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学习体会

时间:2019-05-12 23:1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学科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学科学习体会》。

第一篇:语文学科学习体会

不期速成 反璞归真

为什么说这样一个题目呢?我从语文课程应该学说起。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的问题。叶圣陶老先生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而言之。”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可能速成,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记得一位特级语文教师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回到文本,抓住语文的灵魂。”基于以上两点和五天的“即墨”之行,我把今天发言的题目定为“不期速成,返璞归真”。语文的课改要有“语文味”

一、课改语文教师应该干什么

28中“和谐互助 高效课堂” 是以“和谐互助”为形式,以充分预习为前提的。归纳起来,每个教学步骤都按照“独立解决——师徒交流——检查徒弟——师傅补充——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中间穿插教师的补充、点播、引导。不管是“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还是课堂所呈现的形式,都是“和谐互助 高效课堂”的外在的表现,今天我们学的应是“高校课堂”的“魂”。那就是如何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的过程,它不是教师代替学生“从结论到结论,从概念到概念”的空对空的解读文本。课改不是“搬运工”,要有自己思想和思考。要想真正落实课改,学到别人的“精髓”,关键在教师。语文教师干什么呢?

1、要肯于“放手”:不该自己做的事坚决不做,学生能自己做的坚决不做。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探究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文本。

2、要敢于“下手”,把该自己做的事一定要做好,做足。

(1)勇于进行课改实验。与其一味的抱怨学生的厌学,不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使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阳光,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黑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

(2)充分备课:不但知识点不留死角,深入钻研和准确把握文本,每篇课文既要有“一览众山小”的宏观把握,又要有“滴水穿石”的细节研读。还要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考虑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走向会是什么样,怎样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如何“学”是最有效的。从学生认知的 规律设计问题,分出层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还要做好在课堂上师傅们都不会回答的问题老师应如何解决这一准备。只有这样我们的课改的步伐才能越走越远。

二、教师应该怎样做

《新课标》教学建议第1条,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些体现了课改的推进和反思,今天我不谈小组的划分,师友的培训等内容,我主要说一说“高效课堂”,语文老师最基本的修炼----走进文字、走进文本。

其实,没有一个教师不想上好课,没有一个教师不想自己的学生成才。关键是缺少具体的行动与操作。【一位新入语文学科的教师在第一次教研活动后,留了下来。她说:刘老师,我们学校的两个人都是新手,虽然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头,但是我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常常是一节课下来,别说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知识,连我自己都糊里糊涂,您说我能上初三吗?我渴望上初三。面对老师诚挚的目光,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王老师和我从老师最需要的地方——文本的解读与教学设计入手。为了提高教师们“解读文本”的能力,我们向老师们提出每学期在不借助其它辅助资料(只有一本字典)的前提下自然解读文本的要求,老教师不少于三篇,年轻老师不少于五篇。并提出了自然解读文本的具体操作过程: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2、默读课文,处理字词。对词语的理解包括“语意”和“情感”两方面。

3、研究句意、段意。思考每一句话的意思,思考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思考每一段的意思,思考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4、概括内容。课文读完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层层解剖文本内在的脉络和走向。

6、细致分析用词的妙处、表达方法和修辞技巧。

7、全力发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就是文章的主旨。

8、做课后练习题。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

9、给课文写一个解说。所谓“解说”,即将全文或其中的某个片段进行讲解,达到使没有读过这些内容的人能够明白的程度。

10、提炼问题。即读懂这篇文章必须要弄懂的问题,或者说,哪几个问题不弄懂就不能认为读懂了课文。

每个语文教师经过几个学期的打磨,经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的三重境界后,语文教学能力自然会全面提升。

开学初的教研活动,也主要以分单元进行“教材分析”为主要任溶,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王老师和我完成了13、15、17册书第一单元的教材分析,给老师们做个样子。下面的六个单元和语法、修辞知识部分,布置给了学生相对比较多的大校。10月11日五中和四中完成了第二和第三单元的教材分析。目的就是让老师养成研究教材、课标的习惯,培养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和课标的能力。我始终在想:成为“名师”是每一个老师的追求,但即使成不了名师,但一定成为一个明白的语文老师。

还有,每次教研活动后留下新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共同探讨单元教学中抓重点、突难点的方法。近期,我们将对新教师有一次培训(着重是文本解读、教学目标的确立、问题的设置、课堂诊断、作业设计等内容)

