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

时间:2019-05-12 23:0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

第一篇: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

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

辽源市谦宁街小学

郑环慧

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最熟悉的科目,不要刻意的去学习,因为在生活中要使用语文的时候实在太多了。可是要学好语文却使很难的。要让语文成为学生欢迎的科目却也是很难的。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字词训练,对课文的没有激-情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低,很多字词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语文成为了学生头疼的科目。引用电教技术后,我们使用美丽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悦耳的歌曲等等,可以使语文教学使用许多新的方法和途径。使原本难以说清的重、难点变得好学、好懂。教师也可以把语文教学课堂变成充满欢笑、充满智趣的学习乐园,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21世纪,是科学的世纪,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渗入各个领域,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崛起,不但给现代教育带来极度大冲击,也给现代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内容;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知和感悟世界。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独厚的优势。语文课堂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静态为动态、有效化抽象为具体;启动思维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原本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迅速提高,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点。可见,应用多媒体到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很多的优越性。

一增进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小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把教学变成艺术,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而电教手段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在电教手段参与下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LOGO”中的绘图语句或用“WINDOWS”中的画笔及“POWERPOINT”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或直接利用“CAI”的丰富直观的画面和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骄傲的孔雀》一文时,使用计算机进行动画设计,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只昂首挺胸、正沿着湖边散步的孔雀,学生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直观地看到孔雀那副骄傲的模样;然后再通过“WINDOWS”中的声音驱动程序,将喜鹊的有礼貌与孔雀的骄傲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孔雀的骄傲,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模拟真实环境,情感体验

世间万事,情最动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性的东西,对语言做静态的分割,做技术上的分析,不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或者语文教师为了说明或阐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计地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顶多制作图形或简易的模型来驾辅助,但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古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语文字中的情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带着他们进入自然的怀抱,接触真实的生活,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如《桂林山水》一课,制作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现桂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让学生感受荡舟漓江的惬意,为他们营造出水美、山美、人美的情境,激发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草原》一课,当学生看内蒙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象是无边绿毯上的朵朵白花,满目翠绿,神情气爽,自然会产生对草原深深的喜爱之情,这种教学效果与教师让学生硬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能比的。如《长城》一课,在长城全景图上,制作动画,让蜿蜒曲折的长城与龙的图像重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长城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同其情”地学习语文。这就是在虚拟课文情境上的独特作用。

三化抽象为具体,提高认知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提供学习资源,相关的影像资料,电影片断或音乐,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渲染气氛,使生词或短语、语法教学不再枯燥,将知识有难化简,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丰富了教学资源并拓展了师生的知识面。传统的词语教学总是让学生读词语解释,然后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对词语理解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将词语的含义与画面相结合,活学活用。

如《盲童的画》一课,用夜晚各色焰火在空中竞相盛开来辅助对“五光十色”的理解,学生会记忆深刻。用密密麻麻的爬山虎随风轻轻有节奏地摇摆的画面来辅助“摇曳”一词的词义理解,就十分形象了。这样“摇曳”一词,学生不仅记住了词义,还留下了深刻的美感记忆,在以后类似语境中就会灵活运用。在学习生字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交互功能,将生字的偏旁部首用红色区别开。以“清”字为例,学生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黑色完整的“清”字,点击鼠标后,三点水旁则变成红色,在视觉上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伴以读音,使听觉、视觉结合记忆。在一年级的生字教学中,还可利用动画的制作加强字词教学。如教学生字“休”字,可以利用Authorware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一个人走过去靠在树上休息。由形象转向抽象符号—“休”,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如竞赛的“竞”字,学生总爱多写一横,写成错别字“竟”,而竟然的“竟”字又会写成“竞”。在教学时利用Authorware制作动画,将“竞”字中间的“口”字变成一张张开的大鱼的嘴,这张嘴对学生说:“竞赛就是要打败对方,它是残酷的,就好象小鱼会被大鱼吃掉一样。”并一口将一只小鱼吃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牢牢地记装竞”字。而将“竟”字中间的“日”做成张开嘴并吃惊地伸出舌头的画面,让学生把“竟”与没想到、吃惊这一含义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生字教学事半功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记住了那些难记、易错的字。例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律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难体味到多少美感。教学这首诗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用录音机放录音,让学生凝听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课文朗读,接着用投影仪,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电视录像片:那翠绿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熳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到春意绵绵,春光无限。再让学生随录音朗读课文。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训练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极高。

