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有感
读《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有感
有人问我“作为一个老师你辛福吗?”“当然,我应该是幸福的,一份稳定的收入,良好的保障,较高的社会地位,甚至还有两个超长的假期可供休息。别人羡慕还来不及呢,我应该是个幸福的人吧!”我这样回答。然而边回答,我却有一点的心虚。我真得幸福吗?各种检查层出不穷;各种考试推陈出新;各种评价换汤不换药;各种要求变本加厉。时时觉得作为老师就像一头勤奋的老牛,肩负着各界的殷切希望,背负着各种的社会压力,踌躇而行。
看看周围,我的同事们有的心地柔软,在教育过程中却缺乏机敏的智慧,经常被学生气得掉眼泪;有的相当聪明,能力也强,但对于学生,态度过于强硬,甚至非常功利;还有的,只把教书当作谋生的职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漫不经心,又吊二郎当,根本谈不上情感的投入,素养的修炼。总觉得教师是一直在被推着走,不能够真正的参透内心,真正的去感受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
那么,教师的幸福究竟在那里呢?在迷茫中,有幸拜读了谢云老师的《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书名中的幸福中的二字一下子击中了苦苦探究答案的我,目视封面上那盏点亮的明灯,似乎可以照亮最黑的黑夜。感谢校长馈赠给我们这么好的假期礼物,它陪伴我度过了漫长、燥热的两个月,它使我的心变的柔软,给我指明了方向。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温润、良善、慈爱与悲悯,无时无刻不温暖打动着我的心。
谢云老师在书中每篇文章开篇为一则禅宗里的公案或故事,即为引子,借此引入下文,借禅道引发教育之道。在文字中除了又引入了一些禅宗故事,其他如名人故事、作者身边发生的教育故事随处可见。每篇文章至少有4—6个小故事,没有枯燥的说教,把道理融于一个个故事之中,生动而透彻地诠释了作者的观点,犹如盐之溶于汤,制成了一道道营养美味的“心灵鸡汤”,抚慰着我们教师曾经浮躁的灵魂,温暖着我们日益疲惫的身心,润泽着我们几近干涸的心田,激发着我们日渐的枯萎精神。这一篇篇文章,也犹如一盏盏明灯,也点燃了我们教师的“心灯”,使我们的心灵更丰富、更敞亮、更广阔;使我们的心态更平和、宁静、恬然;使我们言语更从容、优雅、充溢着爱,使我们的行为更富有智慧和创造力。
谢云老师提出的“像禅师一样做教师”,如他所说的:“正因山峰高迈,才需要我们不息攀登;正因道路险远,才需要我们不断跋涉;正因教育艰难,才需要我们始终坚持――教育的复杂,决定了教师的尊严;教育的艰辛,决定了教师的价值。”也许,正因职业幸福感不强,才需要我们不断修炼。如果,我们把教书育人的职业,当成终生的事业那样来热爱和完成。投身其中,倾心相爱,即便是繁琐艰辛,困难重重,也会乐此不疲的。因为,职业的最佳内涵,就是体验到内心深层次的愉悦,这种愉悦,就是这种职业的幸福感觉。
谢云老师说:教育就是一场修行,除了技术与能力层面外,还包括生命状态和精神境界,教师应通过“修正行止”,来完成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丰富。为此,他提出了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即:修炼一颗柔软心,修得一双智慧眼,修炼一腔宽容怀,修炼一手绝活儿,修炼一副担当肩——这五项,看似简单,真要做到,很不容易。
在书中,作者谢云说了一句话,让我有如参禅者顿悟的感觉。他说:做我所爱,一定幸福;爱我所做,不会痛苦。既然教书已成为我们不可改变的事实,为什么非要如蜗牛那样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艰难行走呢?何不卸掉那名誉、利益、虚荣装成的包袱,轻装上阵,专注教学呢?这样以来,也许不会得到多大的幸福,但至少不会感到痛苦,说不定还会得到不去思虑却不约而至的小幸福呢!
