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最终版)
当代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代写论文提供 写手上传
一、选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歌唱艺术的精髓,经过几千年的孕育、演变、融合和不断改革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表演风格和表演形式。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与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中华民族声乐演变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艺术生成是构筑在中国传统戏曲、民歌的基础上,与美声唱法相互的融合,才一形成了鲜明的独特性个性。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当时由于我国处于建国后的初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度的匾乏,但引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却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心灵世界,曾一度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奋斗的意志。作曲家创作的许多作品在这一时期广为流传,被大众喜爱。到了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效益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这时通俗流行音乐开始盛行,特别是被年轻一代所喜爱,逐渐成为社会和城市的主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这时,代表中华民族传统声乐的民歌有种被冷落压倒的趋势。当代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如何传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突破发展的瓶颈阶段,实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长远流传将是现代社会和高校民族声乐教育面临的重难点问题。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歌唱艺术的精髓,从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变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生成是构筑在中国传统戏曲、民歌的基础上的。经过几千年的孕育、演变、融合和不断改革完善,才形成了自己独特表演风格和表演形式。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西洋唱法的传入与传统的中华民族声乐相互融合,中华民族声乐在变革中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声乐,在演唱形式上呈现在现今社会历史背景下,经济高速发展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想意识,人们的审美情趣变得既立足于传统又追求潮流,多元化。这时候的中华民族声乐难以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在传承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又存在着种种窘境。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现代化与传播民族声乐艺术的完美结合,如何在保留民族声乐艺术精粹的基础上汲取国外先进的民族声乐艺术唱法,成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重难点,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也在于此。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中华民族声乐从广义来说包括传统的戏曲、曲艺演唱和民间演唱,形式繁多,十分丰富。我们这里所指的民族声乐,实际上是民族歌唱。它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它与传统声乐形式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互有联系,又各有特点。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关乎到民族传统艺术的继承,因此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向来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就以当代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题进行分析研究。下面就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我国民族声乐要想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就必须有创新精神。创新,首先要有选择、有吸收、有继承,这样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式。丁亚平在其所著《艺术文化学》中说:“喻示了特定民族的艺术家在时空上与一种精神结构和一种文化组合。艺术家的差异不仅显示为一种民族语言上的不同,而且,其全部主观功能往往都起源于一种前结构,也即一种不断发展、变化且得到维持和强化的群体精神结构。”
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研室主任俞承惠女士所著的《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文献回顾》一文中将其归纳为:学科理论研究、发声演唱技术理论研究、声乐表演基础理论研究、声乐教学理论研究、边缘学科理论研究及其它等种类型,对于体现中华民族声乐特色的多元化理论的讨论则论及很少。
而后关于民族声乐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发展与趋势,国内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刘志的《中国民歌唱法的演变与趋向一兼谈美声唱法的趋向》、冯光钮的《努力创立中华民族声乐学派》、以及刘辉的《关于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周为民的《对民族唱法的几点思考》、王磊的《关于民族唱法之我见》、张小弋的《我对民族声乐创新发展的见解》、李萍的《论民族唱法声音形态及其表现形态的美》等等这些声乐文献所阐述的各点各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它们为中华民族声乐多元化的理论提出创造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前提"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现代的审美理论需要民族声乐艺术适应形势,发展多元风格的民族声乐艺术才是新时期民族声乐魅力所在。”
同时,关于现代化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传播过程中的多元化趋势,姚小兰发表的《试论当今中华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是从区分传统民族声乐与现代民族声乐的基础上,集中谈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研究的历时范围更广,视野更为宏观开阔。姜华敏《论民族声乐的多元化走向》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在民族声乐多元化的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文献综述。
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是从20世纪初美声唱法的向东传播开始的,在将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传承与发展这两条路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矛盾性和不稳定性。新中国成立前的五十年,可以算作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开始发展的前期,这个时期美声唱法开始向中国传播。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查找法:通过对现有关于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播进行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来得出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参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探究对策。
调查研究法:针对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实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来综合研究得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二章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概述
(一)民族声乐及中国名族声乐界定
(二)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沿革
第三章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传播过程中的表征及趋势
(一)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相交融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四)媒体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五)国际影响力扩大
第四章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来声乐艺术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冲击
(二)科学性与原生态民族声乐艺术的矛盾
(三)对民族声乐艺术认识尚浅
(四)高校民族声乐艺术教育体制缺陷
(五)盲目逐利引致民族声乐艺术传播失真
第五章 针对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取外来声乐艺术的精华
(二)打破唱法界定,实现科学性与原生态的互补
(三)普及加深大众对民族声乐艺术的认知
(四)改革高校民族声乐教法,实现因材施教
(五)摒弃民族声乐艺术传播过程中的盲目商业性
第六章
结语
四、工作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确立研究目的,撰写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2、收集学习文献资料,对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研究相应策略,形成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二)实施阶段
1、按研究计划投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观察、不断发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2、不断扩充、收集文献资料并通过实践对比研究来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考证。
(三)总结阶段
1、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整合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3、撰写论文。
五、参考文献
[1] 邱紫华主编.东方艺术与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冯其庸主编.中国艺术百科辞典[M].商务印书馆, 2004 [3] 于润洋著.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4] 范晓峰著.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5] 梁茂春著.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6] 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7] 龚妮丽著.音乐美学论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8] 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9] 李晓贰著.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 [10] 俞子正等编著.声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1] 刘辉.再论中华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2006(01)[12] 杨仲华.声情并茂 唱演俱佳 综合全面——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美学规范[J].中国音乐.2005(02)
