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单片机原理》课程培训感悟[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23:3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南大学《单片机原理》课程培训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南大学《单片机原理》课程培训感悟》。

第一篇:西南大学《单片机原理》课程培训感悟

《单片机原理》精品课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11年3月4日至6日,我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质量工程“国家精品课师资培训项目”单片机原理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受益匪浅。听取了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毅刚教授和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杨青勇教授的讲解,张教授对《单片机原理》的课程内容更新与教学模式改革、“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各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进行了讲述,杨教授对单片机课程整合与电子类课程系统化设计进行了讲述,我对本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授课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张教授、杨教授严谨的治学作风、丰富的教学经验更是留下的很深的印象。下面就简单谈谈本次培训后的一些心得。

1.明确课程的特点与定位

《单片机原理》课程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与工程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并且内容更新很快。通过《单片机原理》的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竞赛、创新性实验项目有机地结合一体,集视、听、做、赛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2.理清课程体系结构

张教授提出单片机原理以芯片为基础、以接口设计为主线、以系统设计为目的的课程体系结构。现在市场上有形形色色的单片机,我们在讲授单片机原理课程时,目前基本还都是选用51系列作为基础,首先会涉及到它的硬件资源,如何利用这些硬件资源,及如何用实现软件控制硬件,如何通过接口来扩展资源,最终能设计出应用系统。

3.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我们在给学生授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问题讲的清楚透彻,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采用案例教学法,讲完某一部分的内容后及时举例说明,加深学生的理解。

4.加强Proteus的应用

张教授说哈工大已经建设了Proteus实验室,将Proteus引入教学,从09年开始,我将proteus加入到教学中,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用proteus进行仿真,做实验时效率就会很高。包括在做课程设计时,先用proteus进行软件和硬件仿真,再去制板,焊板,调试,可以节约资源,提高成功率。

5.课程考核的改革

张教授他们在教学考核时,采用的是期末成绩(50%)+基础实验(20%)+选做实验(5%)+EDA仿真大作业(20%)+出勤、课后作业(5%),我们学校采用的期末成绩(50%)+实验考试成绩(50%),我们学校单片机原理共48学时,理论授课24学时,实验24学时,理论和实验各占一半的学时,所以实验是单独的考试,并且和笔试一起纳入到期末成绩的计算中。平时的24学时的实验,每个实验逐一检查,并且根据情况记录成绩。单片机结束后的小学期中开设的《单片机原理接口设计》课程设计,最终的考核结果参考三部分的成绩:做的过程,答辩情况,课程设计报告。以做的过程和答辩情况作为主要参考。总之,单片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最终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精品课课程的培训是短暂的,收获是丰富的。通过听取张教授的精彩讲授以及来自其他学校的同行的讨论学习,形成了一些新的授课理念,也增进了各高校教师之间的友谊。通过我们的努力把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更容易、更有兴趣的学好本门课程,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最后对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河北分中心、张毅刚教授、杨青勇教授表示真诚的感谢!

第二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

自评报告

陕西理工学院电气工程系《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组 二○一○年三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课程简介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 第三部分 实验教材

第四部分 自评结果和评分依据 第五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附件:自评评分依据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 课程简介

单片机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产品、家用电器等各个工业领域。因此,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应用技术课程,对电类学生尤为重要,通过该课程可以了解工业高新技术,培养综合的工程设计能力。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项目中会广泛应用到单片机知识,而且,进入工作后,更会广泛接触到单片机的工程项目。近几年,一些用人单位直接把单片机应用技术测试作为人才选用的条件。显然,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在人才需求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单片机应用技术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基本原理、接口技术、开发方法、开发工具、控制技术等),而且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缺少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环节的知识,将会影响实践应用能力。再者,单片机产品及其应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一门课程的有限教学时间内,如何让学生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单片机应用知识,同时能反映比较新的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必须加强课程建设力度,在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上进行重大改革。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本、专科专业中开设学时为40-60学时。多年来,该课程组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学和实验条件逐步完善,现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较高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完全满足实验教学条件的实验平台。

目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组共有6名课程主讲教师和多位实验技术人员,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研究生5人,实验师多人,承担校内相关3个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与实验任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组在多年的具体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从2000年开始,课程改革小组注重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开展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进行了优化。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新的课程体系,在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李建忠教授把课程组研究的理论成果变成了现实成果,编著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书被全国30多个省市的100多所高校采用,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组织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本院多届学生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仪器设备丰富,实验开出率100%,同时开设一定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验室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人员到位,教学服务及时,为实验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行,课程教学质量逐步明显提高。伴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浮现出了许多科研项目。例如,智能型家用有毒气体探测语音报警呼救装置、机车防带电过分相装置、消失模浇注充型速度的微机化测试的研制,科研项目的进行又推动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科研生动地讲解原理、方法、技术。近几年课程组成员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在单片机应用技术方面发表论文多篇。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

教材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体现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集中表现。一本好的教材不能局限在知识的传递上,还应表现在科学思维方法、获取知识的方法、综合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法的传递上,便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实施教学。这是课程组改革研究的一个理论成果。