谢云在书中不遗余力地诉说柔软的温度,智慧的力量,宽容的成全,绝活儿的魅力,担当的重要性。每一篇,每一则,都从禅故事引申开来,剖析,诠释,再举例说明,甚至“低声下气”地恳求:我们能不能再温润一些,柔软一些?我们能不能像母鸡孵蛋那样,用生命的体温去捂暖混沌的小生命,在合适的时机,与渴望破壳的生命啐啄呼应?在他笔下,教师应该是温润的、柔软的、宽仁的,如禅师一样淡泊宁静,智慧超然;学生是娇嫩的花朵,不染尘埃的天使,充满生命张力的雏鹰。教育,就是教师用超强的人格魅力和温润的精神光辉去感染和点亮学生,让他们慢慢地觉醒,成长,找到自己。
这本书尤其向我们描述了美好教师的模样,在作者心中好教师也是幸福教师。好教师要保有一颗柔软心,修炼一双智慧眼,拥有一腔宽容怀,练就一手绝活儿,锻造一副担当肩,作者从这五个方面对好教师面貌做了非常细致生动的勾勒,每一章又用八篇文章具体阐述了幸福教师修炼的途径。如在《修炼一腔宽容怀》这一章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做教师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受益匪浅。文章从一个禅宗故事谈起,金代禅师心爱的兰花被弟子打碎,他却心平气和地说:“我喜欢中兰花,为的是用香花供佛,为的是美化寺院环境。当初,我并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呀!”作者由此引申到教师职业,我们并不是为了生气而做教师的,进而引申到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不是为了生气才生活的。文中还分析了导致教师生气的三种主要原因,并引用了一则国外小故事、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的故事和陶行知先生三块糖的故事,进一步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孩子的心灵,比世界上任何物质的东西都要重要,老师和家长要对孩子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宽容,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或错误举动,我们不妨这样想:教师就是帮助孩子改造错误的人。与其动恼,不如动脑;与其让自己生气,不如让学生服气。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也是智慧的事业,需要我们以智慧去面对和处理。确实,教师平和宽容、豁达的心态能催生出教育智慧。对此我深有体会。在我对我侄儿的教育过程就经历了这样一个从对他的行为非常生气到渐渐地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接纳和尊重孩子,这样才有了沟通和交流,也才有了教育的可能。
曾经读过一句话:教育,就是在学生的心灵上写诗。谢云早年写诗,是“曾经的诗人”,当他把诗意的心境转移到教育阵地上来,对于教育的言说,也既有诗人的丰沛想象,又有诗意的相信与期待。他劝慰和鼓励每一个教师,用一辈子去写教育的诗篇。让自己先“丰满”起来,做好“诗内”的功课,花足“诗外”的功夫,让学生成为个性独特、情感丰富、思想
独立、人格完美、身心健康的“全面”人才。而要把学生培养成这样的人才,身为教师,需要更多的爱心、耐性、宽仁,以及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气魄。这也让我想起吴非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生命中最珍爱的事,总是甘之如饴。你爱它,就没有什么困难可言,一切感受都注定是“套餐”——倘若,我们能用在学生心灵写诗的态度,对教育工作投入最初、也是最深的爱,那么,幸福感也将伴随着“套餐”不请自来。
有人说,幸福是种感觉,与外界无关,与内心相连。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与自身完善的呐喊。只有幸福、内有涵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睿智的学生。谢云说:“正因山峰高迈,才需要我们不息攀登;正因道路险远,才需要我们不断跋涉;正因教育艰难,才需要我们始终坚持――教育的复杂,决定了教师的尊严;教育的艰辛,决定了教师的价值。”
封底,写着这样一段话:“轮回百世,依然热情不改,我们,都是燃灯人——我们心底,燃烧着坚信的力量;我们用历劫不灭的心灯,照亮自己,温暖别人,也照亮和温暖每一个经过我们身边的人„„”
人生路上,没有谁是专门生下来享福的。人生一世就是一场修行,你想修成一位幸福的旅者,还是一位忧患的行者,那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而我,为了实现我的价值,我会不断地修炼。