[13] 丁义.透视中华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字、味、精气神”[J].中国音乐.2005(02)
[14] 翟社泉.从多元文化观谈中国音乐之路的发展[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5(01)
[15] 杨仲华,尤志国.中国气派 民族神韵 百姓欢迎——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确立[J].中国音乐.2005(01)
[16] 郑宝华.中华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05(01)[17] 郭建民,赵世兰.六十年来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土”“洋”关系的微妙变化[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18] 周娟娟.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回顾与反思[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2)[19] 王雪燕.试论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求同存异[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0] 杨海源.浅议当代声乐美学的扩张及其审美价值[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01)
[21] 王冬冬.中华民族声乐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文化贡献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 2012
[22] 章萍.民族声乐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3] 张静.浅析新时期中华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向[D].长江大学 2012 [24] 梁小成.2000—2010年间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文献综述[D].武汉音乐学院 2012 [25] 周发猛.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体验[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6] 宁岩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脉络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7] 胡媛媛.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构想[D].江西师范大学 2009 [28] 胡东冶.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9] 赵灵萍.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30] 胡郁青.论中华民族声乐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J].中国音乐.2007(04)
[31] 方丽萍.中华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趋势[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2] 魁丽华.中华民族声乐的传承、创新与发展[J].艺海.2010(07)[33] 杨新平.对中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34] 张雁.中华民族声乐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5] 彭黄.对中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认识和把握[J].歌海.2010(02)[36] 吕忠福.音乐创作多元化刍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8)[37] 王永桦.从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到中国唱法[J].艺术教育.2007(08)[38] 韩东茹.新民族唱法的探索与发展[J].长春大学学报.2007(07)[39] 曹翀.谈声乐教学的因材施教[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4)[40] 姜华敏.论民族声乐的多元化走向[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03)[41] 柯琳.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华民族声乐发展之路[J].贵州民族研究.2010(01)
第二篇:党章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党章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党的十八大在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对党章部分作了适当修改,学习贯彻党章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必须选择,要求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只有把党章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才能有效引导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党员标准,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面对新形式,新任务,如何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加大防治腐败力度,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促进反腐倡廉的健康发展,然而部分领导干部和个别党员在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执行党章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不够深入,内容理解肤浅
一些党员干部学习意识淡薄,自觉学习意识差,对《党章》的学习,只在入党的时候拿来看看念念,入党宣誓后便束之高阁,对内容知之甚少、理解得机械、教条,不能深刻领会其内涵和实质,导致党员干部理论素质不高,政治上发生摇摆性,认识上出现片面性,工作上产生盲目性,思路上陷入局限性。
(二)注重享受权利,忽视履行义务
党员干部不能把《党章》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而是把二者对立起来。只注重党员应享有的权利,忽视应履行义务,主要表现在享有党员规定的权利,行使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时,以个人利益为重,不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给党的事业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害,有的甚至步入腐败的泥潭,跌入犯罪的深渊。
(三)纪律意识淡薄,不能学以致用
学习《党章》目的是要深刻认识其科学内涵和本质,切实用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努力把《党章》中理论思想转化为正确的工作思路、政策措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解决问题上。然而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 的人认为,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是“高压线”、是“硬”的,碰不得,而政治纪律是“软”的,触犯了关系不大,导致一些人对党的方针政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我行我素;有的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违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错误言行不报告、不抵制、不引导,甚至听信政治谣言。在贯彻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学以致用,不能与实践结合,不能与发展同步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个别干部不能经受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丧失了党性原则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四)责任意识淡薄,影响《党章》权威性
目前,一些党员对党章的实质、内容、规定和效力,缺乏深理解,更没有自觉同违反党章的行为作斗争的责任意识;一些党员干部把党章看做是抽象的“条条”,不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制度意识、制度观念淡薄,缺乏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在制度面前做不到人人平等,这严重缓释了制度应有的严肃性。更有把制度当儿戏,对普通群众严,对领导干部松,今天需要则严,明天不需要则松,采取适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制度。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正常的支部生活,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也损害了《党章》在党员和群众中的权威性。
二、解决党章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
认真学习、切实贯彻党章,就是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正确履行职责关键在加强学习,纪检监察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全面理解和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尤其是要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认真实践,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工夫。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 坚定,明辨是非,经受住各种考验。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道德修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道德修养,才能防患于未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学习贯彻党章,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模范遵守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抵制各种腐朽和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全体党员在遵守《党章》时,能把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使全体党员都能正确使权力,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三))坚持党性原则,严明党的纪律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党员都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特别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岗位、特殊性质,决定了这支队伍必须具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要发扬公正无私、刚直不阿、不徇私情、敢于碰硬的精神,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做斗争。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性原则,旗帜鲜明地按照党章办事,坚决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四)增强大局意识,维护《党章》权威