如上所述,电教手段使语文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不仅可以模拟文章环境,使学生在听到声音的同时,看到相关的真实画面,实现语画同步,声情并茂,它还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教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充分结合,逻辑性与直观性并重,创造出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富于联想,乐于表现,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能更好的学会语文,能更加的喜爱语文。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必须适当运用电教手段。

第二篇:语文是一门工具

语文是一门工具、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就是通过立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一代代人,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人文精神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打底”。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对语文产生兴趣,这就需要老师下一番苦功夫。2009-2010学年我有幸担任七(3)、(5)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几个月以来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勉勉地教学。虽说不上是尽善尽美,但自问也是无愧于心。回想这一年的教学过程,颇有一些心得,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一是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教师的督促、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而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就是多读、多写、多想、多积累。让初一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非常重要,会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被动的,甚至有时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课文或写作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怎么办?那就向工具书请教。所以凡是学生问我某个字怎么读,某个词怎么讲,我一律不说,而是让他查字典自己解决。在写作时不会写的,我也不让他问别人,还是让他查工具书。时间一长,慢慢地同学们也就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

(二)、要养成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忆读书》,可以说冰心老人一生与书为伴,从七岁时就开始读《三国演义》,一直到晚年都孜孜不倦的勤奋读书,收获颇多:读了古今中外的名著,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能评判书中的人物,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患难,还学会了比较、学会了选择书。反复揣摩、品味冰心老人的九字真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有益处,这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世界;要爱好读书,在浩如烟海的书中选择有用的书来读。”另外还要求学生必读书后的《名著引读》,并且在课余时间读完该册规定的名著,对于提前读的要给予肯定和指导。除了名著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其他有益的课外读物。

(三)、要养成坚持写周记的习惯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有人甚至拒绝写作。如果让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作内容上加以指导,消除畏难情绪,定会让学生喜欢写作。因为周记的内容是广泛的:平常不好说的、不敢说的,都可写进周记里。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倾述在周记中;可以把对外界的观察写在周记中,比如观察老师同学的外貌特征,花、鸟、草、虫,也可写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一篇文章之后,有感而发,写点心得体会也可。总之,世间万物均为我用……但必须要求学生写出中心明确,文从字顺的东西,不要记流水帐。其次字数上要规定每篇必须在300字左右,要带有小标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由怕写而变为喜欢写作;由找不到写的内容而变为有话可写,每周我都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每周一我会收上来认真的阅读和批改,写出详细的评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开辟了一条师生沟通的渠道,同时还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学生有了说心里话的地方,感情也就有了归属。这样写作也得到了训练,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二、细研教材,潜心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认真钻研教材,大到思想感情、课文内涵,小到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逻辑,才能运用自如。在备课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要站在初一学生的角度来想,要学会用他们的思维来看待每一篇文章!而且还经常和同课头的老师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寻求最好的方法来处理每一课。新一轮的初一语文教材,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中,使我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也增加了以前没有的一些经验。

三、、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我每天都利用早读课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以提高他们的语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样也制约了他们的阅读及写作能力,所以我对两班中这样的学生规定每天早上必须大声朗读课文20分钟,而且要说普通话。经过这学期,他们虽然还不是很好,但也了明显的进步。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经常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常言道:“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孩子的心。”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搂搂他的肩,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这样学生信任你、喜欢你,自然也就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了。

五、自订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信心。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差悬殊,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是不可能的,老师靠硬手段去压更是不行。怎么办好呢?我一改以往的教育方式,采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让学生自己订出每一单元测试的目标成绩,每个人都以第一单元测试成绩为基础标准。指导学生订目标成绩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订出的目标成绩要明确,要紧紧围绕自己的目标成绩去学习。每次订出的目标成绩都先由家长过目、签名。每次实现了目标成绩都在班上给予表扬、鼓励,并向家长报喜。不能实现目标成绩的则鼓励他继续努力,直到达标为止。在实施学习目标时,我还采用了以优带差,营造一种互相学习,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强了,学习成绩也比开学之初提高了许多。

六、注意师德修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向优秀教师看齐,爱岗敬业,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领导群众关系和谐,口碑好,与本组及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廉洁从教,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总之,本学期,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所长进。

第三篇: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从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工具。所以学好小学语文至关重要。然而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限,对课文中介绍的许多事物因为缺乏生活经验而一时难以接受,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空洞、枯燥乏味、缺乏动力,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经常保持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到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积极思考,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好。语文课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对兴趣重要性的认识是一码事,在实践中能不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是一码事。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在小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帮助其树立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开端。