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确定以教材建设为龙头进行课程内容与体系的优化。由于单片机应用技术知识包含的内容广泛,单片机产品及其应用技术发展速度快,如何在有限的计划课时内让学生比较完整的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知识体系,同时了解一些比较新应用技术,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优秀教材和有关教学资料,又结合我们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各种因素,对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编著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教程》,形成了一套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教材内容体系进行了优化组合。既体现了系统全面,包含了基本原理、接口技术、开发方法、开发工具、控制技术等,又进行了浓缩精练,论述严谨透彻。教材内容的组织上采用“以点见面,触类旁通”的精练浓缩方法。例如,在每一章节前都概述出相关的一般性内容和方法,然后再以具体的内容或典型的实例进行说明。始终贯穿应用观点。例如,在单片机原理的讲解中,着重强调站在应用角度,掌握单片机的功能特性和配置结构。即用户站在单片机芯片外部看它所提供给用户的使用功能和资源,达到正确、合理的使用单片机所提供的硬、软件资源。这不仅给学生强调了达到应用的学习目标,而且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学习掌握应用知识的正确学习方法界面。这一点经教学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例如,在应用技术的讲解中,大多数选自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学后就能用。注重科学思维方法、获取知识的方法、综合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方法的传递。掌握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其实质是找出并抓住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该书突出了这方面的特色。例如,在指令系统的讲述中,大多数教材采取按功能类逐条指令罗列讲解,使初学者很难理解记忆。其实,指令系统中有一些操作指令的子集合是具有特征规律的,不同操作指令的子集合之间也具有一些可比性特征规律,在该书的讲述中用归纳、类推、类比方法进行纵向归类,横向类推、比较。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学习了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反映新的应用技术成果。例如,紧密结合基础知识讲解了单片机应用程序开发设计方法。

第三部分 实验教材

在广泛调研现有实验教材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育理念,针对现代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素质及能力的要求,课程组认为实验教材不能局限在对基础知识的验证上、不能局限在基本实验的操作指导上、不能局限在某一门课程知识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不能局限在理论教材的辅助功能作用上,还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灵活的动手实践空间,要培养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吸收、使用新技术方法,培养学生一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使实验教材成为相对独立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书。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组织编写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教程》的,于2001年5月在本院内部印刷使用。在多年的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教程》一书主要具有以下特色:(1)知识的系统完整性与实践过程的系统完整性并重 实验内容的编写上紧密结合理论教学,按照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保持了知识的系统完整性。从宏观结构上,实验内容分为单片机系统功能、单片机系统扩展、单片机系统配置和综合应用四大实验组。在每个实验组中又按照基础→综合→工程应用的方式安排了多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中又按照基本原理、知识提要、基本技术、方法论证、实验结果分析的方式进行组织。这样,使该书成为学习、掌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知识的很有价值的参考书。从实践应用过程看,该书宏观上反映了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环境、开发方法、开发过程。在每一个实验项目中,又反映出了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立题概要分析、功能结构论证分析、器件选择、硬软件设计、系统调试、性能分析与测试、文档收集与整理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到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方法。

(2)知识掌握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并重

在每个实验项目中都提示出所依据的基本原理知识,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来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掌握。在每个实验项目后,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思考问题,主要围绕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细致地观察与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每个实验既给出了参考方案,又要求学生在参考方案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每个实验都要求学生按照严格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深入细致地分析、论证有关实验现象与结果,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和态度。

(3)既面向验证性实验又面向开放性、设计性实验

根据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知识结构,实验内容分为单片机系统功能、单片机系统扩展、单片机系统配置和综合应用四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又按照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的应用,综合应用、工程设计的思路方式安排了多个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验内容,即可以供课程实验使用,也可以供开放实验、设计实验使用。

(4)实验教学的目标确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验证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理解,能够熟练应用,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得到创新。

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基本实践能力包含:掌握小型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研制所采用的基本环境、方法、手段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包含:掌握复杂单片机工程应用系统开发研制所采用的先进的环境、方法、手段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并能进行工程决策分析。

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包含:在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上能够激发出超常的思想方法或采用前沿性的技术手段分析解决问题。

(5)实验教学的实施方式

根据现代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素质及能力的要求,我们设计出了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方式。

指导型实验。这类实验纳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规定要求实验,实验后要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目标是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

开放型实验。这类实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自发地进行实验,实验室必须随时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在这种实验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实现多种目标。

设计型实验。这类实验学生带着自己的设计问题,进入实验室进行调试或测试,一般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进行。实验要有明确的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第四部分 自评结果和评分依据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努力做好课程建设与评估,电气工程系专门成立了院系、教研室(课程组)两级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对申报课程的指导、监督和审查。课程组全体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相关课程建设与评估精神,认真对照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要求,总结多年来课程建设的成果,结合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资料整理、自查自评。通过本次自查自评活动,真正达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

自评结果:Q=102分(≥100),符合并达到了校级精品课程的条件。详见附件:课程自评表。

第五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方面还需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实现与本课程相关的信息查询、辅导答疑、作业练习等多种功能,方便学生网上学习。

2.实验教学设备更新不够,试验教学手段还不够丰富、不够先进,理论教学内容和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优化;

3.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高教理论,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还需要认清形势,剖析自我,虚心向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的课程建设经验,弥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加快课程建设步伐,使《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全面上台阶、上水平。

附件:自评评分依据 师资结构:19分/20 1.1师资结构:A级,4分/4 课程组职称结构合理,有教授、副教授、讲师、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共8人,主要由教授、副教授、讲师上课。