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不断维护和增强党的权威,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性的重温党章,培养党章意识,认真严格地执行党章,确保党章的权威性。要加大执纪力度,对违反党章规定的,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要作出组织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绳之以党纪国法。通过着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维护好党章的权威性,使党内法规制度成为全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才能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成功化解各种风险,解决各种问题,推进我们的事业。
(五)抓好纪检队伍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
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做到“正人先正己”,带头遵守党章,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主动接受监督,不能有特权思想,不能以“监管者”自居,无论办案办事都要依法进行,时刻体现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导作用。要严于律己,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工作高标准,生活低要求,淡泊名利,抗住诱惑,管住小节,清白做人。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长本领,提高素质,把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能打硬仗、胜仗的“铁军”,以一流的素质、一流的作风,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而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一定时期内会比较严峻就业压力会比较大。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新旧就业观念的剧烈冲撞和价值观的重新定向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实证调查以调查数据作为基础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找出大学生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成因进而提出对策。以期能对当代大学生群体顺利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对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届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根据统计数据的处理结果从知情意三个维度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考察和描述。第三部分分析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观现状中积极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五部分则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问题对策’’。’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物壑丛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逸壹窒多指导教师签名历丕纽日期当酸茎乡日期。芝晔广乒多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丛墨兰三邮编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一研究背景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现将年至年毕业生有关数据作如下统计表近七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①普通高校毕业生比上年增幅初次未就业毕业生人数万增长万就业率人数万从年至年毕业生人数的依次增加可见高校的不断扩招虽然为社会提供了急需的人才但大量毕业生同时走向社会也随之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年和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无疑会让他们的求职路更加艰辛。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接近万人。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除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高校设置的学科及专业结构、就业环境和体制、人事制度等外在的客观因素外大学生的就业观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社会、高校、家庭等很多方面因素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变化新…注初次就业率截至当年月日。数据来源年数据国家教育发腱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冈教育政策分析报告北京教育科学版社年数据中陶教育年搭编辑部中固教育年攀北京人民教育…版社年数据周济年全国普通商校毕业生就业作会议情调鼓励导毕业生面向壤层就业每数擗年辛闷龇稀妁惫业皇捌汗会议昭向鹏叭一年数据人学毕业生信总使用咨询编写组人学毕业生信息使用咨讯【北京高等教育版社、年数据搜狐搜孤教育【乙一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旧就业观念的剧烈冲撞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所有这些情况和问题都归根于我国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和高等教育转型期间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就我国人才供求关系总量和整体格局而言我国高校毕业生远没有达到“饱和”、“过剩’’的程度。我国的大学生数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乜事实上大学教育即使规
模扩张迅速大学以上学历人口数仍然只占我国总人口的、劳动力人口的。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相比于菲律宾、泰国等国家也有所不如所以大学生还没有达到过剩的地步。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报告要求政府“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这句话在指出政府责任的同时也指明了大学生转变就业观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因此分析大学生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引导大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就业观以求最终解决他们就业难的问题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二研究意义大学生就业观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就业观支配着大学生对就业目标的期望、定位与选择支配着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心态和行为。因此它对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的就业实践具有动力作用。有鉴于此在当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和高等教育转型期间探讨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加强解决大学生就业观问题对策的研究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也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因此本文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三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无结构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研究手段。四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大学生就业观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理性选择理论、地位获得理论和职业指导理论等理沦。以科尔曼为首的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其基本原理为一个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动发生的可能性是行动者所期望从多种可能的行为结果中获得的功力函数。行动者的这种行动所追求的是价值或利益的最大化。其基本原理主要来源于以整体论方法为主的新古典经济学、功利主义、博弈理论以及社会学的交换理论等。具体运用到大学生就业观方面其根本的动因就在于大学生对就业时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追求。面对就业大学生将在当前特定社会大背景下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理性选择并获得自己的职业地位。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二人在美国出版的《美国职业结构》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地位获得模型’’。他们在书中着重探讨了在美国社会中出身背景、教育程度对于个人经济地位的显著影响。自此以后该模型成为学者们研究地位获得理论的基本模型并产生了许多衍生模型。所谓地位获得研究基本上就是看个人的出身如何影响其后来的社会地位即所谓的来自何处止于何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就业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一个地位获得的问题它属于社会流动理论中的“职业地位获得一的范畴。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其代表是帕森斯和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理论、余斯伯格、格林豪斯和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锚理论等。职业指导的理论认为职业选择应该遵循人与职的匹配。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在他的《选择一个职业》一书中认为人在选择职业时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还应清楚的了解职业成功的条件和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然后才是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对于成人来说可同时出现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主导需要。就业观与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毕业生对理想单位、就业地域等的选择下是反映了实现不同层次需要的意向。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价值观所谓价值是指对个人有用的或重要的东西往往是个人追求的东西。马克思对价值的概念做过这样的阐述“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由关系的双方构成一方是价值的主体即为了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而不断奋斗的人们它小到个体的人大到全社会另一方是价值的客体主要由物质的、文化的两大类组成。价值体现了一种评价和对评价的认同。价值观是对价值关