余杭中学 倪宏浩
第二篇:读《幸福教师五项修炼》心得体会
做一名幸福教师
魏敏
成为幸福教师的方法可能有很多,通往幸福的途径也不胜枚举。读过谢云老师的《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引人深思。让我领悟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豁达。
在《师生的微笑里》写到这样一段话:教育不过是为了师生彼此的微笑,为了那会心破颜的一刻。走进课堂,看见学生的微笑,我们会有愉悦之感。我们微笑着问好,微笑着讲课,下课或放学时微笑着与学生说“再见”——理想的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我真的很渴望这样的教育,我也极力地想每时每刻微笑着面对天使们。但由于自身素质还不够高,或是不能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或是自己早已失去了那份童心等。导致了我现在因为孩子有时愁眉苦脸,有时夜不能寑,饭不想吃·····。但我坚信,只要肯努力,只要肯找自己的原因,微笑不久也会时常伴随我们的左右。
《 修炼一颗“柔软心”》里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高三临近毕业时,每到下午,一个学生总是忍不住要睡觉,老师没有采取“霹雳”手段,而是给了他一杯茶,让他提神,结果忍不住又睡了。这样老师就一连给他泡了三杯茶,一次比一次浓。让他既感动又羞愧,于是痛下决心,要和自己的瞌睡作斗争。同样在我高中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故事。我有一个同学上课总是爱睡觉,冬天时,记得班主任脱下自己的衣服为他抵寒,并说下次上课时还要带被子,怕给同学冻感冒了。
这两个故事里,都让我看到了一种柔软的力量,现在我班也有一个孩子爱睡觉,我也要用一种柔软的力量让他和瞌睡作斗争。
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愿以美好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相信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温暖。而这句金玉良言我想送给自己,也送给我的学生们,让我在教师的道路上能够走的从容,让孩子们在成长中受益匪浅。
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每分每秒,流逝的是遗憾,留住的就是幸福。
第三篇: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读《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有感
近段时间我认真读了《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一书。读后感慨颇多。知道了教师人格魅力的源于教师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在教学中就可以保有潇洒的教态和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自如,讲起课来就可以纵横椑阖,左右逢源,旁征博引,汪洋恣肆,就可以使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通过读此书,我找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比如爱心教育,记得有个面部烧伤的学生,考虑到他的敏感和不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倾注的心血就多一些,于是在和老师对话栏目中他写下了:做你的孩子一定是最幸福的。再比如有个学生在我教他之前数学从来没有超过75分,但是在我教他的整个一年数学都是班级的佼佼者,如果不是他说我还真不知道他以前的事情,别的老师似乎不相信他的进步,我找他谈话,他说第一天就听六年级的说你是最好的老师,你的讲课方式我很喜欢。
通过学习我所反思自己的地方有:一是乐观心态,这里指的乐观主要是宽容---停止抱怨、赏识他人和内心宁静。二是写反思的习惯。自己明知道写反思的好处可是却总是找到这样或是那样不写的借口,于是很多进步的阶梯就让自己放过。新学期要充自己,把反思作为一个作业,我要完成好,争取让写反思成为习惯。
总之,学习后血是热的,心是积极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让这种热和积极持续是我要做的。我会进步!