1.2教学水平:A级,5 分/6 教学水平高,高、中级职称教师均开课2门以上;教学工作量饱满,教案齐全;有教改及科研项目。

1.3学术水平:A级,6 分/6近3年发表论文篇,人均6篇;主编、参编教材9部;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基金项目3项,院教改项目7项。

1.4教风建设:A级,4分/4 教风良好;教研室制度健全,坚持教学研究活动,每年教研活动大于18次,有记录;能坚持相互听课、评教;能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并改进教学;教学组无任何教学事故。教学条件:24分/25 2.1教学大纲:A级,6分/6 教学大纲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并能结合教学计划适时修订、完善;大纲能反映课程体系结构,项目完整,层次清晰,重点、难点突出,要求明确;教学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大纲。

2.2教材及教学参考书:A级,7 分/7 选用学校自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相应教学参考书,满足不同专业的培养计划要求,使用效果好。

2.3课程教学管理及教学文件:A级,5分/6 教学参考资料丰富、齐全,能反映本课程发展现状;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工作总结,教师有教学日历和教案。

2.4教学设备和手段:A级,6分/6 使用多媒体、板书讲解和现场教学等手段;与实验室共同开发研制有相应的实验教学设备,且符合本校学生情况,使用效果好,完全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3 考核:15分/17 3.1考试说明:A级,3分/3 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能按要求进行命题考试工作,命题质量高,考分分布合理。3.2题库(卷库)建设:B级,4分/5 有与教材配套使用的高质量的试题库,试题库完全符合教学要求。3.3命题与评分:A级,4分/4 考试命题形式多样,有外校试题、教研室组织命题、试题库组题等,全部为考教分离;有评分标准,流水阅卷,有效控制了评分误差。3.4试卷分析:B级,3分/5 试题内容体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区分度;成绩分布基本合理。4 教学改革:分/13 4.1教改方案:A级,4分/5 在切实可行的教改计划,且能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总结。4.2教改效果:A级,7分/8 有专业教改项目的实施,完成教改项目7项,教改效果比较显著,获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5 教学效果:21分/25 5.1讲课质量:A级,9分/10 根据师生对讲课质量的综合评价,课程组总体讲课水平较高。5.2课外指导:A级,5分/6 对学生课外学习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认真落实、检查;坚持课外辅导、答疑,效果较好。

5.3教学获奖情况:A级,4分/4近几年获院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讲课大赛奖、教案评比奖的人数占课题组人数的70%;有毕业生调查信息表,毕业生反映本课程教学效果优良。

5.4学习质量:B级,3分/5 在严格组织考试、评分的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真实,客观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现状;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扎实,但综合解题能力一般。6 特色指标:A级,16分/20(1)兼顾教学的典型性和技术先进性

教学内容的典型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触类旁通。随着单片机应用技术日异月新的发展,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又会广泛接触到新技术、新器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充分考虑了典型性问题,同时在每个实验的实现方案中又提示学生在典型性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一些新器件、新方法自行设计,让学生接触一些先进性技术、方法。

(2)基础训练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注重单片机原理、实用接口技术的基础上、还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大多数实验内容都取材于生产和科研实际。综合应用实验集中锻炼学生了解实际系统要求,设计应用系统的能力。有助于开拓视野,强化工程观念,培养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3)注重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实验内容都取材于生产和科研实际,使学生所学就能所用。

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实验过程都突出一个单片机工程应用系统开发设计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尤其突出调试方法和手段。每一个实验项目中都设置了若干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调试。每一个实验项目除给出参考实验方案外,还提示采用不同的方案、不同的器件、不同的方法自行设计、调试,给学生留下创新发挥的空间。

电气工程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组

2010.3

第三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案

第三次课 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 单片机的原理与结构(3)2.5 并行I/O端口 2.6 时钟电路与时序 2.7 复位操作和复位电路 重点: P0~P3端口功能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机器周期、时钟周期、指令周期的定义,及时钟周期、频率的计算 复位后,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初值 难点: P0端口的功能 2.5 并行I/O端口 4个双向的8位并行I/O端口(Port),记作P0~P3 属于特殊功能寄存器,还可位寻址。2.5.1 P0端口(讲解时强调端口完成的功能)P0口某一位的电路包括:(1)一个数据输出锁存器,用于数据位的锁存(2)两个三态的数据输入缓冲器。(3)一个多路转接开关MUX,设置多路转接开关的目的:P0口既作通用I/O口,又可作为系统的地址/数据线口。(4)数据输出的驱动和控制电路,由两只场效应管(FET)组成,上面的场效应管构成上拉电路。P0口传送地址或数据时,CPU发出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打开上面的与门,使多路转接开关MUX打向上边,使内部地址/数据线与下面的场效应管处于反相接