系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的价值意识它不仅具有社会意识的一般本质而且具有价值意识的特殊本质。璐�9�9个人确立了价值观就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评价标准也就有了相对的人生奋斗目标。价值观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它使个体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和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观决定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心理倾向。价值观是后天习得的因此有许多后天因素对它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父母的价值观社会的价值观民族和文化传统老师和受教育经历宗教和信仰以及朋友和伙伴的价值观等。恩格斯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川这就是说人们的社会行为都是由价值观直接支配、引导的就业也不例外受就业价值观的支配和引导。二就业观近年来学术界在对就业观内涵界定上较为一致。学者游敏慧认为就业观就是人们对于各种不同职业的评价、意向以及对就业所持有的态度。它是人们的就业倾向和就业行为在其思想中的反映。每个人的就业观都会受到他所受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各种不同职业的选择和取舍同时还影响着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劳动态度。口’学者骆剑琴认为就业观简而言之就是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对就业目的和意义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态度。嘲笔者认为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体现就是就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就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价值取向。就业观是就业价值观的简称。就业观的本质是指个体对就业方向和职业选择的基本观点和判断是个体在一定的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嘲三大学生就业观本文中的大学生主要是指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学者曾德伟认为大学生就业观指大学生这一就业主体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空间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由就业的动机、就业的定向、就业选择范围、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大学生就业观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所制约具有社会性同时又受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的经验所制约因而又具有个性。伽大学生就业观既是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从主体来看大学生就业观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不仅指应届毕业生还包括所有非应届的大学生。从内涵来讲包括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标准、就业意义等相对稳定的观念和态度。从形成过程来看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是大学生在常学习、社会实践、就业观教育等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并渐渐成熟起来的。从形式来看大学生就业观是由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看法、信念、理想等所构成看法观点是复杂多样的。从内容来讲大学生就业观反映了大学生作为主体在就业过程中的信仰、需要、利益以及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点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渴望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精神目标体系。从特征来看大学生就业观具有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相对稳定性的基本特征。从功能来看大学生就业观起着价值标准的作用是大学生心目中用于衡量职业优劣、权衡利弊得失的天平与尺子。四涉及的其他概念高等教育大众化根据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9�9特罗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至即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业就业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合法的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初次就业率是指国家教育部学生司根据各高校月日前一报的统计数据获得的初次就业大学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科学就业观科学就业观是指求职者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为前提在客观评价自我理性认识就业环境的基础上指导求职者职业发展并最终实现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念。…、
第四篇: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伴随我国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对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声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在声乐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现阶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声乐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提高声乐教学的对策,进而使声乐学科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99-01
声乐学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教学体制不健全、教学方法落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较差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应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建立健全教学体制,进而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声乐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
现阶段,在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声乐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将“声乐”理解为“歌唱”,这不利于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声乐”与“歌唱”的概念存在很大差别,声乐是以一种音乐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声乐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戏曲唱腔和曲艺说唱等等。但是,歌唱的内容相对狭窄,是声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现阶段,教师与学生应正确认识声乐与歌唱的概念[1]。
(二)教学模式单一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专业课程逐渐增多,也不断扩大招生的人数。然而,现阶段,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模式仍旧是“一对一”,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都是从教师中获取的,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
(三)教师与学生的配置问题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教师迟到、早退、接电话等等,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也没有对比,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学生自身的声乐素质相对较差
由于在中学和小学阶段,学校没有设置声乐教学课程,因此,使得学生自身的声乐素质相对较差,只是在大学、本科和专科中学习的,然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中学和小学所学的知识,这使得高校声乐生源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2]。
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以满足声乐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
(二)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一对一”,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应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可以从“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师生之间共同歌唱,之后,对歌曲进行分析与点评,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课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相对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特殊培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优化配置教师资源,还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以为学生学习音乐奠定稳固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疑的教学方法,以逐渐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以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调整和优化教师配置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师生之间的配置问题,在第一学年之后,学生已经大致的了解声乐知识,演唱水平也不断提高,在第二学年之后,通常情况下,会进行小组课的学习,在此阶段,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师生配置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意愿,选择教师,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之间的不同状况,选择学生,这种师生配置方式,不仅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声乐教学效率,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逐渐适应并且接受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不断体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主要应对措施,我们能够看出,声乐学科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声乐教学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现阶段,应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课堂效率,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与声乐鉴赏能力;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声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靳晓莉,张建波,李晓红.增设理论大课、改革高师声乐教学模式[J].菏泽师专学报[J].2010,18(03):259-261.[2]郜锋,郑敏敏.对我国普通高校声乐选修课教学实践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0(05):12-14.