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

一、渲染语文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展示教师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长年累月的学习是很辛苦的。如果没有兴趣来支撑,那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困难,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而且会感到其乐无穷。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童年时代就对生物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在采集标本时,为了腾出手来捕捉昆虫,竟然将甲虫塞进嘴巴。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中达到了如痴如迷、废寝忘食的境地。古往今来,大凡卓有成效的“大家”“学者”无一不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研事业充满浓厚的兴趣。

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生的潜能就像取之不尽的宝藏。学生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维,主动开发的潜能,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倦怠心理,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两考过后,学生们对帮助自己学习的各类资料没有任何感情,而是进行销毁。学生如此“仇视”学习,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败。学生为什么对学习毫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快乐,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提倡了多年,但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升学率”大棒的指挥下,教育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挥。教学内容单

一、教学方式陈旧,“题海战术”、“精英教育”的弊端,学生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压力下被动学习,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了。这些都滋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在倡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应尽快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如果短期内尚不能从体制上改变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竭尽全力。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讲究教学艺术,积极投身课改研究,鼓励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又叫求知欲,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趣状态。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则表现为学生总是带着喜爱的感情去学习、认识、探索、解答疑难,这就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通过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树立未来童识,确立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这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未来意识的熏陶。在教学中积极渗透未来意识,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学生谈到自己的志向时,我在鼓励学生的回答和肯定志向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实现愿望需要哪些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长大以后能够出色地工作而努力学习语文的信心。在给学生讲周恩来总理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讲毛泽东主席少年时为了自己的将来去学习游泳锻炼意志的故事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现在该怎样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而且让学生真正领会到了现在学习与未来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因为未来的希望而愿意不懈地尝试和持久的努力。

要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要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学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方式和途径并非“自古华山一条道”,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因而,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理解里、判断力、自控力,相信学生的智慧、潜能、才情,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合作伙伴,要学会倾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我的个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获得成功。这样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汇到他们的思想中去,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

(一)导入诱趣。“一堂课的开讲,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导入是新课学习的第一环节,精心设计这一环节,让导入做到“新、奇、异”,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惊异感,就能快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二)赏析激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字字珠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欣赏,去品味,去领略汉语文化的“意在不言中”“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无穷乐趣,这不但能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表演调趣。根据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上适时设计简单的表演,既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并对语言的形象性有了切身的体会,在不经意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故事情节,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与认知活动,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课件激趣。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进入我们的课堂。适时、巧妙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在课文与学生之间迅速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多媒体课件的引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化作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符合语文学习的形象思维特点,就像给学生插上了思维的翅膀,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效率高了。例如:《鲸》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地展示了鲸的祖先→在陆地→在浅海→前肢和尾巴变成鳍的样子→后肢退化→鱼的样子,很轻松地突破了这个难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五)竞赛促趣。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的自我提高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学生更多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促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如我们组织的朗诵、成语接龙、作文、讲故事等比赛活动,就能让学生在这比赛过程当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传统的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天赋。因此,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如训斥、羞辱等方式来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老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则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新观念。“吸引”就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合作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正如马丁·布伯所说:“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并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碰撞,达到相通,师生对话的核心是师生作为平等主体的坦诚相见,是师生双方共同在场的相互关怀和包容。对学生而言,对话能使他们处在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中,能在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对话过程中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从而对学习语文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互动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课堂是生与生、生与师互动的课堂。教师也应该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交流,一起提高。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学生也能在这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马克思说:“爱,是生活深处一朵炽热的火花,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个实际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要对学生各方面给予关注。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和“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因而,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交流心得体会,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教师还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充分运用表扬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进而让学生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对学生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哈尔滨市通河县三站小学李艳丽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习兴趣,保持求知欲

师生关系是课堂中最基本的双边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开发潜力的,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无凝会扼杀儿童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团队精神,合作也是当今教育所需要的精神。合作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来强迫学生学习。过去的观念是:“生不会学习,师来教生学习;生不愿意学习,师来强制生学习。”而现在的教育观念是:“生不会学习,师来教生学习;生不愿意学习,师来吸引生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二)互动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质量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三)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倾注自己的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是最好的朋友。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师生关系融洽,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反之,则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厌学。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倾注自己的爱,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针对学生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丧失这一现象,我们要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帮助,从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循序渐进。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积极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在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问题、答案的关注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对学习主题的理解远比教师丰富、深刻。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真正主动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而兴趣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觉而轻松。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情绪、知识与能力基础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内在动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们求知欲望。1.创设实践情境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原有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教师要以实际出发多组织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我在上三册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介绍我自己》时,在课前把这个作业布置下去,让他们去观察同桌,找同桌的特点,到上这节课时候叫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去,让同学们观察,看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孩子们说得五花八门,有说找长相,有的说穿着,有的说爱好„„等等,我让孩子们边说边板书,孩子们兴趣盎然,整个课堂充满了激情,一节课的交流下来,孩子们知道了人各有各的特点,都有一个个性.让口语交际课充满了情趣,孩子们有说不完的话,这就是兴趣,孩子有兴趣了,课就成功了。2.动手创作,创设现实情境。