通状态。这时的输出驱动电路由于上下两个FET处于反相,形成推拉式电路结构,大大提高负载能力。P0口作通用的I/O口使用。这时,CPU发来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上拉场效应管截止,多路转接开关MUX打向下边,与D锁存器的Q*端接通。(1)作输出口使用 来自CPU的“写入”脉冲加在D锁存器的CP端,内部总线上的数据写入D锁存器,并向端口引脚P0.x输出。注意:由于输出电路是漏极开路(因为这时上拉场效应管截止),必须外接上拉电阻才能有高电平输出。(2)作输入口使用 应区分“读引脚”和“读端口”(或称“读锁存器”)。“读引脚”信号把下方缓冲器打开,引脚上的状态经缓冲器读入内部总线;“读锁存器”信号打开上面的缓冲器把锁存器Q端的状态读入内部总线。2.5.2 P1端口 字节地址90H,位地址90H~97H。P1口只作为通用的I/O口使用,在电路结构上与P0口有两点区别:(1)因为P1口只传送数据,不再需要多路转接开关MUX。(2)由于P1口用来传送数据,因此输出电路中有上拉电阻,这样电路的输出不是三态的,所以P1口是准双向口。因此:(1)P1口作为输出口使用时,外电路无需再接上拉电阻。(2)P1口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应先向其锁存器先写入 “1”,使输出驱动电路的FET截止。2.5.3 P2端口 字节地址为A0H,位地址A0H~A7H。在实际应用中,因为P2口用于为系统提供高位地址,有一个多路转接开关MUX。但MUX的一个输入端不再是“地址/数据”,而是单一的“地址”,因为P2口只作为地址线使用。当P2口用作为高位地址线使用时,多路转接开关应接向“地址”端。正因为只作为地址线使用,口的输出用不着是三态的,所以,P2口也是一个准双向口。

P2口也可以作为通用I/O口使用,这时,多路转接开关接向锁存器Q端。2.5.4 P3端口 P3口的字节地址为B0H,位地址为B0H~B7H。P3口的第二功能定义,应熟记。P3口的第二功能定义: 口引脚 第二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0*(外部中断0)P3.3 INT1*(外部中断1)P3.4 T0(定时器0外部计数输入)P3.5 T1(定时器1外部计数输入)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2.5.5 P0~P3端口功能总结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P0~P3口都是并行I/O口,都可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但P0口和P2口除了可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外,通常用来构建系统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所以在电路中有一个多路转接开关MUX,以便进行两种用途的转换。而P1口和P3口没有构建系统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的功能,因此,在电路中没有多路转接开关MUX。由于P0口可作为地址/数据复用线使用,需传送系统的低8位地址和8位数据,因此MUX的一个输入端为“地址/数据”信号。而P2口仅作为高位地址线使用,不涉及数据,所以MUX的一个输入信号为“地址”。(2)在4个口中只有P0口是一个真正的双向口,P1~P3口都是准双向口。原因:P0口作为系统的数据总线使用时,为保证数据的正确传送,需要解决芯片内外的隔离问题,即只有在数据传送时芯片内外才接通;不进行数据传送时,芯片内外应处于隔离状态。为此,要求P0口的输出缓冲器是一个三态门。在P0口中输出三态门是由两只场效应管(FET)组成,所以是一个真正的双向口。而其它的三个口P1~P3中,上拉电阻代替P0口中的场效应管,输出缓冲器不是三态的,因此不是真正的双向口,只能称其为准双向口

(3)P3口的口线具有第二功能,为系统提供一些控制信号。因此在P3口电路增加了第二功能控制逻辑。这是P3口与其它各口的不同之处。2.6 时钟电路与时序 时钟电路用于产生MCS-51单片机工作所必需的时钟控制信号。2.6.1 时钟电路 时钟频率直接影响单片机的速度,电路的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常用的时钟电路有两种方式: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2.6.2 机器周期、指令周期与指令时序 单片机执行的指令的各种时序均与时钟周期有关

一、时钟周期 单片机的基本时间单位。若时钟的晶体的振荡频率为fosc,则时钟周期Tosc=1/fosc。如fosc=6MHz,Tosc=166.7ns。

二、机器周期 CPU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执行一条指令分为几个机器周期。每个机器周期完成一个基本操作。MCS-51单片机每12个时钟周期为一个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又分为6个状态:S1~S6。每个状态又分为两拍:P1和P2。因此,一个机器周期中的12个时钟周期表示为:S1P1、S1P2、S2P1、S2P2、„、S6P2。

三、指令周期 执行任何一条指令时,都可分为取指令阶段和指令执行阶段。取指令阶段,PC中地址送到程序存储器,并从中取出需要执行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指令执行阶段,对指令操作码进行译码,以产生一系列控制信号完成指令的执行。ALE信号是为地址锁存而定义的,以时钟脉冲1/6的频率出现,在一个机器周期中,ALE信号两次有效(但要注意,在执行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的指令MOVX时,将会丢失一个ALE脉冲)2.7 复位操作和复位电路 2.7.1 复位操作 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摆脱死锁状态。

引脚RST加上大于2个机器周期(即24个时钟振荡周期)的高电平就可使MCS-51复位。复位时,PC初始化为0000H,使MCS-51单片机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除PC之外,复位操作还对其它一些寄存器有影响,见表2-6(P34)。SP=07H,P0-P3的引脚均为高电平。在复位有效期间,ALE脚和PSEN*脚均为高电平,内部RAM的状态不受复位的影响。2.7.2 复位电路 片内复位结构:

复位电路通常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钮复位两种方式。最简单的上电自动复位电路:

按键手动复位,有电平方式和脉冲方式两种。电平方式:

脉冲方式:

两种实用的兼有上电复位与按钮复位的电路。

图2-19中(b)的电路能输出高、低两种电平的复位控制信号,以适应外围I/O接口芯片所要求的不同复位电平信号。74LS122为单稳电路,实验表明,电容C的选择约为0.1mF较好。第四次课 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寻址方式,指令系统(1)3.1 指令系统概述 3.2 指令格式 3.3 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 3.4.1 数据传送类指令 重点: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 数据传送类指令