结合《课标》和本区学生的实际王老师和我在保留原有优势的前提下借鉴即墨28中的“五步十环节”教学模式,向全区初中语文老师推荐两种课型:阅读课和作文课。

阅读课:从阅读教学的自身规律入手的“六读策略”

《课标》中对于第四学段的目标和内容描述: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课标》中对于第四学段的阅读具体建议的描述: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视朗读和默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重量。应加强阅读方 3 法的指导。

《课标》中对于阅读评价是这样描述的: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1、全程读:全程默读课文。包括单元导语、课前导语、正文内容、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及其他相关资料,处理掉生字生词。

2、感悟读:整体感知正文。集中精力紧扣文本字句进行释读正文,把握课文大意,感受作品内容,体验作者情感,生发阅读灵感,并及时记下阅读中忽然出现的感受和发现。要求:

一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

二积累新结识的语言(会认、会写,能理解、能运用。要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要能够写出自己遇到的生字词→要能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特定的含义)三了解文学常识及背景资料 四大致了解作品的内容(能复述)

五自己读出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在文章中圈点批注)六认识作品明显的特色

3、思考读:带着问题去精读、研读、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边记录。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层层解剖文本内在的脉络和走向。不但弄清每一局部在哪里分界,而且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理清作者的思维轨迹。(问题的设计应是概括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4、鉴赏读:品味欣赏作品中的美。细致分析遣词造句、表达方式、修辞技巧、行文结构、文体风格等。(问题设计是对字、词、句、段、篇的欣赏。)

5、质疑读:用怀疑的目光审视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发表与作者或别人不一样的看法,给作品挑毛病。

6、反思读:让学生再次自由读书,感悟刚才自己没有发现的但其他同学发现的东

西。

(重

点、4 全程读感悟读思考读鉴赏读质疑读反思读课前学生预习课上研读共品课上互助质疑课上交流感知 六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由浅入深钻研文本的过程,问题成螺旋式上升: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领悟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在这个由读通——读懂——读深的过程中学生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读懂不同文体的能力。写作课:读写结合

《课标》中关于写作教学具体建议这样的描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实现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1、比较两段文字,分析文段一与文段二异同。总结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2、寻找本单元或其它单元课内符合目标的篇目。交流点评文章的亮点(围绕目标进行)

3、交流总结达成目标的方法。

4、审题:交流理解题目含义、要求、抓住题眼。明确本次作文选材的范围、材料的数量、写作的对象等。

5、交流立意、材料和构思(详略和结构),把自己的思考轨迹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6、起草成文。

写作课从情景导入,让学生自己比较确定目标,没有动笔之前心中先有一个好文的标准,到自己起草成文时,就有“尺”可依了。这样便于学生接受。

以上是王老师和我的一点想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边实践、边改进,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步完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第二篇:《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计算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在保证每个学生基本运算技能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的学生可能会掌握多种不同的方法,并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更符合儿童的特点。

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本教师的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小朋友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做一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第三篇: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

李谦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

作为一名毕业四年的教师,说起来对于学科教育心理应该并不陌生,大学期间曾经认真的学习过教育心理学,但是那个时候,完全是对于一种新知识的心态,认真,能够理解,但是只是浅层次的。通过这一次的网上学习,认真的阅读了学科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可以说受益颇多,因为在跟学生深入相处了这四年之后,再看书中的每字每句都觉得发在内心的感同身受,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让自己更深入的了解了学科心理学的重要性。

我现在主要面对的是初中的学生,像我现在的学生就是七年级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人格发展阶段来说正是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他们会进入到“我是谁”这个话题的讨论,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交流,来发展自己的“同一性”,而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新年和人生观的形成。可以说这个阶段是孩子未来能发展成什么样的人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对自我的探索,确立关于自我的形象,确定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如果在这一阶段得不到很好的引导,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从而确立了错误的人生目标,不能真正的发挥自己的所长,而是错误的在自己的短处屡屡受挫,导致对人生,对生命的失望。