第四篇:读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后感
读《幸福教师五项修炼》后感
点燃心灯,照亮自己
从序言读起,一些句子如珠玑闪烁,被我用指尖捉住,记录在心。尤其是“点一盏心灯,才能真正照亮自己”最为动人——小尼姑茹素自小遁入空门,经书读得越多,心中杂念愈加丛生。她很是迷惑,师傅让她回去点一盏灯,既能照亮自己又不留下影子。她回去照做,一盏盏点亮了,却发现影子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她在黑暗的禅房才获得彻悟。
生活处处有禅理,关键是要有善于发现和领悟的心灵。教育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谢云说,“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点燃心灯”,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和启迪他们去思考和探索自己的人生。教师就是“燃灯人”,首先要点亮自己,才能更好地点亮学生。对此,我深以为然。从教12年来,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深知今天的教育现状有多沉重,也非常清楚教师工作的清苦与繁累。教育教学工作的细碎与繁杂,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网,紧紧地将我们的心囚禁着。天长日久,累的累了,倦的倦了,厌的厌了,连挣扎的愿望和冲动都没有了。眼前茫茫,内心自然更惘惘。此时,唯有“点一盏心灯,才能真正照亮自己”,才能从惘然中寻找到前进的方向与力量。很多时候,我们所缺乏的,正是点燃内心的“光明因子”。谢云通过小尼姑茹素悟道的案例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外在的黑暗,也不是“万灯”的迷惑,而是要向内心寻求力量,才能真正驱除黑暗,点亮自己才是永恒的,外在的光亮是靠不住的。以此发端,整部书每个章节都以禅理故事导入,阐明禅理要义,结合教育现状深入浅出地分析,指出教师精神世界存在的普遍问题,再以古今中外的实例明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教育首先要解决的不是体制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灵”问题——即为师者对自身和教育的认识、态度、情怀等等。
在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涯中,越来越多的外在束缚和单调琐碎的事务,就像笼罩在教师心头的乌云,或捆缚心灵的丝线,令人感到厌倦和恐惧。我们中的许多人,逐渐失去了拯救和解放自己心灵的意识,不愿意主动寻找潜藏在内心的“光明因子”,任自己在繁复的工作中沦陷,迷茫找不到方向。然而,谢云说,“我们至少应当关注自己的内心脉动,关注自己的精神走向,关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关注自己所面对的那一张张面孔,那一双双眼睛,那一个个花朵般娇嫩、始终渴望向上的孩子——他们承负着可能美好的希望。”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保持清醒的自觉,无限地向内寻求自我的力量,学会悦纳自己,丰富自己,成全自己,让心灵始终处于饱满、温润、明亮的状态,在照亮自我生命的同时,更好地将学生的生命点燃。
守心若素,生命如歌
禅宗特别讲究“心”字。心静,心净,心境。处处唯“心”是问,唯“心”是从。教育,是关乎心灵的事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碰撞、交流,并产生心灵回声的过程。如果我们不能发出内心深处的声音,当然也就听不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回响。
禅门认为,修行悟道,最讲求内心的安宁与清净。教书育人,也应当尽量摒除外界喧嚣的影响,守住一颗清净安宁的心。如果外界生活太混乱,我们甚至需要回归内心的世界,把自己躲藏起来。不人云亦云,不随意盲从,守心如素。而一名优秀的教师,他总是更能安静地偏安一隅,守住做人的底线与良知,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他甘愿从容坚定地走那条属于自己的小路,在单调中有恒定的节奏,不急不徐,不慌不忙。因为教育,本就是“慢的艺术”,是“静悄悄的革命”,犹如老农种植庄稼,除适时翻耕、播种、浇水、除草、施肥外,更需要顺应植物的生长规律,静待花开和结实。
从这个角度去读谢云的“禅里的教育”,才能真正领悟其写作此书的良苦用心。
谢云认为“最好的教育总是不动声色,不露痕迹的”,在《就像载歌载舞的水》一文中,他通过丰富的事例来佐证“不动声色”的教育效果,强调了“水的柔情”不仅会使“粗糙的石块”变成“美丽的鹅卵石”,而且在水的打磨和雕琢过程中,教师自己也在“载歌载舞”中获得快乐,以此表明师者的情怀和态度,应该如水般充满温婉柔情的力量。
在《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做教师》一文中,他从“教师生气”这一现象入手,以金代禅师种兰花之事来喻指教育,强调心态的重要。他说:“我们不是为生气来当教师的,不是为了生气而来教育学生。”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作为孩子的领路人,我们为什么要生气?生气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把孩子弄得更加手足无措。如果孩子犯错了,师者能以宽仁之心待之,以智慧方式点拨,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让自己的心也充满快乐。