动手创作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学习,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用画简笔画、玩游戏、表演课本剧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燕子》这篇课文文质优美,学习课文后,学生被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打动了。我适时让学生发挥想像,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就是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创作活动中掌握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上的30分钟、40分钟,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最好延伸。另外,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搞好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很有利的。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让学生办手抄报,制作卡片,开办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总有一种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会受到熏陶,语文素养自然也会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中,他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进而产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总之,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只要教师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能够培养起来,进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学好语文这门学

(一)改变教学观念。

通过种种听课感受后,我认为:课堂气氛是一种积极向上,学生认真投入,师生互动合作,学生能力能得到良好发展的学习氛围。我们要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想: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和伙伴关系,使儿童处于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启发学生的智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课堂教学也要讲究艺术,要把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如浴夏露,既得到艺术享受,又形成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崇高境界,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最终目标。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库姆斯认为:好教师的教学决不是千篇一律地遵循着什么既定规则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个性”,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教学是一种艺术。如何运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设置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2)以教师自身美好的形象吸引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以严师、长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他们认为不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听自己的。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如果自己带着笑脸,就会没有威信,学生们有可能就无法无天。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教师面带微笑,并不意味着他不能严格要求学生们。教师是学生注目的焦点,这无疑于一位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如果学生喜欢听你上课,愿意与你交流,那就表明师生关系融洽,这就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一个前提。教师的形象美很重要,假如教师上课前心情不好,易迁怒于学生,那会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力求神采飞扬,朝气蓬勃,对学生充满关爱之情,使课堂上出现和谐的氛围。我们的形象就像是无声的教学艺术语言,产生无形的牵引力,使学生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来。(3)增加师生互动,促进教学交往

新课程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设法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设置问题情境无疑是一种好办法,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遨游在书本的海洋之中,尽情发挥孩子的才能,让他们畅所欲言。

如:课文《动手做做看》中有这样一句句子:“不能光想,你得动手做做看!”我创造了这样的情境,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大一小的球,然后问:“小朋友,如果同时扔谁会先落地?”“到底是怎么回事?”课堂中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与讨论的过程激起了学生的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顺利地学到了知识。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也是打破课堂气氛沉闷的好办法,学生在寻找表演对象的交往互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如:我上完《三个儿子》一课,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的交际、表演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演完后大家兴致勃勃地对表演者的台词、动作、表情加以讲评,课堂沸腾起来。这样的语文课不再让低年级的儿童觉得枯燥乏味,他们兴趣盎然。

(三)多媒体的运用,课堂锦上添花。

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打破课堂气氛的沉闷无疑是其积极作用的。让多媒体进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共同心声。通过多媒体教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位学生都说起来,表达出他们的思想、意见。

总之,要教好语文并不容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若想让语文课堂成为令人向往的场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及教师,使这三个要素都“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课堂气氛,使语文课魅力四射。

第四篇: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探讨,它不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就可以了,而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做到教学与学习两不误,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应该明确语文教学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要让学生爱学习语文,主动会去学习语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就应该教到老,学到老,要与时俱进,人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不能使我们的教育具有后续动力,不学习就会使人的头脑僵化,终身学习是当今的时代要义;“国培计划”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一、“国培”学习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要注意语文的使用性,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的积累能力。“国培”专家深入浅出的讲析、诠释无不紧扣新课标理念,让我们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应该转变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历史的要求,那就要迅速转型,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教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勤于学习,充实自我,使自己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语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要视角敏锐,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懂得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总之,我们不能思想陈旧,不能裹足不前,我们应该转变教师的角色,不能只做个教书的匠人,而应做个育人的艺术家。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就要一缸水。

三、这次国培活动让我坚定自己要在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信心。通过学习探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崭新的认识,学海无涯,教学相长,我要把自己所学的新的理念、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之中,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用科学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学生。在国培教师的指引下,在众多同行们的帮助下,我相信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会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进步。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握国培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钻研教学业务,让自己理论水平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发展进步更快。在课改的路上我会不断研究,反思,改进,悉心向同仁们学习,把语文教学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思索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我也相信在倾听、反思、实践中,我的教学之路会愈趋成熟,相信会做得更好。