同时我也发现现在的七年级的孩子,很多是由于独生子女,加上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家长的过分保护,使得这些孩子的心理年龄很多还停留在小学阶段,那么如何尽可能快的让他们的心智成熟起来,真正的进入到这个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阶段,从而使得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特质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逐渐的获得同一性,确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认识和人生观,是我急于解决的问题。那么为了让孩子们打破独生子女还现在社会环境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的尝试了通过小组活动来让孩子们进一步打开心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用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更多的是通过讲授、训练反复的操作,从而达到学生熟练掌握的目的,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的知识量很大,知识掌握的也很牢固,但是很多时候,不能真正的将知识灵活的应用,这是源于他学习的过程就是不灵活的,所以怎样给学生创造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环境一直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初中学段的地理基础教育中,由于是非中考学科没有中考的压力,让很多学生对于地理学科不抱兴趣,如果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可能更难引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我校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下,将这样的创新学习模式进入地理课堂,但是通过阅读大量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也知道了很多小组合作更多的是流于形式,那么我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开拓一种小组合作在地理课堂应用的新模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站在讲台上以传统的形式讲授知识的课堂领导者转变成为课堂的服务者,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开展小组的合作研讨提供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指导,或是通过学案以及相关问题的设置,给学生的合作研讨指引方向,明确线索,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快速的、顺利的进入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也就避免了学生因为不知道讨论什么,不知道怎么讨论但是又必须听老师的话进行讨论只能无奈的假装的现象。从被动的小组合作转向主动的小组合作,同时教师在小组合作展示的环节中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来提升学

生小组合作的动力,比如,在进行展示的时候,多叫潜力生进行展示,由于潜力生的系数是最大的为2,所以优秀生、潜优生也愿意让潜力生进行回答为小组挣得更多的积分,对于潜力生来讲,小组荣誉的压力也能成为他学习动力的一部分,所以很多潜力生都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甚至能够形成各组潜力生互相竞争的良好局面。

通过这一节课的实践,从内在小组的组合上进行改革,旨在调动学生学习、交流、互帮互助、教学相长的意识,变开展形式为唤醒内在的动力,这对于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本质上的改革,配合相应的小组量化积分标准,以及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以及教学环节上的呼应,将小组合作模式从内在机制到运行模式再到评价机制都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使得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真正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环境。

第四篇:《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

我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后深有感触。《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学习心理,第二部分是学科的教与学。这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学习以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学科教育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通过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获益匪浅。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宽广。

第五篇:数学学科 德育纲要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青岛基隆路小学 杨伟伟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6到12岁的小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结合自己所教的数学学科与德育渗透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1)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

①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

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

②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孩子们喜欢的节日,纪念日,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重阳节”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二、利用数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让学生领悟人生的价值。

三、示范导行,感染习惯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整齐,书写规范,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要求中年级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

四、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始终要求人们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整洁,认真练习,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记得我在上四年级《商不变的性质》时,先由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已学的有关除法的法则,然后进行汇报时,有个小组说出了本节课将学习的难点内容“不能乘或除以0”。我明知有的学生也只是道听途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我仍然将它板书在了黑板上。一大半学生毕竟不知道为什么,我顺应学生们的疑惑,问“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然后我让学生设计了两道验证题,继续让他们小组合作计算或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推算。学生们经过一番辛苦的争辩、计算和推算,发现:前者没有答案,后者答案不确定,最后都确定“不能乘或除以0”。水到渠成!过程合情合理,严谨而又科学。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

下载语文学科学习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学科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学科新课标学习体会(5篇)

    物理学科新课标学习体会在教研室举办的酒泉市2010年基础教育教材培训学习,使我得到了向专家和酒泉各学校学习交流的机会,慢慢体会到新教材编写过程中所蕴含的理念,使我对新课标......

    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

    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最近教研组组织学习新课标学习,全组老师都认为,《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行为,积极尝试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也深深体......

    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

    语文优质课学习体会

    语文优质课学习体会 白旄中心小学吴飞飞 2014年11月13,在校领导的重视下,安排我11.13参加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此次学习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

    本真语文学习体会

    本真语文学习体会 宁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侯晓敏 在我们常规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完成每个环节预设的内容,但是吉老师却提出了新的文本解读方法,即从“文眼”入手,整......

    语文学科论文

    语文学科2007学年度论文 题目:新课改下的课外阅读方法探究 单位:大良街道祥胜小学 姓名:赵珣紫 电话:*** 新课改下的课外阅读方法探究 读书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会读书......

    2010——2011年度语文学科总结

    朱唐庄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组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里,语文教研组在学校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开展教研工作为主线,以提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