禅宗特别重视“心”,认为人心是能大能小的,同是一颗心,心态不同,容量就差之千里。谢云通过无德禅师的公案来言说“心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的道理,并以雷夫在同一所学校同一间教室,长达20多年创造“第56号教室奇迹”之例,委婉地告诉教师:教师的心眼与气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眼与气量。一个只着眼于分数、绩效、奖金的教师,不仅他的心里是装不下孩子远大的未来,也会把自己拘囿于一个窄小的天地。
谢云在《总有一滴蜜是我酿的》一文中说:“我始终相信,即使是黑暗的深
渊,也总会有某种光亮可以期待;即使是铁板一块,也总有空间,让我们见缝插针。”他以文字广种这种信念,以言说激励愿意醒来的教育者,以行动感召一只只“蜜蜂”,带领大家努力构筑“局部的春天”。他说:“让我也做这样一只‘激动’的蜜蜂吧——尽管终其一生,或许都不能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知道,那丰硕的蜂房里,‘总有一滴蜜是我酿的。’”就我所知,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像一只忙碌的蜜蜂,奔走在教育的田园中,不管别人理解还是不理解,都坚持着酿自己的蜜。
现在,他终于酿出了这样美好、甜蜜的一滴——透过这些文字,我仿佛看见了他平凡的外相下,那颗对教育的赤子之心,历经沧桑,依然虔诚而火热,不断用文字和行走的方式,向散布在四方的美好教育人,发出殷切真挚的召唤。
第五篇:听《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有感
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听《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有感
自从有幸听了《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的报告之后,我被高
教授那妙语连珠的语言、对教师工作的感悟以及他那深邃的思想深深地吸引。每当我拿到《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笔记时,高教授讲座时的那些生动幽默的语言就立刻响起在我的耳边。
教授首先向我们解释了“何谓教”,我觉得很有哲学意义,“上施下效,长善救失。”在生活中我们成人总是在责备孩子的习惯不好,殊不知孩子的这些坏习惯都是从我们成人世界里学到的,儒家云:“人之初,性本善”,人天性善良,却在成人世界的无形的教育影响下偏离我们既定的轨道,苏联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曾提出“为什么我们一个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到学校学习后反而变得反应迟钝了呢?”这就是“上施”的问题,施者无形中行为的不当,导致“下效者”出现错误,而我们教育的本质是“要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作为教师我们在施教过程中更应该先去自己的习性,化自己的禀性,圆满自己的天性。那么该如何做到呢?
教授向我们指出,想要做幸福的教师,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人生命运方程式。我们时常生学生的气,怪学生不听话,怪学生总是不听讲,但是我们从未真正想过为什么?是的,我们以为自己找到了原因,但是其实那些都是假象,我们也许从未真正了解过学生内心。“知人
才能育人,知人才能领人。”这一点在我听完讲座后我不得不陷入深思。
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后,接下来是一步步修炼。第一项注重德育,教育好了一个学生的思想人格,从思想根源上解决了孩子的下效得到的习性,第二项负责任,尽本分。高教授说这一点是要求我们教师要教育孩子学会负责任,我认为还可以理解为要我们教师负责任,很多时候,我们在分析学生成绩时总是指责:“同一个班同样学,为什么你们总学不好、考不好?我明明讲过的题你们为什么总是做不对?”殊不知,这是教师一种自我推卸责任的做法,最后导致学生不得不承认:“老师,因为我笨,我傻,我没有用心,不是你教的不好,是我自己的问题。”最终只会扼杀了学生学好的自信心。第三项自他交换。要求教师“以学生之心为心,以他人之心为心。”其实我认为这还可以换个角度理解,上施者如此做到了,下效者也就模仿到了,其实也是在教会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四项清晰明了的向学生传达信息。信息传达有误也是难免的,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郁闷,但是我们作为教师者要务必找出学生能准确接收信息的途径。第五项系统思考。建立“学习型校园。”
总之在听完《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我感悟到了很多,很多时候我们欠缺了了解学生的真心,在学生面前丧失了主动承认责任的责任心,我们欠缺了理解学生的爱心,我们口口声声说:“我们爱你们,我们为你们,”但是我们的无形的行为却告诉了学生们:“我们其实
并不是那么爱你们,但是只要你们按照我的所有要求的来做,我们是可以爱你们的。”可是,学生们会说:“老师,你忘了,我们是一群活生生的个体人啊,我们不是你批量生产的零件。”做教师的没有用对方法,没有身体力行的做好上施者该有的行为,我们怎么可以错怪下效者没能做好呢?这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其实我们可以很幸福,但是我们为自己塑造了一群自己习性效仿者来阻止自己幸福。这能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