第五篇:儿童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儿童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的教育意识也不断增强。家长不仅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希望孩子能够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的特长,由于这种需求的不断增多,各种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也逐渐投身到了儿童的艺术教学中。本文从家长、儿童、教师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儿童声乐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改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现状。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儿童声乐教学的国内外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对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提出了解决儿童声乐教学中三个方面问题的相应对策;第四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改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社会现状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Undergraduate: Hu Yue Supervisor: Chen Hong Abstract: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cultural knowledge, education awareness is also growing.Today, parents not only want their children academic excellence, but also want their children to have a certain expertise in the arts, 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the brain and to cultivate an interest.Because of this growing demand, a lot of arts training institutions are sudden increase in the streets, various arts graduates gradually plunge into children's art teaching.However, graduates lack of teaching experience, especially in the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y are unable to start, so in the present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From the parents, children, teachers' point of view, we were analyzed problems of children vocal music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the second part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including three issues which were parents having improper purpose, children lacking of initiative, teaching model obsolete;the third par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three problems for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the fourth part is a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 to hope that through analysis in this paper, can improve the status of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Key words: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social situation
目录
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1.国内外研究现状.................................................................................1 2.研究目的及意义.................................................................................2
一、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
(一)家长对儿童声乐学习缺乏正确的目的............................................3
(二)儿童缺乏学习声乐的主观能动性....................................................4
1.学习声乐动机不明确......................................................................4 2.学习声乐兴趣较低..........................................................................4 3.学习声乐自我监控性较差..............................................................4
(三)儿童声乐教学方式陈旧....................................................................5
1.教学内容枯燥.....................................................................................5 2.教学方法不灵活.................................................................................5 3.教学态度不认真.................................................................................6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对策........................................................................7
(一)让家长理解正确的儿童声乐教育理念............................................7
(二)培养儿童声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8
(三)创新儿童声乐教学方式....................................................................8
1.丰富儿童声乐的教学内容.................................................................8 2.开展游戏活动,改善教学方法.........................................................9 3.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10
总结......................................................................................................................12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的教育意识也开始不断的从应试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当然也让艺术教育在现如今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如今,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很重视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很多小孩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钢琴,美术,舞蹈,声乐等等,然而在声乐学习中,很多家长选择老师的标准是声乐专业老师的学历,很多的培训学校是以声乐专业老师的学历收费的,这也成为家长选择老师的重要标准。可是,是否真的是专业学历越高就越适合儿童的声乐教学呢?随着艺术低龄化的现象的出现,声乐教师应如何转变对儿童声乐教学的认识?由于长期以来,声乐教学中大多都注重的是声乐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声乐教师应如何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兴趣?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音乐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容,影响着儿童在情感、性格、社会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我国对于儿童声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种观点:
1、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基本的理念。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有审美修养的人。
2、让幼儿体验快乐,引发对歌唱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最大动力。幼儿天性爱唱、好动,听到音乐就会自发的手舞足蹈。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应该说这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的礼物。
3、而向全体幼儿,创设均等机会,使每个幼儿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在幼儿声乐教学中,内容的安排力求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针对幼儿不同特点和需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位幼儿。给幼儿创设均等的机会,使每个幼儿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4、注重个性发展,充分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
5、重视音乐实践活动。[1]
国外:近年来,在加得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认知能力强弱差异,个性差异演化为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理特质的差异。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而区域活动,正是体现了这种新的学习观,个别差异观。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完全是自主的,他们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按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集体教学时,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方式,给学习活动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幼儿声乐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2]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各幼儿园广泛开展并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作为主选单元教学的辅助,都先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
2.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找出现如今儿童声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找到应对问题的对策及方法,让儿童更好的学习声乐,更好的培养自身的艺术气息,让音乐这门艺术成为儿童童年时光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研究意义:音乐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音乐是每一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某些音乐天才的特权;小孩子从他们的经验中理解是最好的,因此,发现现在声乐教学的优缺点,并及时的提出与改正,能够更好的有利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发展与儿童声乐的学习。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一、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儿童声乐学习缺乏正确的目的
一直以来,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减弱,家长们期盼自己的孩子不仅在课程学习上成绩优异,在其他兴趣爱好上也不认输。很多家长在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的艺术特长的学习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多一些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帮助,因此就也加入了儿童声乐学习的大军中,尤其是一些家长为了在其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而急于求成,不注重儿童声乐教学的基本功训练。还有一些家长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歌唱得很好,尤其是在台上表现的十分出色,心生羡慕,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能够在台上崭露头角。特别是现在很多儿童节目推出了一些儿童声乐比赛,家长们更是一种跟风的心态,开始给孩子们报名各种声乐补习班,并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参加一些知名比赛并能够获得较高的奖项。作者认为,家长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固然好,但是这种期望不应该被目的化,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关心孩子是否真正喜欢声乐、愿意学习声乐,而不是逼迫孩子去学习声乐,这样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儿童缺乏学习声乐的主观能动性
1.学习声乐动机不明确
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推动人们想去完成某些事情的意愿,或者是说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这种外力可能是奖励也可能是压力,使人们由内而生的一种动力推动着人们实现某种期望的目标。[3]据了解绝大多数儿童学习声乐是因为父母的要求,并非出于本意,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很容易出现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样不仅没有培养孩子对于声乐学习的热情,反而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影响孩子的学习。
2.学习声乐兴趣较低
很多孩子反应在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每次上课的内容几乎相同,并且学习的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反而会让儿童产生厌烦的心理;老师上课表情严肃,甚至容易训斥儿童,这给儿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儿童也害怕与这类老师进行交流,使得教学质量下降,甚至使儿童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老师留给儿童课下需要完成的作业相对较难,儿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比较困难,又怕无法完成任务而受到责罚,会使儿童容易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不利于孩子进步。对于儿童的教学始终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方法不得当,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使得儿童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不仅不利于儿童的进一步学习,而且会导致儿童失去学习声乐的兴趣。[4]
3.学习声乐自我监控性较差
自我监控实际上是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模式,从广义上来说是在社交中对自我表现进行观察、调节和控制的过程。[5]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心理、生理都处于发育阶段,还很不成熟,因此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也较差。由于儿童各方面还未发育成熟,同时,其大脑对于身体行为的支配能力也较差,无法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儿童的年龄尚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极其有限,可能他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只有十几分钟能够保持注意力集中,这对于声乐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另外,声学学习成果很大部分是由学生在课后的练习情况决定的,儿童的自控能力差,在课下没有意识进行练习,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很难独立完成,学习效果自然较差。
(三)儿童声乐教学方式陈旧
