典型培树工作摆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探索实践新路子新方法,成功推出“戍边为民”隘口边防派出所、“强警戍边”东兴边防派出所、“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唐蔚宣、“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韩中宽、“全国三八红旗手” 王菊登、“全国好警嫂”陶叶廷、“公安边防部队十大带兵模范”李春莹、“广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圣皇等一批重大先进典型,有力促进了部队建设和中心工作。
一、党委主抓,科学规划,促进典型“层出不穷”。一是顶层设计铺好“路子”。总队党委每3年对典型培树进行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及各级职责任务;总队政治部每年根据党委工作重点和业务处室、各支队级单位推荐意见,结合先进典型特点,科学定位典型培树层次和方向,分门别类更新总队、支队两级典型库,确保成熟一个推出一个。2011年以来,全总队共有243个单位、482名个人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其中80%以上出自总队、支队的典型库。二是紧贴一线树好“苗子”。坚持把目光聚焦基层一线,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发现、挖掘、培树、锤炼典型。崇左边防支队唐蔚宣浴血勇斗持刀枪歹徒、北海边检站封华贤纵身跃入落差10余米的冰冷海水勇救落水者、北海边防支队梁晓徒手营救跳楼轻生群众光荣负伤等先进事迹发生后,总队第一时间将他们列入重点培树对象,量身打造培树计划,使重大典型及时得到发现、受到关注、获得肯定。三是健全机制立好“旗子”。总队、支队两级党委坚持典型常态联系、精准帮扶制度。党委常委分片包干,利用下基层当兵、调研指导等及时掌握典型动态,引导其端正心态、摆正位置、永葆本色。落实典型关怀激励机制,在干部提拔任用、晋职晋衔、培训培养,战士入党考学、士官选取、保送入学、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重点倾斜,树立了典型受重视、得提拔、享实惠的导向,使学先进、争先进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警地联培,双轮驱动,推进典型“内外开花”。一是建立机制打破壁垒。与地方党政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协同调研、共创品牌等机制,形成了警地共树典型的良好氛围。在隘口边防派出所集体典型的培树上,总队坚持内外联树联培,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汇报,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人社厅开展联合调研,得到了广泛支持。自治区政府划拨8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隘口边防派出所基础建设,崇左市委、市政府下发决定开展向隘口边防派出所学习活动,凭祥市委、市政府授予隘口边防派出所“戍边为民模范边防派出所”荣誉称号。二是加强外联拓展渠道。总队、支队两级党委和政治部门遵循“勤走访、多联系、赢支持”思路,通过主官走访、定期走访、预约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地方党政职能部门对时代典型的需求,主动汇报展示部队先进典型,最大限度争取支持。2014年3月12日,唐蔚宣浴血勇斗持刀枪歹徒的英勇事迹发生后,总队主官4次到自治区政法委、公安厅汇报,政治部6次组织专班与自治区政法委政治部、公安厅政治部、团区委、双拥办相关职能部门商洽培树事宜,推动唐蔚宣13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三是面向社会延伸领域。结合地方不同时期的关注重点,适时调整工作方向,确保部队工作顺应地方需求,先进典型获得地方支持。近年来,总队各级立足边境管控和边防检查工作特点,以面向服务东盟为契机,加大与地方部门的沟通协作,使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部队先进典型在地方组织的“红旗团支部(团员)”“青年岗位能手”“青年五四奖章”“最美青工”“最美家庭”等评选中屡有斩获。特别是结合广西区位特点,与自治区民委以民族团结为切入点开展特色联建,推进壬庄边防派出所“融入式”和隘口边防派出所“葡萄串式”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分别获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公安部表彰。
三、强化宣传,树立导向,激发典型“引领效应”。一是抢占舆论先机。保持与新闻媒体的密切关系,第一时间启动典型宣传,赢得工作主动。唐蔚宣、梁晓的英勇事迹,总队都第一时间启动新闻宣传预案,邀请各级媒体跟进采访宣传,掌握了舆论主动权,使典型形象更加深入人心。2015年,在公安部和全国妇联共同举办的“好警嫂”评选活动中,总队邀请驻地门户网站建立宣传公众微信号,联系中国警察网等十几家中央、省级媒体,对推荐的警嫂陶叶廷进行集中宣传,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深化内部学习。按照“线上学习,线下互动”的思路,典型一经涌现,及时搜集珍贵图片,记录感人话语,梳理编写“小故事”“身边事”,及时宣传发布,让官兵切实感受典型就在身边,潜移默化传递典型精神。结合勤务灵活举办事迹报告会,处处激励创先争优,形成“一花引来百花开、百花争艳春满园”的喜人景象。2014年,唐蔚宣浴血勇斗歹徒,总队党委及时下发决定,号召全区部队学习他的英勇精神,影响带动部队又相继涌现了飞身入海救人的封华贤和徒手挽救跳楼群众的“铁臂哥”梁晓。三是扩大社会影响。近几年,总队联合团区委和妇联连续2次开展“十大边防卫士”“十佳边防警嫂”评选活动,穿插开展事迹报告会、座谈、演讲、竞赛等交流,实现典型培树警地双赢。同时,以弘扬践行“忠诚、奉献、务实、争先”的广西公安边防精神为主题,组织近年来在爱民固边、边检提服等不同层面的典型代表开展巡回报告,受到广泛赞誉,听众达2万余人,切实将先进典型效应转化为了社会效应,树立了公安边防部队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