第五篇: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一门语言艺术。语文教师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要充分利用语文语言这个强大的“情感磁场”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语言要有趣味性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便于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每天一堂接一堂45分钟的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我听过一节课老师语言平平,使前一节课还生龙活虎的学生一下像被打了霜的茄子,更有甚者在下面大呼“催眠曲”,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 味,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随着西方文化通过媒体领域的渐渐“入侵”,语言幽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使用中又有其内在的差别。含蓄、温故知新式的幽默固然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性过强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地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二.语言要有情感

教师的语言不仅流畅准确,还要富有情感,具有清冽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让学生在蕴的语言世界咯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恰当的情感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意。如何使教师语言具有情感呢?首先,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冼练准确,生动丰富,还要风趣幽默,充满激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和要求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教学用语要尽量用生动、新颖、优美的词汇来组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准确。声情并茂充满磁性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欣然入耳,愉悦如心,自觉成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对所学的知识刻骨铭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如在讲授元曲名家马 致远的《秋思》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诗中意象的基础上精心组织选择的教学语言“在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树头上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的窗前透过温暖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 在暮色里,瑟瑟西风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学生被这情真意切,生动准确的语言组合吸引感动,通过想象和联想大脑里很快便勾勒出一幅深沉悲凉的逼真画面,不由自主地进入到诗的意境,对诗人所描写的元代下层知识分子那种“儒人不如人”的凄苦情感产生深切的同情。

三、语言要有规范性

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语言,必须语法正确,用语规范,合乎逻辑,发音标准,避免语病。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遣词造句要讲究语法,避免出现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混乱、文义矛盾等语法错误;说理叙述要合乎逻辑,避免产生前言不搭后语、混乱颠倒等逻辑错误。此外,语言的规范化还要注意语言的干净利落,杜绝语病。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理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所以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教师在运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时,要充分驾驭课堂语言,要善于发挥汉语的优势,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讲课时语言要有音乐节奏感,优美生动,当高必高,当急必急,当缓必缓。关键之处应有逻辑重音,重点之处应有反复,难懂之处应仔细咀嚼,教师应从讲课语言的声调变化之中显示出讲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要学生驰骋想象的地方,应以声传情,并辅以适当的手势。如此较为熟练地运用语言的“整齐美”、“错落美”、“节奏美”,就能使学生从原来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这也是语言的规 范性和美感性的魅力之所在。

课堂教学中的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杂乱无章,必然会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语无伦次的后果,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尚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用语简明扼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每句话、每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所以,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四、语言要朴实

课堂语言的朴实不能不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若细心揣摩特级教师的课堂语言,简直觅不到半点雕琢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甚至相当口语化的语言也频频闪亮登场,这丝毫不损特级教师高大形象,反而觉得这就是真实的课堂,美丽的课堂,如饮甘露。课堂上的语言,应是随感而发的,兴之所至的,信手拈来的„„一句话,课堂语言美在自然,美在使教师与学生能零距离的对话。我们总感觉到,某些老师上课,太郑重,太庄严,甚至所有的开头语、过渡语、结束语都预先设计好,课堂上只是朗诵了出来而已。这样的语言,其实就是将学生推到了三尺之外。这样一味地宣讲,一味地展示教师自己的口才和词汇量,一味地有意雕琢,让课堂烙上矫揉造作的痕迹,使学生觉得拘束与紧张,到头来,只落个“华而不实”的评价。只有亲切自然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没有上课的那份紧张和压力,没有逆水行舟的那份心理负担,他们可以在轻松惬意中学知识,长才干,老师呢,也将使自己的教学变得举重若轻,反璞归真。

总之,关注运用中的语言,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必能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优秀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

下载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优秀范文5篇)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管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能说他能离开语文过一天。因此实践性这一特点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求我们语......

    哲学是领导干部必学的一门课程

    哲学是领导干部必学的一门课程 ——读《学哲学用哲学》有感 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利用业余时间对推荐的李瑞环同志撰写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进行了系统的研读。发现对我......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的......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

    http://7777hh.com学习地理建设祖国高二(3)班赵金凤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各学科的基础。语文内含丰富,是我们一般语文老师所说不清道不明的。在现实生活语文用得非常多,写信、广告标语、说话、广播、文章等都与我们的语文密不......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5篇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同学门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

    领导是一门艺术

    领导是一门艺术领导是一门艺术。 通过七天的厦门培训,我对这句话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体会。 艺术是博采众长的,领导更是集百家之所长。2500年前,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有一位天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