1.教学内容枯燥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几点就是气息的运用、共鸣的把握、吐字清晰以及情感表现,每一点都需要学生重复不断的练习,尤其是儿童的年纪小,对于老师的一些讲解不理解、老师的要求做不到,这就比成人的教学要对话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因此循环往复的训练难免会让儿童觉得枯燥无味。[6]另外,很多家长及老师过于注重艺术课程学习中的考级,在儿童学习声乐的时候,也希望他们通过考级的方式考察孩子的学习成果,因此,老师们便遵循各种考级数目中的要求和曲目进行教学,考级曲目的划分只考虑了曲目演唱的难度,而非考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因此很多曲目对于儿童来说比较枯燥乏味。2.教学方法不灵活
声乐教学多以“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为主,而且教学时长一般为一个小时,对于儿童的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一般可能休息一到两次,由于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本身较短,这种长时间的上课难免会让儿童产生反感,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着两个儿童一起上课,这样在发生练习时交替训练,不容易使儿童产生疲惫感,同时可以进行合唱的训练,增加教学的趣味。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声乐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就是发声训练,很多老师对于儿童的发声训练的方式比较古板,无法激起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笔者认为在发生训练中,将“a、e、i、o、u”这几种典型的母音,[7]混合在一起,并配合一些曲调,使发声练习附有音乐性,这样可以提高儿童在发生练习中的兴趣。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曲目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很多声乐老师都是按照一些教程进行选曲,难免会枯燥乏味,笔者认为,声乐老师在对儿童的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儿童的流行歌曲或者儿歌进行教学,儿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迎合了儿童的口味,使儿童喜欢演唱歌曲。3.教学态度不认真
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学态度不认真的现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成果显现的时间较长,而对声乐老师而言,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肯定,但是很多家长不理解声乐教学的本质,在短期内看不见成效就无法理解老师,而指责老师,这样给老师的教学中就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从声乐教师自身来说,他们自己可能没有严于律己、重视职业道德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教学不认真、态度不端正、衣着随意的现象,这给儿童幼小的心理就种下了“不认真”的种子,不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培训机构压低教师的工资,这也是造成声乐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的因素之一。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对策
(一)让家长理解正确的儿童声乐教育理念
声乐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发声训练和演唱训练,发声训练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只有发声训练做好了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才能自如的表达。发声训练有两大难点,包括气息的运用以及共鸣的把握,这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逐渐掌握,而演唱训练主要在于吐字清晰以及情感表达,由于配合了曲调和发声技巧,在歌曲的演唱中吐字清晰也是比较难以攻克的,而情感表达需要演唱者对于歌曲的深入理解,才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8]这些方法与技巧本身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训练,尤其是儿童的理解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等方面的原因,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训练。因此,家长需要了解声乐教学的过程和理念,不要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家长应该处于培养孩子兴趣或心性的目的让孩子进行声乐学习,不应该秉承攀比的心态要求孩子学习声乐,要以孩子为中心。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培养儿童声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就是对于外界的刺激做出积极的反应,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声乐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9]为了培养儿童在声乐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开设一些游戏、互动等的活动,使儿童愿意参与其中并学习。例如,声乐培训机构可以定期为学习声乐的小朋友举办聚会,在聚会上小朋友可以以个人为单位或者以团队为单位演唱自己喜欢的曲目,并获得一定的奖励,调动儿童主动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对于儿童在一定阶段取得的进行给予一定的奖励,来激励儿童学习声乐。
(三)创新儿童声乐教学方式
1.丰富儿童声乐的教学内容
(1)有目的性的选曲
对于儿童的声乐教学一定要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曲,不可循规蹈矩地一律按照教程进行训练。在对儿童声乐教学的选曲中,需要考虑到儿童的音色、音域、难度这几方面。儿童的声音大多都是稚嫩的,但是细分下来也有甜美、清脆、响亮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等特点的区分,教师需要根据这些特点选择适当的曲目,使歌曲的情感能够完全地表现出来。[10]根据音域的划分可以分为低音、中音、高音,由于儿童的声带还未发育,教师需要根据各个儿童的不同音域进行选曲,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声带伤害。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儿童能够接受的演唱难度进行选曲,避免选择过难或过简的曲目,使儿童失去兴趣。
(2)教师手势的运用
声乐教学中的手势包括情感表达以及节奏和力度的含义。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除了语言交流、示范演唱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做手势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交流,声乐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去引导儿童的情感表达以及曲目节拍的掌握,让儿童通过认真思考,想象并理解手势的含义,不仅能够使儿童在声乐教学中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同时也达成了师生之间的教学默契。
(3)恰当地使用小型录音机和光碟 家长或者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录制设备,例如小型录音机或摄像机,在儿童上课的时候,将整个上课过程录制下来,如若上课时间过长,可以选择性的录制一些上课的重点内容,发声练习中重点内容包括发声方法、发声训练的节奏及旋律以及老师对儿童在发声练习中的纠正要点,演唱练习中的重点内容包括曲子的伴奏、节奏以及节拍。这样,儿童就可以在课下听录音进行练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讲,可以录制学生的演唱曲目与原唱曲目,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对比及点评,提高声乐教学效果。[11]教师也可以采用录制的原唱曲目让儿童在课下听,以熟悉曲目的旋律,提高教学效率。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的方式在课后进行复习,逐渐培养儿童的自我监控能力。
(4)适当引进奖励机制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适当的给予儿童奖励也是激励儿童学习的必要因素。在儿童学习声乐过程总,如果表现出色,老师可以给予适当地夸赞,或者有代表性的小奖品(小玩具、小红花、糖果、贴纸等)奖励儿童,以起到鼓励的作用。同时,儿童在表现出色的时候,也可以跟家长进行及时地沟通,让家长来奖励孩子,这样就能够让儿童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双方肯定,有利于激励儿童更加积极地学习,提高儿童的自控性和学习能力。2.开展游戏活动,改善教学方法