难点: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 第三部分 寻址方式,指令系统(1)介绍MCS-51汇编语言的指令系统。3.1 指令系统概述 MCS-51的基本指令共111条,按指令所占的字节来分:(1)单字节指令49条;(2)双字节指令45条;(3)三字节指令17条。按指令的执行时间来分:(1)1个机器周期(12个时钟振荡周期)的指令64条;(2)2个机器周期(24个时钟振荡周期)的指令45条;(3)只有乘、除两条指令的执行时间为4个机器周期(48个时钟振荡周期)。12MHz晶振:机器周期为1ms。3.2 指令格式 两部分组成,即操作码和操作数。操作码用来规定指令进行什么操作,操作数则是指令操作的对象,有单字节指令、双字节指令、三字节不同长度的指令,格式不同。(1)单字节指令:指令只有一个字节,操作码和操作数同在一个字节中。(2)双字节指令:一个字节为操作码,另一个字节是操作数。(3)三字节指令:操作码占一个字节,操作数占二个字节。其中操作数既可能是数据,也可能是地址。3.3 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就是在指令中说明操作数所在地址的方法。共7种寻址方式。1.寄存器寻址方式 操作数在寄存器中 MOV A,Rn ;(Rn)→A,n=0~7 表示把寄存器Rn的内容传送给累加器A 寻址范围包括:(1)4组通用工作寄存区共32个工作寄存器。(2)部分特殊功能寄存器,例如A、B 以及数据指针寄存器DPTR等。

2.直接寻址方式 操作数直接以单元地址的形式给出: MOV A,40H 寻址范围:(1)内部RAM的128个单元(2)特殊功能寄存器。除了以单元地址的形式外,还可用寄存器符号的形式给出。例如: MOV A,80H 与 MOV A,P0是等价的。直接寻址方式是访问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唯一寻址方式 3.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寄存器中存放的是操作数的地址,在寄存器的名称前面加前缀标志“@” 访问内部RAM或外部数据存储器的低256个字节时,只能采用R0或R1作为间址寄存器。例如:MOV A,@Ri ;i=0或1 其中Ri中的内容为40H,把内部RAM中40H单元的内容送到A。寻址范围:(1)访问内部RAM低128个单元,其通用形式为@Ri(2)对片外数据存储器的64K字节的间接寻址,例如: MOVX A,@DPTR(3)片外数据存储器的低256字节,例如: MOVX A,@Ri(4)堆栈区,堆栈操作指令PUSH(压栈)和POP(出栈)使用堆栈指针(SP)作间址寄存器。4.立即寻址方式 操作数在指令中直接给出,需在操作数前面加前缀标志“#”。例如: MOV A,#40H 5.基址寄存器加变址寄存器间址寻址方式 本寻址方式是以DPTR或PC作基址寄存器,以累加器A作为变址寄存器。例如:指令 MOVC A,@A+DPTR 其中A的原有内容为05H,DPTR的内容为0400H,该指令执行的结果是把程序存储器0405H单元的内容传送给A。说明:(1)本寻址方式是专门针对程序存储器的寻址方式,寻址范围可达到64KB。(2)本寻址方式的指令只有3条:

MOVC A,@A+DPTR MOVC A,@A+PC JMP @A+DPTR 6.位寻址方式 MCS-51有位处理功能,可以对数据位进行操作,例如MOV C,40H 是把位40H的值送到进位位C。寻址范围包括:(1)内部RAM中的位寻址区。位有两种表示方法,例如,40H;另一种是单元地址加上位,例如,(28H).0,指的是28H单元中的最低位。它们是等价的。(2)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可寻址位 可寻址位在指令中有如下4种的表示方法: a.直接使用位地址。例如PSW.5的位地址为0D5H。b.位名称的表示方法。例如:PSW.5是F0标志位,可使用F0表示该位。c.单元地址加位数的表示方法。例如 :(0D0H).5。d.特殊功能寄存器符号加位数的表示方法。例如:PSW.5。7.相对寻址方式 在相对寻址的转移指令中,给出了地址偏移量,以“rel”表示,即把PC的当前值加上偏移量就构成了程序转移的目的地址: 目的地址=转移指令所在的地址 + 转移指令的字节数+ rel 偏移量rel是一带符号的8位二进制数补码数。范围是:–128 ~ +127。向地址增加方向最大可转移(127+转移指令字节)个单元地址,向地址减少方向最大可转移(128-转移指令字节)个单元地址。3.4 MCS-51指令系统分类介绍 111条指令,按功能分类,可分为下面5大类:(1)数据传送类(28条)(2)算术操作类(24条)(3)逻辑运算类(25条)(4)控制转移类(17条)(5)位操作类(17条)指令中符号的意义: Rn 当前寄存器区的8个工作寄存器R0~R7(n=0~7)。Ri 当前选中的寄存器区中可作间接寻址寄存器的2 个寄存器R0、R1(i=0,1)。

Direct 直接地址,即8位的内部数据存储器单元或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地址。#data 包含在指令中的8位立即数。#data16 包含在指令中的16位立即数。rel 相对转移指令中的偏移量,为8位的带符号补 码数 DPTR 数据指针,可用作16位的地址寄存器。bit 内部RAM或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直接寻址位。C(或Cy)进位标志位或位处理机中的累加器。addr11 11位目的地址 addr16 16位目的地址 @ 间接寻址寄存器前缀,如@Ri,@A+DPTR(X)X中的内容。((X))由X寻址的单元中的内容。→ 箭头右边的内容被箭头左边的内容所取代。3.4.1 数据传送类指令 使用最频繁的一类指令,通用格式: MOV <目的操作数>,<源操作数> 属“复制”性质,而不是“搬家”,数据传送类指令不影响标志位, CyOV,但不包括奇偶标志位P。1.以累加器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MOV A,Rn;(Rn)→A,n=0~7 MOV A,@Ri;((Ri))→A,i=0,1 MOV A,direct;(direct)→A MOV A,#data;#data→A 例如: MOV A,R6;(R6)→A,寄存器寻址 MOV A,70H;(70H)→A,直接寻址 MOV A,@R0;((R0))→A,间接寻址 MOV A,#78H;78H→A,立即寻址 2.以Rn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Ac和

MOV Rn,A;(A)→Rn,n=0~7 MOV Rn,direct;(direct)→Rn,n=0~7 MOV Rn,#dat;#data→Rn,n=0~7 功能:是把源操作数的内容送入当前一组工作寄存器区的R0~R7中的某一个寄存器。3.以直接地址direct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MOV direct,A;(A)→direct MOV direct,Rn;(Rn)→direct, n=0~7 MOV direct1,direct2;MOV direct,@Ri;((Ri))→direct MOV direct,#data;#data→direct 功能:把源操作数送入直接地址指出的存储单元。direct指的是内部RAM或SFR的地址。4.以寄存器间接地址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MOV @Ri,A;(A)→((Ri)),i=0,1 MOV @Ri,direct;(direct)→((Ri))MOV @Ri,#data;#data→((Ri))5.16位数传送指令 MOV DPTR,#data16;#data16→DPTR 唯一的16位数据的传送指令 ,立即数的高8位送入DPH,立即数的低8位送入DPL。6.堆栈操作指令 MCS-51内部RAM中可以设定一个后进先出(LIFO-Last In First Out)的区域称作堆栈.堆栈指针SP指出堆栈的栈顶位置。(1)进栈指令 PUSH direct 先将栈指针SP加1,然后把direct中的内容送到栈指针SP指示的内部RAM单元中。例如: 当(SP)=60H,(A)=30H,(B)=70H时,执行下列指令

PUSH ACC;(SP)+1=61H→SP,(A)→61H PUSH B;(SP)+1=62H→SP,(B)→62H 结果:(61H)=30H,(62H)=70H,(SP)=62H(2)出栈指令 POP direct SP指示的栈顶(内部RAM单元)内容送入direct字节单元中,栈指针SP减1.例如: 当(SP)=62H,(62H)=70H,(61H)=30H,执行下列指令: POP DPH;((SP))→DPH,(SP)-1→SP POP DPL;((SP))→DPL,(SP)-1→SP 结果:(DPTR)=7030H,(SP)=60H 7.累加器A与外部数据存储器传送指令 MOVX A,@DPTR;((DPTR))→A,读外部RAM/IO MOVX A,@Ri;((Ri))→A,读外部RAM/IO MOVX @DPTR,A;(A)→((DPTR)),写外部RAM/IO MOVX @Ri,A;(A)→((Ri)),写外部RAM/IO 功能:读外部RAM存储器或I/O中的一个字节,或把A中一个字节的数据写到外部RAM存储器或I/O中。注意:RD*或WR*信号有效。采用DPTR间接寻址,高8位地址(DPH)由P2口输出,低8位地址(DPL)由P0口输出。采用Ri(i=0,1)间接寻址,可寻址片外256个单元的数据存储器。Ri内容由P0口输出。8位地址和数据均由P0口输出,可选用其它任何输出口线来输出高于8位的地址(一般选用P2口输出高8位的地址)。MOV后 “X”表示单片机访问的是片外RAM存储器或I/O。8.查表指令 共两条,用于读程序存储器中的数据表格的指令,均采用基址寄存器加变址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1)MOVC A,@A+PC

以PC作基址寄存器,A的内容作为无符号整数和PC中的内容(下一条指令的起始地址)相加后得到一个16位的地址该地址指出的程序存储单元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注意:PSEN*信号有效。例如:(A)=30H,执行地址1000H处的指令 1000H: MOVC A,@A+PC 本指令占用一个字节,执行结果将程序存储器中1031H的内容送入A。优点:不改变特殊功能寄存器及PC的状态,根据A的内容就可以取出表格中的常数。缺点:表格只能存放在该条查表指令后面的256个单元之内,表格的大小受到限制,且表格只能被一段程序所利用。(2)MOVC A,@A+DPTR 以DPTR作为基址寄存器,A的内容作为无符号数和DPTR的内容相加得到一个16位的地址,把由该地址指出的程序存储器单元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例如(DPTR)=8100H(A)=40H 执行指令 MOVC A,@A+DPTR 本指令的执行结果只和指针DPTR及累加器A的内容有关,与该指令存放的地址及常数表格存放的地址无关,因此表格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在64K程序存储器中任意安排,一个表格可以为各个程序块公用。两条指令是在MOV的后面加C,“C”是CODE的第一个字母,即代码的意思。9.字节交换指令 XCH A,Rn XCH A,direct XCH A,@Ri 例如:(A)=80H,(R7)=08H,(40H)=F0H(R0)=30H,(30H)=OFH 执行下列指令: XCH A,R7;(A)与(R7)互换