(1)模仿式游戏活动(4—7 岁儿童)由于4-7岁的孩子各方面发育尚未完全,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模仿的形式进行学习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声乐教师可以主要采用模仿式的游戏活动加强儿童的声乐学习。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容易用肢体动作以及表情所表达出来的曲目,并指导儿童模仿歌曲内容中所包含的一些人或物的动作或表情。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引导儿童进行声乐的学习。
(2)创编式游戏活动(7—11 岁)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儿童在7-11岁这个阶段,对于世界的认知已经有了基本的印象,并且能够进行自主地思考,对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主要以创编式的游戏活动来提高声乐学习中的乐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曲目,让小朋友们以团队为单位,自己进行歌曲表演的编排。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儿童对于歌曲的理解能力。3.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老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坚守教师的职业操守,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将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来,避免循规蹈矩造成的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尤其是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更应该注重仪表、形态、谈吐等问题,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发育阶段,而且很多时候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如果老师没有做到为人师表,容易给儿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对儿童的声乐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全人化教育
教育全人化就是要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抑或是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身体上的生理发展、思想和知识的扩充以及心理的发展。孩子在孩童时期,收到外界的影响较小,仍然处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孩童的天性仍然保留着,对于生活的体验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在对儿童的声乐教学中,建议教师充分发挥孩童的天性、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采用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孩童手、脑、心的协调作用,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同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2)制定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计划 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因素就是因材施教。各个小朋友自身的潜质不同,需要根据各个小朋友的不同情况,指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声乐教师需要了解各个儿童的不同特征,包括歌唱素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并根据这些特征以及声乐教学的经验及规律,制定出符合各个儿童自身的一套短期、中期、长期教学计划,并根据儿童各个学习阶段的表现及学习效果,不断修正教学计划。以七岁儿童的声乐教学为例,这个阶段的儿童生性好动,可以选取一些能够配合做动作的歌曲进行训练,首先,采用一些拟声词进行发声的训练;训练后休息五至十分钟,在休息过程中,教师可以弹奏即将要练习的曲目让儿童熟悉一下旋律;接着,进行演唱练习,儿童在演唱的时候可以配合一些动作,增加趣味性,儿童在练熟曲目后,老师可以将儿童的演唱及表演一起录制下来,并跟着儿童一起进行评价。
(3)尊重儿童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儿童的声乐教学,教师不可绝对地将儿童看成是学生这个角色进行对待,由于儿童还比较幼小,因此不应该严厉地斥责或批评儿童,这样容易使儿童产生
[12]一定的恐惧心理,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尤其是儿童对于事物还没有完全的认识,可能对于大人的一些语言、行为不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儿童,遇到问题要及时与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去理解儿童的想法,尊重儿童,避免由于教师的武断而造成对儿童心理的伤害。
(4)注重与儿童情感的双向沟通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进行了双向沟通,教师与儿童之间才能相互理解,尤其是在儿童刚刚开始学习声乐的时候,对于很多声乐的专业术语、方法、技巧都不了解,对于老师的指导不能很清楚地理解,因此老师需要通过双向沟通的方式,了解儿童对于老师指导的理解,[13]找出与本意的偏差,并纠正学生的理解误区,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指导。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双向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日后教学的顺利进展。
(5)理解与宽容儿童的错误
很多家长由于过分娇惯孩子而导致儿童具有一些不良的行为,这无疑为刚刚建立的师生管理打下了难以融合的基础。而很多老师由于年轻气盛,不能容忍儿童的不良行为以及一些坏脾气,对儿童进行了斥责与批评,久而久之,师生关系[14]将逐渐恶化。因此,教师应该尝试着用宽容和理解的方式去解决儿童犯下的一些错误。对于性质不严重的一些错误,教师可以通过宽容和理解原谅儿童,并通过沟通的方式,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儿童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也避免了师生之间的冲突,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绵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总结
随着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开始全面发展,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加入了儿童声乐学习的队伍中。而在目前的儿童声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家长对儿童的声乐学习缺乏正确的目的、儿童缺乏学习声乐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儿童声乐教学方式陈旧的问题,提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理念、积极奖励儿童、以儿童为中心指定教学计划、丰富声乐教学内容、提高声乐教学的趣味性等的相应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改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现状,让儿童自主喜欢声乐,发自内心的学习声乐,感受声乐给生活增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孙玉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体会[J].安徽教育.1999年03期 [2] 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J].成都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3] 邱彦红.论少儿声乐有效教学[J].成功(教育).2009年05期
[4] 邹京航.浅谈少儿声乐教育的特点及要求[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6期 [5] 叶倩.小论少儿声乐教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12期 [6] 范玉花..少儿声乐训练点滴[J].黄河之声.1995年03期
[7] 王旭龙.少儿声乐教学中自信心的维护[J].黄河之声.2004年06期 [8] 杨建华.少儿声乐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S1期 [9] 熊芬芬.谈变声期之前的少儿声乐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臧欢.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1] 刘畅.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D].西南大学.2006年
[12] 曹东方.儿童及青少年歌唱教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3] 叶倩.少儿声乐教学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4] 董静.少年儿童歌唱教学新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