XCH A,40H;(A)与(40H)互换 XCH A,@R0;(A)与((R0))互换 结果:(A)=0FH,(R7)=80H,(40H)=08H,(30H)=F0H 10.半字节交换指令 XCHD A,@Ri 累加器的低4位与内部RAM低4位交换。例如:(R0)=60H,(60H)=3EH,(A)=59H执行完

指令,则(A)=5EH,(60H)=39H。XCHD A,@RO

第四篇:《单片机原理》课程负责人岗位职责

(一级):

1.认真履行校聘关键岗相应等级的基本岗位职责;

2、熟悉《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规律,承担相关系列课程组建带头人的领导职责,并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全面负责《单片机原理》及相关系列课程组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3.进行《单片机原理》及相关系列课程组师资队伍建设,负责培养青年教师,形成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4.主持一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负责课程体系规划、实施和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调配师资力量,使所在课程上一个层次。承担建设《单片机原理》精品课程的领导任务,做好本课程建设,申报《单片机原理》省级精品课程。

5.负责本课程的教学基础设施(实践)规划与实施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系统的改革。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建立与课程建设相适应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6.负责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拓展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每学期在课程组范围内至少召开一次教学经验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走在全省的前列。

7.负责本系列课程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定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8.承担单片机、微机类等相关系列课程的教学任务,担任该课程的全程讲授,所承担的课程教学达到优良。

9.作为主持人承担至少1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积极参加横向课题开发。平均每至少正式发表1篇以上科研论文。

10.积极配合学院其他领导做好人才培养、课程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服从学校、学院其他教学工作的安排。

(二级)

1.认真履行校聘关键岗相应等级的基本岗位职责;

2、熟悉《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规律,承担相关系列课程组建设的职责,并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全面负责《单片机原理》及相关系列课程组课程建设的规划、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3.进行《单片机原理》及相关系列课程组师资队伍建设,负责培养青年教师,形成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4.主持一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负责课程体系规划、实施和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调配师资力量,使所在课程上一个层次。承担建设《单片机原理》精品课程的领导任务,做好本课程建设,申报《单片机原理》省级精品课程。

5.负责本课程的教学基础设施(实践)规划与实施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系统的改革。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建立与课程建设相适应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6.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拓展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每学期在课程组范围内至少召开一次教学经验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走在全省的前列。

7.负责本系列课程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定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8.承担单片机、微机类等相关系列课程的教学任务,担任该课程的全程讲授,所承担的课程教学达到优良。

9.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积极参加横向课题开发。平均每发表1篇以上科研论文。

10.积极配合学院其他领导做好人才培养、课程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服从学校、学院其他教学工作的安排。

(三级)

1.认真履行校聘关键岗相应等级的基本岗位职责;

2.熟悉《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规律,承担相关系列课程组建设职责,并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负责《单片机原理》及相关系列课程组课程建设的规划、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3.参加《单片机原理》及相关系列课程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4.参与主持一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协助课程体系规划、实施和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调配师资力量,使所在课程上一个层次。承担建设《单片机原理》精品课程的领导任务,做好本课程建设,申报《单片机原理》省级精品课程。

5.承担本课程的教学基础设施(实践)规划与实施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系统的改革。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建立与课程建设相适应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6.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拓展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每学期在课程组范围内至少召开一次教学经验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协助《单片机原理》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做好本课程建设,申报《单片机原理》校级精品课程。

8.承担单片机、微机类等相关系列课程的教学任务,担任该课程的全程讲授,所承担的课程教学达到优良。

9.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积极参加横向课题开发。

10.积极配合学院其他领导做好人才培养、课程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服从学校、学院其他教学工作的安排。

第五篇:单片机原理课程2017-2018第一学期作业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作业

一、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

1.单片机根据数据总线宽度的不同,可以分为4位机、8位机、16位机、32位机。(√)2.MCS-51系列单片机分为三大字系列:51子系列、52子系列和53子系列。(×)3.一般在计算机中,对于正数,最高位规定为“0”;对于负数,最高位规定为“1”。(√)4.MCS-51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分布在60H~80H地址范围内。

(×)5.P2口既可以作为I/O使用,又可以作地址/数据复用口使用。(√)6.按指令执行时间分,可分为1周期、2周期、3周期指令。(×)7.定时/计数器共有5种工作方式,由TMOD中M1M0的状态决定。(×)

8.异步通信的数据或字符是分为一帧一帧地传送,用一个起始位表示字符的开始,用停止位表示字符的结束。(√)

判断以下各条指令是否正确: 9.MOV 20H , R1

(√)10.SUB A,R2

(×)

二、单选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中)

1.所谓CPU是指(A)。

(A)运算器和控制器

(C)输入输出设备

(B)运算器和存储器

(D)控制器和存储器

2.10101.101B转换成十进制数是(D)。

(A)46.625

(B)23.625

(C)23.62

(D)21.625 3.能够用紫外光擦除ROM中程序的只读存储器称为(C)。

(A)掩膜ROM(B)PROM(C)EPROM(D)EEPROM 4.若某存储器芯片地址线为12根,那么它的存储容量为(C)。(A)1KB

(B)2KB

(C)4KB

(D)8KB 5.PC中存放的是(A)。

(A)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D)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

6.8031单片机的(D)口的引脚,还具有外中断、串行通信等第二功能。(A)P0

(B)P1

(C)P2

(D)P3 7.8031单片机中既可位寻址又可字节寻址的单元是(A)。

(A)20H

(B)30H

(C)00H

(D)70H 8.寻址空间为外部数据存储器所用的指令是:(A)

(A)MOVX

(B)MOV

(C)MOVC

(D)ADDC 9.下列指令中不影响标志位CY的指令有(D)。

(A)ADD A,20H(B)CLR

(C)RRC A

(D)INC A 10.MCS-51单片机在同一优先级的中断源同时申请中断时,CPU首先响应(A)。(A)外部中断0

(B)外部中断1

(C)定时器0中断

(D)定时器1中断

三、简答题

1.简述单片机的主要特点。

答:((1)具有优异的性能价格比(2)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3)控制功能强(4)低电压、低功耗

2.从功能上、工艺上、程序存储器的配置上看,MCS-51单片机有哪些种类?

答:从功能上看,分为基本型和增强型。从工艺上看,分为HMOS工艺和CHMOS工艺。从程序存储器的配置上看,分为片内无程序存储器、掩膜程序存储器ROM和EPROM几种。

3.简述累加器的ACC的作用。

答:(1)8位专用寄存器。(2)运算时存放一个操作数。(3)运算后存放运算结果,所以称它为累加器。

4.什么叫堆栈?堆栈指示器SP的作用是什么?

答:堆栈就是设置在片内RAM中的一段存储区域,它遵循先入后出的原则。

SP就是一个用来指示栈顶位置的8位寄存器,它指示出堆栈顶部在内部RAM块中的位置。

5.MCS-51单片机的P0~P3口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答:P0:数据总线和低8位地址总线 P1:通用I/O接口 P2:高8位地址线 P3:多功能I/O接口

6.简述下列基本概念:指令、指令系统、程序、汇编语言指令。

答:指令:指示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指令系统:指一台计算机所具有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程序:各种指令的有序组合。汇编语言指令:用助记符形式书写的指令,汇编语言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

7.MCS-51单片机有哪几种寻址方式?

答:1)立即寻址(2)直接寻址(3)寄存器寻址(4)寄存器间接寻址(5)变址寻址(6)相对寻址(7)位寻址

8.简述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及其寻址范围。

答:(1)寄存器中存放的是操作数的地址,操作数是通过寄存器间接得到,这种寻址方式

9.MCS-51的中断系统有几个中断源?几个中断优先级?中断优先级是如何控制的?在出现同级中断申请时,CPU按什么顺序响应(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写出各个中断源)?

答:MCS51单片机有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中断优先级由特殊功能寄存器IP控制,在出现同级中断申请时,CPU按如下顺序响应各个中断源的请求:INT0、T0、INT1、T1、串口,各个中断源的入口地址分别是0003H、000BH、0013H、001BH、0023H 10.并行数据通信与串行数据通信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基本的通信方式有两种:a.并行方式,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b.串行方式,数据一位一位顺序传送,并行通信通过并行输入/输出接口进行,数据有多少位就要有同样数量的传送线。并行通信的优点是处理速度快,缺点是传输线多。因此并行传输适用于近距离传输、处理速度快的场合。串行通信借助于串行输入/输出接口实现,只要一条传输线。故串行通信节省传送线,特别是当位数多和长距离传送时,这个优点就更为突出。

下载西南大学《单片机原理》课程培训感悟[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南大学《单片机原理》课程培训感悟[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课程名称: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课程编码: 051071 适用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数:84 其中:理论教学学时:54课内实训......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教案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教案 第一章 实验安排 共8个实验,要求8次上机完成。这8个实验分别为: 实验一 利用软件仿真器调试算术运算程序 实验二 INT0中断实验 实验三 定时器/......

    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报告要求

    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报告要求单片机课程的实验要求每个实验提交一篇实验报告。实验内容要求在实验课前做预习,实验程序要求在实验课前编写好,在实验课中主要进行实验程序......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课程计划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课程计划 方案一:电子实习方式 以电子产品生产为背景,通过电子实习使学生学到电子产品的工艺设计知识、电子产品制作过程,掌握制作电子产品的操作技能......

    机械类微机原理和单片机课程教学探讨(一)

    机械类微机原理和单片机课程教学探讨(一) 摘要:本文结合非计算机类各专业的计算机教育,针对机械类微机原理和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探讨。提出一种侧重实际应用的学......

    西南大学培训总结

    培训总结 2018年7月31日,玉屏侗族自治县教育局组织全县150名小学老师到重庆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参加了近一周的培训。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这次培训的内......

    西南大学培训心得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互动与促进生成》学习心得 7月9日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南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短短几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各位专家、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案例给我们呈......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机械专业单片机2012思考题

    1. MCS-51单片机应用的最小系统,即单片机外接晶振、复位(带按键复位)、使用片内ROM的电路原理图。 2. 编子程序,将内部数据存储区从XXH开始的连续X个单/双字节累加并计算平均数,......